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列研究中的相关指标

合集下载

流行病学考点总结

流行病学考点总结

一、名解研究疾病(包括伤害)和健康状况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借以制订和评价预防、防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与措施的科学。

追踪观察一定时间,比较两组或各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异,以验证暴露因素与某疾病有无因果关联及关联强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是按照疾病状态将研究对象分为病例和对照,分别追溯其既往 (发病前)所研究因素的暴露情况,并进行比较,以推测疾病与暴露之间有无关联及关联强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

将研究人群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将研究者所控制的措施给予试验人群后,随访并比较两组人群的结果,以判断措施的效果。

某病在某地区人群中呈历年的一般发病率水平,病例在人群中散在发生或零星出现,病例之间无明显联系。

某地区某病在某时间的发病率显著超过历年一般发病率水平的时候称为流行。

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的人群中,短时间内突然出现许多临床症状相似病例的现象。

由于社会因素而导致一些疾病的发病率显著地高于其他地区,这种情况与地区自然条件无关。

:由于自然环境的影响,而使一些疾病只在这些地区存在。

:是指某些传染病可在某一地区长期存在,这些疾病的病原体不依靠人而能独立地在自然界的野生动物中传播,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传染给人。

是指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临床表现、病原体种类及宿主等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的现象。

:指研究对象(人)曾经接触某因素,或者具备某些特征,或者处于某种状态。

:是反映暴露与发病 (死亡) 关联强度的指标,为暴露组发病或死亡的危险是非暴露组的多少倍。

:是暴露组发病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相差的绝对值,说明危险特异地归因于暴露因素的程度。

:即要求对照在某些因素或特征上与病例保持一致,目的是对两组进行比较,排出这些因素或特征的干扰。

就病例对照研究而言,病例组的暴露比值与对照组的暴露比值之比。

但观察者和资料收集分析者知道。

研究对象和观察者都不知道分组情况,也不知道研究对象的处理措施。

病的阳性者和可疑阳性者,指定就医,以便进一步诊断和治疗的一种方法。

队列研究中的相关指标

队列研究中的相关指标

• PMR也是一种综合性统计量,但其反映的是死因构成比(或称 比例死亡率proportionate mortality,但不是真正的率)。 • 某种疾病的PMR与其他疾病的PMR并非独立的,PMR只能说明某 种死因在全死因中的相对重要性。
– 如队列的总死亡数增加很多,因某种疾病死亡占的比例可能被低估。 – 例如,由于意外事故,某队列各年龄组死亡数翻倍增加,其肺癌的PMR 就会减半。 – 某病的PMR增高可能是因其死亡率增高,也可能是因其它疾病死亡率下 降。
三标化死亡比一概念?在队列研究中尤其是回顾性职业队列研究暴露队列的死亡发病率与人群对照组的死亡率比较时由于暴露队列的人数较少对死亡或发病率较低的疾病如癌症不便计算其年龄别性别死亡发病专率常用标化死亡或发病比standardizedmortality或incidenceratiosmr或sir这一指标来反映暴露队列的危险程度
• 2.单纯RR这种指标不容易反映具有某个特异危险 因素个体的危险性大小,还必须根据人群背景危 险性大小来解释RR。 • 例如,两个危险因素分别引起两种不同疾病的RR 均为100,但人群中这两种疾病的背景危险性(无 该两个危险因素的人群)不同,分别为1/100万及 1/1000,因此,对分别暴露该危险因素者来说, 其疾病危险性分别为1/10000(100×1/100万)及 1/10(100×1/1000)。
三、标化死亡比
(一)概念 • 在队列研究中,尤其是回顾性职业队列研究,暴露队列 的死亡(发病)率与人群对照组的死亡率比较时,由于 暴露队列的人数较少,对死亡(或发病)率较低的疾病, 如癌症,不便计算其年龄别、性别死亡(发病)专率, 常用标化死亡(或发病)比(standardized mortality 或incidence ratio,SMR或SIR)这一指标来反映暴露 队列的危险程度。

第17章队列研究-卫生统计学

第17章队列研究-卫生统计学

年份 (1)
期初人数
nk
(2)
发病数
dk
(3)
失访数
ck
(4)
校正数
各年发病率 (/105)
累积发病率(/105)
nk
ck
/2
pk

nk
dk ck
/2
(5)
(6)
K
P 1 (1 pi ) i 1
(7)
1988 36486
5
194 36389
13.74
13.74
191
的 2 分布
2 MH


H h1
ah
H
H m1hT1h
T h1
h
m1hT1hT0h
2
=156.64
h1
Th2
156.64>

2 0.05,1
=3.84,P<0.05,可以认为
RR
≠1
按Miettinen法,相对危险度的95%置信区间:
=6.63,P<0.01。按=0.05的水准,拒绝H0,可以认为相对危险度
RR ≠1,即两组的鼻咽癌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发病频率资料
随访人群
发病人数
未发病人数
合计
暴露组
a
c
a+c
非暴露组
b
d
b+d
合计
a+ b
c+d
N
Mantel-Haenszel 2 统计量
2 MH

