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诊断婴幼儿血管瘤进展
超声诊断胎儿颈部血管瘤1例
超声诊断胎儿颈部血管瘤1例发表时间:2013-11-12T13:39:00.200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29期供稿作者:田妍郑沾兵[导读] 该疾病要与其它胎儿颈部肿块相鉴别,最常见的是胎儿颈部水囊瘤田妍郑沾兵(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超声科四川自贡 643000) 【关键词】胎儿颈部包块血管瘤超声诊断【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9-0343-01 胎儿颈部血管瘤相对少见,许多血管瘤不能为产前超声发现,近期我院超声诊断并手术证实1例报道如下。
1、病史介绍孕妇23岁。
妊娠23周“在外院超声检查发现胎儿头颈部囊实性占位”,到我院进行彩超检查。
彩超检查所见:双顶径6.5cm,股骨长径4.2cm,羊水最大深度6.1cm,胎盘:宫体后壁,厚约3.1cm,I级。
胎儿后颈部皮下见大小约7.2x7.8cm的增强欠均匀回声(图1),其内见网格状无回声,CDFI:其内可见少许点、条状血流信号(图2)。
胎儿其余各部位形态和结构未见明显异常。
超声提示:(1)宫内单活胎(2)胎儿后颈部异常回声(血管瘤)。
孕妇要求住院引产,术后临床诊断:胎儿颈部血管瘤。
2、讨论胎儿包块性病变,首先要判定这是正常组织(胎儿正常皮下组织、附属物),还是异常组织;其次定位,该异常回声来自胎儿的什么部位,还是来自胎儿附属物,或者是子宫的病变,然后就是对包块进行定性。
本文中的胎儿颈部包块经手术证实为血管瘤,胎儿血管瘤相对少见,许多血管瘤不能为产前超声发现,大多数检查出的血管瘤为海绵状血管瘤。
多数血管瘤为均质性实质肿块,回声特征与胎盘实质回声较相似,部分肿瘤内有囊性暗区,即为扩张的静脉瘘,彩色多普勒可以探及其内的血流信号[1]。
该疾病要与其它胎儿颈部肿块相鉴别,最常见的是胎儿颈部水囊瘤。
水囊瘤典型超声表现为颈后或颈周围多房囊性肿块,肿块内一般无实质性回声区,内见纤细的分隔,常同时合并严重的胎儿水肿及胸腹腔积液[2]。
超声临床科研进展情况汇报
超声临床科研进展情况汇报超声技术作为一种无创、安全、可重复、无辐射的影像检查手段,已经在临床医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超声临床科研取得了许多重要的进展,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本文将就超声临床科研的一些最新进展进行汇报。
首先,超声在肿瘤诊断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传统的超声检查往往只能对肿瘤的形态和大小进行初步判断,而对于肿瘤的组织学特征和血流灌注情况则了解有限。
近年来,超声造影技术的发展使得超声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得到了极大的拓展。
超声造影剂能够显著增强肿瘤的超声信号,使得肿瘤的边界更加清晰,从而提高了肿瘤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性。
此外,超声弹性成像技术的出现也为肿瘤的诊断提供了新的手段,通过对肿瘤组织的硬度进行评估,可以更好地判断肿瘤的性质和恶性程度。
其次,超声在心血管疾病诊断方面也取得了一系列的新进展。
传统的超声心动图只能提供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信息,而对于心脏血流动力学的评估有所不足。
近年来,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心脏血流动力学的评估变得更加全面和精确。
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心脏各个腔室和瓣膜的血流情况,从而更好地判断心脏瓣膜疾病、心脏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等疾病的情况。
此外,超声在妇产科和儿科领域也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
在妇产科方面,超声在孕产妇和胎儿的检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可以对孕妇的子宫和附件进行检查,还可以对胎儿的生长和发育进行评估。
在儿科方面,超声在婴儿和儿童的脑部、腹部和盆腔等器官的检查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儿童的先天性心脏病、肾脏疾病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
总的来说,超声临床科研在肿瘤诊断、心血管疾病诊断以及妇产科和儿科领域都取得了许多重要的进展,为临床医学的发展和患者的诊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超声技术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将会得到更加广泛和深入的发展。
血管瘤的诊断依据
血管瘤的诊断依据引言血管瘤是一种常见的血管发育异常性疾病,它可以在各个年龄段出现,特别是在婴幼儿中较为常见。
血管瘤的诊断是通过临床表现、影像学及组织学等多种手段来完成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血管瘤的诊断依据和相关的临床检查方法。
临床表现血管瘤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取决于病变部位、大小和类型等因素。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临床表现:1.色素性血管瘤:表现为皮肤或黏膜上的红、紫、淡褐色斑块或结节。
