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如何用好导语设计
谈高中语文课的导语设计
![谈高中语文课的导语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4e3afd53186bceb19e8bb2c.png)
让“开台锣鼓”更精彩——谈高中语文课的导语设计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朱益鸿关键词:导语设计、知识激趣、回顾联系、引征启志、对比联系、创设情境……内容提要:好的导语设计能使学生对一堂课一见钟情,有先声夺人之效,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达成高效率的教学。
本文具体介绍几种导语设计的方法。
正文: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精彩导语设计更是艺术中的艺术。
乏味、雷同的课堂导入,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而好的开场白则会使一节课起始石破天惊、先声夺人,整节课也因此会如高崖泻水,汹涌澎湃。
像唱戏的开台锣鼓,未开场先叫座儿,叫人一见钟情。
让学生倾心于此,积极主动地受教,使他们的思维在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消除其他课程的延续思维或心理杂念的干扰,把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达成高效率的教学。
导语设计方法很多,而一个优秀的导语设计,或将中心思想和盘托出;或将文章的论点点明,让人明了所持观点;或开篇言志,自然表明情感倾向;或明确说明对象,紧扣说明对象特点……如此,教师讲课能意在课先,顺势而发;学生听课则明察意图,一目了然,正所谓“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
”(陆机《文赋》)。
无疑精彩的导语无疑会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然“教要有法,但无定法。
”导语设计也是如此,教学内容不同,教师的素质和个性不同,导语的设计方法也就各异。
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具体介绍几种导入新课的方法。
一、知识激趣法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句话道出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产生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它推动着人们去探索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
而学生对于未知东西具有特殊的兴趣,一些课文理论思辨色彩很强,缺乏文学作品的形象直观性,但是同样蕴含着丰富的可激发学生兴趣的因素。
所谓知识激趣法,就是教师充分利用自己较丰富的生活阅历,较广博的知识,用生动优美的教学语言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求知成为一种内动力的一种方法。
高中古诗万能导入语
![高中古诗万能导入语](https://img.taocdn.com/s3/m/248da6c9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9d.png)
高中古诗万能导入语一、直接式导入法:这是最常见的传统的导入法,这种方法不拐弯抹角,可以起到开门见山、直截了当、简洁明快的效果,三言两语就能直切正题。
例如我在讲《竹影》这篇课文时,是这样设计的:“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十八课《竹影》,请同学们翻到课本第128页。
”但这种方法不能频繁使用,否则会使学生失去新鲜感,特别是对于活泼好动的学生而言,会大大减弱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而课堂气氛一开始就没有调动起来,就不利于下一环节的教学。
二、新旧知识联系导入法:采用此法教学,能起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例如我在上《孙权劝学》这篇课文时,设计了以下导语:“在第一单元中,我们学过一篇课文《伤仲永》,同学们还记得吗?(生答:记得)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件什么事?(生答:仲永由一个天资非凡的神童沦为平庸无奇的普通人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生答:天资固然重要,但更要注重后天的学习和教育)是的,后天的努力学习才是个人成才的关键。
今天我们认识的这位主人公就通过后天勤奋努力的学习,最终由一介武夫变成一个博学多识的大将。
(板书课题)三、故事导入法:故事对于学生来说有着一种特殊的魅力,以此法导入,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入境极快。
例如我在讲《斑羚飞渡》一文时,就以一个故事轻松导入:“在一次森林大火中,蚂蚁家族不得不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迁徙。
面对熊熊燃烧的大火,大大小小的蚂蚁迅速地结成一个球体。
为了那一线生的希望,它们冲向了火海。
伴随着一阵噼噼啪啪的声响,最外层的蚂蚁被火吞噬了,烧焦了。
然而,这蕴含着生命的团体仍向前滚动着,噼啪声越来越响,蚂蚁团越来越小,最后滚出火海的蚂蚁只剩下了一小团……这是一个感人至深的蚂蚁的故事。
的确,在生与死的抉择中,有谁不渴望生呢?可是,这群蚂蚁却生得艰难,死得辉煌。
今天,我们同样要聆听一个悲壮感人的斑羚的故事,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动人的故事。
(板书课题)四、引用导入法:教师可以引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名言警句、诗词、成语、歇后语、对联、典故或广告来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
高中语文课堂的导语设计
![高中语文课堂的导语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5a0461a9b89680202d82533.png)
高中语文课堂的导语设计一堂成功的语文课,首先应是一篇流淌着诗意的美的散文。
对一个老师来说,他不但要有又专又博的知识,还要有敏捷的思考能力和良好的语言素养。
教学语言不同于普通语言、它是在逻辑语言、科学语言的基础提炼升华而形成的、为浓烈的感情浸泡透了的、形象化的、韵律和谐而又优美动听的语言。
教师运用这种审美化、情感化了的语言去讲课,就能极大地唤起学生的感情,充分显示出教学语言“以情激情”的巨大美感作用。
其次导语应该是一部从头到尾充满着悬念的小说,跌宕起伏,极尽峰回路转、一波三折之妙,使整个课堂如行云流水,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大语文”的神妙境界。
有人很形象地形容优秀的文章开头、中间、结尾应该是“凤头”、“猪肚”、“豹尾”,言下之意,是说开头应该短小精悍,神秘动人。
而语文课堂的导入也应该精心构思,巧妙设计,具有形象美、情感美、和谐美、悬念美,使教学过程引人入胜,扣人心弦,生机盎然,充盈着美的气息,让学生感受一种神圣、魅力和诗意。
一、诗文名句,创设情境雅名贝斯说“陶冶成了人的第二天性,因为陶冶不是天生的,它是与传承、教育、家庭的祖先、团体的本质有关。
正是在陶冶的过程中,我内在的精神才被真正唤醒。
”用诗文名句导课,正是教师试图“唤醒”学生的过程。
新的课标突出了高中语文课程注重审美、应用,探究的基本理念,强调了文学作品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审美感受和审美创造等。
诗词名句是浓缩的精华,它们的内在的美是令人咀嚼不尽的,设计导语时,恰到好处地运用一些诗文名句,不但能够很快地渲染一种诗情画意的典雅气氛,而且能创设“先声夺人”审美情境,让课堂教学充满诗情画意,体现出鲜明的抒情格调,让学生接受美的熏陶,这种熏陶不仅有利于语文学习本身,而且还有利于学生心灵与人格的健康发育。
例如在讲授孙犁的散文名篇《黄鹂》时,教师先问“大家能说出哪些有关黄鹂的诗文?”,这是课堂上的一个“逗”,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积淀,能够说出“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甫),“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
语文教学中的导语设计
![语文教学中的导语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fa6f422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5a.png)
语文教学中的导语设计导语在语文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是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文本、问题或话题引发学生思考的起点,是对学生思维的引导和刺激。
