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雪》ppt课件——诗词赏析
合集下载
《沁园春-雪》ppt课件
重点探究
示例三:《沁园春·雪》妙就妙在跨越时空的纵横驰骋。时间:从秦、汉、 唐、宋、元到当代。空间:从千里大地,到万里长空,从长城黄河到雪山高原。
示例四:《沁园春·雪》妙就妙在雄壮豪放的崇高美。“千里”“万 里”“长城”“大河”“高山”“高原”这些高大雄伟的形象衬上“秦 皇”“汉武”“唐宗”“宋祖”这些豪放的英雄人物的名字,在读者心中唤起 一种雄壮的情感,衬托现实的“英雄人物”,产生阳刚之美。“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则雄视千古,充分表现了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空前的抱负和坚定的 信心,形成彪炳千秋的崇高美。
探究二: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以及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作者勾勒出一幅北国严冬雪景图,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从修辞、
实写、虚写、总写、特写、动静结合、表达方式、意境、情感等方面进行赏析, 在感悟词的语言美、意境美和情感美的同时,学习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 法以及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1.全词中你最喜欢哪一句?说说喜欢它的理由。 2.这首词是怎样把写景、抒情、议论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细细品味后,你有什么 样的感受? 3.请你以“《沁园春·雪》妙就妙在……”为开头,自选一个角度赏析本词。
课堂总结
总写(冰封、雪飘)
沁
写景
实写(长城、大河、山、原)
园
纵横千万里
虚写(想象晴日、红装素裹)
春
坚定信心
·
过渡(由景色联想到人物)
伟大抱负
雪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议论 上下几千年
议论(惜、略输、稍逊、只识)
主旨(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当堂检测
这首词表现了词人自信豪迈的情怀,请从上、下两阕中分别找出依据说明词人是 如何展示这份情怀的。(可以从修辞、写作手法、用词、内容意象等任意角度去分析)
沁园春雪课件(共18张PPT)
朗读指导
沁园春 ﹒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想象) 红白交映,艳丽多姿
精读课文
2.上下阕之间有一句过渡句,请迅速找出并说说它的作用。
过渡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作用:承上启下: 江山如此多娇承接上文,总结雪景,对北国风光做总评。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开启下文,展开对历代英雄的评论,以此抒发 抱负。
精读课文
3.下阕提到了哪些英雄为江山折腰?作者对他们的评价如何?
字音字形
沁园春(qìn)
只剩下白茫茫一片
惟余莽莽( mǎnɡ)
立刻 顿失滔滔(tāo) 红装素裹(ɡuǒ)
分外( fèn) 稍逊(xùn) 成吉思汗(hán) 折腰(zhé)
妖娆(ráo) 妖艳美好 风骚(sāo)风辞骚》,里本的指《《离诗骚经》》,里后的来《泛国指风文》章和辞《藻楚。 数风流人物(shǔ ) 今朝(zhāo)
初读课文
思考:下阕内容主要由哪个字统领?其统领的内容有何特点?
