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词的发展脉络及其主要流派

合集下载

宋词发展脉络

宋词发展脉络

宋词发展脉络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诗体之一,起源于北宋时期,经历了南宋时期的发展和繁荣。

宋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达方式,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宋词发展的脉络、特点和代表作品三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宋词发展的脉络1. 唐宋继承与创新宋词的发展脉络可以追溯到唐代,唐代的乐府诗和绝句对宋词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唐代的乐府诗以其朴实、自然的表达方式,为宋词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而绝句则为宋词提供了一种简洁、精练的表达方式。

2. 宋词的形成与初兴宋代初期,词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由乐府诗和绝句过渡到词的过程。

这一时期的词,主要以婉约派为代表,注重情感表达和音乐性的运用。

代表性的作家有李清照、周邦彦等。

3. 宋代中兴与全盛宋代中期,词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盛时期。

这一时期的词,主要以豪放派和山水派为代表,词的内容和形式都有了较大的变化。

豪放派的词注重豪情壮志的表达,山水派的词注重描绘自然景色。

代表性的作家有辛弃疾、苏轼等。

4. 宋词的衰落与晚期发展宋代晚期,词的发展进入了一个衰落期。

这一时期的词,主要以晚唐风格和元曲风格为代表,注重形式的华丽和技巧的运用,但情感表达相对较弱。

代表性的作家有杨万里、郑燮等。

二、宋词的特点1. 婉约与抒情并重宋词以其独特的婉约风格而闻名,注重情感的细腻表达和抒发。

词人常常通过描写细腻的景物和细节,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2. 音乐性的运用宋词注重音乐性的运用,追求韵律的和谐和音韵的美感。

词人常常通过运用押韵、对仗和平仄等手法,使词的语言具有优美的节奏感。

3. 情感真挚宋词以其情感真挚而著称,词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人情世故的抒发,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想。

4. 主题广泛宋词的主题非常广泛,既有对爱情、友情的歌颂,也有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政治乱世的慨叹。

词人通过对各种主题的表达,丰富了词的内涵和意义。

三、代表作品1. 李清照《如梦令》如梦令是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以其婉约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而著称。

宋词发展脉络

宋词发展脉络

宋词发展脉络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一种独特的诗歌形式,起源于北宋时期,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和演变。

宋词以其婉约细腻、情感真挚的特点而脍炙人口,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

本文将从宋词的起源、发展、流派和代表作品等方面,详细介绍宋词的发展脉络。

一、宋词的起源和发展宋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北宋时期的文化繁荣时期。

在此期间,诗词创作蓬勃发展,人们开始尝试以更自由、更灵便的方式表达情感。

这种表达方式逐渐形成为了宋词的雏形。

北宋时期,文人雅士们开始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他们追求真实、自然的表达方式,再也不拘泥于古体诗的格律和主题。

他们以自己的真实感受为基础,创作出了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宋词。

宋词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初唐和盛唐。

初唐时期,宋词的形式还比较简单,多为五言绝句,内容主要以咏史抒怀为主。

盛唐时期,宋词逐渐丰富起来,形式上浮现了七言绝句、律诗等多种形式,内容上涉及了更广泛的主题,包括山水田园、爱情离别、政治抒怀等。

二、宋词的流派和代表作品宋词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为了多个不同的流派,每一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下面将介绍几个代表性的流派及其代表作品。

1. 婉约派:婉约派是宋词中最具代表性的流派之一,以其婉约细腻、情感真挚的特点而闻名。

代表作品有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李清照的《如梦令》等。

2. 豪放派:豪放派是宋词的另一个重要流派,以其豪放奔放、情感激烈的特点而著称。

代表作品有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李煜的《长恨歌》等。

3. 清新派:清新派是宋词中的一个小流派,以其清新淡雅、意境优美的特点而受到爱慕。

代表作品有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几道的《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等。

4. 歌行派:歌行派是宋词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以其歌谣般的节奏和明快的语言而受到爱慕。

代表作品有欧阳修的《采桑子·常记溪亭日暮》、晏殊的《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等。

唐诗宋词发展脉络个人整理

唐诗宋词发展脉络个人整理

(2)盛唐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 特点: 描写战争与战场,表现保家卫国的英勇精神,或 描写雄浑壮美的边塞风光,奇异的风土人情,又或描写战 争的残酷,军中的黑暗,征戍的艰辛,表达民族和睦的向 往与情怀。 代表作:高适:《燕歌行》、《别董大》、《蓟门行五 首》、《塞下曲》,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 昌龄:《出塞》,李颀:《古意》 盛唐边塞诗繁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现实状况所 致。唐自建国以来边事不断,这些重大的客观现实必然反 映到诗歌创作中去。二是从军赴边、建功立业是当时文人 的普遍时尚。戍边开疆、建功立业也成为他们建功立业的 首选途径。三是有悠久的文学渊源。先秦的《诗经》、 《楚辞》及汉乐府已有描写征戍的篇章,汉魏之际,南北 朝时边塞诗渐盛,盛唐边塞诗体裁完备。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 王。他们开始把诗歌从宫廷移到了市井, 从台阁移到江山和塞漠,题材扩大了,思 想严肃了,五言八句的律诗形式也由他们 开始有了初步的定型。
陈子昂,他的思想是很复杂的,他既好纵 横任侠,又好佛老神仙,但儒家兼善天下 的精神,仍然是他思想的主导方面。他洞 察国家安危的远见,关怀人民疾苦的热情。
一、北宋前期的词
代表词人晏殊、欧阳修、晏几道、范仲淹、张先、 柳永、苏轼 晏殊词写男女恋情,已过滤了五代“花间”词所 包含的轻佻艳冶的杂质,而显得纯净雅致。
欧阳修词作更展现出他潇洒旷达的风神个性。这 种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用词来表现自我情怀的 创作方式对后来的苏轼有着直接的影响。 苏轼词比较完整地表现出作者由积极转而矛盾苦 闷,力求超脱自适而不断追求的心路历程和他疏 狂浪漫、多情善思的个性气质。有时则把对自然 山水的观照与对历史、人生的反思结合起来,在 雄奇壮阔的自然美中融注入深沉的历史感和人生 感慨,如《念奴娇· 赤壁怀古》。

宋词发展脉络

宋词发展脉络

宋词发展脉络引言概述: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份,它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宋词的发展脉络可以追溯到唐朝,经过了五代十国时期的变革与发展,最终在宋朝达到了巅峰。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宋词的发展脉络。

