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20世纪80年代文学思潮
当代文学1976年到1989年
当代⽂学1976年到1989年当代⽂学第⼀章新时期⽂学(1976-1989)⼀、1976年10⽉,⽂⾰结束。
⽂⾰结束后的中国社会被称为社会主义⾰命和建设的“新时期”。
⽂学界也把⽂⾰后的⽂学称为“新时期⽂学”。
“新时期⽂学”指的是⼀个新的发展时期的⽂学。
指⽂学发展空间和⾃由度⼤为拓展的时期,是⼀个⽂学回归⽂学并按⾃⾝的规律发展的时期,是⼀个⽂学的主体性和独⽴性被张扬的时期。
⼆、思想解放运动:⽂⾰后期的突破思想禁区的潜流,到70年代末才冲出地表,即所谓的“思想解放”运动。
1976年4⽉“天安门诗歌运动”。
1977年底,批判“⽂艺⿊线专政”论。
1978年5⽉,《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标准》发表,揭开思想解放的序幕。
1978年12⽉,⼗⼀届三中全会召开。
1979年10⽉,第四次⽂代会召开。
“⼆为”⽅向。
双百⽅针。
1984年,提出“创作⾃由”。
⽂艺界的争鸣和批评不断(⽂学与政治,现实主义的真实性)。
三、80年代有影响的作家,主要由两部分组成:1、在50年代受挫的作家,被称为“归来作家”或“复出作家”“五七族”如艾青、汪曾祺、王蒙、⾼晓声、张贤亮等。
2、知青作家群。
如王安忆、张承志、史铁⽣、韩少功、梁晓声、阿城、铁凝等。
他们是80年代⾮常活跃的⼀群。
3、⼋⼗年代⽂学的总体特征(新时期语境:⾃由,⼈道主义,多元化)1对历史和现实的强烈关怀和承担题材选择:对“历史”的清算和记忆。
⽂学精神:普遍存在⼀种沉重的、紧张的精神倾向。
2、强烈的探索和创新意识。
开放的⽂学环境带来对中国⽂学现状的不满,作家们普遍希望创造有思想深度和艺术独创性的作品。
3⽂学创作的潮流化特征:80年代的⽂学界热衷于归纳命名⽂学现象,有意识的组织⽂学派别,掀起创作潮流。
如:朦胧诗、伤痕⽂学、反思⽂学、改⾰⽂学、寻根⽂学、先锋⼩说等等。
四、80年代后期⽂学思潮1、全⾯改⾰的形势。
2、“⽂学⽅法年”。
各种⽂学⽅法被引进。
3、⽂学主体性的讨论。
围绕刘再复的《论⽂学的主体性》⽽展开的讨论。
中国现代文学史(下)复习笔记
中国现代文学史(下)复习资料第一章 1949—1976文学思潮一、五六十年代文学思潮1.第一次全国文代会:1949年7月2日至19日在北平举行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
会议由郭沫若提议召开,成立了以郭沫若为主席,茅盾、周扬为副主席的全国文艺界组织——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简称文联)。
2.文艺界的三次批判:(1)关于电影《武训传》的讨论;(2)批判俞平伯《红楼梦研究》和清算胡适派“唯心论”思想;(3)清查“胡风反革命集团”及其文艺思想。
二、“文革”文学思潮1.1965年11月,姚文元《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在上海发表,揭开“文化大革命”的序幕。
2.革命样板戏:京剧《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海港》,现代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交响音乐《沙家浜》等8个剧目。
3.文艺创作“三突出”原则: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
第二章五六十年代小说一、五六十年代小说概述1.50年代中期以后,长期小说创作丰收,主要作品:赵树理《三里湾》,高云览《小城春秋》,曲波《林海雪原》,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梁斌《红旗谱》,周立波《山乡巨变》,杨沫《青春之歌》,冯德英《苦菜花》,周而复《上海的早晨》,吴强《红日》,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冯志《敌后武工队》,刘流《烈火金刚》,欧阳山《三家巷》,草明《乘风破浪》,柳青《创业史》,罗广斌、杨益言《红岩》,欧阳山《苦斗》,姚雪垠《李自成》,浩然《艳阳天》2.杜鹏程《保卫延安》,小说塑造了中共高级将领彭德怀的形象,后随着对彭的批判而遭禁。
3.吴强的长篇小说《红日》。
4.曲波《林海雪原》被称为“革命英雄传奇”。
5. 都市文学:周而复《上海的早晨》。
6.“山药蛋派”:赵树理、马烽、西戎、李束为、孙谦、胡正。
7.周立波,湖南益阳人,他的长篇小说《暴风骤雨》,在50年代初被苏联授予“斯大林文艺奖”。
第七章 80年代 诗歌
(威海) • 2、北岛与顾城的比较
• 两人都具有十分鲜明的现代主义倾向,但两人的文化素养 的形成和表现特点又有很大的差别。 • 所受的文化教养不同:北岛在思想性格形成的重要阶段, 曾接触过西方现代主义文化;而顾城较少受到西方现代主 义的影响。 • 对现实的态度不同:北岛虽然拒绝与现实社会合作,但始 终表现出自己对人类精神困境的“终极关怀”;而顾城在 对现实失望后,以逃避的态度去寻找自己眼中的童话世界, 去创造一个与世俗世界相对立的他所向往的美好幻境,结 果是失败了。
(威海)
第一节
朦胧诗
(三)漂泊的童话诗人——顾城 “活在自己一个人的城堡里”的诗人。 顾城,1956年九月生于北京,1969年随父顾工下 放山东一部队农场,1974年回北京。做过搬运工、 锯木工、借调编辑等。“文革”期间开始诗歌写 作,1973年开始学画。 1987年5月应邀赴德国参加 明斯特“国际诗歌节”,1980年初 单位解体随后开始周游西欧和北欧 诸国,后定居新西兰,1993年10月 在新西兰激流岛上自尽。
(威海)
第二节 后朦胧诗与第三代诗人
三、“第三代”诗人 以韩东、于坚、杨黎、李亚伟等为代表 ,他们否 定朦胧诗,80年代中期后,第三代诗人声称: “PASS 北岛”,也对“后朦胧”诗进行变异和 反动:反英雄、反崇高、反理性、反文化、反抒 情、反优美等。(解构)通过语言意识和生命意 识的变异来体现诗歌审美意识的变异。 表面上可看到美国“垮掉的一代”的影响。但实 际上“反文化”的精神实质是反对封建理性, “反崇高”是想要恢复人的主体意识,“反优美” 是要打破规规矩矩的古典审美趣味,追求一种新 的冲突的美。
(威海)