下阕以“惜”字总领以下七句,展开对历代英雄人物 的评论。词人于历代帝王中举出五位很有代表性的人物, 展开一幅幅历史画卷,使评论得以具体形象地推进,如同 翻阅一部千秋史册,一一加以评说。
精读课文
1.词的上阕是如何描写北方的壮丽雪景的?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初读课文
第1课《沁园春.雪》课件(共25张PPT)语文九年级上册
拟人:“欲与天公试比高”,一个“欲”字把“山”“原” 拟人化化,生动地写出它们雄心勃勃的精神风貌和昂扬奋发的 气概。
借代:“文采”“风骚”本指的是文学才华,这里指的是 广义的文化,指的是文治;“弯弓射大雕”指的是武功。
写作特色
1 沁园春·雪
❸ 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
这是一首雄壮的抒情词作。上阕写景,气势磅礴、气 象雄浑,而又寓情于景,句句洋溢着热爱祖国河山的豪情。 下阕议论,由评论历史人物转到歌颂当代无产阶级英雄, 抒发词人的豪情壮志。全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于一炉, 使主题鲜明突出,表现出强烈的艺术效果。
巧评英雄:一代代英雄皆短于“文治”。“俱往矣”宣告了 旧时代的一去不复返,为下文蓄势。
豪迈论今:只有今天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伟大中国人民, 才算得上是创造历史、开拓未来的真正英雄。表现了毛泽东 作为革命家的伟大抱负。
1 沁园春·雪
评 古 论 今
由景生“议”(承上启下)
抒纵
发论
评价五位帝王——“惜”(做铺垫)
失滔滔”,动景如“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这些
是实景。“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是虚
景。这样动静结合,虚实相映,描写出了北国壮丽
的风光,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写作特色
1 沁园春·雪
❷ 巧妙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比喻、对偶:如“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把群山比喻成 一条条银蛇在舞动,把高原上的丘陵比喻成许多白象在奔跑, 既形象,又增加了动感的美。
1 沁园春·雪
登高远眺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实中有虚 景象雄奇
胸怀万里江山:博大豪迈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比喻,化静为动 充满生机活力
欲与天公试比高。 “试比高”拟人 斗争精神
借代:“文采”“风骚”本指的是文学才华,这里指的是 广义的文化,指的是文治;“弯弓射大雕”指的是武功。
写作特色
1 沁园春·雪
❸ 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
这是一首雄壮的抒情词作。上阕写景,气势磅礴、气 象雄浑,而又寓情于景,句句洋溢着热爱祖国河山的豪情。 下阕议论,由评论历史人物转到歌颂当代无产阶级英雄, 抒发词人的豪情壮志。全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于一炉, 使主题鲜明突出,表现出强烈的艺术效果。
巧评英雄:一代代英雄皆短于“文治”。“俱往矣”宣告了 旧时代的一去不复返,为下文蓄势。
豪迈论今:只有今天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伟大中国人民, 才算得上是创造历史、开拓未来的真正英雄。表现了毛泽东 作为革命家的伟大抱负。
1 沁园春·雪
评 古 论 今
由景生“议”(承上启下)
抒纵
发论
评价五位帝王——“惜”(做铺垫)
失滔滔”,动景如“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这些
是实景。“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是虚
景。这样动静结合,虚实相映,描写出了北国壮丽
的风光,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写作特色
1 沁园春·雪
❷ 巧妙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比喻、对偶:如“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把群山比喻成 一条条银蛇在舞动,把高原上的丘陵比喻成许多白象在奔跑, 既形象,又增加了动感的美。
1 沁园春·雪
登高远眺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实中有虚 景象雄奇
胸怀万里江山:博大豪迈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比喻,化静为动 充满生机活力
欲与天公试比高。 “试比高”拟人 斗争精神
《沁园春雪》优秀课件PPT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二级
三级
沁
园
春
·
雪四级 五级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2024/9/12
1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目 录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二级
三级
四级
01 学习背景
03 五级 课堂检测
02 新课导入
04 拓展延伸
2024/9/12
2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学
沁
想象写景 (虚写)
园
(写景、抒情)
春
·
承上启下,引入论述
雪
引无数英 雄竞折腰
具体评论:“惜”
歌颂时代英雄:“数”
歌颂无产 阶级英雄
(抒情、议论)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延
伸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二级
拓 展 三级 四级 五级
第肆部分
2024/9/12
22
课堂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 (2)体会“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含义。 明确:说明过去的历史人物毕竟有很大的局限性,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是今天 的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只有他们,才是祖国河山的真正主人,才是真正的历史创 造者。 (3)完成《名师测控》或《精英新课堂》本课练习。
“望”字统领到“欲与天公试比高”。“望”字以下是雄伟的景观。“长城”“黄 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最能反映北国风貌,而且与“千里”“万里”相照应, 续写地域的辽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拟手法,把“山”“原”动态化。 说山原在“舞”、在“驰”是形象地写出了群山和高原丘陵在万里雪飘中的恢宏景象, 此句变静为动,使画面生动活泼,景色壮观无比!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二级
三级
沁
园
春
·
雪四级 五级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2024/9/12
1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目 录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二级
三级
四级
01 学习背景
03 五级 课堂检测
02 新课导入
04 拓展延伸
2024/9/12
2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学
沁
想象写景 (虚写)
园
(写景、抒情)
春
·
承上启下,引入论述
雪
引无数英 雄竞折腰
具体评论:“惜”
歌颂时代英雄:“数”
歌颂无产 阶级英雄
(抒情、议论)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延
伸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二级
拓 展 三级 四级 五级
第肆部分
2024/9/12
22
课堂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 (2)体会“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含义。 明确:说明过去的历史人物毕竟有很大的局限性,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是今天 的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只有他们,才是祖国河山的真正主人,才是真正的历史创 造者。 (3)完成《名师测控》或《精英新课堂》本课练习。
“望”字统领到“欲与天公试比高”。“望”字以下是雄伟的景观。“长城”“黄 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最能反映北国风貌,而且与“千里”“万里”相照应, 续写地域的辽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拟手法,把“山”“原”动态化。 说山原在“舞”、在“驰”是形象地写出了群山和高原丘陵在万里雪飘中的恢宏景象, 此句变静为动,使画面生动活泼,景色壮观无比!
