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大学染整概论重点(精华版)
染整概论6.

染整概论
Dyeing & Finishing Fundamentals
Chapter 2 scouring 练漂
Water and Surfactant 练漂的目的是除去纤维上的杂质,以及纺织加工中施加的各 种浆料油污等,使纤维充分发挥其优良的 品质,使之物具有 Lecturer: Mr. Wang wei 洁白的色泽、柔软的手感、和良好渗透性润湿性染色性,为 后续的染色印花做好准备。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18年9月26日 20:07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18年9月26日 20:07
• 纱线纺成后,虽然经过加捻并合,仍然有很多 松散的纤维末端露出在纱线表面,织成布匹后, 在织物表面形成长短不一的绒毛。布面上绒毛 影响织物表面光洁,且易沾染尘污,合成纤维 织物上的绒毛在使用过程中还会团积成球。绒 毛又易从布面上脱落、积聚,给印染加工带来 不利因素,如产生染色、印花疵病和堵塞管道 等。因此,在棉织物前处理加工时必须首先除 去绒毛,现一般均采用烧除的方法。
练漂
概述
1 2 3 4 5 6
上一内容
水和表面活性剂 棉以及棉型织物练漂 麻及麻型织物的练漂
丝及丝型织物练漂
毛及毛织物练漂 化学纤维练漂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18年9月26日 20:07
• 印染加工几乎都是在水溶液中进行,由于水具 有较大的表面张力,使水溶液不能迅速良好地 对纤维润湿、渗透,不利于印染加工的进行。 为此,常在水中加入一种能降低水表面张力的 物质,这种物质叫做表面活性剂。
染整复习题库(答案齐全)

染整复习题库(答案齐全)2015染整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硫化染料中的硫化黑最大缺点是( B ).A.光敏脆损B. 贮存脆损C.不耐氧 D.色牢度不好2、还原染料在实际染整中,保险粉和烧碱的用量(B)理论用量.A. 小于B.大于C.等于D.不确定3、阳离子染料染色时,PH值一般控制在( C ).A.6-7B.2-3C.4-5D.6-74、分散染料染色时染液中加入磷酸二氢胺,其作用是( B ).A.提高染色牢度B.调节染液PH值C.分散染料D促染剂5、活性染料染色时可与( A )表面活性剂同浴.A.阴离子型或非离子型B.阳离子型C.非离子型D.阴离子型6、在染后皂煮时,若皂煮过久,染料分子凝聚过大,则一般会引起( B )下降.A.皂洗牢度B.摩擦牢度C.日晒牢度D.汗渍牢度7、直接染料除可用于棉纤维的染色外,还用于( B )的染色.A.涤纶纤维B.粘胶纤维C.腈纶纤维D.尼龙8、下列适宜采用紧式练漂加工的织物是( C )A.棉针织物B.灯芯绒布C.纯棉厚重织物D.黏胶织物9、织物浸轧染液烘干时,为了防止织物上染料的泳移,烘筒温度通常应( A )A. 前低后高B. 前高后低C.较低D.较高10、由于X型活性染料反应性较高,在( A )中就能固色,因此又叫普通型活性染料.A. 低温和弱碱B. 高温和弱碱C. 低温和强碱D.高温强碱11 、下列纤维中吸湿性最差的纤维是(C )A 、涤纶B 、维纶C 、丙纶D、锦纶12 、涤纶纤维的耐热性能决定了涤纶及其混纺织物的烧毛适宜采用( B )A 、圆筒烧毛机B气体烧毛机C 、铜板烧毛机D、圆筒烧毛机或气体烧毛机13 、淀粉酶退浆工艺中,最适宜的PH 值是(A )A、6 ~7B、7 ~8C、4 ~5D、9-1014 、绳状汽蒸煮练时应使用( B )A 、过热蒸汽B 、饱和蒸汽C 、热空气D、惰性气体15 、双氧水漂白时最适宜的PH 值是(C )A、7 ~8 B 、3 ~4 C、10 ~11 D、5~616、织物经丝光后对染料的吸附量增加是由于丝光后纤维( B )A、结晶区增加B、无定形区增加C、结晶区和无定形区都增加D、均不增加17、目前应用最广的印花机是( B )A、平网印花机B、圆网印花机C、滚筒印花机D、转移印花机18、印花中可不受纤维限制的工艺是( C )A、活性染料B、分散染料C、涂料D、直接染料19、进行亚光整理,织物含潮率越高,成品的光泽、手感如何变化( C )A、光泽越弱,手感越软B、光泽越强,手感越软C、光泽越强,手感越硬D、光泽越弱,手感越硬20、在活性染料轧染中加入尿素,能够帮助染料溶解,同时能提高( B )A、染色牢度 B 、给色量 C 、固色温度D、织物硬挺度21、下列纤维中公定回潮率最大的是( D ).A.棉纤维B.麻纤维C.蚕丝D.羊毛22、平均每生产1000m印染棉布要耗水( A ).A.20吨,其中煮练占50%B.20吨,其中煮练占80%C.10吨,其中水洗占50%D.10吨,其中水洗占80%23、烧碱在棉及棉型织物印染厂中是重要化学用剂,在前处理工序中常用于织物退浆、煮练、丝光等。
染整(第一章)