一、初唐时期的词1.1 唐诗的影响:初唐时期的词受到了唐诗的深刻影响,许多初唐词人都是同时也是唐诗人,他们在创作词时运用了唐诗的格律和意境。

1.2 乐府诗的传承:初唐时期的词还受到了乐府诗的传承,乐府诗的特点是歌颂民间生活和表达情感,这些特点在初唐词中得到了延续。

1.3 词的题材与风格:初唐时期的词题材广泛,有咏史抒怀、山水田园、爱情离别等,风格上多以豪放、奔放为主。

二、五代十国时期的词2.1 乱世的背景:五代十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频繁的时期,这种乱世背景对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2 词的题材与风格:五代十国时期的词题材多以离散、怀人、怀古为主,风格上更加涵蓄、忧愁,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的氛围。

2.3 词人的贡献:五代十国时期浮现了许多优秀的词人,如李煜、李清照等,他们的作品对后世的词坛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北宋时期的词3.1 宋词的兴旺:北宋时期是宋词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的词人众多,作品丰富多样,为宋词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3.2 词的题材与风格:北宋时期的词题材更加广泛,有山水田园、宫廷生活、爱情离别等,风格上更加婉约、细腻,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情感的表达。

3.3 代表性词人与作品:北宋时期的代表性词人有苏轼、辛弃疾等,他们的作品深受后世词人的推崇,成为了宋词的经典之作。

四、南宋时期的词4.1 词的发展与变革:南宋时期,词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浮现了更多的题材和风格的多样化。

4.2 词的题材与风格:南宋时期的词题材更加丰富多样,有山水田园、宫廷生活、爱情离别等,风格上更加细腻、涵蓄,充满了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对情感的深刻描绘。

4.3 代表性词人与作品:南宋时期的代表性词人有陆游、杨万里等,他们的作品在题材和风格上都有独特的贡献,成为了南宋词的瑰宝。

唐宋词的发展脉络及其主要流派

唐宋词的发展脉络及其主要流派

唐宋词的发展脉络及其主要流派在中国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唐宋词是一块芬芳绚丽的园圃。

她姹紫嫣红,千姿百态,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远从《诗经》、《楚辞》及汉魏六朝诗歌里汲取营养,又为后来的明清戏剧小说输送了有机成分。

直到今天,她那些闪烁着人文主义精神光辉而又达到很高艺术境界的作品,仍在陶冶着人们的情操,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

词起源于隋代,她的诞生与音乐有着不解之缘。

她所配合的曲调,是同时兴起的,以汉族民间音乐为基础,糅和少数民族音乐及外来音乐而形成的新声“燕乐”(“燕”同“宴”,因常在宴会上演出,故名)。

公元589年,隋文帝灭陈,结束了二百七十多年南北分裂的局面。

政治上的统一,经济上的通贯,民族间的融合,自必带来文化上的汇流。

词出现在此时,决非偶然。

她是应运而生,是南方和北方、汉族和少数民族、中国和外国音乐文学的水乳交融。

词的全名为“曲子词”。

“曲子”指她的燕乐曲调,“词”则指与曲调相谐和的唱辞。

由于“曲子”的唱法今已失传,现在我们所能欣赏的,就只剩下文辞了。

因此,“曲子词”也就通行省称为“词”。

词虽起于隋,但隋代的词作却未能保存下来。

人们仅能从某些打有隋代印记的词牌名称上去辨认她们的蝉蜕。

这样,我们介绍词的发展历史,便不得不从唐代说起。

(一)上世纪初在甘肃敦煌莫高窟中发现的“敦煌曲子词”,主要是唐代(兼有五代)的民间创作。

诚如王重民先生《敦煌曲子词集叙录》所言,其间“有边客游子之呻吟,忠臣义士之壮语,隐君子之怡情悦志,少年学子之热望与失望,以及佛子之赞颂,医生之歌诀”,更有少数民族剥削阶级统治下“敦煌人民之壮烈歌声",所反映的社会生活面相当广阔,较多地体现着下层人民的喜怒哀乐。

她朴素、率直、活泼、清新,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尽管大部分作者的文化水平并不高,许多作品的笔触还很粗糙、稚拙,但玉蕴璞中,连城之价毕竟是掩没不了的。

产生于民间、为人民所喜闻乐见的任何一种文学新样式,总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迟早总会引起文人雅士的瞩目和效仿。

唐宋词的发展脉络

唐宋词的发展脉络

唐宋词的发展脉络唐宋词的发展脉络李白的《菩萨蛮》和《忆秦娥》。

词的别称:长短句、诗余、曲子、曲子词、琴趣、乐章、乐府……五代时期词的发展南唐和西蜀温庭筠为鼻祖,从而形成了花间词派,韦庄的词打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抒写个人真切的乡愁旅思,李煜突破艳情樊篱,直抒胸臆,其词风接近韦庄而成就又超过了他,富有个性特色。

温庭筠是严妆,韦庄是淡妆,李后主则属于粗服乱头。

概括地道出了晚唐五代三大词人的风格。

冯延巳,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则认为,“冯正中词虽不失五代风格,而堂庑特大,开北宋一代风气。

”宋代词的发展顶峰岳飞、李纲、胡铨、张元干和张孝祥等人以词抒发悲怆激越的爱国情怀。

辛弃疾是豪放词的集大成者。

词形式上的特点一首词大都分为数片(阙),以分两片的为最多.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并且各不相同.词牌名必有词题目可有可无偶句押韵的,,即音乐上停顿决定的.每个词调的音乐节奏不同,韵位也就不同。

近体诗还不允许有长短句..词调还须分辨四声和阴阳。

李煜原名李从嘉,字重光。

骈齿重瞳宽厚仁孝外奉中原,不畏卑屈,内轻徭役,以实民力,嗜赌浮屠他给赵匡胤上书“自出胶痒,心疏利禄。

父兄之荫育,乐日月以优游。

思追巢许之余尘,远慕夷齐之高义。

被李煜的两首《渔父》词隐约透露出一些消息:“阆苑有情千里雪,桃李无言一队春。

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侬有几人。

”“一棹春风一叶舟,一轮茧缕一轻钩。

花满渚,酒盈瓯。

万顷波中得自由。

”桃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离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虚与委蛇,内政不修,佞佛成性,宴乐无度,自毁长城,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道:“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大开,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没有亡国之痛,就不会有那些流传千古的佳作,这就是所谓“国家不幸词人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唐宋词的产生、发展、变化过程

唐宋词的产生、发展、变化过程

唐宋词的产生、发展、变化过程词在唐朝最初主要流行于民间,敦煌发现的曲子词中,大量是民间无名氏的作品,这也是词的最初形态。

大约到中唐时期,诗人白居易、刘禹锡等人开始写词,把这一文体引入了文坛。

到晚唐五代时期,文人词有了很大的发展,晚唐词人温庭筠以及以他为代表的“花间派”词人,以李煜、冯延巳为代表的南唐词人的创作,进入宋代,词的创作逐步蔚为大观,产生了大批成就突出的词人,名篇佳作层出不穷,所以词到宋代迎来了创作的高峰。