通常无压痛和触痛。
2.混合性血管瘤:表现为皮肤或黏膜上的淡红、紫红色斑块或结节,有时伴有突出的毛细血管扩张。
3.血管瘤囊肿:表现为皮下或黏膜下有圆形或椭圆形突出的肿块,触之有软韧感。
4.其他类型的血管瘤:如毛细血管扩张症、虫状血管瘤等,各有其特殊的表现。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在血管瘤的诊断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它可以提供血管瘤的部位、大小、形态、血供等信息。
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是常用的无创检查手段之一,可以评估血管瘤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特征。
超声检查可显示血管瘤的血流情况、囊肿部分和其他复杂情况。
CT扫描CT扫描可以提供血管瘤的详细解剖图像,有助于确定其内部结构和血供情况。
同时,CT扫描还可评估病变的深度和周围组织的受累情况。
MRI检查MRI检查在血管瘤的诊断中也具有重要的地位。
MRI可以提供清晰的图像,用于评估血管瘤的内部结构、血供等信息。
此外,MRI对于大血管瘤和位于关键区域的血管瘤的评估也非常有价值。
组织学检查组织学检查是确诊血管瘤最可靠的方法之一。
组织学检查通常通过活组织检查或手术标本来完成。
活组织检查活组织检查是通过活体组织取材进行显微镜检查来确定病变组织的性质。
在病变较小或局部复杂的情况下,可以通过针刺活检或刮片活检来获取病变组织。
活组织检查可以明确病变的类型和其他相关信息。
手术标本检查对于较大的血管瘤或需要进一步明确诊断的情况,手术切除后的标本可供组织学检查。
手术标本检查可以提供更全面和准确的信息,有助于确定病变性质和评估是否完全切除。
婴幼儿血管瘤治疗的挑战与机遇
婴幼儿血管瘤治疗的挑战与机遇婴幼儿血管瘤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良性肿瘤,多发生在皮肤表面,少数发生在内脏和深层组织。
这种疾病虽然不会对孩子的生命造成威胁,但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对孩子的外观、心理和生理功能产生严重影响。
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婴幼儿血管瘤治疗的挑战与机遇。
一、挑战1.诊断困难婴幼儿血管瘤的早期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家长忽视。
有些家长可能会将血管瘤误认为是蚊虫叮咬、胎记等,导致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由于婴幼儿血管瘤的多样性,医生在诊断时也面临一定的困难。
2.治疗方法局限目前,婴幼儿血管瘤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激光治疗等。
但这些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药物治疗可能存在副作用,手术治疗可能留下疤痕,激光治疗则可能对婴幼儿的皮肤造成损伤。
3.治疗费用高昂婴幼儿血管瘤的治疗费用相对较高,对于一些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而且,治疗周期较长,需要家长耐心配合,这对家庭经济和心理都是一个考验。
4.治疗效果不确切虽然婴幼儿血管瘤的治疗方法多样,但治疗效果并不总是确切。
有些血管瘤在治疗后可能会复发,甚至加重。
这让家长和医生都面临一定的压力。
二、机遇1.早期干预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婴幼儿血管瘤的早期诊断和干预成为可能。
通过早期干预,可以降低血管瘤对孩子的影响,提高治疗效果。
2.新技术不断涌现近年来,新技术在婴幼儿血管瘤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如光动力疗法、冷冻治疗、高频电凝等,这些新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治疗效果,降低了治疗风险。
3.跨学科合作婴幼儿血管瘤的治疗涉及多个学科,如儿科、皮肤科、肿瘤科等。
跨学科合作有助于整合各方资源,为患者提供更全面、更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4.社会关注度高随着婴幼儿血管瘤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家长和社会人士开始关注这一疾病。
这有助于提高人们对血管瘤的认识,为患者提供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家长对血管瘤的认识,早发现、早治疗。
2.提高医生诊断水平,避免误诊、漏诊。
血管超声的进展趋势
血管超声的进展趋势
血管超声是一种无创、安全、无放射线的检查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中,特别是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血管超声在以下几个方面有着不断的进展趋势:
1. 分辨率的提高:随着超声波技术的进步,血管超声的分辨率越来越高,可以更精细地观察血管内部的结构和血流情况,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信息。
