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话语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批评话语分析从Halliday (1978)关于潜言是一种社会符号系统的观点出发,认为意义不是在真空中产生的,语言的使用孕含于社会潜境之中。
Fairclough (1995)认为任何话语都可以同时视为一种三维的概念:(a)语篇(text),日语或书面语。
(b)话语实践(discourse practice),包括语篇的生成与解释。
(c)社会文化实践。
话语的这一性质要求话语分析也必须是三维的,一般应包括:(a)对语篇的语言学描述。
(b)对语篇与话语过程之间的关系作出解释。
(c)对话语过程与社会过程之间的关系作出解释。
Fairclough将这种三维话语和话语分析观图示如下:
图1实际上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将语占描述与社会语境的描述结合起来的方法。
这一方法具有两个明显的特点:(a)它向我们展示了语篇与创造语篇的话语实践(包括语篇的生成与解释过程)紧密相连,而这些过程又与局部的、社会伪史的条件密不可分。
(b)Fairclough对图示中最外围的一层的解释是,它区别于其它许多语言学流派。
他认为“社会语境”不仅仅包括局部的交际环境,还包括交际所处的社会、文化、历史和政治环境。
而社会环境中最重要的方面是权势关系以及维持这些权势关系的价值观念。
而且,在大多数历史时期,价值观念不是单一的,而是多重的;而权势关系也常常处于竞争、变化之中。
因此批评话语分析应分成三个步骤: (1)“描写”(describe)语篇的形式结构特征; (2)“阐释”( interpret)语篇与生成、传播和消费它的交际过程的关系; (3)“解释”(explain)交际过程和其社会语境之间的关系。
Fairclough认为,话语本身构成并建构社会结构,而不仅仅受其制约;人们须要区分三种建构效果:一是建构社会自我或社会身份,二是建构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三是建构知识和信仰体系。
在此基础上,Fairclough提出了一个分析语篇的框架。
“语篇分析可以按照四个主要方面来组织:‘词汇’、‘语法’、‘衔接’和‘语篇结构’。
词汇主要处理单个词语,语法处理构成小句和句子的词的结合,衔接处理小句和句子的相互结合,语篇结构则处理大规模的语篇组织特征。
Fairclough本人曾反复强调区分语言意义和语用意义的重要性。
“关于意义的另一个重要区分
是语篇的意义潜势和对它的解读。
语篇由形式构成,这些语言形式由以往的已经惯例化的话语实践赋予了一种意义潜势。
一个形式的意义潜势往往是异质的,是各种重叠有时是相互冲突的意义的复合体,语篇通常是模棱两可有多种解读的。
解读者通常从这种模棱两可中选择某一特定的意义,或者一组可供选择的意义。
只要我们记住意义有赖于解读,我们就可以用‘意义’既指形式的意义潜势又指解读出的意义。
”(Fairclough 199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