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的应用与不良反应

合集下载

肠溶阿司匹林针对心脑血管疾病中的作用

肠溶阿司匹林针对心脑血管疾病中的作用

肠溶阿司匹林针对心脑血管疾病中的作用【摘要】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血栓素A2的生成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其机理为不可逆的抑制环氧合酶的合成;由于血小板内这些酶不可再合成,所以此抑制作用尤为显著。

阿司匹林对血小板还有其他抑制作用。

因此它可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

【关键词】阿司匹林;心脑血管;作用肠溶阿司匹林为环氧化酶抑制剂,可以抑制血小板环氧化酶,使血小板产生血栓烷素A2 的能力下降,后者是一种强力的血管收缩剂和血小板聚集刺激物,作为环氧化酶的抑制剂,阿司匹林具有强烈的抗血小板作用。

在心脑血管疾病中,血小板的聚集又是动脉血栓形成的最主要的原因。

因此肠溶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举足轻重,本文阐述如下。

1肠溶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作用机制动脉粥样硬化是指以动脉管壁增厚、僵硬而失去弹性为特征,特点是受累动脉的病变从内膜开始,包括局部有脂质和复合糖的积聚、纤维组织的增生和钙质沉着,而后出现斑块内出血,斑块破裂及局部血栓的形成。

局部血栓形成是由于动脉管腔小、血流速度快、剪切应力高、血小板易聚集,故容易形成血小板血栓。

阿司匹林作为环氧化酶抑制剂,从其作用机制来看,口服小剂量的阿司匹林后,阿司匹林在体内分解产生水杨酸,后者与血小板中的环氧化酶结合,产生不可逆性的抑制,导致血栓素A2合成减少,并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功能,从而起到抗血栓的作用。

由于血小板在血循环中的生存期约为7天,且血小板成熟后自身没有合成蛋白的的能力,其环氧化酶失活后在其生存期内是得不到补偿的,故口服1次阿司匹林后其抗血小板作用的时间可持续5~7天,换言之,血小板的促凝功能受到抑制后,要一直等到有新的血小板进入血液循环功能才能恢复。

由此看来,只需每天早餐后服药1次就能起到抗血栓的疗效。

这样既避免了阿司匹林对胃黏膜的损伤,又起到了抗血栓的作用。

而血小板的环氧化酶对阿司匹林特别敏感,小剂量即可抑制血小板内血栓素A2的形成。

血管内皮细胞可产生新的环氧化酶,可抑制血小板的聚集,能够明显地减少周围动脉内阻塞性血栓的形成,所以阿司匹林可作为抗血小板聚集的一线药物用于心血管疾病,特别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级、二级预防。

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

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
[ 文章 编 号 ] 1 0 0 1 m8 1 4 X( 2 0 1 3 ) O 3 —0 2 6 7 一O 2
阿司 匹林 在 心 血 管 疾病 中 的作 用
黄 金凤
( 黑 龙江 护理 高等 专科 学校 1 5 0 0 8 6 ) [ 摘要 ] 阿司 匹林 是 解热镇 痛 药 , 亦为环 氧化 酶 抑制 剂 。作 为 环 氧化 酶 的抑 制 剂 , 阿 司 匹林 是 抗 血 小板 药物 中的重要 组成 部 分 。在 心 血 管疾病 中, 血 小板 的聚 集 又是动脉 血 栓 形成 的 最 主
4 平 喘 药 加 剧 哮 喘
4 . 1异 丙 肾上 腺 素 异 丙 肾上 腺 素 舌 下 或 喷雾 给 药, 疗效 快 而强 , 常用 于 控制 支 气 管 哮 喘 的急 性 发 作 。然 而 , 倘 若 长期 吸入 异 丙 肾上 腺 素 , 则 可 引 起 支气 管平 滑 肌痉 挛 , 使 哮 喘 加剧 , 严重 者 甚 至 可 致 死 亡 。其 原 因主 要 为 ( 1 ) 本 品 在体 内 的代 谢 中 间 产物 , 在常规 剂量 时可较 快地 分解 , 但 用 量 过 大 时, 则 可 能在 体 内蓄 积 , 对 B受 体 产生 阻滞 作 用使 哮 喘加剧 ; ( 2 ) 长 期应 用 B受 体兴 奋 剂 , 可 使 哮 喘 病人 和正 常人 的 白细胞 上 的 B受 体 数 量 减 少 , 活
性 降低 , 气 道 反应性 增 高 , 易致 支 气管痉 挛 。 4 . 2氨茶 碱 氨 茶 碱 是 支 气 管 扩 张 剂 , 常 用 于 支 气 管 哮喘 的治疗 , 但其 有 效安 全 血 药浓 度 较 窄 , 仅 为 1 0—2 0 u g / ml , 而 且过量 应用 除 引起恶 心 、 呕吐 , 甚 至猝 死外 , 还 可 引起 气 喘 加 重 。所 以使 用 氨茶 碱 是 一定 要监 测血 药浓 度 。