导语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兴趣的激发。
下面我将从导语设计的原则、方法和技巧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导语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学生在认知上有一定的局限性,他们对待新知识的接受和理解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在导语设计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运用清晰简练的语言,简单明了地表达出文本的主题和核心思想,尽量避免使用生僻的词汇和复杂的句式,以提高学生的理解。
教师还可以通过提问和启发思考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提高学习效果。
导语设计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学生学习语文是为了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导语设计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
教师可以通过引用学生熟悉的事例、故事、或者以学生关心的话题作为导语的素材,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师还可以运用感官形象的描写,使学生能够形象地感受到语言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导语设计要注重灵活多样。
导语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问题导语、创设情境导语、递进导语等。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材章节和教学目标,选取合适的导语形式,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导语还可以设置多个环节,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讨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和判断能力。
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地调整导语的难易程度和形式,以充分发挥导语的作用。
导语设计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教师通过合理设计和巧妙运用导语,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和理解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导语设计的质量和效果,让导语成为引领学生探索知识奥秘的明灯。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导语设计探微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导语设计探微](https://img.taocdn.com/s3/m/f120c061561252d380eb6ed1.png)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导语设计探微【摘要】上好一堂课,因素很多,其中,妙用导语是至关重要的。
优秀的精彩的导语往往象磁石,深深地把学生吸引住,因为导语融知识性、思想性、艺术性、趣味性于一体。
它像一座桥梁,架在学生通向理解课文内容获取知识的必经路上,能为学生快速接受、理解、掌握课堂教学内容打下基础。
在必经的路上这座桥梁架宽了,架牢了,学生就能轻松愉悦的到达下一站。
本文试从导语设计的原则和类型手法出发,发表一下自己的拙见。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导语设计一堂成功的语文课,犹如一座有价值的知识宝库。
教师如何开启宝库,带领学生在课堂中体会诗意流淌的语言,经历峰回路转的环节,完成启迪学生心智的教学任务呢?成功的导语设计,无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手段。
大凡有经验的语文教师都十分注重导语的设计。
魏书生老师说:“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
”好的导语是教师精心打造的一把金钥匙,放射出独特的光芒,带领着学生登堂入室。
以下是我在这方面的一些做法与体会。
一、导语设计的原则导语形式多样,不拘一格,但总原则是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拨动其思维之弦,让学生以最佳的兴奋状态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
导语应与讲课内容相关,力求语言生动,有启发、渲染与挑战性。
1.导语设计的目的性:课堂教学是一种目的性很强的活动,不能随意,要充分利用时间,争分夺秒。
2.导语设计的针对性:必须根据教学目的、教材内容、学生语文知识的接受能力来设计导语。
要对症下药,手法多样,切不可千堂一个调,万课一个腔,以致令人生厌,兴趣索然。
3.导语设计的启发性:导语的设计不是装门面,而应该富有深意,使学生有所得。
4.导语设计的新奇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一篇课文的导语一旦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会主动的跟随教师去探讨知识的奥秘。
追新求异是人们共有的心理,新奇的东西能激发人的兴趣,因此导语设计必须新奇。
5.导语设计的艺术性:即美感性与情感性的结合。
刍议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巧妙设计导语
![刍议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巧妙设计导语](https://img.taocdn.com/s3/m/367a934d6529647d2628523d.png)
刍议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巧妙设计导语《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丰富和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语文课堂教学“导课——讲解——结课” 三个重要环节中,导课环节作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在整个教学中,它起着诱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乃至激情的作用。
那么,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设计好导入语,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语文学科独有的神圣、魅力和诗意,是当前教师课堂教学研究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判断一堂语文课的成功与否,主要看课堂上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充满悬念的导语,能给学生思维、选择和尝试的权利,有利于他们个性发展和创造能力。
所以在设计课堂导语时,先用一些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搭设学生思维向更宽广的境界飞跃的平台,设置悬念,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拓展学生思维跨度,使学生处在心求通口欲言的“愤”、“悱”之中。
这样学生的思维从一开始便处于一种跃跃欲试的理想状态。
如在学习朱光潜的《咬文嚼字》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卢延让诗云“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在中国古代,有许多炼字的经典事例。
的确,一字之差,却能使作品的境界有天壤之别。
“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板书)。
大家想想:明明是一枝梅,为什么作者偏偏说是一枝“春”呢?苏轼词云:“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这里为什么要说是对一“溪”云呢?学了《咬文嚼字》,我相信我们对字词的推敲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会有更深刻的认识。
二、剖析标题,触及课堂教学的重点赞科夫说过:“对课文的第一次阅读或者客体的第一次知觉,对于记忆保持的牢固性具有特别的重要意义。
