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极拳基本功法---八世嫡传吴大伟老师整理
八极拳基本功
⼋极拳基本功⼋极拳乃“内外兼修、意形俱练”之功夫也。
盖技击⼀道也。
内外坚实⼼神镇静,招术精熟,才能⼤敌当前⼼不为动,⽓⼒充沛,处之裕如,所谓游刃有余也;若内脏脆弱,⽓⾎不充,外⼒为⽆源之⽔,⽽只修内不修外亦难临敌,难以致⽤,神志不清,杂念重⽣,临敌必神魂动荡,⼼中⽆主,难操进退之机,招术不熟必致临敌时⼿⾜⽆措,难⾔制敌,命中之⽅故技击⼀道,以坚定⾝体内外为根本,镇定意志为主宰,精熟招术为克敌要道,三者具备⽅臻神化之境。
⼋极拳本内外兼修之拳术,对⾝⼼锻炼克敌招术,已具备于各套拳路中,拳中各式,⽆⼀式不具备形神及克敌招术之锻练。
此外尚有锻练形神之专门功夫练后天,先天此功夫不仅为凝神,固精、调⾎、理⽓、坚实内外,所必须,亦为增进技功也。
(⼀)调养功:此为固内藏,调⽓⾎,养精神之⽅法,专主宁⼼神。
理⽓⾎。
1、数息功:直⾝站⽴,两⼿插腰,两脚平⾏,与肩同宽,挺腰开胸,眼微闭,眼观⿐,⿐观⼝,⼝问⼼。
⾆抵上腭随呼吸意守丹⽥,抛去⼀切杂念,⼀呼⼀吸为⼀数,缓吸深呼纳清吐浊,运动内脏,蠕摩内腑以资健康。
除直⽴法外更有坐法,卧法、睡法等多种练法。
2、内功:亦⽤调息,以意导⽓检查⾝体各部机能,并以意导⽓⾎于患处祛治病症,此法不数息,数息功,内功均要⾃然呼吸,排除万虑意守丹⽥,均于练拳后,或⼦午时于空⽓新鲜与宁静之环境中⾏之,意四⼤皆空,全⾝通明,能体察⾃⾝脉络,循环与脉博跳动声。
3、养⽬功:此功有以下⼏种:(1)每⽇清晨于⽆风⾬时在野外空旷外⾏之,背向太阳,合眼后,眼珠左转七次右七次,⽽后尽⼒睁开视远处景物,每⽇⾏数次能增强视⼒。
(2)视微物法:视久则微物⼤,久练能视较远外微物。
(3)搓眉及⽿根:可作以上两种辅助功,动作随上述两项⾏之。
(4)夜眼功:此功于⿊夜中蹲伏或站⽴,熟视景物,久之能在夜间辨识敌⽅与对⼿动作,⼀如⽩昼。
4、聪⽿功:此功有以下⼏种:(1)于夜静时闭灯冥⽣静察屋内外细微响声,久之能令⽿聪。
(2)悬重物闭⽬令悬重物摆动细听其摆动声。
八极拳的八大招
八极拳的八大招八极拳讲究贴身近打,硬攻直取,毫不留情,其招法以“六大开”、“八大招”为核心,有八八六十四手之变化,这里选取八种攻击方法作介绍,以献同道。
一、挑顶“顶”是八极拳六大开之首,其招法简洁实用,攻击性强,倍受重视,八极拳法中有挑顶、阴顶、针顶、反雷顶、窝心顶、提顶、腰顶等技法,这里以挑顶为例作一介绍。
实战说明:敌我对峙,我以先声夺人之势上右步;同时右手照敌面门猛击,紧接着两脚向前闯步,同时右臂屈肘以肘尖为力点挑击敌心窝或下颌。
动作要领:上步时要踏中门而入,所谓“脚踏中门夺地位,就是神鬼都难搪”,即向敌两腿之间上步,右拳击面与肘击要快速突然,刚猛暴烈,侧身进击,步型为“四六步”,即前腿四分劲,后腿六分劲。
实战变化:我右手击面时若敌来不及防守即为实招,若敌已变化即为虚招,若敌撤步闪过肘顶,继而可用右反背拳砸其面门,同时可用右脚踢其胫骨或反踹其膝关节。
二、蹉提“提”在六大开中亦占有显著位置,“提”即自下向上的发力动作,提气亦为提,八极拳中的提法有:翻提、提贯手(指上肢动作)、蹉提、反蹉提、趟提、扣提、跟提、黑虎提(指下肢动作)。
实战说明:敌我对峙,乘敌不备,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拳脚齐发,以拳豁打敌下颌、心窝或面门,同时以前脚掌踢敌胫骨或膝关节。
动作要领:上手可为虚手引探,也可为实手击之,若敌有防范即为虚,若敌来不及防守即为实,上是明拳,下是暗腿,上下齐发,令敌防不胜防,另外在八极拳谱中有云:“蹉脚寸力不过膝”,也就是说,在技击实战中起脚要在膝关节以下,绝不能高抬,否则有起腿半边空之虑,使敌有机可乘而遭败北。
实战变化:若得手可变化反蹉提重击敌,若敌打开门户破门而入,我则迅速向后跳滑步,借其力运用缩抱、牵羊等技法。
三、圈挎在八极拳法中“挎”与“胯”通,是“六大开”之一,主要多指横向的发力,大部是摔法,在八极拳中有内圈挎、外圈挎、摔挎、崩挎等等。
运用“挎”法时多运用上下齐发的合力,这里将内圈挎作一介绍。
大八极套路
大八極套路名稱: 1、起式 6、左橫打 2、獻肘 7、轉身下式 3、撩陰掌 8、擊襠捶 13、推窗 4、挑打頂肘 9、右踢腿 14、劈掛掌 5、右橫打 10、反臂砸 15、轉身撐掌
11、弓步左探掌 12、雙撐
16、進步左撐掌 17、進步右撐掌 18、進步左撐掌 19、進步右撐掌 20、勾摟採絆 21、掛塌 22、大纏絲 23、崩捶 28、千斤墜 33、轉身下式 38、獻肘 24、跪膝 29、崩捶 34、擊襠捶 39、收式 25、退步左撐掌 30、落步反臂砸 35、右踢腿
26、退步右撐掌 27、掛塌 31、連環腳 36、反臂砸 演示者:鄭朝烜 32、反臂砸 37、雙撐
大八極套路招式詳細內容請參考 鄭朝烜著「格鬥八極拳之大八極」(逸文出版公司 2005 年版)Fra bibliotek 六六
六
落
連
六
台灣格鬥八極拳 .tw/
台灣國術論壇 .tw/
(完整word)八极拳(精)
八极拳(一)魏彦丰八极拳是我国传统的优秀拳种之一。
它主要流行于我国北方诸省,南方及海外也见。
河北沧州是八极拳的发源地,是清朝康熙年间一个名叫“癞”的云游高僧始传给吴钟,尊“癞”为始祖一世,吴钟为初祖二世,迄今历经200多年不衰.40年代末,原南京中央国术馆,将八极拳列为必修拳术。
八极拳随之广传全国,饮誉海外.八极拳动作节短势险,猛起硬落。
发力暴猛.以其刚烈雄健、朴实简洁的风格和独特的技击特点著称于世。
拳谚曰:“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定乾坤”。
可见它在我国武坛众多门派中的地位。
八极拳练法要求:一练拙力如疯魔,二练软绵封闭拨,三练寸截寸拿寸吐露,四练筋骨皮肉合。
八极拳套路图解起式两脚并步,身体自然站立,两臂自然下垂于两腿外侧,掌心均向里,掌指均向下,目视前方(图1)。
要点:头要端正,颏微收,挺胸,直腰,收腹,身体自然正直,两臂自然下垂。
第一段1。
并蹲步栽捶两脚右拧,身体右转90度,两腿屈膝半蹲,成为并蹲步,右拳直臂向下栽拳于小腹前,拳眼向里,拳面向下,左拳屈于右腋前,拳心向里,拳面斜向右,目视前方(图2).要点:头要端正上领,颏微收,挺胸,直腰,收腹,气向下沉。
2。