* 有规共聚物 (tactic copolymer) :结构单元完全有规则 的排列。
* 无规共聚物 (random copolymer) :结构单元排列没有规 则,在分子链上是一种随机分布。 ♦聚合度(degree of polymerization):聚合物中结构单元的 数量,用DP表示,在分子结构示意式中用小写n表示。
第五章
第五节 毛织物印花 纺织品印花
第六节 合成纤维织物印花 涤沦织物印花 腈纶织物印花 锦纶织物印花 第七节 混纺织物印花 涤纶混纺织物印花 腈纶混纺织物印花 锦纶混纺织物印花 第八节 新颖印花概论 印花泡泡纱 烂花印花 发泡印花 金银粉印花
End
9
第六章
第一节 整理概述 整理目的 整理分类和方法 第二节 棉织物整理 定形、光泽、轧纹整理 绒面、增白整理 手感、树脂整理 第三节 毛织物整理 毛织物湿整理 毛织物干整理 毛织物特种整理
纺织品染整加工的特点: 以化学加工为主的物理与化学加工(现也涉及一些生物 化学)相结合的综合加工。大多为化学加工,且多为湿 加工(chemical processing, wet processing)。
3
序 言(preface)
《纺织品染整工艺学》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常用纺织纤维的结构和主要性能 第二章:染整用水和表面活性剂 第三章:纺织品前处理 第四章:纺织品的染色 第五章:纺织品印花 第六章:纺织品的一般整理 第七章:纺织品功能整理 第八章:生态纺织品
第一章第一章纺织工业常用纤维的结构和主要化学性能纺织工业常用纤维的结构和主要化学性能第一节第一节纤维素纤维的结构和主要化学性能纤维素纤维的结构和主要化学性能纤维素纤维形态结构纤维素纤维形态结构纤维素纤维超分子结构纤维素纤维超分子结构纤维素纤维化学结构纤维素纤维化学结构第二节第二节蛋白质纤维的结构和主要化学性能蛋白质纤维的结构和主要化学性能蛋白质蛋白质羊毛纤维羊毛纤维蚕丝蚕丝第三节第三节合成纤维的结构和主要化学性能合成纤维的结构和主要化学性能涤纶涤纶锦纶锦纶腈纶腈纶end第二章染整用水和表面活性剂第一节第一节染整用水染整用水水质水质水的软化水的软化第二节第二节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基础表面活性剂基础表面活性剂的作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表面活性剂分类表面活性剂分类常用表面活性剂的性能常用表面活性剂的性能end第三章第三章纺织品的前处理纺织品的前处理第一节第一节棉织物的前处理棉织物的前处理原布准备原布准备烧毛烧毛退浆退浆煮练煮练漂白漂白丝光丝光发展发展短流程处理短流程处理第二节第二节苎麻纤维脱胶和织物练苎麻纤维脱胶和织物练苎麻织物练漂苎麻织物练漂苎麻纤维脱胶苎麻纤维脱胶第三节第三节羊毛初加工羊毛初加工炭化炭化第四节第四节丝织物前处理丝织物前处理脱胶脱胶漂白漂白第五节第五节化学纤维及其混纺织物前处化学纤维及其混纺织物前处理理粘胶织物粘胶织物合成纤维织物合成纤维织物混纺和交织织物混纺和交织织物第六节第六节其他织物前处理其他织物前处理绒类织物绒类织物色织物色织物针织物针织物end第四章第四章纺织品的染色纺织品的染色第一节第一节概述概述染料概述染料概述光色拼色和电子计算机光色拼色和电子计算机配色配色染色基本理论染色基本理论染色方法和染色设备染色方法和染色设备第二节第二节直接染料染色直接染料染色第三节第三节活性染料染色活性染料染色第四节第四节还原染料和可溶性还原还原染料和可溶性还原染料染色染料染色第五节第五节不溶性偶氮染料染色不溶性偶氮染料染色第六节第六节硫化染料染色硫化染料染色第七节第七节酸性染料染色酸性染料染色第八节第八节酸性媒介染料染色酸性媒介染料染色第九节第九节酸性含媒染料染色酸性含媒染料染色第十节第十节分散染料染色分散染料染色第十一节第十一节阳离子染料染色阳离子染料染色第十二节第十二节混纺和交织织物混纺和交织织物染色染色概述概述涤棉混纺织物染色涤棉混纺织物染色毛混纺织物染色毛混纺织物染色丝绸类交织物的染色丝绸类交织
染整概论4课件.ppt

• 涤纶纤维 • 锦纶纤维 • 腈纶纤维 • 聚氨酯纤维 • 丙纶 • 维纶 • 氯纶
新型再生纤维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Synthetic fiber
• 第三节 合成纤维
• Synthetic fiber
• 合成纤维的结构和主要性能
• 合成纤维形态结构(和超分子结构)与纺丝方法、喷丝口形状相 关性大,比天然纤维的形态结构简单,层次少。
2、吸湿性 0.4~0.5%吸湿率,易洗快干;静电、玷污、难染
染色性 结构紧密、孔隙小,缺极性基团,难染。用小、 弱极性分散染料。
• Terylene • 棉的平均强力 • 粘胶平均强力
强度35~52cN/tex 22~27 cN/tex 12~17cN/tex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various kinds of nylon.
