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蝉》中一正一
《蝉》原文注释及译文
《蝉》原文注释及译文《蝉》原文注释及译文【诗句】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出处】唐·李商隐《蝉》。
【意思】蝉儿呵,你最能引我共鸣,我也是,家徒四壁,举家清苦。
【全诗】《蝉》[唐].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注释1】①二句意谓本因栖息高树饮清露为生而难以饱腹,悲鸣寄恨亦是徒劳费声。
②二句意谓鸣至五更时力竭声稀欲断,但自然界却仍一树清碧,对蝉的悲鸣无动于衷,毫无感情。
五更:古代计时法分一夜为五更,五更指天将晓之时。
疏:稀少。
③二句由蝉之寄迹树枝联想自己漂泊不定的'宦游生活。
梗(geng):树木枝条。
泛:飘浮。
《战国策· 赵策》记载的寓言云:土梗与木梗斗,称木梗不如自己,因木梗逢疾风淋雨,漂入漳河,东流至海,泛滥无所止。
此处用其意。
隋卢思道《听鸣蝉篇》:“故乡已超忽,空庭正芜没”;又云:“讵念嫖姚嗟木梗”,此处亦受卢诗影响。
④二句意谓烦劳你总是警戒我,我亦家贫如洗。
君:指蝉。
警:警戒。
【注释2】①以:因为。
高:高洁。
古人认为蝉餐风饮露,故誉其高洁。
恨费声:凄楚而吃力地鸣叫。
②疏:指鸣叫声稀疏。
③薄宦:指职位卑下俸禄微薄的小官。
梗泛:哽指身不由己地、行踪不定地漂泊。
梗,树木枝条。
典出《战国策·齐策三》,大意是土偶对桃梗说:秋水一来,你就会冲走,漂漂然不知流向何方。
此处喻指漂泊不定的生活。
芜已平:已经长满杂草的意思。
④君:指蝉。
警:警醒。
清:清贫。
【译文】居处高洁而食不果腹,终日哀鸣也是枉然。
五更时鸣声无力稀疏欲断,一树青碧仿佛与己毫不相干。
我官卑职微四处飘泊不定,早已荒芜了故乡的田园。
麻烦您在耳边时时警戒,我也是一贫如洗举家清寒。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蝉》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蝉》课文原文及教案导读:本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蝉》课文原文及教案,来源互联网,仅供读者阅读参考.课文蝉的地穴我有很好的环境可以研究蝉的习性。
一到七月初,蝉就占据了我门前的树。
我是屋里的主人,它却是门外的统治者。
有了它的统治,无论怎样总是不很安静的。
每年蝉的初次出现是在夏至。
在阳光曝晒的道路上有好些小圆孔,孔口于地面相平。
蝉的幼虫就从这些圆孔爬出,在地面上变成完全的蝉。
蝉喜欢顶干燥、阳光顶多的地方。
幼虫有一种有力的工具,能够刺透晒干的泥土和沙石。
我要考察它们遗弃下的储藏室,必须用刀子来挖掘。
这小圆孔约一寸口径,周围一点土都没有。
大多数掘地昆虫,例如金蜣,窠外面总有一座土堆。
这种区别是由于它们工作方法的不同。
金蜣的工作是由洞口开始,所以把掘出来的废料堆积在地面。
蝉在幼虫是从地下上来的,最后的工作才是开辟大门口。
因为门还未开,所以不可能在门口堆积泥土。
蝉的隧道大都是深十五六寸,下面较宽大,底部却完全关闭起来。
做隧道的时候,泥土搬到哪里去了呢?为什么墙壁不会塌下来呢?谁都以为幼虫用有爪的腿爬上爬下,会将泥土弄塌了,把自己的房子塞住。
其实,它的动作简直像矿工或铁路工程师。
矿工用支柱支撑隧道,铁路工程师用转墙使地道坚固。
蝉同他们一样聪明,在隧道的墙上涂上灰泥。
它身子里藏有一种极粘的液体,可以用来做灰泥。
地穴常常建筑在含有汁液的植物根须上,为的可以从根须取得汁液。
能够很随便地在穴道内爬上爬下,这是很重要的。
它必须先知道外面的气侯是怎样的,才能决定可以出去晒太阳的日子来到没有。
所以它工作好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做成一圈涂墁得很坚固的墙壁,以求适于上下爬行。
隧道的顶上留一层一指厚的土,用来抵御外面的恶劣气侯,直到最后一刹那。
只要有一些好天气的消息,它就爬上来,利用顶上的薄盖去考察气侯的情况。
假使它估量到外面有雨或风暴——纤弱的幼虫脱皮的时候,这是一件顶重要的事情——它就小心谨慎地溜到温暖严紧的隧道底下。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蝉》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蝉》课文原文及教案课文原文蝉,鸣声悠扬,四季分明,无论是炎炎夏日还是萧瑟寒冬。
大多数人都喜欢听蝉鸣,感受这份欣欣向荣的生命气息,无奈它们的存在时间实在太过短暂,当人们在享受它们的声音的时候,它们也正在告别这个世界。
春天,蝉幼虫孵化出来,它们爬出土壤,爬上树干,然后附着在树上静静等待。
红色的眼睛在阳光下闪亮,背部琥珀色的壳子上长满了细小的刺。
夏天到来了,蝉脱掉了壳,展开了翅膀,然后镶嵌在一片花树林中。
当夜幕降临,它们会在窗户外面或者树上唱歌,这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蝉鸣。
在秋天,蝉的鸣声悄然停止,然后一夜之间就消失了,一到冬天,这个蝉的故事就结束了。
那些曾经附着于树上的蝉蛹也成为了昨日黄花。
蝉和人类的结缘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诗经》里,它们也曾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常见形象。