2. 三维超声技术的应用:传统的血管超声是二维图像,但随着三维超声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对血管结构的全面观察,更方便医生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3.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的发展: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可以显示血流的速度和方向,帮助医生准确评估血管狭窄、堵塞等情况,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4. 弹力成像技术的应用:血管超声中的弹力成像技术可以测量血管的弹性特性,帮助医生评估血管的硬度和组织病变情况,有助于早期发现和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展。
5. 高频超声技术的推广:高频超声技术可以提供更高的分辨率和更好的对比度,特别适用于观察小血管和浅表血管,对于一些微创手术的引导具有重要意义。
总体来说,血管超声技术在分辨率、三维成像、血流成像、弹性成像和高频超声等方面都有了显著的进展,使得血管超声在心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的作用更加准确和重要。
超声引导穿刺活检诊断婴儿纵隔毛细血管瘤1例
超声引导穿刺活检诊断婴儿纵隔毛细血管瘤1例
杨波;陈武羲;周大治;汤庆;万登敏
【期刊名称】《介入放射学杂志》
【年(卷),期】2024(33)1
【摘要】1临床资料患儿女,11月龄。
因“反复喉鸣、气促半年余,加重伴咳嗽3月余”入院。
半年多前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反复喉鸣、气促,伴发热、流涕、咳痰,于外院就诊。
胸部CT示,右上肺占位性病变(淋巴瘤?纵隔囊肿?神经源性占位?其他?)并右肺上叶肺不张。
对症治疗的效果不明显。
为进一步诊治,转入安顺市人民医院。
【总页数】2页(P105-106)
【作者】杨波;陈武羲;周大治;汤庆;万登敏
【作者单位】安顺市人民医院超声医学科;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超声医学科【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4.5
【相关文献】
1.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对纵隔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的诊断价值
2.内镜超声引导细针穿刺活检对纵隔占位病变的诊断价值
3.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对纵隔和腹腔淋巴结结核的诊断价值
4.纵隔肿瘤的超声诊断及超声引导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
5.不同频率超声探头联合引导穿刺活检诊断纵隔占位的临床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影像、病理学及相关进展
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影像、病理学及相关进展作者:苏日太杨晓楠来源:《中国美容医学》2020年第08期[摘要]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Kaposiform hemangioendothelioma,KHE)是一种罕见的具有局部侵袭性的血管肿瘤,好发于婴幼儿,常伴有卡梅现象(Kasabach-Merrittphenomenon,KMP),病情进展快,因此,早期诊断至关重要,对于患者的预后有重要影响。
诊断主要包括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CT、磁共振及病理检查。
超声检查有助于小儿软组织血管异常的诊断、评估病变范围、评估并发症及治疗反应,但由于超声很难清楚地显示KHE的浸潤部分,想要通过超声成像准确地评估KHE程度是非常困难的,需要进一步检查。
CT有助于检查病灶的骨骼侵袭。
核磁共振检查是诊断KHE的重要方式之一,当出现病灶边界不清或浸润性生长血管性肿块伴发KMP,同时伴有斑点状低信号T2加权信号,儿童可明确诊断。
KHE组织学特性是血管团由“炮弹状”小叶融合而成,被新月形淋巴管包绕,生物学标志物CD31、CD34、ERG、VEGFR-3、Fli-1常呈阳性表达。
而这些特点有助于与其他血管肿瘤进行鉴别。
本文就KHE的影像学、病理学诊断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彩色多普勒超声;磁共振成像;软组织;血管肿瘤[中图分类号]R732.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20)08-0186-04Imaging and Pathological Progress of Kaposiform HemangioendotheliomaSU Ri-tai1,YANG Xiao-nan2(1.Department of Vascular Surgery,Shunyi Hospital of Bering City,Beijing 101300,China;2.Department of Plastic Surgery,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Peking Union Medical School,Plastic Surgery Hospital,Beijing 100144,China)Abstract: Kaposiform hemangioendothelioma (KHE) is a rare type of locally invasive vascular tumor that occurs in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 and is often accompanied by Kasabach-Merrittphenomenon (KMP).The disease progresses rapidly. Thus, early