北岛的诗歌深沉、冷静、凝重。反映了从迷 惘到觉醒的一代青年的心声,充满对现实的怀疑、 指控。 十年动乱的荒诞现实,造成了诗人独特的 “冷抒情”的方式——出奇的冷静和深刻的思辨 性,表现着冷静的理性批判精神,带着一代人特 有冷静的沉思。
现当代文学真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32分。
1、“文学革命”;2、辛弃疾;3、“左翼”文学;4、“解放区文学”;5、“社会主义现实主义”;6、《金光大道》;7、“改革文学”;8、“女性写作”;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60分。
1、简要谈谈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2、略述左翼时期“社会剖析派”的小说创作概况。
3、试述“解放区文学”中“信天游诗派”的主要艺术特征。
4、简谈“十七年”农村小说创作中的“英雄人物”形象。
5、怎样理解“革命样板戏”创作中的“三突出”特征。
6、新时期80年代中国文学的主要变化有哪些?三、论述题:共58分。
1、从社会文化思潮变迁角度,试述90年代文学分流的原因。
(20分)2、从“启蒙”到“革命”的转换,在30年代的文学历史中是如何体现的?(15分)3、刘半农曾赠鲁迅一副对子:“魏晋风度、托尼文章”。
请回答下列问题:A、何谓“魏晋风度”?(8分)B、谈谈鲁迅杂文中是如何体现“魏晋风度”的?(15分)2005年福建师范大学考研试题《现当代文学》一、概念解释(每题5分,共50分)1. 诗言志2. 建安文学3. “新格律诗派”4. “革命加恋爱”小说5. 《死水微澜》6. “中间人物”7.“革命样板戏”8. “山药蛋派”9. “先锋小说”10. “文化散文”二、简要回答下列问题:(每题7分,共49分)1. 结合具体作品,简述唐传奇的艺术特色。
2. 简述鲁迅小说与杂文创作的价值一致性。
3. 以《子夜》或吴组缃作品为例,谈谈30年代“社会小说”的特征。
4. 谈谈赵树理小说对传统小说叙事因素的吸收与转化。
5. “十七年”“政治抒情诗”的艺术特征。
6. 新时期“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的讨论”对文学产生了哪些影响?7. “新写实创作”与“女性写作”的共性特征有哪些?三、论述题:共51分1. 如何理解从“解放区时期”至“文革时期”不断发生的“文学批判”现象。
(要求分阶段论述)(20分)2. 郁达夫在《现代散文导论(下)》中曾说道:“五四运动的最大的成功,第一要算‘个人’的发现。
新时期文学思潮
新时期文学思潮1.1997年12月25日,国一个非常有影响力的文学()创建。
A.博库B.清韵书院C.榕树下D.橄榄树2.网络文学是随着()而出现的。
A.互联网的问世B.《第X浪潮——网络文学》C.《新语丝》D.《橄榄树》3.童的作品()讲述一种既古老又现代的亲情伦理。
A.《驯子记》B.《红粉》C.《米》D.《妻妾成群》4.妓女秋仪是小说()中的人物。
A.《妇女生活》B.《离婚指南》C.《妻妾成群》D.《红粉》5.一个从事三陪的同性恋人"乔"是()笔下的人物。
A.欧河B.王家新C.村D.安妮宝贝6.在先锋作家中,()对语言进行了最极端、最大胆的艺术探索。
A.莫言B.叶兆言C.甘露D.童7.女主角“轻舞飞扬”是作品()中的人物。
A.《超情书》B.《城市的绿地》C.《危险》D.《第一次的亲密接触》8.20世纪80年代初,较早介绍西方现代派小说理论的小册子是()。
A.徐迟《现代化与现代派》B.高行健《现代小说技巧初探》C.冕《在新的崛起面前》D.绍振《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9.先锋文学通常是指在中国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在创作思想和形式技巧都呈现出强烈的()气息的创作流派,主要表现在小说创作中。
A.浪漫主义B.批判现实主义C.后现代主义D.西方现代主义10.1993年第1期的《读书》发表了《躲避崇高》一文,该文的作者是()。
A.王朔B.王晓明C.王彬彬D.王蒙11.从创作思潮看,现实主义在新时期走向变异的具体标志是()的涌动。
A.先锋文学B.寻根文学C.新现实主义文学D.大众文学12.1989年由英国女批评家玛丽·伊格尔顿编的()出版,这是第一部翻译过来的女性主义批评理论专集。
A.《女权主义文学理论》B.《性与文本的政治——女权主义文学理论》C.《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D.《第二性》13.最初关于西方现代派的讨论是由一些从事()进行的。
A.从事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作家B.写作朦胧诗的诗人们C.从事理论与批评工作的专家与学者D.西方现代文学研究的学者在专业围14.民间写作中的民间是一个较为复杂的概念,从文学的角度看,民间具有()等基本涵。
现代文学(一)复习总结资料
现代文学复习(一)第七章30年代文学思潮1、朱光潜的美学、文艺学思想以人文主义为核心,结合现代心理学,将现代人文主义心理学与美学思想运用于文学研究。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文艺心理学》比较系统地表述了这些美学思想,在当时文学青年中影响较大。
2、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基本理论主张是由后期创造社和太阳社成员首先提出的。
3、“左联”:(1)时间地点:1930年3月2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在上海霞飞路召开。
(2)发起人:鲁迅、冯雪峰、柔石、沈端先、冯乃超、李初梨、彭康、蒋光慈、田汉、阳翰笙等40余人(3)理论和行动纲领:艺术反封建阶级、反资产阶级,援助并从事无产阶级艺术的产生。
(4)主要文学活动:①创办刊物。
成立前的《创造月刊》《文化批判》,成立后的《拓荒者》、《萌芽》月刊等。
②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译介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提倡。
③加强了与国际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联系。
