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词的发展脉络

唐宋词的发展脉络
唐宋词的发展脉络

唐宋词的发展脉络

李白的《菩萨蛮》和《忆秦娥》。

词的别称:长短句、诗余、曲子、曲子词、琴趣、乐章、乐府……

五代时期词的发展

南唐和西蜀温庭筠为鼻祖,从而形成了花间词派,韦庄的词打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抒写个人真切的乡愁旅思,李煜突破艳情樊篱,直抒胸臆,其词风接近韦庄而成就又超过了他,富有个性特色。

温庭筠是严妆,韦庄是淡妆,李后主则属于粗服乱头。概括地道出了晚唐五代三大词人的风格。

冯延巳,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则认为,“冯正中词虽不失五代风格,而堂庑特大,开北宋一代风气。”

宋代词的发展顶峰

岳飞、李纲、胡铨、张元干和张孝祥等人以词抒发悲怆激越的爱国情怀。辛弃疾是豪放词的集大成者。

词形式上的特点

一首词大都分为数片(阙),以分两片的为最多.

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并且各不相同.词牌名必有词题目可有可无偶句押韵的,,即音乐上停顿决定的.每个词调的音乐节奏不同,韵位也就不同。近体诗还不允许有长短句..词调还须分辨四声和阴阳。

李煜原名李从嘉,字重光。骈齿重瞳

宽厚仁孝外奉中原,不畏卑屈,内轻徭役,以实民力,嗜赌浮屠

他给赵匡胤上书“自出胶痒,心疏利禄。父兄之荫育,乐日月以优游。思追巢许之余尘,远慕夷齐之高义。被李煜的两首《渔父》词隐约透露出一些消息:“阆苑有情千里雪,桃李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侬有几人。”“一棹春风一叶舟,一轮茧缕一轻钩。花满渚,酒盈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桃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离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虚与委蛇,内政不修,佞佛成性,宴乐无度,自毁长城,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道:“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大开,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没有亡国之痛,就不会有那些流传千古的佳作,这就是所谓“国家不幸词人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没有经历切肤之痛,怎有以后的千古绝唱

锦衣玉食缠绵婉转

王国维词人者王国维认为,词人只有如李煜一般拥有赤子之心和真性情,才能创作出真正优秀的作品。《人间词话》在第十六则中写道:“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

客观之诗人,不可不多阅世。阅世愈深,则材料愈丰富,愈变化,水浒传,红楼梦之作者是也。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李煜不是孩子,是经历了风风雨雨,已经有了一颗千疮百孔的心。他成业君王,白也君王。大有看破红尘之势。

柳永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蝶恋花【原文】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填词道:“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等了 5 年,第二次开科又没有考上,这回他忍不住要发牢骚了,便写了那首著名的《鹤冲天》: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 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 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文化大革命中,书法家沈尹默先生被打成黑帮,被逼写检查。但是他写出去的检查大字报,总是浆糊未干就被人偷去,这检查总是交代不了。

不想俗衣破袍仍然裹不住闪亮的锥尖,这真应柳永自己的那句话:“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死人墓里一块普通的刻了主人生平的石头瓦肆勾栏,但是他身上的文学才华与艺术天赋立即与这里喧闹的生活气息,优美的丝竹管弦和多情婀娜的女子发生共鸣

一个人在社会这架大算盘上只是一颗珠子,他受命运的摆弄;但是在自身这架小算盘上他却是一只拨着算珠的手。

一个人很难选择环境,却可以利用环境,

呜呼,人生在世,天地公心。人各其志,人各有才,无大无小,贵贱不分。

苏轼

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

存世书迹有《黄州寒食诗》、《赤壁赋》、《答谢民师论文》与《祭黄几道文》等。存世画迹有《古木怪石图卷》;《竹石图》才华熠熠生辉,灼灼其华!

他目光深邃,一脸冷峻,风神俊朗,一袭青衫,几缕美髯。开创了豪放一派,屈子之浩然,陶翁之淡远,太白之超迈,杜叟之沉郁,纳之笔端,轻蘸淡墨,巨笔一点,就点出北宋的半壁繁华,与南宋的辛弃疾并称,。

“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然人生短暂,世事无常,又有何防?“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轻裘雕鞍,纵马轻狂“苏辛”

天地古今齐集笔下,日月风流情满江河,胸中沟壑,笔底波澜,靠近那个超越了一己兴衰荣败的达观超脱的“大我”,做飘渺的孤鸿横渡人世的悲欢,做飘然的智者笑对蜗角虚名,做世外的高人斜睨人生沉浮,做红尘的过客留下千古风流。一蓑风雨任平生,“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人生的风霜并不因为他的奇才俊秀就不降临到他的身上,虽然他深知“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缘诗人之义,托事以讽”,

惊心而不移心,收魂而不丧魂,屈身而不屈怀的高洁和高尚。痛定思痛,他开始了对人生的深入思考,寻找立身处世的方法,他选择了直面人生而不是逃避,儒家的治世,佛家的修心,道家的养身,被苏轼信手拈来,激浊扬清,存精去粗,批判继承,所谓杂佛老而不溺,主儒术而不迂,在最黑夜的旅程上,他放

逐了心灵的扁舟,孤傲达观地穿越世俗的汪洋而不至于触礁。

竹仗芒鞋,“回首向来萧索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的闲人野趣。

谢灵运选择了去“身在江湖之上,心居于魏阙之下”的工丽的山水诗中去消磨个体生命,

苏轼在生命的左岸和右岸之间,从容地做了一个摆渡者,长篙一点,繁华付水,而自己却翩然靠岸,守住了那个乐观、持重、朴拙、豁达、天真的自我!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简单的词句,挚情的话语,深沉的凄怆,

心灵的恣情一恸,惟其是恸,方显深挚,方显深厚,方能千古共记这份情重。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饵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是怎样的清淡与恬然;“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是怎样的对美好事物的绵邈情意;“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是怎样的在劣境中的豁达和泰然;“与君世世为兄弟,再结来生未了因。”是怎样情深的兄弟契约;

月下单衣试酒携人生的一肩风霜任云卷云舒,那个醉卧溪云琴岗的他,拂心灵的一襟悲喜对花落花开,清夜无尘,真情有声,在他的生命和诗篇里回响。李清照

曾经沧海难为水,心存高洁不低头。驵侩

《添字丑奴儿》: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我们听到了什么呢?听到了祖逖中流击水的呼喊,听到了陆游“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的叹息,听到了辛弃疾“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的无奈,更又仿佛听到了“我的家在松花江上”那悲凉的歌声。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才藻非女子事也。”

她收集的文物汗牛充栋,她学富五车,词动京华,到头来却落得个报国无门,情无所托,学无所专,

她环顾上下两千年,长夜如磐,风雨如晦,相知有谁?鲁迅有一首为歌女立照的诗:“华灯照宴敞豪门,娇女严妆侍玉尊。忽忆情亲焦土下,佯看罗袜掩泪痕。”李清照是一个被封建社会役使的歌者,她本在严妆靓容地侍奉着这个社会,但忽然想到她所有的追求都已失落,它所歌唱的无一实现,不由得一阵心酸,只好“佯说黄花与秋风”。

岳飞《小重山》南宋诗人、词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

钗头凤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悒鲛销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后来,唐琬闻陆游题下了这首词,所以她也题下了另一首《钗头凤》。

钗头凤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辛弃疾华发苍颜敛雄心,抗高调,变温婉,成悲凉

南归之后,他也再没有机会奔走沙场,血溅战袍。失去了钢刀利剑。只剩下一支羊毫软笔,而只能笔走龙蛇,泪洒宣纸

“列舰层楼”、“投鞭飞渡”、“剑指三秦”、“西风塞马”,,

像屈原那样仰问苍天,像共工那样怒撞不周,他临江水,望长安,登危楼,拍栏杆,只能热泪横流。怨无大小,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成灾”。他因爱国而生怨,因尽职而招灾

:金瓯缺,月未圆,山河碎,心不安。

《摸鱼儿》: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依危楼,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君恩重,且教种芙蓉!”

