浅谈在美术教学中渗透“人文性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在美术教学中渗透“人文性质”
作者:本站主编日期:2005-3-21 10:04:53来源:本站原创本文已阅288次
21世纪的《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所谓人文有人称之为人本主义或人道主义。人文主义这一概念无论在古代世界还是在文艺复兴时期都没有出现,直到1808年才有一个德国教育家根据拉丁词根humanus杜撰了德文humanisnus。而英文的humanism正式来源于这一杜撰的德文概念。实际上,在15 世纪末意大利的学生就使用了humanista (英文为humanist)来称谓教古典语言和文学的教师。这些教师所教的科目被称为“人文学”。美术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之一,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人的理想、愿望、情感、价值、意志、道德、尊严、个性、教养、生存状态、智慧、美、爱、自由等人文特征都孕育不同历史、不同国度的艺术家所创造的美术作品中。
新的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美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法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由此可见,注重美术文化的学习、提高审美观念是美术学科追求人文素养的核心。
因此,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已成为美术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新的挑战。下面就谈一谈我在美术教学实践中实施人文教育的一点儿肤浅认识。
一、在教学内容上拓展学生的美术文化视野,注重对多元美术文化的介绍,对学生进行学科内的人文知识学习,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文化素养。
新课程标准实施前的小学美术教育很少结合文化去把握东西方、原始与现代美术文化的不同,更缺乏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去考虑,从而限制了学生的审美能力的发展。美术艺术是人类精神文化的结晶,美术艺术包含着人类文化的共性与个性,学习美术的过程是学习、传递、创造文化的过程,因而小学美术教育应以普及审美文化为基点,将美术文化与其他学科知识有效沟通起来,以点带面地形成具有美术文化内涵的小学美术教育体系。
(一)在美术教学中注重美术与文化的结合,拓展美术文化视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1世纪的美术教育改革已向着美术与文化结合的方向发展,注重对多元美术文化的传授,并配合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美术文化素养,将学生的美术审美能力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我们应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人类艺术史上的经典之作,这些经典之作渗透着深厚的人文精神。如我在讲《漂亮的童话城
21世纪的美术教育改革已向着美术与文化结合的方向发展,注重对多元美术文化的传授,并配合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美术文化素养,将学生的美术审美能力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我们应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人类艺术史上的经典之作,这些经典之作渗透着深厚的人文精神。如我在讲《漂亮的童话城堡》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我以导游的身份通过课件向学生展示了法国的山波德城堡、荷兰的妙顿城堡、德国的纽斯迟旺斯汀城堡等几座世界著名建筑图片,让学生谈一谈欣赏后的感受。其目的之一在于拓展学生的美术文化视野,使学生通过欣赏从视觉上初步感受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的审美角度不同,体会到美术深厚的文化底蕴,从而加强学生的美术文化修养。其二则是让学生了解到这些建筑外形高大、奇特、美观,由好多个建筑组合在一起的建筑群体的特点为表现城堡埋下伏笔。此外,在这一环节之后,我还发给每组一张建筑图片(图片有两座城堡建筑、一座中国的古建筑、一座中国的现代建筑,另外一座是印度的泰姬-玛哈尔陵),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找出哪些是城堡建筑。设计这一环节既能拓展学生的美术视野,又强化了学生的认知结构。对于印度的泰姬-玛哈尔陵这一建筑是学生争论的焦点,在解决这一问题上,我没有简单的告诉学生这座建筑不是城堡,而是向学生介绍了这一建筑的历史文化背景,使学生体会到建筑不是冷冰冰的,它也和人及人性紧密联系在一起,表达着人类高尚的情感,具有深刻的人文内涵。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介绍美术文化时,决不能上成美术史课。应通过活泼多样的教学形式,使这种美术文化的渗透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审美认知心理发展规律。
(二)在美术教学中注重体现人文价值,挖掘教材中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美术审美能力。
发展人文素养是当今美术教育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提高审美观念是美术学科追求的人文素养的核心。为此,在设计美术活动要使学生在一个完整的人文情景中通过美术知识与技能,去发现美、创造美、欣赏美,逐渐形成审美观念。同时要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既要使学生明确做人的准则和规范,也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以及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使学生把学习知识技能与做人联系起来,把德育与审美创造有机的渗透为一体,以达到潜移默化的养成一个具
有较高人文素养的人格。如,在美术教育教学中注意对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对学生创新精神、合作意识的培养,对学生的民族荣誉感与自豪感的培养等。这样能让学生站在更高的位置来审视美术文化,使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美术审美能力得到提高。如,二册教材《我的好伙伴》一课,我们就可以将人文主义教育深入其中,引导学生了解伙伴的含义,人与人、人与动物、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使他们懂得人与人之间应当友好往来、和睦相处。
(三)在美术教学中注重学科间的相互融合,体现教学内容的多元化。
如:《鸟是我们的朋友》、《昆虫的一家》可以与自然学科相融合,让学生通过收集图片、查找资料等形式了解鸟、昆虫的种类及他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还能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发展审美能力。再如,《漂亮的童话城堡》一课,我以童话故事引出作业形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绘画作业续编童话故事,他们在绘画时自己的内心和思维就会变得活跃起来。这样不仅使孩子的每一笔都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同时也使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四)在美术教学中注重运用多种媒材及表现形式,拓展学生的表现领域,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
美国女画家莱斯丽•斯弗在谈及学校艺术教育时说过:“希望能给孩子创造一个不同艺术和文化的氛围,让他们尝试不同的绘画(艺术)表现方法。”这里她指的不同艺术、文化,是从广义上,提倡学校艺术教育要改变传统的艺术教育模式,从艺术与人的发展和文化的角度去拓展艺术教育的范围,创设大的开放的艺术教育氛围。如学习《我们眼中的世界—动物》一课时,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熟悉的一两种动物,并模仿它们的动作、走路的姿态或叫声,然后再让学生欣赏法国拉斯科洞窟的壁画——马、东汉时期的铜雕塑——马踏飞燕、近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奔马,使学生感受到从古至今、从西方到东方动物都是人们喜欢表现的题材,并且同一题材可以运用不同的材料和不同的表现形式进行表现。接着我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欣赏书中的美术作品,了解美术作品所用的材料和表现方法。在小组汇报合作学习的学习结果后,让每个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表现形式来表现一种动物,以达到尊重学生个性,充分展现学生个性的目的。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极大限度的提高美术课堂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