对于唐宋词的产生、发展和变化过程,下面将从四个方面来作简单阐述:1、从时间为顺序来看以时间为序,词经历了:唐词(民间词、文人词)——五代词(花间词、南唐词)——北宋词(前、中、后期词)——南渡词——南宋词(前、后期词)词最初在唐代主要流行于民间,至于具体在唐代什么时候,现在已无从知晓。

后来敦煌发现的曲子词中,大量是民间无名氏的作品,其中最受人注意的是以词集形态出现的《云谣集》,这是现存最早的曲子词集。

其中有《望江南·莫攀我》、《鹊踏枝·叵耐灵鹊多瞒语》等词。

之后在民间词曲的影响下,出现了一些文人来做这类新体的小词,根据现有的材料可知,正式依曲填词的文人,最早可以追溯到白居易、刘禹锡。

例如白居易的《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到了晚唐以后,这一时期出现了号称“花间鼻祖”的文人词的奠基者——温庭筠。

晚唐以后,来到五代十国时期,这时“花间词派”和“南唐词派”先后崛起,“花间词派”亦称“西蜀词派”,后因赵崇祚汇编成《花间集》而得名,代表人物主要有温庭筠和韦庄。

继“西蜀词派”之后,又出现了“南唐词派”,主要指李璟、李煜父子和冯延巳,在社会大动荡时代,其词作充满着“忧患”的心理面貌。

进入北宋后,词的发展可分为前中后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晏殊、晏几道、欧阳修等承袭“花间”词,为由唐入宋的过渡;第二个阶段,柳永、苏轼在形式与内容上所进行的新的开拓以及秦观、贺铸等人的艺术创造,促进宋词出现多种风格竞相发展的繁荣局面;第三个阶段,周邦彦在艺术创作上的集大成,体现了宋词的深化与成熟。

宋词的发展脉络:

宋词的发展脉络:

4、宋词的艺术手法: 1)修辞手法: 比喻、夸张、拟人、设问、反问、对偶等都常见, 另外如互文和列锦(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 经过选择组合,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 感的图象,用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表达情感 的一种修辞手法)是不太常见且理解起来有点困 难的修辞手法。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千古传诵的名句, 仅仅十字就写出了六种景物: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且既有声响,又有色彩;既有 远景,又有近景。没有一个动词,而人、物的动 作尽在此中;未用一个字抒情,而情思尽溢与言 外。 2)用典,是古诗词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
朦胧淡约的情思
三、 新 妇 的 柔 情
妩媚、娇憨、 多情婚后的幸 福与欢乐
四 、 少 妇 的 幽 思
2)代表人物:柳永 秦观 李清照 周邦彦 姜夔.
2、关于豪放派 1)豪放派:打破词的狭隘的传统观念,开拓词的内容,提高 词的意境,开创了一种新的豪放风格。词风转变。 “豪放”一词其义自明。
正式高举豪放旗帜的是苏轼。其《答陈季常书》云:“又惠 新词,句句警拔,诗人之雄,非小词也。但豪放太过,恐造 物者不容人如此快活。”这说明了他有意识地在当时盛行柔 婉之风的词坛别开生面。 豪放之作在词坛振起雄风,注入词中强烈的爱国精神,唱 出当时时代的最强音,颇具阳刚之美。
3、词的别称。 因词是诗的变体,故又称“诗余”; 因词“合乐可歌”,故又称“乐府”、“曲 子词”; 因此往往句子长短不齐,故又称“长短句”。
6、作品: 宋词现存二万多首,是一个蕴藏极其丰富 又独具特色的艺术宝库。 宋词佳作如林, 艺术风格多种多样。 有的风流蕴藉,珠圆玉润;有的痛快淋漓, 酣畅恣肆;有的沉郁豪放,雄深雅健;有 的清空骚雅,瘦硬峭拔……但最主要的是婉 约和豪放两种风格。

唐宋词的发展

唐宋词的发展

唐宋词的发展第一篇:唐宋词的发展唐宋词的发展第一节词的起源和发展一、词的名称、起源词是一种合乐歌唱的新诗体。

因为它与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在五代称为曲、曲子词、词等。

它在初唐出现,在中唐得到了发展,在晚唐五代得到了繁荣。

唐代政局统一,经济发达。

南北交通与中外贸易,带来了南北文化的融合与中外文化的交流。

作为词乐的燕乐也就随之兴起并广泛流传起来了,唐代城市繁荣,助长了官僚地主、豪门富商的享乐欲望,歌楼妓馆随处可见,城市中处处管弦,处处笙歌,随之涌现了许多乐工歌姬。

他们演奏、传播燕乐,歌唱并创制曲词,这就促进了词的产生和发展。

其次,词随燕乐而兴。

燕乐就是宴乐,是宴饮时演奏的音乐。

南北朝以来,中国音乐发生了剧烈的变化,一方面楚汉旧声逐渐衰落;另一方面,通过军事活动、中外通商以及教徒传教等多种渠道,输入了大量的外来音乐,即西北各民族的音乐和中亚、印度等地的音乐。

这些外来音乐与原来流行的中原音乐、民间俗乐相融合,形成了历史上著名的“唐音”。

他们经常在宴饮时演奏,被称为燕乐,词就是随着这种燕乐的广为流传而兴起的合乐诗歌。

再次,词的兴起也是诗体嬗变的结果。

唐代近体诗十分发达,近体诗往往可以作为声诗入乐。

但近体诗都是整齐的律绝,它在配乐演唱时与抑扬多变的燕乐谱曲难得协调,所以乐工歌姬在演唱文人近体诗时,或加和声(和声是多声部音乐的音高组织形态,是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段之一,不同高度的乐音同时发声,谓之和声),或加虚字,或略为增减字数,以适合乐曲的需要。