从《离骚》中的“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到《红楼梦》中“嗌尽梧桐更不发,蚕破新丝桐叶片”,蝉一直以它们特有的声音和形象在文学作品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教学目标1.掌握文章中的词语及短语,如“欣欣向荣”、“孵化”;2.理解蝉的生命周期;3.了解蝉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
教学重点1.理解蝉的生命周期;2.掌握文章中的词语及短语。
教学难点1.了解蝉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2.发现蝉在文学作品中所表达的主题。
教学过程导入从学生感受入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听一段蝉鸣声,并问学生是否喜欢听蝉鸣,引导学生思考并走进蝉的世界。
阅读让学生梳理文章脉络,细节互补。
从文章中找出“欣欣向荣”、“孵化”等生词,让学生互相讨论并总结意思,通过讨论使每个学生理解得更加深入。
形象教师通过图片展示蝉和蝉蛹的形象,让学生感性认识蝉的外貌特征。
让学生通过观察判断出“红色的眼睛”和“背部琥珀色的壳子”在文章中的含义和作用,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一定的语言启迪和文学艺术的指导,使学生更加了解蝉在文学中的形象。
主题教师通过讲解和引导,让学生的思维跳跃到高层面上,理解蝉在文学作品中所表达的主题,如生命短暂,珍惜生命等,从而拓宽学生的思想。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上第五单元第19课《蝉》优质课件(34张)
----练琼
作者法布 尔,是法国著 名的昆虫学家 和科普作家。 本文有修改。
生字新词
• 幼虫 体操 柔弱 饮水 • 火药 枪声 试验 震碎
• 蜕皮 折叠 空壳 颤动 • 脱壳 喧哗 声调 镇静
• qiào 地壳 金蝉脱壳 •壳 • ké 空壳 贝壳
• 蜕皮 折叠 空壳 颤动 • 脱壳 喧哗 声调 镇静
它腾起身子,往后翻下来 ,头向下倒挂着,原来折叠 着的翅膀打开了,歇力伸直 。接着,尽力把身体翻上去 ,用前爪钩住那层旧皮,使 它从那层旧皮里完全蜕出来 。
它腾起身子,往后翻下来 ,头向下倒挂着,原来折叠 着的翅膀打开了,歇力伸直 。接着,尽力把身体翻上去 ,用前爪钩住那层旧皮,使 它从那层旧皮里完全蜕出来 。
•
刚蜕皮的蝉,用前爪把自 己挂在蜕下来的空壳上,在 微风里颤动,样子很柔弱, 颜。
我喜欢观察蝉蜕壳。幼虫蜕皮是从背上开始的。 外面的一层旧皮从背上裂开,露出淡绿色的蝉来。先 出来的是头,接着是吸管和前腿,最后是后腿和折叠 着的翅膀,只留下腹部还在那旧皮里。 蝉蜕壳的时候,可以说是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 它腾起身子,往后翻下来,头向下倒挂着,原来折叠 着的翅膀打开了,歇力伸直。接着,尽力把身体翻上 去,用前爪钩住那层旧皮,使它从那层旧皮里完全蜕 出来。那些旧皮就只剩个空壳,成了蝉蜕。整个过程 大约要半个小时。 刚蜕皮的蝉,用前爪把自己挂在蜕下来的空壳上, 在微风里颤动,样子很柔弱,颜色还是绿的,直到变 成棕色,就跟平常的蝉一样了。
它腾起身子,往后翻下 来,头向下倒挂着,原来折 叠着的翅膀打开了,歇力伸 直。接着,尽力把身体翻上 去,用前爪钩住那层旧皮, 使它从那层旧皮里完全蜕出 来。
它腾起身子,往后翻下 来,头向下倒挂着,原来折 叠着的翅膀打开了,歇力伸 直。接着,尽力把身体翻上 去,用前爪钩住那层旧皮, 使它从那层旧皮里完全蜕出 来。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蝉》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 19 课《蝉》课文原文及教案导读:本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 19 课《蝉》课文原文及教案,来源互联网, 仅供读者阅读参考.课文蝉的地穴我有很好的环境可以争论蝉的习性。
一到七月初,蝉就占据了我门前的树。
我是屋里的仆人,它却是门外的统治者。
有了它的统治,无论怎样总是不很安静的。
每年蝉的初次消灭是在夏至。
在阳光曝晒的道路上有好些小圆孔,孔口于地面相平。
蝉的幼虫就从这些圆孔爬出,在地面上变成完全的蝉。
蝉宠爱顶枯燥、阳光顶多的地方。
幼虫有一种有力的工具,能够刺透晒干的泥土和沙石。
我要考察它们遗弃下的贮存室,必需用刀子来挖掘。
这小圆孔约一寸口径,四周一点土都没有。
大多数掘地昆虫,例如金蜣,窠外面总有一座土堆。
这种区分是由于它们工作方法的不同。
金蜣的工作是由洞口开头,所以把掘出来的废料积存在地面。
蝉在幼虫是从地下上来的,最终的工作才是开拓大门口。
由于门还未开,所以不行能在门口积存泥土。
蝉的隧道大都是深十五六寸,下面较宽大,底部却完全关闭起来。
做隧道的时候,泥土搬到哪里去了呢?为什么墙壁不会塌下来呢?谁都以为幼虫用有爪的腿爬上爬下,会将泥土弄塌了,把自己的房子塞住。
其实,它的动作简直像矿工或铁路工程师。
矿工用支柱支撑隧道,铁路工程师用转墙使地道结实。
蝉同他们一样聪明,在隧道的墙上涂上灰泥。