第1课《沁园春雪》课件(共65张ppt)
你看,红日冉冉升起, 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 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 上皑皑白雪。云海茫茫, 雪山巍巍,红日白雪交相 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 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 姿!
上阙
上阕分几层意思?请理出写景顺序。 第一层(1-3句):概括描写北国的壮丽雪景。 第二层(4-10句):具体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 河山的壮丽。 第三层(11-13句):想象描写,描绘雪后天晴的 壮丽景象。
上阙小结
上阕通过写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先总写了北国雪景,然后具体描写长城、 大河、山、原等雪中景物,最后描写想象中雪后 天晴的美丽景色,虚实结合 地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 热爱、赞美之情。
热
北
概括写景(动静结合) 实写
国 具体写景(以动写静)
爱 祖 国
风
大
光 想象写景
虚写
好 河
山
上阙特点——以景抒情
主要作品有《矛盾论》《论持久 战》等,诗词代表《沁园春·长沙》 《七律·长征》《卜算子·咏梅》等。
写作背景
《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当时,遵义会 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的领导地位。毛泽东同志 率领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了反 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 同志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 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饱含激情地 写下了这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品读下阙
一、下阕第一句有什么作用? 二、诗人用哪个字奠定了对历史人物的评论基调? 其中包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态度? 三、如何理解“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 朝”。
一、下阕第一句有什么作用? 过渡句,承上启下。承接上文,上片写景,对“ 北国风光”作总评。引出下文,“引”作为领字,引 出下阙对历史人物的评价。
上阙
上阕分几层意思?请理出写景顺序。 第一层(1-3句):概括描写北国的壮丽雪景。 第二层(4-10句):具体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 河山的壮丽。 第三层(11-13句):想象描写,描绘雪后天晴的 壮丽景象。
上阙小结
上阕通过写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先总写了北国雪景,然后具体描写长城、 大河、山、原等雪中景物,最后描写想象中雪后 天晴的美丽景色,虚实结合 地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 热爱、赞美之情。
热
北
概括写景(动静结合) 实写
国 具体写景(以动写静)
爱 祖 国
风
大
光 想象写景
虚写
好 河
山
上阙特点——以景抒情
主要作品有《矛盾论》《论持久 战》等,诗词代表《沁园春·长沙》 《七律·长征》《卜算子·咏梅》等。
写作背景
《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当时,遵义会 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的领导地位。毛泽东同志 率领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了反 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 同志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 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饱含激情地 写下了这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品读下阙
一、下阕第一句有什么作用? 二、诗人用哪个字奠定了对历史人物的评论基调? 其中包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态度? 三、如何理解“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 朝”。
一、下阕第一句有什么作用? 过渡句,承上启下。承接上文,上片写景,对“ 北国风光”作总评。引出下文,“引”作为领字,引 出下阙对历史人物的评价。
《沁园春·雪》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 1、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诗人笔下的北 国雪景图
• 2、反复诵读课文,仔细体会“俱往矣,数 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 3、收集一些关于雪的古诗词
《沁园春·雪》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沁园春·雪》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
1、谈谈心目中的鲁迅
•
(1)学了本单元的课文,我们被鲁迅 先生的 才学和 人格魅 力所折 服,这 节课我 们就来 谈谈自 己心目 中的鲁 迅。
作用——承上启下。 由描绘自然过渡到评 点历史帝王。
体现无数英雄为祖国的壮 丽山河而倾倒。
《沁园春·雪》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沁园春·雪》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惜”——惋惜、感叹。是对历史人物的评
惜: 价,领起到“只识弯弓射大雕”。
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
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时 代背景 ;展开 丰富联 想。… …
•
师: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 ,继续 运用我 们总结 的这些 体会句 子的方 法去学 习课文 ,一定 会有更 多的收 获。
•
日积月累
•
过渡:鲁迅先生的文章无疑是人类文 化宝库 中的一 笔财富 ,这节 课我们 一起细 细品读 鲁迅先 生文章 中的脍 炙人口 、发人 深省的 名言警 句。
作用:
内容上——北方壮观雪景的概貌图; 结构上——总领下文,为分写雪景作铺垫。
《沁园春·雪》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沁园春·雪》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望
“望”——领起下文,直至“欲与天公试比高”。 望中所见,既有实在的的视觉观感,又带有很大的想 象成分,显示了诗人的豪迈之情。
《沁园春·雪》赏析 ppt课件
(长城 黄河 群山 高原)
望中所见,既是实在的视 觉感受,又有很大的想象 成分。
作者为什么选取长城、黄河?