④推进文艺大众化运动。
⑤文学思想中体现为对无产阶级现实主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提倡。
4、30年代重大的文学论争:(1)1928年革命文学派对鲁迅、茅盾等五四作家的批判。
(3)关于“文学基于普遍人性”的论争。
批判对象是新月派及其所宣传的人性论。
(3)关于“文艺自由”的论辩。
论争发生在胡秋原、苏汶(杜衡)和左翼作家之间。
论争的焦点是文艺与政治的关系,胡秋原一方强调艺术独立性。
第八章30年代小说(一)1、30年代小说的成熟与繁荣的重要标志:(1)小说题材空间的拓展;(2)长篇小说的成熟;(3)小说流派的涌现。
(普罗小说、左联青年作家群、社会剖析小说等)2、普罗小说:(1)成员:(主要为太阳社成员)蒋光慈、洪灵菲、楼建南、戴平万,以及后期创造社成员郭沫若、郑伯奇、华汉(阳翰笙)等。
(2)创作题材:一类是描写现实革命斗争的题材,着力表现无产阶级与其他劳苦大众生活的痛苦不幸和走向革命的必然历程;另一类是反应大革命前后青年知识分子的思想、人生道路,形成“革命+恋爱”的主题模式。
第一章 1949-1976文学思潮
1.关于电影《武训传》的讨论
1951年针对电影《武训传》的讨论,实质上是 建国后政治上与资产阶级的斗争在文艺上的反 映,是一次反对所谓的“资产阶级唯心主义” 的文艺运动和文艺思想斗争。 武训是清末民初一个热心教育的人,他忍辱负 重,“苦操奇行”行乞兴学,孙瑜以此为题材, 拍摄了历史传记影片《武训传》(之前在1948 年中国制片厂因故未拍完,1949年上海昆仑公 司在此基础上修改剧本后续拍)在全国公映,歌 颂武训精神,表现旧社会劳动人民文化上翻身 的要求,以鼓励人们学习武训发展人民教育事 业。
3.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
胡风突出的理论是“主观战斗精神”和“精神奴役创伤 说”,主张创作方法大于世界观,属于主观型现实主义。 40年代,对胡风的文艺思想进行过论争,50年代,胡风的 文艺思想被作为“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文艺 思想”遭到批判。胡风以30万言(28万字)的《关于解放以 来文艺实践情况的报告》,系统阐释了自己的文艺思想, 对批评进行驳斥,提出了改进文艺领导方式的意见和改革 文艺工作的建议。胡风报告公开后,1955年,社会上掀起 了批判胡风资产阶级文艺思想的群众性运动,胡风等人被 确定为“反党集团”、“反革命集团”,对胡风文艺思想 的批判,升级为政治上的敌对斗争,在全国掀起了粉碎胡 风反革命集团的斗争高潮,胡风被捕入狱,2100多人受株 连,造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罕见的冤假错案。1980年9月, “胡风反革命集团”被平反,1988年6月,对胡风的文艺 思想进行重新肯定性评价,对胡风全面平反。
1951年5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毛泽东撰 写的《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认为对 武训精神的歌颂反映了我国文化界严重的思想混乱, 是资产阶级的反动思想侵入了战斗的共产党,发动 了批判运动。舆论界以此为定论,纷纷批评《武训 传》宣扬了唯心主义、改良主义、投降主义、个人 主义、歌颂了阶级投降和奴才思想,掩盖了阶级矛 盾,由学术争鸣演化为一场大规模的群众性政治批 判运动,开启了名为讨论,实为批判的大规模群众 政治文艺斗争的先河。
第7章:20世纪80年代文学思潮
第七章 20世纪80年代文学思潮【教学目的、要求】:了解新时期文艺思潮的发展概况、文学潮流、文艺论争。
【教学重点、难点】:新时期文艺思潮的发展;文学潮流。
【课时】:1学时【教学内容】:一.新时期文学的复苏(一)政治和文艺的拨乱反正1.天安门诗歌运动1976年4月5日(清明前后),天安门广场掀起一场以悼念周恩来总理逝世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诗歌创作运动。
主要利用旧体诗词的形式,表达人民对“四人帮”祸国殃民的愤怒与声讨,对光明和理性的呼唤,歌颂和怀念周总理,具有极强的现实功利性和战斗性。
四五诗歌运动宣告了“假大空”的文革文学的末日,成为“伤痕文学”的发端。
2.政治的拨乱反正1976年底,文化大革命结束。
中央对文革作出了定性。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引发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肯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批评两个“凡是”,要求“解放思想”;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提出党的工作重点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3.文艺界拨乱反正和艺术自由的提倡1977年至1979年,政治的拨乱反正也贯彻到文艺领域。
集中清算了“四人帮”的极左文艺观念。
文艺组织恢复工作。
文学刊物相继复刊。
一批被打倒的作家“归来”,重新获得了创作的权利和自由。
1979年10月,第四次全国文代会,提出艺术民主,文艺界全面解冻。
1984年12月作协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提出创作自由的口号。
(二)文艺论争:1.文艺与政治的关系论争对“文艺从属于政治”,“文艺必须为政治服务”提出了置疑。
对文艺自身发展规律的重视和重新认识,为1980年“二为”方针(“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提出作好了理论和舆论准备。
2.关于现实主义的论争对现实主义中真实性的重新认识。
对生活事实与生活真实,生活本质与生活真实,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真实性与倾向性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廓清了一直以来对现实主义一系列似是而非的观念,对以真实性为核心的现实主义达成了共识,确立了新时期文艺复苏的方向。
