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老子的管理思想

合集下载

[老子,自然,思想]浅析老子师法自然企业管理思想

[老子,自然,思想]浅析老子师法自然企业管理思想

浅析老子师法自然企业管理思想《道德经》不仅包含有逻辑严密的高深哲理,也有丰富全面的治国治世方略。

纵观老子《道德经》中可资今用的管理思想,主要就是师法白然的管理思想。

其思想核心,即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白然的无为而治思想。

道本白然,法道者亦法其白然而己。

但老子的白然并非白然主义,而是白然规律。

无为也并非不为,而是顺应白然,即辅万物之白然,依据事物白身的规律运行和发展,而不凭借任何外加的力量。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白化。

反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然而老子的上述管理思想虽然都以无为的消极面目出现,其实质却是要通过无为达到积极的无不为。

因而为无为,则无不治。

我无为,而民白化;我好静,而民白正;我无事,而民自富。

一、在《道德经》中,老子用以专门讨论有、无问题的篇幅有十四章之多,其含义然极为丰富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檄。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三十辐共一毅,当其无,有车之用。

诞植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h`}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明确提出了有与无是道的两个方面的思想。

即无是无物,讲道的无形无象。

但道虽然无形无象,却也并非空无,而是客观存在的。

经过无形无象的无物产生具体规定险的有,并非外在于道,而同样是道的一个方面。

二、老子物极必反思想,来源于反者道之动著名思想命题,是其对事物运动规律的总认识,也是他对这一规律的总概括老子认为,除了作为宇宙本体和最高存在的道之外,一切事物都处在不断变化和运动之中。

这一变化和运动的规律就表现为反。

反在老子书中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相反,二是返回。

相反,是指矛盾对立着的事物或方面,向着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返回,则是指万事万物向着道返本复初,归根回始。

对于反者道之动中的返回,即返本复初,归根回始,一切事物都最终回归于道的循环往复思想,因与管理关系不大,我们这里不再论及,而专讲相反的方面。

论老子《道德经》对现代管理者的启示意义

论老子《道德经》对现代管理者的启示意义

论老子《道德经》对现代管理者的启示意义老子《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文献,其思想对现代管理者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
一、管理者应该尊重自然,遵循自然规律。

老子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一切事物都应该随顺自然,顺应天道。

管理者应该注重从自然中获取灵感和帮助,尊重自然,遵循自然规律,才能够更好地管理组织和团队,达到协调发展的目标。

二、管理者应该注重平衡,避免极端。

老子强调“道之以物,物之所以生”,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价值。

管理者应该注重平衡,避免出现极端的偏见,从而营造出一个和谐、稳定的组织环境。

三、管理者应该注重自我反思和修养。

老子认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要从个人做起,提高自我修养和思想境界。

管理者应该注重自我反思,不断完善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理想、有信仰、有责任感和有担当的人,从而更好地管理和领导团队。

综上所述,老子《道德经》对现代管理者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管理者应该尊重自然,注重平衡,注重自我修养和反思,从而更好地实现组织的协调发展。

- 1 -。

老子的管理思想

老子的管理思想

论老子的管理思想徐永艳老子在诸子百家中可谓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物。

别人都在劳碌,他在悠闲;别人都在疾呼,他在沉默;别人在哭,他在笑;别人都在尘世奔走,他在他的大道之境中御风遨游。

他在用他的独特的管理艺术来影响他在的那个世界,也在影响着几千年以后的我们现在的世界。

我从五个方面来论述老子的管理思想。

一,“道”的管理思想。

二,无为而治的管理思想。

三,矛盾和转化的管理思想。

四,“有生于无”的思想。

五,谨慎治国的管理思想。

一,“道”的管理思想“道”是老子思想的核心,也是老子管理思想的中心。

“从管理来说,道是管理的最理想的中心目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在老子心目中,“道”有两种:虚体的道和实体的道。

这一观点反映在管理思想上就是要求管理者既要重视“可道”的、可以名状的实体管理,又要重视“不可道”、“非常道”的,很难用言辞名状的管理或尚未完全达到可以用言辞表达出来的管理。

而且,这种“不可道”的管理,其作用要远比“可道”、“可名”的管理价值大,这种“不可道”、“非常道”的管理,一旦被人们认识并被挖掘出来之后,就会使企业管理水平迅速提高,达到一个新的境界。

所以,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管理者带领下属在求索物质财富、精神财富,同社会交往中,在努力寻找“可道”之“道”的同时,还应该深入地探寻那个“非常道”之“道”,即企业的内在精髓一“企业文化”。

二,无为而治的管理思想。

老子根据“道德自然”的观点,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思想。

无为而治就是要求管理者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正确决策,减少对决策执行活动的干预,反对瞎指挥,鼓励下属按管理规律办事。

这是“道法自然”的观点在管理思想上的反映。

他说:“我无为而民白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他所理想的君主,并不是给老百姓办许多好事,叫大家歌功颂德,而是有他等于没有他“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之而誉之”最好的君主是大家简直不知道有这个君主,至于大家亲之誉之,歌功颂德,那倒已经是第二等的君主了。

老子的管理思想

老子的管理思想

老子的管理思想读《老子》有三大主线,通读和理解三大主线,能从中发现有益于今的管理思想。

《老子》的三大主线是什么是道;与道相对的天下是什么样子;圣人是怎么管理相对的天下的。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老子的思想与管理思想的契合:老子关于“道”的思想与企业管理中树立企业理念,共同愿景的锲合;老子关于天下是相对的,充满辨证的关系的思想与企业策略的权变思想的锲合。

