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游思想及现代启示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逍遥游思想及现代启示论文

摘要:《逍遥游》位居《庄子》之首,是庄子哲学的核心。逍遥游的思想丰富而深刻,给现代人以极大的启示。“逍遥游”追求的是“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境界,其实质是生命的自由,心灵的优游与逍遥。通过“坐忘”、“心斋”、“吾丧我”的修养,到达逍遥家园,自然而自由的精神世界。

关键词:逍遥游;无己;无功;无名;坐忘;启示

“乘物以游心,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庄子生活在诸侯争霸的战国时代,那是一个君臣似虎狼,人命如草芥,弥漫着血腥的时代,死亡成为了一种常态;是一个人们“争名于朝,争利于市”,丧失人的本性的时代。庄子由楚国贵族落沦落为衣食无着的下层贫民,这天壤之别的变化,让他对生存问题有了深刻的体验。种种的因素凝聚于庄子一身,也使庄子哲学关注的核心是生命问题。他具有强烈的自然生命意识和生命自由精神。庄子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优美飘逸的文章,更熠熠生辉的是自然而自由的生命哲思。庄子哲学可以说是一部“游”的哲学。

一、逍遥游的内涵

“逍遥”与“游”是两个独立的词,庄子将其复合为一词。历代研究庄子的学者对“逍遥游”的解释颇多。

郭象云:“夫小大虽殊,而放于自得之场,则物任其性,事称其能,各当其分,逍遥一也,岂容胜负于其间哉!”(《庄子集释》)王夫之在《庄子解》“逍者,向于消也,过而忘也;遥者,引而远

也,不局于心知之灵也;故物论可齐,生主可养,形可忘而德充,世可入而害远,帝王可应而天下治,皆吻合于大宗以忘生死,无不可游也,无非游也。”

徐复观认为“消者消释而无执滞,乃对理而言。摇者随顺而无抵触,乃对人而言。游者,象征无所拘碍之自得自由的状态。总括言之,即形容精神由解放而得到自由活动的情形”。(《中国人性论史》)陈鼓应的结论是“《逍遥游篇》,主旨是说一个人当透破功、名、利、禄、权、势、尊、位的束缚,而使精神活动臻于优游自在,无挂无碍的境地。”(《庄子今注今译》)

由上观之,“逍遥”是一种人行动上的无障碍状态,一种精神如何摆脱现实的无拘无束的精神状态,一种自由自在的状态。

庄子所谓的“游”①、指与时、世并游,顺世主义的“安时处顺”。《人间世》中说:虎性虽暴,顺之亦可媚人;乘马虽然驯服,逆之也会暴怒,故安时处顺乃是远祸保命的诀窍,“安时而处顺,哀莫能入也”(《大宗师》)。“彼且为婴儿,亦与之为婴儿;彼且为无町畦,亦与之为无町畦;彼且为无崖,亦与之为无崖”。(《庄子·人间世》)表面看似随波逐流,却是一种现象的不得已,本质上的无所待的超世。②、坚守内心独立,保持精神自由。“外化而内不化”。“心”在世间“游”,不被世俗所染,化“形”归“虚”,保持清虚宁静,自由逍遥。

二、逍遥游的三层面及修养方法

(一)三个层面

1、至人无己。“至人无己”是使心不为外物所羁绊,心随物化,进入一种“忘我”,或者“吾丧我”的状态,与自然万物处于一种和谐自然,交融相通的境界,是一种不为外“形”“物欲”所束缚的状态。只有无己之人方能把精神寄放在无和有之下得道。

2、神人无功。庄子这样描述“神人”:“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庄子》)正因为神人不被外物束缚,所以才能承云御龙。“神人”讲究法自然之道,神人修自然,所以不立功,不居功,不以功为念。无功就是不居功,不求名,一切因任自然,一种无为的状态。

3、圣人无名。逍遥游中有这样一段寓意“圣人无名”,即尧让天下于许由,许由却推辞,说出了“名是外来宾客,实是内在主人。”他不愿被虚名所累。圣人无名就是指圣人不以名望为念,不为名所累,所以不立名,超越名。

(二)达到逍遥游境界的修养方法:乘道德而浮游,庄子所谓的“道德”是就本体道德而言的,道法自然,道即自然。“德”是内在生命的本性,道德内心化。《德充符》篇讨论的是得道之人的精神境界。文中所举的大多是残疾人,像兀者王骀、叔山无趾等,他们抛开形体的残缺,照见本心,这种超脱世俗的崇高充实着内心,使他们的生命灿烂无比。“乘道德而浮游”其实就是顺其自然的对待人、事、物。

“坐忘”、“心斋”、“吾丧我”,庄子这样描述“坐忘”:“堕

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庄子·大宗师》庄子的“坐忘”有两层含义,一是“堕肢体”即忘形,限制和摆脱形体及形体发生的欲望;二是“黜聪明”即忘知。庄子认为人的知分为大知(无一己偏见,物我一体,追寻人与物、生命与自然的合一)和小知。“大知”以“包容”为基础,涵养心之虚静自由;“小知”以“别”为基础,破坏心之虚静。

“心斋”,“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庄子·人间世》)“心斋”是指去除蒙蔽心的各种偏私己见,意欲杂念,排除自我意识同天地融为一体,使心处于空明灵觉的虚静的状态。

“吾丧我”庄子的“我”有两种指代:一是充满物欲、知见的假我;二是与天地万物合一的真我。要想达到真我,就必须去除“欲望”对“假我”的支配。吴怡在《逍遥的庄子》中写道:“整个《齐物论》的血脉仍在于真我。惟有真我,才能去齐物;也惟有物物都具真我,物物才能齐一”。“丧我”就是忘掉有成心偏见、满是物欲、功利的假我,回到没有成心偏见、物我合一的真我。

综上观之,“坐忘”、“心斋”、“吾丧我”的核心是“忘”,忘掉形骸、成心偏见、外物等,但同时又要有所不忘即个体的自由、独立之心。用“坐忘、心斋”的方法,清除心灵的灰尘,保持虚静,回到一种无待、无欲、的“天人合一”的逍遥家园,自然而自由的精神世界。

三、逍遥游的思想启示

1、“无己、无功、无名”的价值观。在物欲横流、利益争夺的当今,“无己、无功、无名”的价值观引导人们从争名夺利的现实社会中解脱出来,不在乎自己的得与失,与天地万物合一,为心灵插上一双翅膀飞向自由自在的逍遥世界,以超脱万物的姿态获得心灵的虚静。

2、心随物化、顺其自然、追求真我的生存观。物质文明高速发展的同时,可悲的是人们为了生存戴上了虚伪的面具,失去了自然本真。庄子的生存观告诉我们,人应该尊重自然,坚守内心的本真,学会与人、社会、自然和谐相处。

现在的人们背负了很大的压力,心态不同便产生了不一样的生活。有的人追逐名利的过程中,丧失了做人的底线,最终得到惩罚;有些人,一味的追逐名利,忘记了欣赏人生旅途中的沿线风景,结果生活在疲惫与悲哀中。

急功近利的竞争年代,需要“逍遥游”的这束智慧之光照亮我们被名利遮住的心灵。正所谓“无欲则刚”,我们要用虚静的心面对世俗,坚守内在生命的本真。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安时处顺,物我合一,保持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虚静之心,“游”向逍遥的人生境界。

参考文献:

[1] 郭庆藩:《庄子集释》中华书局 1961

[2] 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中华书局 198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