抱拳弹腿左拳收抱于左腰间,拳心向上,拳面向前,同时,左腿支撑身体,右腿提起向前弹踢,右脚脚崩平,脚尖向前,目视右脚尖方向(图3)。
要点:支撑腿要稳,弹踢要迅猛,短快,力达脚尖。
3。
马步劈拳身体左转,右腿屈膝收回扣于左脚膝窝处,成为扣腿,同时,两拳向外、向上侧平举,与肩平,两拳拳眼均向上,拳面均向外,目视前方(图4)。
接着,两拳直臂向下、向里交叉于腹前,左臂在里,右臂在外,两拳拳心均向里,两拳拳面斜向下,目视前方(图5)。
不停,右脚向右侧落步,两腿屈膝半蹲,成为马步,同时,两臂直臂交叉上举外分,左拳屈肘收抱于左腰侧,拳心向上,拳面向前,右拳翻拳向右下侧劈砸,拳面向右,拳背向下,高与肩平,目视右拳方向(图6)。
要点:扣腿要稳,扣腿、抡臂、砸拳动作要连贯,一气呵成。
八极拳套路完整示范
八极拳套路完整示范起势动作要领:两脚并步站立, 两手自然下垂,身体正直,目视前方图1;图1第一段1. 并步拉拳动作要领:两脚不动,两膝微屈下蹲,两手握拳,左臂向左侧前方伸臂,高与肩同平;右臂屈握拳拉开,呈拉弓状,目视左前方图2;易犯错误:两手动作不协调;纠正方法:拉右拳高与右肩平,动作缓慢;图22. 上步托掌动作要领:身体左转90°,左右脚依次上步,右脚落于左脚前;右手变掌向上托起,高与肩平,左手变掌按于前臂,目视前方图3;易犯错误:脚与手动作配合不协调;纠正方法:上步时右脚要快,右掌托起要慢,高与肩平;图33. 上步提拳动作要领:上左步,左拳置于身后,迅速向上勾击,高与肩平;右臂向后摆拳,臂伸直略低于肩,拳眼向下,目视左侧方图4;易犯错误:发力不准;纠正方法:震脚提拳,力达左拳;图44. 上步贯肘动作要领:以左脚为轴,右脚向左侧上步,转身180°,两腿成马步,左手收至腰间,右手摆击拳高与肩平,目视右前方图5;攻防含义:当对方以右拳攻击时,我左手迎击对方来拳,抓住对方腕关节快速外旋回带,上右脚,右拳猛击对方腹部或肋部;易犯错误:力点不准,步法不协调;纠正方法:上步时速度要快,力发于腰间;图55 开弓式动作要领:身体右转270°,右脚跟抬起,托右掌;左拳自腰间向左前方45°冲出,两腿成右弓步;右掌变拳回拉,目视左拳方向图6;易犯错误:转身发力不准;纠正方法:右臂回拉时要握拳,转身冲拳,力达右肘和拳面;图66.击裆捶动作要领:左拳变掌,抡掌一周按于胯侧,同时收左脚,右拳在右耳侧上方, 震脚栽拳,两腿微屈,左掌立于右胸前,目视前方图7;易犯错误:收脚不协调;纠正方法:起步时动作要慢,先收左脚再并右脚;图77 马步劈拳动作要领:身体左转180°,左臂后抡一周,抓握右手腕,上左脚,弹右腿,两拳变掌推出,上右脚成马步劈拳,目视右拳方向图8;易犯错误:弹腿与推掌发力不够;纠正方法:弹腿落地时推掌速度要快,力达脚面;图88 右拉弓式动作要领:右脚跟抬起,托右掌,身体左转90°,左拳自腰间向左前方45°冲拳,两腿成右弓步, 右掌变拳回拉,目视左拳方向图9;易犯错误:右臂与左拳的配合不协调;纠正方法:右臂变拳回拉时,力达右肘;图99 两臂侧推掌动作要领:收右脚,脚尖点地,同时两臂划圆收于腰间;上右脚两腿成马步双推掌,目视右拳方向图10 ;易犯错误:前后手过高;纠正方法:左手略高于右手,力发于掌根;图1010 双推掌动作要领:身体右转90°,平托两掌,提右膝震右脚,两掌收于腰两侧,上左脚成跪步,两掌平推,目视前方图11;攻防含义:当两手抓住对方双臂时,两臂内旋,快速收臂拉至腰间;紧贴对方身体,踩击对方脚;同时两掌猛击对方两侧软肋或腹部;易犯错误:手与两脚的配合不协调;纠正方法:两手收于胸前,震脚时快速推出;图1111虚步架掌动作要领:起身,左脚回收成高虚步,右转身90°,右掌举至头顶,自腰间向左侧推出,目视左掌方向图12;易犯错误:推掌与摆头不一致;纠正方法:推掌时目随左手移动;图12第二段12 两臂侧推掌动作要领:左脚向后撤步,身体左转一周,两掌收于胸前,震右脚,撤左脚,两腿成马步,同时两掌推出,目视右掌方向图13;易犯错误:手的高度过低;纠正方法:推掌时,右手略低于左手;图1313 马步冲拳动作要领:左掌划弧握拳收至腰间,上右脚跟左脚,右拳自腰间冲出,两腿成马步,目视右前方图14;攻防含义:当对方打来左右拳时,左手腕外旋抓住对方左右手腕关节;同时迅速上右步,以立拳,击打对方两肋或腹部处;易犯错误:力点不准确;纠正方法:发力时,先上脚再冲拳;图1414 弓步压掌动作要领:身体右转90°,撤右脚与左脚平行,两腿成左弓步,右掌下按至右胯侧,左掌架至头上方;目视前方图15;易犯错误:手与脚配合不协调;纠正方法:右掌按于右胯前,成正弓步;图1515 左右闪步动作要领:身体右转,左脚收至于右脚成丁字步,右臂屈肘,右掌变拳收至于右胸前,左掌变拳压于大腿左侧,向左跳步,右脚并至左脚成丁字步,右拳上翻,左拳下压,目视前方图16;易犯错误:上下肢动作不协调;纠正方法:跳闪步时,丁字步要稳;图1616 马步开肘动作要领:身体左转90°,右脚右侧上步成马步;两臂屈肘胸前平举,两掌向外弹出,目视前方图17;攻防含义:右步至对方身后,右肘至对方腹前;两肘在胸前发力,向外弹出;猛烈击打对方右侧软肋或腰部,发力有弹力;易犯错误:肘的发力不均匀;纠正方法:马步站稳时,顶肘力量均匀、有弹性;图1717 转身栽拳动作要领:左转身90°,两脚并拢,左手变拳按至大腿外侧;右拳提至右耳侧,两腿跳起震脚,落地屈膝,右拳下栽拳,左掌护于胸前,目视前方图18;易犯错误:右拳下栽拳不到位;纠正方法:栽拳时右拳在右耳侧,两脚同时下震;图1818 撤步拉弓动作要领:撤左步变成马步,右臂伸出托起,与肩同高;身体右转90°,右拳自腰间向左侧冲出,两腿成右弓步,右掌变拳回拉至右肩前,目视左拳方向图19; 易犯错误:顶肘无力;纠正方法:拉弓时右掌握拳,以肘尖用力,向后拉臂击肘;图1919 马步推掌动作要领:重心左移,收右脚,两掌收于胸前,再上右脚成马步,两掌向左右两侧推出,目视右掌方向图20;易犯错误:推掌的力点不准;纠正方法:推掌时以右臂发力,左掌略高于右掌;图2020.