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博士入学考试构造地质学重要知识点和论述题汇总
中科院博士入学考试构造地质学重要知识点和论述题汇总..
中科院博士入学考试构造地质学重要知识点和论述题汇总(一)补充简答题1.简述如何确定褶皱在空间的方位?答:褶皱在空间的方位可由褶皱的轴面产状、枢纽产状、两翼产状和翼间角确定。
两翼和轴面的产状要测量其倾向和倾角。
垂直面状要素的走向线向下所引的直线为倾斜线,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之间的夹角即为倾角,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向下所指岩层向下倾向的方向即为倾向。
翼间角为褶皱正交剖面上两翼间的内夹角。
圆弧形褶皱的翼间角是指过两翼两个拐点处的切线的夹角。
枢纽产状要测量枢纽的倾伏和侧伏。
倾伏包括倾伏向和倾伏角。
前者指枢纽在直立面内的水平投影线所指枢纽向下的方向,后者指枢纽与其在直立面内的水平投影线之间的锐夹角。
侧伏包括侧伏向和侧伏角,前者指轴面的走向线所指枢纽向下的方向,后者指枢纽与轴面的走向线之间的锐夹角。
对于规模较小,出露完整的褶皱,可以从露头上直接测量以上各要素。
对于规模较大,出露不完整的褶皱,往往需要系统测量其褶皱面的产状,然后通过计算方法或赤平投影方法才能较精确地确定其枢纽和轴面的产状。
2.简述重力滑动构造的基本结构。
答:重力滑动构造是由重力作用引发的滑动推覆构造,它是某些逆冲推覆构造的重要成因。
重力滑动构造基本结构为:下伏系统、滑动面、润滑层、滑动系统。
分带:后缘拉伸带、中部滑动带和前缘推挤带。
形成条件为:一定的坡度;滑动系统要有一定的厚度和重量;应由软弱层和孔隙流体的参加。
下伏系统构造较简单,基本保留了早期或基底构造的特征;滑动面沿原始地质界面(如层理面、不整合面、侵入体与围岩接触面)或破裂面发育,剖面和平面上均呈弧形,剖面上常呈犁式、铲式或勺形。
润滑层能降低滑动摩擦力,使滑动系统长距离搬运,常由软弱岩层或面理化岩层构成,如泥岩层、煤层、膏岩层、片岩、片理化的蛇纹岩、辉绿岩等。
中部滑动带岩层和构造比较复杂,往往为一系列互相叠置或切割的滑体、滑块,褶皱,断层发育。
前缘推挤带常又一系列逆冲断层叠置而成,后缘拉伸带常出露下伏系统的岩层。
构造地质学考试简答题
构造地质学考试简答题(总12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1。
什么是构造地质学?答:地质学中研究地质构造的一门分支学科。
2。
构造地质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是什么?答: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地壳或岩石圈的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可由内或外动力地质作用形成,但构造地质学主要研究内动力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地质构造的形态、产状、规模、形成条件、形成机制、分布和组合规律及其演化历史,并进而探讨产生地质构造的地壳运动方式、规律和动力来源。
3。
何谓地质构造?答:所谓地质构造是指组成地壳的岩层或岩体在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下发生的变形和变位,从而形成诸如褶皱、节理、断层、劈理以及其它各种面状和线状构造等。
4。
构造地质学的研究方法。
答:研究方法处常规的地质研究方法外,还有以下几方面:(1)地质制图;(2)显微构造与组构的几何分析;(3)实验构造地质学(模拟实验)。
5。
构造地质学的研究意义。
答:构造地质学的研究意义理论上在于阐明地质构造在空间上的相互关系和时间上的发育顺序,探讨地壳构造的演化和地壳运动的规律及其动力来源;而实践意义在于应用地质构造的客观指导产生实践,解决矿产分布、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震地质及环境地质等方面有关的问题。
6。
沉积岩有哪些原生构造可以判别岩层的顶底面?答:(1)斜层理:每组细层理与层系顶部主层面呈截交关系,而与层系底部主层面呈收敛变缓关系,弧形层理凹向顶面,也即“上截下切”;(2)粒级层序:又叫递变层理,在一单层内,从底到顶粒度由粗变细递变,其厚度可由几厘米到几米。
两相邻粒级层之间的下层面常受到冲刷,海退层位往往保存不完整。
但也有海退层位保存完整者,即由底到顶由细到组;(3)波痕:可指示顶底面的波痕主要是对称型浪成波痕。
这种波痕不论是原型还是其印模,都是波峰尖端指向岩层的顶面,波谷的圆形则是波谷凹向底面;(4)泥裂:又称干裂或示底构造,剖面上呈“V”字型,其尖端指向底。
中国地质科学院2021构造地质学考博真题
中国地质科学院2021构造地质学考博真题中国地质科学院2022博士入学考试试题试题名称:构造地质学试题代码:1.基本概念(每题3分,共30分)(1)窗棂构造;强硬层组成的形似一排棂柱的半圆柱状大型浅状构…制造的(2)韧性剪切带;是岩石在塑性状态下发生连续变形的狭窄高剪切应变带。
(3)应力、应变;应力是指某一瞬间作用于物体上的应力情况,而应变是指物体相对于初始状态的变形状态。
(4) S-C织物;韧性剪切带中通常发育两种叶理:a.剪切带内面理(s)b.糜棱岩面理(c)随着剪切应变的增加,剪切带中的面理逐渐接近并平行于糜棱岩面理。
(5)新构造运动;是指新第三纪以来所发生的地壳构造运动。
(6)拉伸线理;是拉长的岩石碎屑、砾石、鲕粒、矿物颗粒或集合由平行排列的物体等显示的线性结构。
(7)拉分盆地;是走滑断层系中拉伸形成的断陷盆地,拉分盆地形菱形,曾经被称为菱形断陷,盆地的长边是走滑断层,短边是正断层。
(8)活动断裂;近代地质时期(第四纪)和历史时期有过活动(位当前处于活动状态或将来可能处于活动状态的故障。
(9)应变椭球体;为了生动地描述岩石的应变形式,我们总是希望处于变形状态前后岩石中有一个半径为1的单位球体,均匀变形后成为一个托球,以这个椭球体的形态和方位来表示岩石的应变状态,这个椭球体即应变椭球体。
(10)叠加褶皱;叠加褶皱也被称为重褶皱,这意味着褶皱岩层再次弯曲曲变形而形成的褶皱。
2.简述题(每题15分,共45分)(1)纵弯褶皱与横弯褶皱的形成机制(2)简述均匀应变、非均匀应变及其特征(1)大陆增生的主要方式与特征3.讨论问题(以下两个问题之一,共25分)(1)如何区分拉伸接头和剪切接头?张节理和剪解理各自的破裂面不同:张力接头:1)产状不太稳定,延伸不远。
单个节理短而弯曲,节理通常呈横向排列。
2)拉伸接头表面粗糙,无划痕。