咀嚼自己的寂寞。

(《水调歌头》)

带湖吾甚爱,千丈翠奁开。先生杖屦无事,一日走千回。凡我同盟鸥鹭,今日既盟之后,来往莫相猜。白鹤在何处,尝试与谐来。破青萍,排翠藻,立苍苔。窥鱼笑汝痴计,不解举吾杯。废沼荒丘畴昔,明月清风此夜,人世几欢哀。东岸绿荫少,杨柳更须栽。

胡尘飞、金戈鸣振聋发聩

从李清照的词看她的人生

《唐宋词与人生》 题目:《李清照的词与人生轨迹》 论文摘要:在浩瀚如烟的中国历史中,李清照以一女子之身跻身于中国“一代词宗”,可见其诗词成就之大非同一般。影响其成就的既有她家中浓郁的文化氛围,也有后来国家动荡的大环境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她的词风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对于她在文学史上的第五有着不可忽视的关系。 关键词:词风,人生轨迹,影响 中国是诗的国度,泱泱中华民族,悠悠数千载文明,在三千年诗史上,出现过灿如星群的诗人。若要说女诗人,可谓太少了。若要推中国古今第一才女,大约非李清照莫属。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与济南历城人辛弃疾并称为“济南二安”。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名字被用作外太空环形山的女性。是宋代婉约派词人中成就最高者。沈谦云:“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梁衡先生誉之为“乱世美神”。 在大环境的影响下,李清照的生活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少女时代,少妇时代及其丈夫赵明诚病逝后三个阶段。其诗词按其内容和格调来分,也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婚前和新婚期所作;第二部分为婚后第二年至南渡前所作;第三部分为南渡后所作。不难看出,李清照生活历程的三个阶段与词作的三个部分在时间上是基本吻合的。因此,我们姑且就以李清照在各个不同时期的情感与心境所示的三个阶段来探讨词作内容格调。 一、少女时代的李清照 李清照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出生于一个官宦人家。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曾经做过山东郓周教授,太学录、太学正,还做过太学博士,就相当于在北京大学里边担任教授,李格非后来还因为他的诗文创作和他的学术成就得到了苏轼的赏识,成为“苏门后四学士”之一。李清照的母亲是宰相王珪的女儿,状元王拱臣的孙女,从小就受到了专门的文化教育,才学出众,知识精深。诗词歌赋、

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脉络

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脉络(1919~1949) 与戏剧、小说散文比较,中国新诗的80年发展是相对薄弱的。小说毕竟还有鲁迅、沈从文、巴金和老舍;戏剧有曹禺、老舍和高行健;这些作家都得到了世界的承认。而诗歌却缺少这样的人物。中国新诗面对两个难以超越的高峰:一是中国古典诗歌,一是西方自莎士比亚以来的诗歌成就。诗歌的存在必须有精粹成熟的民族语言,诗歌与语言联系最为紧密,而现代汉语才产生不到100年,用只发展了100年的尚处于年轻阶段的语言能写出成熟的诗歌来吗?中国新诗就它的超越对象来说是显得稚气了一些,但就其自身发展速度来说确是迅速的,而且是成绩斐然。 中国新诗只80年发展历程——现代文学的30年和当代文学的50年。 现代文学中的30年是新诗的形成发展和成熟的过程。 A.第一个10年: 1.尝试中的新诗 胡适是“第一个白话诗人。”他的《尝试集》(1920)是“沟通新旧两个艺术时代的桥梁”。个别诗歌具备现代汉语抒情形式,大部分诗歌仍不能摆脱古典诗歌的形式传统。同期诗人还有俞平伯(《冬夜》)、康白情(《草儿》)、沈尹默(《三弦》)、周作人(《小河》)、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等。 新诗的手法一是“白描”,二是比喻象征。这样早期的白话诗也分为两类,一是运用白描手法的客观写实倾向,一是托物寄兴的现代主义倾向。后者在传统诗歌里并不常见。 2.开一代诗风的新诗创作 郭沫若的《女神》(1921)是现代新诗的奠基之作。它使诗的抒情本质与诗的个性化得到充分重视与发挥,奇特大胆的想象让诗的翅膀真正飞腾起来。“五四”时代的自由精神和诗歌本身的艺术规律都在这本诗集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湖畔派诗人”:汪敬之、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的爱情诗合集《湖畔(1922)。 “小诗体”:冰心《繁星》《春水》,宗白华《流云小诗》。 “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鲁迅语)冯至的诗集《昨日之歌》是形式上的半格律体,处处体现出艺术的节制,后来的闻一多与之相似。 3.新诗的规范化——新月派 如果说《女神》以“绝端的自由,绝端的自主”的彻底破坏精神,冲决了传统诗词的格律,新月派则应需而生,它以`北京《晨报副刊》为阵地,闻一多、徐志摩、朱湘、林徽因、饶孟侃、孙大雨、刘梦苇等,主张“理性节制情感”,闻一多倡导新诗的格律化,提出诗歌的“三美”理论: 音乐美(有音尺、有平仄、有韵脚)、 绘画美(中国诗画相通理论)、 建筑美(有节的匀称,有句的均齐)。 《红烛》、《死水》是他诗歌创作的集中体现。徐志摩是古典理想的现代重构。飞动飘逸的诗情与对形式美追求相结合,使徐志摩总是抓住每首诗特有的“诗感”、“原动的诗意”,寻找相应的诗律。《志摩的诗》是在不断的实验与创造中寻求美的内容与美的形式的统一。 4.早期象征派的诗歌 穆木天提出纯诗的概念,主张诗歌与散文有着完全不同的领域,“把纯粹的表现的世界给了诗作领域,人间生活则让给散文担任”,“诗的世界是潜在意识的世界”,诗是“内生命的反射”,“是内生活的真实的象征”。其次诗应有不同于散文的思维方式与表现方式:“诗是要暗示的,诗最忌说明的。说明是散文世界的东西。”李金发的《微雨》、《食客与凶年》、《为幸福而歌》,是早期象征派诗歌的代表之作。 B.第二个10年: 1.中国诗歌会 是左联领导的一个群众性诗歌团体,继承前一个十年蒋光慈早期无产阶级诗歌传统,殷夫为代表。特点:一是反映革命斗争和时代重大事件;二是强调诗歌的意识形态化,诗歌的主体并非诗人自己而是一个战斗集体;三是艺术表现上注重写实。这多少背离了诗歌的本质即个体生命情感的宣泄。 2.后期的新月派