(N 1)(ad bc)2 (a b)(a c)(c d )(b d )
利用计算机软件只要输入每个观察对象开始观察的时间和结 束观察的时间,就可以计算出人时数。

队列研究中hr含义-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队列研究中hr含义-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队列研究中hr含义-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队列作为一种经典的数据结构,在计算机科学领域被广泛应用。

它是一种特殊的线性数据结构,具有"先进先出"(First-In-First-Out,FIFO)的特点,即最先进入队列的元素最先被取出。

在队列中,元素按照入队的顺序保存,并且只能在队列的一端(称为"队尾")插入元素,而只能在另一端(称为"队头")删除元素。

队列概念最早出现于20世纪初,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快速发展,队列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在HR(Human Resources,人力资源)的研究中,队列也逐渐得到了重视和应用。

HR作为一个关键的管理与组织学科,涉及到人员招聘、培训、绩效评估、员工关系等各个方面。

而队列作为一种管理工具,可以为HR提供有力的支持和指导。

本文将从队列的定义和特点开始介绍,进一步探讨队列在HR研究中的应用。

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HR在队列研究中的含义,并对HR研究的启示和展望进行讨论。

通过对队列在HR领域的研究和应用的深入探索,旨在为HR管理者和研究人员提供借鉴和启示,进一步推动HR管理与队列理论的结合与发展。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篇文章主要围绕着队列在HR研究中的含义展开,为读者提供全面的了解。

以下是文章的整体结构安排:引言部分首先会给出对整篇论文的概述,简要介绍队列在HR研究中的重要性和意义。

接着会详细介绍文章的结构,并阐明各个部分的内容和目的,以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全文的内容。

正文部分将分为两个主要部分:队列的定义和特点以及队列在HR研究中的应用。

在队列的定义和特点部分,我们将对队列的概念进行详细解释,并介绍队列的基本特性,如先进先出(FIFO)等。

这将为读者建立起对队列的基本理解。

接着,在队列在HR研究中的应用部分,我们将探讨队列在人力资源领域中的具体应用。

从招聘、员工培养、绩效评估等多个方面展示队列在HR研究中的实际应用情况,并结合案例和数据进行说明。

第四章队列研究(cohortstudy)

第四章队列研究(cohortstudy)

4 2 3 2 7 8 3 5 2 1 0 37
30 11 8 19 25 29 73 74 467 819 57
1425.5 1464.0 1504.5 1521.0 1502.0 1481.5 1440.5 1375.5 1112.0 473.5 36.5 1333.6
第一年暴露人年数为: L1=I1+1/2(N1-D1-W1)=1403+1/2(79-4-30)=1425.5 I2=I1+N1-D1-W1=1403+79-4-30=1448 L2=1448+1/2(45-2-11)=1464 以此类推,合计得13336.5人年
六、质量控制 1、调查员的选择 2、调查员的培训 3、制定调查手册 4、监督
重复调查;数值检查或逻辑检错;定期观察调查员的工作; 对不同调查员的数据进行分布比较;变量的时间趋势分析;使 用录音机
第四节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一、队列研究资料整理表
组别 病例 非病例 合计 发病率
暴露组 a b a +b =n 1 a / n 1 = Ie 非暴露组 c d c +d =n 0 c / n 0 = Io 合计 a+c=m1 b+d=m0 a+b+c+d=t m1/ t= It
第四章 队列研究 (cohort study)
前瞻性研究(Prospective study);发生率研究(incidence study); 随访研究(follow-up study);纵向研究(longitudinal study)
1. 2. 3. 4. 6. 7.
概述 研究实例 研究设计与实施 资料整理与分析 常见偏倚及其控制 优点与局限性