3)砾岩或砂岩中固体胶结程度较低的张力节理通常穿过砾石或粗砂。
如果切割砾石,破裂面也不均匀。
中科院大学-构造地质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解读
1.1应变椭圆:在二维应变中,初始为单位半径的圆,经均匀变形后为一椭圆。
1.2石香肠构造:是不同力学性质的岩系互层受到垂直或近垂直岩层挤压时形成的,软弱层被压向两侧塑性流动,强硬层被拉伸、以致拉断,构成剖面上形态各异,平面上平行排列的长条块段状,即石香肠。
1.3窗棂构造:由强硬层组成的形似一排棂柱状的大型线状构造,他代表横向上挤压缩短。
1.4褶劈理:发育于具有先存次生面理的岩石中,它是一组切过先存次生面理的差异性平行滑动面。
1.5伸展褶劈理:是褶劈理的一种,韧性剪切带内发育的晚期褶劈理,与糜棱面理成小角度(约35°)相交,其运动方向反映沿糜棱面理的伸展方向,所以叫伸展褶劈理1.6.A-线理:是指与物质运动方向平行的线理。
由于其与最大应变主轴A轴一致,顾又称A 型线理,如拉伸线理,矿物生长线理。
1.7.S-C-C’面理:S-C面理:组构是一种普遍发育于韧性剪切带中的构造组合形式,即由S面理和C 面理组成。
其中,S面理是先于C面理的挤压面理,C面理是形成稍晚的剪切面理。
1.8A型褶皱:指褶皱枢纽与A线理平行的褶皱,常发育于强烈韧性剪切带中。
褶皱轴与a线理具有等同的运动学意义,即指示物质运动方向。
1.9鞘褶皱:是特殊的A褶皱,因形似刀鞘而得名,是韧性剪切带的标志性构造之一,其规模一般几米到几百米,有的可达数公里。
大多呈扁圆状、舌状或圆筒状,多数为不对称褶皱,沿剪切方向拉的很长。
1.10.眼球构造:强硬的碎斑(porphyroclast)与其周缘的弱的基质的动态重结晶的集合体或优选定向,形成不对称的眼球构造。
可分为σ型和δ型。
残斑的拖尾指示剪切方向。
1.11压力影构造:是矿物生长线理的另一种表现,常产出于低级变质岩中。
压力影构造由岩石中相对刚性的物体及其两侧(或四周)在变形中发育的同构造纤维矿物组成1.12雪球构造:剪切带中常伴随同构造期的石榴石等轴矿物的变斑晶(porphyroblast)在剪切作用过程中生长,即边旋转边生长,类似于滚雪球,形成螺旋式尾巴,指示相反剪切方向。
中国科学院构造地质学历年真题总结
目录1)节理的力学性质分析: (6)2)构造岩的基本类型及特征: (6)3)逆冲推覆构造其形成的主要大地构造环境: (6)4)试述韧性剪切带的特征及其形成环境: (6)5)伸展拆离构造和变质核杂岩: (6)6)判别剪切指向的主要标志: (7)7)拆沉作用delamination及其构造意义: (7)8)蛇绿岩及其就位: (8)9)前陆褶皱冲断带forelandthrust-foldbelt及其在造山带研究中的作用: (8)10)活动大陆边缘activecontinentalmargin的主要构造单元: (8)11)碰撞造山带collisionorogenicbelt的时限标志: (8)12)碰撞造山带的极性标志: (9)13)碰撞造山带研究的主要前沿问题: (9)14)试述前陆盆地(forelandbasin)及其在造山带研究中的意义: (9)15)侏罗山式褶皱(Jura-typefold): (10)16)阿尔卑斯式褶皱(Alpinotypefold):基本特点: (10)17)试述影响岩石变形行为的主要因素: (10)18)岩石破裂准则(重点最大有效力矩准则(maximumeffectivemomentcriterion)): (10)19)弗林图解(Flinndiagram): (11)20)判别断层(剪切带)剪切指向的主要标志 (12)21)剪节理 (12)22)分别写出三个国内外著名构造地质学家的姓名,及其主要学术贡献 (12)23)双重逆冲构造及其大地构造环境 (13)24)韧性剪切带 (13)25)转换断层与走滑断层的区别 (13)26)侏罗山式褶皱及其形成的构造环境 (13)27)糜棱岩 (14)28)确定地层不整合存在的主要标志及其研究意义。
(14)29)剪切褶皱作用。
纵弯褶皱作用。
(14)30)断层活动时间确定 (15)31)剪切作用引起的各种破裂。
(15)32)褶皱的识别 (15)构造地质学考试题一、名词解释●A线理(Alineation)★★★:指与物质运动方向平行的线理。
博士生地球科学地质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博士生地球科学地质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地球科学是研究地球及其各个组成部分的学科,包括地质学、地球物理学、气象学、海洋学等。
作为博士生学习地球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地质历史以及地球表面特征和地质过程的学科。
本文将对博士生地球科学地质学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地球的形成和演化地球是宇宙中的一颗行星,它是通过原始星云的重力作用、凝聚和碰撞形成的。
地球的形成和演化与行星磁场、地球内部结构、地壳构造等密切相关。
地球的形成演化过程可以分为原始星云假说、原始地幔假说、轮回归母质假说等阶段。
二、地球内部结构地球内部由核心、地幔和地壳组成。
核心分为外核和内核,外核为液态,内核为固态。
地幔是介于地核和地壳之间的层状结构,占据地球体积的大部分。
地壳分为洋壳和大陆壳,洋壳主要由较重的玄武岩组成,大陆壳主要由较轻的花岗岩和页岩组成。
三、板块构造与地震活动地球表面由数十个大板块和小板块构成,它们以板块运动为特征。
板块在地球上相互碰撞、分离和滑动,形成了地震、火山和地质构造等现象。
地球上最活跃的板块边界是环太平洋地震带。
四、地质力学与构造地质学地质力学是研究地球内部应力、变形、岩石力学性质和地壳运动等规律的学科。
构造地质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质构造及其形成演化规律的学科。
地质力学与构造地质学是理解地球内部和地球表面地质过程的重要工具和方法。
五、岩石学与矿物学岩石学是研究岩石的组成、结构、性质、产生方式和演化规律的学科。
矿物学是研究矿物的化学成分、结晶形态、物理性质以及产矿规律的学科。
岩石学与矿物学对于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六、地球化学与同位素地球化学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和行星系统中元素的分布、运移和循环规律的学科。
同位素地球化学是利用同位素分析技术研究地球物质的来源、演化以及地质过程的学科。
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是揭示地球演化和地质过程的重要方法。