• 1935年,美国人Wallace H. Carothers发明尼龙纤维(锦纶)。
• 锦纶是合成纤维中最早投入生产的品种.锦纶6与锦纶66分别于1939年 1943年开始生产.
•
锦纶纤维弹性好,
强度高,
•
耐磨耐用,比重小耐霉耐蛀花钱少.
H2N CH2CH2CH2CH2CH2CH2 NH2
O
O
HO C CH2CH2CH2CH2 C OH
H2N
O
O
CH2CH2CH2CH2CH2CH2 NH C CH2CH2CH2CH2 C
OH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分子结构与 形态结构
• 尼龙nylon 6 • 聚己内酰胺 • Nylon66 • 叫聚己二酸己二胺
锦纶形态结构:熔纺法制成,纵向光滑无条痕,截面 一般为圆形。 锦纶超分子结构:折叠链缨状原纤模型。与涤纶相比, 模型类似,但容易结晶,在初生纤维没拉伸前就有结 晶结构。结晶度可达50~70%。
3染整概论——染色

染料的命名
分散红 3B
实
例
还原蓝 RSN
活性红 M-3B
应 主 色 用 色 光 分 调 蓝 类 红 光 分 色 散 染 料
应 主 色标标 用 色 光准准 分 调 浓染 红 类 度法 蓝 光 还 色 原 染 料
应 主 用 色 分 调 类 红 活 色 性 染 料
双 活 性 基 团
色 光 蓝 光
纺织品的染色
应用分类
还原染料 (Vat dyes)
结构特征:① 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羰基
② 不含水溶性基团
染色特点: [H] D
(不溶) 保险粉、NaOH
隐色体
(可溶)
[O]
氧化剂、H+ (不溶)
D
上染纤维
应用:纤维素纤维(主要:棉)、维纶
应用分类 还原染料 (Vat dyes)
还原蓝 BC
纺织品的染色
染料颜色
色调(hue of color)、 明度(brightness) 饱和度(degree of saturation)
纺织品的染色
染料基础知识
纺织品的染色 染料和颜料
着色剂(Colorants))分为两类 染料(Dyes):大多能溶于水,或可以转变成水 溶性物质,能和纤维发生物理或化学的结合而染着 在纤维上。 颜料 (Pigments):不溶于水,对纤维无亲和力, 本身不能与纤维发生物理或化学的结合,它们对纤 维的着色需要借助粘着的方法。 以下主要介绍染料
e.g 直接翠蓝 GL
纺织品的染色
结构分类
杂 环 类 染 料
结构特征: 含N、S、O杂环 碱性染料居多, 其它各类染料中也有,分布广。 e.g. 阳离子翠兰GB
染整

第一章前处理印染厂一般分为哪几个车间?练漂、染色、印花、整理–水质对印染厂生产的重要性硬水中的钙镁盐类与肥皂作用生成难溶的钙镁皂,沉淀在织物上,在碱性溶液中还会生成难溶的水垢,附着在前处理设备上(如机槽内壁、阀门、导辊),妨碍生产正常进行。
水中含有铁、锰盐类的量超标时,在煮练过程中会产生锈斑及催化氧化棉纤维。
用氧化剂漂白时,铁、锰盐也起催化分解漂白剂的作用,使棉纤维脆损。
锅炉用水必须是软水,否则水垢沉淀在锅炉管壁上,降低了锅炉壁的导热系数,增加燃料的耗废;水垢沉积还会引起锅炉爆炸事故。
第二节棉织物前处理工艺印染厂产品的种类:漂白布、染色布、、印花布漂白布:由原色坯布经过漂白处理而得到的洁白外观的棉织物。
分为丝光布和本光布。
丝光布表面平整光泽好,手感滑爽;本光布表面光泽暗淡,手感粗糙。
漂白布一般用来制作内衣、床单等。
染色布:指单一颜色的棉织物,一般经丝光处理后匹染。
印花布:由纱支较低的白坯布经印花加工而成。
印花布多为正面色泽鲜艳,反面较暗淡。
适合制作妇女、儿童服装。
本光漂布工艺流程坯布检验→翻布打印→缝头→烧毛→退浆→煮练→漂白→(开轧烘)→上蓝加白→拉幅→轧光→检码→成品分等→包装;纯棉布染色工艺流程原布准备→烧毛→退浆→煮练→漂白→(开轧烘)→丝光→染色→柔软整理→轧光→拉幅→柔光整理或防缩→检码→成品分等→包装;纯棉布印花工艺流程原布准备→烧毛→退浆→煮练→漂白→(开轧烘)→丝光→印花→拉幅→(轧光) →检码→成品分等→包装一、原布准备原布检验、翻布打印、缝头①原布检验包括:原布的长度、幅度、重量、经纬纱线密度和密度、强力、纺疵、织疵、各种斑渍及破损等。