如王维的《渭城曲》在演唱时采用“阳关三叠”曲谱,正是律绝合乐时改动字句的例子。

而最终解决词曲矛盾的办法,还是以乐定词,使声文相从,于是出现了以曲拍为句的词。

因此,词是合乐诗歌,是依声填词的合乐诗歌;是律化了的句式参差的诗歌。

它的合乐方式,从因诗入乐到依声填词;他的句式,从整齐的律绝到律化长短句,就是由诗入词的演变过程。

二、词的发展过程1.民间词:词最早产生在民间,敦煌发现的曲子词中,大量是民间无名氏的作品。

宋词发展脉络

宋词发展脉络
宋词发展脉络
踏莎行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 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 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 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 为谁流下潇湘去?
宋词发展脉络
晏几道(1038—1110) ——人间自是有情痴
宋词发展脉络
临江仙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 微雨燕双飞。
李 煜 : 皇 帝 身 , 文 人 心 。
宋词发展脉络
乌夜啼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依然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宋词发展脉络
—读词,享受人间之美
宋词发展脉络
词:起源于隋唐,盛行于宋, 又称为“诗余、曲子词、长短句”, 有固定的曲调,即词牌名。 词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内)、 中调(59一90字)和 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 有上下阕之分。 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
宋词发展脉络
词的发展: 敦煌曲子词——唐文人词——晚唐五代词(花 间词&后主李煜)——宋词——清朝纳兰性德
宋词发展脉络
• 欧阳炯在《花间集序》中说: “则有绮筵公子,绣幌佳人, 递叶叶之花笺,文抽丽锦;举 纤纤之玉指,拍按香檀。不无 清绝之词,用助娇娆之态。自 南朝之宫体,扇北里之娼风。 何止言之不文,所谓秀而不 实。”
宋词发展脉络
温庭筠,字飞卿。温词的风格并不 单一,但最能代表温词风格的是《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来)一类 作品。
宋词发展脉络
• 西蜀词人韦庄,与温庭筠齐名,并称“温、韦”。 韦词有花间词的共同特征。但是韦庄经过乱离苦 痛之后,把粉泽之气冲淡了,这在他的一些抒情 词里表现尤为突出。

简述宋词发展分期和流变特点

简述宋词发展分期和流变特点

简述宋词发展分期和流变特点宋词的发展历程:1、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

2、北宋词的发展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晏殊、张先、晏几道、欧阳修等承袭“花间”余绪,为由唐入宋的过渡;张先、晏几道二人,在承袭“余绪”的同时,已出现“革新”的苗头。

张先创制了若干慢词为词体的变革作了准备。

晏几道在思想内容上为宋词的革新开了先例,至张先、晏几道,真正完成了由唐入宋的过渡。

第二个阶段,柳永、苏轼在形式与内容上所进行的新的开拓以及秦观、赵令畤、贺铸等人的艺术创造,促进宋词出现多种风格竞相发展的繁荣局面。

其中柳永大量创作慢词,有效地扩大了词的体制,将词大众化,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大词人。

之后的苏轼继承柳永的革新成果彻底破除“诗尊词卑”,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开创了辛派词人的先河。

第三个阶段,周邦彦在艺术创作上的集大成,体现了宋词的深化与成熟。

周邦彦兼采众家之所长,进行了一系列集大成的工作,促进词体的成熟。

在思想内容上增强了词的“体质”;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注重词调的整理与规范化,为词的创作提供了典型。

南渡后,一方面,江左偏安,出现了经济、文化的“繁荣”局面,社会上唱词之风仍然盛行,为歌词创作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另一方面,社会历史的大变革,由北宋而南宋,政治上的动荡必然波及词坛与歌坛,对词体的发展演变产生一定的影响。

李清照亲身经历了由北而南的社会变革,巨大变化使词的内容、情调,乃至色彩、音响,都随之发生了变化,由明丽清新变为低徊惆怅、深哀入骨,但是,词的“本色”未变,她的创作为南渡作家如何以旧形式表现新内容,树立了榜样,其词体被尊为“易安体”。

之后的陆游现实主义创作手法,辛弃疾“以文为词”的形式突破以及姜夔、吴文英等人的成就则在于他们对于词的艺术表现所作的探讨与尝试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词的发展与蜕变。

宋词的发展历程:1、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

2、北宋词的发展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晏殊、张先、晏几道、欧阳修等承袭“花间”余绪,为由唐入宋的过渡;张先、晏几道二人,在承袭“余绪”的同时,已出现“革新”的苗头。

宋词发展脉络

宋词发展脉络

宋词发展脉络引言概述: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份,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

宋词的发展脉络可以追溯到唐代,并在宋代达到了鼎盛。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宋词的发展脉络,分析其特点和演变过程。

一、唐宋词的起源1.1 唐代诗歌的影响唐代诗歌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黄金时期,对宋词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

1.2 诗词的演变唐代诗歌逐渐演变为宋词,形成为了独特的格律和风格。

1.3 宋词的特点宋词继承了唐诗的传统,但在表现方式和意境上有所创新,具有更加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形象描写。

二、宋词的发展阶段2.1 前宋词前宋词是宋代初期的词作品,以较为简洁的语言和清新的风格著称。

2.2 中宋词中宋词是宋代中期的词作品,以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为特点,代表作品有苏轼、辛弃疾等。

2.3 后宋词后宋词是宋代晚期的词作品,以豪放、奔放的风格和对世俗生活的描写为主要特点。

三、宋词的流派和代表人物3.1 江西词派江西词派是宋代著名的词派之一,代表人物有李清照、辛弃疾等。

3.2 宋辽金元四大家宋辽金元四大家是宋代最著名的四位词人,包括苏轼、辛弃疾、陆游、杨万里。

3.3 南宋词派南宋词派是宋代南方地区的词派,代表人物有李清照、柳永等。

四、宋词的影响与传承4.1 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宋词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遗产。

4.2 词学的传承宋词的传统向来延续至今,影响了后世文人的词作品创作和风格。

4.3 对中国文学的贡献宋词作为中国文学的瑰宝,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五、结语宋词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

通过对宋词的发展脉络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文学形式的独特魅力,同时也能够感受到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价值。

愿我们能够继承和传承宋词的优秀传统,将其发扬光大,让这一文学瑰宝永远流传下去。

宋词发展脉络

宋词发展脉络

宋词发展脉络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宋词的发展脉络可以追溯到唐代,但在宋代达到了巅峰,并且对后世的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唐代词的发展在唐代,词的形式主要分为乐府诗和绝句。

乐府诗是古代民歌的一种形式,它的特点是歌谣性强,题材广泛。

绝句则是四行诗的形式,它的特点是言简意赅,抒发个人感情。

唐代的词以乐府诗为主,绝句为辅,词的发展还比较初级。

二、初唐词的发展初唐时期,词开始有了一些独立的发展。

初唐词的代表作家有王勃、杨炯等人。

他们的词主题多以抒发个人感情为主,形式上多采用绝句的形式。

初唐词的特点是情感真挚,语言简练。

三、盛唐词的发展盛唐时期,词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高峰期。

盛唐词的代表作家有杜牧、李商隐等人。

他们的词在题材上更加广泛,不仅抒发个人感情,还描绘了社会生活和自然景物。

盛唐词的形式上也更加多样化,除了绝句,还有律诗和长短句等形式。

盛唐词的特点是意境深远,语言优美。

四、晚唐词的发展晚唐时期,由于社会动荡和文化衰落的影响,词的发展出现了一些停滞。

晚唐词的代表作家有李贺、杜甫等人。

他们的词在题材上更加激烈,充满了反抗和抱负。

晚唐词的形式上也更加多样化,除了绝句,还有律诗和长短句等形式。

晚唐词的特点是充满激情,语言豪放。

五、宋词的发展宋代是中国词的发展的一个高峰时期。

宋词的代表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人。

他们的词在题材上更加广泛,不仅抒发个人感情,还描绘了社会生活、历史事件和自然景物。

宋词的形式上也更加多样化,有绝句、律诗、长短句等形式。

宋词的特点是情感细腻,语言优美。

六、宋词的影响宋词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它不仅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还对后世的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宋词的影响还延伸到了现代,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