”在导语里触及课文重点,这符合记忆规律。
有的题目表示文体;有的题目带有象征、抒情意味;有的题目富于文学色彩。
文题的形式,集中概括反映了文章内容,还反映了写作知识、文学常识等侧面。
语文教学中如何设计导语
![语文教学中如何设计导语](https://img.taocdn.com/s3/m/3bf534ffe009581b6bd9ebcd.png)
语文教学中如何设计导语导语,即课文教学时的开场白,教师一走上讲台,就用一段娓娓动听的导语引入课文教学,就像一场精彩的戏拉开了序幕。
一堂语文课,学生要学习新知识、接受新内容,老师一开始上课就得扣动学生的心弦,激起他们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因此,这个“开场白”是至关重要的教学步骤,也是思想教育和知识教学的必不可少的环节。
回顾自己多年的教学及在教学中导语设计的情况,下面笔者就仅从四点具体谈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设计导语。
1 因势利导法导语设计的方法有很多,偶尔地因势利导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讲《安塞腰鼓》时,春节的余绪还缠绕在大家的心头不肯离去,我班的学生在元宵节期间,不仅参加了学校里的腰鼓表演,还获得了第一名,并且代表学校参加了区里的文艺汇演,也是荣获大奖,载誉而归,受到了区、校领导的表扬。
在讲这一课时,笔者先请两个学生到讲台上来一段腰鼓表演(虚拟的),两人的潇洒动作赢得了大家的笑声和掌声,也激起了其他同学的热情,他们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情不自禁地或用手或用笔在桌子上敲打起来。
笔者趁热打铁,鼓励大家一起敲起来,顿时教室里“鼓声”雷动,进入课文的声势已经造成。
笔者示意学生暂停,激励他们说:“大家的腰鼓打得非常有气势,冲出了学校,征服了区县,获得了众人的青睐,你们都是好样的!可是你们知道吗,在我国的陕北高原,有一群朴实的农村青年,他们打着腰鼓从偏僻的家乡走进了热闹的都市,凭着娴熟的技艺参加了中央电视台的春晚演出,以其恢宏的气势震撼了亿万观众的心灵,你们想不想也像他们一样上春晚?”学生异口同声志说:“想!”“那咱们不妨先学学他们的经验,取长补短,力争上春晚!中不中?”学生攒足了劲斩钉截铁地说:“中!” 此时他们已经神采飞扬,群情激荡,迫不及待地翻到了十七课—《安塞腰鼓》。
之后笔者根据课文气势雄壮的特点,强调课文的朗诵,采取男生独读,女生独读,男生齐读,女生齐读,男女生齐读等不同的朗读方法,而且在第25-27段还借用了音乐中二部轮唱的方法让男女学生“二部轮读”,并要求学生在别人读时可以敲击桌子助兴。
语文教学中的导语设计
![语文教学中的导语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3047d2f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20.png)
语文教学中的导语设计导语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它是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为学生引入新课的一段话。
导语设计要简明扼要,引人入胜,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下面是一份关于语文教学中导语设计的示范,仅供参考。
导语设计示例: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篇诗词欣赏课文——《登鹳雀楼》。
大家知道吗?《登鹳雀楼》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创作的一首诗,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
这首诗以描绘月亮升起的景象为主题,既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感情,又展示了他对大自然的观察力和艺术表现力。
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也引发了人们对生命和人生的思考与感叹。
让我带领大家一起来欣赏这首诗的魅力吧!我们先来看一看《登鹳雀楼》的整体结构。
这首诗共有七律十四行,以对仗的结构和平仄的押韵方式,使整首诗的韵律流动而和谐。
从韵律上来看,它符合了古诗的特点。
接下来,我们来读一读这首诗的前两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这两句简短而生动,作者通过运用插景的手法,让读者一下子进入到作品的情境中。
白日依山尽,给人以宁静、和谐的感觉;黄河入海流,给人以广阔、壮丽的场景。
这些都体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真挚情感的抒发。
我们来读一读最后的两句:“临风而立,观天地之间。
”这两句简单而宏大的描述,让人感受到作者在鹳雀楼上的顶峰感受。
他站在风中,凝望着天地之间,感受着自然的伟力和人生的短暂。
这个场景不仅唤起我们对自然景色的遐想,也让我们对自己的生命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通过今天的课堂,我们一起领略了《登鹳雀楼》的文学魅力以及诗人王之涣的独特创作风格,也感受到了诗歌对生活和人生的深刻关照。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学习这首诗,培养自己对优秀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谢谢大家!以上示范是针对一篇诗歌的导语设计,实际上,导语设计还可以根据具体的课文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调整。
好的导语设计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对课文的深入了解和独立思考,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导语设计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导语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f95eb24ed630b1c59eeb58d.png)
在课 堂教学 中 , 导语 诱导 学生从 旧知到新 知 , 诱发 学生学 习新 知识 的兴趣 乃至激情 , 作用 重大 : 能引起学 生浓厚兴趣 , 激发其强 烈求知 欲 。能启 发思维 , 诱发思 考, 激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 画龙点睛 , 能 整体把握 文章 的重难点 , 巧妙地设 置导读提 问。 能承上启下 , 架桥
过渡 , 实现知识迁移 。 由此可见 , 语文课堂的导语设计本
折腰事权贵 , 不得 开心颜 ” 主 旨, 其追求个性 自 使我 的 及
由、 蔑视权贵的傲 岸精神做好 了形象铺垫 。
二 、 题 式 导 语 解
身就是一 门艺术。
语 文 教 学 的导 语 设 计 是 多种 多 样 、异 彩 纷 呈 的 , 设
也有 的起 到对 比 的作 用 , 再别康 桥 》 《 和近 》 如《 和 远 写 法、 立意有何 不同? 提问是引发学 习的导火线 。 出的问 提 题, 要善于联系实际 。如上《 讲话文 明礼貌 》 一课 ( 口语 《 交际》 , )就从 身边小事 人题 , 这样 既有针对 性也有 实用 性。提问要问得好 、 问得巧 , 还要避免太简单或太 难 、 混 沌不 清或雷 同空乏 。 此外 , 还要注意提 问的策略。 L 日 孑子
颖别致 、 富有情趣 的语言导入新课 , 必然会先 声夺人 , 立
、
引 用 式 导 语
恰 当的引用诗词 、 成语 、 言警句 、 名 对联 , 俗语 、 曲 歌 等导人课 文 , 既能激 发学生学 习 的兴 趣 , 又能丰 富学生
即牢牢地吸 引学生。 本文就如何设计语文新课的导语进 行探 讨 , 述 了引用式 、 论 解题 式 、 比较 式 、 抒情 式等导入
起到提纲挈领的作 用。当然提 问的作用各有相同。有 的
如何设计课堂导语【高中语文教学课堂导语的设计】
![如何设计课堂导语【高中语文教学课堂导语的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0b09ecea5e9856a5712607c.png)
《如何设计课堂导语【高中语文教学课堂导语的设计】》摘要:摘要: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语文是一门集知识与艺术融入一体的学科,课堂导语在教学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有利于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语文兴趣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更加强调语文情境的创设摘要: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只能精心设计课堂导语才能在最短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为顺利的开展课堂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堂导语语文是一门集知识与艺术融入一体的学科。