七、地质资源与环境地质学地球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包括金属矿产、能源矿产和非金属矿产等。
博士地质学构造地质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博士地质学构造地质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内部和外部结构以及地球演化历史的科学。
而构造地质学,作为地质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和构造。
在博士学习阶段,地质学的专业知识将进一步深化和扩展。
本文将对博士地质学构造地质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大地构造学大地构造学是构造地质学研究的核心领域之一,主要涉及大尺度地壳运动和构造变形的研究。
研究对象包括板块构造理论、大地构造变形形式和机制、地震学等。
在博士阶段,研究者往往需要深入理解和掌握以下知识点:1. 板块构造理论:板块构造理论是现代构造地质学的基石。
它提出了地球表面被若干个具有一定自主性的板块所覆盖,板块之间存在相对运动的概念。
博士生需要对板块构造的形成和演化机制有深入的认识,并能熟练运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地球表面各种现象。
2. 地震学:地震学是研究地震现象的科学。
地震的发生和分布,能够提供大地构造变形的重要线索。
博士生需要了解地震的产生原因、传播规律以及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反射、折射和干涉等现象,以更好地解读地震数据和揭示地球内部的构造。
3. 大地构造变形:大地构造变形是地壳运动的重要表现形式。
博士生需要熟悉常见的地壳运动类型,如伸展、挤压、走滑等,以及其对地表地貌的影响和地球内部构造的意义。
二、构造地质力学构造地质力学是研究地球内部物质力学行为和应力分布的学科。
它与岩石力学和构造地质学密切相关,对于解释和理解构造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在博士学习阶段,以下知识点是必备的:1. 构造应力场:构造应力场是指地球表面任一点受到的应力状态。
了解构造应力场的特征和变化规律,对于解释构造变形和地震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博士生需要掌握不同构造背景下的应力场特征,并能基于应力场模拟预测构造演化过程。
2. 岩石力学基础:岩石力学是构造地质力学的理论基础。
它研究岩石材料的物理和力学性质,揭示岩石变形行为和破裂机制。
博士生需要掌握岩石力学的基本原理、实验方法和理论模型,以便研究构造地质现象和解释实际地质问题。
地质学考试题(附答案)
地质学考试题(附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形成和演化规律的学科,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地质学的研究范畴?A. 地球的内部结构B. 地球表面的地貌形态C.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D. 地球的气候变化答案:D2. 以下哪种岩石属于火成岩?A. 页岩B. 砂岩C. 花岗岩D. 碳酸盐岩答案:C3. 地质年代划分的主要依据是什么?A. 生物演化B. 岩石类型C. 地层顺序D. 地质构造答案:C4. 以下哪个地质事件是距今最近的一次大规模灭绝事件?A. 三叠纪-侏罗纪灭绝事件B. 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C. 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D. 新生代灭绝事件答案:B5. 地球上最厚的地壳出现在哪个地区?A. 大洋中脊B. 大陆边缘C. 大陆地盾D. 活火山地区答案:C6. 以下哪个地质作用与地震无关?A. 断层活动B. 热液活动C. 地壳运动D. 河流侵蚀答案:D7. 以下哪个地质现象是沉积岩的特征?A. 晶体结构B. 片理构造C. 砂粒结构D. 气孔构造答案:C8. 以下哪个地质构造是地球内部热流上升的表现?A. 地幔对流B. 地壳运动C. 断层活动D. 火山活动答案:D9. 以下哪个地质事件是地质学家用来确定地质年代的方法?A. 放射性同位素测年法B. 生物地层法C. 地层对比法D. 古地磁法答案:A10. 以下哪个地质作用与沙漠形成有关?A. 风化作用B. 沉积作用C. 流水侵蚀D. 风力侵蚀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地质学研究的三大基本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野外观察、室内研究、理论分析12. 地球的内部结构自外向内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地壳、地幔、外核、内核13. 地质年代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等级。
中科院地理所自然地理学考博考研历年真题(1999-2017)
自然地理学(博士)2017年试题一、简答题1.岩溶作用2.土壤的物质组成3.自然区划的原则二、论述题1、气候的形成2、生态系统的功能3、水分循环的过程2016年试题一、简答1、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2、土壤的一般形态特征3、生态系统的组分二、论述题1、气候变化的原因2、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2015年试题一、简答题1.气候形成的地理因子2.成土学说3.生态因子对生物作用的特点二、论述题1、地球自传的地理意义2、地球水分布,水的大循环及水的更新周期3、我国自然地理特征2014年试题一、简答1、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2、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3、水量平衡二、论述题1、中国的气候及其特征2、中国植被的分布规律3、试论述综合自然区划的基本内容2013年试题一、简述1、地貌成因有哪些2、成土因素对土壤形成的作用3、生物群落的分类二、论述1、论述气候形成的原因2、论述海洋资源与海洋环境保护论述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2012 年试题1. 