流行病学 实习4队列研究

流行病学 实习4队列研究

• 思考题1、历史性队列研究与病例对照研究 的联系和区别?
• 联系:研究开始时,结果也发生;资料为历史性。 • 区别:研究起点是过去,由因到果,前瞻性;研 究对象在过去进入队列;暴露非暴露分组;发病 率或死亡率的比较。 • 由果到因,回顾性;病与非病分组;暴露比 例的比较 • 主要区别是对暴露与其引起的后发病的观察时间 顺序不同,回顾性队列研究的观察方向是从因到 果,而病例对照的研究的观察方向是由果到因。
联系强度的估计
1.相对危险度(RR、率比)
是反映暴露与发病(死亡)关联强度的指标,表明暴露组发病
(死亡)的危险是非暴露组的多少倍, RR 无单位,其值范围 0-∽, RR=1 ,暴露与疾病无关联,RR<1, 暴露与疾病负关联(暴露为保护因 子),RR>1,暴露与疾病正关联(暴露为危险因子)
RR
3.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
指暴露人群中发病归因于暴露占全部病因的百分比 。
AR% I1 I 0 100% I1
Ie暴露组人群某病的发病(死亡)率,
Io非暴露组人群某病发病(死亡)率。
(疾病有多因,如吸烟是肺癌因素之一,若都不吸烟,肺癌患
病率也有20/十万,而吸烟人群中肺癌患病率为 100/十万,则 肺癌80%归因于吸烟所致)。
Miettinen法:
RR
11.96 / 2
③相对危险度与关联的强度
RR值的意义:从0 ∽正数,
RR=0.9~1.1,
RR<1, RR>1,
暴露与疾病无关联或无影响。
负关联,暴露为保护因素。 正关联,暴露为危险因素。
RR = 0.7~ 0.9;1.2~ 1.5
RR = 0.4~ 0.7;1.5~ 3.0 RR < 0.4 ;> 3.0

4队列研究(群组研究)

4队列研究(群组研究)
说明了石棉与肺癌联系的强度与普遍性
三.队列研究的实施 (一)确定设计方法的原则
1.前瞻性队列研究
(1) 有明确检验假设; (2) 所研究疾病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一般不应低于5‰; (3) 有把握获得观察人群的暴露资料; (4) 有确定发病或死亡等结局的简便而可靠的手段; (5) 有把握获得足够数量的观察人群,并且该人群能
• 特点:
➢最大优点是可以获取相对真实而可靠的资料; ➢但是如果需要观察大量人群,则花费太大; ➢如果疾病的潜伏期很长,则需要观察的时间很
长。这些都会影响其可行性。
1.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条件
• 研究的检验假设明确; • 研究的疾病的率不太低,不低于5%; • 暴露因素明确,且能有效测量; • 结局明确,并有简洁可靠的手段确定; • 有足够的研究人群; • 队列能够有效的随访; • 有足够的物质、人力、资金的保证
Cohort study: 选定暴露于及未暴露于某因素的 两组人群,随访观察一定的期间,比较两组人群 某种事件的结局(一般指疾病的发病率或死亡 率),从而判断该暴露因素与发病或死亡有无关 联及关联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病因和危险因素研究是流行病学研究的
重要任务,病因研究的逻辑顺序应该是来自先有病因存在,然后有疾病发生。
群 • 对照:一般人群 • 随访时间:20~30年 • 指标:SMR(标准化死亡比)
暴露与结局
暴露:接触石棉环境的职业人群 结局:各种疾病原因的死亡 假设:石棉可以引起死亡的增加
结果
1. 全死因:SMR 1.41~1.64 合计 1.47 2. 所有肿瘤:SMR 2.59~3.86 合计 3.26 3. 肺癌:SMR 3.21~7.62 合计 5.31 4. 胃肠道肿瘤:SMR 1.61~3.17 合计 2.06

卫生统计学课件:第17章 队列研究的样本含量估算与统计分析

卫生统计学课件:第17章 队列研究的样本含量估算与统计分析
6
暴露人群的选择
1) 在一次普查的基础上,确定暴露人群。 2) 查阅档案资料。可以从职业档案、户口
登记、医疗病历等文件资料中获得暴露人 群及暴露水平的线索。 3) 一定地理区域内的居民或种族。
7
健康工人效应:
在职业人群队列研究中,由于工作的 需要,职业工人的健康状况要比一般人群 的健康状况好,这种职业工人与一般人群 的不可比性,可能造成比较结果的偏倚。
校正 区间发病 区间不发 累积不发 累积发病
数 概率 病概率 病概率 概率
(/105) (/105) (/105) (/105)
36389 36127 35824 35464 34960
13.74 8.30 5.58 5.64 5.72
99986.26 99986.26 99991.70 99977.96 99994.42 99972.38 99994.36 99966.74 99994.28 99961.02
优点:是由因及果的分析性研究设计,不容易受混杂 因素影响,在论证病因关系时结论更可靠。 缺点:较多的对象和较长的时间;费用高昂;工作量 大;易发生失访,导致偏倚。
样本含量的估算 队列研究的统计描述
队列研究中的暴露组与非暴露组的对比
37
2
h1
Th2
34
三、剂量-反应关系(趋势卡方)
表17-9 剂量-反应关系分析表
暴露因素水平
E0
E1

EK
取值
X0
X1

XK
出现结局事件的人数
d0
d1

dK
观察人年数
T0
T1

TK
合计
D T
2
T 2 (T

队列研究

队列研究

设计与实施-随访(续)

观察终点
观察终点(end-point)就是指研究对
象出现了预期的结果,达到了这个观察终点, 就不再对该研究对象继续随访。

观察的终止时间:观察终止时间是指整个研 究工作截止的时间。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人时的计 算
常用的人时单位是人年,常用的人年计算方法有下列三种。