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获益与风险

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获益与风险

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获益与风险1897年,德国药剂师费利克斯•霍夫曼化学合成了一种性质稳定的化合物乙酰水杨酸,标志着阿司匹林的诞生。

现在,阿司匹林已经是抗血小板治疗的一线用药。

本文从循证医学角度,阐明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地位,以及其带来的风险,提示临床医生进一步合理使用阿司匹林。

1 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的应用在心血管病高危患者中,阿司匹林长期治疗能够使严重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降低约1/4,其中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危险降低1/3,非致死性脑卒中的危险降低1/4,严重心血管事件病死率降低1/6,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防治中的重要作用正在得到重视[1]。

1.1 阿司匹林对健康人群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1989年进行的美国男性医师健康研究(PHS研究)是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试验对象包括22 071例健康男性医生,其中11037例给予325 mg小剂量阿司匹林隔日口服(阿司匹林治疗组),11034例服用安慰剂(对照组),平均随访时间60.2个月,结果显示,阿司匹林治疗组心肌梗死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降低总心肌梗死危险达44%。

Patrono等[2]报道,阿司匹林使每年预测心血管事件危险<1%的患者发生心肌梗死和冠心病死亡的风险降低26%,使每年预测心血管事件危险1%~3%的患者发生心肌梗死和冠心病死亡的风险降低20%,使每年预测心血管事件危险≥3%的患者发生心肌梗死和冠心病死亡的风险降低35%。

2002年,美国心脏病协会对于阿司匹林用于一级预防作出了具体的指导建议:阿司匹林应考虑应用于10年心血管事件危险≥10%的健康男性和女性[3]。

1.2 阿司匹林对高血压患者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18 790例高血压患者参与的HOT试验结果显示[4],阿司匹林使血压控制良好的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降低15%,心肌梗死发生率降低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亚组分析显示,肌酐增高亚组(>115 μmol/L)和基线血压较高(收缩压≥180 mm Hg,或舒张压≥107 mm Hg)的亚组获益更加明显,同时致命性出血和颅内出血均无明显增加。

阿司匹林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作用综述

阿司匹林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作用综述

阿司匹林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作用综述作者:郭春志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3年第03期摘要:阿司匹林是经典的非甾体解热镇痛药,最初只作为解热止痛剂使用。

现今其被临床广泛应用为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一级预防)和改善疾病发生后的预后和复发(二级预防)以及心脑血管疾病急性期的治疗的一线药物,本文就阿司匹林用于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现状做一综述。

关键词:阿司匹林,心脑血管疾病,预防【中图分类号】R97阿司匹林,又名乙酰水杨酸,最初仅作为解热镇痛药,随着医学的发展以及长久的临床实践证明,其药理作用除了解热镇痛抗风湿以外,还具有明显的抗血小板凝聚作用,且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现今临床上阿司匹林作为一种有效的抗血小板聚集药被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多年来临床试验已提供强有力的循证医学证据,应用阿司匹林可使心肌梗死、脑卒中等高危患者的血栓性血管事件和非致死性卒中分别减少1/4,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减少1/3,血管性死亡减少1/6。

本文就阿司匹林的作用机制、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现状做一综述。

1、作用机制血栓形成是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病基础,可引起心肌梗死、脑卒中、心绞痛等。

血小板聚集是血栓形成的核心步骤,而阿司匹林具有不可逆的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因而能够防止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从而起到预防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作用。

血栓素A2(TXA2)是活化血小板,促使血小板聚集产生血栓的主要物质,而阿司匹林通过与血小板中的环氧化酶结合,致使TAX2合成减少,产生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影响血栓的形成,有效地预防严重的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由于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的环氧化酶是不可逆的,且作用时间较长,因此只需小剂量的阿司匹林就可以预防血栓的发生。

阿司匹林的推荐剂量为75mg~150mg/d。

2、阿司匹林的一级预防作用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是在疾病尚未发生时针对病因所采取的措施。

心脑血管事件的一级预防是指对于从未发生过心脑血管栓塞事件的人群,采用各种措施防止首次血管事件的发生。

阿司匹林的主要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阿司匹林的主要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阿司匹林的主要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摘要】阿司匹林是一种解热镇痛药,临床应用非常早,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

随着阿司匹林的新用途不断被发现,对阿司匹林的药理学特性重新认识和评价非常重要,从而对阿司匹林在临床上得到正确有效的使用,减少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阿司匹林;药理学;注意事项【中图分类号】R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7-0032-01阿司匹林在临床上应用广泛,是临床上处方量最大的常用药物,该药物主要治疗发热、头痛、关节痛、风湿病等,同时该药物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抗肿瘤等均有良好的作用[1],具临床资料显示,阿司匹林用于抗血栓以来,减少了约为25%的心血管时间发生的几率,是一种效果明显且具有多重作用的药物。

但随着阿司匹林使用的增多,出现的不良反应也逐步增加,常见的有胃肠道副反应、阿司匹林过敏等,因此,临床上使用阿司匹林时,需要用药人员对阿司匹林的药理学特性有充分认识,降低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从而增加药物效果达到疗效。