弓步送拳动作要领:身体左转90°,右脚移至左脚内侧,两掌在头上方击响,然后收于腰间,震右脚,上左脚成左弓步,左掌握右腕关节向左前方冲出,目视前方图21; 攻防含义:当对方握住我右手腕处,左手扣住对方手腕回拉,迅速上左步,用右手拳击打对方胸部或咽喉;易犯错误:震脚冲拳,力点不准;纠正方法:震脚冲拳要同时完成;图2121虚步架掌动作要领:重心后移,收左脚,成左虚步,右掌举于头上方,左掌收至胸前,并向左侧推出,目视左前方图22;易犯错误:虚步与架掌不协调;纠正方法:虚步与架掌分解练习;图22第三段22撤步按掌动作要领:撤左脚,身体右转90°,两手同时提至胸前,向下翻按;撤右步,左掌在前,右掌在后翻按;左右脚依次撤步,两腿成仆步,两掌下按,目视前方;图23;易犯错误:仆步与按掌动作不协调;纠正方法:步型变换快速,挺腕下按;图2323仆步抡拳动作要领:撤左脚,身体右转90°,两手变拳抡砸,两腿成右仆步,目视右拳方向图24;易犯错误:仆步不到位;纠正方法:抡拳时撤左脚上右步,再成右仆步;图2424转身掖肘动作要领:身体右转90°,左臂抡绕一周,起身震右脚,提左膝,右腿直膝独立,右臂屈肘,横于胸前,右拳举至头顶,目视左侧方图25;易犯错误:震脚与架拳不协调;纠正方法:转身后震脚,提膝,然后收左掌至胸前,右拳上架至头上;图2525马步劈拳动作要领:左腿弹出向前落地,两拳变掌推出,收左脚成马步劈掌,目视左拳图26;易犯错误:弹腿、推掌动作不协调;纠正方法:当腿弹出时, 两掌分开,当马步时同时劈拳;图2626转身按掌动作要领:两脚起跳,身体左转270°,左拳变掌,抡绕一周按于胯左侧,同时两脚并拢,右掌在右肩侧上方,震脚向下击掌,两腿微屈,左掌收于腹前,目视前方图27;易犯错误:手与脚配合不协调;纠正方法:右手变掌在胸前抡扫一周,两脚跳起震脚;图2727马步扣打动作要领:身体右转90°,撤右脚成马步站立;左手握右拳,收至小腹前,目视前方图28;易犯错误:握手位置不准确;纠正方法:成马步时,右手在下,左手在上;图2828拉弓式动作要领:右脚向右撤步,身体右转90°,同时托起右掌,左拳自腰间向左前方冲出,两腿成右弓步,右掌变拳拉至右肩侧,目视左拳方向图29;易犯错误:发力不到位;纠正方法:右脚落地时,左拳、右肘向左右两侧同时拉出,力达拳面、肘尖;图2929马步推掌动作要领:重心左移,收右脚,两臂抡绕,两拳变掌收至胸前,上右脚成半马步,两掌侧推,目视右掌方向图30;易犯错误:两掌侧推无力;纠正方法:推掌时力点在两掌掌根;图3030弓步双推掌动作要领:身体右转90°,右腿屈膝回收,震右脚,上左脚成左弓步;两掌在胸前击响,同时收于腰间,然后两掌向前推出,力达掌根目视前方图31;易犯错误:震脚与推掌动作配合不协调;纠正方法:双推掌时先震脚后推掌;图3131提膝翻掌动作要领:上右脚,身体左转90°,左膝提起盘腿,左脚收至右腿腘窝处,两掌展至身体两侧,目视右前方图32;易犯错误:盘腿不到位;纠正方法:提膝时左脚盘至右腿腘窝处;图3232勾手架掌动作要领:身体右转90°,上左脚成左弓步,左手变勾手至左侧平举,右手变掌摆至头上方,目视前方图33;易犯错误:推掌无力;纠正方法:勾手、推掌快速,力达掌根;图3333 马步绷手动作要领:并右脚,身体左转90°,同时右掌回收至腹前,左手变掌,按于右前臂,撤右脚成马步,右手下摆向右侧崩出成勾手,左掌收至腰左侧,目视右前方图34;易犯错误:收脚与发力不协调;纠正方法:收右脚时缓慢,落地成马步时右手快速发力;图3434 勾手推掌动作要领:右腿提膝撤步,右手变掌向前推出,左手变勾手摆至左侧方,两臂高与肩平,目视右手方向图35;易犯错误:推掌的发力不准确;纠正方法:撤步、推掌同时发力;图3535 并步合肘动作要领:两手平托向右转动,右手变拳下栽至大腿外侧,左臂弯屈至胸前与肩同高,同时并右脚,两腿微屈下蹲,目视右侧方图36;易犯错误:手型变化不准确;纠正方法:当手臂平抡时,两手变掌,握拳下压;图36收势动作要领;左拳变掌在上,右拳在下,同时收至左腰侧,两腿立直,上左脚并右脚,两臂自然下垂,目视前方图37;图37。
八极拳基本功
马步下蹲,两掌心朝上随吸气自下提至乳间,而后两手随呼气向前推放,两肩下沉,肩窝吐力,而后左右手分开,身体下蹲,两手抄起,反复行之;开用左右手交互提之,提时手变拳,推放时变掌。
9.活胯:
其法有两种,功用各不相同。一为站起马下蹲,猛蹲缓起,每日蹲起十余次。蹲时上身要正直,两手叉腰,蹲至胯矮于膝盖。最后练至胯松而无强力,臀部若能附于地面,则与腰连接之筋伸长而灵活。另为两脚一前一后成长三式,前腿微向前弓,后腿下压,前胯向前耸动自如,足胫坚强有力。两式均需十趾抓地,两脚放平,身躯正直,用力时自丹田向外吐气,目向前视。
2.不数息功(内动功):
练拳后或子午时于空气新鲜与安静之环境行之。舌抵上腭,自然呼吸,摒除万虑,意守丹田。自发、头、颈、臂、掌、指、指甲、躯干、腰、臀、胯、膝、小腿、踝、脚、脚趾、,做放松功;意念内视大脑为无色透明球状,内有蓝色血管及毛细血管,且血管弹性极好,有节奏做舒张与收缩运动,意念可见红血球于血管内运行。如此以意念内视每一脏器及血液(意念感觉无粘稠,无高血脂)、骨髓等等,一切均正常。
八极地盘有四忌:
忌两足下蹬不能平正,五心不实。忌站立时腰背弯曲,腰曲则气(气功之气)不能下。忌一站即起,两腿若不堪承受痛楚,则进功必缓而无成。忌耸肩、头歪、顶僵、眼光乱视、膝过足尖及撅臀。
1964年春,我在初拜霍青云先生为师时,霍老师即告知马步乃武术诸基本功之首,平时但习拳前须苦练,且夜里睡眠中亦应勤修。我不解,请详告。师曰:"双足蹬墙(或床头)成骑马势,腿部万不可受凉,受凉易抽筋。”果如师言,到秦皇岛后,我就此请教师祖魏鸿恩老先生,师祖说:“做骑马势时,腿部肌肉务须放松。”
其法:两足平行,足尖微向里扣,两足相距三足宽,十趾抓地、身下蹲,膝盖勿过足尖,上身立直,身向上顶,两手叉腰(或两手向前平伸,掌向外翻,两臂抱圆),松肩,松腰,松胯,两目前视,呼吸自然,气贯丹田。初立时往往腿足酸痛,再久,反觉松散无力,此为换力。要循序渐进到能站两小时仍觉轻松自然。练此功可使足胫坚强,下盘稳固。
八极拳基本功训练方法
八极拳基本功训练方法
八极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中的一种,它源于道家八卦掌和佛家罗汉拳,是一种以八个方向为基础的拳法。
八极拳的基本功训练是学习八极拳的重要环节,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八极拳基本功训练方法。
八极拳的基本功训练需要从身体的基本动作开始,如站立、行走、跳跃等。
在站立时,要注意身体的重心,保持身体的平衡,同时要放松肩膀和手臂,让身体自然呼吸。
在行走和跳跃时,要注意脚步的稳定和节奏的掌握,同时要保持身体的平衡和姿势的美观。
八极拳的基本功训练需要注重呼吸的掌握。
在练习八极拳时,要注意呼吸的深浅和节奏的掌握,让呼吸与动作相配合,达到身心的协调。