我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中国诗歌历史悠久,如果从《诗经》算起,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在漫长的岁月中,诗歌一直和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情感世界紧密相关。中国诗坛涌现出众多杰出的诗人和优美、感人的作品,诗歌创作的优良传统一直延续不断,成为我们今天引以自豪的精神财富。 下面就让我们漫步在历史画廊中,回顾一下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光辉历程,了解其伟大的艺术成就。 一 诗歌的源头是歌谣。上古时代,没有文字,只有在口头上传唱的歌谣。由于没有文字的记录,所以我们今天难以窥见其历史原貌。 大概到了周代,周王朝为了制礼作乐,曾派采诗官在春秋两季到各地搜集歌谣,贵族们为了祭祖、宴客、出兵、打猎、讽谕等目的也作诗、献诗,这些诗在公元前6世纪左右,被编辑成了《诗》。《诗》共收入自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期(公元前7世纪)大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所以又被称为“诗三百”,汉代以后被尊为经典,遂有《诗经》之称。《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中国诗歌最早的、最为重要的一个源头。其中的作品按照音乐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民歌,共有周南、召南、邶、鄘、卫、、齐、、唐、王、、、桧、、豳等15个诸侯国的民间歌曲160首,又称十五“国风”。“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共有105篇。又因产生的时代和乐调的不同,分为“大雅”和“小雅”,“大雅”多是西周时代的作品;“小雅”则多为周王室衰微以后的作品。“颂”是用于宗庙祭祀的歌舞曲,其中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诗经》所表现的容较为丰富。“雅”“颂”中有些作品带有“史诗”的性质。《诗经》的精华在于十五“国风”。“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歌唱爱情,赞美劳动,揭露现实,是“国风”中最为动人的主题。《诗经》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后人曾经归纳为“赋、比、兴”。“赋”是铺叙述,“比”是比喻,“兴”是起兴。《诗经》在句式上以四言诗为主,章法复沓,回环往复;语言上双声叠韵的现象比较普遍,修辞巧妙,韵律和谐。但是,《诗经》对后世最大的影响在于后来汉儒借《诗经》所阐发的“诗言志”“美刺”“比兴”以及“温柔敦厚”的诗教观,一直被历代诗人奉为创作圭臬。 中国诗歌的另一源头是《楚辞》。《楚辞》是在战国后期南方的诸侯国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带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新诗体。它的奠基人和代表作家是屈原。屈原,是楚国的一个没落贵族,曾任三闾大夫和左徒,一度受到楚怀王的信任和重用。他对主“举贤授能”,变法图强;对外主联齐抗。后因遭到贵族保守派的谗害排挤,被楚怀王放逐了。在放逐途中,他爱国之心始终不渝,把满腔的郁闷写成了一首首感情浓烈、文辞华美的诗篇。面对楚国的衰落和人民的苦难,屈原忧愁,无以自拔,遂自投汨罗江而死。他是中国诗歌史上最早的、影响最为深远的爱国诗人。现在能够确定的屈原的作品,主要有《离骚》《天问》《九歌》等。其中《离骚》集中反映了屈原的人格魅力和艺术成就。《九歌》是屈原根据楚地民间祭祀乐歌改作和加工而成的一组诗歌,或写人对神的礼赞倾慕,或写神灵间的眷念、爱恋,语言优美,情思忧伤。《楚辞》所代表的是完全不同于《诗经》的别样的诗歌美学风格,它以波荡汹涌的感情、奇幻瑰丽的想象、

唐诗的发展历程

唐诗的发展历程 Ting Bao was revised on January 6, 20021

[文档标题]

唐诗的发展历程 摘要:中国诗歌的历史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洪荒时代,即便从《诗经》开始算起,也有3000年左右的历史了。中国的诗词博大精深,历朝历代都有杰出的诗人和作品问世,其中以唐代的诗歌最为出名,唐诗是中国古典文化中极为亮眼的一颗明星,是中国古代诗歌中最为繁荣的篇章。 关键词:初唐诗歌;盛唐诗歌;中晚唐诗歌 唐诗是中国诗歌的标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顶峰,是诗歌史上的“黄金时代”。现在的学生都要学习唐诗,甚至牙牙学语的小孩都会念《咏鹅》。唐诗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在现代社会已经十分普及,那么,唐诗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呢它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呢本文按照时间顺序进行了系统的介绍。 初唐诗歌 唐诗繁荣的准备时期,重要诗人有被称为“初唐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此外还有陈子昂、张若虚、宋之问等。大唐建国之初,诗歌仍沿着南朝诗歌的惯性发展,柔靡纤弱,毫无生气。“四杰”的出现使这种风气发生了转变。他们才气横溢,不满现状,通过自己的诗作抒发愤激不平之气和壮烈的抱负,拓宽了诗歌的题材。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和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 盛唐诗歌 唐玄宗执政期间,唐王朝出现了历史上着名的“开元盛世”,政治、经济、文化都发展到了鼎盛。这一时期相继出现了两大诗歌流派和我国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其中两大诗歌流派指“山水田园诗派”和“边塞诗派”;“双子星座”指李白和杜甫,二人合称“李杜”。