最好是当地的文化教育水平较高,医疗卫生条件较好,交通较便利。
设计与实施-研究人群


暴露人群的选择
对照人群的选择
设计与实施-确定样本大小
影响样本含量的几个因素 1.一般人群(对照人群)中所研究疾病的发 病率p0 2.暴露组与对照组人群发病率之差 3. 要求的α值 4. 效力(power)又称把握度(1-β)
前瞻性 收集资料
过去 某时点
现在
将来 某时点
图3 队列研究类型示意图
设计与实施-确定研究因素

研究因素在队列研究中常称为暴露因子 或暴露变量,在研究中要考虑如何选择、 规定和测量。 一般应对暴露因素进行定量,除了暴露 水平以外,还应考虑暴露的时间,以估 计累积暴露剂量。同时还要考虑暴露方 式。

设计与实施-确定研究结局
队列研究
概述
队列研究 是将一个范围明确的人群
按是否暴露于某可疑因素及其暴露程 度分为不同的亚组,追踪其各自的结 局,比较不同亚组之间结局的差异, 从而判定暴露因子与结局之间有无因 果关联及关联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 方法。 Nhomakorabea
出现某种结局 暴露组 不出现某种结局 特定人群 范围内的 研究对象 非暴露组 暴露状况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效应的估 计
PAR=It-I0 It代表全人群的率,I0为非暴露组的率

5队列研究

5队列研究
可比性较好
研究对象的选择
• 暴露人群的选择
• 对照人群的选择
– 高危人群 职业人群 – 外对照
特殊暴露人群 – 一般人群 一般居民
– 内对照
有组织的人群团体
– 总人口对照:可比 性较差
– 多重对照:增加可 靠性
五、确定样本量
• 非暴露组中所研究疾病的发病率,即一般人群 疾病的发病率(P0): P0越接近0.5,所需要 的样本量越大。
ID= D / PT
发病密度即说明了该人群发生的新病例数, 又说明该人群的大小和发生这些例数所经历的时 间。时间单位常用年,故又称人年数(personyears)。
人时的计算
• 计算原则:从观察对象中剔除死亡,迁移 及失去联系的人数,补充新加入 的人数折算人年。
• 常用方法:
–精确法: 以个人为单位计算暴露人年 –简化的近似法: 大样本人年的计算 –寿命表法: 应用寿命表法来计算暴露人年
• 长诱导期和长潜伏期的疾病 • 具有特殊暴露的职业人群研究
双向性队列研究的应用条件
研究开始时暴露和暴露引起的快速效应 已经出现,而与暴露有关的长期影响 (如肿瘤)还未出现,尚需进一步观察 评价对人体健康同时具有短期效应和长 期作用的暴露因素
案例研究
• 为进一步研究和确立HBV与食管癌的关系, 对血清HBsAg阳性者和阴性者食管癌发病情 况进行了为期6年的随访研究,同时并观察 原发性肝癌和其他恶性肿瘤的发病情况。
• 问题3. 如果由你组织此次研究,你将 如何设计和实施?
队列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研究设计
确定研究目的
具体实施
确定研究因素 选择研究结局
(收集与随访)
确定研究现场与人群
确定样本量 资料收集与随访 资料分析方法

简述队列研究危险度评价的指标

简述队列研究危险度评价的指标

简述队列研究危险度评价的指标队列研究危险度评价的指标是用来衡量队列中的危险程度的指标,其中包括人员密度、排队等待时间、突发事件处理能力等。

在实际应用中,队列常常出现在人群聚集的场所,如交通拥堵的路口、地铁站、机场候机厅、大型活动现场等。

对队列中的危险程度进行评价,可以帮助有关部门做好应急处理措施,提高安全性。

首先,人员密度是队列研究危险度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

人员密度指队列中的人员数量与队列空间的比值。

人员密度过大会导致人员之间的相互阻挡和压力过大,增加踩踏和窒息的风险。

因此,人员密度越大,危险程度越高。

其次,排队等待时间也是衡量队列危险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排队等待时间指的是人们在队列中等待的时间长短。

排队等待时间过长会导致人们的耐心降低,情绪不稳定,增加摩擦和冲突的风险。

同时,长时间等待也会使人们身体疲劳和不适,增加身体健康问题的风险。

因此,排队等待时间越长,危险程度越高。

另外,突发事件处理能力也是衡量队列危险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突发事件包括火灾、地震、暴力冲突等。