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伟大 的结晶,是伟大祖国凛然不可 侵犯的象征,黄河中华民族的 母亲河,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 祥地。它们是伟大祖国的象征, 作者借此来表达自己热爱并誓 死保卫中华大地的感情。
让我们想像:
5、三句诗的意境。
这三句想象雪后天晴的 美丽景色。一轮红日冉 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 光,映红了高原上皑皑 白雪。红日和白雪交相 辉映,,景色十分壮丽。 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 喻: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拟物) 对偶: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互文)。
3. “惜”字还包含后来居上的伟大气魄,体 现了无产阶级革命英雄必将胜过前人的坚 强自信。
4、作者在下阙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评古是为了论今,委婉地批评古代 帝王的不足,是为了与“今朝”对比, 更好地歌颂无产阶级革命英雄。
5、谁是真正的英雄?
“俱往矣”一句,有力地结束了对历 史的回顾,指出历代帝王都已成为过去。
•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 成吉思汗。
•这五个人都是中国历史上的杰出 人物,都有雄才大略,赫赫战功。 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过巨大影 响。
《沁园春·雪》赏析
• 秦始皇——统一中国 • 汉武帝——抗击匈奴 • 唐太宗——贞观之治 • 宋太祖——平息五代动乱 • 元太祖——建立蒙古帝国,而威震欧亚
《沁园春·雪》赏析
• 不可。因为是登高远眺,也显示了 作者高大的形象。
• “顿”,写出了变化之速,寒威之 烈。照应“千”,又使人自然联想 到他昔日波滔滚滚的气势。
《沁园春·雪》赏析
静景:千里冰封 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望中所见,既是实在的视 觉感受,又有很大的想象 成分。
作者为什么选取长城、黄河?
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伟大 的结晶,是伟大祖国凛然不可 侵犯的象征,黄河中华民族的 母亲河,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 祥地。它们是伟大祖国的象征, 作者借此来表达自己热爱并誓 死保卫中华大地的感情。
让我们想像:
5、三句诗的意境。
这三句想象雪后天晴的 美丽景色。一轮红日冉 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 光,映红了高原上皑皑 白雪。红日和白雪交相 辉映,,景色十分壮丽。 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 喻: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拟物) 对偶: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互文)。
3. “惜”字还包含后来居上的伟大气魄,体 现了无产阶级革命英雄必将胜过前人的坚 强自信。
4、作者在下阙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评古是为了论今,委婉地批评古代 帝王的不足,是为了与“今朝”对比, 更好地歌颂无产阶级革命英雄。
5、谁是真正的英雄?
“俱往矣”一句,有力地结束了对历 史的回顾,指出历代帝王都已成为过去。
•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 成吉思汗。
•这五个人都是中国历史上的杰出 人物,都有雄才大略,赫赫战功。 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过巨大影 响。
《沁园春·雪》赏析
• 秦始皇——统一中国 • 汉武帝——抗击匈奴 • 唐太宗——贞观之治 • 宋太祖——平息五代动乱 • 元太祖——建立蒙古帝国,而威震欧亚
《沁园春·雪》赏析
• 不可。因为是登高远眺,也显示了 作者高大的形象。
• “顿”,写出了变化之速,寒威之 烈。照应“千”,又使人自然联想 到他昔日波滔滚滚的气势。
《沁园春·雪》赏析
静景:千里冰封 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沁园春·雪》公开课(共33张ppt)省公开课获奖课件说课比赛一等奖课件
万
望惟
大
顿
山原
欲
须看
分外
江 引 惜略 唐 稍 一成 只 俱数 还
• 背诵这首词
北
江山
望
惜
山
欲
一
只
须
俱
谢谢各位 领导、老师 光顾指导!