总结:宋词的发展脉络可以追溯到唐代,但在宋代达到了巅峰,并且对后世的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唐代的初唐词到盛唐词,再到晚唐词,词的形式和题材逐渐丰富多样。

唐宋词的发展脉络及其主要流派

唐宋词的发展脉络及其主要流派

唐宋词的发展脉络及其主要流派在中国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唐宋词是一块芬芳绚丽的园圃。

她姹紫嫣红,千姿百态,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远从《诗经》、《楚辞》及汉魏六朝诗歌里汲取营养,又为后来的明清戏剧小说输送了有机成分。

直到今天,她那些闪烁着人文主义精神光辉而又达到很高艺术境界的作品,仍在陶冶着人们的情操,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

词起源于隋代,她的诞生与音乐有着不解之缘。

她所配合的曲调,是同时兴起的,以汉族民间音乐为基础,糅和少数民族音乐及外来音乐而形成的新声“燕乐”(“燕”同“宴”,因常在宴会上演出,故名)。

公元589年,隋文帝灭陈,结束了二百七十多年南北分裂的局面。

政治上的统一,经济上的通贯,民族间的融合,自必带来文化上的汇流。

词出现在此时,决非偶然。

她是应运而生,是南方和北方、汉族和少数民族、中国和外国音乐文学的水乳交融。

词的全名为“曲子词”。

“曲子”指她的燕乐曲调,“词”则指与曲调相谐和的唱辞。

由于“曲子”的唱法今已失传,现在我们所能欣赏的,就只剩下文辞了。

因此,“曲子词”也就通行省称为“词”。

词虽起于隋,但隋代的词作却未能保存下来。

人们仅能从某些打有隋代印记的词牌名称上去辨认她们的蝉蜕。

这样,我们介绍词的发展历史,便不得不从唐代说起。

(一)上世纪初在甘肃敦煌莫高窟中发现的“敦煌曲子词”,主要是唐代(兼有五代)的民间创作。

诚如王重民先生《敦煌曲子词集叙录》所言,其间“有边客游子之呻吟,忠臣义士之壮语,隐君子之怡情悦志,少年学子之热望与失望,以及佛子之赞颂,医生之歌诀”,更有少数民族剥削阶级统治下“敦煌人民之壮烈歌声",所反映的社会生活面相当广阔,较多地体现着下层人民的喜怒哀乐。

她朴素、率直、活泼、清新,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尽管大部分作者的文化水平并不高,许多作品的笔触还很粗糙、稚拙,但玉蕴璞中,连城之价毕竟是掩没不了的。

产生于民间、为人民所喜闻乐见的任何一种文学新样式,总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迟早总会引起文人雅士的瞩目和效仿。

唐宋词派的形成与发展演变

唐宋词派的形成与发展演变

唐宋词派的形成与发展演变引言唐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艺术形式之一,它在唐代和宋代取得了极大的繁荣和发展。

唐宋词派是指在这一时期内,出现并形成了不同风格特点和创作方法的各个流派。

本文将探讨唐宋词派的形成与发展演变的过程。

1. 唐代词派的出现1.1 六朝乐府诗对唐代词派的影响六朝乐府诗是唐代前期最具影响力的文体,它以其简练、抒情和富于音乐感的特点,为后来唐代诗歌创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同时,六朝乐府诗中融入了民歌和民谣等丰富多样的民间元素,为唐代词派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1.2 近体詩流行对唐代詞派产生影响近体詩是六朝文坛上一种较为自由灵活、构造比较松散但仍保持意境深远的诗体形式,它对唐代词派的产生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近体詩推动了诗歌表达风格的多样化,为后来唐代词派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

2. 唐宋词派的特点2.1 清新婉约派清新婉约派以陈后主、杨万里等人为代表,强调感情细腻、语言优美以及意境曲折迷离,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2.2 豪放派豪放派以杜牧、苏轼等人为代表,注重个性张扬、表达壮志豪情和对现实不满的情感。

他们在写作中常采用华丽辞藻和奇思妙想,展示了自己追求自由和真实个性的特点。

2.3 深沉含蓄派深沉含蓄派以柳永、晏殊等人为代表,倡导内敛含蓄、意境深邃和感悟人生的情感态度。

他们常使用暗示和拟物等手法,在深层次上表达出对人生、自然以及情感的独特理解。

3. 唐宋词派的发展演变3.1 唐代词派的继承与发展唐代词派在乐府诗和近体詩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清新婉约派和豪放派这两个主要流派,并在后来的宋代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3.2 宋代词派的新兴与变革宋代词派对唐代词派进行了创新和转变。

在文化环境、社会背景和创作需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形成了深沉含蓄派等新兴流派。

这些流派相辅相成、各具特色,使得宋代词艺术达到了巅峰。

结论唐宋词派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重要而丰富的遗产,它们在不同时期中以各自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赢得了广泛关注与认可。

宋词发展脉络

宋词发展脉络

宋词发展脉络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宋词的发展脉络可以追溯到宋代,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和变革,形成为了独具特色的发展轨迹。

下面将详细介绍宋词的发展脉络。

一、初唐时期的骈文诗初唐时期,由于文人士大夫的社会地位提升,文学创作逐渐兴起。

这个时期的诗歌以骈文诗为主,以其形式严谨、语言华丽的特点而闻名。

骈文诗追求对偶和平仄的完美结合,注重修辞和形式的繁复,表达了士人的风雅情怀和社会观念。

代表作品有王勃的《滕王阁序》和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

二、盛唐时期的豪放诗盛唐时期,唐朝达到了繁荣的巅峰,社会风气开放,文化艺术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这个时期的诗歌以豪放诗为主,以其奔放豪迈、气势磅礴的特点而著名。