突发事件的发生可能会导致队列中的人员群体恐慌,引发踩踏、挤压等意外事故。

因此,队列中的突发事件处理能力越强,危险程度越低。

除了以上几个指标,还可以考虑其他一些指标来评价队列的危险程度,如安全出口数量、疏散通道的宽度、安保人员数量等。

安全出口数量反映了人们在紧急情况下的逃生通道数量,数量越多,危险程度越低。

疏散通道的宽度反映了人员在逃生过程中的通行能力,宽度越宽,危险程度越低。

安保人员数量反映了队列管理和维护的能力,数量越多,危险程度越低。

综上所述,队列研究危险度评价的指标包括人员密度、排队等待时间、突发事件处理能力、安全出口数量、疏散通道宽度、安保人员数量等。

这些指标能够全面衡量队列中的危险程度,帮助有关部门制定有效的应急处理措施,保障人员的安全。

流行病研究方法—队列研究(流行病学课件)

流行病研究方法—队列研究(流行病学课件)

三、混杂偏倚及其控制
混杂是指所研究因素与结果的联系被其它外部因素所混淆,这 个外部因素就叫混杂变量.它是疾病的一个危险因子,又与所研究的 因素有联系,它在暴露组与对照组的分布是不均衡的。
混杂偏倚
产生原因
暴露组和对照组在一些影响研究结果的主要特征(混 杂因素)分布不一致
控制方法
设计阶段:限制研究对象,匹配; 分析阶段:标准化率分析、分层分析、多因素分析。
五、资料收集与随访
基线资料的收集
基线资料一般包括:人口学资料及可能的混杂因素信息、暴露因素 信息、结局指标信息等。
五、资料收集与随访
资料的收集方法
随访
五、资料收集与随访
质量控制
六、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
1. 调查员的选择 2. 制定调查手册 3. 调查员培训 4. 监督与检查
第四章 队列研究
三、确定研究现场与研究人群
研究人群
1. 从目标人群中抽出具有代表性的人 2. 未患所研究疾病 3. 分为暴露人群和非暴露人群
暴露人群选择
1. 职业人群 2. 特殊暴露人群 3. 一般人群 4. 有组织的人群团体
非暴露人群选择
1. 内对照:一群研究对象内部既包含了暴露组,又包含对照组 2. 外对照:一群研究对象外部寻找对照组 3. 总人口对照:整个地区现成的发病或死亡资料 4. 多重对照:两种或以上的对照形式
信息偏倚
产生原因
1. 疾病、暴露标准不明确 2. 检验仪器不精确、检验技术不熟练、询问技巧不佳等 3. 对暴露组和对照组成员随访方法不一致
控制方法
1. 提高临床诊断技术、明确各项标准并严格执行 2. 选择精确稳定的测量方法、调准仪器、严格实验操作规程 3. 培训调查员,提高调查技巧并统一标准

第六章-队列研究

第六章-队列研究

第六章队列研究一、教学大纲要求掌握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队列研究的类型;累计发病率、发病密度、标化死亡比、相对危险度、归因危险限度、人群归因危险度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熟悉选择队列研究方法的指征;确定研究队列的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项;决定样本大小的条件和方法;资料的分析方法;人时的概念。

了解队列研究的基本步骤;队列研究的常见偏倚及其克服方法,特别是失访偏倚及错分偏倚;队列研究的优缺点。

二、学大纲精要(一)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队列研究(cohort study)也是流行病学分析性研究方法的基本方法之一。

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是,按照研究开始时人群是否暴露于某因素,将人群分为暴露组和非暴露组,然后随访两组一定的时间,观察并收集两组所研究疾病的发生情况,计算和比较暴露组和菲暴露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

如果暴露组所研究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地高于非暴露组该病的发病率,则认为该暴露因素与疾病的发生有关系。

队列研究有时也称为随访研究(follow-up study)或发病率研究(incidence study)。

2.队列研究的主要特点之一是:研究开始时暴露已经发生,而且研究者知道每个研究对象的暴露情况。

3.队列研究是发病率研究,所关心的是某病在人群中发生的概率(累计发病率)和发生速度(发病率)。

因此在研究开始时研究对象不应当患有所研究的疾病。

在队列研究开始之前,常进行一次横断面研究。

4.队列研究的人群一方面开始时不患有所研究的疾病,同时要求每个研究对象在随访过程中均有可能成为所研究疾病的病人。

5.队列研究资料可直接用来计算疾病的发病率,累计发病率和归因危险度。

如果知道人群中暴露的比例,也可计算人群归因危险度。

归因危险度和人群归因危险度反映了疾病预防中的意义。

6.队列研究可以计算相对危险度RR,RR的本质是比(rate ratio)或危险比(risk ratio),是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之比。

队列研究(护理本科)

队列研究(护理本科)