教师如果想达到一种出奇制胜的教学效果就要在课堂导语上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课堂导语要突出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和艺术性。
课堂导语在教学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有利于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语文兴趣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更加强调语文情境的创设。
创设语文情境的方法有很多,其中利用课堂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学习氛围是最直接有效的一种。
如果我们把第一节语文课当作是一场演出的话,那么教师就是导演,学生就是演员,导演只能把精彩的“台词”提供给学生,学生才能带有激情的投入“演出”,才能获得全新体验和快感,同时才能更好的把握好“演员”的角色定位。
例如,在讲解宋代大文豪苏轼的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时,语文教师如何创设情境导入这首气势恢宏、高唱入云笔力遒劲的豪放词之力作不妨尝试通过以下课堂导语实现“许多古人,每见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怀。
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临洞庭而忧苍生,欧阳修游滁州而醉山水。
元丰五年,漫步长江岸边的苏东坡,望着奔腾不息的长江水,看着历经沧桑的赤壁古战场,情难自已,于是把酒临风,挥毫醉书,《念奴娇・赤壁怀古》诞生了,震烁千古。
在这里,他还先后写下了《前、后赤壁赋》。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词,观赏古人笔下的赤壁,聆听古人心灵的独白……”再看《再别康桥》的导入:古人云“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
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设计导语
![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设计导语](https://img.taocdn.com/s3/m/2f8a9fe66294dd88d0d26b63.png)
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设计导语作者:刘燕来源:《读写算》2012年第52期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精彩的语文课是从一段优美、睿智、实用的导语开始的。
一段优美的导语,会像清风一样吹过学生的面庞,使其备感熨帖;一段睿智的导语,会像名曲一样敲击学生的灵魂,使其顿生震撼;一段实用的导语,会像茗茶一样滋润学生的心田,使其获益匪浅。
好的导语作用巨大,方法就显得至关重要。
一、温故知新,由旧入新子曰“温故而知新”,教师从学生的旧有的认知结构本身入手,通过复习旧知而引出新知,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究欲望。
《沁园春·长沙》是高中语文的第一课,最是适合温故知新的回忆导入。
我设计如下导语:在初中我们曾经学过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雪》。
在那首词里,毛主席不但描绘了“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自然界的壮美,更是用他那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英雄气概发出了“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言。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毛泽东在年轻时代写下的另一首壮歌——《沁园春·长沙》。
这样很是容易激发学生的浓烈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故都的秋》一课时,我从学生在初中就学习过的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起手导入。
让学生领悟:“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中游子的“断肠”是通过描绘萧瑟的秋景而得。
从而让学生领悟:《故都的秋》也是“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
在具体导课时,教师要准确找到新旧知识之间的异同,由旧入新。
但同时切记不可主次不分,把大量时间都纠结在旧知识上,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重回忆,而轻新知了。
二、设置悬念,激发兴趣钱威在《语文教学艺术导论》中说过:“它(导语)的作用只有一个,即在课堂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它的目的也只有一个,即促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去动用自己的各种感观获得知识、发展智力、提高技能。
”所以在导语设计上充满悬念,让学生顿生疑虑,激起学生寻求答案的强烈兴趣,带着兴趣听课,效果自佳。
语文教学论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导语设计
![语文教学论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导语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417ec4731b765ce05081441.png)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导语设计兰晓琼导语设计的方法千姿百态、异彩纷呈。
语文教学的导语设计,往往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文体类型、作家风格、作品的内容和具体写作方法以及特定的教学环境(包括所教学生的思想水平、知识基础、接受能力、年龄差异和个性特点)而灵活运用的。
笔者近五年的教学实践中,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设计导语,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讲述故事,增加趣味。
针对学生好听奇闻轶事的心理特点,我在在导入新课时引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趣闻,拓展学生的思路,增强学生的兴趣。
在讲《窦娥冤》时我给学生讲了东海孝妇的故事:孝妇很早死了丈夫,又没有儿子,但赡养婆婆非常周到,婆婆因不想拖累她,上吊自缢。
而孝妇却由此入狱,并屈打成招,最终被太守杀死。
孝妇被斩时,许下三宗愿,如系冤杀,血将倒流、六月飞雪、大旱三年。
孝妇被杀后三年,郡中果然大旱,直至新太守亲自祭奠孝妇之墓并表彰其德行,天才下起雨来。
关汉卿在此基础上创作出了中国古典十大悲剧之首的《窦娥冤》。
通过这则故事不但可以引出课题,也引起了学生们对悲剧故事的深思,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借助教具,帮助领悟。
教师在课堂上利用教学挂图、模型、录音、FLASH动画等教具,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现代科学证明:人大脑中的信息百分之八九十是通过视觉获得的,视觉性教具化抽象为具体,比语言更有说服力和真切感。
它使学生获得较深的感受。
因此充分利用教具,枯燥的讲解变得生动形象。
例如讲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就可给学生放课文配乐朗读带,这样既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朗读技能,又能让学生沉浸在作品所创设的情感氛围之中。
三、讲述背景,补充资料。
介绍作者写作时的相关背景,让学生了解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的一些信息,使学生与作品产生共鸣。
教材中不仅选编了一些现代作品,而且还选编了古代,甚至还有外国作品。
现代作品容易理解,而古代、外国作品学生就难以理解。
为此,教师在导语中就要叙述历史知识,介绍时代背景,让学生理解文意。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导语设计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导语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1cb56a39b6648d7c1c746e7.png)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导语设计摘要〕对于语文教学而言,精彩的导语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而精彩的导语设计更是艺术中的艺术。
