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建筑文化的基本内容及基质特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乡土建筑文化的基本内容及基质特性
摘要:乡土建筑文化是乡土社会的载体,真实记录着乡土社会的
思想智慧、知识经验、技术艺术、礼俗习惯的现时态与历时态。它的
基质存有于乡土社会认同和运用的哲学思想、材料使用的知识智慧以
及民间信仰之中。它具有民族性、从“理”性、适应性、随“人”性
等特性。解读乡土建筑文化,必须以“人”为本,通过建筑物的“物
理形态”,洞见其建造、利用和维护过程中的“事主”、“事件”、“事理”。
关键词:乡土建筑;基质特性;思想智慧;民间信仰
乡土建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统村落保护”、“民
族村寨保护”等都有密切关系。近年来,这些研究很有热度。因此,
社会各界尤其是学界,关注乡土建筑的人很多,研究乡土建筑文化的
成果也很多。但是,多数研究乡土建筑文化的人士,并不十分清楚乡
土建筑文化的基本内容。他们关于乡土建筑文化的记述和阐发,说的
是乡土建筑文化的某个方面,因为他们的视域仅限于乡土建筑的“物
理形态”,探究的内容多是建筑物的届时情形,即建筑物被研究者
“看见”时的“技术艺术遗骸”,很少关注建筑物的“建造过程”和“使用过程”。换言之,就是很少涉及那些在建筑物的“生命历程”
中发挥决定作用的人,以及他们在建筑中运用的思想智慧和知识经验。比如说,民居建造过程中的选址、选材、选人和选日子的民间遵循,
以及蕴含其中的历史信息、思想智慧;民居使用过程中的空间重置、
分配、修缮、附属建筑的建造等,所依据的关系与逻辑。因此,乡土
建筑文化研究存有显见的不足和空白。弄清乡土建筑文化的基本内容
与基质特性,无论是对于建筑文化研究的学理建构,还是对于为建筑
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提供理论支撑,都具有积极意义和现实需要。
一、乡土建筑文化的基础概念
(一)乡土建筑
《现代汉语词典》说,“乡”是与“城”相对的概念,“乡土”
就是“乡村”。“建筑”一词有两层语义:一是修造,即“造房子、
修路、架桥等”;二是“建筑物”。如此,“乡土建筑”的语义,就
是城邑建筑(包括营盘、卫所、碉堡、港口船坞等)之外的乡村建筑。乡土建筑包括:民居单体、院落、聚落,以及满足乡土社会生产生活
其他用途的建筑物。单德启先生说:“乡土民居建筑是相对于宫殿、
寺庙建筑、文人士大夫府邸等城市建筑而言的……它以极其顽强的生
命力滋生、繁衍、发达在乡土、市井的最底层社会之中。”114乡土建筑与城邑建筑只有模糊不清的界限,没有截然不同的区别。首先,在
历史与文化绵延不绝的中国,大多数城邑是从乡村渐变或剧变形成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乡村是城邑的前身,乡土建筑是城邑建筑的母本。
其次,因为历史等方面的原因,城邑也会退变成乡村。也就是说,城
邑功能丧失后,其继续活着的状态就是乡村。再次,无论是过去还是
现在,城邑的郊区都是乡村,若干乡村簇拥着城邑。城邑扩张,都会
使邻近的乡村变成城镇,或部分城镇部分乡村。我国从古至今,乡村
和居住在乡村的人口,数量皆比城邑多。从这个意义上说,乡土建筑
是大众建筑,城邑建筑是小众建筑;乡土建筑更多是众创民为的建筑,城邑建筑更多是匠创师作的建筑。
(二)建筑文化
鉴于“建筑文化”这个概念虽然多人使用,但几乎无人给出明确
定义,作者拟将其定义为:体现在建筑物的形态与结构、建筑物的建
造过程、使用过程、维护过程中的思想智慧、规制礼俗、知识经验和
技术艺术的总和。
(三)乡土建筑文化
承接“建筑文化”的定义,乡土建筑文化,就是滋生于乡土和具
有乡土特点的“建筑文化”。乡土建筑文化的含义,在一些地方正在
遭到曲解。当今中国,在城镇化水准高的地区已经少有活态的乡土建
筑文化,只有一些作为物证的载体,但在城镇化较低的地区,尤其是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尚保持数量较多的乡土建筑群落和乡土建筑文化
持有人。因此,乡土建筑文化多被误读为少数民族建筑文化,甚至有
人以少数民族使用的民居形态为依据,对某些建筑遗产进行族属判别。例如,有的学者把遵义海龙囤的“王宫”建筑,同仡佬族使用的“四
列三间、六列五间(俗称‘长五间’)、一正两厢式(俗称‘三合头’)、前廊四合院”民居进行对比分析,认定为“仡佬族传统民居”。2118殊不知,其所讨论的民居乃是“汉式建筑”,39在西南地区十分多见,而且“合院建筑是我国最为普遍的一种建筑类型,发源于中原地区,随中原文化向四周地区渗透、扩展而遍及大江南
北。”472少数民族地区较好保持着丰富多样的乡土建筑文化,有的可能会有民族性,但不一定都是少数民族建筑文化。
二、乡土建筑文化的基本内容
乡土建筑文化的基本内容,包含规制、礼俗、技艺、审美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的内容,存有于建筑物的形态与结构之中,存有于建筑物的建造过程和使用过程。乡土建筑的建造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木构建筑的建造,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建造正屋的主体架构,其中的主要环节是选址、选材、选人、选日子、开工、夹磉(排扇)、砍梁木、做梁木、立排架、上梁、覆盖顶棚等;第二阶段是装修,其中的主要环节是装四围、进行内部空间分隔,建造偏厦、牲畜栏圈、厕所以及仓屯屋、篱笆墙、柴门等附属建筑,使房屋的居住功能同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结合得更加紧密合理。乡土建筑的形态与结构之美,是由这些过程中的文化赋予和功能设置共同叠累而成的。乡土建筑之民居的使用过程,大体上从正屋具有居住功能后开始,直至房屋的居住功能丧失,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主要内容是空间功能的设置、划分、维护,其中的主要环节是检瓦添瓦(或换草、换树皮、换石板)、涂油、加固、换构件等。通常,建筑史、建筑学和建筑艺术的专业视角,不涉及这些环节。乡土建筑文化之规制方面的内容,具体所指是:空间形态创建和组织关系设定必须遵循的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