简答1)基本地貌类型2)季风气候3)生态系统的组分2. 论述4)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分科及各学科的联系5)试述水量平衡6)中国自然地理特征2011 年试题(博)1. 简答1)气候形成的地理因子(伍P150)2)主要成土过程(伍P338)3)生物多样性意义(伍P448)2. 论述4)中国水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黄秉维第十四章中国水资源及其利用)5)我国地貌特征(赵济第二章地貌P4)6)综合自然区划的内容(伍光和第八章自然地理综合研究第二节自然区划P482) 2010年一、简答1、土壤的物质组成2、水量平衡3、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二、论述1、生态系统的功能2、气候系统的组成及特征3、我国地理地带的主要特征2009 年试题(博)1. 简答1)土壤的一般形态(伍光和第六章土壤圈P315)2)水情要素(伍光和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P205)3)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伍光和第八章自然地理综合研究第三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P463)2. 论述4)中国植被的分布规律(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5)气候变化及其主要原因(伍光和第三章大气与气候P165)6)我国重大自然灾害及其应对策略(见北京师范大学第四章中国自然灾害及防灾减灾2008 年试题(博)1. 简答1)自然区域划分原则(赵济第十五章自然地理区划P176)2)成土学说(赵济第六章土壤地理P82)3)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伍光和第一章地球P40)2. 论述4)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伍光和第七章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P429) 5)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意义(伍光和第一章地球P25)6)中国的气候特征(赵济第三章气候P15)2007 年试题(博)1. 简答:1)水分循环(海洋和陆地水)2)生态系统结构(伍光和第七章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P414)3)简述影响成土过程的因素(赵济第六章土壤地理P82)2. 论述4)我国地貌特征及其对环境的影响(赵济第二章地貌P4)5)综合自然区划的研究内容(自然地理综合研究P)6)我国季风气候的特点和对我国的影响(大气与气候)2006 年试题(博)1. 简答1)主要成土过程(土壤圈)2)群落分类(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3)喀斯特地貌(地貌)2. 论述4)我国地理地域分异的特性(自然地理综合研究)5)我国水资源利用现状与对策(海洋和陆地水)6)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大气与气候)2005 年试题(博)1. 名词1)土壤质地(土壤圈)2)生物多样性(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3)水量平衡(海洋和陆地水)2. 简答和论述4)温室效应和全球变暖(大气与气候)5)生物多样性的意义(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6)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地理综合研究)7)有关区划(自然地理综合研究)8)有关生态需水方面9)LUCC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2004 年试题(博)1. 简述1)简述地貌成因(地貌)2)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3)气候的影响因素(大气与气候)2. 论述4)我国水资源问题(海洋和陆地水)5)中国自然地理特征(自然地理综合研究)6)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2003 年试题(博)一、名词1)基本地貌类型(地貌)2)温室效应与全球变化(大气与气候)3)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二、简述和论述4)自然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地理综合研究)5)自然地理学发展趋势(20 分)6)干旱区水文特征和资源利用问题(黄秉维中国水资源及其利用)2002 年试题1. 简述1)流水地貌(地貌)2)水循环(或土壤地带性)3)生态系统(或生物多样性)(注,因是不同的人回忆的,有点差异,你都看看)2. 论述4)简述我国自然地理地域性特征5)论述我国主要土地退化6)论述我国水问题2001 年试题(博)1. 简述1)种群、群落2)地理地带3)水量平衡4)构造地貌5)成土过程2. 论述6)LUCC 内容与进展7)我国自然地理基本特征8)温室效应与全球环境意义2000 年试题(博)1. 简述1)关于自然地理学科发展;(黄秉维第二章面向21 世纪的地理学)2)西部土地退化有哪几种类型。
博士生地质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博士生地质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地质学是研究地球构造、地球历史和地球现象的科学,是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的重要学科之一。
