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中小学德育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中小学德育评价

本章摘要:德育评价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科学地评价中小学德育工作及其质量,对德育工作者来说,一直是个难题。本章从分析中小学德育评价的概念、功能与任务入手,对中小学德育评价的基本过程、中小学德育评价方法作了简要的介绍。

德育评价是德育过程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优化控制和当今德育整体改革的现实,已越来越表明德育评价对整个德育过程的调控作用,表明加强德育评价及其研究对深化德育改革的关键作用。中小学德育方案可行与否;中小学教师的德育工作过程状况如何;效果和目标是否能够达到或者已经达到;中小学德育活动质量如何;中小学生的思想品德现状如何;中小学生接受教育后是否发生了某种积极变化等等。这一系列问题,都是中小学德育评价必须解决的问题。

第一节中小学德育评价概述

一、德育评价的涵义

德育评价是评价者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正确的途径,对德育工作及其效果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通常认为,中小学德育评价包括中小学德育工作评价和中小学生思想品德测评两个方面。

德育评价,作为一种德育理论与德育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近年来随着教育评价的研究而正式提出并发展起来。实际上,中国德育评价的思想与实践活动源远流长。自从有德育现象、德育活动以来,就已存在德育评价。在古代,德育评价只不过是一种片面的、不很完备的主观性的结果评定,它仅用于鉴定、识别、选拔,属于终结性评价的范畴。评定结果一出,作出调整和修正既不需要也不可能。然而,今天的德育评价则不同。在现代德育中,人们把思想品德的形成主要看作是人自身实践的结果,即自身不断调整、不断修正的过程。因此,人们重视运用科学方法,在现代德育观指导下对德育工作过程及其效果进行评价,目的在于能更好地了解德育工作,改进德育工作,为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提供比较客观的依据。因此,现代中小学德育评价表现出传统德育评价所不具备的独特性。其主要表现在:

1、评价主体的多样性。教育者是评价主体,受教育者亦是评价主体,而有关指导、管理部门及其组织成员亦是评价主体。与之相对应,德育过程中的一切因素、活动及其影响,最后结果都属于评价客体,或称评价对象。

2、评价方法的科学性。德育评价需在指导思想上树立现代品德观、教育观、评价观,

需根据德育工作及效果的特点,借助一些的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同时客观地解释评价结果,使得评价工作更能体现科学研究的成分。特别是在评价的方法上,运用定性和定量、团体和个体、过程和结果等方面的结合,体现了德育测评的科学性。

3、评价结果的客观性。由于德育评价建立在测量的基础之上,并运用了心理学中关于人格测量,社会学中的团体、社区实验,社会心理学中的小组、个体测量等方法,使得评价工作的结果更能真实、客观、准确地反映评价客体的状况,近于评价目标。

4、评价过程的动态性。评价本身只是一种促进德育工作、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手段,评价的选择因而更加重视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而评价结果本身则是改进德育工作、调节和加强思想品德行为的依据,不是被看作为德育工作的终结和思想品德发展的阶段结果乃至鉴定、分类、选拔的依据。在鉴定、分类、选拔方面,评价虽然十分重要,但不再是一成不变,而是动态评价,体现出一定的弹性。

尽管如此,德育评价目前依然是一个世界性难题,要做到客观、公正,体现其动态性的人文特征,需要作更加深入、细致的探索,特别是在借用数理方法、自然科学方法的同时,更加充分地研究思想品德的内在结构,研究人的内外活动的机制,研究德育影响、各种社会影响与个体内在活动之间的复杂联系等问题,关注考虑、尊重思想品德研究的人文性、社会性。

二、德育评价的功能

德育评价不仅有助于了解德育工作及其效果的现状,更有利于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德育工作,有利于受教育者在教育引导下进行自我调节和自我教育。我们将其功能可以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评定功能

通过测量,对照有关标准,对德育工作及其结果予以评价,可以确定工作及其结果水平的高低。德育工作及其结果水平的高低,表现在两个侧面:一是以外在的客观标准作为准绳,它可以是社会的一定准则、规范,也可以是一定时期一定文化背景下所确立的工作及其效果标准,如德育课程标准、日常行为规范、职业道德规范等;另一方面则是存在于被测对象之内的相对标准,(即测量学中的“常模”),这在学生品德测评中使用比较普遍,也是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本质特性在德育测评中的反映。

德育评价的评定功能,在实际中可以表现出几种正向作用:一是描述作用,即对德育工作及其结果的描述,说明此个时刻的状态和位置;二是教育作用,特别是对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发展状况的对比描述,以及在描述基础上进行的价值判断,能够使受教育者相对客观、公正地认识自己,教育自己;三是导向作用,对

工作及其结果如何评价,即作出何种价值判断,对错与否,善恶与否,美丑与否,其标准本身便有导向的性质,能够使德育工作者有意识调整工作方向与工作重心,也能够使受教育者根据评价状态及标准调整自己的努力方向,及时纠正自己或进一步强化自己的品行。

(二)诊断功能

德育评价是基于测量基础之上的、对德育工作及其结果的诸种因素的综合考察,因此,其评价结果能够说明效果优劣、水平高低,并分析出优劣、高低的原因,即可以作出诊断。德育评价的诊断功能的发挥恰当,具有这样几种作用:一是咨询作用,即根据评价结果,了解有关德育工作及其结果的状态,分析成败与否的原因,由此掌握改进工作、强化活动的必要信息;二是决策参谋作用,尤其是对德育方案、计划及教育措施的决策,提供基本依据;三是警示、预告作用,提醒教育活动主体关注什么,密切注意什么,下一步的选择应当重点抓住什么,等等。

(三)预测功能

预测功能主要体现在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测评之中。在时空上对学生及其群体品行特征和倾向的描述,在一定程度上来预测学生及群体可能的发展趋向,尤其是对其生长环境作出可能的预测之后更是如此。预测功能主要反映在选拔作用的发挥上,是终结性德育评价的主要功能。

(四)反馈与调控功能

整个德育评价,无论何种形式的评价,其结果一旦及时告知德育主体,并引起了德育主体的关注,便是评价信息反馈回路的接通。评定、诊断功能的发挥都有赖于反馈回路的接通,否则便很难体现德育评价作为德育过程重要环节的意义。

除用于选拔的评价以外,大多数德育评价结果都应根据评价目的反馈给德育活动主体。何种评价结果反馈给何种主体(学校领导、教师或学生),须充分考虑德育及思想品德的特性,尤其是关于学生思想品德测评的结果,尤须慎重反馈。反馈是为了改进德育工作,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品德发展,因此,对于教育者来说,便可以依此来对工作方案、计划、措施作出调整,而学生亦可以在教育者指导下对个人的思想品德发挥方向、改进方式等作出调节、控制,这些反映的都是德育评价的调控功能。

(五)强化与传导功能

一旦反馈到位,无论德育主体是否自觉,评价结果都可以通过其价值判断强化某些品行、某些做法,包括积极的强化(即主张、颂扬什么)和消极的强化(即批评、贬斥什么)。通过德育网络,学校、家庭、社会以及个人与集体之间都能够取得对德育工作及其结果的某个(或某些)侧面的了解、认识,形成他们共同探讨、密切联系的重要传导中介。即使网络不健全,沟通渠道不畅通,对受教育者的共同关注和关心亦可能使各方面通过德育评价信息得到沟通。

三、中小学德育评价的任务和内容

(一)中小学德育评价的任务

从完整的德育过程看,德育工作评价贯穿于整个过程之中。为了使中小学德育工作落到实处,需要通过评价其整体决策和工作方案,实施德育方案的可行性评价;在组织、实施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