同时,要注意呼吸的顺畅和自然,不要过于用力或过于急促。
八极拳的基本功训练需要注重手法和步法的练习。
在练习手法时,要注意手臂的伸展和收缩,手腕的灵活和力度的掌握,同时要注意手法的准确和连贯。
在练习步法时,要注意脚步的稳定和节奏的掌握,同时要注意步法的灵活和变化,让步法与手法相配合,达到身心的协调。
八极拳的基本功训练需要注重心态的调整。
在练习八极拳时,要保持心态的平和和专注,不要过于急躁或过于紧张,让身心得到放松和舒缓。
同时,要注重练习的耐心和毅力,不要轻易放弃,坚持不懈地练习,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八极拳的基本功训练是学习八极拳的重要环节,需要注重身体的基本动作、呼吸的掌握、手法和步法的练习以及心态的调整。
只有通过不断的练习和修炼,才能掌握八极拳的精髓,达到身心的和谐和健康的效果。
八极拳的套路招式和基本要领有哪些
八极拳的套路招式和基本要领有哪些八极拳是非常讲求实战、打练结合的拳种之一,猛起硬落、硬开对方之门,连连进发是八极拳技击中的最大特色。
下面是店铺为专门您整理好的八极拳的套路招式和基本要领。
八极拳的基本招式八极拳法之拳械套路主要有:八极架、八极拳、六大开、八大招、四郎宽拳、六肘头、太宗拳、太祖拳、华拳、飞虎拳、春秋刀、提柳刀、六合大枪、六合花枪、行者棒、八棍头、纯阳九宫剑等。
拳械套路,可单练,亦可对练。
八极拳以六大开、八大招为技术核心,套路有八极小架、八极拳(亦称“八极对接”)、六肘头、刚功八极、八极新架、八极双软等。
器械以陆合大枪、对扎大陆合为主:其劲道讲求崩、撼、突、击、挨、戳、挤、靠、以及撞靠劲、缠捆劲等。
特点为动作简洁、长短相兼、发劲迅猛、撞靠捆跌突出、肘法叠用、下盘稳固。
八极对接单练称“八极拳”。
全套四趟四十二势。
主要拳势有理打顶肘、左右提打、端档、托窗、转环掌、大缠、小缠、挎塌、跪膝、扑面掌、落步砸等。
八极拳的步型以弓步、马步为主,步法以震脚闯步结合而成。
八极拳的腿法要求不宜过高,主要有弹、搓、扫、挂、崩、踢、咬、扇、截、蹬。
八极拳的主要内容一、金刚八势(基本开门练法):撑锤(崩弓窜箭急)、降龙(五岳朝天锥)、伏虎(六合扑地锦)、劈山掌(劈山斧加钢)、探马掌(登山探马准)、虎抱(圈拦虎抱急)、熊蹲(熊蹲硬靠挤)、鹤步推(鹤步推山稳)。
二、六大开六大开为八极拳之绝技,意为先开门,后进招,凡与敌交手均不离此术。
六大开是顶、抱、单、提、挎、缠。
练六大开以三靠三合为要点招不离胯。
三、八极拳小架(同时可以配泥球耗软架)。
四、练习八极拳时应先做好准备工作。
习练时要先轻后重,先慢后快,同时舌抵上颚、发力时伴以哼哈之声,以达内外合一,劲力完整之要求。
其它部位的动作也要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做到全身上下协调一致。
五、大小劈挂掌:练习八极拳必须辅练劈挂掌,刚柔相济,力达四方。
因此有“八极加劈挂、神鬼都害怕”之说。
八极拳
八极架子定式极其重要,此拳之根本也。
小架第一式定式歌日:“十趾抓地头顶青天,怀抱婴儿肘拄泰山;两肩松下气沉丹田,拔背含胸膝扣裆圆;尾间中正不依不偏,两目平视呼吸自然。”
又云,“十趾抓地头顶天,怀抱婴儿肘拄山”,此式练习时要提顶吊裆,拔背含胸,松肩下气,合膝收臀,碾步松胯。
练习时要发六合劲,要以意引气,以气行力,手足相合,身心相印,要有吞有吐,有松有放,后肘催前肩,前肩催两手,内外上下要完整一气,即所谓劲整也。总之,劲之发也须以意为指挥,运气以促力,根在脚,发于腿,主于腰,达于两肩,出于趾指,气力相辅,力由气法,气促力走。一极动,百极应,一者不具,则失其髓。又所谓“三催”者,即步催,身催,手催也。有似止而力仍前贯之势,劲断意不断,形断而神又相连。吞,即蓄;吐,即发。吞吐是否适中,外求于形,内求于气。要极刚猛,亦极自然。刚中寓柔,柔中有刚。气上发于鼻,下按于丹田。上身要正直,下身要弯曲。开拳用力,发手如握虎尾,前肘如顶泰山。即所谓“动中含静,静中含动”。停似走,走犹停,神也。要不滞不散,不迟不断。以上所言乃定式发劲之要旨也。
定心肘,有肘击、臂击、甩掌等变法。
摆肘捆人,捆手也。可变探马。歌云:“悟空问路头一请,王小捆猪不用绳;伸手抓住五和尚,单手成了功。”
打虎势,按阴掌也。为敌近身后之指法。
双手接拿,六合手也。可变探马,上下插掌,可两旁分手打猛虎爬山,掖裆掖喉,上下变化,极为灵活。
托枪式,抱肘也。可变跨缠、折缠与大缠。
小架变化歌
悟空问路出开胸肘,双拳一合出二郎捆人;按阴掌出指上打下,控目掌出禁闭敌人;上步出迎面掌,左手掸开出牵缘手;护裆出双手接拿,揣裆出前进跨步;揣裆跨步出阎王三点手,跪膝出上撑下搂;转身出抱拿,撞锤出小缠;穿袖出中平掌,拧身出撩阴腕;退步出插掌,搜裆出缠肘。
八极单式拳及其使用方法(吴大伟)
八极单式拳及其使用方法作者:吴大伟等八极单式拳在整个八极拳的训练体系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是习练者能尽快掌握八极拳各种发力的必经之路。
八极单式拳各地练法颇多,但拳理拳法基本一致。
笔者在此将陆续对一些较具代表性的拳式加以整理,将其归为二十一式向大家进行演示说明,以供八极拳爱好者学习参考。
1、撑掌①身体呈立正姿式;迈左脚成左虚步,左臂立掌平推出,右臂曲肘,右手落于腰间;启动左脚,跟提右脚,脚掌点于左脚掌心侧,上右脚成马步,左转体右掌随势向前平击出,掌心向前,左掌配合拉于左侧腰际。
左式与右式相同、方向相反,交替练习(图1-1、2、3、4、5、6)②两人相向站立成格斗式,乙左拳击甲胸部,甲侧身点击乙前胸;同时跟提后脚闯步击乙胸撑锤与撑掌的动作要领,使用方法相同,其变化主要体现在手型不同(图2-1、2、3、4、5、6)(图2-2-1、2、3)。
撑掌,撑锤体现了八极拳基本发力原理,进步跟提时要身正气沉,放松蓄力,进步时落脚成“跺、碾、闯”,震脚发力,行“哼、哈”二气,力撑四面八方,充分体现八极拳的“十字劲”“沉坠力”和“缠丝力”。
3、降龙式①呈立正姿式,右转体握左拳曲肘横抱,拳心朝里与眉心同高,右拳曲握于腰际,侧迈右步踏脚同时右拳向斜上方击出,拳心朝上与眉心同高。
此动作左右交替练习(图3-1-1、2、3、4、5)。
②团圈甲乙双方呈现格斗式,逆向而立,乙右拳击甲胸部,甲抱肘横挡,前跨左脚跟提,右手击乙颌部,前臂顶乙胸上部,左手反刁乙左手(图3-2-1、2)含胸扣臂行如趟泥,落足扣摆,力向深远,进招如排山倒海,义无返顾。
