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国内语言政策比较及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美国内语言政策比较及启示
摘要:本文对中美国内语言政策进行比较,通过对语言政策实施对象、语言融合与发展等方面的分析,观察两国语言政策共性之中的差异,并得出比较所带来的启示。
关键词:语言政策中国美国比较
一、国内语言政策的对象
政策的制定首先考虑的是对象问题,有针对性才能为政策的产生提供方向和实施推广的保证。
中美国家共同语推广政策在对象上是有着比较明显的差异的。
根据2011年的中国人口统计,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225932641人,占总人口的91.51%;少数民族人口为113792211人,占总人口的8.49%。
语言作为重要的民族特征,与这个民族成员的使用密切相关。
中国有55个少数民族,至少存在80种以上的少数民族语言。
同一少数民族内部还有着不同的语言支系,如瑶族的不同支系分别使用勉语、布努语和拉伽语;景颇族的不同支系分别使用景颇语和载瓦语;而台湾岛上的高山族有十几个不同的支系,分别使用不同的语言。
而在汉族内部,还存在着北方方言、湘方言、赣方言、闽方言、粤方言、客家方言、吴方言七大方言区,以及其内部纷繁复杂的方言分支系统。
这些少数民族地区和方言区的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大多使用本民族语言或当地方言,许多人是先学会方言再学会普通话的。
在这样的人口语言构成中推广共同语,包容少数民族语言和方言的存在,是中国国内
语言政策所面对的对象情况。
美国有语言的“色拉盘”(salad bowl)之称,国内民族多大125个,可以说是“民族之国”,语言资源十分丰富。
与中国的单一民族占主导,共同语/方言体系不同,美国人口的民族构成是世界性的大汇聚。
早期美国移民主要有来自英国、法国、德国、荷兰、西班牙、非洲、荷兰、爱尔兰、瑞典等国家和地区。
他们的后裔构成了当今美国多元化的族群。
美国各族群所使用的语言主要有三大类:印欧语系(包括拉丁语族和日耳曼语族)、印第安语言、其他语言。
以这些多样化的语言为母语的移民后裔和来自世界各地不断涌入美国的当代新移民构成了美国国内语言政策的对象。
居于主导地位的英语的推广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第二语言或者可以说是外语
的推广。
二、语言融合与发展
作为中美国内语言政策的两个核心方面,国家共同语的推广和语言多样性问题的处理必然会对国内各民族和各地区的语言融合与
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就中国而言,从语言在各种社会领域中的使用程度看,汉语普通话在长期历史过程中成为绝对的强势语言,不但使用人口最多,而且在行政、文化、教育、经济等各个领域中都被优先选用。
少数民族在不平衡的双语环境中,出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自发地学习强势语言,大部分人都倾向于掌握汉语。
少数民族语言不但使用人口相对比较少,而且主要用于语言社区内部的日常生活领域。
有些少数民族语言的社会使用层次高一些,但也达不到汉语
那样的水平。
汉语方言也基本上面临着同样的状况。
国家语言政策一方面大力推广普通话的使用,但同时也保护语言的多样性,尊重各民族语言的传承。
如上世纪50年代,政府就组织语言学专家、少数民族知识分子,先后为壮、布依、彝、苗、哈尼、傈僳、纳西、侗、低、黎等10个民族制订了14种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方案,其中,为苗语的不同方言分别制订了4种文字方案,为哈尼语的不同方言分别制订了两种文字方案。
后来又为景颇族的载瓦支系制订了拉丁字母形式的载瓦文方案,为土族制订了拉丁字母形式的土文方案。
除全国通用的汉字,各民族和地区的人们使用着30多种少数民族文字和方言文字。
另一方面,共同语的推广已取得显著成效的当下,方言的保存和延续也越来越受到各方重视。
方言与普通话在长期的交流与共存中已经吸纳了对方的许多特点。
2001年《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出台,也承认方言的客观存在和使用价值。
提出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并不是要消灭方言,方言将在一定领域或特定地区内长期存在。
推广普通话是要求方言区的人在会说自己的方言的基础上,再学会国家通用的普通话,以便在公众交际的场合使用。
此外,将英语作为第一外语的推广在中国人的语言使用中已经产生了巨大影响,英语与汉语的融合生成了许多新鲜的语言现象。
但英语对汉语的渗透也应引起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美国是一个存在380多种语言的国家,政府一贯注重语言政策的问题。
经过殖民时期的语言容忍阶段,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排外单语主义政策,二战后的双语推行政策和后期对唯英语运动的支
持,美国的英语推广政策经历了长时间的发展和调整。
同样,美国的外语政策也经历了由忽视到重视,再到当前的基于国家安全的外语教育推行政策。
2003年,国会议员向议会提交了《国家安全语言法》,该法案首先以一系列事实来证明美国正面临着外语人才短缺的严重事实:基地组织在世界上75个国家活动,在这些国家存在着数以百计的语言和方言。
美国当年学习阿富汗的主要语言普什图语的仅有14人,学习伊朗官方语言波斯语的只有1117人,学习朝鲜语的有5211人,外语人才短缺。
2006年,国务院、国防部和教育部共同推出“国家安全语言倡议”,设立了“关键语言”计划,帮助美国实现国家战略目标。
通过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美国在全球化环境中的语言共存、融合与发展超出了本民族的历史语言状况,向世界迈进。
三、启示
通过分析和比较中美国内语言政策的实施对象、历史源流和语言融合与发展状况,可以发现其带来的一些关于国家语言政策的启示。
笔者认为主要有如下几点:
第一、共同语推广是国家对内语言政策的核心。
在中国和美国的国内语言政策中,共同语的推广都是重中之重。
一个国家内各民族、各个社会群体的交流,经济、文化、政治的交往,都需要建立在共同语的基础上。
制定适应国情的共同语推广政策和与之相应的语言文字规范政策,对于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能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
第二、应重视语言多样性的继承与发展。
语言多样性的继承与发
展对于促进国家语言、文化的丰富与发展,维护民族团结与国家稳定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而且各种语言本身就能够为文化传承和其他语言的发展提供丰富的养料。
不论是本族语、方言还是外族语言,国家在制定语言政策是都应给予充分的尊重和发展空间。
第三、通过立法为语言政策的推行提供保障。
观察中美国内语言政策的发展源流,可以发现,美国从初期开始就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
以立法的形式保障政策的有效实施和顺利推广。
这是一个国家制定语言政策时值得借鉴的。
第四、提高语言安全意识,在外语推广和语言安全中寻求平衡。
通过美国的国家安全语言政策和计划,我们可以看到在全球化大环境中,语言安全对于国家安全的重要性。
当前,外语早已不仅仅是我国向西方国家学习先进科学技术的途径,它还关系到本民族语言的生存发展、国家信息安全等诸多重大问题。
美国赋予语言“战略武器”等使命,将本国语言作为文化渗透和价值观输出的重要方式。
我们一方面要警惕和做好准备迎接这些挑战,另一方面也应将语言安全提升到战略计划的高度,制定我们的“关键语言”政策和计划。
参考文献:
【1】周玉忠,《美国语言政策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2】道布,《中国的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民族研究,1998年第6期.
【3】李英姿,《美国语言政策研究》,南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9.
【4】李英姿,《美国语言政策:“容忍”中的同化》,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0年12月21日.
【5】潘海英、张凌坤,《全球化语境下美国语言政策对我国语言教育的启示》,东北师大学报,2010年第4期.
【6】潘海英,张凌坤,《美国语言政策的国家利益观透析》,东北师大学报,2011年第5期.
【7】李桂南,《新西兰与中国语言政策对比研究及启示》,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