diagnosis is crucial and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The diagnosis mainly includes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CT,magnetic resonance and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Ultrasound examination is helpful for the diagnosis of soft tissue vascular abnormalities,the assessment of the range of lesions,the assessment of complications and treatment response in children.However,it is difficult to clearly show the infiltrated part of KHE by ultrasound,so it is very difficult to accurately evaluate the degree of KHE by ultrasound imaging,which requires progressive examination.CT scan ishelpful in detecting bone invasion.Mri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ways to diagnose KHE. Children can be clearly diagnosed when there is unclear lesion boundary or invasive growth vascular mass accompanied by KMP accompanied by specular low signal T2 weighted signal.The hist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KHE are that the vascular mass is formed by the fusion of "cannonball lobules" and is surrounded by lunate-shaped lymphatic vessels. The biological markers CD31, CD34, ERG,vegfr-3 and fli-1 are often expressed positively.These characteristics may help to differentiate them from other vascular tumors. Therefore,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pathological diagnosis and imaging examination of KHE.Key words: kaposiform hemangioendothelioma; color doppler ultrasonography; MRI;soft tissue;vascular tumors卡波西樣血管内皮瘤(KHE)最初是由Zukerberg等人于1993年提出的一种局部侵袭性血管肿瘤[1],60%的病变发生于新生儿期,性别比例相同。
血管瘤和脉管畸形诊断和治疗指南
血管瘤和脉管畸形诊断和治疗指南血管瘤和脉管畸形是两种常见的先天性或后天性血管疾病。
血管瘤主要表现为皮肤颜色改变、血管扩张和皮肤隆起等症状,而脉管畸形可表现为疼痛、肿胀、皮肤温度升高和功能障碍等。
两者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可能与遗传、激素水平、创伤及药物等多种因素有关。
本文将为读者提供血管瘤和脉管畸形的诊断及治疗指南。
血管瘤的症状主要包括皮肤颜色改变、血管扩张和皮肤隆起等。
常用的检查方法有视诊、触诊、血常规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
在诊断过程中,医生需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相似症状的疾病。
常见的诊断误区包括将其误诊为痣、瘀斑等。
对于血管瘤的诊断,病理检测方法尤为重要。
常见的病理检测方法有超声波扫描和多普勒超声等。
超声波扫描可以帮助医生了解血管瘤的大小、深度和范围,多普勒超声则可以显示血管瘤的血流情况,有助于判断其性质。
脉管畸形的症状因其类型而异。
常见的症状包括疼痛、肿胀、皮肤温度升高和功能障碍等。
常用的检查方法有视诊、触诊、血液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
在诊断过程中,医生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相似症状的疾病。
脉管畸形的病理检测方法主要有超声波扫描、血管造影等。
超声波扫描可以帮助医生了解病变的形态、大小和范围,血管造影则可以显示脉管畸形的血流动力学特征,有助于确定诊断。
血管瘤和脉管畸形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切除、介入治疗和药物治疗。
根据病变的性质、部位和程度,医生会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手术切除是治疗血管瘤和部分脉管畸形的主要方法。
在手术过程中,医生会尽可能完整地切除病变组织,以降低复发的风险。
对于较大的血管瘤,手术切除后可能需要进行植皮或皮瓣移植手术。
介入治疗是通过导管插入病变血管内,注射硬化剂、弹簧圈或栓塞剂等,以阻塞异常血管,达到治疗目的。
介入治疗主要用于治疗脉管畸形,尤其是动静脉畸形和动静脉瘘等。
药物治疗是辅助治疗血管瘤和脉管畸形的方法之一。
常用的药物有糖皮质激素、抗肿瘤药物和免疫抑制剂等。