•“沁园春”是词牌名,“雪” 是这首词旳题目。
《沁园春》这个词牌要求114个字,分上 下两阕què ,上阕13句,下阕12句,句号 处必须压韵。“沁园”相传是东汉明帝女 儿沁水公主旳园林,曾被外戚窦宪夺取, 后人作诗以咏其事。
《沁园春·雪》写于1936
年2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
泽东在全党全军旳领导地
今朝(zhāo )分(fèn)外妖娆( ráo )
数风流人物( shǔ )
稍逊风骚 ( sāo )
四、诗歌朗诵
•停止 •节奏 •重音 •感情
沁园春·雪
1936年2月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 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 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沁园春·雪
荣县长山初中 刘跃武
• 导入:1936年2月,身为中国共产党和
中国工农红军领导人旳毛泽东看到北国雪 景写下一首词,存于箱底,一直秘而不宣。 1945年10月,在重庆谈判期间,这首词在 《新民晚报》刊登,轰动了山城重庆,甚 至轰动全国。蒋介石因为自己旳气势被毛 泽东压倒,气急败坏,召集了一大批御用 文人,要求他们写出一首词来胜过毛泽东 旳词。然而,这些御用文人绞尽脑汁、挖 空心思也没有写出来。于是,毛泽东旳这 首词就响彻祖国旳大江南北。这首词就是 《沁园春·雪》
对祖国大好河山热爱赞美 江山如此多娇
第1课《沁园春-雪》课件(共33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 《沁园春·雪》
contents
目录
• 背景介绍 • 字词解析 • 句子分析 • 段落分析 • 主题探讨 • 对比与参照 • 课堂互动 • 复习巩固
01
背景介绍
课文背景
•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于1936年2月所作的一首词 ,是《沁园春》词牌中的一首。这首词是毛泽东在陕 北清涧指挥红军准备渡河东征时所写,它表达了作者 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对中国 革命前途的坚定信心。
• “望长城内外”和“看红装素裹 ”通过对比和对照,展示了作者对 祖国山河的深情赞美。
句子含义
•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描 述了北国的壮丽雪景,表现了作者的豪迈 情怀。
•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 滔滔”通过夸张的手法,表现出大自然的力量 和人类的渺小。
•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 高”通过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展示了高原 和群山的动态美,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敬 畏和对未来的期许。
第二段
• 分述红军在长征途中所经历的艰苦 卓绝的战斗和生活。
第三段
• 通过比喻手法,赞扬红军的豪情壮 志和革命精神。
第四段
• 号召红军指战员珍惜和发扬自己的 成绩和光荣传统,胜利前进。
重点段落解析
• 第二段是本课的重点段落,其中 又以“雪里行军情更迫”等比喻最 为生动形象地表现红军在恶劣环境 中的英勇顽强、不畏艰难的英雄气 概
02
字词解析
生字生词
沁园春
• 词牌名,也称《洞庭春色》《瑞雪图》等。
雪
• 指自然界降落的白色降水,如雨、雾等。在古代诗词中常用来比喻纯洁、高雅的品质。
莽莽
• 形容原野辽阔无垠,一片苍茫。
contents
目录
• 背景介绍 • 字词解析 • 句子分析 • 段落分析 • 主题探讨 • 对比与参照 • 课堂互动 • 复习巩固
01
背景介绍
课文背景
•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于1936年2月所作的一首词 ,是《沁园春》词牌中的一首。这首词是毛泽东在陕 北清涧指挥红军准备渡河东征时所写,它表达了作者 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对中国 革命前途的坚定信心。
• “望长城内外”和“看红装素裹 ”通过对比和对照,展示了作者对 祖国山河的深情赞美。
句子含义
•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描 述了北国的壮丽雪景,表现了作者的豪迈 情怀。
•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 滔滔”通过夸张的手法,表现出大自然的力量 和人类的渺小。
•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 高”通过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展示了高原 和群山的动态美,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敬 畏和对未来的期许。
第二段
• 分述红军在长征途中所经历的艰苦 卓绝的战斗和生活。
第三段
• 通过比喻手法,赞扬红军的豪情壮 志和革命精神。
第四段
• 号召红军指战员珍惜和发扬自己的 成绩和光荣传统,胜利前进。
重点段落解析
• 第二段是本课的重点段落,其中 又以“雪里行军情更迫”等比喻最 为生动形象地表现红军在恶劣环境 中的英勇顽强、不畏艰难的英雄气 概
02
字词解析
生字生词
沁园春
• 词牌名,也称《洞庭春色》《瑞雪图》等。
雪
• 指自然界降落的白色降水,如雨、雾等。在古代诗词中常用来比喻纯洁、高雅的品质。
莽莽
• 形容原野辽阔无垠,一片苍茫。
第1课《沁园春雪》(共38张PPT)
