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碳平衡相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铁碳平衡相图
又称铁碳相图或铁碳状态图。
它以温度为纵坐标,碳含量为横坐标,表示在接近平衡条件(铁-石墨)和亚稳条件(铁-碳化铁)下(或极缓慢的冷却条件下)以铁、碳为组元的二元合金在不同温度下所呈现的相和这些相之间的平衡关系。
简史早期利用热分析法和金相法发现铁的加热和冷却曲线上出现两个驻点,即临界点A3和A2,它们的在 1868 年,俄国学者切尔诺夫(Д.к.Чернов)就注意到只有把钢加热到某一温度”a”以上再快冷,才能使钢淬硬,从而有了临界点的概念。
至1887~1892年奥斯蒙(F.Osmond)温度视加热或冷却 (分别以A c和A r表示)过程而异。
奥斯蒙认为这表明铁有同素异构体,他称在室温至A2温度之间保持稳定的相为α铁;A2~A3间为β铁;A3以上为γ铁。
1895年,他又进一步证明,如铁中含有少量碳,则在690或710℃左右出现临界点,即A r1点,标志在此温度以上碳溶解在铁中,而在低于这一温度时,碳以渗碳体形式由固溶体中分解出来,随铁中碳量提高,A r3下降而与A r2
1合为一点。
1904年又发现A4至熔点相合,然后断续下降,至含碳为0.8~0.9%时与A
r
间为δ铁。
以上述临界点工作的成果为基础,1899年罗伯茨-奥斯汀(W.C.Roberts-Austen)制定了第一张铁碳相图;而洛兹本 (H.W.Bakhius Roozeboom)更首先在合金系统中应用吉布斯(Gibbs)相律,于1990年制定出较完整的铁碳平衡图。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铁碳平衡图不断得到修订,日臻完善。
目前采用的铁碳平衡图示于图1,图中各重要点的温度、浓度及含义如下表所列。
当铁中含碳量不同时,得到的典型组织如图2所示。
铁碳平衡图释义纯铁有两种同素异构体,在912℃以下为体心立方的α-Fe;在912~1394℃为面心立方的γ-Fe;在1394~1538℃(熔点)又呈体心立方结构,即δ-Fe。
当碳溶于α-Fe时形成的固溶体称铁素体(F)、溶于γ-Fe时形成的固溶体称奥氏体(A),碳含量超过铁的溶解度后,剩余的碳可能以稳定态石墨形式存在,也可能以亚稳态渗碳体(Fe3C)形式存在。
Fe3C有可能分解成铁和石墨稳定相。
但这过程在室温下是极其缓慢的;
C分解成稳定相也需几年(合金中含有硅等促进石墨化元素即使加热到700℃,Fe
3
时,Fe3C稳定性减弱),石墨虽然在铸铁(2~4%C)中大量存在,但在一般钢(0.03~1.5%C)中却较难形成这种稳定相。
Fe-Fe3C平衡图有重要的意义并得到广泛的应用。
图1中的实线绘出亚稳的 Fe-Fe3C系;虚线和相应的一部分实线表示稳定的Fe-C(石墨)系;平衡图中绝大多数线是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绘制的;有些线,如Fe3C的液相线,石墨
在奥氏体中溶解度等是由热力学计算得出的。
C平衡图由包晶、共晶、共析三个基本反应组成(见相图)。
Fe-Fe
3
①在1495℃(HJB线)发生包晶反应,L B+δH匊A J。
此时液相LB(0.53%C),δ铁素体δH(0.09%C),奥氏体A J(0.17%C)三相共存。
冷凝时反应的结果形成奥氏体。
②在1148℃(ECF线)发生共晶反应,LC匊A
+Fe3C。
此时液相L C(4.30%C),奥氏体
E
A E(2.11%C)。
渗碳体(6.69%C)三相共存。
冷凝时反应的结果形成了奥氏体与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通称为莱氏体。