无为而治思想与企业中人性化的自主管理思想的锲合;弊而新成的思想与提高企业领导者的个人修养和管理艺术思想的锲合。

标签:道真实相对自主管理修养读《老子》有三大主线,通读和理解三大主线,能从中发现有益于今的管理思想。

《老子》的三大主线是①什么是道,②由“道”统帅的天下是什么样子,③圣人是怎么管理天下的。

1 什么是道1.1 道是绝对真实,绝对不变的,代表真正的唯一老子第一章说道:“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1]大体的意思是:“道”,可以用言语描叙的,就不是永恒的道。

“名”,可以用名称界定的,就不是恒久的“名”。

名称未定之前,那是万物的起源;名称已定之后,那是万物的母体……从上可以看出,“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根基,它是本体,无法用我们世俗的言语来表述出来的。

我们人类语言所能表达的事物都是相对真实的。

为了了解我们的世界,我们就给每一个事物起个名称,但名称是个概念的东西,是相对的,可以随着时间的改变而改变。

就像一个地方的地名一样,几千年前是这个名称,沧海桑田,几千年后又变成另外一个名称了。

而道则不同。

道是绝对不变的,绝对唯一的。

它不会因时间地点变化而变化,也不会因言语的变化而变化,就像老子所说的,如果用“道”可以用我们俗世的言语来描叙,那就不是永恒的“道”了。

因此“道”是绝对真实,绝对不变的。

1.2 老子关于“道”的思想与企业管理中树立企业理念、共同愿景的锲合老子关于“道”的思想,折射出了企业的管理思想。

对于一个企业,首要的就要像老子所说的“道”一样,应该建立自己本企业的理念、共同愿景。

浅论老子管理思想与现代管理

浅论老子管理思想与现代管理

浅论老子管理思想与现代管理前言管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其目的在于规划、组织、协调和控制各项活动,以实现特定目标。

而管理思想也在不断演进和完善,其中包括了许多不同的理论和方法。

本文将着重探讨老子管理思想与现代管理的联系和差异。

老子管理思想老子,也称李聃,是中国道家哲学的创始人之一,他在《道德经》中提出了许多有关管理的思想和观点,被称为“老子管理思想”。

领导者的素质老子认为,领导者应该具备“无为而治”的素质,即不强求、不操纵,而是采取温和的方式影响和调节。

同时,领导者应当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来带领下属,展示正义和道德。

技巧与智慧老子主张在管理过程中,应该善用心智和智慧,遵循天道和自然规律。

他认为,技巧和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处理具体的事务,但是真正的管理必须建立在智慧和领导者的洞察力之上。

自我管理在老子看来,对自己的管理是一切管理的基础。

只有通过自我修养、自我纠正和自我反省,才能更好地管理下属并获取他们的信任和支持。

现代管理现代管理是对管理理念和方法不断完善和迭代的产物。

相较于老子管理思想,现代管理更加注重制度、流程和科学化的方法。

基于数据的决策现代管理倡导以数据为基础的决策,即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制定合理的决策和策略。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加客观地判断和预测问题,减少不必要的随意性和主观性。

管理科学化现代管理尤其注重对流程和制度的科学化管理。

这种方法可以将流程可视化、优化流程,提高效率,同时也可以减少管理成本和误判的风险。

团队协作现代管理中的协作指的是,团队成员之间应该密切合作,相互协调、相互依赖,以实现共同的目标。

团队成员之间应该自愿地分享信息、意见和反馈,以使团队不断成长和壮大。

老子管理思想与现代管理的联系和差异从上述两种管理思想和方法的阐述来看,二者存在一定联系和差异:共同点老子管理思想和现代管理都追求一种“无为而治”的精神,即不强求、不操纵,而是通过柔性的力量、情感和感染力调控管理过程,使其自然而然地达成目标。

老子“无为而治”管理内涵的三点思考

老子“无为而治”管理内涵的三点思考

老子“无为而治”管理内涵的三点思考摘要:老子“无为而治”是古代哲学思想中的一种理念,它在现代管理中也有一定的引申意义。

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老子“无为而治”的管理内涵,分别是:理性思维、自我放弃和敬畏自然。

通过探讨这三个方面,本文旨在说明老子“无为而治”在现代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老子;无为而治;现代管理;理性思维;自我放弃;敬畏自然正文:一、理性思维老子“无为而治”中的“无为”是指不干预自然而自然地发展,对于管理来说,就是将思维放到自然的状态下,用自己的理性思维来引导企业的发展。

这种理性的思维方式体现了现代管理中的“智能化”管理模式,即主动思考、自主决策、以结果为导向。

当今社会中,科技更新换代,商业模式不断刷新,企业管理也必须跟上时代步伐,借鉴老子“无为而治”的理念,强调企业管理的智能化、信息化,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迎接未来挑战。

二、自我放弃老子“无为而治”中的“无为”是指不拘泥于自己的力量和能力,而将其放到自然之中,这就要求管理者要把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放低一些,放开马缰,顺伸双手,以宽广的胸怀对待管理问题。

这种自我放弃的精神体现了现代管理中的“客观化”管理模式,即理性同情、心理抗压、以自然之道避免矛盾。

当今社会中,企业家们普遍存在傲慢自大、忽视客观现实、拒绝变革等缺点,老子“无为而治”的精神告诫我们应该调整心态,放下身段,谦虚谨慎,才能实现管理的真正价值。

三、敬畏自然老子“无为而治”中的“无为”是指以敬畏的态度对待自然,不以人类的意志为转移。

管理者必须要按照自然规律走,才能在经济、社会和自然上实现和谐发展。

这种敬畏自然的精神体现了现代管理中的“可持续性”管理模式,即注重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坚持可持续发展、以全局指导局部。