当代文学考研简答题论述题
当代文学上编50——70年代的文学第一章1949-1976文学思潮第一节50年代、60年代文学思潮一.1949年7月召开的第一次文代会是中国当代文学的历史起点。
会议确定了以毛泽东“讲话”为新中国文艺的总方针。
二、关于电影《武训传》的讨论,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反对所谓“资产阶级唯心主义”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文艺运动和文艺思想斗争。
这种以政治运动方式介入文艺的思想斗争是百害而无一利的。
三、对《红楼梦》研究中主观唯心论的批判,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二次大规模的文艺运动和文艺思想斗争。
这场运动和斗争,从对俞平伯的批判深入到对五四以来整个哲学社会科学中胡适思想及影响的批判,由学术探讨扩大到政治问题,由古典文学研究扩大到社会意识形态问题,由文学研究领域,扩大到思想、文化领域乃至整个社会生活,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
四、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是建国后第三次大规模的文艺运动和文艺思想斗争。
胡风的文艺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是切中我国国情的,至今还葆有它的生命力。
而1955年推向GC的对胡风文艺思想及其政治上的批判,将本来属于文艺思想范畴的论争等同于政治斗争,彻底混淆了人民内部与敌我之间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破坏了社会主义法制。
这次运动不仅造成了胡风等人极大的人身痛苦,而且助长了左倾文艺思潮的膨胀,给我国当代文学带来了创伤。
五.1956年5月,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推动以反对教条主义为中心的思想解放浪潮。
六.文艺界的反右斗争。
正当文艺界贯彻双百方针,初步出现活跃局面的时候,从1957年下半年起,全党开展整风运动与反右斗争,在政治和意识形态领域发生了愈来愈严重的“左“的偏差。
政治领域的反右斗争,波及文艺领域。
从而践踏了双百方针,断送了贯彻”双百“方针的成果,助长了左倾文艺思想的膨胀,又一次把文艺问题、思想问题等同政治问题。
七.文艺政策的调整。
进入六十年代,为了纠正“左”的文艺倾向,周恩来等领导人对文艺工作和知识分子问题发表了多次讲话,极大的鼓舞了文艺工作者。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下)
中国现代文学史(下)第一章 1949—1976文学思潮一、五六十年代文学思潮1.第一次全国文代会:1949年7月2日至19日在北平举行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
会议由郭沫若提议召开,成立了以郭沫若为主席,茅盾、周扬为副主席的全国文艺界组织——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简称文联)。
会议的重要意义在于根据毛泽东文艺思想总结了五四以来新文艺工作的成绩与经验,确定了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新中国文艺事业的总方针,提出了社会主义时期文艺的新任务。
标志着社会主义文艺的开始。
2.会议构建新秩序:概念、表述方式、等级秩序、组织新秩序的建构与资源重整。
中国当代文学需面对和继承三个文学传统与资源:五四新文学传统与资源、30年代文学传统与资源、延安工农兵文学传统与资源。
解放区和国统区:第一次文代会确认毛主席的《讲话》规定新中国的文艺的方向,此外没有第二个方向,如果有就是错误的方向。
郭沫若提出五四以来文艺的斗争是为艺术而艺术VS为人民而艺术,指出接受无产阶级领导。
茅盾检讨并把“争取进步、改造自己”作为国统区作家的努力目标。
解放区形成的延安艺术理念开始渗透。
整个50年代的文学行为呈现出对创建文学新格局、新规范、新秩序的努力。
十七年文学:清理和重建两个方面呈现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生成和发展。
政治与文学的关系问题上升为最重要的问题,文学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为阶级斗争服务是十七年文学思潮的主要特点,也是十七年文学理论体系建构的理论基点与实际目的,“无产阶级的党的文学的原则”,十七年中国文学运动的全面政治化、阶级斗争化,首先体现在一系列文艺运动的批判斗争交替更移。
(1)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1953年召开的第二次文代会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方法正式确立为新中国“整个文学艺术创作和批评的最高准则”。
新的人民的文艺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文艺,描写主体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革命知识分子,塑造工农兵英雄人物形象是文学创作的中心任务;讨论“典型”,英雄人物置换典型形象。
第六章 80年代、90年代文学思潮
1988年4月《上海文论》开辟了 “重写文学史”专栏。王晓明、陈 思和在《主持人的话》强调了“重 写文学史”意义在于要改变这门学 科原有的性质,使它从屈从于整个 革命史传统教育的状态下摆脱出来, 王晓明 成为一门独立的审美的文学史学科。
一时之间,集中出现了一批对文学 史上的思潮流派作家作品重新评价 与反思的论著,对文学创作和文学 史研究起到了推动作用。
韩少功
郑万隆
这一思潮的倡导者和创作主力是一批新时期的新 锐作家,包括韩少功、王安忆、贾平凹、郑义、 郑万隆、阿城、李杭育等人。
韩少功:“文学有根,文学之根应深植于民族传 统的文化土坡里,根不深则叶难茂。”( 《文学 的“根”》 )
郑万隆认为“寻根”是“力求揭示整个民族在历 史生活积淀的深层结构上的心理素质,以寻找推 动历史前进和文化更新的内在力量。”
.