作者简介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 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 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 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 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 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 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 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 员会主席(1936~1976),中 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主席 (1943~1945)和中央委员会 主席(1945~1976),中华人 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1949~1954)和中华人民共 和国主席(1954~
写作背景
1936年2月,抗日 战争爆发前,在陕北 的清涧县,毛泽东同 志登上海拔千米、白 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 形,观赏风光。面对 苍茫大地,胸中豪情 激荡,过后写下了这 首词。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为了国家 的前途和人民的利益,毛泽东同志亲赴重 庆与国民党谈判。在此期间,著名的爱国 民主人士柳亚子向毛主席“索句”(求 诗),毛主席便手书《沁园春 雪》赠给 他。柳亚子读后写道:“展读之余,以为 中国有词以来第一作手,虽苏(轼)、辛 (弃疾)未能抗,况余子呼?”后于1945 年11月14日发表于《新民报》晚刊。这首 词的写作和发表俱在新的革命时期即将开 始之际,有着重要意义。
课文导入
雪,冰清玉洁,是情趣的寄托,是人格的化 身。 自古以来,骚人墨客,大都以雪为题;诗坛 文苑,也多有咏雪之作。毛泽东对雪也有着特殊兴 趣,经常有咏雪的佳词丽句。但要说到好,《沁园 春.雪》却首推第一。不仅如此,本篇还是毛泽东 引起唱和、争论最多、最大的一首词,也是毛泽东 诗情才智的一次充分的展露,也是他丰富、崇高的 精神世界的一次艺术的显现。
1、词的上阕哪些句子总写北方雪景? 这些句子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抒 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沁园春雪ppt课件
。
对后世的影响
文学价值
《沁园春·雪》是一首优秀 的现代白话诗,具有极高 的文学价值,被广泛收入 各种文学选集。
历史价值
该诗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 的现状和人民的心声,具 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教育价值
《沁园春·雪》被广泛用于 中小学教材,具有重要的 教育价值。
传承与普及
传承方式
通过文学作品的出版、传播和讲解,以及各种形式的艺术表现,如朗诵、演唱、舞蹈等,使《 沁园春·雪》得以传承至今。
情的发展和演员的表演来传达诗歌的主题和思想。
网络电影版
03
利用网络平台的优势,将《沁园春·雪》制作成具有网络特色的
电影作品,吸引年轻观众的关注和喜爱。
06
沁园春雪的创作灵感来源
对自然景观的感悟
自然景观的壮美
毛泽东在面对大自然的美景时,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美,这激发了他的创作灵 感,使他写出了“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样壮美的诗句。
古典音乐
以古典乐器的演奏,展现《沁园春·雪》的庄重和优雅,突出诗歌 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
舞台剧演绎
1 2 3
话剧版
《沁园春·雪》的话剧版通过演员的台词、动作和 灯光等元素的配合,生动地展现出诗歌的故事情 节和人物形象。
舞剧版
以舞蹈为主要表现形式,将《沁园春·雪》的意境 和情感通过舞蹈动作进行表达,塑造出诗意的视 觉效果。
社会意义
激发民族精神
沁园春雪以其豪迈的气势和壮丽 的描绘,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 自豪感和自信心,对民族精神的
塑造具有重要影响。
推动文化革命
沁园春雪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一部分 ,对推动中国文化革命和思想解放 起到了重要作用。
历史见证
沁园春雪见证了中国历史的发展和 变迁,成为研究中国近现代历史的 重要文献之一。
对后世的影响
文学价值
《沁园春·雪》是一首优秀 的现代白话诗,具有极高 的文学价值,被广泛收入 各种文学选集。
历史价值
该诗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 的现状和人民的心声,具 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教育价值
《沁园春·雪》被广泛用于 中小学教材,具有重要的 教育价值。
传承与普及
传承方式
通过文学作品的出版、传播和讲解,以及各种形式的艺术表现,如朗诵、演唱、舞蹈等,使《 沁园春·雪》得以传承至今。
情的发展和演员的表演来传达诗歌的主题和思想。
网络电影版
03
利用网络平台的优势,将《沁园春·雪》制作成具有网络特色的
电影作品,吸引年轻观众的关注和喜爱。
06
沁园春雪的创作灵感来源
对自然景观的感悟
自然景观的壮美
毛泽东在面对大自然的美景时,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美,这激发了他的创作灵 感,使他写出了“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样壮美的诗句。
古典音乐
以古典乐器的演奏,展现《沁园春·雪》的庄重和优雅,突出诗歌 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
舞台剧演绎
1 2 3
话剧版