吸烟者与非吸烟者死于不同疾病的RR与AR
实例
RR、AR两者的区别
从RR看,吸烟对肺癌的作用较大,病因联系较强; 从AR看,吸烟对心血管疾病的作用较大,预防所取得的 社会效果将更大。
(4) 人群归因危险度(PAR):说明权人群发病率 中归因与暴露的部分。 PAR=全人群的发病率—非暴露组发病率 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AR%): 人群中由 于暴露导致的发病率占全人群发病率的比例。
4. 确定研究人群 要求:
(1)研究对象便于观察,而且暴露应容易测量,居
住比较集中,人口流动性小,稳定性高。 (2)领导重视、群众支持 (3)医疗条件较好,交通较便利 (4)人群该疾病发病率较高
1. 暴露人群 ① 一般人群:研究因素与疾病是人群中常见的,打 算观察一般人群的发病情况,可选择某地区全部 人口中或抽样样本中的暴露者。 ② 特殊暴露人群或职业人群:由于特殊原因暴露于 某因素的人群。(如选择原子弹受害者研究白血 病的发生),或因职业原因暴露于某危险因素的 人群。 ③ 有组织的人群团体:可看作是一般人群的特殊形 式,如机关、学校、医学会会员等,能有效的收 集资料。
(四)队列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实施步骤:
• • • • •
确定研究目的,确定研究因素 确定研究结局(研究者预期的结果事件)
确定研究现场与研究人群
确定队列大小
资料收集与随访
1.确定研究因素 主要暴露因素:在描述性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 的基础上确定。通常一次只着重于一个研究因 素。 因素的定义:要明确,需要从定性和定 量两个角度考虑。 把导致疾病事件增加的暴露因素称为危 险因素或致病因素,把导致疾病事件降 低的暴露因素称为保护因素。
观察期间发病人数 累积发病率(CI) K 观察开始时队列人数

队列研究常用的率的指标

队列研究常用的率的指标

队列研究常用的率的指标
指标是企业实施并管理活动和过程的一种工具,其主要作用在于提供某项活动的实施
情况进行可比较和度量,其中涉及到广泛的技术和组织工具。

指标可以用来衡量队列的性能,那么队列研究中常用的指标有哪些呢?
一、服务时间指标
服务时间指标是队列研究中最重要的指标,它指的是观察对象的决定的服务过程的比率。

时间指标包括系统平均服务时间、平均延迟时间,以及系统平均响应时间,这些指标
可以衡量每个客户每次办理程序所需要的时间,也可以用于衡量顾客返回服务流程的情况。

二、排队系数
排队系数是衡量队列系统的另一种指标,可以用来衡量队列的效率,排队系数是指系
统中完成服务的客户数量和总共服务的客户数量之比。

该指标可以反映出客户是否有效地
使用队列系统,如果排队系数较高,表明客户有效地利用了服务系统,而如果排队系数较低,则表明客户没有充分利用服务系统。

三、处理率
处理率是指队列中服务可以处理的客户占总客户数的比率,这个指标可以结合前述的
平均服务时间和排队系数,反映出系统的性能水平,较高的处理率说明系统具有良好的性能。

四、排队长度
排队长度是反映系统满负荷的另一个指标,也称为系统容量指标,它指的是在某一时
间点,系统中等待办理业务的客户数量,该指标可以反映出在给定服务时间和排队系数的
情况下,客户需要等待多长时间才能完成服务。