原布检验的目的是检查坯布质量,发现问题能及时解决。
通常抽查总量的10%左右。
②翻布打印:将原布分批、分箱,并在布头上打印,标明品种、加工工艺、批号、箱号、发布日期和翻布人代号,以便于管理。
③缝头:为了确保连续成批的加工,必须将原布加以缝接。
二、烧毛烧毛是为了除去布面上的绒毛,使布面光洁美观,防止在染色、印花时因绒毛存在而产生染色不匀及印花疵病。
染整实验考试重点(上) 染整工艺原理

1.棉的阻燃机理:隔绝氧气;分解不可燃气体;吸热反应;改变纤维素纤维分解途径,减少可燃性气体。
除了垂直燃烧法,还有那些织物阻燃性能测试方法?(1)氧指数法,它是指在规定的实验条件下,在氧气、氮气混合气体中,材料刚好能保持燃烧状态所需最低氧浓度,用LOI表示,LOI=V o2/(V o2+Vn2)*100%(2)45度倾斜燃烧法:采用微型燃烧器,燃烧时火焰高度调节到4.5cm,燃烧起边缘至电极距离0.3cm,燃烧时间为1min,操作步骤与垂直燃烧法相同,根据余燃、阴燃性能优劣。
(3)水平燃烧法:对水平放置的试样点火,测定火焰在试样上的蔓延距离及时间,用燃烧速度来表征织物阻燃性。
2.垂直燃烧法和氧指数法这两种测试方法与织物的实际应用有什么关系?分别适用于什么用途材料的阻燃性能测测试?垂直燃烧法测试较适用于开放空间使用的材料阻燃性能测试。
氧指数法测试较适用于在封闭空间中使用的材料阻燃性能测试。
3.拒水整理剂:降低临界表面张力,形成拒水性薄层,使水与织物接触角增大,较少水对纤维的粘附能力。
涂层加工:表面均匀地敷一层或多层高分子成膜材料,抗风防水。
4.常用的拒水剂有哪几类?比较分析它们拒水的优缺点。
石蜡-铝皂(棉麻织物)拒水效果良好,不耐水洗或干洗,也不耐摩擦。
吡啶季铵盐(棉织物)拒水性较为耐久,织物上会残留吡啶、甲醛等物质。
羟甲基三聚氰胺衍生物(纤维素纤维织物)良好且较耐洗。
硬脂酸铬络合物(深色织物)良好且耐洗。
常用的涂层剂:聚丙烯酸酯(PA)类、聚氨酯(PU)类、聚氯乙烯(PVC)5.棉织物丝光是指棉织物在施加一定张力状态下,用浓NaOH溶液处理的加工过程。
棉织物在丝光过程中,纤维在浓碱作用下会发生不可逆溶胀,纤维分子链段发生重排,晶型转变,结晶度下降。
处理后织物显示出更好的性能,如尺寸稳定性提高,吸附染化料能力增大布面光泽读提高,强力增加的。
增白液处方:增白剂VBL0.4% 硫酸钠20%浴比40:1,温度45度,时间20Min.6.根据已学习理论知识和试验结果,论述丝光在染整加工中的作用。
染整工艺与原理上重点整理

染整工艺与原理上重点整理第一章水和表面活性剂染整厂对水质的要求:外观:无色、无臭、透明;pH值:6.5-7.4;总硬度(ppm):0-25;铁(ppm):0.02-0.1;锰(ppm):0.02;总碱度(ppm):35-64;总含固量(ppm):65-150 暂时硬度:由Ca2+、Mg2+所形成的重碳酸盐而造成的硬度,这些物质加热煮沸能被除去。
永久硬度:由Ca2+、Mg2+所形成的氧化物、氯化物、硫酸盐等而造成的硬度,这些物质经加热煮沸时,不会发生沉淀而被去除。
总硬度:暂时硬度和永久硬度之和。
ppm:每一百万份水中钙镁盐含量换算成CaCO3的份数,即每升水中所含CaCO3的毫克数硬水和软水以57ppm为界,小于57为软水。
总碱度(对甲基橙指示剂):水中碳酸盐以及氢氧化物等碱性物质含量而言的。
总含固量:水中可溶性固体和悬浮固体的总和。
(硬水对染整加工有何影响?)1)Fe2+其一:会使织物泛黄,而产生锈斑,影响织物的白度;其二:双氧水漂白时,Fe++能催化双氧水分解,易使棉纤维脆损;2)CL-影响漂白织物的白度;3)Ca2+、Mg2+其一:能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如肥皂等形成沉淀,不仅使其失去原有作用,而且还会造成加工疵点;其二:能与染料形成沉淀,而使鲜艳度变差,牢度降低;4)硬水其一:对锅炉的安全形成隐患,严重时会引发爆炸;其二:形成的锅垢对燃料的节约影响很大;其三:会引起锅炉的腐蚀,水中的氧及二氧化碳和铁作用形成碳酸亚铁,然后进一步水解成氢氧化亚铁(说明一般情况下雨水、地表水、浅地下水和深地下水中杂质的组成及来源)阳离子交换树脂(常用)化学软化法:通过化学反应使水中的钙、镁盐转变成钙盐、镁盐的沉淀或者形成金属离子络合物的方法。