药物治疗可以减轻症状、减小病变体积,但不能完全治愈疾病。
海绵状血管瘤超声诊断标准
海绵状血管瘤超声诊断标准
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罕见的血管疾病,它通常发生在肝脏和脑部。
超声检查是一种常用的无创性诊断方法,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患
者是否患有海绵状血管瘤。
以下是海绵状血管瘤超声诊断的一些标准:
1. 血流动力学特征,海绵状血管瘤通常具有多个血管腔和错综
复杂的血管结构。
超声检查可以显示瘤内的血流动态,包括动脉和
静脉的血流方向和速度。
2. 形态特征,海绵状血管瘤在超声图像上呈现为多个囊状或海
绵状的结构,具有高度回声和不规则的形态。
这些特征有助于与其
他肿瘤进行区分。
3. 血流灌注特征,超声检查还可以评估瘤内的血流灌注情况,
包括动脉和静脉的血流速度和血流形态。
4. 血管壁特征,海绵状血管瘤的血管壁通常不规则,超声检查
可以显示血管壁的结构和厚度,有助于诊断和评估病变的严重程度。
5. 血栓形成,海绵状血管瘤易发生血栓形成,超声检查可以帮
助发现瘤内的血栓,并评估其对血流的影响。
总的来说,超声检查是一种快速、无创的诊断方法,对于海绵
状血管瘤的诊断和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然而,超声检查的诊断结果
通常需要结合临床症状、病史和其他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确保准确诊断和有效治疗。
肌肉内血管瘤的影像学诊断
肌肉内血管瘤的影像学诊断肌肉内血管瘤的影像学诊断介绍:肌肉内血管瘤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肿瘤,常见于儿童,但也可发生在成年人身上。
其特点是肿瘤主要位于骨骼肌肉内,通常呈结节状,由扩大的血管组成。
影像学诊断在确定病变的类型、位置和大小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是最常用的影像学方法之一,在肌肉内血管瘤的诊断中具有相当高的准确性。
超声图像可以显示病变的位置、大小、形态和血流情况。
肌肉内血管瘤在超声图像上常呈低回声或等回声,边界清晰,部分病例可见到血流信号。
二、磁共振成像(MRI)MRI是肌肉内血管瘤影像学诊断中的金标准方法之一。
通过MRI 可以清晰地显示病变的位置、形态、大小和关系。
肌肉内血管瘤的MRI表现为T1加权图像上呈等信号或低信号,T2加权图像上呈高信号。
增强扫描后,病变强化显著,可显示出病变内的血管结构。
三、计算机断层扫描(CT)CT扫描在肌肉内血管瘤的诊断中也具有一定的价值。
CT图像可以显示病变的位置、形态、大小和组织密度特征。
肌肉内血管瘤的CT表现为均匀或不均匀的软组织密度肿块,增强扫描后病变强化。
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以下内容:1:超声图像示例2: MRI图像示例3: CT图像示例4:相关研究文献法律名词及注释:1:肌肉内血管瘤:一种罕见的良性肿瘤,主要位于骨骼肌肉内,由扩大的血管组成。
2:影像学诊断:通过各种影像学方法对病变进行诊断与评估。
3:超声检查:利用超声波对病变进行成像和诊断的一种检查方法。
4:磁共振成像(MRI):利用磁共振原理对人体内部组织进行成像的一种影像学技术。
5:计算机断层扫描(CT):利用多个X射线平面图像构建人体或物体的三维模型的一种影像学方法。
浅谈超声诊断技术的进展和临床应用
三维 C T重建结合 了 C T血管造 影及 三维重建技术 。与平 扫相 比, 三 维C T重建能够直观 、 立体、 完整地显示病变的结构 , 已经在许 多疾病 的诊 治 中得 以 应 用 。 双 源 C T是 目前 国 际 上 最 先 进 的 C T, 可 以 在 更 短 的 时 间 内挖掘出更丰富、 更 细微 、 更本质 的病变信息。三维 C T重建以 C T平扫及 增强扫描为基础 , 通过 三维重建技术获得 图像 , 能够清晰的显示 病变 的解 剖结构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 系。三维 C T重建能够准 确的鉴别血管瘤 、 静 脉畸形 、 动静脉畸形 , 这一 点已经被病理检查所证实 。另外 , 三维 C T重建 能够展示完整的、 立体 的病变 的信息。在显 示病变 对周 围组织 的侵袭方 面, C T不能够很好地显示神经组织, 因此 三维 C T重建显示 病变对周 围组 织侵袭的准确率相对较低 。
超声在婴幼儿体表血管瘤诊断治疗中的价值
超声在婴幼儿体表血管瘤诊断治疗中的价值
杨自鹏;王世东
【期刊名称】《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年(卷),期】2015(017)005
【摘要】体表血管瘤是婴幼儿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可发生在体表任何部位,最常发生在头颈部,其次是躯干和四肢;多见于1岁以内婴儿,女婴约是男婴3倍.对其早期治疗可避免感染、出血、畸形、容貌破坏及肢体功能障碍等并发症,从而避免影响患儿身心健康.本研究总结了婴幼儿体表血管瘤的超声表现以及对各种治疗方法选择的辅助指导作用.
【总页数】2页(P357-358)
【作者】杨自鹏;王世东
【作者单位】056201 河北省邯郸市,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超声二科;056201 河北省邯郸市,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皮肤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5.1
【相关文献】
1.高频超声在婴幼儿体表血管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J], 马媛;龚霞;徐秋华;周辉红;马瑛;熊屏
2.超声在体表血管瘤诊断中的价值 [J], 付中华