4、伏虎式①呈站立式,左转体,右手曲臂横抱,左手穿掌,迈右脚,落右臂于腹侧,左手掌穿提与眉心同高;左脚跟提并步双跺,塌提右掌于胸前,左手回落于腹部,迈右脚双手劈落成马步,左右直撑出,前后掌心朝下,后手曲肘置于胸前,目视右掌。
左右交替进行(图4-1-1、2、3、4、5、6、7、8、9、10)②两人相向站立成格斗式,乙右直拳进攻甲颌部,甲右臂横抱拦击,顺势撩阴反掌提打乙下颌部,乙托防甲肘部,甲顺势按击于乙胸部(图4-2-1、2、3)。
参加全国传统武术教练员(八极拳)培训班有感
参加全国传统武术教练员(八极拳)培训班有感
沈维萍
【期刊名称】《中华武术》
【年(卷),期】2024()2
【摘要】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管理中心、中国武术协会主办的全国传统武术教练员(八极拳)培训班在沧州举行。
在历时三天的培训中,河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教授、武术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崔景辉,中国政法大学助理教授、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顾问徐伟康分别就武德与武纪、武术市场化经营政策和法规进行了培训。
八极拳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吴连枝、吴大伟等五位讲师从武术拳种、步法、身法、招式、发力特点等多方面,深入浅出地做了详细讲解,并亲自示范带练,倾囊相授。
【总页数】2页(P11-12)
【作者】沈维萍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5
【相关文献】
1.儿时的欢歌,在海宁上演——参加2013年全国中小学体育游戏培训班有感
2.冰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新认识--参加国家级教练员培训班学习有感
3.这期培训有三好——参加首期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带头人培训班有感
4.推进协商民主共襄法治中国——参加全国政协100期干部培训班有感
5.事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参加“全国基层文化队伍示范性培训第一期省级图书馆师资培训班”有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八极拳内功五法
八极拳内功五法1、双足相距同肩宽,分站立势,两掌心向前,双臂自然下垂。
项正颈直,双目平视,松肩松胯,双足五中趾抓地,精神集中。
2、双手心向上,由下向上托,托至胸前,然后双手掌平托向前伸直与肩同宽,继续平托双臂分别向左右展于与肩成直线,又继续向头上举。
(手臂一直是直的)至两掌直立,手心相对,距离与肩相宽。
3、两足跟离地提起,两手同时随之左右原位相对摆,足跟提起、落下三次。
足跟提起一次,两手摆动一次。
动作开始时,舌尖抵住人中穴,唇闭尽量自然。
同时,用鼻慢慢吸气,三次提足跟时,尽力使腹胸内吸足、吸满空气。
吸气开始时,由小腹开始向上鼓、慢慢纳气,当双手在头顶上摆动,足跟提起的时候,腹部、胸部努力放松外鼓,纳足空气。
手的动作一直缓缓动,气随之缓缓吸,切忌将气呼出,吸气停止了,也不能呼出一点气。
手和吸气行动过程须配合得当,同时并进,由自己心中体会配合。
手行动至头顶以上时,面要向双手的位置。
意想随手"采气"人内上行,意纳整个天空之气。
4、双手由头顶缓缓一同向下沉,手心向下,双小臂弯曲,双手顺面部沉至人中穴处,同时双膝缓缓弯曲,身体下坠,至大腿、小腿夹角1150左右处,身体各部位处于停止状态约2秒钟。
5、双手由人中穴处,迅速顺前胸向下沉至裆以下,两臂伸直,双手手指相对,手心向下。
同时,身体随之迅速下沉,成四平马步。
双手自向下运动开始时,舌尖收回原状,并同时由鼻子和咀缓缓呼气,"4"的行动停止时,呼气也停止,体内的空气已呼出在约三分之一左右。
"5"行动一开始全身动作迅速完成,要有暴发力向时腹内的空气也迅速由鼻子呼出,并由鼻音发出"哼"的行气声。
意相自然天空之气随身体下沉全部吐入大地。
然后口液不要吐出。
口液咽入腹内,意采自然界之精气于内。
返老还童1、双足站立与肩宽,两臂、两掌自由放松伸开,练习"三环套月""单臂劈"的动作(即双臂自由甩动,摆动)。
八极拳八大开动作图解教学
八极拳八大开动作图解教学八极拳八大开动作图解教学(一):顶肘顶肘是八极拳八大开之顶,这一单操手是先破开对方的门户,冉以顶肘进招。
顶肘往往是活步、闯步而进,是崩开裹进,贴身而发。
运动时是整个身体急速前移快速到位,而用肘顶撞对方,应用时要保持身体重心之稳固。
顶肘的应用是以扪手、攉挑等动作强开对方的门户,组成完整的打开对方门户的前奏,然后再以顶肘进入,又以捋挂和双缠等为后续补手。
步法以闯步和活步为主,犹如旱地行舟,要贴地、贴身而行,要有崩撼突击之劲,顶对方要害之处,以便战胜对方。
顶肘动作说明面向运动方向,并步站立。
下颌微内收,平视前方,两臂自然下垂,两肩松沉,胸微含,平心静气;平视前方。
(图6-82)左脚向前上步;同时,两手握拳,右臂向上豁挑至水平处,拳眼向上。
(图 6-83)上动不停。
左臂向前上豁挑至水平处,拳眼向上;同时,右臂向下、向后摆动。
(图6-84)接上动。
右脚上步脚尖点地;同时,右臂向前上豁挑至水平,拳眼向上,左臂向下、向后摆动。
(图6-85)顶肘要点1豁挑时两臂要放松、柔和,劲力内含。
上动不停。
右脚跺地,左脚抬起;同时,右拳收回至右肩上方,左拳向上至左胸前。
(图6-86)接上动,左脚向前上步,脚尖内扣跺脚落地,右脚贴地跟进成马步;同时,左肘向前顶出.右臂向下、向后摆动至略低于水平位置。
(图6-87)顶肘要点2顶肘要和右臂后拉同时完成,以助顶肘之力,并与跺脚相合,同时配合擤气。
上动稍停。
身体左转;同时,左臂向前伸开再向下、向后摆动,右臂向前上豁挑至水平,拳眼向上。
(图6-88)上动不停。
左臂向前上豁挑到水平,拳眼向上;同时,右臂向下、向后摆动。
(图6-89)接上动。
右脚上步脚尖点地;同时,右臂向前上豁挑至水平,拳眼向上,左臂向下、向后摆动。