中国文学发展脉络

中国文学发展史的进程: 一、殷商殷商文学与神话故事密不可分。 二、周《诗经》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揭露了剥削阶级的罪恶,表现了人民大众的思想感情。在文学发展史上具有积极进步的历史意义。 三、春秋战国春秋战国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大大的解放时代。无论政治、经济和社会组织,都起了剧烈的变化。 △散文的勃兴 在百家争鸣中,无数杰出的思想家涌现出来,他们传世的散文绽放着思想的光辉。 历史散文:1、尚书2、春秋3、左传4、国语5、战国策 哲理散文:1、老子2、论语3、墨子4、孟子5、庄子6、荀子7、韩非子8、吕氏春秋与李斯 △屈原与《楚辞》 诗经以后的三百年间,是理智思维发展的时代,是哲学、历史散文胜利的时代。屈原是楚辞的创造者,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出现的伟大诗人。在他的作品里,表现了他卓越的思想、人格和天才。代表作:离骚、天问、招魂、哀郢及怀沙五篇。我们在其中看到了爱国精神的发扬,强烈的政治倾向与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四、汉 △汉赋 1、汉初的赋家:自高祖至武帝初年,约有六七十年光景,是政治初平、经济建设的休养生息时期。 2、汉赋的全盛期:武、宣、元、成时代,是汉赋的全盛期 4、汉赋的模拟期:由於司马相如的创作,汉赋的形式格调,已成了定型。扬雄、班固二人是这一期的代表。 △《史记》司马迁 史记是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是一部承上启下的富有独创性的史书。它不是单纯的史事记载,并且反映出三千年的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发展过程,揭露出历史上各种矛盾斗争的真实面貌,同时也表现着作者的历史哲学和政治思想。 △汉代诗歌 1、乐府中的民歌 2、五言诗:西汉是五言的酝酿时期,班固、张衡时代是五言的成立期,建安前后是五言诗的成熟时期。 3、古诗十九首 4、《悲愤诗》与《孔雀东南飞》 五、魏晋 诗歌是魏晋文学的主要形式。在汉代乐府民歌和群众性创作的基础上,五言诗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巩固和发展。曹植、阮籍、陶渊明等,都是这一时期五言体的大诗人。从建安、正始、太康、永嘉到晋末,诗歌表现了不同的内容和风格,表现了不同的时代精神。 六、南北朝 △南北朝民歌 1、南方民歌:南方民歌,大都形式短小,内容主要是抒情。 2、北方民歌:北方为外族长期统治,在社会经济和生活习惯不同的基础上,形成与南方不同的色彩。 △南北朝诗文 代表诗人 1、南朝诗人:当日声誉最大的,是颜延之与谢灵运。 2、北朝诗人:北齐文学界最负重名的,是刑邵和魏收 七、唐代 △唐诗兴盛 唐朝是中国诗歌史上的黄金时代。形式方面,无论古体律绝,无论五言七言,都由完备而达全盛之境。 初唐:初唐诗坛,是唐诗的准备时代。“初唐四杰”:王勃、卢照邻、骆宾王、杨炯 盛唐:王孟诗派、岑高诗派、李白 中晚唐:杜甫、白居易、孟郊、韩愈 晚唐:前期以李贺、杜牧、李商隐为代表,后期以杜荀鹤为代表。 △词的兴起 比起诗来,词与音乐发生更密切的联系。在初期,词只是音乐的附庸,与乐府诗很相近似。 晚唐:温庭筠 南唐:李煜 △唐代短篇小说 小说的生命由此开拓,而其地位也由此提高了。到了唐朝,文人才有意识的写作小说,把它看作是一种有价值的文学作品。 八、宋宋词是宋代文学的主要形式 宋初:晏殊、欧阳修 中宋:苏轼 南渡前后:李清照 南宋:辛弃疾 九、元 元曲是我国古典文学史上的一大瑰宝。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 四大悲剧: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白朴《梧桐雨》、纪君祥《赵氏孤儿》 十、明 综观明代文学,小说成就最高,戏曲次之,诗文相对衰微。《三国志演义》可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高峰,《水浒传》则是英雄传奇小说的典范。《西游记》可说是神魔小说的楷模,《金瓶梅》在人情小说中揭露封建社会黑暗方面也是前无古人的。明代的白话短篇小说,是宋、元话本的继续和发展,其成就也很高,它犹如昙花在明后期一现,弥足珍贵。戏曲中的《牡丹亭》以其独特的构思,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精神,影响深远。所以,明代小说、戏曲的成就是极为辉煌的。 十一、清

UOOC唐宋词与人生第六章苏轼

UOOC联盟在线课程《唐宋词与人生》 (授课教案) 第六讲:“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读苏轼的豪旷词:烟雨平生的处世态度 兼论苏轼与张孝祥 第一节 “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其人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苏轼《念奴娇》 “千古风流人物”,乃苏轼词之名句,亦可用来妙题苏轼自己。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历北宋仁宗、英宗、神宗、徽宗五朝,荣辱迭起 一生,亦才情雄放一生。 苏轼画修竹枯木怪石,为“湖州竹派”重要人物;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四大家”。其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开宋一代诗风;其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开一代词风。其诗词文,均代表了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一、广博的学识 苏轼以读书为“平生之快事”。元·元怀《拊掌录》记载: 东坡在玉堂,一日读杜牧之《阿房宫赋》,凡数遍。每读彻一遍,即再三咨嗟叹惜,至夜分犹不寐。有二老兵,皆陕人,给事左右。坐久,甚苦之。一人长叹操西音曰:“知他有甚好处,夜久寒甚,不肯睡!”连作冤苦声。 东坡在玉堂,一日读杜牧的《阿房宫赋》,好多遍。每读完一遍,就再三嗟叹,至夜犹不寐。有二位老卒皆陕地人,随侍东坡身边。坐久了,不堪其苦。一人长叹一声,用西边口音说:“知它有什么好处,夜长很冷,就不肯睡觉!”连续发出怨苦声。 苏轼贬谪海南时,无书可读。偶得柳子厚文集,于是,横看侧看,敲骨吸髓,每个字都反复玩味。 二、超逸的襟怀 胸无书卷,襟怀必不高妙,意趣必不古雅。 ——清·沈祥龙《论词随笔》 苏轼正是用胸中万卷书,滋育出一种不为外物尘俗所累的超逸高妙襟怀。 苏轼为什么号“东坡居士”?

唐宋词

《唐宋词》读书报告 于淼信科112 23111201 如果把中国传统文化比作一条星光灿烂的银河,那么唐宋词必定是其中最为闪亮的一颗星,那么就让我们感受一下这颗星的美妙光芒吧。 首先来了解一下唐宋词的发展历程: 词最初主要流行于民间,大约到中唐时期,诗人张志和、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等人开始写词,把这一文体引入了文坛。到晚唐五代时期,文人词有了很大的发展,晚唐词人温庭筠以及以他为代表的“花间派”词人,以李煜、冯延巳为代表的南唐词人的创作,都为词体的成熟和基本抒情风格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进入宋代,词的创作逐步蔚为大观,产生了大批成就突出的词人,名篇佳作层出不穷,并出现了各种风格、流派 宋词的发展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晏殊、张先、晏几道、欧阳修等承袭“花间”余绪,为由唐入宋的过渡;第二个阶段,柳永、苏轼在形式与内容上所进行的新的开拓以及秦观、赵令畤、贺铸等人的艺术创造,促进宋词出现多种风格竞相发展的繁荣局面;第三个阶段,周邦彦在艺术创作上的集大成,体现了宋词的深化与成熟。 唐宋词分为两个流派,婉约派与豪放派。 婉约,即婉转含蓄。其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

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李煜、柳永、晏殊、欧阳修、秦观、周邦彦、李清照(宋代最著名的女词人)等。李清照的《漱玉集》、李之仪的《姑溪词》,欧阳修的《六一词》都是很好的作品。 豪放作为文学风格,见于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杨廷芝解释豪放为“豪迈放纵”,“豪则我有可盖乎世,放则物无可羁乎我”(《诗品浅解》)。可见豪放的作品当气度超拔,不受羁束。 北宋诗文革新派作家如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辙都曾用“豪放”一词衡文评诗。第一个用“豪放”评词的是苏轼(《答陈季常书》),他还开始写作打破传统词风的词,如《念奴娇·赤壁怀古》等,颇引人注意。据南宋俞文豹《吹剑续录》载:“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这则故事,表明两种不同词风的对比,隐然把苏词看成可与柳词相抗衡的另一流派。 婉约派与豪放派虽不尽相同却各有各的韵味,而这些韵味是要细细品味才能感受得到。 婉约派中我尤其喜爱李煜。王国维的《人间词话》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现在反复咏叹、不忍释卷的词,正是由于李煜的出现,让她由俚俗小曲变成了姿态万千的阳春白雪。

广州市2021届高三年级阶段训练语文试题(含详细答案)