它身子里藏有一种极粘的液体,可以用来做灰泥。
地穴常常建筑在含有汁液的植物根须上,为的可以从根须取得汁液。
能够很任凭地在穴道内爬上爬下,这是很重要的。
它必需先知道外面的气侯是怎样的,才能打算可以出去晒太阳的日子来到没有。
所以它工作好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做成一圈涂墁得很结实的墙壁,以求适于上下爬行。
隧道的顶上留一层一指厚的土,用来抵抗外面的恶劣气侯,直到最终一刹那。
只要有一些好天气的消息,它就爬上来,利用顶上的薄盖去考察气侯的状况。
假使它估量到外面有雨或风暴——纤弱的幼虫脱皮的时候,这是一件顶重要的事情——它就留神慎重地溜到温顺严紧的隧道底下。
《蝉》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12篇
《蝉》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12篇《蝉》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12篇《蝉》原文、翻译及赏析1齐天乐·蝉朝代:宋朝作者:王沂孙一襟余恨宫魂断,年年翠阴庭树。
乍咽凉柯,还移暗叶,重把离愁深诉。
西窗过雨。
怪瑶珮流空,玉筝调柱。
镜暗妆残,为谁娇鬓尚如许。
铜仙铅泪似洗,叹携盘去远,难贮零露。
病翼惊秋,枯形阅世,消得斜阳几度。
余音更苦。
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
谩想薰风,柳丝千万缕。
译文及注释:译文宫人忿然魂断,满腔余恨无消处。
化作哀苦的鸣蝉,年年栖息在翠阴庭树。
你刚在乍凉的秋枝上幽咽,一会儿又移到密叶深处,再把那离愁向人们倾诉。
西窗外下过了一阵疏雨,我奇怪,为何你的叫声不再凄苦,反而好似玉佩在空中流响,又像佳人抚弄着筝柱。
明镜已变得暗淡无光,你也无心打扮装束,而今又是为了谁,你却鬓发尚如此娇美?金铜仙人离开了国度告别了故乡,流下的铅泪如洗,可叹她携盘远行,再也不能为你贮存清露,你残弱的双翼害怕秋天,枯槁的形骸阅尽人间的荣枯,还能经受得几次黄昏日暮?凄咽的残鸣尤为凄楚,为何独自把哀愁的曲调反复悲吟,一时间变得如此清苦。
你只有徙自追忆那逝去的春风,吹拂着柔弱的嫩柳千丝万缕。
注释①“一襟”句:喻蝉是饮恨而亡的宫女怨魂所化。
②凉柯:秋天的树枝。
③瑶佩:以玉声喻蝉鸣声美妙,下“玉筝”同。
④“镜暗妆残”二句:谓不修饰妆扮,为何还那么娇美。
魏文帝宫女莫琼树制蝉鬓,缥缈如蝉。
⑤枯形:指蝉蜕。
⑥消得:经受得住。
赏析:这首词借咏秋蝉托物寄意,表达国破家亡、末路穷途的无限哀思。
开始由蝉的形象联想到宫女形象,由宫妇含恨而死,尸体化为蝉长年攀树悲鸣的传说,为全章笼罩悲剧气氛。
“病翼”、“枯形”,是形容饱尝苦难的遗民形象。
最后以寒蝉“漫想”二字,一笔将希望抹去,酸楚之至,有含蓄不尽之势。
全词以寒蝉的哀吟写亡国之恨,词人哀吟,宛如寒蝉悲鸣,既贴物写形、写声,又超物写意,不失为一首咏物佳作。
《蝉》原文、翻译及赏析2原文: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蝉》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2篇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蝉》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2篇1。
蝉作者简介篇一普通的蝉喜欢在干的细枝上产卵。
它选择小的枝,像枯草或铅笔那样粗细,而且往往是向上翘起,差不多已经枯死的小枝。
它找到适当的细树枝,就用胸部的尖利工具刺成一排小孔。
这些小孔的形成,好像用针斜刺下去,把纤维撕裂,并微微挑起。
如果它不受干扰,一根枯枝常常刺出三四十个孔。
卵就产在这些孔里。
小孔成为狭窄的小径,一个个斜下去。
一个小孔内约生十个卵,所以生卵总数约为三四百个。
这是一个昆虫的很好的家庭。
它之所以产这许多卵,是为了防御某种特别的危险。
必须有大量的卵,遭到毁坏的时候才可能有幸存者。
我经过多次的观察,才知道这种危险是什么。
这是一种极小的蚋,蝉和它比起来,简直成为庞大的怪物。
蚋和蝉一样,也有穿刺工具,位于身体下面近中部处,伸出来和身体成直角。
蝉卵刚产出,蚋立刻就想把它毁掉。
这真是蝉家族的大灾祸。
大怪物只须一踏,就可轧扁它们,然而它们置身于大怪物之前却异常镇静,毫无顾忌,真令人惊讶。
我曾看见三个蚋依次呆在那里,准备掠夺一个倒霉的蝉。
蝉刚把卵装满一个小孔,到稍高的地方另做新孔,蚋立刻来到这里。
虽然蝉的爪可以够着它,而蚋却很镇静,一点不害怕,像在自己家里一样,在蝉卵上刺一个孔,把自己的卵放进去。
蝉飞去了,多数孔内已混进异类的卵,把蝉的卵毁坏。
这种成熟的蚋的幼虫,每个小孔内有一个,以蝉卵为食,代替了蝉的家族。
这可怜的母亲一直一无所知。
它的大而锐利的眼睛并不是看不见这些可怕的敌人不怀好意地呆在旁边。
然而它仍然无动于衷,让自己牺牲。
它要轧碎这些坏种子非常容易,不过它竟不能改变它的本能来拯救它的家族。
我从放大镜里见过蝉卵的孵化。
开始很像极小的鱼,眼睛大而黑,身体下面有一种鳍状物,由两个前腿连结而成。
这种鳍有些运动力,能够帮助幼虫走出壳外,并且帮助它走出有纤维的树枝——这是比较困难的事情。
鱼形幼虫一到孔外,皮即刻脱去。
但脱下的皮自动形成一种线,幼虫靠它能够附着在树枝上。
蝉的译文和注释
蝉的译文和注释
《蝉》
【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译文:
你看那蝉儿啊,它脑袋上那两个触须(垂緌)耷拉着,就像两根小辫子似的,它喝的是那清澈干净的露水(饮清露)呢。
这小家伙啊,在那稀稀拉拉的梧桐树上(疏桐),发出的叫声(流响)传得老远老远的。
它为啥声音能传那么远呢?还不是因为它待的地方高(居高)嘛,就因为它站得高,声音自然而然就能传得远(声自远),可别以为它是靠着秋风(非是藉秋风)帮忙,才让声音传得那么远的哦。
注释:
垂緌(ruí):古代官帽打结下垂的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故说“垂緌”。
这里是说蝉的触须。
清露:纯净的露水。
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故说“饮清露”。
流响:指蝉长鸣不已,声音传得很远。
疏桐:高大的梧桐树上枝叶稀疏,所以说是“疏桐”。
居高:指蝉栖息在高树上。
藉(jiè):凭借、依赖。
出处:《全唐诗》。
这诗啊,就像在说人要是自身品德高尚、能力
出众,不用借助外在的力量,名声自然就会传得很远,就像那蝉一样,站得高,自身实力够,声音就能传出去,而不是靠秋风这种外力帮忙。
你看这虞世南把蝉写得多生动啊,从它的样子,到它的声音,再到这
背后蕴含的道理,都给咱写出来了。
就像咱平时看一个人似的,有的
人老是靠关系啊,靠一些歪门邪道出名,但是真正厉害的人呢,就像
这蝉,自身硬,站得高,自然而然就有好名声了。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蝉》课文原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蝉》课文原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还要做到多与他人交流,通过与他人的交流能够看到自身的不足,从而找到学习的方向。
下面是小偏整理的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蝉》课文原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蝉的地穴:我有很好的环境可以研究蝉的习性。
一到七月初,蝉就占据了我门前的树。
我是屋里的主人,它却是门外的统治者。
有了它的统治,无论怎样总是不很安静的。
每年蝉的初次出现是在夏至。
在阳光暴晒的道路上有好些小圆孔,孔口于地面相平。
蝉的幼虫就从这些圆孔爬出,在地面上变成完全的蝉。
蝉喜欢顶干燥、阳光顶多的地方。
幼虫有一种有力的工具,能够刺透晒干的泥土和沙石。
我要考察它们遗弃下的储藏室,必须用刀子来挖掘。
这小圆孔约一寸口径,周围一点土都没有。
大多数掘地昆虫,例如金蜣,窠外面总有一座土堆。
这种区别是由于它们工作方法的不同。
金蜣的工作是由洞口开始,所以把掘出来的废料堆积在地面。
蝉在幼虫是从地下上来的,最后的工作才是开辟大门口。
因为门还未开,所以不可能在门口堆积泥土。
蝉的隧道大都是深十五六寸,下面较宽大,底部却完全关闭起来。
做隧道的时候,泥土搬到哪里去了呢?为什么墙壁不会塌下来呢?谁都以为幼虫用有爪的腿爬上爬下,会将泥土弄塌了,把自己的房子塞住。
其实,它的动作简直像矿工或铁路工程师。
矿工用支柱支撑隧道,铁路工程师用转墙使地道坚固。
蝉同他们一样聪明,在隧道的墙上涂上灰泥。
它身子里藏有一种极粘的液体,可以用来做灰泥。
地穴常常建筑在含有汁液的植物根须上,为的可以从根须取得汁液。
能够很随便地在穴道内爬上爬下,这是很重要的。
它必须先知道外面的气侯是怎样的,才能决定可以出去晒太阳的日子来到没有。
所以它工作好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做成一圈涂墁得很坚固的墙壁,以求适于上下爬行。
隧道的顶上留一层一指厚的土,用来抵御外面的恶劣气侯,直到最后一刹那。
只要有一些好天气的消息,它就爬上来,利用顶上的薄盖去考察气侯的情况。
假使它估量到外面有雨或风暴——纤弱的幼虫脱皮的时候,这是一件顶重要的事情——它就小心谨慎地溜到温暖严紧的隧道底下。
《蝉》译文及赏析整理
《蝉》译文及赏析整理《蝉》译文及赏析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常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斗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
那么问题来了,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蝉》译文及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盼望对大家有所关心。
《蝉》译文及赏析篇1: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注解1、本以两句:古人误以为蝉是餐风饮露的。
这里是说,既欲栖高处,自难以饱腹,虽带恨声,实也徒然。
2、一树句:意谓蝉虽哀鸣,树却自呈苍润,像是无情相待。
实是隐喻受人冷落。
3、薄宦:官卑职微。
4、梗犹泛:这里是自伤沦落意。
5、芜已平:荒芜到了没胫地步。
译文你栖身高枝之上才难以饱腹;你虽含恨哀鸣徒然白费神劲。
五更以后疏落之声几近断绝。
大树依旧青翠却无丝毫怜悯,我官职卑下象桃梗漂流不定,家园早已荒芜杂草埋没脚胫。
烦劳你的鸣叫我得借以自警,我也举家操守象你高洁不佞。