《沁园春·雪》的话剧版通过演员的台词、动作和 灯光等元素的配合,生动地展现出诗歌的故事情 节和人物形象。
舞剧版
以舞蹈为主要表现形式,将《沁园春·雪》的意境 和情感通过舞蹈动作进行表达,塑造出诗意的视 觉效果。
社会意义
激发民族精神
沁园春雪以其豪迈的气势和壮丽 的描绘,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 自豪感和自信心,对民族精神的
塑造具有重要影响。
推动文化革命
沁园春雪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一部分 ,对推动中国文化革命和思想解放 起到了重要作用。
历史见证
沁园春雪见证了中国历史的发展和 变迁,成为研究中国近现代历史的 重要文献之一。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教学重点】 • 1、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想 像,理解诗人博大的胸襟 和豪迈的情怀。 • 2、理解写景、抒情相结 合的特点和比喻、拟人等 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议论 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作者简介
•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 ,字润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卓越的领导者, 政治家、军事家。是中华民族的领袖,伟大的 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 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 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毛泽东被视为是 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 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个人物。
句子赏析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
• “望”字统领下文,直至“欲与天公试比高”句。这里的“望”,有登高远眺的意思并有 很大的想像成分,它显示了诗人自身的形象,使人感受到他那豪迈的意兴。“望”字之下 ,展现了长城、黄河、山脉、高原这些最能反映北国风貌的雄伟景观,这些景观也正是我 们伟大祖国的形象。“长城内外”,这是从南到北,“大河上下”,这是自西向东,地域 如此广袤,正与前面“千里”“万里”两句相照应。意境的大气磅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 胸怀,雄伟的气魄。 “惟余莽莽”“顿失滔滔”分别照应“雪飘”“冰封”。“惟余”二字,强化了白茫茫的 壮阔景象。“顿失”二字,则写出变化之速,寒威之烈,又使人联想到未冰封时大河滚滚 滔滔的雄壮气势。这四句用视觉形象,赋予冰封雪飘的风光以更为具体更为丰富的直觉, 更显气象的奇伟雄浑。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 句中的“俱往矣”三字,将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一笔带过 ,转向诗人所处的当今时代,点出全词“数风流人物,还 看今朝”的主题。“今朝”是一个新的时代,新的时代需 要新的风流人物。“今朝”的风流人物不负历史的使命, 超越于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具有更卓越的才能,并且必将 创造空前伟大的业绩,这是诗人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 。
课文译注
• 北方的风光,千里冰封冻,万里雪花飘。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 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山岭好像银 白色的蟒蛇在飞舞,高原好像蜡白色的巨象在奔驰,它们都想试一试 与天老爷比比高。要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艳艳的阳光和白皑皑的冰 雪交相辉映,分外美好。 • 江山如此十分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只可惜秦始皇、汉武帝 ,略差文学才华;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治功劳。一代上天骄宠的 儿子成吉思汗,只知道弯弓射大雕。这些人物全都过去了,数一数英 雄豪杰,还要看今天的人们。
古诗词中表达作者的抱负的诗句。
• • • • • • • • • • • • • (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3)、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5)、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6)、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 2、找几个含“雪”字的成语。 冰天雪地、风雪载途、程门立雪 、白雪皑皑 、雪中送炭、雪泥鸿爪、映雪读书 3、找几句写雪的古诗。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3)、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4)、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5)、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沁园春.雪
毛泽东