博士生地质学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对于深入了解地质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博士生地质学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读者系统地掌握这门学科的核心内容。
一、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构成。
地壳分为地表岩石和地壳底部的地幔岩石,地幔又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地核则分为外核和内核。
地球内部的结构决定了地球的地震、火山、板块构造等现象。
二、板块构造理论地球的地壳被划分成若干个板块,板块之间存在相对运动。
板块构造理论解释了地球上地震、火山、大陆漂移等现象,揭示了地球表面变动的机制。
三、构造地质学构造地质学主要研究地壳的变动和形成。
包括断层、褶皱、蚀变等地质现象的形成原因和演化过程,研究地壳的构造变形,探索地球构造演化的规律。
四、岩石学岩石学是研究岩石的组成、结构、性质、成因和演化的学科。
分为火成岩学、沉积岩学和变质岩学三个分支学科。
通过岩石学的研究可以了解地壳形成和演化的过程。
五、矿床学矿床学研究矿产资源的产生、富集和分布规律。
通过对不同矿床类型的研究,可以了解矿床的形成机制和勘探开发的途径。
六、沉积学沉积学研究沉积作用和沉积岩的形成。
通过对沉积环境、沉积过程的研究,可以了解地球表层的演化和地质历史。
七、地球化学地球化学研究地球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
通过对地球主要元素、同位素和矿物元素的研究,可以了解地球化学过程和地球化学循环。
八、古生物学古生物学研究地球历史上生物的起源、演化和灭绝。
通过对古生物化石的研究,可以了解地球生物的进化过程和其与地质环境的相互作用。
九、地球物理学地球物理学研究地球的物理性质和物理场。
包括重力、地磁、地震、地电、地热等物理现象的研究,通过对地球物理现象的观测和解释,可以了解地球内部结构和地壳演化。
十、地球动力学地球动力学研究地球运动和地表变形。
构造地质学期末复习重点总结(完整版)
构造地质学期末复习重点总结(完整版)1、地质构造:组成地壳或岩石圈的岩层或岩体等,在内外地质动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各种变形2、构造地质学:研究地壳上各级各类地质构造的发生、发展、演化及其与矿产分布、地震、工程稳定性、环境演化等的关系的一门学科。
3、面状构造产状要素:走向、倾向、倾角。
走向:某一倾斜构造面和任意水平面的交线。
倾向:在构造面上,沿倾斜面引出垂直走向线的直线,称倾斜线,倾斜现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向下倾斜一段的方位角倾角:构造面上的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投影线之间的夹角4、方位角法:倾向+倾角(45 °∠ 30 °)5、象限角法:走向+倾角+倾向(N30°E, 45 ° SE)6、线状构造产状要素:倾伏、侧伏。
7、倾伏:倾伏向+倾伏角,如:330 °∠ 20 °或 N30°W,20°8、侧伏:侧伏角+侧伏向/构造面产状,如: 20°S/N30°E,45 °SE 。
注意:学会将方位角换成象限角9、水平岩层与倾斜岩层的区别:①水平岩层:老下新上,沟谷老,山脊新。
倾斜岩层:在没有发生倒转的前提下,顺着岩层的倾向,岩层的时代由老到新排列;②水平岩层:地质界限随着地形等高线的弯曲而弯曲。
倾斜岩层在野外和地形地质图上呈条带状分布,切割地形等高线;③水平岩层的厚度等于岩层顶面和底面的标高差;④水平岩层露头宽度的变化受岩层厚度和地面坡度的影响。
(地缓而宽大,地陡而窄小)。
倾斜岩层:横穿沟谷的岩层倾角越大,岩层的条带越接近条带状,若岩层的倾角越小,则岩层越弯曲。
10、倾斜岩层的厚度:真厚度(h)=铅直厚度(H)×cosα(真厚度永远小于或等于铅直厚度)11视厚度(h’)=铅直厚度(H)×cosβ(真厚度永远小于视厚度)12、V字形法则:①岩层的倾向与地面的坡向相反时,岩层的界限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同,即“相反相同”,但岩层界限弯曲的曲率小于地形等高线的曲率;②当岩层的倾向与地面的坡向相同时,岩层的倾角大于地面坡度角时,岩层的露头界限与地向等高线成相反方向,即“相同相反”;③当岩层的倾向与地面的坡向相同时,岩层倾角小于地面坡度角时,岩层界限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同,即“相同相同”,岩层界限弯曲的曲率大于地形等高线的曲率。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博士入学考博专业课考题(最全)
2009经济地理学研究生入学考试一、名词解释1.产业集群2.空间管制3.区域创新网络4.循环累计因果理论5.农业生态系统6.连接度二、简述题1.简述距离衰减原理的基本内容以及在产业布局中的应用。
2.试述中心—外围理论的核心观点。
3.分析自然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三、论述题1.试论述地理信息系统在区域发展研究中的应用。
2.试论述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区域化的关系。
中科院2007年博士入学考试人文地理(区域发展、经济地理)专业考试题 中科院2007年博士入学考试人文地理(区域发展、经济地理)专业考试题区域发展):名词解释(每题4分):三大自然区;倒U型曲线;里斯本战略;空间结构;生态补偿机制论述(任选4题,每题20分):1、试论述改革开放后我国区域经济差异变化的特征及其原因。
2、我国经济发展兼顾“效率”与“公平”的难点。
3、协调发展的具体含意。
4、试论述我国“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的宏观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主体功能区划的关系。
5、市场经济的完善对我国区域规划的影响。
经济地理):名词解释(每题4分):杜能圈;垂直外资;郊区化;交通枢纽;发展轴论述题(任选4题,每题20分):1、结合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典型案例,解析乡村转型中的特征及存在的问题。
2、论述产业集中与产业集群的异同。
3、与我国1980-90年代相比较,我国小城镇发展的影响因素有什么变化,及其在新农村建设的作用。