③在727℃(PSK线)发生共析反应,A S匊FP+Fe3C,此时奥氏体A s(0.77%C),铁素体F P(0.0218%C),渗碳体(6.69%C)三相共存。
冷却时反应的结果形成铁素体与渗碳体
温度。
的混合物,通称珠光体。
共析反应温度常标为A
1
其他几条线的含义如下:①GS线,奥氏体中开始析出铁素体或铁素体全部溶入奥氏体的转变线,称A3温度。
②ES线,碳在奥氏体中的溶解限度线,称A cm温度。
在1148℃时,碳在奥氏体中的最大溶解度为2.11%,而在727℃时只为0.77%。
所以凡是碳含量大于0.77%的铁碳合金,在A cm温度以下时,奥氏体中将析出渗碳体,称为二次渗碳体,以区别于从液态中析出的一次渗碳体。
③PQ线,碳在铁素体中的溶解限度线。
在727℃时,碳在铁素体中最大溶解度为0.0218%,600℃时为0.0057%,400℃时为0.00023%,200℃以下时小于0.0000007%。
碳含量大于0.0218%的合金,在PQ线以下均有析出渗碳体的可能性。
通常称此类渗碳体为三次渗碳体。
④NJ线,奥氏体转变为δ铁素体,称A4温度,纯铁为1394℃,随碳含量增加而提高。
⑤ABCD线,合金的液相线。
⑥AHJE线,合金的固相线。
此外,770℃水平线表示铁素体的磁性转变温度,常称为A2温度。
在此温度以下,铁素体呈铁磁性。
230℃水平线表示渗碳体的磁性转变温度。
磁性转变时不发生晶体结构的变化,渗碳体在230℃以下呈铁磁性。
用途铁碳平衡图是研究碳钢和铸铁的基础,也是研究合金钢的基础,它的许多基本特点即使对于复杂合金钢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如在简单二元Fe-C系中出现的各种相,往往在复杂合金钢中也存在。
当然,需要考虑到合金元素对这些相的形成和性质的影响,因此研究所有钢铁的组成和组织问题都必须从铁碳平衡图开始。
工程上依据Fe-Fe3C平衡图把铁碳合金分为三类,即工业纯铁(C≤0.021%)、钢(0.021~2.11%C)和铸铁(2.11~6.69%C)。
其他在制定钢铁材料的铸造、锻轧和热处理工艺等方面,也常以铁碳平衡图为依据。
实际加热时钢铁的临界点往往高于Fe-Fe3C平衡图上的临界点,冷却时则低于平衡图的临界点。
如图3所示,习惯上以A表示平衡图上的临界点,沿用奥斯蒙以法文加热的首字母c及冷却的首字母r分别标志加热和冷却,A c表示加热时的
临界点,A r表示冷却时的临界点。
近来,我将钢的各种临界点搜集归纳,放在这里,与大家分享,希望对一些人有些帮助:
临界温度钢加热和(或)冷却时,发生相转变的温度。
对合金钢而言,重要的有:(1)Ac1 钢加热时,开始形成奥氏体的温度。
(2)Ac3 亚共析钢加热时,所有铁素体都转变为奥氏体的温度。
(3)Ac4 低碳亚共析钢加热时,奥氏体开始转变为δ相的温度。
(4)Accm 过共析钢加热时,所有渗碳体和碳化物完全溶入奥氏体的温度。
(5)Arl 钢高温奥氏体化后冷却时,奥氏体分解为铁素体和珠光体的温度。
(6)Ar3 亚共析钢高温奥氏体化后冷却时,铁素体开始析出的温度。
(7)Ar4 钢在高温形成的δ相在冷却时,开始转变为奥氏体的温度。
(8)Arcm 过共析钢高温完全奥氏体化后冷却时,渗碳体或碳化物开始析出的温度。
(9)A1 也写做Ae1,是在平衡状态下,奥氏体、铁素体、渗碳体或碳化物共存的温度,也就是一般所说的下临界点。
(10)A3 也写做Ae3,是亚共析钢在平衡状态下,奥氏体和铁素体共存的最高温度,也就是说亚共析钢的上临界点。
(11)A4 也写做Ae4,是在平衡状态下,δ相和奥氏体共存的最低温度。
(12)Acm 也写做Aecm,是过共析钢在平衡状态下,奥氏体和渗碳体或碳化物共存的最高温度,也就是过共析钢的上临界点。
(13)Mb 马氏体爆发形成温度,以Mb表示(Mb≤ MS)。