当今社会中,污染、环保、气候变化等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可以引导企业更加注重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利用,实现公司、社会和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结论:通过对老子“无为而治”管理内涵的探讨,可以看出,这种古代哲学思想在现代管理中仍有其应用价值。

老子的无为而治

老子的无为而治

孔子问道于老子
• “吾乃忧大道不行,仁义不施,战乱不止,国 乱不治也,故有人生短暂,不能有功于世、不 能有为于民之感叹矣 ” • 老子道:“天地无人推而自行,日月无人燃而 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 此乃自然为之也,何劳人为乎?人之所以生、 所以无、所以荣、所以辱,皆有自然之理、自 然之道也。顺自然之理而趋,遵自然之道而行, 国则自治,人则自正,何须津津于礼乐而倡仁 义哉?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司马迁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 ",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 "书",共五个部分,约五十 二万六千多字。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至汉武帝太初年间上下三千年的 历史。它同时也是一部文学名著,是中国传记文学的开创性著作。它的 主体部分是本纪、世家和列传,其中列传是全书的精华。
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事无事
• • • • • “我无为而民自化, 我好静而民自正, 我无事而民自富, 我无欲而民自朴” 。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生而不有
• • • • • “生而不有, 为而不恃, 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圣人无私、圣人无藏
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为无为
上善若水
•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 恶,故几于道。 •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 百谷王。 • 众人处上,水独处下;众人处易,水独处险; 众人处洁,水独处秽。所处尽人之所恶,夫谁 与之争乎?此所以为上善也 。 • 水几於道:道无所不在,水无所不利,避高趋 下,未尝有所逆,
.
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天道公平
•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 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 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 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老子四个境界的管理层级思想

老子四个境界的管理层级思想

老子“四个境界”的管理层级思想理想的领导者的境界就在于,要让下属感觉不到他的重要性,感觉不到他的存在的状态。

文=王贵国在古今中外的管理史实资料中,能够将管理的行为与一个人思想境界及这个人的境界层次联系起来分析的人,最早也是思路最清晰的人,非老子莫属了。

在老子的管理思想中,他将人的管理行为的表象折射为管理思想的四个不同层级的境界。

在老子《道德经》第五十七章中,老子是这样划分管理的四个层级的:“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太上,是指最好的意思,不知有之,就是人民根本感觉不到他的存在,也就是说在一个企业里,最高境界的管理是有老板在和没有老板在都一样运作,员工们感觉不到老板的存在,因为这种状况一般都出现在企业的有序治理下,各级的授权、授力、授心做得很好,责权利非常清晰,各级主管以及每一个员工都能自主管理,人人都是领导,这时就不用管理。

老板可以去云游,也可以去垂钓,也可以去交友谈天,这是管理的最高境界。

这也就是《易经》乾卦的第七爻,上九,见群龙无首,吉。

在一般的常识里,群龙无首是不好的事,但是,在《易经》的帝王学中,群龙无首是管理学中最高的领导艺术境界。

其实,这种境界在韦尔奇的管理思想中也有描述,韦尔奇主张的是要领导而不要管理。

只是韦尔奇未将这一思想阐述得像《易经》那么深刻和富有哲学境界。

韦尔奇说,一个高效的企业应该没有管理者和被管理者。

韦尔奇的意思也就是说整个公司里的管理者都是龙。

将每个人都提升为龙,这同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理想社会一样,每个人都是有理想有觉悟的人。

在群龙阶段的企业里,每个人都懂得自己做自己的事,老板在与老板不在企业的氛围与运作状况不会有两个样,而是一切照旧。

因为,群龙阶段企业已是一个有文化,有个性,享有高度自治的团体,在这个团体里面,人人都自觉是领袖,做领袖的人不以领袖自居,做士兵的不会觉到自己是士兵而被动劳动,每个人都在尽伦尽职,就像天与地,日月与星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自然的运动旋转,春夏秋冬,冬去春来,一切井然有序,不需要谁的命令推动,地球自然就在那样转动,这就到了无我忘我的境界,整个公司忘记了领导人是谁,也不知道领导人是谁的时候,这个企业家的领导艺术、管理艺术也就达到了最高的境界,这时的企业也算是达到了最高的企业层级。

论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

论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

论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摘要“无为”这一思想是由道家创始人老子以“道法自然”为理论基础首次提出的,是道家最基本的精神之一,是一种精神境界。

“无为而治”是道家管理思想的精髓,是通过“无为”的途径去达到“治”的目的。

学习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对于我们青年人修身养性、平衡人际关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老子无为而治实质一、“无为”的实质老子(传说前60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河南周口鹿邑县)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老子处于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春秋时期,亲眼目睹了百姓的民不聊生,社会的战乱纷起,国家的渐趋衰落。

他思考这些问题,最后认为根源在于统治者的“有为”,为此,提出“无为而治”的治国主张,以此来减轻社会矛盾,挽救统治阶级的统治。

老子完成了古代思想从鬼神观念到“道”的飞跃。

“道”是老子哲学思想的核心。

老子认为“道”是万物的始基,是天下万物的根源,世间一切事物都是从“道”产生出来的。

但“道”又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因此在某种程度上“道”又可以理解为“无”。

在“道”、“道法自然”的思想支配下,老子提出“无为而治”。

[1]“无为”是道家最基本的精神之一,是一种精神境界。

无为的本质就是顺应自然的变化,使事物保持其天然的本性,不人为造作,达到无为而无不为。

它与“道法自然”的价值取向是基本一致的。

“无为”并不是什么事情都不干,认为“无为”即什么都不干的看法是对老子“无为”思想的一种误解,而是不乱为,顺应客观态势,尊重自然规律,以“无为”达到“无不为”。

老子强调“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这里的“无为”字面意思,实指“道”对万物的不设不教,自然而然,这种任其自然,是靠人的感官无法把握的,老子称“无为”正因为“道”对万物任其自然,万物才能得以保存其原来真朴境界,都能各其性地去生活,这也是“道”无不为的体现。