(图6-90)顶肘要点3豁挑时两臂要放松、柔和,劲力内含。
上动不停。
右脚跺地,左脚抬起;同时,右拳收回至有肩上方.寿拳向下.至左胸前。
(图6-91)接上动。
八极拳基本功法
八极拳基本功法作者: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8851 更新时间:2008-1-25 12:59:18 八极拳拳术精妙,招法自然。
在武林中独树一帜。
但是万丈高楼亦是由平地而起,在练习八极拳时,基础功法是万万不可缺少的。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发现不少学生对基本功不够重视,认为其简单、枯燥,不如套路练习富有吸引力,从而导致了练武不练功的错误,这也是现在很多年轻习练者的通病,对此笔者极是担忧。
今借此文向广大八极拳爱好者介绍一下八极拳基本功的练习方法。
八极拳的基本攻法包括对掌、腕、臂、肩、胸、腰、胯、腿、膝、胫、足等部位的静、动不同的训练方式,有揉手、捋手、三靠臂、贴山靠、揉腿、挂足等诸多习练方式,其中三靠臂、贴山靠更分为定步与技击步两种习练方式。
要求习练者常年坚持不懈的练习,为进一步掌握八极拳术打下坚实的基础。
1、揉手动作:两人呈马步相向而立,掌腕相搭,一侧向前平推出,另一侧则顺势曲臂收腰坐胯,重心平移成四六步后,圆转腰身向前展臂推出,对方亦重复此动作,左右循环练习,视练习者体力而确定时间长短。
要领:身体放松,沉肩坠肘,随势而动,不顶不丢,目视对方,后手贴于胸侧,护臂护肋,意含攻守,气沉丹田。
含义:长期练习此功法,可增长上、下肢及腰胯部位的力量和身体感知能力。
2、捋手动作:两人呈现马步相向而立,一方前手扣握另一方前手腕部外侧,重心后移握拉,另一方挑拳沉体后移。
双方后掌立置于肘内侧。
此动作练习时,双方同时擤气,发“哼”、“哈”二气。
此动作左右循环练习。
要领:沉肩坠肘,松腰坐胯,势稳气沉,如桩之入地,两目相视。
拳谚曰:上使云、捋、提、按、刁、抱、缠、战。
突出掌腕肢与腰胯膝的协调一致,一动俱动,身动气沉。
含义:长期练习此功法,可增加习练者的身体整合力、手掌刁捋力、八极拳沉坠力。
3、三靠臂定步三靠臂动作:两人相对而立呈马步,同时单臂横摆撞击对方小臂内侧;轮立圆与头上方撞击对方小臂外侧;回轮臂反磕对方小臂外侧。
八极拳基本功金刚八式,实战与练习方法的详解,喜欢的拿走
八极拳基本功金刚八式,实战与练习方法的详解,喜欢的拿走金刚八式是练习八极拳的基础,其发力是在呼吸之间,劲力属于钢脆劲、爆发力。
其歌诀有两个:总歌诀和每一单式的歌诀总歌诀:金刚八式基本功,百战用法在其中精气力劲要贯通,钢劲脆猛力无穷动似雷鸣快似电,静如猛虎卧山中短小精湛用法妙,切忌功到自然成单式歌诀:降龙罗汉力千斤,举鼎托闸敌万人伏虎将军神力广,拔山带岭技通神立掌斜劈开山斧,撩阴夺壮莫因循前冲锤法谁能挡,到拉九牛勇无论鹤步沙滩推山势,指撑八面任取神虎豹龙拿猛又狠,圈拦搬扣似车轮登山探马迎风站,起落返随叱咤嗔熊精硬靠出蹲纵,横冲直撞少人侵撑捶动作:站成左臂左足在前的四六步,右拳抱在腰间;然后身略左转,左足上前一步,右足跟进成丁步,同时左臂里旋回拉,左掌下按于腹前;左足蹬地,右足快速上前一大步,左足随之跟进,成右四六步,右拳向前直击。
要点:右足上步要有闯碾劲(八极拳最基本的发力方式,没练好就没法用八极拳的技击方式攻击),右拳打的是“顶”,要和右足进步协调一致,要迅捷爆猛,打出寸劲;整体动作要含沉坠劲和十字劲.。
用法:在实战中需要冷静,可以先勾引对方出拳攻击,也可以找准对方出拳攻击的距离,左臂压住(也可以格挡)对方的拳,右拳击面(也可成风眼锤击胸)。
左右可以互换,注意练习的时候就要习惯右臂回旋,左拳攻击的方式。
撑掌动作:接上动撑捶,左足往左前方上一步,同时左手斜上撩打贯耳掌,右拳回收在腹前;右足上一步落在左足前,成右四六步,同时右手由左手腕下穿掳,左臂里旋回拉,左掌下按于腹前;右足上前一步,左足跟提成丁步,同时左手立掌向斜上方撑出,右掌回收停于左胸前。
要求:此式侧重打“单”,注意松肩送肩,臂掌应打出弹、脆、快;体侧斜向前方,既可放长击远,又能缩小对方的打击面,保护自己。
用法:同撑捶,可由击面变为击下颌,左膝可以前顶敌膝,或提起上撞敌裆。
(慎用,与现代搏击规则差异过大)降龙只教拳架不拆手,练者的动作往往不到位,即使架正劲整,也是无的放矢。
八极拳基本功
八极拳基本功八极拳为内外兼修,意形俱练之功夫。
盖技击一道,必内外坚实,心神镇静,招术精熟,方能大敌当前,心不为动,气力充沛,处之裕如也,所谓游刃有余也。
若内脏脆弱,气血不充,则外力为无源之水;而只修内不修外,临敌难以致用,神志不清,九念丛生,临敌必神魂动荡,心中无主,难操进退之机;招术不熟,必致临敌手足无措,难占制敌命中之方。
故技击一道,以身体内外坚实为根_本,镇定意志为主宰,招术精熟以致用。
八极拳本内外兼修之拳术,身心俱练,克敌招术已寓于各套拳路中,无一式不具备形神及克敌招术之锻炼。
此外,在内外兼修,锻炼形神方面,尚有专门功夫修炼,以炼后天补先天,这种功夫不仅为凝神、固精、调血、理气,坚实内外所必须,亦为增进拳功也。
基功一、调养功此为固内脏,调气血,养精神之方法,专主宁心,平肝,壮肠胃,养肺,固精,调理气血。
其方法有如下几种:(一)数息功择空气清新(有松有水最好,唯花唯草亦佳)避风宁静之地,当子午或卯酉之时,全身放松,面南站立,两手插腰,两脚平行,相距肩宽,挺腰开胸(或马步式),双目微合,眼观鼻,鼻观口,口问心,舌尖轻接上腭,抛却一切杂念,用意轻守丹田,一呼一吸为一息,缓吸长呼,纳清吐浊,蠕摩内脏,以资健康。
数息自四十九度起,逐渐增多。
除直立法外,更有跌坐法,睡法等。
练数息功中,忽觉有股真气自丹田冲下,过会阴,上尾闾,夹脊,玉枕,泥丸稍停后下重楼,过膻中,入丹田,稍停。
如足称“进阳火”,转九度;逆转称退阴符,转六度,收功(真气会聚下丹田一点,此点愈小愈好。
收功不可少。
收功愈好,则效果愈佳。
功中或受惊吓,切不可停或立收,须继练之)。
继之精进,可进阳火三十六度,退阴符二十四度,再精进之,进二百一十六度,退一百四十四度。
(二)内动功益用调息坐(或卧)功,以意导气检查全身各部机能(内视),并以意导气至患处而愈疾。
真气运行进二百一十六,退一百四十四度后,更炼之,真气自丹田出,同时沿左右带脉运行至环跳,沿腿外侧下行经小趾至涌泉(此时为呼气)。
八极拳拳谱,惊现武林,学会着横扫千军!以一敌十!