1.药理学特性阿司匹林又名乙酰水杨酸,为一种白色结晶性粉末,味酸,遇水微溶解,阿司匹林呈弱酸性,溶于氢氧化钠或碳酸钠中,同时发生分解,阿司匹林的解热止痛作用强于水杨酸钠,且临床不良反应较少。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阿司匹林在临床上的用途不断增多,研究发现,阿司匹林能够对血小板中血栓素的合成进行抑制,起到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

2.临床应用2.1 解热镇痛阿司匹林的解热镇痛作用是临床上常用的范畴,其镇痛的作用机制主要为通过对引起化学性刺激的物质产生抑制作用,缓解短期内的疼痛,如阿司匹林对偏头痛急性发作期的效果显著,在出现偏头痛早期服药,能够更好的达到控制效果;解热的作用机制是通过调控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使血管发生扩张,从而使汗液的排放量增加,达到降低体温的作用。

阿司匹林具有消炎作用,但消炎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可能对溶解酶的释放产生抑制作用来达到消炎的效果。

近年来阿司匹林被发现的新作用及副作用

近年来阿司匹林被发现的新作用及副作用

近年来阿司匹林被发现的新作用及副作用【摘要】目的探讨近年来阿司匹林的新作用和副作用。

方法从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的应用、预防和降低癌症危险、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抗衰老作用。

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抗衰老作用以及副作用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结果阿司匹林被广泛应用在预防心血管系统疾病中,其最基本的药理作用是解热镇痛和控制炎症。

结论在认识阿司匹林的新用途时,也要对其副作用有充分的认识,不可滥用。

【关键词】阿司匹林;新作用;副作用阿司匹林的用途可谓是相当的广泛,其中最基本的、最常用到的药理作用就是解热镇痛和抗炎作用。

其中解热镇痛所对应的症状有头痛、牙痛、神经痛和肌肉痛等等;抗炎作用所对应的症状就是风湿热和类风湿关节炎。

而在最近几年内,随着医药的快速发展,阿司匹林被临床所应用的作用已不仅仅是解热镇痛和抗炎作用,越来越多的新作用被发现,但随之发现的也有不可避免的副作用,现针对阿司匹林的新作用和副作用的报告如下。

1 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的应用阿司匹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即脑中风)的治疗有显著的效果,是所有治疗缺血性中风的药物中,最有效、临床上最值得广泛应用的。

临床结果证实,在缺血性中风患者病程2~4周的过程中,如果使用阿司匹林治疗时,会降低因缺血性中风引起的死亡率和复发率,与以往的数值相比少了近11%。

还有很多文献报道指出,在心血管病高危患者中,阿司匹林长期治疗能够使严重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降低约1/4,其中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危险降低1/3,非致死性脑卒中的危险降低1/4,严重心血管事件病死率降低1/6,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防治中的重要作用正在得到重视。

2 预防和降低癌症危险2. 1 降低结肠癌的危险美国某家医院中心出具的一项研究表明,阿司匹林合并用药也会气道很好的治疗作用。

如这个研究中心对所收治的1.5万名心脏病患者进行的3次研究中,得出的结果数据显示,阿司匹林和降低胆固醇药物“斯塔丁”联合应用,能够杀死患者体内较早出现的癌细胞。

阿司匹林论文

阿司匹林论文

阿司匹林论文
根据您提供的信息,我找到了一篇关于阿司匹林的论文。

这篇论文的题目是《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及安全性评价》。

论文摘要:
阿司匹林作为一种非处方药,被广泛用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本文对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安全性进行了评价。

研究发现,阿司匹林可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抗炎作用来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对缓解疼痛和炎症也具有一定疗效。

然而,阿司匹林也存在着一定的副作用和安全性问题,如出血风险、胃肠道副作用等。

因此,在使用阿司匹林时需要注意剂量和使用方法,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处理。

该论文详细介绍了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安全性评价,为临床决策和指导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请注意,由于资源限制,我无法提供您所需的具体论文全文。

您可以在学术数据库或公共图书馆中查找该论文以获取更多详细信息。

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防治中的临床应用

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防治中的临床应用

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防治中的临床应用[中图分类号]R5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0-5734(2012)2-29-02 多年来的科学研究充分证明,阿司匹林通过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能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到目前为止,阿司匹林历经大规模循证医学的考验,已成为医药史上三大经典药物之一,新的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阿司匹林对心血管疾病的防治起着重要的作用,包括一级预防、二级预防和急性期的应用。

特别是在一级预防方面,可使心血管事件降低15%[1]。

在临床上阿司匹林用于预防和治疗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非常广泛。

1阿司匹林的作用机制正常情况下血小板处于静息状态,不与血循环中任何细胞发生反应。

一旦发生血管内皮的损伤或病变时,血小板立即聚集到血管内皮的损伤部位。

血小板表面有许多膜受体,激活的血小板与暴露的内皮下成分发生黏附反应,血小板由可逆性聚集变为不可逆聚集,进而促进血栓形成[2]。

动脉粥样硬化中易损型斑块是血栓形成的基础,最终造成血栓栓塞事件。

阿司匹林为环氧化酶(COX)抑制剂,通过阻止血小板黏附、聚集、释放,改善内皮细胞功能而预防血栓形成、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阿司匹林减少血小板膜的血栓素(TXA2)生成,使前列环素(PGI2/TXA2)比值升高。