这里“无为”是“无不为”的前提,而“无为”正是“无为”的结果。

老子管理思想分析论文

老子管理思想分析论文

老子管理思想分析论文一、“无为而治”——老子管理思想的本质1.“无为而治”思想的人性假设一切管理理论都以一定的人性假设为前提。

老子虽未明确将人性假设作为管理前提,但也曾系统地探讨过人性问题,且有意无意地将之作为管理的前提。

在人性问题上,他提出了“自然人”假设,认为人和自然一样也有其规律,管理措施须符合之才有效。

所以他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自然是本来如此之意)老子强调管理者要通过无为的策略来获得民心,认为管理者能以“无为而治”理念进行管理,将收到“治大国若烹小鲜”(《老子》六十章)效果。

何谓“无为”?其义包括:其一在个人方面少为,在政治方面“近朴还淳”;其二率性而为,人皆有有所能,有所不能;其三因势而为,人或社会能随时势走就是无为。

其四顺理而为。

2.休养生息和管理者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是实现“无为而治”思想的重要措施实现“无为而治”需两条措施。

一是休养生息。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

”(三章)指执政者治理天下,要使官吏少私寡欲,使人民得到温饱,弱化人民的期望值,增强人民的体魄和自立自强精神,使百姓淡化政治斗争意识,减少贪欲。

“无为”不是主张人们不为,而是反对违反自然规律的妄为。

用无为的态度去对待一切,顺应自然的规律,辅助万物自身的发展,不勉强用人为的力量去干扰它,不背离自然规律去追求个人的目的。

另一措施是管理者加强自身道德修养,达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老子指出,“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八章)强调统治者应当行善有如水的品格,把自己摆在行善的地位,心胸总是保持宽广和宁静,交往总是讲求爱人利物,说话总是讲求诚信可靠,行政总是追求民众安居乐业,做事总是讲究创造实效,行动总是讲究抓紧时机。

这种策略恰恰是大智慧,因为一味争强好胜,易心劳神伤,退避三舍,则海阔天空,以柔克刚,则无往而不胜。

浅谈道家的管理思想

浅谈道家的管理思想

浅谈道家的管理思想道家的代表人物:老聃、老莱子、关尹、环渊。

时代及其代表社会基础。

道家的大本营——楚国第一节:〈老子〉的管理哲学〈老子〉哲学的最高范畴是”道”,道”是宇宙的本体,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由以形成的最终根源。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能够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

字之曰道’。

“无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无为”是在遵循自然的前提下,有所作为与无所作为的总与。

按照自然的规律行事,一切工作就能够通过道的运行自然而然地“功成事遂”,这就叫做‘无为而无不为’。

反之,假如人们行事不顺应自然而是凭自已的主观意愿违背自然而强为那就只会干扰、妨碍道的自然运行而招致失败。

“无为”是老派道家管理哲学的最高原则,它具有下列几个明显的特点;第一,无为’是一个普遍适用于任何管理过程的原则,不论是政治管理、经济管理、军事管理或者社会文化管理,都概莫能外。

〈老子〉反对法令滋彰。

认为国家政权为管理人民而制颁的法令规章越多,人们为现避、利用这些法令、规章而采取的手段越多,国家为禁制人民而使用的刑罚越繁苛,人们的抵抗越强烈,社会也就越乱,越不安宁。

“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民不畏威”,“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老子〉也反对以礼教作为治国手段。

他们认为,以德、礼治国,与以政、刑治国,同样是有为。

他们猛烈地攻击‘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大道废,有仁义”。

他们认为要想使国家安定,民风淳厚,最好是‘绝圣弃知”,“绝仁弃义”。

第二“无为”的原则是适用于一切人的,但首先却是对上层统治者特别是对君主的要求。

〈老子〉非常强调统治者、领导者自身的倡率作用,这与儒家的风行草偃论是一致的,很可能是受儒家这种观点影响的结果。

但是,儒家所讲的倡率作用,是以德率民,即以领导者自身的良好道德修养影响被领导者以化民从善。

这在〈老子〉看来,是导民有为、〈老子〉也同样重视领导者的倡率作用、但却是要导民无为。

论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

论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

论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摘要“无为”这一思想是由道家创始人老子以“道法自然”为理论基础首次提出的,是道家最基本的精神之一,是一种精神境界。

“无为而治”是道家管理思想的精髓,是通过“无为”的途径去达到“治”的目的。

学习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对于我们青年人修身养性、平衡人际关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老子无为而治实质一、“无为”的实质老子(传说前60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河南周口鹿邑县)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老子处于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春秋时期,亲眼目睹了百姓的民不聊生,社会的战乱纷起,国家的渐趋衰落。