豪放诗追求真实、直接的表达,注重情感的激烈和形象的生动。

代表作品有杜甫的《登高》和李白的《静夜思》。

三、晚唐时期的婉约诗晚唐时期,唐朝开始走向衰落,社会动荡不安,文化氛围逐渐转变。

这个时期的诗歌以婉约诗为主,以其柔婉委婉、涵蓄深沉的特点而闻名。

婉约诗追求意境的抒发和情感的细腻,注重形象的蜿蜒和意象的独特。

代表作品有李商隐的《无题》和李清照的《如梦令》。

四、北宋时期的新乐府诗北宋时期,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社会经济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文化艺术也迎来了新的变革。

这个时期的诗歌以新乐府诗为主,以其音乐性强、情感真挚的特点而著名。

新乐府诗追求音韵的和谐和情感的真实,注重抒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命运的感慨。

代表作品有苏轼的《水调歌头》和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

五、南宋时期的词南宋时期,中国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文化艺术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这个时期的诗歌以词为主,以其音乐性强、艺术性高的特点而闻名。

词追求音韵的和谐和意境的抒发,注重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情感的追求。

代表作品有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和李清照的《如梦令》。

六、晚期的词坛变革晚期的词坛,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词的创作也发生了一些变革。

宋词发展脉络

宋词发展脉络

宋词发展脉络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篇章之一,它在唐代继承了诗歌的传统,发展出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宋词的发展脉络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初唐、盛唐、中唐、晚唐、五代、北宋和南宋。

一、初唐时期(618年-626年)初唐时期,受到唐代诗歌的影响,宋词还没有形成独特的风格,多数仍然沿袭了唐代诗歌的格律和体制,但已经开始有了一些新的发展。

初唐时期的词,主题多以抒发爱情、离别、思乡等情感为主,语言简炼,意境深远。

二、盛唐时期(712年-755年)盛唐时期,宋词开始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与唐代诗歌有了明显的区别。

盛唐时期的词,主题更加广泛,不仅有爱情、离别、思乡等情感题材,还有山水田园、宴饮游玩等题材。

词人开始注重写景描写,形成为了富有浪漫主义色采的风格。

三、中唐时期(826年-860年)中唐时期,宋词进一步发展,成为了当时文学的重要流派之一。

中唐时期的词,主题更加多样化,不仅有爱情、离别、思乡等情感题材,还有政治、社会、历史等题材。

词人开始注重写实描写,形成为了以写实主义为主的风格。

四、晚唐时期(874年-907年)晚唐时期,宋词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成为了文学的瑰宝。

晚唐时期的词,主题更加多元化,不仅有爱情、离别、思乡等情感题材,还有宴饮游玩、山水田园等题材。

词人开始注重意境的营造,形成为了以意境为主的风格。

五、五代时期(907年-960年)五代时期,由于战乱频繁,文学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宋词仍然有所发展。

五代时期的词,主题多以抒发离愁别绪、壮志难酬等情感为主,语言简炼,意境深远。

六、北宋时期(960年-1127年)北宋时期,是宋词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宋词达到巅峰的时期。

北宋时期的词,主题更加多样化,不仅有爱情、离别、思乡等情感题材,还有宴饮游玩、山水田园等题材。

词人开始注重意境的营造,形成为了以意境为主的风格。

七、南宋时期(1127年-1279年)南宋时期,由于政治的动荡,文学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但宋词仍然有所发展。

宋词发展脉络

宋词发展脉络

宋词发展脉络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起源于宋代,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和演变。

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表达,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

本文将从宋词的起源、发展脉络以及代表作品等方面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宋词的起源宋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北宋时期,当时的社会环境呈现出繁荣和稳定的特点,这为宋词的兴起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北宋时期,文人墨客们开始追求“文以载道”的理念,注重情感表达和个人体验的表述。

这种新的文学追求促使了宋词的产生和发展。

二、宋词的发展脉络1. 唐宋继承与创新时期(北宋初期)北宋初期,文人们在唐诗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发展,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学形式——宋词。

这一时期的宋词以婉约为主要特点,注重情感的细腻表达,以及对自然景物的描写。

代表作家有柳永、晏殊等。

2. 婉约与豪放并存时期(北宋中期)北宋中期,婉约派和豪放派两种文学风格并存,宋词的发展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婉约派的代表作家有李清照、秦观等,他们的作品以细腻、柔婉的情感表达为主。

豪放派的代表作家有辛弃疾、陆游等,他们的作品则更加豪放、激烈,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愤怒。

3. 清婉与豪放并重时期(北宋末期)北宋末期,宋词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清婉派和豪放派的作品开始并重。

清婉派的代表作家有杨万里、贺铸等,他们的作品以清新、婉约的情感表达为主。

豪放派的代表作家有王安石、苏轼等,他们的作品则更加豪放、激烈,充满了对现实的批判和反思。

4. 南宋时期的发展与变革南宋时期,由于政治、社会等方面的变革,宋词的发展也出现了新的特点。

南宋时期的宋词作品更加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对人生、爱情等主题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探讨。

代表作家有陆游、杨万里等,他们的作品以真挚、深刻的情感表达为主。

三、宋词的代表作品1. 柳永《雨霖铃》《雨霖铃》是北宋初期文人柳永的代表作品之一,以其细腻、婉约的表达方式著称。

该词以雨夜的寂静和思念之情为主题,通过对雨声、铃声等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宋词发展脉络

宋词发展脉络

宋词发展脉络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自唐代演变而来,经过宋代的发展达到了巅峰。

宋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宋词的起源、发展脉络以及代表作品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宋词的起源与发展1. 宋词的起源:宋词起源于唐代的诗歌创作,唐代的诗人们在表达感情和抒发思想的同时,开始注重音乐性和韵律的运用。

这为宋词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唐宋诗词的转变:进入宋代,诗歌创作逐渐转变为以辞章为主,注重细腻的描写和感情的抒发。

这种转变使得宋词的发展有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3. 北宋与南宋的发展:北宋时期,以苏轼、黄庭坚等人为代表的文人雅士,对宋词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他们以自然景物、爱情和社会现实为题材,创作了许多优秀的词作。

南宋时期,以辛弃疾、杨万里等人为代表的文人,更加注重词的音乐性和抒情性,使得宋词达到了巅峰。

4. 宋词的流派与发展:宋词发展出了多个流派,如江西派、浙西派、苏门派等。

每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丰富了宋词的艺术形式。

二、宋词的特点与风格1. 内容丰富多样:宋词的题材广泛,既有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又有对爱情、友情、家国等方面的抒发。

宋词以其广泛的题材涉及面,展现了丰富多样的人生境界。

2. 音乐性与韵律感:宋词注重音乐性和韵律感的运用,通过对字音的选择和句式的变化,使词作具有优美的旋律感,使人耳目一新。

3. 情感真挚细腻:宋词以其真挚细腻的情感表达,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灵。

词人们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和感情的抒发,使作品更加贴近人心。

4. 借景抒情:宋词借助自然景物的描写,将情感与景物相融合,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