4、结合下图我国的高速公路网建设布局方案,论述其经济地理基础及其对我国经济社会空间结构的影响。
5、谈谈我国主体功能区划有哪些科学依据。
中科院2006年博士入学考试人文地理(区域发展、经济地理)专业考试题城市地理学(2006)一、简述题:1.简述城市化的阶段性特征。
2.简述城市竞争力的影响因素。
3.城市发展定位。
4.简述我国大城市城市居住空间的分异特征。
二、论述题(3选2)1.比较城市群与都市圈在发展机制、形成条件和基本特征方面的异同。
博士地质学地层知识点归纳总结
博士地质学地层知识点归纳总结地质学是研究地球构造、地质现象和地质历史的科学。
其中,地层学是地质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地球地壳中各种地层的性质、特征及其演化规律。
本文将对博士地质学地层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地层基本概念与分类地层是地球表层陆地和海洋中岩层、土层等地质单元的总称。
根据地质构造及其演化过程,地层可分为岩性地层、岩性地层体和沉积地层。
二、地层的划分与对比地层划分是地层学的基本任务之一,通过对地层的对比来确定其相对年代。
常用的划分方法有层序地层学、层序层位、生物地层学等。
三、地层的特征和描述地层的特征包括岩性、颜色、纹理、古生物化石等,通过对这些特征的描述,可以对地层进行辨认和归属。
四、地层的演化和变动地层是地球地壳中保存着地质历史记录的重要依据,通过对地层的演化和变动的研究,可以了解地球的构造演化过程和环境演变。
五、地层的应用与价值地层学在资源勘查、工程建设、地质灾害预测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对地层的详细研究,可以预测矿产资源分布、地质灾害危险性等。
六、地层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地层学与地球科学的其他学科相互交叉,如地球化学、古生态学、古地磁学等,通过与这些学科的结合,可以丰富地层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七、地层学的未来发展方向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地层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也在不断更新。
未来,地层学将更加注重多学科交叉研究,提高对地层演化机制的理解和预测能力。
总结:地质学地层知识点的归纳总结涵盖了地层的基本概念与分类、划分与对比、特征和描述、演化和变动、应用与价值、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内容。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深入理解,可以更好地认识地球的构造和演化过程,同时也可以为资源勘查和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地层学作为地质学的重要分支,在今后的发展中将继续与其他学科进行交叉融合,推动地质学的研究取得更大的突破和进展。
地质考博面试题目(3篇)
第1篇一、面试题目1. 请简述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及其在地球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2. 结合地质学的发展历程,谈谈你对地质学未来发展趋势的看法。
3. 请描述地质勘探的基本流程,并举例说明其在矿产资源开发中的应用。
4. 在地质调查过程中,如何判断地质体的构造类型和成因?5. 请简述地质力学在工程地质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6. 请谈谈地质遥感技术在地质调查中的优势及局限性。
7. 请结合实例,说明地质环境保护与地质灾害防治的关系。
8. 在地质科研工作中,如何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9. 请分析地质工程与地质环境的关系,探讨如何实现地质工程与地质环境的和谐发展。
10. 请谈谈地质学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
11. 请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谈谈地质学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12. 请举例说明地质学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13. 在地质勘探过程中,如何确保地质勘探数据的准确性?14. 请谈谈地质学在新能源开发中的研究现状及前景。
15. 请分析地质学在地球深部探测中的研究意义及挑战。
16. 请谈谈地质学在海洋地质调查中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7. 请结合实例,说明地质学在矿产资源勘查中的作用。
18. 在地质科研工作中,如何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19. 请谈谈地质学在防灾减灾中的研究现状及前景。
20. 请分析地质学在地质公园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解析1. 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演变及地质作用的一门自然科学。
地质学在地球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为地球科学提供基础理论和实验依据;(2)揭示地球的形成、演化及地质作用规律;(3)指导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及环境保护。
2. 地质学的发展趋势:(1)地球深部探测技术不断进步;(2)地质力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等多学科交叉融合;(3)遥感、卫星等技术在地学领域的广泛应用。
3. 地质勘探的基本流程:(1)地质调查:收集地质资料,进行地质填图;(2)地质勘探:钻探、物探、化探等方法获取地质样品;(3)样品分析:实验室分析,确定样品成分、结构等;(4)成果评价:综合分析,确定矿产资源分布及储量。