当奥氏体过冷至MS点以下时,瞬间爆发式形成大量马氏体,并伴有响声,同时释放相变潜热,使温度回升。
(14)Md 马氏体机械强化稳定化临界温度。
(15)MF马氏体相变强化临界温度。
(16)Mf 有的文献以Mf表示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的终了温度。
(17)MG 奥氏体发生热稳定化的一个临界温度。
(18)MS 钢奥氏体化后冷却时,其中奥氏体开始转变为马氏体的温度,符号中的“S”是“始”字汉语拼音第一个字母,也就是俄文书籍中的MH和英文书籍中的MS。
(19)MZ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的终了温度,符号中的“Z”是“终”字的汉语拼音第一个字母,也就是俄文书籍中的MK和英文书籍中的Mf。
注:AC1、AC3、AC4和ACCm随加热速度而定,加热越快,其越高;Ar1、Ar3、Ar4和Arcm则随冷却速度的加快而降低,当冷却速度超过一定值(临界冷却速度)时,它们将完全消失。
一般情况下,Ac1>A1>Ar1,Ac3>A3>Ar3,Ac4>A4>Ar4,Accm>Acm>Arcm。
1、当碳溶于α-Fe时形成的固溶体称铁素体(F)、溶于γ-Fe时形成的固溶体称奥氏体
(A)
C平衡图由包晶、共晶、共析三个基本反应组成。
2、Fe-Fe
3。
此时液相L B(0.53%C),δ铁
①在1495℃(HJB线)发生包晶反应,L B+δH匊A
J
素体δH(0.09%C),奥氏体A J(0.17%C)三相共存。
冷凝时反应的结果形成奥氏体。
②在1148℃(ECF线)发生共晶反应,LC匊A E+Fe3C。
此时液相L
(4.30%C),奥氏体
C
A E(2.11%C)。
渗碳体(6.69%C)三相共存。
冷凝时反应的结果形成了奥氏体与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通称为莱氏体。
③在727℃(PSK线)发生共析反应,A S匊FP+Fe3C,此时奥氏体A s(0.77%C),铁素体F P(0.0218%C),渗碳体(6.69%C)三相共存。
冷却时反应的结果形成铁素体与渗碳体的混合物,通称珠光体。
共析反应温度常标为A1温度。
铁碳平衡相图中,各点的含义
ABCD线为液相线,AHJECF为固相线,E点为区分钢和铁的分界点;S点常成为共析点。
S点左边的钢成为压共析钢,其组织结构为珠光体+铁素体。
S点右边的钢成为过共
析钢,其组织结构为珠光体+渗碳体。
PQ线:表示铁素体在0℃~727℃之间时所能溶解碳的最大量,或称为碳在铁素体
中的固溶线。
PG线:表示铁素体在727℃~912℃之间时,所能溶解碳的最大量。
温度在920℃时,
铁素体本身转变为奥氏体。
PSK线;称为共析线,相当于727℃。
它表示含碳量0.77%的钢在缓慢冷却时,奥氏体全部转变为珠光体的温度。
反之则缓慢加热时,它又为珠光体全部转变为奥氏体的温
度。
此线常用A1线表示。
GS线:是碳钢奥氏体的转变温度线,即在缓慢加热时,铁素体向奥氏体转变温度。
反之当缓慢冷却时,则是奥氏体向铁素体转变的温度。
常用A3线表示。
SE线:表示含碳量超过0.77%的钢,在缓慢冷却时,由奥氏体内析出二次渗碳体的
温度,常用Acm表示。
JE线:叫固相线。
表示含义为钢在加热时,开始熔化的临界温度,或冷却时,液体
合金全部凝固为奥氏体的温度。
BC线:叫液相线。
表示碳钢加热时,全部转变为液体合金的临界温度,或冷却时,液体开始结晶的温度。
由此可看出,含碳量越高的钢,其凝固点(或熔点)越低。
NJ线:表示奥氏体开始转变为δ铁的温度
NH线:表示奥氏体完全转变为δ铁的温度
铁碳合金的平衡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