3.高分辨率超声及弹性成像在评价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特殊部位血管瘤疗效中的价值 [J], 刘浩;朱善良;陈俊;张倩;叶新华
4.超高频超声在浅表性婴幼儿血管瘤中的应用价值 [J], 孟楠; 白金川; 孟利坤; 于莎
5.高频超声在婴幼儿体表血管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J], 季双双;赵荣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超声诊断胎儿颅内巨大血管瘤二例
孕期一直 未做彩超检查 ,足孕检查时才发 现颅 内巨大血 管
夺 ・ ・ ・ ・ ・ ・ ・>夺 ・ ・ 夺 夺 夺 夺 夺 ÷ - ・ 4 夺 夺
・
夺 ・ ・ ・ ・ ・ ・ ・ ・ ・ ・ ・ ・ ・ ,专 ・ ・ ・ ・ ・ ・ ・ ・ ・ ・>夺 ・ ・ 夺 夺 夺 夺 夺 牵 寺 寺 夺 夺 夺 夺 -- 4・ 牵 夺 夺 幸 夺 夺 夺 夺 夺 - ・ 夺 4
灌肠 。
疾病有 了充分的认识 ,增强克服疾病 的信心及对医护人员
的信任 , 积极 与医护人员 配合 , 治疗达到最好 的效果。 同 使 时有效地减少早期并发症发生的几率 。 回顾 的病例 中, 在 因 对治疗注意 事项 的理解 、 吸收及重视 程度 的不够 , 导致 2
例 患者停药 时间延长 , 不能及 时进行治疗 ; 例患者未按要 3
中国中医药咨讯
・
2 1 年 1 月下 第 2 00 1 卷 第 3 期 3
No e e 2 0 Vo . No 3 v mb r O1 1 2 -3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 58・
Ju n l fC na a io a ieeMe iieI fr t n o r a hi dt n l o Tr i Chn s dcn omai n o
3 . 1 内, .5 周 5 可含食酸 的食 物( 酸梅 、 梅糖等 ) 话 或含服维
生素 C, 以刺激唾液腺分泌 , 避免发生放射性涎腺炎。
3. . 6为预防或减轻颈部水肿 , 口服泼尼松。不 可随意按 5 可
压颈 部 。
3 . 11 治疗 甲癌 ,副反应轻 ,不会损伤其他 的组织器 .7 31 5 官。一般只有一些乏力 、 胃肠道不舒服和颈部肿胀感 , 自 可
2021年婴幼儿血管瘤的诊断与治疗(全文)
2021年婴幼儿血管瘤的诊断与治疗(全文)婴幼儿血管瘤是婴儿出生后常见的良性肿瘤,女孩的发病率是男孩的3倍~5倍,好发于头颈部皮肤与软组织中,严重影响容貌外观。
其实当我们仔细了解这个疾病后便大可不必过于担心。
人们都知道“昙花一现”的含义,婴幼儿血管瘤就具有昙花一现的特征——绝大多数具有自限性,即生长一定时间后会自然消退。
该病一般自然病程演变可分为增殖期、消退前期和消退后期。
◆在出生后1周~2周内出现,1个月~2个月时进入快速增殖期,3个月时瘤体扩大增至最大面积,此后略有增长;◆9个月~12个月停止生长并保持稳定,1岁~5岁进入消退期即逐渐萎缩变小;◆孩子5岁时,有50%以上的血管瘤可完全消退,8岁~9岁时,有90%的孩子血管瘤可完全消退,个别孩子可在12岁时消退;◆部分患儿可残余皮肤色素沉着改变。
受婴幼儿血管瘤所处部位距皮肤深度的影响,表浅部位的婴幼儿血管瘤都呈现出草莓样鲜红色颗粒状外表,所处位置较深的血管瘤,病变部位皮肤颜色可正常或呈现淡蓝色改变。
体积较大、生长迅速的血管瘤可能在消退后留下色素沉着、血管扩张脂肪组织堆积和瘢痕等会影响美观。
易损伤部位的血管瘤可出现破溃、出血、感染及疼痛,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
累及咽喉和气管的血管瘤,因阻塞气道,将导致打鼾、呼吸困难甚至死亡。
部分颜面部的婴幼儿血管瘤可能导致容貌毁损,继而引发自卑、孤僻、偏执、自信心下降等心理问题。
血管瘤的诊断浅表部位的婴幼儿血管瘤特征显著,突出于皮肤表面、紫红色、压之萎缩变平褪色,松手即恢复原有形状与本色,诊断容易。
深在部位的婴幼儿血管瘤则需要影像学检查加以鉴别,超声检查是首选检查,可发现皮下软组织内不规则强回声团块。
婴幼儿MRI(核磁共振成像)检查需要在镇静辅助下进行,T2加权像显示高信号团块,多数浸润性生长与深部肌肉相互交错。
全身多发婴幼儿血管瘤(>4处)患儿,需要进行系统筛查,注意是否合并内脏血管瘤,如肝脏血管瘤等。
婴幼儿血管瘤的介入治疗只要不明显影响外观、没有带来严重危害,不急于采取措施治疗。
静脉血管瘤超声诊断标准
静脉血管瘤超声诊断标准
一、概述
静脉血管瘤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病变,超声诊断是常用的检查方法。
本标准旨在对静脉血管瘤的超声诊断进行规范,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二、血管形态异常
1. 血管形态异常是静脉血管瘤的重要特征。
超声显示血管呈囊状、梭形或不规则扩张。
2. 血管瘤内可出现血栓形成,表现为血管内低回声或无回声区。
三、血流信号改变
1. 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血管瘤内血流信号丰富,呈五彩镶嵌样。
2. 频谱多普勒超声可检测到血管瘤内血流速度加快,呈动脉血流频谱。
四、血管壁变化
1. 超声显示血管瘤壁较厚,可伴有管壁不均质回声增强。
2. 血管瘤壁可有钙化灶,超声表现为强回声。
五、周围组织关系
1. 静脉血管瘤可压迫周围组织,引起局部组织变形。
2. 超声可观察到血管瘤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周围组织回声不均。
六、多普勒频谱分析
1. 频谱多普勒超声显示血管瘤内血流呈高速低阻状态。
2. 可出现反向血流信号,表明静脉回流受阻。
总结:静脉血管瘤的超声诊断应综合分析血管形态异常、血流信号改
变、血管壁变化、周围组织关系以及多普勒频谱分析等方面。
准确诊断有助于及时制定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先天性血管瘤诊断与治疗PPT
手术治疗:切除血管瘤,恢复 皮肤外观
