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练习设计赏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练习设计赏析

――小学数学2007年5月教研综述

小学数学练习是小学生学习的基本方法,在设计的过程中要注意练习的设计和练习的处理,这两个方面一定要相辅相承。如何根据教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设计合理地设计练习呢?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以下几位老师的设计。

第十册三、四单元部分练习设计及说明

如何提高练习设计的有效性例谈

天河区棠下小学曾晓妮

如何提高练习设计的有效性,我个人的想法和做法是这样的:

1、练习设计要具有目的性,紧扣教学内容,特别是新授课,围绕教学重点进行设计,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提高练习及学习的有效性。

2、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与价值,从而提高练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3、练习设计要有层次之分,由易到难,由潜入深,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具有成就感,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乐趣和信心。

4、练习设计也应该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具有挑战性,这样才能激起学生渴求解决问题的欲望,激发持续学习的动机,以至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去探讨,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下面以我所设计的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69页到70页的教学内容“比一比”这课的练习为例来说说设计此练习的意图和所取得的效果等。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为整数)。

2、能读懂简单的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提出问题、收集和处理数据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4、增强与他人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5、体验运用已学的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重难点、关键

重点:读懂统计图表,了解平均数意义,学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为整数)。难点:了解平均数的意义。

关键:引导学生把已学的统计知识和认识平均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认识平均数。

三、练习设计、设计说明

(一)、巩固练习

1、小熊商店本月前三周卖出的冰糕情况如下图,小熊冷饮店又该进冰糕了,本周它进多少箱冰糕合适呢?

第一周第二周第三周

(设计说明:仿效例题结合小熊卖冰糕的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读懂统计图,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巩固新课所学的知识;同时也让学生学会找到一个参照物,也就是一个对比目标进行比较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如果每千克废报纸值6角,这次回收废报纸共值()元。(设计说明:因为我校在今年的4月开展了“南粤校园绿色回报大行动”的活动,其中一项内容是4月9日至4月13日这一周回收废报纸,我正好是三(2)班的班主任,带领同学们在活动中收集回收废报纸的数量,引导学生把收集的数量制成统计表,如巩固练习的第2题的统计表(这个统计表是其中之一),应用学生实际生活中的典型事例设计练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很主动、很乐意去学习,通过实际操作,并能应用统计表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这样学得轻松,玩得愉快,不仅能让学生掌握、巩固新课所学的知识,同时还能发展统计观念,也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作用与价值。)

谁第一?

(设计说明:我写“比一比”这课的教学设计时,正值“六一”儿童节的前三天,而且我校以各班为单位在班里表演文艺节目来庆祝儿童节,我班的孩子们准备了许多节目,这班孩子很有自我展示意识,为了给孩子们公平公正的评价,于是我利用孩子们的生活事例来设计练习,考虑上课时时间的限制,课堂上只表演一个节目(其余节目的表演在“六一”来完成),由6(或7、8、9)名学生作为评委打分,然后,请全班同学计算平均分。学生积极性很高,课堂很活跃。而且计算平均数时,很有可能不是整除,这样将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起学生渴求解决问题的欲望,激发持续学习的动机。不仅激发兴趣和积极性,牢固掌握知识,还能使学生不断挑战自我,持续学习。)

(二)、动动脑,想一想,你行!(拓展练习)

1、有一个水池岸边竖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平均水深1.3米。小冬身高1.6米,他不会游泳。如果不小心掉入水中,否有危险?

(设计说明:这一题所说平均水深1.3米,说明有的区域比1.3浅,有的区域比1.3米深,进一步说明了平均数的含义,平均数表示的是整体的水平,并不表示某一事物的个体水平。孩子喜欢玩水,又关系到生命问题,学生很有激情来解决此问题,果然如此,教学时学生自主讨论探究的学习氛围浓厚,争得面红耳紫的,通过这样的学习讨论,学习的效果确实不错。)

2、学校舞蹈室(如下图)的地面上要铺上方砖,选哪种方砖便宜?

每块 8元每块3元

6米

(设计说明:“选哪一种砖块便宜?”已经在教材的第52页,学习面积时学过,只是当时采用的方法是:先计算出方砖的总块数,再计算出总钱数,然后比较选哪一种砖块便宜。而在此节课的学习中再次把它列出来,意图之一是想让学生尝试着用求平均数的方法,即求出平均每平方分米块砖需要多少钱,然后进行比较,得出结果。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巩固所学。意图之二学会应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并且学会从多种方法中选择优秀的方法或者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发展思维,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个性。)

(设计说明:以统计表的形式出现学生身高的有关信息,让学生在牢固掌握平均数的意义,求平均数的方法的基础上,懂得去发现收集信息,并运用信息和所学知识灵活解决问题。这样既检验了学生基础学习的情况,也培养学生了的逆向思维能力和灵活解题的能力,同时发展统计观念。)

(三)、实践活动

1、调查你所在小组同学的身高,并计算小组的平均身高。

2、在报纸上找出与平均数有关的信息,并与同伴说一说。

(设计说明:通过收集、整理数据,求平均数的实践活动,进一步巩固基础,发展思维、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和发展统计观念。)

四、课堂信息反馈

此课练习设计经过教学实践后,反馈的信息是: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积极性高,主动地练习,自发主动地与同学进行交流讨论,培养与人合作的学习意识,能较好掌握知识及技能,思维和个性得到发展等。但是,在新授课时,练习只做了巩固练习和拓展练习的第1题,其余的练习课后由学生自己先做,练习课才完成的。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新授课后的练习设计

广州市天河区猎德小学宗慧

大家知道,在新课教学中,学生每学习一个具体新内容后,都需要做一定量的巩固性作用的练习。学生做练习,是因为需要通过做练习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新学的内容,熟练技能、技巧,发展自己的思维,达到牢固掌握。而同时老师也要看练习情况,从中了解学习状况,便于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练习就显得十分重要。那么,学生做了什么样的练习,才能实现教学的目的呢?本文就试以《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新授课后的练习设计为例简单说明是如何针对内容而设计的层次分明、目的明确的练习。

教师首先要熟习自己的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的重、难点。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重点是弄清算理,准确、熟练进行异分母分数加、减的计算。在学习算理的过程中,其转化思想是关键,当然也要求学生具备学会通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等相关基础知识。此外,书写格式也不容忽视。其次要充分了解自己的学生------他们是“城中村”的孩子,与其它学校的孩子存在一定差距。主要体现在计算准确性较低、书写格式不规范、需要的相关知识部分同学可能忘了,基础知识学得不好。再是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1、计算;2、书写格式;3、公分母不是最小的而带来计算的复杂,导致计算错。基于以上的认识,就设计一些围绕弄清算理、准确、熟练进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的偏重基础的练习。设计流向图:基本题-----与例题相仿(认识);略变题---与例题稍有变化(巩固);综合题----新知识适当结合旧知识(加深)。

一、基础练习----与例题相仿(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