他思考这些问题,最后认为根源在于统治者的“有为”,为此,提出“无为而治”的治国主张,以此来减轻社会矛盾,挽救统治阶级的统治。

老子完成了古代思想从鬼神观念到“道”的飞跃。

“道”是老子哲学思想的核心。

老子认为“道”是万物的始基,是天下万物的根源,世间一切事物都是从“道”产生出来的。

但“道”又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因此在某种程度上“道”又可以理解为“无”。

在“道”、“道法自然”的思想支配下,老子提出“无为而治”。

[1]“无为”是道家最基本的精神之一,是一种精神境界。

无为的本质就是顺应自然的变化,使事物保持其天然的本性,不人为造作,达到无为而无不为。

它与“道法自然”的价值取向是基本一致的。

“无为”并不是什么事情都不干,认为“无为”即什么都不干的看法是对老子“无为”思想的一种误解,而是不乱为,顺应客观态势,尊重自然规律,以“无为”达到“无不为”。

老子强调“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这里的“无为”字面意思,实指“道”对万物的不设不教,自然而然,这种任其自然,是靠人的感官无法把握的,老子称“无为”正因为“道”对万物任其自然,万物才能得以保存其原来真朴境界,都能各其性地去生活,这也是“道”无不为的体现。

这里“无为”是“无不为”的前提,而“无为”正是“无为”的结果。

第三讲 老子的管理思想

第三讲  老子的管理思想
道家核心思想就是自然无为,自然就是事物本来的状态,其实也 就是规律,无为就是按照事物本来的状态去管理。 (1)道法自然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文景之治 (2)无为无不为 “君道无为,臣道有为”“政在四方,要在中央”。
二、尊道贵德,无为而治


3、无为而治的管理思想
(3)不争善胜 文帝的例子 (4)有所为有所不为 倏、忽和混沌的事例
二、尊道贵德,无为而治


1、尊道管理思想
(1)老子之“道”


道无所不在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不名有。 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 可名为大。以其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2)尊道管理思想的内涵 尊道管理思想,就是用道的观点去指导管理工作。具体地说, 就是管理中必须体现道的各种内容,在管理活动中处处、时时 体现对道这个客观规律的尊重,一切管理行为是以道的客观性 为评判标准,而不是以个人主观愿望为标准,在管理活动中始 终贯彻道的精神,将道摆在最最贵的地位。 个人理解,道是规律,也就是事物应有的本性,在管理时也应 按照它的本性或规律进行管理。
二、尊道贵德,无为而治


2、贵德管理思想
(2)贵德管理思想的内涵 贵德思想,就是在管理中必须以德为贵,就是将德视为经营活动 首先应加以重视的因素。企业管理中必须符合德的要求,如果要 符合德的要求,就要努力寻找到企业经营的“道”,然后已用德 的管理办法去经营管理。


3、无为而治的管理思想
二、尊道贵德,无为而治


1、尊道管理思想
(1)老子之“道”




道是规律的 对立转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返本复初——“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 芸,各复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 知常,妄作凶。” 译文:若是致虚、宁静的功夫达到极致,以去知去欲,那么万 物的生长、活动,我们都不难看出他们由无到有,再由有到无, 往复循环的规则。虽然万物复杂众多,到头来还是要各返根源。 回返根源叫做“静”,也叫“复命”。这是万物变化的常规,所 以“复命”叫做“常”。了解这个常道可称为明智。不了解这个 常道而轻举妄为,那就要产生祸害了。

老子的管理思想

老子的管理思想

(四)愚民
老子说:“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23]这里的“愚之”的“之”字指代的是民,“愚之”就是愚民,使民愚。他认为,使民愚蠢了,没有知识,没有欲望,什么都不知道了就好治理了。“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矣。”[24]老子的本意是使老百姓的生活得到温饱,身体健壮可以自保自养。还要使老百姓没有盗取利禄之心,没有争强好胜之志。“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这种思想在于管理方面,并不能适用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全过程,特别是对于那些准备培养干部和储备干部的企业而言,那是十分不合适的。但是这个思想可以用于企业的普通员工管理之中,例如对于劳动力需求较大的传统制造业、矿山、机械、化工等行业。这些企业需要的基层员工数量大,干部数量较少,有的工作环境还相当恶劣。这些企业往往非常需要的是熟练的技术工人,但是目前许多企业为了节约企业过高的运营成本,在职工的工资、福利和保险上下手脚,不顾员工的健康和利益。这样的做法其实是错误的,这样做不但失了人心,而且对企业也是一个损失,因为这样企业失去的最终是一个熟练的工人,而且还要另寻一个熟练工人,或者将新人培养成熟练工人。这样的花费远远要大于对一个熟练工人所付的薪酬等。因此在企业基层员工的管理方面,精明的管理者就应该向老子说的那样“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正如马斯洛所提出的需要层次论那样,应该满足基层员工的基本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这样用“实其腹”满足基层员工基本的生理需要,用“强其骨”满足员工的安全需要,才能收拢住基层员工的心,这样才能让员工不断的为企业做贡献,这样才能调动员工最基本的积极性。至于“虚其心”和“弱其志”在用于基层管理上,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员工队伍的稳定,有利于非正式组织朝有利于企业的方向发展。此外还能提升企业声誉,为企业培养潜在雇员。

《老子》权变管理思想研究的开题报告

《老子》权变管理思想研究的开题报告

《老子》权变管理思想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老子》权变管理思想研究研究背景:《老子》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其中包含着深刻的管理思想。

随着当代社会的快速发展,管理已经成为各行各业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

因此,研究《老子》权变管理思想,对于我们深入探究管理实践的内在规律、提升管理者的实践能力和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研究目的和意义: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老子》中的权变思想进行深入分析和探究,以期从中汲取管理智慧,提升管理实践的能力。

同时,本研究还将为深化中国管理思想研究、挖掘传统文化中的智慧、推进人类文明进步等方面做出有益的探索。

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以《老子》为主要研究对象,深入分析其中的权变管理思想,探讨其内在的管理智慧和实践方法。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老子》中的权变概念、权变管理的原则和方法、权变管理的实践案例等。

同时,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等方法进行资料的收集和分析,以期全面深入地探究《老子》的权变管理思想。

