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与大脑中文翻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音乐环绕在我们周围,这是音乐唯一的方式。振奋人心的管弦乐的高潮部分会使我们热泪盈眶,精神振奋;背景音乐的推进增加了电影和电视剧的情感色彩;球类比赛中风琴演奏使我们共同起立欢呼;父母的轻唱使婴儿得到安抚。

2、我们对音乐的喜好根深蒂固:自从文化诞生之日起,我们就开始创造音乐。3万年以前,早起人类就已经吹骨笛、使用打击乐器、吹单簧口琴——世界上所有已知社会都有音乐。的确,我们欣赏音乐的能力似乎是与生俱来的。两个月大的婴儿就会对美妙和谐的声音表现出青睐,而对刺耳的声音则会表现出厌恶。当交响乐的终结曲目给我们带来美妙的快感是,大脑中的快感中枢就会兴奋起来,这种感觉就像我们吃了巧克力或者喝了可卡因一样。

3、这其中存在着一个有趣的生物之谜:为什么音乐——这一广受人们喜爱并以其独特的魅力牵动人的情感的事物——如此盛行,又对我们如此重要?他的出现是否在某种程度上有助于人类的生存,比如像墨西哥大学的杰弗里F米勒所提出的,它能促进择偶?或者,借用哈佛大学的史蒂芬品克的话,音乐仅仅是“听力奶油蛋糕”,也就是说,它是进化中的偶然事件,不经意却满足了人类的幻想

4、为什么音乐如此盛行,又对我们如此重要。对于这个问题,神经科学家尚未得出最终答案。但是近几年来我们对于音乐在大脑中何处以何种方式进行加工的这一问题已经开始有了越来越深入的理解。这应当能够为我们回答进化问题打下一定的基础。出乎人们的意料,对脑损伤病人的研究和对健康个体的图像共同揭示了大脑中不存在专门加工音乐的中枢。音乐占用了遍布大脑各处的多个区域,包括那些一般情况下处理其他认知活动的区域。对音乐起作用的区域因个人的经历和所受的训练而异,在人类感觉器官中,耳朵具有的感觉细胞最少,只有3500个内毛细胞,而眼睛则拥有1亿个感光器。但是大脑对音乐的反应却相当灵活:甚至仅仅经过一点训练就能改变大脑处理音乐输入信息的方式。

5、现代图像处理技术出现之前,科学家理解大脑内部对音乐的处理主要是依靠研究病人,包括曾经因为外伤、中风或其它疾病而表现出大脑缺陷的著名作曲家。例如,法国作曲家莫里斯·斯拉威尔在1933年开始表现出看似局部脑退化的症状,即由于某些具体区域的大脑组织萎缩而导致的精神紊乱。他的概念性能力仍然完好无损——他仍然能够听到和记住自己以前的作品,并且可以弹奏音节,但是他无法再创作音乐。拉威尔有一次在谈到他所提议的歌剧《圣女贞德》时,向朋友坦白说“…这个歌剧就在这里,在我脑子里,我能听到它,但是我无论如何也不能谱写出来了。一切都完了,我再也创作不了音乐了。”这一案例支持了大脑中或许不具有专门处理音乐区域这一观点。

6、另外一个作曲家的经历进一步表明音乐和语言是独立进行加工的。俄国作曲家维萨里森沙柏林于1953年患中风,丧失了说话和听话的能力。但是在此后10年间,一直到他去世前,他却仍然具有创作音乐的能力。因此,关于音乐和语言各自进行加工的假设似乎是正确的,尽管近期的研究使人们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更加细化且稍有不同,即音乐和语言有共享的两个特点:其一,两者都是交流方式;其二,音乐和语言都有句法,即约束其基本元素(分别为音符和单词)正确结合的一套规则。圣地亚哥神经学院的奥耐滴D派特认为,图像结果表明额叶的一个区域可以构建音乐和言语的句法,而大脑其他部分处理语言和音乐加工的相关方面工作。