赏析这首诗借咏蝉以喻自身的高洁。
前半首闻蝉而兴,重在咏蝉;它餐风饮露,居高清雅,然而声嘶力竭地鸣叫,却难求一饱。
后半首直抒己意,他乡薄宦,梗枝漂流,故园荒芜,胡不归去?因而闻蝉以自警,同病相怜。
全诗层层深化阐发主题:“高难饱”,鸣“徒劳”,声“欲断”,树“无情”,怨之深,恨之重,一目了然。
实属“咏物”佳绝。
《蝉》译文及赏析篇2蝉原文: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解释:1、本以两句:古人误以为蝉是餐风饮露的。
这里是说,既欲栖高处,自难以饱腹,虽带恨声,实也徒然。
2、一树句:意谓蝉虽哀鸣,树却自呈苍润,像是无情相待。
实是隐喻受人冷落。
3、薄宦:官卑职微。
4、梗犹泛:这里是自伤沦落意。
5、芜已平:荒芜到了没胫地步。
赏析:蝉栖身在高树上餐风饮露,所以难以果腹;尽管它自命清高也好,含恨哀鸣也罢,这些都是徒劳的,终究不能摆脱生活的清贫,难饱的逆境。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蝉》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12篇)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蝉》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12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蝉》课文原文及篇1课文蝉的地穴我有很好的环境可以研究蝉的习性。
一到七月初,蝉就占据了我门前的树。
我是屋里的主人,它却是门外的统治者。
有了它的统治,无论怎样总是不很安静的。
每年蝉的初次出现是在夏至。
在阳光曝晒的道路上有好些小圆孔,孔口于地面相平。
蝉的幼虫就从这些圆孔爬出,在地面上变成完全的蝉。
蝉喜欢顶干燥、阳光顶多的地方。
幼虫有一种有力的工具,能够刺透晒干的泥土和沙石。
我要考察它们遗弃下的储藏室,必须用刀子来挖掘。
这小圆孔约一寸口径,周围一点土都没有。
大多数掘地昆虫,例如金蜣,窠外面总有一座土堆。
这种区别是由于它们工作方法的不同。
金蜣的工作是由洞口开始,所以把掘出来的废料堆积在地面。
蝉在幼虫是从地下上来的,最后的工作才是开辟大门口。
因为门还未开,所以不可能在门口堆积泥土。
蝉的隧道大都是深十五六寸,下面较宽大,底部却完全关闭起来。
做隧道的时候,泥土搬到哪里去了呢?为什么墙壁不会塌下来呢?谁都以为幼虫用有爪的腿爬上爬下,会将泥土弄塌了,把自己的房子塞住。
其实,它的动作简直像矿工或铁路工程师。
矿工用支柱支撑隧道,铁路工程师用转墙使地道坚固。
蝉同他们一样聪明,在隧道的墙上涂上灰泥。
它身子里藏有一种极粘的液体,可以用来做灰泥。
地穴常常建筑在含有汁液的植物根须上,为的可以从根须取得汁液。
能够很随便地在穴道内爬上爬下,这是很重要的。
它必须先知道外面的气侯是怎样的,才能决定可以出去晒太阳的日子来到没有。
所以它工作好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做成一圈涂墁得很坚固的墙壁,以求适于上下爬行。
隧道的顶上留一层一指厚的土,用来抵御外面的恶劣气侯,直到最后一刹那。
只要有一些好天气的消息,它就爬上来,利用顶上的薄盖去考察气侯的情况。
假使它估量到外面有雨或风暴——纤弱的幼虫脱皮的时候,这是一件顶重要的事情——它就小心谨慎地溜到温暖严紧的隧道底下。
虞世南《蝉》原文注释翻译赏析.doc
虞世南《蝉》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虞世南《蝉》原文注释翻译赏析作品原文蝉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作品注释1、垂緌(ruí):古代官帽打结下垂的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
也指蝉的下巴上与帽带相似的细嘴。
清露:清纯的露水。
饮清露: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其实是刺吸植物的汁液。
2、流:发出。
流响:指蝉长鸣不已,声音传的很远。
疏桐:高大的梧桐。
3、居高:指栖息在高处,语意双关。
4、藉(jiè):凭借、依赖。
作品译文萧疏梧桐之上,蝉儿低饮清露,蝉声清脆响亮,回荡树林之间。
身居高枝之上,可以傲视群虫,不用借助秋风,传声依然遥远。
作品鉴赏这是一首咏物诗,咏物中尤多寄托,具有浓郁的象征性。
句句写的是蝉的形体、习性和声音,而句句又暗示着诗人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物我互释,咏物的深层意义是咏人。
诗的关键是把握住了蝉的某些别有意味的具体特征,从中找到了艺术上的契合点。
首句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处处含比兴象征。
“垂緌”暗示显宦身份,因古人常以“冠缨”指代达官贵人。
显宦的身份和地位在一般老百姓心目中,和“清客”是有矛盾甚至是不相容的,但在作者笔下,却把它们统一在“垂緌饮清露”的蝉的形象中了。
这“贵(人)”与“清(客)”的统一,正是为三、四句的“清”无须借“贵”做反铺垫,用笔巧妙。
次句描写蝉声之传播。
梧桐是高树,用一“疏”字,更见其枝干的清高挺拔,且与末句的“秋风”相呼应。