枯燥、乏味的课堂导入激不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而好的开场白犹如一座桥梁,能够把学生引入知识的殿堂。
〔关键词〕高中语文导语魏书生说过:“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
”既然好的导语设计对课堂教学起着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什么样的导语才算是好的导语呢?教师怎样才能设计出精彩的导语呢?1 导语要突现重点导语不是花边,不是点缀,不是陪衬,切忌华而不实,应突出学习重点,坚持为课堂学习活动服务,坚持为学生主体参与服务。
换言之,导语要设在“课眼”上,即要把精要之处,或重点内容,在导语中展示出来。
《景泰蓝的制作》一文的学习重点是按景泰蓝的制作顺序,说明景泰蓝制作的特点。
我是这样导入的,我双手抬着一个大约20 厘米高的漂亮的景泰蓝瓶子,向学生讲:“我手中的瓶子是景泰蓝。
景泰蓝是我国特有的价格不菲的传统工艺品之一,有的同学见过它,有的同学家里藏有它。
如果请你为没有见过景泰蓝的同学介绍一下景泰蓝的制作情况,你将按怎样的顺序说明景泰蓝制作的特点呢?”同学们听后,马上吱吱喳喳地小声议论起来了,悄悄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这个导语,没有突出景泰蓝的漂亮,没有围着“我手中的物品是什么”绕来绕去,而以贴近学生实际的巧妙提问,直截了当突出《景泰蓝的制作》的学习重点。
这样,既创设了积极的学习情景,激发了同学们学习的兴趣,又把学习的聚焦点集中到了本课的学习重点上———景泰蓝制作工艺的特点,从而使学生主体参与到对景泰蓝制作工艺特点的体验上来,为课的成功开了一个好头。
如果拿着10 多个大小各异的景泰蓝,让学生轮流感受景泰蓝的漂亮,再来说:“如果请你为没有见过景泰蓝的同学介绍一下景泰蓝的制作情况,你将按怎样的顺序说明景泰蓝制作的特点呢?” 这时,学生们还会沉浸在对景泰蓝美的体验中,等你一再提醒时,学生才领悟过来。
语文教学中的导语设计
![语文教学中的导语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f9e9ddc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6d.png)
语文教学中的导语设计导语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负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的状态。
一个好的导语设计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学习状态,提高学习效果。
以下是一些关于导语设计的建议:一、了解学生的情况在导语设计之前,教师应该充分了解班级学生的情况。
例如,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状况、价值观等等。
只有了解学生的情况,才能为他们量身定制合适的导语。
二、结合教学内容导语和教学内容应相互呼应。
导语应该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为后续的教学内容做好铺垫。
例如,在教学《红楼梦》时,可以引用一些《红楼梦》中的经典句子,通过引用经典语句来引导学生进入这个课文的世界,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教学古诗词时,可以通过引用一些背景知识或者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三、结合学生的兴趣在导语设计中,教师要将学生的兴趣作为重要参考因素。
学生的兴趣是他们最好的老师,也是他们最好的助手。
例如,在教学古诗词时,可以引用一些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古诗词,或者引用一些小动物或植物的形象,通过形象化的方法引入古诗词的学习,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教师的风格与语气导语的设计不仅仅是内容的创作,还包括教师的语气、情绪的表达等等。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摆脱生硬、呆板的语气,给学生传递积极、活泼的阳光能量,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从而更好地融入学习中。
五、频率和重复导语的语言要简洁明了,重要内容可以多次强调,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在导语设计中,教师要注意频率和重复。
经常重复听到的话语可以在学生的大脑中留下深刻的烙印,在学生中形成共识,进而推动学生更好地学习。
最后,导语是启发学生学习的基石,好的导语不仅能引导学生,还可以减轻学习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带来更高效的学习效果。
教师要根据课程内容和班级情况,设计出更加富有亲和力和吸引力的导语,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浅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导语设计
![浅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导语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62ec071f524ccbff021840b.png)
浅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导语设计作者:祝炎萍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上旬刊》 2016年第12期祝炎萍正所谓“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陆机《文赋》)。
精彩的导语无疑会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然“教要有法,但无定法。
”导语设计也是如此,方法是千姿百态的。
语文教学的导语设计,往往是需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文体类型、作家风格、作品的内容以及特定的教学环境、不同的学生群体而灵活运用的。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摸索,总结了以下几种导语设计方法。
一、故事引入,增强趣味针对学生好听奇闻轶事的心理特点,教师在导人时可以引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趣闻,拓展学生的思路,增强学生的兴趣。
在学习柳永名作《望海潮》时,我首先讲到这首词曾传到塞北,金主完颜亮闻听“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一句,怦然心动,日夜向往江南,便起挥鞭渡江的愿望,北方虎视眈眈的游牧民族从此对中原垂涎欲滴,致使大宋江山不再太平。
这则趣闻传说让大家顿时兴致盎然。
又如学辛弃疾词时,我先向学生讲到《射雕英雄传》中郭靖和杨康取名的来由是为了牢记北宋“靖康之变”的耻辱,大家顿时神采飞扬;又板书对联“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让大家猜一位堪比郭靖的爱国词人,大家更是兴高采烈,学习兴趣陡增,课堂教学因此顺利展开。
正如孔子所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
二、以情激情,展示情境教材中的课文大部分是文质兼美的名篇佳作。
设计导语,必须把握文中的情,用充满激情的言语拨动学生的心弦,激起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沉浸于教师所营造的艺术氛围里,领悟文本没有传达出的信息,从而帮助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文章,使他们与作者之间架起情感共鸣的桥梁。
如郁达夫的散文名篇《故都的秋》是一篇饱含深情、情文并茂的抒情散文。
我这样引导:秋像一本耐人寻味的书,不管什么时候读,都别有风味。
有人独立于橘子洲头,看到的是“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的绚丽壮景,有人登高,感受的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浓浓悲愁,有人伤别,目之所及是“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孤独凄苦,那么郁达夫笔下的秋又有怎样一番情致呢?通过古典诗词渲染浓郁氛围,能很快将学生带人课文情境品读学习中。
语文教学中的导语设计