7、图像研究也为我们提供了大脑对音乐做出反应的较为精细的画面。如果我们看一下耳朵一般是如何将声音传递给大脑的,就能看出这些研究结果说明的问

题。正如其它感觉系统,听力系统也是分层排列的,从耳朵到听力脑皮层这一最高层包括一系列的神经加工站。对声音,如音调的加工从内耳开始,内耳将由诸如小提琴所发出的声音分成基本组成频率,然后将这一信息以一系列的神经元放电形式沿着听力神经分别调试的纤维进行传递。最终,这些神经元放电到达位于额叶的听力脑皮层。大脑中听力系统的不同细胞对特定频率的敏感性最强;相邻细胞的调谐曲线有重叠之处,因此,不会有漏掉的音符。其实,由于相邻细胞调谐于相似的频率,使得听力脑皮层表面形成了一个‘频率分布图’。

8、然而,音乐本身要更加复杂,音乐包含一系列的音调,听懂音乐意味着要掌握声音之间的关系。大脑很多区域参与了对音乐各组成部分的加工活动。就拿既有频率又有音量的音调来说,研究者曾一度认为对特定频率敏感的细胞当在检测到这一频率时总会以相同的方式做出反应。

9、但是在二十世纪80年代后期,我和托马斯M麦肯纳在加利福尼亚大学欧文分校的实验室对旋律曲线,即构成所有旋律基本元素的升降调模式进行相关实验后,对上述观点提出了质疑。我们用五个同样的音符组成具有不同旋律曲线的曲调,然后记录下来猫听力脑皮层中各个神经元的反应。我们发现细胞做出的反应(即神经元放电)因旋律曲线而异,由特定音调在曲调中的位置而定,当该音调位于曲调中间而非最开始的位置时,细胞会做出最强烈的反应。而且,同样的一个音符,当它位于升调曲线中时和当它位于降调曲线或是更复杂曲线中时,细胞做出的反应也各不相同。这些研究结果表明,曲调模式至关重要:听力系统的加工完全不同于将电话和音响系统中的声音进行简单转化。

10、大脑对音乐的反应还由听众的经历和所受训练而定,只要稍做训练就可以很快改变大脑的反应。例如,约10年前,科学家还认为听力脑皮层中的每一个细胞对固定的音符调谐,但是对旋律曲线的研究使我们对此提出质疑,我们认为细胞调谐可以通过学习而改变,某些细胞可以对那些引发注意力或储存在记忆中的声音表现出特别的敏感性。

11、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和琼S贝克,简麦克爱德森于二十世纪90年代进行一系列实验,以研究当受试者得知某一音调较为重要时,其听力脑皮层的基本结构是否会发生变化。我们试验小组首先给试验小鼠播放了许多不同音调,然后记录下来他们听力脑皮层中的不同细胞做出的反应,从而测定哪些音调能够引起最强烈的反应。然后,我们用发送信号使小鼠的脚轻微跳动的方式告知它们某个不受关注的音调的重要性。几分钟之后,小鼠学会了这种关联性。然后,我们在受训后一直到其两个月内几次测得小鼠对不同音调的反应,发现神经元调谐的喜好已经从原来偏好的音调转为信号强调的音调。因此,学习使大脑变调,从而使更多的细胞对行为上有重要意义的声音做出敏感的反应。

12、总之,到目前为止,研究结果表明音乐具有生物学基础,大脑中存在与音乐相关的功能性结构。虽然研究才刚刚起步,我们似乎仍然可以清楚地看出多个大脑区域参与音乐加工的特定工作,或者辅助音乐感知,或者引发情感反应。这些结果显示学习使大脑重新调谐,既增加了个体细胞的灵敏度,同时也增加了对听众觉得重要的声音做出反应的细胞的数量。随着有关音乐和大脑的研究进一步深入,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不仅会加深对音乐和其存在的原因的理解,同时也会了解音乐的多面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