总结来说,队列研究中常用的指标包括服务时间指标、排队系数、处理率和排队长度等。

这些指标可以用来衡量队列系统的整体性能和客户服务的情况,并用于完善队列系统,提高服务效率,满足客户的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一般人群中所研究疾病的死亡率较低 (<100/10万)时,SMR接近RR。 • 3.年龄组距适当。死亡率与年龄组距的乘 积大小,可影响SMR与RR的近似程度(见表 9-3-8)。
• 20岁组与死亡率为50/10万,10岁组与死亡 率为100/10万,5岁组与死亡率为200/10万, 其乘积均相等,故SMR与RR的近似程度也相 似。 • 4.观察开始的年龄范围既不应太小,也不 应包括老龄人,否则RR被低估。在观察的 年龄范围内,研究队列的年龄别死亡率与 一般人群的年龄别死亡率的比值应恒定。
• 4.计算SMR的关键是选择标准参照人群。常用的标准参照 人群有: • (1)内参照:即选择未暴露或暴露水平最低的人群作参 照。其优点是可比性好,可控制健康工人效应,也可控制 内外环境中的混杂变量。缺点是率不稳定。 • (2)外参照:
– 1)全国人口:数量大,率稳定,资料易获,既经济又实用,但死 因分布不均,易致健康工人效应,其混杂变量资料也多无记载。 – 2)当地人口:人口统计学特征相似,其它环境暴露相似,虽有一 定的可比性,但率易受工业的影响,也有健康工人效应。 – 3)非同厂的其他职业人群:可控制健康工人效应,但率不稳,还 可有其它职业危害因素,且也费钱、费力、费时。
• (六)标化死亡比与相对危险性的关系
• 通常,一个队列的总SMR(粗的、未调整的SMR) 与总RR(粗RR)不相等,一般SMR较RR大,其差异 程度随死亡率而增加,因此,SMR>1并不意味RR增 高。但在一定条件下,可将SMR看作是RR的近似值, 这些条件是: • 1.年龄别SMR与年龄别RR可以相等,即某年龄组 的SMR可以等于RR。
• PMR分析适用于罕见病死因研究,不适用常 见病。因常见病死亡危险性稍有增加,总 死亡数易发生较大波动。一般,观察死亡 数大于5时,才可计算PMR。 • PMR分析的主要优点是简易、快速、实用, 不需人口数据,故不受人口普查与死亡资 料提供信息之间差异的影响,与期望寿命 也无关。
五、归因分数
• 在流行病学研究中,比值比(OR)、相对危险性(RR)的 应用不断增加,但在分析或发表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时,单 独应用OR或RR这些指标时尚需注意一些问题。 • 1.RR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研究疾病的背景危险 性,并非完全决定于所研究的暴露因素。
• (3)多重参照:同时选择几种不同的参照组进行比较, 如其结果相似,更证明结果的可靠性。
• 5.进行癌症等慢性疾病死亡(或发病)率调查时, 应考虑潜隐期。 • 6.同时接触或先后接触过几种因素的问题。 • 7.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的个体特征信息十分有限, 不能评价当前的暴露,参照人群并不是真正的对 照组,混杂也不易控制,因此,解释结果时应小 心,作结论时应留有余地。
• 3.两组人群的SMR相同,并不意味两组人群的死亡规律也 相同,因为两组人群只要构成相同、总死亡数相等,其总 的SMR也相同,但其各层间死亡专率可以不等。 • 这就是说总的SMR可掩盖人群中年龄别死亡率的差异。 • 这种SMR对年龄的校正是间接的。 • 因此,年龄构成不同的两组或几组人群的总的SMR不能直 接比较,只可作相对比较,估算各人群危险性的相对顺序。
• 对发生疾病的必需因素来说,无论是充分的或非 充分的,无危险因素的个体无一会发生该病,此 时RR就会变得无限大。例如,对PKU这种疾病来说, 疾病结局的定义也对RR有明显的影响,因为智力 迟钝是非特异性的,从病因上说属于多因性疾病 结局。如果按未经治疗的PKU的基本临床表现─与 鼠尿味、白皮肤有联系的智力迟钝—来定义疾病 结局,无PKU纯合基因型的儿童中,这种特殊临床 结局的危险性就可以忽略不计,RR就会变得无限 大。
(二)归因分数的计算
• 有多种计算AF的公式,适合不同情况下应用。如 果没有混杂的话,这些公式计算的结果常相似。
• (三)标化死亡比的假设检验及可信区间估计
• (四)标化死亡比的含义 • SMR的含义同RR,是指暴露组的死亡(或发 病)危险性为参照人群的多少倍。 • SMR>1.0,表示这种暴露有一定的危险性; SMR越大,危险性也越大。 • SMR≈1.0,表示该暴露无危险性。 • SMR<1.0,表示该暴露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一)归因分数的概念
• 正是由于RR或OR不能完全反映人群中某个危险因素对某病 的作用,就提出了归因分数(attributable fraction, AF)的概念,这对确定某病病因中某个特异危险因素的作 用有多大、以及危险因素的公共卫生意义,有十分重要的 意义。 • AF表示如该危险(暴露)因素不存在了,估计有多少比例 的人群可避免发生该病。 • 尽管AF的定义和一些概念问题没有完全解决,但AF可以表 示人群中某病的超额比例。如果有朝一日该危险因素(暴 露)消除了,这种疾病超额就不复存在。