“流响”二字状蝉声的抑扬顿挫和长鸣不已;“出”字则把蝉声远播的意态形象化了,让人感受到蝉鸣的响度与力度。
全句虽只写蝉声,但却从中想象到人格化了的蝉那种清华隽朗的高标逸韵。
有了这句对蝉声传播的生动描写,后两句的发挥才字字有根。
三、四两句是全诗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
它是在一、二两句基础上引发出来的议论。
蝉声远播,一般人往往认为是借助于秋风的传送,作者却别有慧心,强调这是出于“居高”而自能致远。
虞世南的《蝉》的注释
虞世南的《蝉》的注释虞世南的《蝉》是一首描绘蝉鸣时节、赞美蝉的生命力的诗篇。
诗中以蝉为主题,展现了大自然生机勃勃的景象。
下面我们结合注释,来解读这首诗的文化内蕴。
虞世南(558 年-638 年),字伯施,唐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他的诗才横溢,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并称为“初唐四大家”。
《蝉》是他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蝉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敬畏和对自然规律的尊重。
诗的第一句“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描述了蝉的生活习性。
蝉栖身在树梢,尾部悬挂在空中,吸取清澈的露水。
注释中提到,“垂緌”是指蝉的尾部,形象地描绘了蝉的姿势。
这里的“清露”象征着高洁的品质,表达了诗人对蝉的赞美。
第二句“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揭示了蝉声音传播的原理。
蝉鸣声传播得很远,是因为它们生活在高处。
注释中解释,“藉”是指借助,这里表示蝉不需要借助秋风,就能发出远扬的声音。
这句诗暗喻了人的品质高尚,无需依靠外在因素,就能得到他人的敬重。
整首诗以蝉为主题,通过对蝉的生活习性和品质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尊重和对自然规律的敬畏。
同时,诗中还寓言了人的品质修养,强调内心的纯洁和高尚。
在注释中,我们还了解到,《蝉》这首诗的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虞世南在唐太宗时期创作的,当时正值初唐,国家繁荣昌盛,文化底蕴丰厚。
诗人借助蝉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美好未来的期许和对国家繁荣的祝愿。
通过对虞世南的《蝉》的注释解读,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机勃勃,还能体会到诗人对生命和品质的赞美。
这首诗以其优美的诗句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的瑰宝。
同时,它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途径,去了解古代文人的心灵世界,感受他们对自然、生命和品质的热爱与追求。
总之,虞世南的《蝉》是一首赞美生命、弘扬品质的诗歌。
通过注释解读,我们进一步领略了这首诗的文化内蕴,也更加敬佩诗人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
让我们深入学习这首诗,汲取古代文化的精华,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19课《蝉》趣味盎然 感情浓烈课文同步讲解 新人教版
趣味盎然感情浓烈——《蝉》的语言艺术赏析法布尔的《蝉》是一篇科学小品(文学性比较强的说明文),为了把说明对象蝉的生活习性及其成长过程说得形象生动,让读者更加充分地了解蝉,同时也让文章耐读有味,作者在语言上做到了趣味盎然、感情浓烈。
趣味盎然【课文在线】一到七月初,蝉就占据了我门前的树。
我是屋里的主人,它却是门外的统治者。
有了它的统治,这里无论怎样都是不安静的。
【含英咀华】这句话既说明作者有研究蝉的习性的良好环境,同时也说明了作者对蝉的喜爱,一个“占据”生动说明了蝉就像一个已养成习惯的不请自到的客人一样,虽然主人不想理它,它还是那么一如既往地热情地和主人打招呼。
【课文在线】假使它估量到外面有雨或风暴——纤弱的幼虫蜕皮的时候,这是一件顶重要的事情——它就小心谨慎地溜到温暖严紧的隧道底下。
【含英咀华】这句话运用了拟人修辞,“估量”将蝉人格化,“溜”则生动地再现了幼蝉的活泼可爱,情趣盎然。
感情浓烈【课文在线】谁都以为蝉的幼虫用有爪的脚爬上爬下,会将泥土弄塌了,把自己的房子塞住……蝉同他们一样聪明,在隧道的墙上涂上灰泥。
【含英咀华】这里作者把蝉挖掘隧道的工作同矿工用支柱支撑隧道和铁路工程师用砖墙使地道坚固的工作相媲美,赞美了蝉的聪明智慧,饱含着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
【课文在线】可怜做母亲的对此一无所知……不过它竟不能改变它的本能来拯救它的家族。
【含英咀华】面对蚋的野蛮入侵,蝉只是依着自己善良的本能生存,宁愿牺牲自己的家庭,也不愿用自己锐利的爪子把入侵者的卵轧碎,字里行间充满了对这小小生命的悲悯。
【课文在线】地下生活所经过的时间我们是知道的,大概是四年。
以后,在阳光中的歌唱只有五星期。