![语文教学中的导语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68cd808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4bbdb5f.png)
语文教学中的导语设计在语文教学中,导语是指引学生进入学习内容的过渡性语言材料,具有激发兴趣、准备思维、引导回归文本等多种功能。
好的导语设计可以帮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的状态,增强学习效果。
下面就语文教学中的导语设计进行探讨。
一、导语设计原则导语设计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引起学生的兴趣,具体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开放性原则。
导语要具有吸引人的特点,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产生兴趣和思考。
2.导入性原则。
导语要紧密围绕课文内容展开,在短时间内使学生对文本主题进行思考,并提供一定的背景知识,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3.情感性原则。
导语要注重情感渗透,既要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又要引导他们对文本内容产生情感共鸣。
4.启发性原则。
导语要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可以通过提问、设置问题、讲故事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学习。
5.回归性原则。
导语要与课文内容相呼应,在内容上保持一致性,使学生能够顺利过渡到文本学习环节。
二、导语设计策略1.提问题引导思考。
导语可以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答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学习《孟子》的内容时,可以问:“什么是仁义道德?”、“人与动物的区别在哪里?”等问题。
2.讲故事引起兴趣。
导语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当中。
在学习《红楼梦》的内容时,可以讲述一些与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有关的小故事,引起学生对小说的兴趣。
3.引用名言警句。
导语中可以引用名言警句,突出文本的重要主题或思想,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共鸣。
在学习《骆驼祥子》的内容时,可以引用老舍先生的名言:“灵魂与肉体的抉择,是人生最重要的问题。
”4.设计情境材料。
导语中可以设计一些情境材料,使学生能够通过情境感受学习的内容,增加学习的体验感。
在学习《荷塘月色》的内容时,可以设计一幅描绘夏夜荷塘月色的图画,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画来想象课文中的情景。
5.以问题引导回归文本。
妙用导语先声夺人——浅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导语设计
![妙用导语先声夺人——浅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导语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23a7a7b01f69e314332944d.png)
浅谈 高 中语 文课 堂教 学的 导 语 设 计 连美莉 【 1
(1 建 师 范大 学 文学 院 [] 福 福建 ・ 州 3 0 0 ; 福 5 0 7
【  ̄ . 市大 田县 第一 中学 2 7 1 1
中 图 分 类 号 : 3 . G6 33 文献 标 识 码 : A
因此 , 导语设 计 中 , 能将语 言与 图像 进行适 当的结 合 , 在 如
不 仅 兼 顾 了不 同 思 维 能 力 水 平 的 学 生 的不 同 需 求 ,也 能增 强导语的形象性和感染力 。 如讲朱 自清 的散文 名篇 《 塘月 色》 在 用多媒 体展示 荷 ,
月色下 的荷塘景 色时 ,我们不妨 配以这样 的语 言介绍 : 月 “ 映清荷 , 风摆弱柳 , 独斟清茶 于盈盈 一水 间。昔时古人对月
3 导 语设 计 的原 则 与对 策
从理论 上而 言 , 导语 没计 的原则是趣 味性 、 艺术性 、 知
在一次公开课后 , 有听课 老师对我说 , 刚开始课 堂的气
氛多少还有些沉 闷, 但在你念 出了泰戈尔 的那 几句 诗后 , 甚 至连坐在后排的学生都抬 起了头 , 和你互 动了起来 , 导语设 计得很巧妙 。我 是以这样 的一 段话 作为对 新课 《 江采荚 涉 蓉》 的导 入的 : 大家知 道 , “ 古今 中外 , 以爱情 为 主题 的作 品 数不胜数。而凄美 的爱情悲 剧 , 尤其容易动人心 魄。我个人
九首》 涉江采芙蓉 》 的《 表达 的情感很相似 。当然 , 待会 儿大
家也 可 以对 我 的这 种 看 法提 出 不 同 的 见 解 。” 然 为是 把它 当做 一个惯常 的教 学程序 。但在 那次公开课后 , 倒不禁让我对课堂教学 的导语
高中语文课堂导语设计的若干方法
![高中语文课堂导语设计的若干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f63d0bb6bec0975f465e255.png)
高中语文课堂导语设计的若干方法作者:王军来源:《语文世界(教师版)》2018年第01期成功上好一堂课,跟许多因素有关。
其中,妙用导语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导语就像一座桥梁,架在学生通向理解课文内容、获取知识的必经之路上,这座桥梁架宽了,架牢了,能便于学生精神振奋、步伐沉稳地走下去。
那么,怎样设计好一堂语文课的导入呢?一、创设情境,自然导入创设情境,是指用形象的语言把某个场合的情形和景象描绘出来,使学生通过联想与想象,获得生动鲜明的感受。
教师讲一个意味深长的故事,朗诵一首优美抒情的诗歌,唱一支婉转动听的歌曲……都能把学生带到特定的情境之中。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代大文豪苏轼的代表作,如何创设情境导入这首气势宏大、笔力遒劲的豪放词之力作呢?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欧阳修游滁州而醉山水,范仲淹临洞庭而忧苍生。
那么元丰五年,被贬黄州的苏东坡,亲临赤壁古战场,面对滔滔江水,他又作何感想呢?在教授《我与地坛》的时候,我深情演唱了一首《母亲》,“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一下子把学生感染了,把学生拉到了对母爱的感悟和感恩上。
在讲授《再别康桥》时,我给学生讲了徐志摩和林徽因、徐志摩和陆小曼的情感经历,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意犹未尽,对诗人徐志摩以及他的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巧提问题,启发导入在课堂导入中,我们如果巧提问题,启发诱导,可以立刻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
学生思维活跃,课堂上充满着创新活力,既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又能培养学生从已有知识中筛选、提取信息的能力,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一课,我是这样导入的:“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借月抒怀,写下了大量有关‘月’的古诗文,你能说出哪些有关‘月’的古诗文名句?”话音刚落,学生们纷纷举手,争先恐后,说出了他们平时积累的许多有关“月”的古诗文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高中语文课堂导语设计的若干方法
![高中语文课堂导语设计的若干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825716d7cd184254b353590.png)
老 师 的教 是 为 了学 生 能 够 自主 快 乐 地 学 , 服务 于学 生 的情 商 发 展 。课 堂 教学 时 ,教
在教 授 《我与地坛 》的时候 ,我 深 情演 唱 了一首 《母 亲 》,“你入学 的
师应该 随时提醒 自己,是否给 了学生表达
新 书 包有 人 给你 拿 … …”,一下 子 把
《
l l l l
《念 奴, 娇 ·赤 壁 怀 古 》是 宋 代
意 留 给我 的 ,因为 农 忙 ,忘 了从 抽 屉 里拿
出来 透 气 ,才坏 掉 了… …”
大文豪苏轼 的代表作 ,如何创设情
那 个男 生 在讲 述 的 时候 ,哽 咽 了 。他
境 导 入 这 首 气 势 宏 大 、笔 力 道 劲 的
作 者 简介 :江 苏省 淮安 市 浦 东 实验 学 校 语 文教 师 。
二、巧提 问题 。启发导入 在 课 堂 导 人 中 ,我 们 如 果.. 一 .一 一一 一一.一一 一. 一.