TXA2是血小板聚集的诱导剂,阿司匹林能使PG合成酶(环加氧酶)活性中心的丝氨酸乙酰化失活,因而抑制花生四烯酸转化为血栓素A2(TXA2),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

而PGI2为花生四烯酸的产物,通过激活血管平滑肌细胞内腺苷酸环化酶使环磷酸腺苷(CAMP)升高而舒张血管,并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生成。

同时,阿司匹林有一定改善内皮细胞功能的作用[3]。

阿司匹林还抑制炎症因子、过氧化物酶等,通过抗炎和抗氧化作用,起到抑制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作用[4]。

2阿司匹林用于缺血性心血管病高危人群一级预防一级预防的主要对象是存在多种危险因素但未罹患心血管疾病或糖尿病者,一级预防对于这类人群非常必要,是减少心血管疾病负担的关键措施。

临床使用阿司匹林的分析

临床使用阿司匹林的分析
阿司匹林与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合用,会使消化道溃疡 的发生率增加,特别是对于有胃肠道病史的人群。
相互作用机制
阿司匹林与NSAIDs竞争胃肠道黏膜的COX-1受体,减少内源 性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增加胃肠道黏膜损伤和出血的风险 。
阿司匹林与华法林的相互作用
增强抗凝作用
阿司匹林与华法林合用,会增强抗凝作用,增加出血风险。
帕金森病预防
阿司匹林可降低帕金森病 风险,可能与抑制炎症反 应和氧化应激有关。
04
阿司匹林的副作用及风险
胃肠道反应
消化不良
阿司匹林会刺激胃肠道黏膜,导致消化不良、胃部不适、恶心等症状。
胃溃疡
长期大量使用阿司匹林可能会引起胃溃疡,严重时出现出血、穿孔、幽门梗阻等 。
出血风险
皮肤出血
阿司匹林可能导致皮肤出现瘀点、紫癜等出血表现。

联合用药研究
探索阿司匹林与其他药物联合 应用的可能性,提高治疗效果
并降低不良反应风险。
安全性评估
对长期使用阿司匹林的安全性 进行评估,以便及时发现并处 理潜在的不良反应和风险。
THANKS
02
阿司匹林的药理学作用
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作用
抑制花生四烯酸环氧化酶
阿司匹林通过抑制血小板花生四烯酸环氧化酶,减少血栓烷素A2的生成,从而抑 制血小板聚集和释放。
抑制血小板聚集
阿司匹林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释放,减少血小板在血管壁上的粘附和聚集,降 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阿司匹林的抗炎作用
抑制炎症介质
相互作用机制
阿司匹林与其他心血管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涉及多种机制,包括药效学相互作用、药物代谢和药物动力学等方面。这 些相互作用可能对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产生影响,因此在使用时应密切关注。

阿司匹林的临床药理及在心脏病中的应用研究

阿司匹林的临床药理及在心脏病中的应用研究

阿司匹林的临床药理及在心脏病中的应用研究心脏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寿命。

阿司匹林(Aspirin)作为一种常用的非甾体消炎药,具有抗炎、退热、镇痛和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被广泛应用于心脏病的治疗和预防。

本文将介绍阿司匹林的临床药理及其在心脏病中的应用研究。

阿司匹林的临床药理主要包括抗炎作用、镇痛作用和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阿司匹林通过对环氧化酶的抑制,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发挥抗炎作用。

此外,阿司匹林还可以通过抑制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中疼痛传导的多个环节,起到镇痛作用。

最为重要的是,阿司匹林能够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凝集作用,减少血管内血栓的形成,从而起到预防心脏病发作的作用。

心脏病是由于血管壁损伤、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导致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所引起的疾病。

阿司匹林可以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舒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保护心肌,从而预防心脏病的发生。

研究表明,阿司匹林能够降低心脏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此外,在心肌梗死等心脏病急性事件中,使用阿司匹林可以及时恢复冠状动脉的通畅,降低心肌损伤,并预防再次发作。

除了心脏病的治疗和预防,阿司匹林还可以应用于其他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

例如,阿司匹林可以减少脑卒中的发生,预防血栓栓塞症的发展。

此外,阿司匹林还可以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小板聚集活性,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因此,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和预防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尽管阿司匹林在心脏病的应用中具有一定的效果和优势,但也存在一些潜在的不良反应和禁忌证。

长期使用阿司匹林可能导致胃溃疡和胃出血等消化道副作用,特别是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来说。

此外,一些患者对阿司匹林过敏,不宜使用。

对于这些禁忌证患者,应谨慎使用或选择其他适宜的药物。

总结起来,阿司匹林作为一种常用的非甾体消炎药,具有抗炎、镇痛和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

在心脏病的治疗和预防中,阿司匹林可以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保护心肌,减少血栓形成的发生,从而降低心脏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谈谈阿司匹林的临床新用途与不良反应