预期结果:通过本研究,我们预计将得到以下结果:(1)深入掌握《老子》中的权变管理思想,理解其中的管理智慧和实践方法;(2)探讨应用《老子》中的权变管理思想于现代管理实践的可行性,提升管理实践者的能力和水平;(3)为深化中国管理思想研究提供有益的思路和方法,推动中国管理学科的发展。

研究时间和进度安排:本研究计划从2022年开始,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资料收集和文献综述,用时2个月;第二阶段为案例分析和理论探讨,用时6个月;第三阶段为论文撰写和答辩,用时4个月。

预计本研究将于2023年底完成。

参考文献:1.陈超,2011,《老子》思想与现代管理。

2.陈垣,2014,《论《老子》“权变”哲学与企业应变策略的关系》。

3.陈赛娇,2015,《《老子》的权变管理思想探析》。

4.王志才,2010,《从《老子》“权变”思想看中小企业的战略转型》。

试论_老子_的管理思想

试论_老子_的管理思想

第19卷 第1期2005年3月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J INL IN G INSTITU TE OF TECHNOLO GYVol.19,No.1Mar.,2005试论《老子》的管理思想Ξ孙浩然,金妍妍(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云南 昆明 650031)摘 要:《老子》蕴涵着丰富的管理思想,其哲学基础是“道”,总体原则是无为而无不为,主要内容是人本管理、柔性管理和人尽其用的人才观。

挖掘老子管理思想的现代意义,有助于我们加强和深化现代管理理论。

关键词:《老子》;道;人本管理;柔性管理中图分类号:C93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31X (2005)01-0074-04On Management Thought in L aoziSUN Hao 2ran ,J IN Yan 2yan(Yunnan Nationality University ,Kunming 650031,China )Abstract :L aozi ,whose philosophy foundation is Taoism ,contains abundant management thought.The general principle is “to achieve all through inaction ”.Its main contents are to make people the center and to take flexible management ,and to let everyone use his talent.To exploit modern con 2notation of L aozi ’s management thought can make it easier for us to strengthen and deepen modern management theory.K ey w ords :L aozi ;Taoism ;human resource 2oriented management ;flexile management 《老子》一书蕴涵了丰富的管理思想,主要包括人本管理、柔性管理和人尽其用的人才观。

浅议老子的管理思想_冯磊[1]

浅议老子的管理思想_冯磊[1]

作为道家文化的创始人,老子的哲学思想以及在管理国家和处理人际关系上的许多主张,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他在《老子》一书中阐述了其道家思想体系,蕴含了丰富的管理思想,可以说《老子》就是一部内涵丰富的管理学著作,其对于我们今天的现代化管理仍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就老子的管理思想谈一些粗浅看法。

一、无为而治《老子》第一章中说:“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微,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可以看出,在老子哲学的最高范畴,同时也是作为天地万物本原和宇宙间一切运动总规律的“道”中,包含“有”和“无”两个方面的内容。

在老子看来“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无”比“有”更加根本,因此,老子在其著述中一再强调“无为而治”。

如第二章中说,“胜任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第三章中说:“为无为,则无不治”;第二十九章中说,“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故无失”;第三十七章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第五十七章说,“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这些都是老子为当时的统治者所提出的治国方略,是其管理思想的集中体现。

如果说“无”还只是一个纯粹的哲学范畴,那么在此基础上的“无为”则包含了丰富的管理思想。

在老子看来,无为之道是最高的统治、管理艺术和手段。

“无为”所指,首先是作为管理者不能违反客观规律胡乱作为。

“民之难治,以其上有为”,而是应循序渐进,“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不能急躁冒进,“轻者失根,躁者失君”,“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无为”所指,其次是作为管理者不能事必躬亲,他们最重要的任务是“坐进此道”,让手下人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让其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目的。

可见,“无为”并非主张“不为”,而是不违反自然规律妄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用无为的态度去对待一切,顺应自然本身固有的规律,顺应万物自身的发展规律,不追求以勉强人为的力量去干扰并妄图改变自然规律,不为了追求欲望而背离自然规律,而是按照规律办事。

老子思想的管理观解析

老子思想的管理观解析

老子思想的管理观解析作者:张晓蓉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6年第08期摘要:老子思想在个人为人处事、组织经营,乃至国家经营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因而有必要对老子思想进行系统的认识,并探讨其中所蕴含的管理观点。

老子的“无为”思想是一种强烈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入世哲学;道家主张的顺其自然的无为管理模式,同现代管理科学的自动化管理思想十分贴近;老子的管理思想是以人为本的管理观。

老子在两千多年前的论述特别是其管理思想的论述,就其主旨而言,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参考价值。

在这种背景下,本文首先概述了老子与道德经方面的相关认识,进而分析了老子与经营管理的联系,最后从六大法则、五大方向着手,对老子思想中所蕴含的管理理念进行了提炼。

关键词:老子思想;管理观;六大法则;五大方向中图分类号: D2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4-122-31 老子与《道德经》1.1 老子老子是中国两千多年来,可与孔子思想起名的智者。

论语里仁篇中,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在这里提到的“道”,以当时的环境而言,指的应该就是老子道德经中提到的“道”。

孔子问礼于老子后,对老子的评价是:“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

……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

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也。

”史籍中,以史记中记载老子最权威,也仅四百余字。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也称老聃,春秋末期人,约生于公元前580年(周简王六年),殁于公元前500 年(周敬王二十年),楚国苦县人。