1、磷酸三钠:通过化学反应使水中的钙、镁盐转变成磷酸的钙盐或镁盐而沉淀。
2、纯碱:作为软水剂主要去除水中的钙、镁离子3、六偏磷酸钠:能与钙、镁离子形成比较稳定的络合物,而不再具有硬水的性质。
染整复习资料

染整复习资料一. 名词解释1. 染色饱和值:指纤维在一定的染色温度条件下,所能上染的最大染料量。
2. 泳移:染色织物由于烘干不匀,所引起的染料沿着水分蒸发的方向的移动现象,叫泳移,引起阴阳面等色差。
4. 平衡上染百分率:染色平衡时,上染到纤维上的染料质量占染色初期投入的染料质量的百分比。
5. 吸附等温线:在一定的温度下染色达到平衡时,染料在纤维上的浓度与染料在染浴中的浓度的分配关系曲线。
6. 染色牢度:染色制品在以后的加工过程中及服用过程中能保持原色泽的能力。
7.热定型:利用合成纤维的热塑性,将织物保持一定的尺寸或形态,加热到所需要的温度,然后迅速冷却,使受热后变化了的微结构固定下来,从而使织物的尺寸和形态达到稳定。
8丝光:纺织品在处理过程中受有一定张力,以保持所需要尺寸,结果使纺织品获得丝一般的光泽,称作为丝光。
9浊点10永久硬度11乳化12缩呢13电光14毡缩15表面张力16表面活性剂17上染百分率18退浆率19临界胶束浓度20浴比21半染时间22等电点二. 回答下列问题1. 涤纶纤维染色应选用哪种染料?从涤纶纤维的结构出发,分析其所用染料的结构特点。
并简述提高涤纶纤维染色速率的措施?答:选分散染料。
由于涤纶属于聚酯类疏水性合成纤维,其结晶度和取向度高,结构紧密,水中吸湿溶胀小,所以所用的分散染料的特点为:分子结构简单,不含水溶性基团,在水中溶解度小的一类非离子染料。
提高上染速率措施:(1)纤维进行充分膨化预处理;(2)选择的染料结构较简单;(3)升高染色温度;(4)加入合适助剂,载体;(5)加强染液循环。
2. 羊毛纤维染色一般可以选用哪些染料,染色时如何选择染色温度?染色温度高低对织物的染色性能有何影响? 答:羊毛染色用染料有:酸性染料、酸性媒介染料、金属络合染料和活性染料。
由于羊毛纤维表面有紧密的鳞片层存在,一般为了有利于染料顺利地扩散到纤维的内部,需采用98℃左右的沸染染色温度,考虑到温度太高,纤维损伤,不宜采用100℃以上染色,若纤维进行膨化预处理,或加低温染色助剂,染色温度也可在70-80℃低温下染色。
布料染整知识点总结大全

布料染整知识点总结大全一、染料的选择1. 染料的分类染料通常可以分为天然染料和合成染料两大类。
天然染料主要来源于植物、动物和矿物,如蓝莓、藏红花、蓝靛等;合成染料则是通过化学合成的染料,具有丰富的色彩、稳定性和耐久性。
2. 染料的特性在选择染料时需要考虑其颜色、耐光性、耐洗性、耐揉性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等因素。
染料的选择直接影响着最终染色效果和纺织品的质量。
3. 染料的应用根据纺织品的材质和用途,选择合适的染料进行染色。
对于不同种类的织物,需要采用不同类型的染料和染色工艺,以确保染色效果和品质要求。
二、染色工艺1. 染色工艺流程染色工艺一般包括预处理、染色、后处理等环节。
预处理主要是对纺织品进行脱脂、漂白、碱煮等处理,以去除杂质和提高染色性能;染色是将纺织品置于染液中进行着色;后处理则是对染色后的纺织品进行定型、洗涤、整理等处理,以固定颜色和改善质感。
2. 染色工艺参数在染色过程中,需要控制染料浓度、温度、时间、PH值等参数,以确保染料充分吸附和颜色均匀。
合理的工艺参数可以提高染色效率和品质,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3. 特殊染色技术除了常规的浸染、印染、皱褶染等技术外,还有许多特殊的染色技术,如激光印染、数字印花、离子交换染色等。
这些技术可以实现个性化、多彩化的染色效果,提高纺织品的附加值。
三、染整设备1. 染色机械常见的染色机械有缸式染色机、箱式染色机、离心式染色机等。
不同类型的染色机械适用于不同种类的纺织品和染色工艺,可以提高染色效率和一致性。
