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汉画艺术与汉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阳汉画艺术与汉文化概述
摘要:南阳中原南阳是中国两汉时期的重要都市之一,尤其是在东汉时期曾一跃成为和都城洛阳并列的全国两大城市。南阳曾以“南都”和“帝乡”的地位而称雄汉代数个世纪。由于南阳在西汉时期的特殊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南阳出土的汉画像石的数量在全省乃至全国第一。南阳盆地被群山环抱,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有取之不尽的建筑石材,为汉画石提供了物质基础。
关键词:南阳汉画自然条件人文环境
汉画是指汉代画像石、画像砖上的装饰图案,由于这种装饰图案特别丰富,因此被后世称之为“汉画”。汉画像石(砖)是中国古代用于祠堂、碑阙、墓宅上的建筑石材,是以石、砖为地,用刀代笔,介与绘画和浅浮雕之间的艺术品。当然,广义的“汉画”,还指汉代的漆画、吊画、壁画、陶器画及其它装饰画等。由于汉画石(砖)是中国历史上特定历史时期产生的雕画相济的艺术形式,因而具有典型的民族特点,鲜明的时代特征,独有的艺术风格,在国内外享有崇高的声誉,被誉为“孰雨前的敦煌”堪称东方艺术的奇葩。因此南阳作为汉画的代表,南阳汉画像石,是南阳奉献给世界的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一位日本学者说:“研究唐代文化要去西安,研究宋代文化要去开封,研究元、明、清文化要去北京,而研究汉代文化只能去南阳!”
南阳汉画像石在艺术风格方面具有如下突出的个性特征:(1)雕刻技法多样化。主要可分为平面阴线刻,凹面阴线刻,平面剔底浅浮雕、横竖纹衬底浅浮雕以及局部的高浮雕等。其中又以横竖纹衬底和平面剔底浅浮雕为最多。(2)画面布局疏朗,主题鲜明突出,大多为一石一主题的构图。(3)形象刻画不饰细部,注重整体效果。简略的大轮廓显示出粗犷、豪放的审美特点。(4)恰当的夸张和变形。在写实的基础上恰当地运用了夸张和变形的手法,使南阳汉画迸发出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和气势。(5)画像线条流畅,动感强烈,如行云流水,又似轻歌曼舞,充盈着浪漫、洒脱的美学情趣。
汉画像石的内容与其它地方相比较有一定的差别,其中反映达官富商生活的画像、天文星象画像、神鬼辟邪升仙画像、角抵戏画像以及舞乐戏画像的内容最多,而反映农业生产活动的画像则极为少见。汉代的南阳是皇亲贵戚、富商大贾云集之地,因而汉画中刻画贵族侈奢享乐生活的画像居多,而表现平民生活和劳动的场面极少。天文图像是南阳汉画像石最独特的内容,其发现的数量之多,位居全国之首。它在一定程度上再现了汉代天文学的伟大成就,对研究汉代天文学史具有重要的价值。总之,南阳汉画丰富的内容为我们研究汉代历史尤其是汉代南阳地方的文化艺术、宗教信仰、民风民俗等方面具有极其珍贵的价值。
体现汉代文化魅力的自然、人文景观在南阳可以说比比皆是、要数汉画尤为枪眼。汉代人主张活着的时候立德、立动、立言;就了要不朽、永恒、成仙。因此坟墓也就成了升和死之间,凡尘和仙界之间的驿站,承载着有限的生命与无限的希望。汉代人讲究厚葬,“事死如事生”,相信“天人合一”,在他们看来,天干预人事,人的行为也能感应上天,人和天一样超脱,天和人一样充满情感。汉代人用写实的手法反映现实生活,社会经济的大幅度的发展,人民生活富足,贵族、皇帝、皇亲、、名门、宦官之家,更是宴成风,反映在汉画中出现了大量的宴场景,汉代人重视养牛养马,因此汉画像艺术中,有很多车马出行图,骑射田猎出行图。……
汉代的天文学知识,已较完备,形成了体系。汉代的画像石上表现天象图的内容相当多,从日月星辰,到具体星座。在绘画上并结合有传神说传说,加以形象化,想象非常丰富。这些绘画不但是研究美术史的珍贵资料,而且标志着中国汉代绘画的成熟,成为研究历史的难得作品。虽然现代科学发展已非昔日可比,可是人们能从那些图象中了解到当时人的思想。
汉代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寄托了中华民族心灵深处对自然、对祖先、对历史的真挚感情,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天地人合一的理念的深刻理解,使东方艺术形意神和谐统一。
南阳历史给南阳留下了丰富的物质遗存,以至于人们常常在一些老宅院里,古墙上,石桥上,看到汉画石(砖)的遗迹,甚至还有人用它砌猪圈,垒墙头,当桥基,直到1923年,祖籍南阳的著名学者董作宾,研究了这些石头,确定是距今2000多年的汉代人的杰作,把散落在荒野的石块收集起,伟大文学家鲁迅先生对南阳汉画的收集工作也非常重视,为拯救这一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他不顾病魔缠身,多次托友人转托南阳青年知识分子杨廷宾等人的帮助,汇集汉画到收藏,准备选印出版,鲁迅先生对南阳汉画的关注,推动了南阳汉画事业的发展,继而推动中国当时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南阳名人董作宾、孙文青、张中孚等都曾为南阳汉画的收藏、保护和研究做出贡献。新中国成立以后,汉代汉画像石的保护工作进入新的科学轨道。1958年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在南阳卧龙岗上修建了一座新的汉画馆,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亲自题写馆名。20世纪70年代,随着一大批汉画像石的科学发掘,南阳汉画像石出土数量有很大增加,为了妥善保管这些汉画像石进行陈列宣传,又重新选址,在南阳卧龙岗上,扩建了汉画馆,一座规模庞大的汉画馆于1997年建成。该馆集收藏、陈列、研究等功能一体,是一座现代化的综合性博物馆,馆藏汉画(石)已达2500块,现成为全国唯一的一座较大的博物馆。
90年代,南阳召开过两次国际汉画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及海外专家学者齐聚南
阳,这标志着南阳汉画的研究一步入新的历史阶段,让南阳汉画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南阳,相信汉画的艺术价值,在未来更加辉煌。
参考文献:[1]王儒林,李成广《南阳汉画像石》河南美术出版社
[2]黄雅峰《汉画石刻艺术造型》人民出版社
[3]孙怡村《南阳汉画艺术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