秘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 广州市2021届高三年级阶段训练 语文 本试卷共10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用2B铅笔将考生号及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 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材料一: 古诗是古人心声的真实记录,是展现先民人生态度的可靠文本,正如清人叶燮所说:“诗是心声,不可违心而出,亦不能违心而出……故每诗以人见,人又以诗见。”读诗就是读人,阅读那些长篇短什,古人音容笑貌如在目前,这是我们了解前人心态的最佳途径。清人沈德潜说:“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中国古人评价文学家时有一个优良传统,就是人品与文品并重。经过历代读者集体选择,凡是公认的大诗人,往往都是具备“第一等襟抱”的人物,其作品必然也是第一等真诗,从中可以感受真实心跳和脉搏,从而沦肌浃髓地领会传统文化精神。从《诗经》《楚辞》到明清诗词,都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如果兼顾作品的经典意义、阅读难度等因素,唐诗宋词应是我们的首选阅读对象。 唐诗宋词对于现代读者到底有什么价值?我们先来看唐诗宋词到底写的是什么内容。中国古典诗歌有一个最古老的纲领,就是“诗言志”。到了西晋,陆机在《文赋》中又提出“诗缘情”。有人认为二者是对立关系,但是初唐孔颖达在《左传正义》中说得很清楚:“情志一也”。情志就是指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包括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也包括对万事万物的价值判断。唐诗宋词的内容跟现代人没有距离,因为诗词中表达的那些内容都是普通人的基本情感、基本人生观和基本价值观。比如喜怒哀乐,比如对真善美的追求,比如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保家卫国英雄行为的赞美,唐宋人如此,现代人也如此。所以唐诗宋词中典范

中国诗歌发展脉络简介

中国诗歌发展脉络简介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国诗歌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时期: 1、开端和发展——古体诗时期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最早的诗歌集是在公元前六世纪中叶最后编定的《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间的诗歌共三百零五篇。在体例上它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十五“国风”所反映的是来自民间的社会呼声,它叙述劳动人民之间的婚姻恋爱,展示思妇、军人对沉重的国家赋税、兵役制度的不满,揭露、讽刺统治阶级的繁重剥削和荒淫无耻的生活——所有这些,都构成了十五“国风”的主要内容;而“雅”、“颂”则是社会上层统治阶级宴乐祭祀、点缀升平的一种高雅方式,诗篇记叙周王的各种祭祀、征战、朝议活动,歌颂王公们清明的统治,描写各种宴饮的繁华富丽,当然,偶尔它也会流露出“大厦将倾”的哀叹——所有这些,则构成了“雅”、“颂”的主要内容。总之,一部《诗》三百篇,就是一轴反映周初到春秋中叶五百年间社会生活的生动画卷。 如果说《诗经》的创作是现实主义的话,那么,在战国时期兴起的“楚辞”的诗歌创作则表现了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楚辞”是《诗经》之后兴起的完全不同于《诗经》的一种新诗体,而楚国人屈原则是这一新诗体的杰出代表。屈原以他崇高、热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对人格和美好理想的执着追求,以及糅合神话传说、历史人物和自然现象编织奇幻的理想世界的艺术手法,创作了以《离骚》为代表的大量诗篇。这些诗篇和其他一些楚人的诗篇一起,以其想象丰富、辞采瑰丽的艺术风格而成为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远祖。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有深远影响的作家。《诗经》和“楚辞”,分别以其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为我国诗歌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秦、西汉、东汉共四百多年的时间,官府比较重视民间声乐和歌谣的采集,设立了专门的采集机构——乐府。乐府为着政府采集了大量民间歌诗、民间声乐。流传至今的乐府篇章《病妇行》、《东门行》、《陌上桑》、《十五从军征》等都是优秀的诗歌,而其中尤以揭露封建礼教妇女的深重罪恶的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最为突出。西汉的乐府民歌是对《诗经》中“风诗”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它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两汉的社会生活和人民的思想情感;它的叙事性和典型性标志着现实主义传统在民歌中的发展,它深刻的思想价值和优良的民歌艺术特色对后世的诗歌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两汉时期,史传、辞赋的繁荣吸引了大量文士的注意力,但到了东汉后期,在接受民间文学优良成分的基础上,文人的诗歌创作再次兴起,而文人五言诗的创作则表现得更为显著。五言诗的形式,为语言、音节的变化和运用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因而更便于叙事和抒情,因此它很快代替了四言诗的旧形式,而成为诗人创作最主要的一种诗体。东汉文人五言诗的成熟作品是现存所谓无名氏的《古诗十九首》。 文人五言诗兴起以后迅速形成汉末魏初时期的建安文学、正始文学的高峰。建安文学以“曹氏三父子”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而其中尤以曹操和曹植的成就最为突出。建安文学继汉乐府之后,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高潮,诗人们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被后人称为

唐诗的繁荣和唐代历史

从唐代历史来看唐诗的兴衰 摘要:唐代在中国诗史上是一个繁荣昌盛的时代,但是就事物发展的规律而言,唐诗有兴盛则也有低谷。本文主要从唐代的历史发展的角度逐层分析唐诗繁荣或相对衰败的原因其中侧重对繁荣原因的分析,包括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部分。 关键词:唐诗唐朝历史 一:唐宋诗之争 在中国诗史的研究上常常存在着一些纷争。作为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唐和宋之间自然也有着诸多争论。唐诗和宋诗之争便是其一。 唐宋诗之争,起于南宋。张戒在《岁寒堂诗话》中首次区分唐宋诗的界限,其后永嘉四灵、江湖派诗人及严羽、方回等理论家都对唐、宋诗的差异作出了辨析。其中以南宋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总结的“本朝人尚理,唐人尚意兴”影响最大。但将严羽的这一概括系统化、理论化,则是由推崇唐诗的明代复古诗论家们完成的。清初的诗坛以学习宋诗为主。 诗分唐宋(唐又分初、盛、中、晚)以来,赞成反对者争辩不休。今人钱钟书认为,“诗分唐宋乃风格性分之殊,非朝代之别”;“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非曰唐诗必出唐人,宋诗必出宋人也”;“夫人禀性,各有偏至,发为声诗,高明者近唐,沉潜者近宋”;“一生之中,少年才气发扬,遂为唐体,晚节思虑深沉,乃染宋调”(《谈艺录》。 不过,虽然唐诗与宋诗在诗史中都有着重要的位置,但是提到诗歌,人们首先想到的还是唐诗,所谓唐诗宋词元曲,每个朝代都有自己出彩的东西,对后人来说影响特别深的东西。那么唐朝可以说完完全全是个诗歌的朝代,那么唐代诗歌究竟为何如此繁荣呢?本人将会从历史的角度去探讨这个问题。 二:唐代历史的发展与唐诗的兴衰 唐代是一个健康而富有活力的时代。唐诗有将近三百年的历史,它的繁荣兴盛经历了一个曲折演变的过程,明初高棅在《唐诗品汇》中把唐诗总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这大致符合唐诗的发展情况。 (1)初唐——时间最长,诗歌数量与质量却最差 从唐高祖武德元年至睿宗延和元年为初唐,共92年,然而这一时期并没有产生伟大的诗人和诗歌。正如袁行霈先生所说:初唐时间最长,可是无论诗歌的质量还是数量都是最差的,而且一百年间竟然没有出现一流的诗人,缺少异峰的突起。“但是这一时期诗人们特别是初唐四杰纠正了齐梁以来柔弱轻艳的宫体诗余风并酝酿形成了各种新的诗歌形式【律诗】,可以说为盛唐诗歌的繁荣奠定了基础。虽然初唐为盛唐奠定了基础,但是初唐诗歌的平庸却是不争的事实,那么是什么制约了初唐诗歌的发展呢? 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由于隋末全国性的农民大起义的影响,靠农民战争取得政权的唐朝统治者所采取的政策都在一定程度上照顾了农民的生活和要求,但是这毕竟是一个刚结束战乱的年代,百废待兴,因此在社会经济上初唐稍差。 社会文化基础的薄弱,虽然统治者爱好提倡诗歌,但是诗坛长期为宫廷馆阁的文馆学士所支配,诗歌创作中心下移过于缓慢。创作主体的贵族化和诗歌风格的单一化制约了唐诗的发展。唐初的几代君主,不仅太宗如其自称喜“以万机之暇,游息艺文”(《帝京篇·序》),高宗、武后、中宗等,也都如此。为了炫耀大唐帝国的治世气象,他们又广引天下文士,编纂类书,赋诗唱酬。由此在唐初先后出现了几个宫廷文人集团。初唐宫廷诗人虽然在诗歌形式方面作