这种借景抒情的手法,使得宋词具有独特的意境和艺术感染力。

三、宋词的代表作品1. 苏轼《水调歌头》:这首词以其优美的音乐性和抒情性,成为了宋词的经典之作。

词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流转和人生变迁的感慨。

2.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这首词以其悲壮的气势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辛弃疾对国家兴亡和个人命运的关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宋词的发展脉络及其主要流派在中国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唐宋词是一块芬芳绚丽的园圃。

她姹紫嫣红,千姿百态,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远从《诗经》、《楚辞》及汉魏六朝诗歌里汲取营养,又为后来的明清戏剧小说输送了有机成分。

直到今天,她那些闪烁着人文主义精神光辉而又达到很高艺术境界的作品,仍在陶冶着人们的情操,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

词起源于隋代,她的诞生与音乐有着不解之缘。

她所配合的曲调,是同时兴起的,以汉族民间音乐为基础,糅和少数民族音乐及外来音乐而形成的新声“燕乐”(“燕”同“宴”,因常在宴会上演出,故名)。

公元589年,隋文帝灭陈,结束了二百七十多年南北分裂的局面。

政治上的统一,经济上的通贯,民族间的融合,自必带来文化上的汇流。

词出现在此时,决非偶然。

她是应运而生,是南方和北方、汉族和少数民族、中国和外国音乐文学的水乳交融。

词的全名为“曲子词”。

“曲子”指她的燕乐曲调,“词”则指与曲调相谐和的唱辞。

由于“曲子”的唱法今已失传,现在我们所能欣赏的,就只剩下文辞了。

因此,“曲子词”也就通行省称为“词”。

词虽起于隋,但隋代的词作却未能保存下来。

人们仅能从某些打有隋代印记的词牌名称上去辨认她们的蝉蜕。

这样,我们介绍词的发展历史,便不得不从唐代说起。

(一)上世纪初在甘肃敦煌莫高窟中发现的“敦煌曲子词”,主要是唐代(兼有五代)的民间创作。

诚如王重民先生《敦煌曲子词集叙录》所言,其间“有边客游子之呻吟,忠臣义士之壮语,隐君子之怡情悦志,少年学子之热望与失望,以及佛子之赞颂,医生之歌诀”,更有少数民族剥削阶级统治下“敦煌人民之壮烈歌声",所反映的社会生活面相当广阔,较多地体现着下层人民的喜怒哀乐。

她朴素、率直、活泼、清新,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尽管大部分作者的文化水平并不高,许多作品的笔触还很粗糙、稚拙,但玉蕴璞中,连城之价毕竟是掩没不了的。

产生于民间、为人民所喜闻乐见的任何一种文学新样式,总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迟早总会引起文人雅士的瞩目和效仿。

词也不例外。

盛、中唐时期民间词已很发达,影响所及,倚声填词在文人圈子里亦浸成风气。

不过,从李白到白居易,此期文人词作者大多数还应算是诗人而非词人,其创作的主要成绩也在诗而不在词,因此,这时的文人词仅处于萌芽抽枝的阶段。

只有到了晚唐,她才可以说是基本成熟了。

其标志是大词人温庭筠的出现。

温氏虽也工诗,但诗名已为词誉所掩,这表明文人词已从文人诗那里争得了自己的独立。

温词深美闳约,精艳绝人,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准。

然而也正是在他手里,词专主艳情、香而软的传统格局定型了。

前此,文人词在题材的广泛性上即便不能和民间词同日而语,却也未至于像温词那样狭隘。

可以说,晚唐文人词在艺术方面的长足进步,是以社会内容的消减为代价的。

推究其原因,殆由于温词半是替权臣代笔去取悦那笃好声色的宣宗皇帝,半是为了供给青楼女郎侑酒时的歌唱之需,并不以展示自己的理想与抱负为宗旨。

五代十国时期,北方战祸频仍,民不聊生,相对来说,南方的局势却较为和平。

于是经济重心和文化重心便联袂自中原南迁。

而剑门关外的天府之国,扬子江畔的鱼米之乡,这万里长江的上下两端,天险堪恃,地利可依,正是战乱时代最理想的割据之处。

因此,在这两块绿洲上立足的前后蜀和南唐,理所当然地成了当时经济、文化最繁荣的国度。

“西蜀”、“南唐”两大词派,就在这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先后崛起。

“西蜀词派”亦称“花间派”,因后蜀赵崇祚编《花间集》,集中所收十八位作家大多在前、后蜀做过官而得名。

该派成员之一的欧阳炯为《花间集》作序,曾这样描绘六朝乐府艳辞的创作背景:“绮筵公子,绣幌佳人。

递叶叶之花笺,文抽丽锦;举纤纤之玉指,拍按香檀。

不无清绝之词,用助妖娆之态。

”其实,这也正是花间派词自身的炮制过程。

尽管欧序颇有微辞于“自南朝之宫体,扇北里之娼风”,但花间派词中仍有不少“宫体”和“娼风"的混合物。

不难看出,此派的作风是效法温庭筠的。

而《花间集》的首选恰是温词!无怪后人称温氏为花问派的鼻祖。

须知道,前、后蜀的某些君主如王衍、孟昶等,纵情声色的程度比唐宣宗有过之而无不及;西蜀词人狎妓宴饮的风气,也不亚于晚唐才士。

所以,花间派之脉承温飞卿,以醇酒美人为主要创作对象,可谓顺理成章。

当然,这是就总体而言;若具体分析,则《花间集》中也还有些抒亡国之深悲、发怀古之遐想、摹写北陲战伐、描绘南疆风情的作品,别开生面,未可一概而论。

西蜀词人中成就最高的是韦庄。

其作品主题固然多写艳情,与温庭筠差异不大;但偏向于自己亲历的悲欢离合,主观色彩较强烈,风格也较清丽疏朗,有别于温词的注重客观描摹和秾艳缜密。

“南唐词派”前期作品的取材范围,与“西蜀词派”大致相同。

但时代稍晚,代表作家较为集中,主要是南唐的两位君主(中主李琮、后主李煜)和一位宰相(冯延巳),不像西蜀词人群那样成分复杂,上至帝王将相,下及一般官员和士人。

又,该派形成之日,已是国祚衰微、风雨飘摇之时。

后周以及代周而继起的宋,虎视眈眈,陈兵境上,这样严峻的形势,不容许南唐的君臣们忘形地陶醉在“者边走,那边走,只是寻花柳;那边走,者边走,莫厌金杯酒” (前蜀后主王衍《醉妆词》)之类轻快的小夜曲里,一一如西蜀贵族们之所曾经。