2. 染整设备自动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染整设备的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可以实现染色参数的实时监控和调整,提高生产效率和节约能源。
3. 染整设备节能减排现代染整设备注重节能减排,采用节能染色机械、循环利用染液、减少废水排放等技术,以符合环保要求并降低生产成本。
四、环保技术1. 染整废水处理染整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含有染料、助剂和纤维的残留物等有害物质,需要采用生物处理、吸附分离、膜分离等技术进行处理,以达到排放标准。
染整介绍

纺织品设计与贸易系
蜡染是我国苗族古老而独特的手工绘染艺术,起源于
秦汉,盛行于隋唐。
我国古代发现的蜡染文物,有新疆于田屋于来克古城 遗址出土的北朝(公元396—581年)蓝色蜡缬毛织物蓝 色蜡缬棉织品及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北区墓葬出土的 西凉(公元400—421年)蓝色缬绢和唐代(公元618—
907年)的几种蜡缬绢、蜡缬纱;还有敦煌莫高窟130
染整概论
纺织品设计与贸易系
前言
染整(dyeing and finishing):对纺织材料(纤维、 纱线和织物)进行以化学处理为主的工艺过程, 通常 也称为印染。染整同纺纱、机织或针织生产一起,形 成纺织物生产的全过程。染整包括前处理、染色、印 花和整理。
纺织品的染整加工是借助各种机械设备,通过化学的 或物理化学的方法,对纺织品进行处理的过程,主要 内容包括前处理、染色、印花和整理。通过染整加工, 可以改善纺织品的外观和服用性能,或赋予纺织品特 殊功能,提高纺织品的附加值,满足对纺织品性能的 不同要求。
艺,也是我国传统的手工染色技术之一。 《资治通鉴备
注》详细的描述了古代扎染过程:“撮揉以线结之,而
后染色,既染,则解其结,凡结处皆原色,余则入染矣,
其色斑斓。”它依据一定的花纹图案,用针和线将织物
缝成一定形状,或直接用线捆扎,然后抽紧扎牢,使织 物皱拢重叠,染色时折叠处不易上染,而未扎结处则容 易着色,从而形成别有风味的特殊的﹑无级层次晕色效 果。
秦汉时,染色已基本采用植物染料,形成独特的风格。
纺织品设计与贸易系
东汉《说文解字》中有39种色彩名称,明代《天工开 物》、《天水冰山录》则记载有57种色彩名称,到了 清代的《雪宦绣谱》已出现各类色彩名称共计704种。 我国古代使用的主要植物染料有:红色类的茜草、红 花、苏枋;黄色类的荩草、栀子、姜金和槐米;蓝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直接性 ◼ 染料分子中含有-NH2、-OH、-N=N-、-CONH 等基团,共轭双键和极性 基团增加,染料的直接性增大。它可以通过氢键及范德华力与纤维素分子 相结合。
盐效应(促染作用) ◼ NaD ------------ D- + Na+ D-与 CellO- 间存在斥力
如加入食盐(NaCl)或元明粉(Na2SO4),则 Na+可随同扩散入纤维,使 D-易于获 得相伴的 Na+而提高上染量。 三、直接染料对纤维素纤维的染色原理
◼ 1. 练漂的含义及目的 去除天然杂质和外来杂质,改善织物的品质(润湿性、手感、色泽等),
从而提高服用性能,并有利于后续加工的进行。 ◼ 2. 练漂加工的主要内容 主要有退浆、煮练、漂白,此外还有丝光、热定形等。
3.概念 ◼ 浴比:织物干重(kg)与溶液体积(L)之比。 ◼ 带液率(吸液率、轧余率):织物经浸轧后所带溶液质量占织物干重(空 气干燥)的百分率。 ◼ 回潮率(吸湿率):纤维中水分重量占试样绝对干燥重量的百分比。
五、染色过程和染色方法 1. 染色过程:上染→固色 (染料和纤维结合)→皂煮(去除浮色) 2. 染色方法
◼ 浸染 ◼ 轧染:一相法、二相法、冷轧堆染色
◼ 冷轧堆 促染剂:如食盐、元明粉 防泳移剂:亲水性高分子糊料,例如海藻酸钠 尿素(助溶剂)、防染剂、渗透剂
◼ 浸染 (1) 两浴两阶段工艺:在近中性浴中吸附上染,然后在另一不含染料的碱
6.精练(煮练) ◼ 目的:去除大部分天然杂质 ◼ 原理:高温浓碱液中较长时间处理,水解,皂化溶解; ◼ 精练剂