1976年10月,中共一举粉碎四人帮,随后也宣告文 化大革命的终结,一个文学新时代拉开了序幕。文 学界一般把自此以后的文学时代,称之为新时期。
1976年以后至今的文学应该可以这样粗略划分:
以1989年为界,前一个时期可以称之为新时期,即 1980年代文学(笼统可视为现代性文学);
后一个时期可以称之为后新时期,亦即1990年代文 学(亦可笼统视之为后现代性文学);
他认为自己的研究是“‘人的研究’的一 种形式。”
对“主体性”问题,他分别从一般主体性 构成,文学主体性内涵和文学主体性的实 现途径进行了论述。
三,陈涌的反驳与批评
陈涌在1986年4期《红旗》杂志上 发表的《文艺学方法论问题》,对 刘再复的观点提出了反驳与批评。
他认为,刘文把人“作为一种客观 存在”和“作为行动者的人”分割 开,把人的“受动性”归属前者, 而把人的“能动性”归属于后者是 错误的。在任何地方,都“不存在 超越时间空间,超越社会历史条件 的‘行动着人’的主体性。
20世纪80-90年代的学术思潮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20世纪80-90年代的学术思潮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中国学术思潮在西方思潮的催生和本土人心思变的心理驱动下风起云涌,一波紧逼一波,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李泽厚一句“思想家淡出,学问家凸现”(李泽厚:《走自己的路(对谈集)》,第313页,中国盲文出版社2002年11月第1版),把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划了较为清晰的分界线。
透过思想和学术的夹缠、淡出与凸现的纠结,在学术思潮中涌动浮现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也在精彩纷呈的同时,五方杂处,泥沙俱下,其研究模式和方法值得我们反思总结。
一80年代的学术思潮似乎是伴随着所谓“拨乱反正”的意识形态逻辑起步的,但那仅仅是表面的呈现,真正有头脑有远见的学术研究者早已超越了这个层次。
李泽厚的《批判哲学的批判(康德述评)》(初版于1979年)就是“新时期”思想的集中体现和表达。
“回到康德”和“主体性”的倡导,是整个1980年代的学术思潮潜在的逻辑和内在思想的脉搏。
因而,启蒙、拯救、改革等成了这个时代学术思潮的出发点和关键词。
与此相适应,学术研究者成了时代的弄潮儿,争做思想启蒙者和学术英雄成了人文学者挥之不去的梦或痛。
一时之间,创新、突破成了各个研究领域的焦点,观念的转换和方法的更新成了学术研究的当务之急。
80年代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正是在这样的思想氛围和学术潮流中向前推进的。
“旧三论”(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和“新三论”(协同论、耗散结构论、突变论)成了研究者追捧的新思潮,不管懂与不懂,适用不适用,都想方设法趋新,“咸与维新”。
于是,用系统论探讨人物性格,用突变论研究人物塑造,用耗散结构论和协同论透视艺术创新与审美趣味,等等,不一而足。
对创新的追求已近狂热,黄子平曾经风趣地形容:创新这条狗到处汪汪乱叫,弄得研究者疲于奔命,连撒尿的工夫都没有。
(与王晓明的一次对话大意)对方法的热衷也接近”(转引自《外迷狂,刘再复当时有一句名言:“对方法论的兴趣,是接近真理的热情的表现。
文学思潮
第一节 文学的思潮、流派 和形态类型
文学表现形态在文学活动的初始阶段就已见 端倪。但各种形态类型的形成却有一个漫长 的历史过程。 时代、社会的发展变化,文艺创造的革新和 审美理想、审美趣味的演变,是促成各种表 现形态形成的原因。这个历史过程体现了文 学表现形态形成、发展的常态。
第一节 文学的思潮、流派 和形态类型
第一节 文学的思潮、流派 和形态类型
对文学种类的类型研究即文体研究、体 裁研究。简称文学种类研究。 对文学风格类型的研究即文学的表现形 态或风格类型的研究。简称文学类型研 究。
小说 长篇小说、短篇小 说、中篇小说……
从结构形式上分类
文学种类类型
文 学 分 类
格 律 诗 、 自 由 诗歌 诗……
第一节 文学的思潮、流派 和形态类型
文学类型比较: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 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 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 暮成雪。
第一节 文学的思潮、流派 和形态类型
文学类型比较: 我不骗你,我不是什么诗人,/纵然我爱 的是白石的坚贞,/青松和大海,鸦背驮着夕 阳,/黄昏里织满了蝙蝠的翅膀。/你知道我爱 英雄,还爱高山,/我爱一幅国旗在风中招展, /自从鹅黄到古铜色的菊花。/记着我的粮食是 一壶苦茶!// 可是还有一个我,你怕不怕?——苍蝇似 的思想,垃圾桶里爬。
第一节 文学的思潮、流派 和形态类型
文学类型
由艺术(文学)精神及其表现形态所规 定的文学风格类型。
如: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等 文学类型。
第一节 文学的思潮、流派 和形态类型
法国作家巴尔扎克 文学与生活: 法国社会将写它的历史,我只能当它的 书记。 文学:真实地再现现实生活 文学的表现形态:像现实生活本身一样
