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社会学复习资料(完全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动社会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一、劳动社会学:是以研究劳动这一社会现象与所构成的劳动问题为对象的社会学的分支学
科,形成于19世纪20-30年代。出现在法国,法国社会学者乔·弗里德曼和彼·纳维利。
二、劳动者是社会学研究的主体。是基本要素。广义的劳动者:指一些具有劳动能力的,并
从事一定的社会生产劳动的人。狭义的:处于劳动年龄。具有一定的体力和智力。从事一定的社会生产劳动。有劳动报酬和经营收入。
三、劳动:是指人类围绕各种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进行的生产活动和提供非物质形态的服务
活动。自觉性、目的性和创造性是人类劳动的本质特征。
四、劳动社会学的发展形成了几大流派。各流派的发展大都经历了三个阶段:古典阶段、现
代阶段和后现代阶段。
五、管理学派的代表任务是:泰勒和梅耶。梅耶认为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六、新制度主义学派包括:新集体主义、法团主义、新放任主义。
七、个案调查:是从研究对象中抽取少数个人或小型团体作为样本进行详尽调查的一种方
法。
八、问卷调查法:只调查者运用统一设计的问卷向被调查者了解情况或征询意见的方法。
九、实地观察:指观察者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或者借助科学的观察仪器,
直接了解当前正在发生的,处于自然状态下的社会现象。
第二章劳动
一、劳动社会化:是一个与生产力发展相联系的概念,主要是指孤立、狭小的劳动转变为
由紧密的、大规模的分工和协作联系起来的共同劳动的过程。
二、劳动社会化的内容:1、生产资料社会化。2、劳动操作过程社会化。3、劳动成果的
社会化。
三、广义上的市场经济运行主体,不但包括直接经济运行主体——企业和劳动者,还包括
进行社会运行或者经济资源宏观配置的主体——国家,以及对企业的运行进行调节的无形主体——市场。
四、国家、企业、劳动者之间的联系,最主要的两方关系是企业与劳动者之间建立的劳动
关系。三方关系由劳工、雇主和政府构成。
五、第三产业以第一、二产业发展为基础,反过来又对第一、二产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
动作用。(P36)
六、从发达国家职业结构变化的趋势与规律看,总的趋势是体力性的、非技术性职业的劳
动者所占份额不断减少,而脑力性、技术性职业的劳动者所占的份额不断提高。(P42)七、从表2—1可以看出,目前中国的职业结构具有农业社会向非农业社会转变的特征。
(P43)
八、性别结构反映劳动社会的现状:劳动者的性别结构从多重侧面反映了劳动社会的现
状,首先,女职工在全体职工中所占的比重反映了社会的文明程度。其次,女职工在全
体职工中所占的比重反映了生产装备的先进程度。再次,男女劳动者在各行业中的比例,反映着性别分工及其合理程度。另外,妇女素质的高低,就业意识的强弱,家务劳动负担的多少,也可能影响女职工在全体职工中的比重。
九、中国人口老龄化具有速度比较快、达到的水平比较高和空间分布不平衡的特点。
十、人口老龄化多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首先,劳动年龄人口比重的下降导致劳动力不足。
其次,人口老龄化会影响劳动生产率。再次,人口老龄化还会导致养老经费的不断增加。十一、劳动保护的内容:1、劳动安全和健康保护。2、劳动的经济条件的保护。3、劳动的社会条件的保护。
十二、梅耶总结了霍桑实验的成果,提出人际关系理论:1、证明工人不是“经济人”而是“社会人”2、影响工人劳动生产率的不仅仅是生产条件,劳动环境和待遇的改进,最重要的是工作中的人际关系。3、发现了非正式群体。4、强调了领导和群众沟通意见的重要。
十三、群体结构:指群体内部各构成部分之间所确立的关系形式。
十四、传统的典型组织正式结构有如下几种类型:1、直线制结构。2、职能制结构。3、直线—职能式结构。4、水平结构。5、距阵结构。