主练剂:烧碱
助练剂:表面活性剂、硅酸钠、软水剂、还原剂 精练工艺
◼ 精练剂: 烧碱:水解、溶胀、皂化 表面活性剂:润湿、乳化 硅酸钠:提高白度,吸附水中铁质 软水剂:如六偏磷酸钠、EDTA 亚硫酸氢钠:还原去除木质素、果胶,还可缓和纤维素在碱性条件下的氧
染色平衡:当染色达到一定程度时,染料的吸附与解吸速率相等,染液和 纤维上的染料浓度不在发生变化,即达到上染平衡状态。
3. 染料在溶液中的状态 一般说来,有染料离子、分子及其聚集体,其中聚集和解聚达到动态平衡。
(1)染料的吸附 直接性:染料能够从染浴中向纤维转移的特性;或染料对纤维上染的能 力(无确切的定量概念)。
4. F 型(卤代嘧啶型) 5. M 型(双活性基) 四、反应机理 活性染料在纤维中扩散的同时,还存在着染料与纤维的键合反应和染料与水的 水解反应。
◼ X、K 型:亲核取代 ◼ KN 型:亲核加成
◼ 活性染料的反应性主要决定于活性基的结构和性质,也和染料母体、联接 基及杂环上离去基的结构和性质有关。
料母体不宜太大,对纤维的亲和力不宜太高,使活性染料具有良好的匀染 和透染性能。未染着的染料也易于洗除。 ◼ 连接基对染料的反应性和染料-纤维键的稳定性也有一定的影响。 三、活性染料分类 1. X 型(二氯均三嗪型) 低温型
2. K 型(一氯均三嗪型) 高温型
3. KN 型(乙烯砜型) 中温型 ◼ 活性基团: 乙烯砜基 ◼ 染色时碱性条件下可生成反应性的乙烯砜基 ◼ 化学活泼性介于 X 型和 K 型之间
二、活性染料的类型及其染色性能
结构:W-D-B-Re
(各字母意义)
◼ 具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活性基
◼ 染料的活性基一般通过联接基和染料母体芳环相连
◼ 在母体染料上一般具有 1-3 个磺酸基作为水溶性基团, ◼ 活性基主要影响染料的反应性及染料-纤维键的稳定性。 ◼ 染料母体对染料的亲和力、扩散性、颜色、耐光牢度等有较大的影响。染
(1)退浆—酶退浆 ◼ 优点:退浆时间短,淀粉浆料去除完全,不易损伤纤维。 ◼ 缺点:天然杂质去除较少,不能分解棉籽壳,对化学浆料无作用。
(2)退浆—碱退浆 ◼ 原理:淀粉或化学浆在热碱的作用下发生强烈溶胀,热水可洗去。部分天然杂质也会发 生分解而去除,可减轻精练负担。 ◼ 优点:成本低、可去除淀粉和化学浆料,还可去除部分天然杂质。 ◼ 缺点:堆置时间较长,浆料未降解,可能重新沾污织物。
B—酸性染料染羊毛,饱和值,Langmuir 型 C—直接染料染棉,多分子层吸附,Freundlich 型
(5)电解质和温度对染色的影响 电解质:促染剂、缓染剂 如食盐或元明粉,可以降低带负电荷的纤维与 D-的电荷斥力,起促染作用; 或降低带正电荷的纤维与 D-的引力,起缓染作用。 温度:染色过程是一放热过程,升高温度,破坏原染色平衡,不利于纤维
二、纱线 1.不同结构纱 (1)单纱 由短纤维通过纺纱直接纺成的。 (2)股线 由两根或两根以上的单纱并合加捻制成的。 (3)复捻股线 由两根或两根以上的股线并合再加捻而成的。 (4)花式线 用两根以上不同粗细、不同原料、不同结构或不同色泽的纱线捻并, 或利用特殊的方法进行捻并制成的特殊的形状或结构的股线。
上染料的吸附,染料的平衡上染百分率降低。 (6)烘干 红外线预烘:在纤维内部使辐射能转变成热能,短时间内织物内外层同时干燥, 避免染料泳移。 三种烘干方式 红外线烘燥(辐射) 热风烘燥(对流) 烘筒烘燥(传导)
第二节 直接染料染色 一、概述
◼ 直接染料为阴离子染料,含有水溶性基团 -SO3Na、-COONa。 ◼ 按化学结构,绝大部分直接染料属于偶氮类染料。 ◼ 染料分子结构特点:线型、共平面性、分子量大 ◼ 应用:纤维素纤维、蛋白质纤维 二、分类及染色性能 匀染性染料:移染性能良好,扩散速率高,易染匀,湿牢度较低。 盐效应染料:移染性差,染浴中需加食盐促染,控制上染过程,使染色均匀。 温度效应染料:匀染性很差,控制升温速度来控制上染过程,使均匀缓缓上染。 拼色时应用同类染料。
染整概论复习 第一章
引言:纺织产品 三大类终端产品:服用纺织品;家用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 第一章 纺织原料