– 如所研究的危险因素不是充分的病因(疾病病因的多样性),RR 与无该病危险因素的人群的疾病危险性成反比。因此,该危险因 素的背景值越高,不一定其RR就越低。 – 例如,未经治疗的、携带苯丙酮尿症(PKU)纯合子基因型的儿童, 发生苯丙酮尿症智力迟钝的概率为100%,而无PKU纯合基因型的儿 童发生智力迟钝的危险性(因PKU基因以外的许多因素或疾病所致) 为4%,PKU纯合基因型的RR为25。但如PKU基因型为不完全外显, 或儿童人群中智力迟钝的发生频率不足4%,则PKU纯合基因型的RR 就较小。
队列研究中的相关指标
相对危险性
(一)概念 最简单的队列研究资料可归纳为如下表所示 表 队列研究资料的归纳模式
• 队列研究中暴露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 与未暴露组的发病率之比称为相对危险性 (度)(relative risk、或risk ratio, RR),也称率比(rate ratio,RR)。其 计算公式如下:
• (三)相对危险性的统计学推断 • 相对危险性(RR)的分布不符合正态分布,是偏态 的,因此,估计RR的95%可信区间必须先对RR进行 对数转换。RR的对数标准误可按下式估计:
• 对上式求反对数即得RR的95%可信区间。 • 如估计RR的99% CI,只需将上二式中的1.96换成 2.58即可。 • 可信区间中如不包括1.0,即可认为该RR值在0.05 或0.01水平上有显著性。
三、标化死亡比
(一)概念 • 在队列研究中,尤其是回顾性职业队列研究,暴露队列 的死亡(发病)率与人群对照组的死亡率比较时,由于 暴露队列的人数较少,对死亡(或发病)率较低的疾病, 如癌症,不便计算其年龄别、性别死亡(发病)专率, 常用标化死亡(或发病)比(standardized mortality 或incidence ratio,SMR或SIR)这一指标来反映暴露 队列的危险程度。
• 3.单纯RR不能反映人群中疾病病因中某个危险因 素的重要性,RR必须与危险因素本身在人群中的 频率(暴露率)结合起来解释才更有意义。 • 例如,吸烟引起肺癌的RR为20,即吸烟者发生肺 癌的危险性为不吸烟者的20倍。同样,与α1-抗 胰蛋白酶缺乏纯合基因型有联系的慢性阻塞性肺 病(COPD)的RR也是20。虽然上述两种危险因素 的RR大小一样,但人群肺癌病例中有90%以上都吸 烟,而人群COPD病例只有1%缺乏α1-抗胰蛋白酶, 一般人群中仅1/2000的人缺乏α1-抗胰蛋白酶基 因,而人群吸烟率却高达30%。
• PMR也是一种综合性统计量,但其反映的是死因构成比(或称 比例死亡率proportionate mortality,但不是真正的率)。 • 某种疾病的PMR与其他疾病的PMR并非独立的,PMR只能说明某 种死因在全死因中的相对重要性。
– 如队列的总死亡数增加很多,因某种疾病死亡占的比例可能被低估。 – 例如,由于意外事故,某队列各年龄组死亡数翻倍增加,其肺癌的PMR 就会减半。 – 某病的PMR增高可能是因其死亡率增高,也可能是因其它疾病死亡率下 降。
• 2.单纯RR这种指标不容易反映具有某个特异危险 因素个体的危险性大小,还必须根据人群背景危 险性大小来解释RR。 • 例如,两个危险因素分别引起两种不同疾病的RR 均为100,但人群中这两种疾病的背景危险性(无 该两个危险因素的人群)不同,分别为1/100万及 1/1000,因此,对分别暴露该危险因素者来说, 其疾病危险性分别为1/10000(100×1/100万)及 1/10(100×1/1000)。
• 也有人为了表达的方便,减少或消除小数,在计算SMR时 乘以100,但其意义不变。 • 上述数据经统计学检验,Z=2.91,P<0.01。据此,可以认 为该厂接触砷的工人经过10年随访,发生肺癌死亡的危险 性为参照人群的3.68倍。 • 无论用何种方法估计疾病发生或死亡的相对危险性,都必 须检查不同潜隐期的可能影响。例如,接触可疑致癌物后 至少10年才能发生的恶性肿瘤,队列成员在接触后至少10 年才有发病的危险。因此,这些人的累计人年数只有在10 年后才开始计算,也只有10年后发生的疾病才可计入分析 中。
• SMR是一种综合性统计量和相对指标,是在回顾性队列 研究中广泛用作表示相对危险性的一种指标。 • SMR的相对大小取决于用作参照的标准人口的构成及其 死亡(或发病)率。 • SMR可在不受队列人口的年龄、性别分布影响的条件下, 表示职业队列人群的死亡(或发病)频率强度。 • SMR常用间接法计算。
• 例如,20世纪60~70年代芬兰进行了一项 接触二硫化碳工人心肌梗死发病率的队列 研究,随访6年,结果见表9-3-5。
• (二)含义 • RR的含义是指暴露组的发病或死亡危险性为非暴 露组的多少倍。 • RR>1.0表示该暴露对疾病(或死亡)的发生有不 同程度的危险性,RR越大,危险性也越大; • RR>1.0但<3.0,表示弱危险性。 • RR≈1.0表示无危险性。 • RR<1.0表示该暴露对疾病(或死亡)的发生有一 定程度的保护作用。按RR值的大小来划分暴露与 疾病之间联系的强弱是人为的。 • 表9-3-6的划分方法可供参考。
(二)标化死亡比的计算 • 现以某厂接触砷男工人肺癌死亡率队列研 究的结果为例说明SMR的计算。 பைடு நூலகம் 一项研究观察某厂长期接触低浓度无机砷 的男工2 753人,10年间共观察20 473人年,发现因肺癌死亡16人,各年龄组的观 察人-年数及参照人群各年龄组肺癌死亡专 率见表9-3-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