八极拳拳谱,惊现武林,学会着横扫千军!以一敌十!十大要求1)姿势舒展(十字劲)2)手脚相随(眼随手转,拳脚齐发)3)下盘稳固(腿不过裆,脚不离地,无蹿蹦、跳跃步法)4)劲力短快5)变化突然6)拥搓代缓(缠丝劲和“拥搓”步法)7)以气吹力(吐气发声,以声助势,以气催力)8)刚柔相兼(以“四六”为主,用“拥搓”步法)9)阴阳顿挫10)神形兼备要领劲力:讲求崩、憾、突击。
崩,如山崩之势;憾,如震撼山岳;突击,为用法突然,动作干脆。
须贯通於肩、肘、拳、胯、膝、脚六个部位。
发力瞬间要劲如崩弓,发如炸雷,势动神随,疾如闪电。
以刚劲为主。
行气:要求始于闾尾,发于项梗,源泉于腰,行步若淌泥,气要下沉,忌浮。
身法九要:(1)意正身直,(2)松肩气下,(3)外方内圆,(4)含胸拔顶,(5)抖胯合腰,(6)手脚相合,(7)气力贯通,(8)三盘连环,(9)意守丹田。
步法:不丁、不八、不弓、不马,即用拥搓步跺碾步和翻身跺子。
步法歌诀:意要身正直,十趾抓地牢,两膝微下蹲,松胯易伫腰,两肘配两膝,八方任飘摇。
还有 '八极,八极,两脚不离地'的说法。
技击手法:讲求寸截、寸拿、硬开硬打、挨。
戳。
挤、靠、崩、撼、突击。
口诀曰:一寸、二裹、三提、四挎、五戳、六搂、七硬、八摔。
八极拳技击讲究彼不动,我不动,彼若不动,我以引手诱敌发招,随即用崩开裹迸之法强开对方之门,贴身暴发,三盘连击,一招三用,三法,三力,而一举成功。
拳歌头要顶,颈要挺,身要直,胯要坐动作干脆,发力刚猛挨、帮、挤、靠无处不到拳诀拳似流星眼似电,腰如蛇形脚如钻;闾尾中正神贯顶,刚柔圆活上下连;体松内固神内敛,满身轻俐顶头悬;阴阳虚实急变化,命意源泉在腰间。
练功歌诀一练拙力如疯魔,二练软绵封、闭、拨,三练寸接寸拿寸出入,四练自由架式懒龙卧,五练心肝胆脾肾,六练筋骨皮肉合。
步法歌诀意要身正直,十趾抓地牢,两膝微下蹲,松胯易拧腰,两肘配两膝,八方任逍遥。
技击歌诀上打云掠点提,中打挨戳挤靠,下打吃根埋根。
硬开硬打的八极拳功法
硬开硬打的八极拳功法八极拳猛起猛落,硬开硬打,多肘法,多直线往返。
发力爆猛、刚烈,以气催力,并发哼、哈二声。
打法有挨、傍、挤、靠,崩撼突击,硬进紧攻,贴身近发,寸截寸拿,以短制人。
现将八极拳功法介绍如下。
在实战搏击中身体的硬度很重要,比如格挡来拳、木棍等多以前臂受力,而格挡横扫踢或欲实施接腿摔时,前臂承受的力量更大。
训练有素的拳手出手一格就会使对方感受到痛彻骨髓的功力,使其不敢造次。
实际的对搏中,在闪躲不及或为了显示功力以背胯接敌拳脚的情形也时有发生,我们常见到高手受击如隔靴搔痒殷轻松无事,而打人者却被震得连连后退……这些都需要进行抗击打或硬度训练。
1、闯步、震脚(1)闯步:一脚原地震脚之后,另一脚迅速向前冲趟而出,身体随之向前撞,成马步姿势。
劲力充实,气势雄壮。
(2)震脚:又称跺子脚。
一腿屈膝提起,离地约二寸,然后全脚迅速落地下震,五趾抓地。
一脚为单震,两脚跳起同时落地为双震。
震脚时发“哈”声。
(3)碾震:全脚掌着地,然后足跟提起内转、外转落地的震脚为碾震,并发“哼”声。
2、桩功(1)两仪马步蹲桩:歌诀讲“头顶蓝天,脚踏清泉,怀抱婴儿,两肘顶山。
”将人体视为“桩”,定在地上,以增加气沉丹田而产生的沉坠功。
(2)磕桩:以树木或埋设木制桩为主,要以人能将桩磕至动荡为宜。
磕击部位为两前臂尺桡两骨棱和前臂背面。
磕时面向桩,站成马步,两手握拳于腰间,先以一手轮臂内扣用桡骨棱磕第一下,再反手用前臂背侧反磕第二下,随即将臂下垂,用尺骨棱回磕第三下,完成三次磕击后,抽回原位,再换另一手,如此顺序磕击。
磕击时,马步要站稳,力量要根据自己的承受能力而定。
练毕要轻轻按摩,发现红肿暂停练习,并用药物治疗。
也可将桩包上软垫继续练习。
(3)靠桩:靠桩方法很多,仅举三例。
①背靠。
起靠时距桩两步,面向桩成丁步。
如先靠左面,右脚在前,上第一步时准备用力,先调准方向,第二步脚的落点要稍越过桩位,触桩时身体正直,左侧背部触桩,两手臂弧形前伸,两腿成马步。
开门八极拳(吴氏)
八极拳手型与步型八极拳的手型大致可分成静态手型和运动手型两种,其静态手型主要有掌、拳、勾三种。
掌:五指自然分开,掌、指微屈向前,静态时,掌心空虚内收;动态触物时,意、气、力合一外凸, 掌型呈荷叶状,八极拳门称之为荷叶掌。
拳:四指屈卷松握,拇指搭于食指、中指第一指节处。
勾:屈腕 垂指,拇指搭于食指、中指第一指肚结合部,五名指与小指自然弯曲。
八极拳除以上介绍的三种基本手型外,运动中还有八种变化手型,吴秀峰先生总结为:锤瓦斧杆刺叉锛镰其实,八极拳的手型本无固定模式,要随机应变,手型变化必须结合于实用,不能由于教条而殆 误战机。
八极拳的步型分马步、弓步、虚步仆步和歇步,运动变化中大致还可分为十六大步型。
其实,八 极拳的步型以马步为基础,其它各种步型都是马步的派生与变化,在某种程度上说,它与八极拳手型 要求的思想是一致的,只要马步的基础打牢了,其它步型会迎刃而解。
1、马步马步与其它拳种的马步在动作要求上略有不同。
要求两足平行叉开时,脚尖稍内扣,两个“涌泉”穴的距离在两脚半至三脚之间。
身体屈蹲时,“会阴”穴与“涌泉”穴的直线距离呈等边三角形。
十 趾抓地,两脚掌外撑悬“涌泉”,如趟泥状,双膝外扣内撑,“会阴”与“丹田”、“肾俞”穴相抱, “百会”与“会阴”、“涌泉”三穴平行垂直于地面。
2、弓步弓步与马步两脚之间的距离基本相等,身体略向前俯,弓屈一腿的膝盖顶端与脚尖平行垂直于地 面,另外一腿蹬直,全脚掌踏地,高度与马步基本相等。
弓步又分正弓步、侧弓步、左弓步和右弓步 四种形式。
3、虚步八极拳的虚步有着自己的特色,讲究3:7分力,“双脚踏地”。
虚步两脚之间的距离略小于马 步与弓步,松胯夹裆,与马步同高。
分左虚步、右虚步两种形式。
4、仆步八极拳的仆步与其它拳种基本相同,不作详细介绍。
5、歇步八极拳的歇步与马步同高,后歇一腿放松,且自然弯曲。
八极拳除以上介绍的几种步型外,运动中还有许多变化着的步型,如四、六步、三、七步、跟提 步、盘提步、翻蹄步、独立步、跪膝步、并步、闯步等,八极门称之为“十六大步”,而这些步型都 是以上几种步型的运动变化。
八极拳