中国当代文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青岛滨海学院
第一章测试1.中国当代文学历史转型期确定的文学的特征是()。
A:为政治服务B:为工人服务C:为农民服务D:为社会服务答案:A2.中国当代文学的文学回归期的标志是()。
A:.改革开放B:粉碎“四人帮”C:恢复高考D:文化大革命答案:B3.中国当代文学有()方面的内容。
A:文学发展的趋势B:文学发展的脉络C:文学发展的规律D:.文学发展的不足答案:BC4.中华全国文艺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完成的任务()。
A:.解决了建国前的遗留问题B:指明了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方向C:成立了培养作家的高等教育D:为中国当代文学划定了机构和机制答案:BD5.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初期在空间上一直没有一个完整的整合。
()A:对B:错答案:A第二章测试1.《新的人民的文艺》是()的报告。
A:周扬B:.郭沫若C:.鲁迅D:巴金答案:A2.中国当代现实主义文学经历的第一轮冲击波是()。
A:俞平伯《红楼梦研究》的批判B:电影《武训传》C:文化大革命运动D:清查“胡风反革命集团”及其文艺思想答案:B3.《小巷深处》是()创作的抒写人情、人性的作品。
A:.宗璞B:.李国文C:陆文夫D:王蒙答案:C4.核心主题“如何弘扬双百方针的精神”的会议是()A:新桥会议B:庐山会议C:广州会议D:.绍兴会议答案:A5.第一次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通过了()的报告。
A:郭沫若B:周扬、C:茅盾D:.巴金答案:ABD6.“双百方针”之后产生的新颖作品有()。
A:.突破了长期封锁的人性禁区B:笔触伸向人物复杂的情感世界C:突破只准歌颂不准暴露的禁区D:直面现实生活答案:ABCD7.广州会议探讨了党与知识分子的关系。
()A:对B:错答案:A8.毛泽东在六届八中全会上提出“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
()A:对B:错答案:B第三章测试1.下面属于“黑八论”的是()。
A:现实主义广阔道路论B:离经叛道论C:中间人物论D:写真实论答案:ABCD2.文革文学主要包括()。
第一章:19491978文学思潮-第一章:1949
第一章:1949~1978文学思潮一、授课课时:6课时二、教学目的:了解当代文学生成的基本特点,如何由现代文学演变而来。
了解当代文学前半期(1949-1976)的总体特征,文学的基本相貌。
掌握当代文学思潮的基本特点,并对其有恰当的理性分析。
三、教学方法及手段:学生结合教材自学与教师课堂点拨相结合四、教学重点及难点:当代文学的现代文学传统;正确理性地分析当代文学思潮的基本特点。
五、教学内容:第一节五六十年代文学思潮提倡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是此时期文学思潮的主要理论建构。
文学思潮的主要特点是:文学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与时代政治紧密关联。
一、第一次文代会1、会议基本情况2、会议的意义(1)确立《讲话》为新中国文艺事业的总方针,为中国当代文学确定了方向。
(2)文艺队伍大会师标志着中国当代文学新中国文学的开始。
二、建国初的文艺运动1、电影《武训传》的讨论(1951年)(1)电影《武训传》拍摄及剧情介绍(2)赞扬——讨论——批判《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3)负面影响A.开用政治解决文艺问题的先河。
B.束缚了文学的发展。
C.确立了文学从属于政治这一文学观念的权威地位。
2、对《红楼梦》研究中主观唯心论的批判(1954年)(1)“红学研究”有两派“旧红学派”:索隐派“新红学派”:考证派(胡适、俞平伯)(2)俞平伯《红楼梦》研究的观点(3)批判的经过俞平伯《红楼梦简论》李希凡、蓝翎《关于〈红楼梦〉及其他》3、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1955年)(1)现代文学史上的胡风(2)胡风文艺思想简介《三十万言书》中阐释了他文艺思想的核心:高扬“主观战斗精神”(3)声势浩大的批判运动文艺论争——政治冤案三、“双百”方针与文艺界新气象1、“双百”方针的提出及具体内涵(1)方针的提出1956年5月2日,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956年5月26日,陆定一作报告进行阐述。
(2)具体内涵: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中国当代文学》复习资料
成考复习资料《中国当代文学》复习资料1一、名词解释1.双百方针2.山药蛋派3.伤痕文学二、简答题1.简述“第四种剧本”的创作情况。
2.简述北岛诗歌的创作内容。
3.简述建国初合作化小说的创作特征。
三、分析题请结合倪吾诚的身世经历,对这一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四、论述题结合作品,论述改革文学的创作情况。
1答案一、名词解释1.双百方针: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的旨在指导和促进我国科学文化和文艺繁荣的方针。