唐宋词与人生模拟考试-5

一、单选题(共50.00分) 1. 姜夔平生好藏书,工于诗、文、词,亦精通音律,擅长书法。其词既承续周邦彦衣钵,变软媚为清婉,又挹取词风,变雄健为清刚,清幽峭拔自成一宗。() A. 范成大 B. 黄庭坚 C. 辛弃疾 满分:2.00 分 得分:2.00分 你的答案: C 正确答案: C 教师评语: -- 2. 《花间词》是第一部的总集。它的出现,使流行于民间市井里巷的曲子词全面进入文人创作领域,标志着一种新的文学体式——词的正式成熟。() A. 文人词 B. 民间词

词 满分:2.00 分 得分:2.00分 你的答案: A 正确答案: A 教师评语: -- 3. 的审美趣味厌弃脂腻气。中唐诗人韦应物,其诗多写山水田园,气韵清远澄澈,尤得晏殊赏爱,“每读韦应物诗,爱之曰:‘全没些脂腻气。’”(宋?吴处厚《青箱杂记》)() A. 张先 B. 晏殊 C. 宋祁 满分:2.00 分 得分:2.00分 你的答案: B 正确答案: B 教师评语: --

先生《瞿髯论词绝句》云:“陈桥驿下有词源。”将帝王的政治策略与宋代歌舞宴集、浅斟低唱的享乐世风和柔靡艳丽的词风联系起来。() A. 夏承焘 B. 陈寅恪 C. 唐圭璋 满分:2.00 分 得分:0分 你的答案: B 正确答案: A 教师评语: -- 5. 的《江城子》(南来飞燕北归鸿),写于遇赦北还与苏轼重聚于海康(雷州)时。师生两人相向言,鬓发苍苍矣,“后会不知何处”,只有一再劝酒:春酒滴红,满饮金钟。此一饮散“落花流水、各西东”,“烟浪远,暮云重”,是何等的凄凉、茫然。() A. 黄庭坚 B. 秦观

晁补之 满分:2.00 分 得分:2.00分 你的答案: B 正确答案: B 教师评语: -- 6. 辛弃疾当初“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骁勇之将,却成了身心交瘁、愁病缠身的老者,当他名利宠辱皆识破,便在《行香子》中感叹:“。”() A. 不如痴,不如闲,不如醉 B. 不如痴,不如闲,不如醉 C. 不如闲,不如醉,不如痴 满分:2.00 分 得分:2.00分 你的答案: C 正确答案: C 教师评语: --

中国诗歌发展史

中国诗歌发展史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 一、先秦诗歌:前1066~前206年 1. 时间:西周(前1066~前771年)→东周(前770~221年)【春秋(前770~前476年)和战 国(前475~前221年)】→秦(前221~前206年) 2. 成就: (1)《诗经》——中国现实主义文学源头:收集西周初年(前11世纪)到春秋中期(前7世纪)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分“风(105篇,十五诸侯国民歌)、雅(40篇,周直接统治区音乐)、颂(160篇,宗庙祭祀歌舞曲)”三部分,表现手法赋比兴。中国最早诗歌总集。 (2)《楚辞》——中国浪漫主义文学源头:战国后期屈原为代表创作的,包括《离骚》《天问》《九歌》等。 二、汉代诗歌:前206~公元220年 1.时间:西汉(前206~公元23)→东汉(公元25~220年) 2.成就: (1)汉乐府诗:乐府采取和加工的民歌,“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以五言为主,中国诗歌语言形式一次创新。代表作《孔雀东南飞》(中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陌上桑》《上邪》。(2)《古诗十九首》:汉末文人创作的五言诗,收入萧统《文选》,代表五言诗最高成就,刘勰誉之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誉之为“惊心动魄,一字千金”。 三、三国诗歌:220~280年 1.时间:魏(220~265年)、蜀(221~263)、吴(222~280) 2.成就: (1)建安文学:“三曹”和建安七子,他们诗作富有现实内容,情怀慷慨,爽朗刚建,被誉为“建安风骨”或“汉魏风骨”。 a.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其中曹植成就最高,“骨气奇高,词采华茂”,被钟嵘誉为“诗中之圣” b.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禹、应瑒、刘桢等 c.正始文学:“竹林七贤”,代表作家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等,魏晋易代时期,政治黑暗,诗作多愤世嫉俗,隐晦曲折。 四、两晋诗歌:265~420年,同期十六国(306~439年) 1.时间:西晋(265~316年)→东晋(317~420年) 2.成就: (1)左思:西晋人,《咏史》诗八首,明则“咏史”,实则“咏怀”。 (2)陶渊明:东晋人,代表作《归园田居》《桃花源诗》《饮酒》,作品分为“田园诗”和“咏怀诗”,后世称之为“隐逸诗人”或“田园诗人”(田园诗鼻祖)。 (3)谢灵运:东晋人,诗作清新自然,中国山水诗派开创者。 五、南北朝时:386~589年 1.时间:南朝(420~589年)与北朝(386~581年) 2.成就:

唐诗发展历程、主要风格流派和代表作家

唐诗发展历程、主要风格流派和代表作家 一、初唐是唐诗繁荣到来的准备阶段。就表现领域说,逐渐从宫廷台阁走向关山与塞漠,作者也从宫廷官吏扩大到一般寒士;就情思格调说,北朝文学的清刚劲健之气与南朝文学的清新明媚相融合,走向既有风骨又开朗明丽的境界;就诗的形式说,创造了一种既有程序约束又留有广阔创造空间的新体诗——律诗。 1.“初唐四杰”:“四杰”指大都生于唐贞观年间的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四人的创作个性是不同的,所长亦异,其中卢、骆长于歌行,王、杨长于五律。“四杰”作诗,强调要有刚健骨气,重视抒发一己情怀,作不平之鸣,因此在诗中开始出现了一种壮大的气势,有一种慷慨悲凉的感人力量。这种壮思和气势,在古体和歌行中表现得尤为充分。特别是卢、骆的七言歌行,气势宏大,视野开阔,写得跌荡流畅,神采飞扬,较早地开启了新的诗风。,“四杰”所写的五律,尤其是王勃和杨炯的五律,也透露出一种非常自负的雄杰之气和慷慨情怀,这主要反映在他们羁旅送别之作和边塞诗中。这种激扬文字的书生意气,是构成其诗歌“骨气”的重要因素, 2.陈子昂与唐诗风骨:陈子昂是武后时期才登上诗坛而崭露头角的诗人,陈子昂的诗歌创作表现出明显的复古倾向,主张恢复古诗比兴言志的风雅传统。壮伟之情和豪侠之气,是陈子昂诗歌创作的个性风采,也是他倡导的风雅兴寄中能反映一个时代士人精神风貌的新内容,被称为唐诗风骨的东西。 二、盛唐开元、天宝盛世,唐诗全面繁荣。诗人的创作中洋溢着强烈的浪漫主义气息,前人所谓“盛唐气象”,指的就是这种富于浪漫气息的精神面貌。诗中的代表人物是隐士和侠少。 1.盛唐山水田园派:代表作家王维、孟浩然、常建、储光羲等。 孟浩然禀性孤高狷洁,虽始终抱有济时用世之志,却又不愿折腰曲从。他的山水田园诗,更贴近自己的生活,出现在孟浩然诗里的景物描写, 常常就是他生活环境的一部分,带有即兴而发、不假雕饰的特点。随意点染的景物与清淡的情思相融,形成平淡清远而意兴无穷的明秀诗境。自然平淡是孟浩然山水诗的风格特点。 王维,人称“诗佛”,他的山水田园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空明境界和宁静之美,是王维山水田园诗艺术的结晶。因心境空明,他对自然的观察极为细致,感受非常敏锐,像画家一样,善于在动态中捕捉自然事物的光和色,在诗里表现出极丰富的色彩层次感。同时,王维却在描摹自然、歌颂隐逸之外,还曾将其诗笔扩展到更广阔的生活领域。在另外许多同样成功的篇章中,他反映了当时人们的进取精神和悲壮情怀。王维在高蹈者孟浩然等和进取者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等之间,恰好是一座桥梁。所以有些评论家就一方面将其与孟浩然相提并论,合称王孟;而另一方面,又将其与高适等相提并论,合称王、李、高、岑。当然,这种提法也包含有对诗歌样式的考虑在内。王维是兼有五七言古今体之长的,而王孟并提,偏指五律;王、李、高、岑并提,则偏指七古。 2.边塞诗派:唐代诗歌流派,以描绘边塞风光、反映戍边将士生活为主。集中反映了盛唐时代积极进取精神。这类诗篇,塑造了许多边塞健儿的英雄形象。其源出于鲍照、刘琨,更上一点,还可以追溯到建安作家群,汉魏六朝时已有一些边塞诗,至隋代数量不断增多,初唐四杰和陈子昂又进一步予以发展,到盛唐则全面成熟。该派诗人以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最为知名,而高、岑成就最高。其它如王之涣、王翰、崔颢、刘湾、张谓等也较著名。这些诗人大都有边塞生活体验,他们从各方面深入表现边塞生活,艺术上也有所创新。他们不仅描绘了壮阔苍凉、绚丽多采的边塞风光,而且抒写了请缨投笔的豪情壮志以及征人离妇的思想感情。诗人们歌颂从军报国、建功立业,却并不是无原则地讴歌战争,往往还反对开边。在写胜利的喜悦或失败的痛苦时,也反映了战争对广大人民和平生活的干扰和破坏。这些诗交织着英雄气概与儿女心肠,极尽悲凉慷慨、缠绵宛转之情。对战争的态度,有歌颂、

唐宋词与人生 期末考题题库

1 汪元量为宋元之交著名的词人,作了不少抚今追昔、感叹国事的 伤乱词,或可当作“词史”来读。孔凡礼《汪元量事迹纪年》称其 词:“凄凉哀怨,令人泣下,乃遗民心声。” 我的答案: 2 宋·王灼《碧鸡漫志》评晏几道词:“风流蕴藉,一时莫及,而温 润秀洁,亦无其比。” 我的答案: 3 柳永的《鹤冲天》:“才子佳人,自是白衣卿相”,“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表现了词人以风流才子自负,藐视功名权贵的傲气和倔强,但与当时统治者的道德秩序、价值观念 相背离。 我的答案: 4 宋代统治者政治上采取偃武修文的策略,上层的崇文风气对文人士大夫阶层影响很大。宋代士人勤于读书,学识广博、学养深厚,多乐此不疲于一盏黄灯、一杯清茗、一卷书册,浸润在书斋化的

生活里。其浓厚的书卷气发显在外,为一种雅而不俗的精神气质 和生活品味。 我的答案: 5 吴文英《疏影》咏梅:“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唐·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咏昭君出塞有“环佩空归月夜魂”诗句,此二 句化用杜诗,意谓梅花是月夜归来的昭君芳魂所化。 我的答案: 6 李璟《谒金门》:“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一“乍”字突出主观的感受;一“皱”字形象生动,具有画面般的视觉效果,一“乍”一“皱”写出了由静而动的变化过程。风乍起时,晕皱的不只是一池春水, 更是主人公的心境 我的答案: 7 乡野田园的十里稻香、一篱槿花、一树午阴或是一塘春水,范成大都闲逸、安乐于其中。这是他皈依自然,除去尘世牵累,用轻 松化解忧愁,从而超脱纷争现实的一种审美方式和解脱方式。 我的答案:

晏几道描写恋情的词篇,数量占其词总数的十之七八,其中屡屡 写到他与莲、鸿、苹、云四位歌姬的交往,一本《珠玉词》或可当作他的爱情回忆录来读,多以感伤笔调写爱情的聚散悲欢,或 追忆旧踪残梦。 我的答案: 9 苏轼荣辱迭起一生,亦才情雄放一生。“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定风波》)表现了他旷达人生的处事态度。我的答案: 10 清·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云:“淮海、小山,古之伤心人也。”秦观、晏几道的词都来自一片“伤心”,秦观是历阅华屋山 丘的伤心,晏几道则是屡遭失意贬逐的伤心。 我的答案: 11 周邦彦以羁旅行役词名世,《清真集》中叙写旅况凄凉、宦途奔波之作达四十多首,占全集的四分之一多,他将羁旅行役词推上 了艺术的峰巅。 我的答案: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习习题

欢迎共阅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练习案 时间姓名 1、中国古代诗歌的源头是。 2、《》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是诗歌总集,也是中国诗歌最早的、最为重要的一个源头。其中的作品按照音乐分为“”“”“”三部分。其表现手法是、、。在句式上以为主,章法复沓,回环往复的现象比较普遍。 3、《楚辞》是在战国后期南方的诸侯国楚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带有浓厚地方色彩的。它以波荡汹涌的感情、奇幻瑰丽的、的语言,表现出极强的浪漫色彩和艺术感染力,成为中国诗歌456、(《诗品》)。7、8910111213、14为,喜用双关谐音。 15、《》叙事与抒情想渗透,细腻与粗犷相融合,代表了的最高成就。 16、刘宋诗坛以刻画成为重要题材,和是这一时期的成就最高的两个诗人。其中前者的诗歌,偏重表现建功立业的抱负和对门阀制度的不满,他创制了;后者是“”的代表作家,他的诗歌合律性高,有些作品已经和唐代的“近体”诗相似。 17、南朝后期的诗歌大多内容空虚,充满脂粉气,等人写作的“”,更是沦落到浮艳的境地。 18、“徐庾体”的体表作家是和。其中后者后期的诗歌以《》二十七首为代表,深切地表现了故国乡关之思、羁身异域之痛。 19、、是中国古典诗歌大花园中最为灿烂的两朵奇葩。