问题 ,启发诱导 ,可以立刻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 地 点 、不 同心 境 之下 的所 绘 之景 ,所 抒 之情 。”
妈 妈 : ‘你 应 该 把 桃 子 吃 了 , 留到 现 在 烂 掉 了 ,太 可惜 了 ! ’妈 妈 脸 露愧 色 ,一言
使 学 生通 过 联 想 与 想 象 ,获 得 生 动 鲜 明 的感 受 。教 师 讲 一 个 意 味 深 长
不发 ,低头干活 。我也默默跟在她后面帮
的故事 ,朗诵一首优美抒情的诗歌 ,
积极 性 。学 生 思维 活跃 ,课 堂上 充 满着 创新 活 力 , 在学习 《阿房宫赋 》时,就可结合已学过的 《六
既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又能培养学生从已有 国论 》导入。“同学们 ,我们刚刚学过苏洵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如何用好导语设计发表时间:2012-09-13T14:30:37.060Z 来源:《教育创新学刊》2012年9月供稿作者:张志新[导读] 本文对一些个性化导语设计进行论证与分析,以提出有效的高中语文教学策略,旨在对高中语文教学实践规律有所揭示,从而不断提高语文教学水平,保证语文教学质量。
张志新/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摘要】本文对一些个性化导语设计进行论证与分析,以提出有效的高中语文教学策略,旨在对高中语文教学实践规律有所揭示,从而不断提高语文教学水平,保证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导语设计教师教学策略妙用导语,从学生角度而言,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更为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从教师角度而言,则能让教师首先想到的是应该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创设情境,缩短师生距离,从而不断磨砺自身的专业修养,提高教学能力。
语文教学是个系统工程。
它首先应具有科学的序列,然后才能有序有效地传授知识、进行训练。
教师对每个学期教学工作的安排,既要全局在胸,又要明确每堂课、每个单元、每个阶段的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
教师在导入时,也应该具有开阔的视野,可由文体相同的课文导入,可由作者相同的课文导入,也可由主题相同的课文导入,写作方法相同的课文导入。
高中学生语文素养正处于形成发展的过程之中,这就使得语文课的整体性和综合性的特点更为明显,利用学生已学过的课文内容进行导入,不但能使课堂一开始就使课堂目标和重点、难点更加突出,而且能让学生在比较中学会学习的一些方法。
这样,每一课都能逐渐成为“语文学习网”的组成部分,应用时自然能“牵一发而动全身”,游刃有余,手到擒来。
高素质的教师必须具备两个最基本的条件:一是应具有广博的知识与丰厚的文化修养,摆脱传统教育中落后的教学思想因素的束缚,确立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教学新理念;二是教师应具有鲜明的人格魅力和个性特征,以娴熟地掌握和运用课堂教学艺术,精心地组织和安排课堂教学过程,达到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的完美结合。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丰富和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然而,现实情况又是如何呢?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学设计与建设却明显滞后,普遍存在随意性、经验性和表面化等问题。
加之教师的知识水平、表达艺术,个人修养以及先天禀赋各不相同,使得语文导语艺术水平参差不齐。
甚至一些教师在上课之初的导语就偏离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导致学生盲目学习,费时费力。
我们不否认有艺术才华的教师是教育世界的真正“领主”。
对于语文学科来说,它的艺术性很大程度体现在教师教学的艺术魅力上。
优秀语文教师既要有学者头脑,又要有艺术家风范。
语文教学旨在让学生领会和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加强艺术修养、提高审美鉴赏力。
古代对于创作有“凤头、猪肚、豹尾”之说,亦即“起要美丽,中要浩荡,结要响亮”。
这种说法我们也可将之借用到语文课堂教学中,用以形容其三个重要环节,即“导课——讲解——结课”环节。
导课环节作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在整个教学中,它起着从旧知到新知的引导的作用;起着新旧知识逻辑上的衔接作用;起着诱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乃至激情的作用;起着课堂第一次信息反馈作用;就像凤头一样既要美好招人看,又要亮丽引人读,只有这样才能将学生“导入”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中,使之更快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一、导语、导语艺术概念的界定及相关原理1.概念的界定。
“导语”即新课的导入。
它在课堂教学中是新课的导言,是新课进行的开端。
导语之所以被称作一门艺术,是因为它有着与其他艺术一样的共同的本质特征——审美性、形象性、情感性、灵活性和创造性,从而构成了导语艺术的特点,形成了导语艺术的魅力。
2.导语艺术蕴含的教育学和心理学原理。
根据有关研究表明:人的大脑所接受新异事物刺激时,大脑皮层会出现优势兴奋中心,这时大脑会出现紧张而愉快的状态,利用学生的好奇的“奇”引“趣”,由“趣”而生“喜欢”,这是学习的一个心理变化过程。
导语艺术的心理任务在于激发形成并保持或发展学生对所讲的内容的兴趣及学生对主题的注意力。
有关研究表明:一堂45分钟的课,学生的思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前10分钟,学生的思维呈逐渐集中状态;从第11分钟至第30分钟学生的思维处于放松沉思状态,也就是我们所知的放松警觉状态,这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最佳状态,而在最后15分钟内思维状态呈下降趋势。
而我们今天的一堂高中语文课为40分钟,则最后这段放松下降状态时间相对缩短,而前两个阶段应该说是基本不变的。
所以,在导课时就要将讲课的内容组织好,一开始就让学生得到包括美的享受在内的心理满足。