谈谈阿司匹林的临床新用途与不良反应

谈谈阿司匹林的临床新用途与不良反应阿司匹林又称乙酰水杨酸,是应用较为普遍的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物。

从发明至今已有百年历史,但近年来有关阿司匹林在临床上的新用途及不良反应报导明显增多,引起了笔者极大的兴趣和关注。

一、不断发现的新用途1 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和急性缺血性中风2004年德国学者的一顼研究显示,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血管事件高危患者通常没有常规服用阿司匹林患者的死亡率明显升高,没有使用阿司匹林的患者血管事件的危险增高,这些患者多有既往心梗病史,一般病情较重,接受急诊血运重建术比较低,出院时没有使用阿司匹林的患者,1年后死亡率大约是使用者的2倍(16.5%对8.3%)。

在校正了主要混杂因素(如年龄和性别)后,出院时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远期死亡率仍显着高。

由中英科学家发起的,有37个国家近千家医院参加的大规模临床试验证实。

阿司匹林对急性缺血性中风(即脑梗死)具有肯定疗效,从而使阿司匹林成为众多治疗缺血性中风的药物中,被证实有效且能全面推广使用的药物。

这一成果表明,缺血性中风患者在发作期如果用2~4周的阿司匹林,即可使死亡率或中风复发率下降11%。

研究已证实,阿司匹林对于多种血管阻塞性疾病,具有良好的预防作用。

2 预防和降低癌症危险(1)降低结肠癌的危险。

美国纽约圣卢克斯--罗斯福医院中心的一项研究表明,阿司匹林和降低胆固醇的药物“斯塔丁”并用,可降低结肠癌的危险。

该研究中心对1.5万名心脏病患者进行了3次研究,所获得的数据表明,这两种常用药同时使用,能杀死早期的癌细胞,医学专家对1000名结肠癌的患者进行研究,发现他们服用阿司匹林后的发病率下降了19%。

(2)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可减少胃癌、乳腺癌风险。

香港大学研究员通过对2831例胃癌患者进行临床观察,长期注射阿司匹林或非类固醇抗炎针剂可使患胃癌的风险减少22%。

但可用于癌症治疗还为时过早,一家英国研究机构对8000名经常服用阿司匹林的妇女进行跟踪调查,结果表明,那些经常服用阿司匹林的妇女乳腺癌的几率比那些不服用阿司匹林的妇女少28%。

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中阿司匹林的应用

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中阿司匹林的应用
栓烷 A 2的 生 成 而 起 作 用 ( XA T 2可 促 使
多地关注患者 的心血管事件 , 患者是 心血 管疾病 的高危人群 , 建议使用 剂量 大一 会 点 。对 于 只是 单 纯 糖 尿 病 , 有 肥 胖 、 没 高
血 压 、 脂 紊 乱 , 么可 以服 用 小 剂 量 , 血 那 如 4 mg 。如 果 患 者 又 心 血 管 事 件 的 0 /日 高危 因素 , 建议 8 O~10 g 日。欧洲 的 0m/ 些试 验结 果显 示 , 者 每 天服 用 7 患 5~ 10 g阿 司 匹 林 效 果 最 好 ; 天 低 于 5m 每
e cae [ ] Pt rso s n ucme, i i fir s J at n fU eadO to s e
2 0 2 41 0 9: 8 .
7 mg 否 有 效 不 能 确 定 ; 如 果 每 天 剂 5 是 而 量 > 2 m , 不 良反 应 增 加 , 效 反 而 35 g则 疗
社 区 用 药 指 导
“ 1 F C f M M 【 I V D : N SF :) T J L f T)RS
糖 尿 病 心 血 管 疾 病 中 阿 司 匹 林 的 应 用
尿 、 钠血 症 、 钾 血症及 蛋 白尿 。 低 低
戴 国 俊 306 00 0天津 市河 西 区康 复 医 院 关键词
高血 压 的患 者 来 说 , 目前并 无 特 别 规 定 用 以限制其 阿司 匹林 的使 用剂量 。医生更
有 胃溃 疡 等 疾 病 、 服药 后 可 能导 致 危 险 的 不 良反 应 , 则 阿 司 林 对 中 老 年人 利 大 否 于弊 。但 服 阿 司 林 之 前 要 与 医 生 充 分 沟通 , 据 个 人 情 况 , 定 是 否 需 要 用 药 。 根 决 参 考 文献