构造地质学考题及答案
构造地质学考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40分)1. 以下哪个不是构造地质学的研究内容?A. 岩石的成因B. 岩层的变形和变质C. 地壳运动和板块构造D. 断裂构造和褶皱构造答案:A2. 以下哪个是描述岩石变形的物理量?A. 应力B. 应变C. 断层面D. 褶皱轴答案:B3. 以下哪种地质作用与构造地质学关系最密切?A. 岩浆活动B. 风化作用C. 沉积作用D. 地震作用答案:D4. 以下哪个地质构造属于伸展构造?A. 褶皱B. 断层C. 背斜D. 向斜答案:B5. 以下哪个是描述断裂构造的术语?A. 断层面B. 断层带C. 断层线D. 断层倾角答案:A6. 以下哪个地质构造属于挤压构造?A. 正断层B. 逆断层C. 平移断层D. 背斜答案:D7. 以下哪个是描述褶皱构造的术语?A. 褶皱轴B. 褶皱翼C. 褶皱脊D. 褶皱槽答案:A8. 以下哪个地质构造属于旋转构造?A. 褶皱B. 断层C. 旋转盘D. 地垒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10分,共40分)1. 构造地质学研究的三大基本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应力、应变、构造2. 根据应力状态,岩石的变形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弹性变形、塑性变形、脆性变形3. 断层根据断层面的倾角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4. 褶皱构造根据其形态特征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线性褶皱、圆形褶皱、复式褶皱三、名词解释(每题15分,共60分)1. 构造地质学答案:构造地质学是地质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地球表层岩石的构造形态、构造演化及其成因。
它涉及到地壳运动、板块构造、断裂构造、褶皱构造等方面的内容。
2. 应力答案:应力是指单位面积上的力,它是描述物体内部受力状态的物理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科院博士入学考试构造地质学重要知识点和论述题汇总(一)补充简答题1.简述如何确定褶皱在空间的方位?答:褶皱在空间的方位可由褶皱的轴面产状、枢纽产状、两翼产状和翼间角确定。
两翼和轴面的产状要测量其倾向和倾角。
垂直面状要素的走向线向下所引的直线为倾斜线,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之间的夹角即为倾角,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向下所指岩层向下倾向的方向即为倾向。
翼间角为褶皱正交剖面上两翼间的内夹角。
圆弧形褶皱的翼间角是指过两翼两个拐点处的切线的夹角。
枢纽产状要测量枢纽的倾伏和侧伏。
倾伏包括倾伏向和倾伏角。
前者指枢纽在直立面内的水平投影线所指枢纽向下的方向,后者指枢纽与其在直立面内的水平投影线之间的锐夹角。
侧伏包括侧伏向和侧伏角,前者指轴面的走向线所指枢纽向下的方向,后者指枢纽与轴面的走向线之间的锐夹角。
对于规模较小,出露完整的褶皱,可以从露头上直接测量以上各要素。
对于规模较大,出露不完整的褶皱,往往需要系统测量其褶皱面的产状,然后通过计算方法或赤平投影方法才能较精确地确定其枢纽和轴面的产状。
2.简述重力滑动构造的基本结构。
答:重力滑动构造是由重力作用引发的滑动推覆构造,它是某些逆冲推覆构造的重要成因。
重力滑动构造基本结构为:下伏系统、滑动面、润滑层、滑动系统。
分带:后缘拉伸带、中部滑动带和前缘推挤带。
形成条件为:一定的坡度;滑动系统要有一定的厚度和重量;应由软弱层和孔隙流体的参加。
下伏系统构造较简单,基本保留了早期或基底构造的特征;滑动面沿原始地质界面(如层理面、不整合面、侵入体与围岩接触面)或破裂面发育,剖面和平面上均呈弧形,剖面上常呈犁式、铲式或勺形。
润滑层能降低滑动摩擦力,使滑动系统长距离搬运,常由软弱岩层或面理化岩层构成,如泥岩层、煤层、膏岩层、片岩、片理化的蛇纹岩、辉绿岩等。
中部滑动带岩层和构造比较复杂,往往为一系列互相叠置或切割的滑体、滑块,褶皱,断层发育。
前缘推挤带常又一系列逆冲断层叠置而成,后缘拉伸带常出露下伏系统的岩层。
3.蠕变和塑性变形之间有哪些区别和联系?答:两者的区别是:蠕变是岩石在一较小恒定应力的长期作用下发生的变形。
塑性变形是岩石在超过其弹性极限的应力作用下发生的变形。
蠕变是缓慢发生的,长期缓慢的变形降低了岩石的弹性极限,但岩石变形包含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
只不过弹性变形逐渐减小,塑性变形逐渐增加,从而使岩石呈现出流变特征。
当外力撤销后,弹性变形部分恢复,塑性变形部分保留。
只要岩石遭受的应力超过其弹性极限,塑性变形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发生,并且应力撤销后,变形不可恢复。
塑性变形一般发生在地壳的中深层温压条件比较高的环境中,而蠕变发生的环境要宽泛得多,它甚至可以在地表环境发生。
两者的联系是:蠕变最终会导致岩石发生塑性变形。
二者的某些控制因素是相同的,比如,(1)温度,温度升高有利于加快蠕变和塑性变形的发生;(2)岩性,其它条件同等的情况下,软弱岩层比强硬岩层更容易发生蠕变和塑性变形。
4.如何确定断层的时代?答:对于一次性形成的断层,可以利用断层与地层、褶皱、侵入体等的相互关系来判断断层形成的大致时代。
1、断层与地层的关系一条断层切割一套较老的地层,而被另一套较新的地层以角度不整合覆盖,可以确定这条断层形成于角度不整合下伏最新地层形成以后,上覆最老地层形成之前2.断层与褶皱的关系断层与被其切断的褶皱有时呈有规律的伴生关系,这时断层与褶皱很可能是同时形成的,查明褶皱形成的时代,即确定了断层形成的时代。
3.断层与侵入体的关系断层切割岩体,说明断层形成晚于岩体;断层被岩体切割,说明断层形成早于岩体;断层被岩体充填,且岩体有错动迹象,说明断层的形成或活动与岩体侵入可是同时的。
利用放射性同位素年龄法测定岩体的形成时代,即可确定出断层形成或活动的时代。
同沉积断层往往是多期形成的,这时需要采用一些定量的办法来测定断层形成与活动的大致时代,常用的有生长指数法、生长速率法、落差法、滑距法、平衡剖面法等等。
5.根据物理环境和变形机制的不同,可将剪切带划分为几种类型?各类型的特征?答:根据物理环境和变形机制的不同,可将剪切带划分为脆性剪切带、脆-韧性剪切带和韧性剪切带三类。