激光治疗:利用激光破坏血管 瘤,减少出血和疤痕
药物治疗:使用抗血管生成药 物,抑制血管瘤生长
放射治疗:利用放射线破坏血 管瘤,减少复发风险
定期复查,观察病情变化 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避免过度治疗,防止并发症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 刺激性食物和药物
副作用:皮肤色素沉着、皮 肤萎缩、皮肤溃疡等
基因检测:基因突变、遗 传因素等
超声检查:B超、多普勒 超声等
病史:询问患者是否有家族史、出生时是否有血管瘤等 体格检查:观察皮肤、黏膜等部位是否有异常颜色、形状、大小等 影像学检查:如B超、CT、MRI等,了解血管瘤的位置、大小、形态等 病理学检查:如活检等,确定血管瘤的类型、性质等
血管瘤与血管畸 形:血管瘤是血 管内皮细胞异常 增生形成的肿瘤, 而血管畸形是血 管发育异常导致 的畸形
禁忌症:孕妇、哺乳期妇女、 儿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
治疗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感染、出血、血栓形成等
治疗后可能出现的复发:血管 瘤复发率较高,需要定期复查
和治疗
PART FOUR
避免外伤:避免 皮肤损伤,防止 血管瘤破裂
保持皮肤清洁: 保持皮肤清洁, 避免感染
避免刺激性食物: 避免食用刺激性食 物,如辛辣、油腻 等
预防措施:定期进 行体检,及时发现 异常
预防措施:加强健 康教育,提高公众 对血管瘤的认识
PART THREE
手术切除:适用于较小、孤立的血管瘤
放射治疗:适用于较大、孤立的血管瘤
激光治疗:适用于表浅、孤立的血管瘤
药物治疗:适用于较小、孤立的血管瘤
冷冻治疗:适用于表浅、孤立的血管瘤
介入治疗:适用于较大、孤立的血管瘤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胎儿额头部血管瘤1例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胎儿额头部血管瘤1例1临床资料孕妇,25岁,初孕39w,未做过产前检查,此次来我院常规检查。
无遗传病史,无孕期感染及用药史。
查体:宫高30cm,腹围90cm,胎位LOA,胎心140次/min。
彩超所见(图1,2):宫内可见一胎儿,头位,双顶径9.5cm,颅骨光环完整,脑中线居中,脑室无增宽,颜面显示清,口唇未见缺损,于前额部探及一大小约5.1×4.0cm等回声包块,境界清晰,形态欠规则,内部可见多个无回声区,彩色多普勒其内可见少许血流信号,该包块可随胎头同步运动,胎心145次/min,胎儿脊柱排列整齐有序,胎盘位于前壁,成熟度II级,S/D:2.0,股骨长7.0cm。
超声提示:①宫内单活胎晚孕,头位,胎盘功能II级;②胎儿前额部异常回声包块:考虑血管瘤,畸胎瘤不除外。
1w后孕妇正常分娩,体重3.5kg。
于胎儿额头部可见一大小约5.5cm×4.8cm的包块,表面肤色正常,与头部软组织接触较广泛。
未见其他异常。
后手术切除,送病理诊断证实为血管瘤。
2讨论胎儿软组织肿块可见于:血管纤维瘤、囊性淋巴管瘤、硬纤维瘤、颈部纤维瘤病、纤维肉瘤、血管瘤、淋巴管瘤、横纹肌瘤、软组织肉瘤、畸胎瘤等。
在一组190例出生至12月婴儿软组织肿瘤回顾性研究中[1],75%为良性,大多数为血管上皮瘤(64%,其中32%为毛细血管瘤),淋巴管瘤(29%)和纤维瘤病-肌纤维瘤病。
胎儿纤维肉瘤是交界性病变,而胚胎性横纹肌肉瘤和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是最多见的恶性软组织肿瘤。
和成人软组织肿瘤不同,婴幼儿软组织肿瘤有以下特点:①尽管肿瘤细胞分裂活跃,但大多为良性。
②1岁以内成纤维细胞-成肌纤维细胞肿瘤多见,1岁以后,神经源性,肌肉源性肿瘤相对多见。
③躯干,头部,颈部多见,1岁以后多见于四肢。
血管瘤是人类最常见的出生缺陷,多为良性,可发生于身体的许多部位,面部及颈部血管瘤可发生于皮肤、颊部、颅骨表面的软组织及颈部组织,也可发生于舌部,许多血管瘤不能为产前超声所发现。
新生儿肝内血管瘤的诊疗标准
新生儿肝内血管瘤的诊疗标准各位今天咱们来聊聊新生儿肝内血管瘤这个事儿。
你知道吗,新生儿那可都是家庭的小宝贝,就像娇嫩的小花朵一样。
可有时候呢,这些小宝贝会被肝内血管瘤这个问题困扰。
这个病虽然不是特别常见,但一旦碰上了,那可就得好好重视起来。
咱们制定这个诊疗标准啊,就是为了让医生们在面对这种情况的时候,能有个明确的方向,就像给他们配上了一个超级导航仪,好让他们准确地知道怎么去诊断和治疗这些可爱的小新生儿,让宝宝们能健健康康地成长。
适用范围这个诊疗标准啊,适用的范围可广了。
不管是在大型的综合医院,还是那些专门的儿童医院,只要碰到新生儿有肝内血管瘤的怀疑或者已经确诊了的情况,这个标准就能派上用场。
比如说,有个新生儿出生后,医生发现他肚子有点大,而且肝功能好像有点不太正常,怀疑是肝内血管瘤,这时候就可以按照这个标准来进行一系列的检查和诊断啦。
再比如,在一些偏远地区的小医院,如果发现了疑似病例,也可以参照这个标准来初步判断,要是觉得自己搞不定,还能根据这个标准的指导,知道该把孩子转到什么样的大医院去进一步诊治呢。
术语定义咱们先来说说啥叫“新生儿肝内血管瘤”。
简单来说呢,就是在新生儿(就是刚刚出生不久的小宝宝)的肝脏里面长了血管瘤。
这个血管瘤啊,就像是肝脏里多出来的一团小肉肉,不过它是由一些血管组织不正常地增生形成的。
你可以想象一下,本来肝脏里的血管是规规矩矩地排列着,就像整齐的小树苗,现在突然有一些小树苗长得特别疯狂,变成了一团乱麻,这就是血管瘤啦。
正文1. 检查要求- 1.1超声检查超声检查就像是给肝脏拍个小电影,但是这个电影是用超声波来拍的。
医生会把一个探头放在宝宝的肚子上,这个探头会发出超声波,然后再接收肝脏反射回来的波,通过这些波就能在屏幕上看到肝脏里面的情况。
对于新生儿肝内血管瘤来说,超声检查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它可以看到肝脏里面有没有肿块,这个肿块的大小、形状、位置等等。