心血管常用药物系列之阿司匹林

心血管常用药物系列之阿司匹林
缓解月经痛
对于一些女性,阿司匹林可以缓解月经期间的轻度疼痛。
作为抗血小板药物
抑制血小板聚集
阿司匹林通过抑制环氧化酶和血栓烷 A2的合成,达到抑制血小板聚集的 作用,从而预防血栓形成。
联合其他抗血小板药物
在某些情况下,医生可能会联合使用 阿司匹林和其他抗血小板药物,以增 强抗血小板效果,进一步降低心血管 事件的风险。
阿司匹林与华法林
阿司匹林可增强华法林的抗凝作用,增加出血风险。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用可增加消化道出血风险。
阿司匹林与ACE抑制剂
阿司匹林与ACE抑制剂联用可降低降压效果。
与非处方药的相互作用
阿司匹林与布洛芬
布洛芬可竞争性抑制阿司匹林的代谢,增加阿司匹林的血药浓度。
阿司匹林与对乙酰氨基酚
THANKS
[ 感谢观看 ]
阿司匹林在预防结直肠癌中的临床试验
一项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旨在评估阿司匹林对结直肠癌的预防作用。
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中的临床试验
针对已确诊心血管疾病的患者,研究阿司匹林长期治疗对疾病进展和复发的影响。
阿司匹林在阿尔茨海默病防治中的临床试验
初步研究发现,阿司匹林可能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认知功能具有保护作用,相关临床试 验正在进行中。
CHAPTER 02
阿司匹林的临床应用
心血管疾病的预防
降低心肌梗死和脑梗死的风险
阿司匹林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形成,从而降低心肌梗死和脑梗死的 风险。
预防心血管事件复发
对于已经发生过心肌梗死或脑梗死的患者,长期使用阿司匹林可以预防心血管 事件复发。
缓解轻度疼痛
缓解轻度头痛、牙痛和关节痛
阿司匹林具有解热镇痛作用,可以缓解轻度头痛、牙痛和关 节痛等不适症状。

阿司匹林临床应用

阿司匹林临床应用

04
阿司匹林在疼痛治疗中的应用
阿司匹林在轻度至中度疼痛治疗中的应用
总结词
有效、安全
详细描述
阿司匹林在轻度至中度疼痛治疗中具有确切的疗效和安全性,可有效缓解疼 痛并减少疼痛持续时间。阿司匹林对于轻度至中度疼痛的治疗效果与其他非 处方止痛药相当,但其副作用较少。
阿司匹林在术后疼痛治疗中的应用
总结词
详细描述
对于已经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阿司匹林可以作为二级预防的重要措施之一,显 著降低再次发生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但是,阿司匹林在二级 预防中的具体应用还需要考虑患者的具体病情、治疗方案等多方面因素。
阿司匹林在其他心血管疾病预防中的应用
总结词
待进一步探讨
详细描述
尽管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预防中的重要作用已经得到广泛认可,但是其在其他类型的心血管疾病预防中的作 用还需要进一步探讨和研究。例如,阿司匹林对于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作用还需要更多的 临床证据支持。
02
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预防中的作用
阿司匹林在冠心病一级预防中的作用
总结词
有效、简便
详细描述
阿司匹林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从而有效预防冠心病 的发生。在健康人群中,长期规律服用阿司匹林可以显著降低心肌梗死、脑 卒中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阿司匹林在冠心病二级预防中的作用
总结词
重要、复杂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阿司匹林应作为紧 急治疗药物,尽快使用以开通血管,减少心 肌损伤。
脑卒中的预防
联合治疗
对于具有脑卒中高危因素的人群,阿司匹林 可以降低脑卒中的发生风险。
阿司匹林可以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例如与 氯吡格雷联合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治疗。

阿司匹林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分析

阿司匹林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分析

02
阿司匹林的临床应用
阿司匹林的作用机制
抑制前列腺素合成
阿司匹林通过抑制环氧化酶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E2(PGE2)的合成,从 而发挥解热、镇痛和抗炎作用。
影响血小板聚集
阿司匹林通过抑制血小板环氧化酶,抑制血栓烷素A2(TXA2)的合成,从而 影响血小板聚集,发挥抗凝作用。
阿司匹林在临床上的应用
在应用阿司匹林治疗时,可考虑与其他药物 联合使用,以提高疗效并减少不良反应的风 险。
展望
深入探讨
针对阿司匹林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还需要进一 步深入研究其作用机制和防治措施,为临床提供 更加可靠和有效的治疗方案。
拓展应用领域
阿司匹林除了用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外, 还可以拓展到其他领域,如肿瘤、糖尿病等疾病 的防治。
研究范围与限制
研究范围
本研究主要针对阿司匹林临床应用中的不 良反应进行分析和探讨,包括其发生机制 、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等方面。
VS
研究限制
由于不同个体对阿司匹林的药物反应存在 差异,同时阿司匹林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 较广,因此本研究无法涵盖所有具体情况 。此外,由于研究条件的限制,未能对所 有不良反应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需要在 后续研究中进一步完善和补充。
总结词
科学合理的用药方案可以有效降低阿司匹林不良反应的风险 。
详细描述
用药剂量和用药时机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对于长期 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应定期进行肝肾功能检查,及时调整 剂量。同时,应避免与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等其他药 物同时使用,以免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药物相互作用与配伍禁忌的避免
总结词
总结词
定期监测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反应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有助于减轻不良反应对人体的损害。

阿司匹林的临床新用途及不良反应

阿司匹林的临床新用途及不良反应

阿司匹林的临床新用途及不良反应阿司匹林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药物,自1899年以来一直被广泛用于镇痛、抗炎和抗血小板治疗。