脆性剪切带形成于地壳的浅表构造层次,其边界和内部发育明显的不连续面(断面),两盘发生显著相对位移。
脆性剪切带内的应变是不连续的,以脆性破裂和摩擦滑动为主要变形机制,形成构造砾岩、碎裂岩等动力变质岩。
韧性剪切带发育于地壳的深部,它是岩石在塑性状态下遭受剪切作用而形成的狭长强烈的应变带。
韧性剪切带的特点是:缺乏明显的破裂面,与两盘无明显的界面,两者呈逐渐过渡关系,两盘岩石发生明显的剪切位移。
脆-韧性剪切带形成于中深部构造层次,是脆性剪切带和韧性剪切带之间的过渡类型,最大特征是脆性变形和韧性变形共存。
(二)论述题1.褶皱的形成机制有哪几类?如何根据角度不整合分析法和岩性厚度分析法来确定褶皱的形成时代?答:褶皱的形成机制有如下几类:(1)纵弯褶皱作用岩层收到顺层挤压力的作用而发生褶皱,称为纵弯褶皱作用。
地壳水平运动是造成这种作用的地质条件。
地壳中大部分的褶皱都是顺层挤压产生的。
(2分)(2)横弯褶皱作用岩层受到和层面垂直的外力作甩而发生的褶皱,称为横弯褶皱作用。
地壳差异升降运岩浆或岩盐的底辟作用以及同沉积褶皱作用所形成的褶皱都属于横弯摺皱。
(3)剪切褶皱作用又称为滑褶皱作用,这种作用使岩层沿着一系列与层面不平行的密集劈理面发生差异滑动而形成。
(4)柔流褶皱作用是指高初性岩石(如盐岩、石膏或煤层等)或岩石外于高温高压环境下变成高韧性体,受到外力作用,而发生类似粘稠的流体那样的流动变形,从而形成复杂的褶皱。
褶皱形成时代的确定方法:(1)角度不整合分析法大多数褶皱是成岩后,或主要是成岩后形成的,它们的形成时代也主要是根据区域性角度不整合时代来确定。
不整合面以下的一套地层均褶皱,而其上的地层未褶皱,则褶皱形成时代通常看作与角度不整合所代表的时代相一致,即不整合面下伏褶皱中最新地层沉积之后,上覆最老地层沉积之前。
如果不整合面上、下地层均褶皱,但褶皱方式、形态都互不相同则至少发生过两次褶皱运动。
如果一个地区存在两个角度不整合,且两个不整合面上、下的地层均褶皱,而褶皱形态又不一样,则该区发生过至少三次褶皱运动。
(2)岩性厚度分析法对于较长的地史时而形成的褶皱,可以通过褶皱地层的岩性厚度分析确定形成时代。
如同沉积褶皱是在岩层沉积过程中,地壳不断缓缓升降运动逐渐形成的。
因此,在背斜顶部的岩层薄,层数少,而在两翼和向斜的层数相对厚,层数逐渐增多。
顶部和槽部岩层倾角小,两翼倾角自上而下扩逐渐变陡。
顶部岩层颗粒粗,而向斜和两翼部分颗粒较细,根据以上方法可以确定同沉积褶皱的形成年代。
2.评价岩质斜坡稳定性时,从构造地质学角度应研究哪些内容?如何研究?答:影响边坡稳定的因素复杂多样,有自然的和人为的,其中主要是斜坡岩土类型和性质、岩休结构和地质构造、风化、水的作用、地震和人类工程活动等。
从构造地质的角度,可通过岩层产状与斜坡形态关系、斜坡体主要结构面、岩体地质构造等方面对斜坡的稳定性进行分析。
(1)对岩质斜坡来说,其变形破坏多数是受岩体中软弱面控制的。
所以结构面的成因、性质、延展特点、密度以及不同方向结构面的组合关系等的研究是相当重要的。
从构造地质学的角度讲,结构面包括两大类,第一类为原生结构面,包括:①沉积结构面: 层理界面、软弱夹层、不整合面等;②岩浆结构面,即侵入接触面;③变质结构面,如片理等;第二类为构造和次生结构面;包括断层、节理、卸荷裂隙、风化裂隙等。
斜坡稳定性研究中.主要软弱面与斜坡临空面的关系至关重要。
可以分为平迭坡、逆向坡、横交坡、斜交坡和顺向坡。
不同的组合类型及岩层厚度对斜坡稳定性不同的影响。
(2)岩层层面的产状和斜坡面的关系,也是影响斜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如果斜坡体为均匀且无明显层理的岩体,斜坡的发生不受层面控制,称作无层滑坡;沿岩层而发生滑动的滑坡。
这类滑坡多发生在岩层倾向与斜坡倾向一致、但倾角小于坡角的条件。
特别是在有原生的或次生的软弱夹层存在时,该夹层易成为滑动带。
滑动面切过岩层面的滑坡称为切层滑坡,多发生在岩层而近乎水平的平迭坡条件下,滑动面一般呈圆弧状或对数螺旋曲线。
(三)重要知识点之力学基础应力:内力均匀分布的情况下,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内力。
正应力:垂直于作用面的应力。
剪应力:平行于作用面的应力。
主应力面:又称主平面。
当物体受力处于平衡状态时,通过该物体内部任意点总能截取一个无穷小的立方体,使其六个面上都只有正应力作用,而无剪应力作用,这样的面即为主应力面。
主应力:主应力面上的正应力。
主应力轴:主应力作用的方向线。
当六个面上的三对主应力值都相等时,物体只发生体积改变,而形状不变。
当三对主应力值不等时,物体发生形状变化,三对主应力分为最大主应力σ1中间主应力σ2和最小主应力σ3。
应力椭球体:某点的σ1σ2σ3符号相同时,以其值为半径做出的椭球体,即为该点的应力椭球体。
应力椭圆:应力椭球的三个主切面。
应力莫尔圆:表示物体内一点应力状态的圆,经过该点的任意截面上的正应力分量和切应力分量等于莫尔圆上某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
应力场:受力物体内部给点瞬时应力状态的组合。
构造应力场:地壳一定范围内某一瞬时的应力状态。
地应力:地壳岩石应力的总称,包括构造应力、重力、流体压力等。
变形:受力物体内部各点间相互位置的改变,即为变形。
压、拉、剪、弯、扭均匀变形:物体各个部分变形的大小、性质、方向都相同的变形。
非均匀变形:物体各个部分变形的大小、性质、方向发生变化的变形。
线应变:物体内某方向单位长度的改变量。
剪应变:相互垂直的两条直线变形后,直角改变量的正切值。
主应变面:在均匀变形条件下,通过变形物体内部任意点总是可以截取这样一个立方体,其三个互相垂直的截面上都只有线应变而无剪应变,这三个平面称为主应变面。
主应变:主应变面上的线应变称为主应变。
主应变轴:又称应变主方向,即三个主应变方向。
主应变值:λ1、λ2、λ3。
应变椭球体:物体受到均匀变形后,其内部某一点上,以三个主应变面上的主应变值为半径做出的椭球体,代表该点的应变状态。
单剪应变:一种恒定体积的均匀变形,由物体中质点沿彼此平行的方向相对滑动而形成,应变椭球体中两个主轴的方位在变形前后发生变化。
纯剪应变:一种均匀变形,应变椭球体中两个主轴在变形前后方位一致。
递进变形:应变状态发生连续变化的变形过程。
增量应变:又称瞬时应变,指变形历史中某一瞬时正在发生的一个无限小的应变。
全量应变:变形历史中某一瞬时已经发生的应变总和。
共轴递进变形:在递进变形过程中,增量应变椭球的应变主方向与全量应变椭球体的应变主方向保持一致的变形。
非共轴递进变形:在递进变形过程中,增量应变椭球的应变主方向与全量应变椭球体的应变主方向不断发生变化的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