毛泽东指出,在文艺方面,“不同风格和形式可以自由发展”,艺术中的是非问题,应当通过艺术界的自由讨论和艺术实践去解决。
双百方针促进了文艺界思想的活跃和创作的解放,对纠正文艺批评中的简单化庸俗化做法、文艺理论研究的教条主义和左倾实用主义倾向、文艺创作中的公式化、概念化弊端和文艺领导组织工作中的主观主义和官僚主义缺陷,起到了很好的纠偏作用。
2.“山药蛋派”:是在赵树理创作风格的影响下,20世纪50年代形成的一个重要文学流派。
主要成员包括西戎、李束为、马烽、胡正、孙谦。
其特点是多取材于山西农村生活,注重文学的社会效应,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和民族化、大众化的写作风格,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与乡土气息以及幽默的轻喜剧风格。
3.伤痕文学:20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出现的一种文学思潮,主要思想倾向是揭露和批判“文化大革命”这场灾难性内乱所造成的影响,展现“文革”给人民带来的肉体和精神上的创伤。
代表作有刘心武的《班主任》、卢新华的《伤痕》、周克芹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等。
其意义在于对文革的整体否定,但作为刚刚摆脱文革僵死的创作模式的文学先声,伤痕文学也有十分明显的局限,如作品内涵不深,表现技法也比较幼稚。
二、简答题1.简述“第四种剧本”的创作情况。
答案要点:双百方针颁布后,在文学“干预生活”的倾向中,出现了突破既有的“工、农、兵”三种剧本模式、忠实于生活的独有形态的话剧创作。
第七章 80年代小说
汪曾祺的风俗小说
1、代表作《受戒》《大淖记事》 《受戒》的艺术特色:
A 对俗世生活之美、人情、人性之美的张扬; B 散文化的结构与叙事特色; C 别致、优美的语言。(简洁,短句对仗手法,口语化,文气)
2、 小说创作总体艺术特色: 浓郁的乡土风俗画描写 鲜明的哲学意识和审美态度 小说散文化 (重氛围、轻情节、语言散文化) 别具一格的语言。(简洁干净,文白互间,雅俗互见)
汪曾祺创作谈
风俗即小说;小说结构的精义就是“随便”; 小说是语言的艺术;小说里面 最重要的是 思想; 主脑(主题)就好像是风筝的脑线,作品就 是风筝。没有脑线.风筝放不上去,脑线剪 断,风筝就不知飞到哪去了。 我认为作家的责任是给读者以喜悦,让读者感 觉到活着是美的 革开放的深入,西方文学的影响, 对文学革新的主动寻求。 2、初步兴起: 80年代初出现的风俗画小说;朦胧诗创作; 83年后贾平凹、张承志、阿城、王安忆等人创作 3、文学主张: 文学有“根”, “根”是文化——民族的土壤 “根”有区别,非规范的民间文化——精华; 文学有“根”才能与世界对话; 寻“根”在于促进时代的变革。
《陈奂生上城》
人物:陈奂生
质朴、憨厚、勤劳、务实; 自私、狭隘,阿Q气,奴性
意义: 提出新时期农 民精神生活的引导与 提升问题;并从文化 层面来探寻中国农民 的出路。
艺术特色: A叙事与描写交错使用; B语言朴实凝炼,幽默风 趣; C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 轻松的喜剧色彩。
贾 平 凹
原名贾平娃,陕西丹凤人。中 共党员。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 学中文系。1974年开始发表作 品。 著有长篇小说《高老庄》、 《废都》、《怀念狼》、《秦 腔》、《古炉》,《贾平凹文 集》(14卷),纪实文学《我是 农民》等。《废都》获1997年 法国费米娜文学奖,《浮躁》 获1987年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 《满月儿》获1978年全国优秀 短篇小说奖,《腊月·正月》 获1984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爱的踪迹》获1989年全国优 秀散文集奖。
中国现代文学史(下)复习笔记
中国现代文学史(下)复习资料第一章 1949—1976文学思潮一、五六十年代文学思潮1.第一次全国文代会:1949年7月2日至19日在北平举行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
会议由郭沫若提议召开,成立了以郭沫若为主席,茅盾、周扬为副主席的全国文艺界组织——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简称文联)。
第二章五六十年代小说一、五六十年代小说概述1.50年代中期以后,长期小说创作丰收,主要作品:赵树理《三里湾》,高云览《小城春秋》,曲波《林海雪原》,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梁斌《红旗谱》,周立波《山乡巨变》,杨沫《青春之歌》,冯德英《苦菜花》,周而复《上海的早晨》,吴强《红日》,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冯志《敌后武工队》,刘流《烈火金刚》,欧阳山《三家巷》,草明《乘风破浪》,柳青《创业史》,罗广斌、杨益言《红岩》,欧阳山《苦斗》,姚雪垠《李自成》,浩然《艳阳天》2.杜鹏程《保卫延安》,小说塑造了中共高级将领彭德怀的形象,后随着对彭的批判而遭禁。
3.吴强的长篇小说《红日》。
4.曲波《林海雪原》被称为“革命英雄传奇”。
5. 都市文学:周而复《上海的早晨》。