【含英咀华】蝉在地下的时间是如此之长,而它在阳光中歌唱的时间却只有五个星期,“大概”和“只有”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蝉的生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消亡的无限惋惜之情。
1。
虞世南《蝉》阅读训练附答案
虞世南《蝉》阅读训练附答案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注释】:虞世南:初唐重臣,诗人、书法家。
唐太宗曾多次称赞其人格。
绥(音ruí):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伸出的触须,形状与其有些相似。
流响:连绵的声音。
疏桐:稀疏、高大的梧桐树。
【阅读训练】: 1.这是一首咏物诗,从_____________等三个方面写出了蝉的特点。
2.这首诗表面上是写蝉,其实是用了_________的写法,表达含蓄,寓意深刻。
3.虞世南的《蝉》中,借蝉鸣表现自己品格高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给我们以什么启示?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借“蝉”的形象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这首咏物诗,你的眼前呈现出怎样一幅画面?请描绘出来。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来刻画蝉,请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说出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了蝉的特点?指出相应诗句并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通过这首诗作者告诉我们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形状、习性、声音 2.托物言志 3.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蝉古诗节奏划分
蝉古诗节奏划分
《蝉》是唐代诗人虞世南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是首托物寓意的诗。
作者托物寓意,一、二句以蝉的栖高饮露、蝉声远传暗喻人的清朗俊秀、高标逸韵;三、四句分别用一“自”字、“非”字,正反相生,充满张力,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
全诗简练传神,比兴巧妙,以秋蝉高洁傲世的品格自况,耐人寻味。
古诗的节奏划分通常涉及到音律和格律的概念。
五言诗划分节奏一般按照二、二、一或者二、一、二和二、三的形式划分。
这三种划分节奏是五言诗较为常见的。
二、二、一的形式就是两个字画斜线两个字画斜线,最后一个字不用画,但是读的时候注意拖音。
《蝉》这首五言诗,采用就是二/一/二的形式划分节奏。
蝉
唐·虞世南
所以这首诗的节奏划分应该是一下:
垂緌/ 饮/ 清露,
流响/ 出/ 疏桐。
居高/ 声/ 自远,
非是/ 藉/ 秋风。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蝉》课文原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蝉》课文原文《蝉》是法国作家法布尔创作的文章,出自其作品《昆虫记》。
文章从“蝉的地穴”、“蝉的卵”两个方面讲述了蝉的特点。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蝉》课文原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蝉的地穴:我有很好的环境可以研究蝉的习性。
一到七月初,蝉就占据了我门前的树。
我是屋里的主人,它却是门外的统治者。
有了它的统治,无论怎样总是不很安静的。
每年蝉的初次出现是在夏至。
在阳光暴晒的道路上有好些小圆孔,孔口于地面相平。
蝉的幼虫就从这些圆孔爬出,在地面上变成完全的蝉。
蝉喜欢顶干燥、阳光顶多的地方。
幼虫有一种有力的工具,能够刺透晒干的泥土和沙石。
我要考察它们遗弃下的储藏室,必须用刀子来挖掘。
这小圆孔约一寸口径,周围一点土都没有。
大多数掘地昆虫,例如金蜣,窠外面总有一座土堆。
这种区别是由于它们工作方法的不同。
金蜣的工作是由洞口开始,所以把掘出来的废料堆积在地面。
蝉在幼虫是从地下上来的,最后的工作才是开辟大门口。
因为门还未开,所以不可能在门口堆积泥土。
蝉的隧道大都是深十五六寸,下面较宽大,底部却完全关闭起来。
做隧道的时候,泥土搬到哪里去了呢?为什么墙壁不会塌下来呢?谁都以为幼虫用有爪的腿爬上爬下,会将泥土弄塌了,把自己的房子塞住。
其实,它的动作简直像矿工或铁路工程师。
矿工用支柱支撑隧道,铁路工程师用转墙使地道坚固。
蝉同他们一样聪明,在隧道的墙上涂上灰泥。
它身子里藏有一种极粘的液体,可以用来做灰泥。
地穴常常建筑在含有汁液的植物根须上,为的可以从根须取得汁液。
能够很随便地在穴道内爬上爬下,这是很重要的。
它必须先知道外面的气侯是怎样的,才能决定可以出去晒太阳的日子来到没有。