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阿司匹林的临床应用已不再局限于这些传统领域。

本文将探讨阿司匹林的临床新用途及不良反应,以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这一药物。

肿瘤预防:研究表明,阿司匹林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扩散,降低癌症发病率。

一项基于超过名受试者的研究发现,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可以降低结直肠癌、食管癌和胃癌等消化系统肿瘤的发病率。

心血管保护:阿司匹林通过抗血小板作用,可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根据一项涉及名受试者的研究,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可以使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发生率降低25%。

糖尿病防治:阿司匹林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和血糖控制,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

一项为期12年的研究发现,服用阿司匹林可以将糖尿病的发病风险降低18%。

胃肠道反应:阿司匹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包括胃痛、恶心、呕吐等。

这些症状通常在服药初期出现,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缓解。

出血倾向: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可能导致出血倾向增加。

虽然这种风险相对较低,但仍需注意。

如有出血迹象,应立即就医。

肾功能损害:部分研究表明,阿司匹林可能会影响肾功能,加重肾病患者的病情。

但对于大多数健康人来说,阿司匹林对肾功能的负面影响并不明显。

精准医疗:随着精准医疗技术的发展,阿司匹林的使用将更加个性化。

基于基因和表型特征,针对不同患者制定最合适的用药方案,以提高疗效并减少不良反应。

新型制剂:目前,新型阿司匹林制剂的研究正在进行中。

这些新制剂可能具有更好的生物利用度、更长的半衰期和更少的不良反应,为患者提供更多选择。

联合治疗:未来阿司匹林可能会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以治疗多种疾病。

例如,将阿司匹林与抗肿瘤药物、抗炎药物或降糖药物联合使用,可提高疗效并降低不良反应。

阿司匹林作为一种经典药物,在镇痛、抗炎、抗血小板等领域仍具有广泛应用。

然而,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其临床新用途不断被发现,如肿瘤预防、心血管保护和糖尿病防治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与不良反应
大庆市第四医院药剂科陈立平
摘要:
阿司匹林应用于临床已有100余年的历史,,本品对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阻止血栓形成,临床可用于预防暂时性脑缺血发作、心肌梗塞、心房颤动、人工心脏瓣膜、动静脉瘘或其他手术后的血栓形成。

也可用于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我们概述了阿司匹林的作用机制以及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对更好地使用阿司匹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阿司匹林心血管疾病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1阿司匹林的作用机制
阿司匹林的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与血小板的环氧化酶活性位点丝氨酸产生共价键性乙酰化而使该酶受到抑制,从而阻断花生四烯酸通过环氧化酶途径转变为前列腺素环内过氧化物(PGG ,PGH),进而减少血栓素(TXA)的形成。

低浓度阿司匹林能使PG合成酶(COX)活性中心的丝氨酸乙酰化失活,不可逆地抑制血小板环氧化酶,减少血小板中血栓素的合成,而影响血小板的聚集及抗血栓形成,达到抗凝作用。

高浓度阿斯匹林能直接抑制血管壁中合成酶,减少了前列环素的合成。

2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具体应用
2.1急性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患者,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的基础上继发血栓,主要成分是以纤维蛋白作为网架结构的红色血栓,是纤溶药物的作用底物,故应行溶栓治疗。

而辅助溶栓治疗的目的在
于提高开通的速率和开通的比率,尤其是提高心肌水平的再灌注,减少溶栓后的血栓性再闭塞和再梗死。

目前急性心肌梗死后抗栓治疗的主要制剂是阿司匹林和肝素,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后使用阿司匹林可以明显减少和推迟血管性死亡、非致命性再梗死和非致命性脑卒中发生率。

如无禁忌,心肌梗死后应长期服用阿司匹林。

2.2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包括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心绞痛。

其发病的机制也是斑块的破裂,形成的血栓多数未使冠状动脉完全闭塞,血栓的成分是以血小板为主的“白色血栓”,治疗原则是稳定病变,防止病变进展,减少病死率,减少发展为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的可能性。

早期的抗栓治疗,阿司匹林加肝素是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治疗的基础。

作为二级预防,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后阿司匹林应该无限期使用。

如阿司匹林过敏或不能耐受,可选用氯吡格雷。

无论高危、低危、行介入治疗还是非介入治疗,加用氯吡格雷都能在阿司匹林加肝素(低分子肝素)已经获益的基础上,进一步减少心血管事件。

2.3动脉血栓形成的一级预防。

美国心脏病学会AHA[8]建议阿司匹林应考虑用于10年内心血管事件危险≥10%的健康男性和女性。

中、美及欧洲高血压指南建议下述高血压患者阿司匹林一级预防能减少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1)年龄≥50岁患有高血压但是血压控制满意(<150/90mmHg);(2)有冠心病或脑血管病史同时具有靶器官损害,糖尿病或高血压病史10年,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5%;(3)血浆肌酐中度增高的高血压患者。

美国糖尿病协会ADA[9]对于糖
尿病患者阿司匹林用于CVD一级预防作出了具体的指导建议:有冠心病家族史并有吸烟、高血压、肥胖、蛋白尿、血脂异常或年龄大于30岁的糖尿病患者。