一、蹲步雙伸馬式雙手握空拳置臍下高度,開左步與肩同寬,腳掌內緣平行,此為預備式。
屈膝蹲坐,膝彎內側成90度夾角,雙膝前頂、不可外張,雙拳由小腹直接伸至胸前高度,拳距約雙掌寬度,手肘下墜、亦不可外揚。
含胸拔背,身軀端正輕鬆,臀部不可向後翹起,胯部沉坐圓活、不可僵硬。
收勢時靠肘起立。
二、提膝?獨立式身形併足直立,雙手握空拳置臍下高度,提左膝至中門腰部高度成右獨立式,腳尖下壓護住立足之膝蓋,雙拳由小腹直接伸至胸前高度,雙拳、膝蓋成三角形,獨立之足五趾抓地、膝蓋微屈保持彈性,腳尖微外擺。
左右交替。
三、頂心肘馬式由預備式蹲坐成馬步,朝右前方頂出右肘,拳心外翻、小臂約垂直地面,左拳坐腕扯至左腰旁,拳心朝下,小臂略與右大臂平行。
靠肘起立,左右互換。
四、黑虎偷心弓式先由預備式蹲坐成馬步,收左拳,右轉腰胯90度捅出左平拳,同時右小臂由中門滾壓平扯回右腰,肘尖與左拳前後相對,前膝頂、後膝蹬直,保持身形端正。
轉回馬步左右互換,靠肘收式。
五、蟒蛇纏身馬式?身形蹲坐成馬步,雙手變掌外撐,左上右下,頭向右轉、目視右側,雙臂均成弧型有撐展之意,左掌在前額,右掌在胯前。
靠肘起立,左右互換。
六、崩捶不丁不八式身形略左轉下蹲,步型外張,左膝頂、右胯坐,左小臂由下朝左側崩撩,手肘微屈,右拳後扯至右腰際。
轉回馬步靠肘起立,左右互換。
七、金雞抖翎馬式?身形蹲坐成馬步,雙手開掌,右手由下朝右側撩起,坐腕彈掌,掌心朝前,後掌亦坐腕撐頂至左腰外側,目視右方。
靠肘起立,左右互換。
八、雙栽馬式身形蹲坐成馬步,雙拳隨沉坐之勢向前下方栽出,拳心朝下,雙臂平行伸直,約與大腿平行,頭要頂、尾要收,肩臂拔張,目視雙拳。
靠肘含胸起立,收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极拳拳术精妙,招法自然。
在武林中独树一帜。
但是万丈高楼亦是由平地而起,在练习八极拳时,基础功法是万万不可缺少的。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发现不少学生对基本功不够重视,认为其简单、枯燥,不如套路练习富有吸引力,从而导致了练武不练功的错误,这也是现在很多年轻习练者的通病,对此笔者极是担忧。
今借此文向广大八极拳爱好者介绍一下八极拳基本功的练习方法。
八极拳的基本功法包括对掌、腕、臂、肩、胸、腰、胯、腿、膝、胫、足等部位的静、动不同的训练方式,有揉手、捋手、三靠臂、贴山靠、揉腿、挂足等诸多习练方式,其中三靠臂、贴山靠更分为定步与技击步两种习练方式。
要求习练者常年坚持不懈的练习,为进一步掌握八极拳术打下坚实的基础。
1、揉手
动作两人呈马步相向而立,掌腕相搭,一侧向前平推出,另一侧则顺势曲臂收腰坐胯,重心平移成四六步后,圆转腰身向前展臂推出,对方亦重复此动作,左右循环练习,视练习者体力而确定时间长短。
要领身体放松,沉肩坠肘,随势而动,不顶不丢,目视对方,后手贴于胸侧,护臂护肋,意含攻守,气沉丹田。
含义长期练习此功法,可增长上、下肢及腰胯部位的力量和身体感知能力。
2、捋手
动作两人马步相向而立,一方前手扣握另一方前手腕部外侧,重心后移握拉,另一方挑拳沉体后移。
双方后掌立置于肘内侧。
此动作练习时,双方同时擤气,发“哼”“哈”二气。
此动作左右循环练习。
要领沉肩坠肘,松腰坐胯,势稳气沉,如桩之人地,两目相视。
拳谚曰:上使云、捋、提、按、刁、抱、缠、战。
突出掌腕肢与腰胯膝的协调一致,一动俱动,身动气沉。
含义长期练习此功法,可增加习练者的身体整合力、手掌刁捋力、八极拳沉坠力。
3、三靠臂
定步三靠臂动作两人相对而立呈马步,同时单臂横摆撞击对方小臂内侧;轮立圆与头上方撞击对方小臂外侧;回轮臂反磕对方小臂外侧。
后手立置于肩侧。
左右交替进行。
活步三靠臂动作两人相对而立呈马步。
一方挥臂进腿,单臂横摆攻击对方小腹部;另一方挥臂退步,格挡对方来手。
前者既而进步轮立圆攻击对方头部;后者挥臂退步,格挡对方来手。
前者顺势进步下斩对方腰胯部;后者挥臂退步,格挡对方来手。
双方交替进退进行。
在三靠臂的功法练习过程中,可单人与树、木桩、墙壁等对象进行。
要领身体放松,双臂随腰身而动,上肢未接触对方以前保持放松状态;在接触前一刹那瞬间发力。
双方练习可由轻到重,循序渐进。
含义长期练习此功法,不但可练习小臂击打强度,而且涵盖了挂、劈、斩等技击手法,以及寸劲寸发之功。
4、贴山靠
前靠动作两人呈马步亮掌相向而立。
启动前脚,交错上步,两人一侧前胸平面撞击。
两臂前后平伸展左右交替进行。
后靠动作一方呈马步桩,另一方劈掌上步交错撞靠侧背。
左右交替进行。
要领上述两动作,八极拳门称之为“贴山靠”。
需要双方均匀用力,相互配合,身正气沉、循序渐进,撞击时行“哼”“哈”二气,前靠势如熊闯林,后靠势如握斧劈山。
在贴山靠的功法练习过程中,可单人与树、木桩、墙壁等对象进行练习,也可多人同时练习。
在此基础上,可进行贴山靠活步攻守训练。
含义拳谚曰: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
此二势长期练习,不但可增加胸腹背的抗击打能力,而且对脏腑和气息的调节起到了有效的作用。
5、揉腿
动作两人扣脚呈马步相向而立,小腿贴近,顺势顺向扭转,交替进行。
要领立身中正,双手扶于腰胯部,以圆转腰身顺势化解对方之力并反之。
含义长期练习此功法,可增长下肢及腰胯部位的力量和身体感知能力,亦可增加小腿部位骨骼的强度。
6、挂足
动作两人相向提前足扣挂,落步反向移拉。
要领双方两足均需内扣,双腿含内裹之力,以前足碾动以牵动对方。
以上两动作要配合发力,避免一方用力不当造成肌肉及肢节损伤。
含义此势为八极拳“旱地行船步”习练法之一。
长期练习此功法,可增加腿部撑裹之力、下肢与腰胯的整合之力,并且可以训练身体重心调节的能力,提高身体的稳定性。
7、搓提
动作面对木桩拉弓式站立。
先上前步,前手不动;后脚后手同对由下向上搓击木桩,前手同时收于胯间。
要领立身中正,手脚同步,腰胯催力。
含义增强腿臂力量,使身体协调一致,是八极拳上下齐攻招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