所以它工作好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做成一圈涂墁得很坚固的墙壁,以求适于上下爬行。
隧道的顶上留一层一指厚的土,用来抵御外面的恶劣气侯,直到最后一刹那。
只要有一些好天气的消息,它就爬上来,利用顶上的薄盖去考察气侯的情况。
假使它估量到外面有雨或风暴——纤弱的幼虫脱皮的时候,这是一件顶重要的事情——它就小心谨慎地溜到温暖严紧的隧道底下。
关于《蝉》的读后感
关于《蝉》的读后感这首托物寓意的小诗,是唐人咏蝉诗中时代最早的一首,很为后世人称道。
首句“垂緌饮清露”,“緌”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局部,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象下垂的冠缨,故说“垂緌”。
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故说“饮清露”。
这一句外表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处处含比兴象征。
“垂緌”暗示显宦身分(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
这显贵的身分地位在一般人心目中,是和“清”有矛盾甚至不相容的,但在作者笔下,却把它们统一在“垂緌饮清露”的形象中了。
这“贵”与“清”的统一,正是为三四两句的“清”无须藉“贵”作反铺垫,笔意颇为巧妙。
次句“流响出疏桐”写蝉声之远传。
梧桐是高树,着一“疏”字,更见其枝干的高挺清拔,且与末句“秋风”相应。
“流响”状蝉声的长鸣不已,悦耳动听,着一“出”字,把蝉声传送的意态形象化了,仿佛使人感受到蝉声的响度与力度。
这一句虽只写声,但读者从中却可想见人格化了的蝉那种清华隽朗的高标逸韵。
有了这一句对蝉声远传的生动描写,三四两句的发挥才字字有根。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是全篇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
它是在上两句的根底上引发出来的诗的议论。
蝉声远传,一般人往往以为是藉助于秋风的传送,诗人却别有会心,强调这是由于“居高”而自能致远。
这种独特的感受蕴含一个真理: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播,正象曹丕在《典论,读后感《虞世南《蝉》读后感》。
论文》中所说的那样,“不假良史之辞,不托奔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
”这里所突出强调的是人格的美,人格的力量。
两句中的“自”字、“非”字,一正一反,相互照应,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和高度自信,表现出一种雍容不迫的风度气韵。
唐太宗曾经屡次称赏虞世南的“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诗人笔下的人格化的“蝉”,可能带有自况的意味吧。
沈德潜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唐诗别裁》)这确是一语破的之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 •
• • • • • • •
8《竹枝词二首》写出少心中的少年让她琢磨不透的句子 9《送友人》中描绘别离时的景色句子: 10《赠汪伦》中写出表达李白与网轮毂友宜之深的诗句是: 11《长干行》中作者回忆与丈夫孩提时清梅竹马的美好情景的诗 句是: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12《碛中作》中巧妙地写出了作者思乡之情,但又充满了壮志豪 情的句子是 -------走马两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园 13《竹枝词二首》中用谐音双关手法,表现一个初恋少女心情的 诗句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14《七步诗》中表达对兄弟间自相残害谴责 ------本是同根深,相煎何太急! 15《垓下歌》中通过形象思维提升到逻辑思维,为全文主题的二 句: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奈若何。
• 15《课中行》中那两句描写了主人热情招待客人 的酒食,侧面写出对友情的重视? • ----------蓝陵没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 16《少年行》中哪两句写出游侠重情意义,豪迈 有气慨? •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 17《寒食》中成为广为传诵的名句是 • -------春城无处不飞花,轻烟散入五侯家。 • 18《凉州词》中用拟人的修辞写初春景色的诗句 是? •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 19《望洞庭》中写诗人对秋有独见解的诗句是? • ---遥望洞庭山有色,白银盘里一青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