6.“山药蛋派”:赵树理、马烽、西戎、李束为、孙谦、胡正。
7.周立波,湖南益阳人,他的长篇小说《暴风骤雨》,在50年代初被苏联授予“斯大林文艺奖”。
《山乡巨变》写集体化道路的必然性,刻画众多人物形象,如动摇落后的中农(盛佑亭,绰号“亭面糊”)8.《李双双小传》为李准赢得广泛声誉,小说背景为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二、柳青梁斌杨沫等1.这一时期能代表时代主流特征而包容着复杂性的小说,以柳青《创业史》、梁斌《红旗谱》、杨沫《青春之歌》为代表。
2.柳青《创业史》这部小说要向读者回答的是:中国农村为什么会发生社会主义革命和这次革命是怎样进行的。
(主题先行)3.梁斌的革命历史小说《红旗谱》由三部长篇构成:《红旗谱》、《播火记》、《风烟图》,主要人物有:朱老忠、严志和、冯兰池。
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教案及重点[1]
下编:八十年代以来的文学第七章八十年代文学概述(3课时)具体到中国,特别是30年代民族矛盾加深后,文学渐渐成为政治的仆役;17年中,文学几近毁灭。
但是,文革结束后的80年代,文学与政治的关系发生了微妙变化。
一个总的特征和趋势是政治放松了对文学的控制。
1:原因(1):文革推行的极权和极左的封建专制模式使人们思想僵化,要想彻底根除文革影响,使国家政治、经济生活步入正轨,就必须推行一种思想解放运动。
使人们思想自由独立,也就必然要使文学脱离政治的束缚。
(2):党吸取了历史的经验教训,认识到文学有自身的独特性,要遵从文学的自身规律,加以引导,不能横加干涉。
2:过程,我们重点看一下文学解放的过程,分两个层面:(1):政治批判阶段——批四人帮。
即配合全党全国上下的批判四人帮运动,在文学领域对四人帮的罪行进行揭批。
这一批判来自并服从于当时的政治斗争:A:批判四人帮的“阴谋文艺”,揭露四人帮篡党夺权的反革命图谋和极左政治路线。
“阴谋文艺”指四人帮为夺权而炮制的一些作品:包括《反击》、《欢腾的小河》、《春苗》、《盛大的节日》等,写所谓的革命群众和走资派之间的斗争。
同时还对其中体现出来的创作方法“三突出”、“根本任务论”、“主题先行论”等唯心和实用主义进行批判。
B:批判“文艺黑线论”。
文艺黑线论否定17年甚至五四以来的文学成就,造成一种文学空白,为自己炮制阴谋文艺找借口。
1977年《人民文学》开辟了彻底批判文艺黑线专政的专栏。
但文革结束的头两年,对四人帮的批判在形式上是激烈的,在思想理论上并未摆脱左倾。
特别是中央推行的两个凡是方针,压制了对左的错误的批判,因此这一时期的批判仍是在肯定和维护文化大革命的前提下进行的。
只是批判四人帮,并不批文革,这说明文学界只是把批判当作一场政治运动来看待,用错误观点来批判错误的事件。
要彻底拨乱反正,必须建立正确的思想路线。
(2):思想层面:思想反思阶段——批文革1978年《光明日报》刊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全国展开讨论,目的是破除两个凡是,寻求思想解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二)文艺论争: • 1.文艺与政治的关系论争 • 2.关于现实主义的论争
二.20世纪80年代前期文学思潮
• (一)文学潮流 • 1.伤痕文学:直接起因于揭露文革的灾 难,描述知青、知识分子、受迫害的官员 在文革中的悲剧性遭遇。伤痕文学走出了 文革的假大空颂歌模式,直面血泪人生。
2.反思文学:反思文学是略晚于伤痕文学出 现的一种文学思潮,是伤痕文学发展的深化和 必然结果。反思文学把个人命运与社会历史道 路的曲折过程联系起来,深刻揭示了建国以后 社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 • 3.改革文学:改革文学的思想内容旨在呼唤 、表现城市和乡村的变革。第源自三章20世纪80年代文学思潮
“新时期文学”
1976 年“文革”宣告结束,中国的政治、经济、社 会和文化状况,也随之发生了重要变化。在经历了70 年代末期的“思想解放”运动之后,文学开始进入了另 一个转型时期。
“新时期”这一在社会政治层面提出的概念,被广泛 地运用于文学领域,很多人用“新时期文学”来概括文 革后的文学。这一时期,在文学的外部环境上,文学与 政治的密切关系逐渐有所疏离,文学与文化市场、读者 选择之间的关系开始突出出来。作家群体经历了再一次 重组和分化。西方文化思想得到持久的大规模介绍。
(二)文学论争
1.对文学中人性、人情、人道主义的讨论: 2.关于现代派的讨论:
三.20世纪80年代后期文学思潮
(一)文学发展状况 1.寻根文学:目光投向了民族文化,尝试以现代意识 去观照民族文化传统以及民族心理深层的文化积淀, 从文学与文化的关系中去寻求民族文化的根。 2.先锋小说:致力于艺术创新,把现代主义文学的探 索推向了极至。 3.新写实小说:主张还原现实生活的原生态,直面现 实,直面人生,注重表现普通人的生活烦恼与欲望, 追求客观冷静的叙述方式。
“新时期文学”的总体风格和作家姿态主要 表现在三个方面:1、对历史的清算和对历史记 忆的书写,成为无可回避的主题;2、文学界普 遍表现了一种探索、求新的强烈意识。3、文学 发展的“潮流化”倾向。
一.新时期文学的复苏 • (一)政治和文艺的拨乱反正 • 1. 天安门诗歌运动 • 2.政治的拨乱反正 • 3.文艺界拨乱反正和艺术自由的提倡
(二)文学论争 1.文学主体性的讨论: 2.文化寻根的讨论: 3.关于重写文学史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