曾任东周守藏官之职,执掌图书文书;晚年离楚国奔秦国,在过函谷关时,应守关官吏的要求,口述了《道德经》《史记·老庄申韩列传》。

儒家思想对中华文化影响至深,但后人不免有不同的评价。

老子学说正可发挥互补的功用。

孔孟学说以仁、义、礼、智为人的四个方面;老子学说则以无为作为中心思想。

孔子较重视学堂书卷色彩;老子则较放任回归自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子管理思想探析摘要:中国传统文化对政治、经济、技术进步和人文精神等各方面都有重大影响。

“无为而治”是道家领袖老子的思想精华,本文通过分析圣人作为得道者,有道者,其对道之玄德的认识和体察,在应对世间事物时所保持的自然虚静之“玄同”境界,以“贵身”作为其治理天下的必备条件,并进而探讨其思想对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意义及启示。

关键词:道无为而治无不为道法自然《老子》是一部阐释修身养性、经国安邦、经营理财的道家经文要典,全书虽只有五千字,却包含了许多的经世济民、为人处世的思想和智慧。

在中国,除了孔子以外,再也没有一个中国哲学家对人类思想的影响像《老子》那样广泛而持久。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在大量接受西方管理及经营理念的同时,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对我国企业经营的重要影响,汲取其思想精华,探讨和研究其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形成中国特色的管理思想和企业文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无为而治”的思想内涵《老子》哲学思想的核心是“道”,人们对于“道”的认识和理解众说不一,各衷一是。

老子认为“道”是产生和支配宇宙万物的基本法则,也是处世为人所必须遵循的准则。

他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这里所说的道并不是具体的实物,而是产生万物的精神本体。

老子认为道既是无,无即是道。

万物是遵循“道”的法则而顺其自然而产生的,这就是“无为”过程。

从顺其“道”而产生万物的结果上看,则达到了“无不为”的效果。

所以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老子主张“无为”治国的理念。

一个国家的君主要想把自己的国家处理好,就要做到清静无为、少私寡欲、谦虚谨慎。

这一理念的产生与老子所处的社会环境是密不可分的。

当时正值混乱之时、礼仪皆失、群雄并立,政治舞台更是陷入混乱无序、尔虞我诈的局面,这种无序的社会状况给普通的百姓带来了苦难、贫困,甚至对生命无情的杀戮。

这种悲惨的境象引起老子深刻的反思。

他认为:上古时代平静和睦的生活来自于“无为”,现在的苦难、动荡起因于“有为”“。

有为”是祸乱之源,是痛苦之根。

他说“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

他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任。

”这就是说侯王若能守“无为”之道,天下子民将被归化,那么天下也就太平了,社会也就安定了。

老子所谓的“无为”并不是无所作为,什么事情都不做,而是指人们所要遵循的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顺其自然而行之,更是人们追求清静和谐、虚怀若谷、少私寡欲的内心境界。

老子最为憎恶智巧却被后人称为智者,他讨厌权术,可是专讲权术的韩非子奉他为宗师;他咒骂统治者,却被历代统治者向《老子》索要经国安邦的方略。

《老子》包含的辨证思想、治国方略为历代统治者所推崇。

为《老子》作注疏的唐玄宗把道家思想的精萃概括为“理身”和“理国”两大方面“,理国则绝矜尚华薄,以无为不言为教”“,理身则少身寡欲,以虚心实腹为务”。

并且他把这些道家理念灵活运用到治理国家之中去,经营天下之中去,开创了一代“开元盛世”,这决不是偶然的。

《老子》中讲的“君上主道,臣下主事”,统御之术便是治理天下、统治国家的君王之道,老子认为治国安天下应做到“无为而为”。

老子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无不为”的效果。

老子认为君主不应逆道行之,应该顺其自然而行之道,这样就会使天下太平,那么唐玄宗运用道家的君主之道,任用贤相治国、废除苛捐杂税、广开言路、裁汰冗官等政治举措,实现了“开元之治”也就是很自然的事情。

清世祖顺治皇帝亲笔为《老子》作注,认为道家之道即是“治心治国之道”。

在顺治皇帝执政期间实行减免赋税、开科取士、满汉臣平等恢复建设等举措,为“康乾盛世”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事实上,尊崇《老子》的君主之道,不仅出现在汉初,唐朝,而且被历代帝王奉为立国治天下之宝典。

2 “无为而治”对企业管理思想的影响《老子》影响远远不止停留在一般管理上,在企业经营上也有鲜明的印记。

历代商家贾人悉心研究并灵活运用《老子》的经营理财之道,诸如春秋时期被称为“商神”的陶朱公范蠡,深谙《老子》中“将欲取之,必因与之”的经商之道,他在帮助越王勾践打败吴王夫差之后,便在政治上激流勇退,到齐国专心经商,运用老子的基本思想,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成为一代巨富,被世人成为“商神”。

首先,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体现于“以人为本”“、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管理思想。

管理者在用人和管理过程中不违背根本原则的情况下,要给予个人充分发挥的空间,要给予个人充分的信任和支持,不能事事过问,面面俱到,也不能对下级员工放任自流,让其为所欲为而无所顾及“。

无为”是以在原则和规章能够顺利的贯彻执行的条件下进行的。

这就是“无为”思想的真正意义所在。

其次,老子的辩证法对现代企业经营有现实的指导作用。

老子认为“: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这里讲的歙与张、弱与强、废与兴、取与与是一种矛盾对立的关系,要想实现前者,必先满足后者,这种思维方式给经营管理者很大的启发。

企业经营者在经营和管理过程中要处理好“取”与“与”的关系,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带来负面效应,要使员工为企业做贡献,就要先给予员工适当的报酬和关爱,使员工积极主动地付出劳动,这无疑提高了劳动效率。