于是,我们在前期南唐词中就已看到了较多的冷色。

要说南唐词与西蜀词在风格上有什么区别,那就是多了_层心理上的阴影,从而辞笔也就较为凄清,不同于西蜀词的绮艳。

都城金陵的陷落,标志着南唐国政治命运的完结,也标志着南唐词文学价值的升华。

南唐词派最后也是最杰出的作家李煜,入宋后以亡国降虏的耻辱身分,在“日夕只以眼泪洗面”(李煜本人与旧宫人书中语)的软禁生活中,写出了“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等许多泣尽以血的词句。

诚然,他所魂牵梦萦的不过是一个封建帝王失去了的天堂,究其实质,本不足称道;更何况他在位时的奢侈腐化是导致南唐覆灭的直接原因,今El阶下为囚的种种怨愁悔恨,无非咎由自取。

可是,其创作毕竟是真挚的,是用高度洗练的辞句去概括一般入在失去最美好的一切时都会产生的那种沉痛心情,故而其美学意义超出了作品本身所反映的具体社会生活内容,自有一股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清人周济《介存斋论词杂着》中说:“毛嫱、西施,天下美妇人也,严妆佳,淡妆亦佳,粗服乱头,不掩国色。

飞卿(温庭筠),严妆也;端己(韦庄),淡妆也;后主,则粗服乱头矣。

"形象地道出了三家词的特色。

而“粗服乱头,不掩国色"八字,正是对后主那些直抒胸臆、洗尽脂粉、纯用白描之佳作的高度评价!(二)经过隋唐五代近四百年间众多作者的共同努力,词业已由发源时仅可滥觞的一泓清浅,演为初具波澜、力能浮舟的溶溶流川。

入宋后,因着创作队伍的不断壮大,创作视野的不断开阔,创作技巧的不断新变,词的发展形势更有如江出三峡,一泻千里,吞天坼地,溅玉喷珠,挟五湖百渎之水赴海朝宗。

今存唐五代词仅八十家、不足两千首,而宋词却多达一千四百三十余家、近两万一千首。

单从这个量的对比,我们也可约略窥见宋代词坛的繁荣气象。

北宋统治者有惩于晚唐五代藩镇割据、兵连祸结、禁军怙乱、擅主废立的历史教训,早在建国初就诱导高级将领交出兵权,“多积金,市田宅以遗子孙,歌儿舞女以终天年。

” (《宋史·石守信传》)后来又扩大科举取士的规模,设置一系列叠床架屋的行政机构,建设起一支庞大的文职官僚队伍,作为保障中央集权的基干力量。

为了换取这一阶层的忠勤服务,封建君主也须给他们以优厚的生活待遇。

因此,当时达官贵人蓄养家妓、士大夫们文酒雅集的风气之盛,是前朝所无法比拟的。

此外,大一统政权的巩固,又给饱受晚唐五代干戈傲扰之苦的人民提供了休养生息的机会,使他们得以用辛勤的劳动将社会生产力恢复并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随着农业、手工业、商业的日趋兴旺发达,都市经济的日渐繁荣,市民阶层的人数急遽膨胀着,成为一股不可小觑的社会力量。

他们口腹之余,自然也要娱乐,于是便有那民间乐工、歌妓“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风尚所趋,凌轹往世。

上流社会与中下层社会对于声歌的共同需求,构成了推动宋词发展的合力。

而由于这两种社会阶层有着不同的艺术旨趣,与之相适应的词的创作面貌也就大相径庭。

这在北宋前期表现得尤为典型。

官僚士大夫们得利较早,因而宋初词坛是他们的一统天下。

但官僚士大夫词艺术高峰的出现,还在开国后第三代君主仁宗统治时期,代表作家是晏殊、欧阳修。

他们都官至宰辅,词作侧重反映士大夫阶级闲适自得的生活和流连光景、感伤时序的情怀;所用词调仍以唐五代文人驾轻就熟的小令为主;辞笔清丽,气度闲雅,言情缠绵而不儇薄,达意明白而不发露,词风近似南唐冯延巳。

艺术造诣不可谓不高,但因袭成分较重,尚未摆脱南唐词的影响。

晏殊的幼子晏几道也擅长小令,与晏殊并称“二晏”。

他是由贵公子降为寒士的,经历了较多的人世沧桑,故其词高华之中,深寓悲凉。

论时代他已入北宋后期,论流派则仍是晏、欧的变调嗣响。

市民阶层的势力不可能因统治阶级内部权力和财产的再分配而立刻壮大,它需要经历一个社会生产水平提高、社会劳动总量积累的过程。

因而市民词起步较晚,今存宋初词中尚不见她的倩影。

但她发展的势头很猛,也在仁宗时期达到了高潮。

其代表作家是柳永。

柳永一生飘泊,沉沦下僚,较能接近民众;所作多描绘都市风光,传写坊曲欢爱,抒发羁旅情怀,内容比晏、欧词丰富,语言也俚俗家常,颇合市民阶层的口味。

他精通音律,长期混迹秦楼楚馆,与民间乐工歌妓合作创制了许多新腔,大都是更宜于表现繁复多变的都市生活的慢曲长调。

慢词在民间早已有之,但自唐以迄宋初的文人较为矜持,宁愿择用句度类似五七言近体诗(那本是他们的拿手戏)的短调,而不甚措意于所谓哇声淫奏的慢曲子。

柳永是扭转此风的第一人。

词的篇幅拉长,容量加大了,表现手段自然也要出新。

于是,柳永将六朝隋唐小赋的技法引进词的领域。

他那层层铺叙、处处渲染、淋漓酣畅、备足无余的作风,确与崇尚含蓄、讲究韵味、抒情小诗般的传统文人词大异其趣。

由于柳词具有较广泛的群众基础,较新鲜的时代风貌,故而风靡四方,赢得了“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宋叶梦得《避暑录话》引西夏归朝官语)的盛誉。

北宋前期,主要是仁宗时期,词坛上就呈现着这样一种官僚士大夫词与市民词、雅词与俗词、令词与慢词双峰对峙、二水分流的局面。

当然,晏、欧未始没有俗词、慢词的创作尝试,柳永也并非不作雅词、令词,以上不过是各就其主导倾向而言罢了。

宋词至于柳永,完成了第一次转变。

但这转变只是翻新了音乐外壳,并未能从内容上根本突破“艳科”的藩篱。

因此,当文学史家站在更高的层次为宋词划分流派时,仍将柳永与晏、欧一齐编入“婉约派”的阵营。

而拓宽词的意境,扩大词的表现功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恢复和发扬早已式微了的唐代民间词的现实主义精神,使词能像诗一样自由地、多侧面地表达思想感情,观照社会人生——宋词发展进程中这更为艰巨,也更有积极意义的第二次转变,不能不有待于“豪放派"的异军突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