20、初唐四杰是指、、、。他们在继承了南朝诗歌形式美的基础上,以都市的繁华和正常的男女之爱为题材和主题,由台阁应制扩大到写和,风格由纤柔卑弱变为。 21、诗是唐诗这座高峰的顶点,而这一时期最为杰出的是“诗仙”—— 和“”——杜甫。李白诗中的形象往往是个性化的,带有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 22、杜甫用诗歌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过程,他把和、 紧密联系在一起,描绘出时代的面貌和自己内心的悲哀,是变乱时代的伟大的“”。他是中国诗歌史上、的诗人。 23、盛唐诗坛还有两大诗歌群体,一是以、、、 为代表的诗人,他们的诗多采用和的形式,色泽清淡,意境深幽;一是以、、、为代表的诗人,他们的诗以题材为主,大多采用和的形式,景象开阔,气势宏大,情调悲壮,声韵激越。 24 25 26 ,。 27 不已。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达到了“无言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境地。 37、女词人善于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客观景物融会在一起,含蓄委婉,意境深远,达到了的艺术境界。 38、南宋词人中以的成就最高,他的词是以,善于,将政治、军事、山水、田园及个人的喜怒哀乐,大胆自如地表现在词作中。尤其是书写 的篇章,千古以来一直激励着后人。 39、南宋词人精研乐理,能自度曲,词风,在南宋词坛的影响很深远。 40、元代出现了一种新的诗歌样式——,也叫“”,是元散曲中的一种,即单支的曲子。在内容上,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有很强的。

唐宋词的产生、发展、变化过程

唐宋词的产生、发展、变化过程 词在唐朝最初主要流行于民间,敦煌发现的曲子词中,大量是民间无名氏的作品,这也是词的最初形态。大约到中唐时期,诗人白居易、刘禹锡等人开始写词,把这一文体引入了文坛。到晚唐五代时期,文人词有了很大的发展,晚唐词人温庭筠以及以他为代表的“花间派”词人,以李煜、冯延巳为代表的南唐词人的创作,进入宋代,词的创作逐步蔚为大观,产生了大批成就突出的词人,名篇佳作层出不穷,所以词到宋代迎来了创作的高峰。对于唐宋词的产生、发展和变化过程,下面将从四个方面来作简单阐述: 1、从时间为顺序来看 以时间为序,词经历了:唐词(民间词、文人词)——五代词(花间词、南唐词)——北宋词(前、中、后期词)——南渡词——南宋词(前、后期词)词最初在唐代主要流行于民间,至于具体在唐代什么时候,现在已无从知晓。后来敦煌发现的曲子词中,大量是民间无名氏的作品,其中最受人注意的是以词集形态出现的《云谣集》,这是现存最早的曲子词集。其中有《望江南·莫攀我》、《鹊踏枝·叵耐灵鹊多瞒语》等词。之后在民间词曲的影响下,出现了一些文人来做这类新体的小词,根据现有的材料可知,正式依曲填词的文人,最早可以追溯到白居易、刘禹锡。例如白居易的《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到了晚唐以后,这一时期出现了号称“花间鼻祖”的文人词的奠基者——温庭筠。晚唐以后,来到五代十国时期,这时“花间词派”和“南唐词派”先后崛起,“花间词派”亦称“西蜀词派”,后因赵崇祚汇编成《花间集》而得名,代表人物主要有温庭筠和韦庄。继“西蜀词派”之后,又出现了“南唐词派”,主要指李璟、李煜父子和冯延巳,在社会大动荡时代,其词作充满着“忧患”的心理面貌。 进入北宋后,词的发展可分为前中后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晏殊、晏几道、欧阳修等承袭“花间”词,为由唐入宋的过渡;第二个阶段,柳永、苏轼在形式与内容上所进行的新的开拓以及秦观、贺铸等人的艺术创造,促进宋词出现多种风格竞相发展的繁荣局面;第三个阶段,周邦彦在艺术创作上的集大成,体现了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诞生:由古典走向现代 从单纯的时间性概念来看,中国现当代文学是指1917年至现在的文学,近年来人们一般又把它称为中国20世纪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在它的诞生之初被叫做中国新文学,这一称谓不仅是一个单纯的时间性概念,而且是中国文学史乃至思想史上一种革命意义的显示。其发展过程既是中国文学本身现代化的过程,又是中国社会现代化过程的艺术显示。因此,中国现当代文学又是一种具有“现代意义”的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源头是五四文学。五四文学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一次前所未有的本质性变异,它划定了从传统文学到现代文学的不同历史时代。它的发生与发展有着复杂的传统文化外来文化的深刻背景。 首先,五四文学的诞生有着深刻的外来文化背景。从作品的翻译介绍开始,到文学观念的倡导、文学创作的出现和文学思潮的形成,都与外来文化的影响有着直接的关系。 对外国文学和文化的译介中,严复和林纾的贡献功不可没。严复被胡适称为“介绍西洋近世思想的第一人”(1),他翻译了赫胥黎的《天演论》等西方近代社会科学的名著,对近代中国的知识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林纾在五四之前,共译介西方文学名著170多种,1200余万字。在此之后,王国维、蔡元培、鲁迅等人介绍和引入了西方文学和美学理论。而对中国新文学发生具有本质性影响的还是西方人道主义、个性主义的思想主题和写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文艺思潮,这使中国新文学具备了真正的反封建的“现代意义”,成为中国文化大系统现代化转化的先期完成形态。与思想主题、文学思潮的进入相一致,在外来文学的示范下,各种与传统文学相异的文学样式应运而生,极大地丰富了中国文学的历史。诗歌从古典走向现代白话诗;小说由章回体的故事小说走向多样的性格小说和心理小说;戏剧从传统戏曲经“文明新戏”走向现代话剧;散文由文言文走向白话杂文和美文。各种文学流派和社团迅速丛生和更迭。 其次,传统文学和文化对新文学的诞生有着复杂的影响。从五四文学的发生前提来看,传统文学和文化的影响在表层上是一种相反的刺激,新文学以现代意识为尺度,以传统为批判对象,形成了新的文学观念和思想主题。而其积极的影响则是潜层的,并且后来逐渐显现和加强的。作为传统文学的组成部分,对于新文学的形成而产生积极影响的是中国近代文学。黄遵宪倡导的“诗界革命”和梁启超所主张的“小说界革命”和“新文体”运动等,从文学观念、文体语言等诸方面对新文学的初生构成了重要的影响。(1)胡适:《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 从文学发展的多样性、主题的走向以及与中国社会的关系来看,中国现当代文学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一)1917年~1927年文化整体批判时期 (二)1927年~1937年政治分野与文化批判时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