再次“,不敢为天下先”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产生了深远影响。

实际上“不敢为天下先”是对“无为而治”的思想进一步发展,发展的也更具体,更有可操作性。

俗话说“,枪打露头鸟”,一个企业采取“进攻型策略”向市场推出一个新产品时,会被同行企业和消费者瞄着挑毛病,找问题,也有可能被市场拒绝,同行企业可能会趁虚而入,后来居上。

灵活运用“不敢为天下先”和“后来居上”的经营策略不失为一种明智的管理方式。

有“经营之神”美称的松下电器公司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先生在创业过程中,灵活运用“不敢为天下先”的思想,采取“跟进策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好成绩。

随着松下公司不断发展壮大,面对产品日益增多,技术日益进步的现状,要想使自己的产品不被市场淘汰,就要学习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

松下集团为此建立了23个先进的研究室,用来专门研究别人的新产品,他提出了“学习迟钝”和“后发制人”的战略,不盲目追求新产品,而是跟随别人的新产品,专门分析其产品的不足,然后在汲取别人优点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使产品质量和性能更加可靠和完善,成本随之降低,也大大降低了经营风险,从而使松下立足于不败之地,取得了巨大成功。

最后,老子的循序渐进,由量变到质变的思想对现代企业具深远影响。

老子认为,事物发展来自于本身量变的积累过程。

老子说:“合抱之本,生于毫发;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世间万物是在由小变成大,由低变成高,由简单变成繁杂的过程中发展起来,也就是事物从量变到质变完成的过程,是一个长期不断的原始积累过程,不可以忽视超越这一阶段,否则就会半途而废。

这一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者现实意义就是:企业管理者一定要从小细节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每一件工作,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件事情,长期不懈地坚持做好每一件事情,重视量的积累,通过积累,锤炼自己的品质,积累经验,汲取教训,为自己的事业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如果不靠自己的辛勤劳动,靠小聪明投机取巧,可能会在一时取得一定的成功,但决不会取得大成就。

要处理好企业知名度与美誉度的关系,如果一味追求企业知名度,不顾及美誉度,最终的结果必将是失败。

老子又说“: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意思是说,天下再难的事也都是从易处做起,再大的事情也是从细小之处做起。

也就是说一个个的小事或容易事解决了,大事或难事也就迎刃而解。

在解决小事或容易事的过程中,便是事物变化积累的过程,也就是事物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3 “无为而治”对管理者的影响有人说“,中国文化的根在道家”。

在古老文明中华大地上,不管是古代的帝王君主或者是将相诸侯,还是市井平民,甚至现实生活中的做官为民,或者下海经商,凡是通晓道家之要义,无不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作为管理者,可以借鉴以下几点:首先,老子主张统治者应该“以百姓心为心”,这就是说统治者、管理者要尊重老百姓的利益,以百姓利益为出发点。

老子又说“: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意思就是说:统治者若要得天下,并且要得到天下人的支持和信任,天下大治,那就需要和大海一样敞开胸怀,容纳百川,谦和亲切地对待天下百姓,这不与我们现实中的“与时俱进”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相一致吗?其次“,以正治国”的思想。

老子说“: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这里讲的“正”也就是坦诚布公,公正无欺。

正大光明,正气浩然。

老子认为,普通百姓都老实巴交,纯朴无邪,不会巧言令色,更不会以智巧取信于人。

只有管理者为百姓主持公道,为百姓维护利益,他们才会拥护管理者的政权。

如果管理者不能为百姓利益着想,为政不公,失信于百姓,那么管理者的政令就难以顺畅,国家将陷于混乱之中“。

以正治国”得到具体的执行,才能使统治者的政权安定、国富民强而确保无虞,企业家才能坦然面对变幻莫测的环境,使企业平稳发展。

最后“,清静无为”思想《。

老子》谋略能够使人在任何时候保持一个理智的头脑,在顺境中,戒骄戒躁,保持一个居安思危的心境。

在逆境中,不灰心丧气,要有一个“后来居上”的乐观意识,道家思想追求恬淡如水、豁达、清净无为,与世无争,少私寡欲的养生之道。

老子的养生之道的核心思想便是“道法自然”。

他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意思是说:人所作所为要顺其自然,不可强求而为,只有如此。

否则,人与天将会变的不和谐,也会使人变的急功近利,惟利是图,失去了谦恭、宽容和清净。

这样就会使自己急躁不安,而引火上身,进而导致自己病亡。

由此可见,只有遵循“道法自法”的处事原则,灵活运用老子的洒脱乐观、逍遥与圆融的思想,才能做到与世无争,使人们得到心灵净化,生命的升华。

要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古人风范,使自己通过修心养性达到心身健康的目的。

对于每一个有所作为和追求幸福快乐的管理者和经营者,老子的思想犹如用之不竭,取之不尽的源泉。

《老子》思想在穿越历史的长河中经历了政治的动荡,历史的沉浮,社会的演变,它仍然伫立在人类的心灵之中,始终保持它那沉稳的、清静的、健康的形象,始终发挥着对人们心灵的洗涤和净化的作用,始终作为一个解救自我和拯救社会的力量之源。

在当今风云变幻的市场经济社会中,经营管理者应保持一份良好的心境,静观环境的变化,处乱不惊,统筹规划,灵活运用道家思想之精华,指导和规范自己的经济行为。

参考文献:[1]《道德经》[2] 杨家友.论《老子》中的自然意蕴[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3] 陈红太.从老子的认知方式解读老子“道德”的含义[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4] 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M].商务印书馆,2003.[5〕寇颖丹.浅析老子…无为而治‟的政治思想【J〕.法制与社会,2008:160.管理思想史论文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专业:工商管理专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