2.3.1如果存在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如患糖尿病或已经存在心脑周围血管疾病,则应考虑口服阿司匹林预防。

2.3.2对于高血压的患者,没有必要常规口服阿司匹林,如果年龄大于50岁或者存在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应口服阿司匹林预防。

2.4心力衰竭的治疗中如何使用阿司匹林。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期表现,而冠心病是心力衰竭最常见的病因之一,导致病人发生心力衰竭最直接的病理基础是急性冠脉综合征或心肌梗死引起的心肌供血不足。

作为发病的中心环节,血管内皮损伤后血小板的黏附、聚集、活化在冠心病的病理生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阿司匹林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阻断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展,减少了冠心病患者的死亡率。

心房颤动可使心功能发生进行性的恶化,并且与心力衰竭互为因果。

慢性房颤可以导致心房扩大,心房壁的附壁血栓形成、源于左心房的栓子,可以造成全身各个器官的栓塞。

其中脑栓塞的年发生率可高达16%,而心力衰竭为慢性非瓣膜性房颤发生动脉栓塞的高危因素。

阿司匹林作为一种抗血小板制剂,具有间接的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并减少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

所以在心力衰竭合并房颤的病人中应常规使用阿司匹林。

3阿司匹林的使用剂量问题
阿司匹林一级预防的剂量为每日75~100mg,餐后服用;二级预防的阿司匹林100~300mg;对于一旦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应尽快给予阿司匹林160~325mg嚼碎后服用。

阿司匹林≤100mg/d时与ACEI相互作用较少,300mg/d阿司匹林与ACEI会产生显著的相互作用,减弱ACEI在高血压、CHF患者中的有益效应。

大量研究表明阿司匹林可以减少急性心肌梗死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在充分抑制血小板聚集的剂量下不影响ACEI减弱心肌功能丧失的效应。

4使用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4.1过敏反应
特异体质者服用此药后可引起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及哮喘等过敏反应,其发生率约为20%,多见于中年人或鼻炎、鼻息肉患者。

哮喘大多严重而持久,可伴有荨麻疹或喉头水肿,用皮质激素有效。

这种现象机制还不十分清楚。

可能这些人对阿司匹林具有特异的药理反应。

4.2胃黏膜损伤
阿司匹林可引起胃黏膜糜烂、出血及溃疡等。

多数患者服中等剂量阿司匹林数天,即见大便隐血试验阳性;长期服用本药者溃疡病发率高。

笔者曾遇1例患者因高热口服阿司匹林0.6g/次,每
日2次,3日后呕血500ml。

除药物的酸性直接致胃黏膜损伤外,注射用药亦可发生。

阿司匹林能透过胃黏膜上皮脂蛋白膜层,破坏脂蛋白膜的保护作用,于是胃酸就可逆地弥散到组织中损伤细胞,致毛细血管破损而出血。

近来发现前列腺素对于维护胃黏膜具有一定的作用,而阿司匹林已证明能阻止前列腺素的合成,使胃黏膜上皮脱落增加并超过更新速度,加重溃疡的程度,使胃黏液减少。

为此,应用阿司匹林时最好饭后服用或与抗酸药同服,溃疡病患者应慎用或不用。

4.3肝损害
阿司匹林所致的肝损害,在国内报道较少,有资料表明:当血清阿司匹林浓度下降后,转氨酶也恢复正常。

药物引起肝损害可能与肝细胞中毒或过敏反应有关。

4.4出血、溶血、造血功能障碍
阿司匹林有扩张冠状动脉和脑血管作用,未能抑制凝血酶原在肝脏合成,能抑制环氧酶的活性和减少凝栓质A2的形成,阻止血小板聚集,使其不易放出凝血因子,具有一定的抗凝血作用。

为此,有消化道出血或溃疡病者,在临床上有出血倾向或者近期有脑出血病史者不宜服用本药。

孕妇服用阿司匹林,在早产儿中常出现脑损害如脑出血等,因此,孕妇在分娩前2~3个月应停用本品。

阿司匹林可引起造血功能障碍。

笔者曾见1例服用本品引起急性造血功能停滞患者,服用本品4h后全身发痒,7h后鼻
衄、牙龈出血不止,伴全身紫癜,骨髓象示红细胞系明显受抑,经对症治疗,10天后骨髓象恢复正常。

阿司匹林偶可引起溶血。

4.5肾损害
临床观察和动物实验证明,长期使用阿司匹林可发生间质性肾炎、肾乳头坏死、肾功能减退。

长期大量服用本品可致氧化磷酸化解耦联,钾从肾小管细胞外逸,导致缺钾、尿中尿酸排出过高,较大损害是下段尿中可出现蛋白、细胞、管型等。

4.6神经精神症状
在治疗开始的3~4天,有时出现所谓水杨酸反应,症状为头痛、眩晕、耳鸣、视听力减退,用药量过大时,可出现精神错乱、惊厥甚至昏迷等。

综上所述,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正确地应用阿司匹林,掌握其使用的适应证和造成的不良反应至关重要,对于抗栓治疗的意义举足轻重,临床上的应用日趋广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