• “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题目,“雪”指出题目所 写的内容是雪景,所以上片就集中笔墨写了北国的雪景, 展示出一幅非常壮丽的祖国山河图。
•
【教学目标】
•
• • • • • • • •
1、知识目标:
⑴简介作者毛泽东的主要事迹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⑵读准“莽”、“逊”、“娆”、“骚”、“朝” 、“分”、“汗”等词的字音。 ⑶掌握课下注释中列出的重点词语的字形及含义。 2、能力目标: ⑴能够准确熟练地背诵全诗。 ⑵揣摩诗歌中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写景 。 3、情感目标: 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想像,感受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 迈的情怀,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
• 其中“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动态描写,都有活泼奔放 的气势。加上“欲与天公试比高”一句,表现“山”“原 ”与天相连,更有一种奋发的态势和竞争的活力。“山 ”“原”都是静物,写它们“舞”“驰”,这化静为动的 浪漫想像,固然因在大雪飘飞中远望山势和丘陵绵延起伏 ,确有山舞原驰的动感,更因诗人情感的跃动,使他眼前 的大自然也显得生气勃勃,生动活跃。
疑难讲解
• 一:如何理解诗人关于“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的 批判;二:“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中“风流人物”究 竟指谁?
作者自己的作注
• “略输文采”云云,都是“批判二千年封建主义的一个反 动侧面”,并且解释说,“只能如是,须知这是写诗啊! 难道可以谩骂这一些人们吗?”“风流人物”则明确指示 :“是指无产阶级。”
写作背景
• 这首词写于1936年2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 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毛泽东率长征部队 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反抗日本帝 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 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 盖的塬(塬 yuán :我国西北黄土高原地区因流 水冲刷而形成的一种地貌,呈台状,四周陡峭 ,顶上平坦。)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 ”,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课文朗读
• 《沁园春·雪》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骄,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 前十句写了眼前的实景,而这三句写的是虚景,想像雪后 晴日当空的景象,翻出一派新的气象。雪中的景象在苍茫 中显得雄伟,雪后的景象则在清朗中显得娇艳。“看”字 与“望”字照应;“红装素裹”,把江山美景比做少女的 衣装,形容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的艳丽景象。“分外妖娆 ”,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注释】
• “原”指高原,即秦晋高原。 •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和宋太祖 。 • 风骚:本指辞藻。这里用来概括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 思想、文化在内。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 里的《离骚》 • 天骄:天之骄子的省略语。汉朝人称匈奴单于为天之骄子 ,后来称历史上北方某些少数民族君主为天骄 • 成吉思汗:建立了横跨欧亚的大帝国的蒙古征服者。 • 射雕:《史记·李广传》称匈奴善射者为“射雕者”。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 这几句以“惜”字总领七个句子,展开对历代英雄人物的 评论。诗人于历代帝王中举出五位很有代表性的人物,展 开一幅幅历史画卷,使评论得以具体形象地展开,如同翻 阅一部千秋史册,一一加以评说。一个“惜”字,定下对 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基调,饱含惋惜之情而又有批判。然 而措词极有分寸,“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并不是一 概否定有惋惜之极的意味,而且用了“只识”二字而带有嘲讽了 。“弯弓射大雕”,非常传神地表现了成吉思汗只恃武功 而不知文治的形象。
主题思想
• 这首词以宏伟的气魄,生花的妙笔,写景论史,热情赞美 祖国的大好河山,歌颂无产阶级革命英雄,激发人们的爱 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鼓励人们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
•
词中咏雪言志,抒发了词人对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 表达了伟大的抱负。这首词大气磅礴,写景,纵横千里; 论史,上下几千年,充分表现了当代无产阶级英雄和革命 人民的豪情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