然而,无论多成功的导语都必须遵循一定的教育学基本原理,那就是适应与转化原理。
教育一定要适应教育对象的年龄、生理、心理、知识水平和智力状况。
适应者便能成功,不适应便会失败。
教师导课时,导语的设计使用必须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导课方法。
二、当前高中语文教学导语环节存在的问题(一)表面化的类比,牵强附会。
很多时候,教师为了丰富课堂内容把某些话也作为导语的内容,会让人感到驴唇不对马嘴。
在讲授《拿来主义》一文时,有的教师便采用了这样的导课方式:“同学们,老师安排课外阅读时,我们曾学过一篇文章,文章中塑造了一幅颇具江南风景的水墨画。
这就是鲁迅小说《故乡》中着墨向读者展示的美好图景,鲁迅是一位伟大的作家,写过散文和很多评论。
而我们都知道《故乡》是一篇很有特点的小说。
今天,我们就再学他的一篇文章《拿来主义》。
请同学们想象一下这个‘拿来主义’说的是什么?什么叫做‘拿来主义’?‘拿来主义’好不好?与《故乡》相比,这篇文章你觉得它又写得如何?”很显然,这位教师的导语设计得很牵强。
《故乡》和《拿来主义》这两篇小说的主旨完全是不一样的,这难免让人觉得驴唇不对马嘴。
为了导语而导语,故意卖弄,甚至哗众取宠,绕圈子使学生真假难辨而误入歧途,都是应该摒弃的。
(二)放弃导语,语言刻板,缺乏感染力。
一直以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认为导语不过是个摆设而已,没有太大的实用价值。
于是,在授课之初开门见山,直接进入课文的阅读和分析,或者使用的导语索然无味,不能引人思考或产生兴趣。
一位老师在讲授《双桅船》时,是这样导入的:“当代有位非常出名的诗人叫舒婷,是个女的,写了首诗歌叫《双桅船》。
好的,让我们来学习课文《双桅船》。
”这样的导语虽然让人明白文章的内容,但是却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这样,学生就不能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带入文章中,势必影响学习效果。
故,导语设计应考虑其趣味性因素。
(三)导语过长,冗余无效。
如《我与地坛》一文的导语,用上10分钟的时间来介绍地坛相关的资料,学生了然无趣,做的只是无用功。
导语应该避免过长。
应当看到,无论我们强调导语有多么重要,它的作用也仅仅局限于一个“导”上,是一堂课的引子,绝不是课堂教学的中心。
导语使用的根本宗旨是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接受起来更自然,而不是教学内容的讲述。
所以40分钟的课堂教学,导语设计不宜占用过多的时间,一般以3分钟左右为宜。
如果大篇幅地阐述,会让人觉得在上中国历史课,语文课的特点就没能显现,达不到语文课所要达到的目的。
从以上几个方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导语的正确运用,并非教师感情一时冲动,心血来潮,随心所欲得来的。
而是一定要结合教学内容、风格、体裁等多方面的客观因素和主观条件,具体问题具体对待。
做得得体,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反之,则会事与愿违,甚至令人啼笑皆非。
三、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导语设计的实施策略任何一种形式都是为主题内容服务的。
导语形式的不同是由于课文题材不同,体裁各异及教学大纲对学生思想、道德、艺术上不同层次的要求而定的。
导语设计和运用,一定要与教学具体内容等诸多因素紧密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对待。
结合得巧妙,则事半功倍;否则,适得其反。
导语的设计技巧,可以概括为三句话:言简意赅之形,推陈出新之意,画龙点睛之神!1、推陈出新之意。
导语也要有创新的精神。
教育名师魏书生在他的语文课上,让学生自始至终都有练习说话的机会。
他的语文课导语别具一格,与众不同。
上课了,全体起立。
魏老师面带笑容站在讲台上:“同学们好!”“老师好!”按照一般习惯,教师该说:“请坐!”但是,魏老师没有这么,他要抓住全体起立这个机会,训练全体学生站着说话的能力。
他出个题目:“今天的天气——”于是整个教室“嗡、嗡、嗡”,人人都在描绘:“今天早上很冷,迎面吹来刺骨的小北风……”各说各的,大约四五百字,都说完了,魏老师才说:“请坐!”于是开始上课。
这是他别具一格的“口头作文”导语法。
每堂课都说上这么一段,说惯了,张口就来,说的题目经常变换,都很新鲜、具体,使大家有话可说。
如果天天都是“请坐”的陈词滥调,就不能激发起学生如此美妙的创造力了。
所以,“新”字诀是很重要的。
2、画龙点睛之神。
“瞻言而见貌”,“披文而入情”,要让导语有生命力,这才能吸引学生,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整个课堂变得有生机。
导课时,要尽量避免那些闪烁含糊的语句和平淡的语言,要尽可能做到语言精当、连贯完整,给作为听众的学生以呼之欲出的人物形象和形神具备的真实感。
“感人心者,莫过于情” 。
例如:一位教师在设计《再别康桥》的导语时是这样写的:“自古写离别诗之作可以说是数不胜数,骆宾王《送杜少府只之任蜀州》中写到:‘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李白《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是徐志摩的《再别康桥》。
3、言简意赅之形。
教师在一堂课引入时,语言设计要做到“言语不凡,简明扼要”。
简洁、明白、易懂是导语的要旨。
简洁又精要、练达不繁冗、拖沓,而冗长、琐碎的导语会使人厌倦欲睡。
心理学有关研究表明,中学生的注意力只能保持25—30分钟,而一节课只有40分钟,如何高效地利用它,这显然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导语是授课的第一个环节,导语时间是否掐得恰当自然会对后面的课有影响。
导语应简明扼要,条理清楚,引人入胜。
如,有教师在讲授《我的母亲》一文时,这样设计导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母亲,每个人的母亲都不一样,每个人对母亲的解读也不一样,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老舍的《我的母亲》,看看在老舍先生眼中,母亲是一位怎样的女性。
”这样,课文的主旨点明了,而且语言一点都不拖沓,又留下了思维的空间:“老舍到底是怎么描绘他的母亲的”,激起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4、背景介绍,以情激情。
任何优秀的作品都是在文本的残缺中成就其完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