▪ 纤维: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 ▪ 纱和线; ▪ 织物:机织物、针织物、非织造物 一.纺织纤维的分类 ▪ 天然纤维
植物纤维(纤维素纤维): 棉、苎麻、亚麻、 黄麻、大麻等 动物纤维(蛋白质纤维): 羊毛、兔毛、桑蚕丝、 柞蚕丝等 ▪ 化学纤维 人造纤维(再生纤维):粘胶纤维、铜氨纤维、醋酯纤维、Lyocell 纤维等 合成纤维:涤纶、锦纶、腈纶、丙纶、维纶、氨纶等 2. 蛋白质纤维的结构和性质 ▪ 酸碱两性:末端的氨基与羧基,侧链上还有许多游离碱性基和酸性基,是 典型的两性高分子电解质。 ▪ 等电点:在一定 pH 条件下,蛋白质带的正负电荷相等,这一 pH 值称为 蛋白质的等电点。等电点与蛋白质的组成有关。 三、合成纤维的结构和性质 (1)纺丝方法: ▪ 纺丝液的制备:溶液法或熔融法 ▪ 化学纤维的纺丝成形 将纺丝熔体或纺丝液通过喷丝孔挤出后凝固成丝条的过程称为纺丝。 溶液纺丝法纺出的丝的固化方式分为湿法与干法两种。
2.基本概念 纱、线、捻度、捻向
纱:纤维纺成的细缕 线:两股或两股以上的单纱或丝合并加捻而成 捻度:使纱中的纤维相互挤压,抱合在一起,增加摩擦力,提高纤维的强度。捻 度指纱在单位长度内的平均加捻数。
纱线粗细表示:定长制(特数、旦数) 定重制(公制及英制支数)
三、纤维的鉴别:手感目测法、显微镜观察法、燃烧法、化学溶解法、着色法、 红外线吸收光谱法
第三章 染色
第一节 概述 一、染色:把纤维制品染上颜色的加工过程,
如:染料与纤维发生物理或化学作用的结合, 或用化学方法在纤维上生成颜色。
1.常用染料及基本知识 颜色有三种基本属性即色调、明度和饱和度。
色调:如三原色 红、黄、蓝 明度:人眼感觉到染料颜色的明亮程度。 饱和度:颜色的纯度。 2.染料与颜料的区别
◼ 直接染料在纤维内的扩散遵循孔道扩散模型,符合 Freundlich 型吸附等 温线。
◼ 纤维溶胀、染料被吸附,扩散。 ◼ 纤维由环染----透染 粘胶纤维与棉相比,染色温度和时间要降低、缩短(?),使染色均匀。 1.固色后处理(提高湿牢度) (1) 阳离子固色剂(季铵盐类) (2) 金属盐后处理:如铜盐、铬盐,色泽较处理前变暗,适于深色品种
(2) 染料的扩散 染料扩散到纤维内部染透纤维,以获得良好的染色牢度。 由于扩散速度比吸附速度要慢得多,所以纤维染透所需时间主要决定于 扩散速度。提高染色温度,可以提高染料的扩散速率。
移染现象—染色过程中染料吸附到纤维上后,通过吸附和扩散,会从纤维上重 新转移到染液里,然后重新上染到染品的其它部位。 (3) 染料的平衡吸附
染料:有色的有机化合物,可溶于水或可转变成溶于水的物质,能与纤 维发生物理或物理化学的结合。
颜料:有色物质(无机或有机),不溶于水,借助于粘合剂机械附着于纤维 表面或内部。
二、染色基本理论 1.染料的上染过程
所谓上染就是指染料舍染液(或其它介质)而向纤维转移并将纤维染透的 过程。
▪ 上染过程的几个阶段 (1)染料从染液向纤维界面转移 扩散边界层:主要靠染料自身扩散转移到纤维表面的液层,称为扩散边界层
◼ 含水率:纤维中水分重量占含水试样重量的百分比。 4.烧毛
◼ 目的:烧去布面上绒毛,使布面光洁美观,并防止在染色、印花时产生染 色不匀。
◼ 原理:利用织物通过火焰或擦过赤热的金属表面时,由于纱线表面的散纤 维和纤毛等与织物主体温度有差异,使散纤维燃烧,而又不损伤织物主体。
5.退浆 ◼ 目的:去除浆料及部分天然杂质,以利于以后的煮练和漂白加工。 ◼ 浆料类型:天然浆料和化学浆料。 天然浆料:淀粉、海藻胶 化学浆料:聚乙烯醇(PVA)、聚丙烯酸酯类(PA)、羧甲基纤维素(CMC) ◼ 退浆方法: 酶退浆、碱退浆、酸退浆和氧化剂退浆
2. 染色时加食盐/元明粉,促染作用; 加入纯碱:增加染料溶解与软化水 温度与加元明粉的量是控制染花的关键
第三节 活性染料
一、概述
◼ 具有反应性基团(活性基团)
◼ 直接性较低,扩散性较好
◼ 可用于染纤维素纤维、蛋白质纤维、锦纶等
◼ 耐洗牢度和摩擦牢度很高,耐光色牢度随染料母体结构不同而不同,耐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