比如说,如果是肝内血管瘤,在超声图像上可能会显示出一个边界比较清楚的肿块,而且这个肿块里面的回声可能会不太均匀。
超声诊断婴儿阴囊毛细血管瘤1例
超声诊断婴儿阴囊毛细血管瘤1例
蔡熹;赵新美;周锋盛;吴鹏西
【期刊名称】《医学影像学杂志》
【年(卷),期】2016(026)003
【总页数】2页(P379-379,384)
【作者】蔡熹;赵新美;周锋盛;吴鹏西
【作者单位】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苏省无锡市人民医院超声医学科江苏无锡214023;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苏省无锡市人民医院超声医学科江苏无锡 214023;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苏省无锡市人民医院超声医学科江苏无锡 214023;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苏省无锡市人民医院超声医学科江苏无锡 21402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5.1;R736.8
【相关文献】
1.阴囊内巨大毛细血管瘤超声表现1例 [J], 石新放;廖世宏;孙双凤
2.曲安奈德治疗婴儿头颈部毛细血管瘤疗效分析 [J], 秦鸿志;龙昕;朱丹彪
3.B型超声诊断阴囊及阴囊内疾病的临床价值 [J], 汤焕亮;沈修康
4.婴儿腹部广泛毛细血管瘤一例 [J], 郭欢仪;李子平;冯仕庭
5.强脉冲多波长强光治疗婴儿体表草莓状毛细血管瘤 [J], 刘立刚;张丽玲;张劲松;杨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声诊断婴幼儿血管瘤进展
张晋炜;王冬;尹书月;汪朝霞;陈瑜
【期刊名称】《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年(卷),期】2018(015)002
【摘要】血管瘤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血管性肿瘤.超声具有无辐射、价廉、可重复性的特点.目前已有多种超声技术用于诊断婴幼儿血管瘤.本文就多种超声技术在婴幼儿血管瘤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总页数】3页(P116-118)
【作者】张晋炜;王冬;尹书月;汪朝霞;陈瑜
【作者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超声科儿童发育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儿科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儿童发育重大疾病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重庆400014;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超声科儿童发育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儿科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儿童发育重大疾病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重庆400014;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超声科儿童发育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儿科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儿童发育重大疾病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重庆400014;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超声科儿童发育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儿科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儿童发育重大疾病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重庆400014;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超声科儿童发育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儿科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儿童发育重大疾病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重庆40001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25.4;R445.1
【相关文献】
1.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诊断婴幼儿浅表血管瘤分期 [J], 梁红雨;彭格红;史策;曹永政;陶文鸿;吴作辉
2.Notch信号通路及血管瘤干细胞与婴幼儿血管瘤的研究进展 [J], 赵婷慧;马晓荣
3.超高频超声与高频超声诊断婴幼儿浅表性血管瘤的临床价值及准确性 [J], 徐芳芳
4.超声诊断肝脏外生性婴幼儿型血管瘤1例 [J], 李琳;张爱梅;张敏;陈丹;罗孝勇
5.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治疗进展 [J], 刘超;张蕾;李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