十五、非正式结构的积极功能:1、能够减轻成员在组织中的心理压力。2、有助于增强社会组织的灵活性。
十六、非正式结构的消极功能:1、当非正式结构在目标、利益和规范等方面与正式结构不一致时,如果不加以合理引导,容易产生消极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破坏组织的整合力。2、非正式结构容易形成传播“小道”消息和散步流言蜚语的源头,影响组织的凝聚力。3、放任非正式结构的发展,还可能带来一些极端的情况,破坏组织系统的正常运行。
十七、克来顿·艾尔德认为人有三种核心需要:生存需要,关系需要,成长需要。
十八、“自我实现型人”假设是建立在认为人是勤奋、有才能、有潜力基础上的。
第三章劳动者
一、劳动者是劳动社会学研究的主体,是形成劳动领域中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的基本因素。
二、社会素质:
1、文化素质;
2、思想道德素质;(它是劳动者的素质中最为关键的部分)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常用
“工作满意度”作为衡量劳动者态度的综合指标。
3、劳动者的现代化。(P79,现代人所必须具备的特征要了解,共10点,多选题型)
三、劳动者的自我控制产生了三种类型的心理控制形式:
1、自主控制;
2、诱导控制;
3、胁迫控制。
四、企业文化的内容:
1、价值观念;
2、企业意识;
3、管理方式;
4、企业规范;
5、企业英雄人物;
6、企业形象;
企业价值观念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五、从劳动者行为与生产劳动过程有无直接联系的角度,区分为劳动性行为与非劳动性行
为。
六、劳动者行为中最主要的社会行为是劳动性行为,简称劳动行为。
七、劳动效用就是这种以劳动行为而带来的物质和精神的满足。
八、劳动者社会化,指的是社会将一个普通的社会人转变成一个能适应一定的社会和时代文
化,掌握社会所需要的劳动技能和必要的劳动规范,遵守劳动纪律适应工作环境的文化,从而履行合格的劳动的过程。
九、劳动者社会化的内容:(论)(可与十或十一结合出题)
1、学习和掌握一个职业必需的知识和技能;
2、了解和学习劳动规范,融入企业文化;
3、适应人际关系,实现角色的转变。
十、劳动者社会化的途径:(论)
1、家庭教化;
2、学校教化;
3、社会教化;
4、网络互动;
5、劳动组织教化。
十一、劳动者社会化的过程:(论)
1、预期社会化;
2、劳动者的初始社会化;
3、劳动者基础社会化;
4、劳动者的继续社会化。
十二、劳动决策的影响因素。影响劳动者劳动决策的最重要因素是劳动者的收入水平。
第四章职业生涯
一、职业的时代性特征:我国曾出现过的“当兵热”“从政热”“高考热”到“考研热”,
又发展到“下海热”“出国热”“外企热”等,都反映出特定时期人们对某种职业的热衷程度。
二、职业生涯的概念由沙特烈提出;
三、职业生涯:即事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连续担负的工作职业和工作职务的发展道路。
四、影响职业生涯的八大要素:(论述:请各位自行组织语言说明,以下仅供参考)
➢:健康是八大因素中最具影响力的一项,几乎所有的职业都需要有健康的身体。每个人对身心健全的关切,与其有效的职业掌握直接相关。
➢社会阶层的影响:每个人所降生的环境,对他们的生活机会都大有影响。受过高等教育的父母,对待子女教育的方式,与贫困的家庭有很大的差异。
➢教育:教育成功与社会阶层的晋升有明显的关联,凡是社会阶层高过他们父母所属阶层的人都觉得,教育是改变社会阶层的主要动力。
➢性别:虽然男女平等的观念已渐渐普及,但性别因素仍然在职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年龄:工作生活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步学习、操作及清闲,有少数人在一般认定的年龄之后,才开始事业的重要新阶段。
➢负担:这是对别人、对社会及对财务状况所承担的义务,成人必定会受各种义务的束缚,我们需将事业放在各种关系中审查,选择职业绝不能毫不考虑个人的生活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