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药理学重点
护理药理学_笔记摘抄(3篇)
第1篇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护理药理学的定义和任务护理药理学是一门研究药物在人体内作用机制、药效学、药动学以及药物应用与护理实践相结合的学科。
它旨在帮助护理人员更好地理解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从而提高药物治疗的疗效,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任务:1. 掌握药物的基本知识,包括药物的来源、结构、作用机制等。
2. 理解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包括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
3. 熟悉药物的临床应用,包括适应症、禁忌症、用法用量等。
4. 掌握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5. 了解药物与护理实践的结合,提高护理质量。
第二节护理药理学的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药物的研究进展。
2. 实验研究法:通过动物实验和人体试验,验证药物的作用机制和药效学。
3. 临床研究法:通过临床观察和病例分析,评估药物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4. 药物经济学研究法:通过成本效益分析,评估药物的经济性。
第二章药物的基本知识第一节药物的来源1. 天然药物:来源于动植物和矿物。
2. 合成药物:通过化学合成方法制备。
3. 生物技术药物:利用生物技术手段制备。
第二节药物的结构1. 分子结构:药物的基本结构单元。
2. 分子量:药物分子的相对质量。
3. 分子式:表示药物分子中原子种类和数量的化学式。
第三节药物的作用机制1. 靶点:药物作用的特异性部位。
2. 作用途径:药物发挥作用的方式。
3. 作用方式:药物与靶点结合的方式。
第三章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第一节吸收1. 吸收途径:口服、注射、吸入、皮肤等。
2. 影响吸收的因素:药物性质、剂型、给药途径、生理因素等。
第二节分布1. 分布途径:血液、淋巴液、组织液等。
2. 影响分布的因素:药物性质、剂型、给药途径、生理因素等。
第三节代谢1. 代谢部位:肝脏、肾脏、肠道等。
2. 代谢酶:催化药物代谢的酶类。
3. 影响代谢的因素:药物性质、剂型、给药途径、生理因素等。
第四节排泄1. 排泄途径:尿液、粪便、汗液、呼吸等。
护用药理学重点(按章节归纳)
第一章护用药理学绪论1.药物:是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以及计划生育的化学物质(主要分为天然、人工合成、基因工程药物三类)。
2.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及其机制的学科。
研究内容包括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
药学药理学 {合理用药(临床药理学)、研究手段(生命科学)、新药开发(药效评价)}第二章药物效应动力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一、药物作用1.药物作用:是指始发于药物与机体细胞之间的分子反应;2.药物效应:是指继发于药物作用之后的机体功能及(或)形态的变化。
二、药物的基本作用(兴奋和抑制是药物作用的两种基本类型)1.兴奋:使机体器官组织原有机能活动水平增强。
肾上腺素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
2.抑制:使机体器官组织原有机能活动水平减弱。
吗啡产生镇痛和呼吸抑制。
一种药物对不同的器官或组织,可分别产生兴奋或抑制作用,肾上腺素收缩皮肤粘膜的血管(兴奋),而舒张骨骼肌血管和冠脉血管(抑制)。
兴奋和抑制作用,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过渡的兴奋如惊厥不止,可导致中枢衰竭甚至死亡。
三、药物作用的选择性(在治疗剂量范围内,药物对某一、两种器官或组织产生明显的药理作用,而对其它的器官和组织,作用很小甚至无作用。
)临床意义:选择性高的药物针对性强,副作用少;而选择性低的药物针对性差,副作用多。
如:洋地黄对心肌的兴奋作用,利尿剂对肾小管的作用;选择性低的药物,作用范围广,不良反应多。
比如阿托品。
临床根据药物选择性的作用规律,对不同疾病选择不同的药物,药物的适应症取决于药物作用的选择性。
三、药物作用方式(局部和全身作用)1.局部作用:药物与机体接触后,药物在被吸收入血之前,在用药局部表现的效应;2.吸收作用:指药物吸收入血液循环后所产生的作用;3.直接作用:药物与组织器官直接接触后所产生的效应;4.间接作用:指由药物的某一作用引发的另一作用。
五、药物作用的两重性(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1.预防作用:在疾病发生之前用药,可以防止疾病的发生的作用。
大一护用药理学知识点总结
大一护用药理学知识点总结大一护用药理学知识点总结在大一学期的护理专业中,学生们将学习到许多基础的药理学知识。
这些知识是建立起护理实践的重要基石,能够帮助护士理解、使用和评估药物的效果。
以下是一些大一学期护用药理学的主要知识点总结。
一、药物的分类和命名规则学习药理学的第一步是了解常见药物的分类和命名规则。
药物可以根据其化学结构、作用靶点、治疗用途和行为方式进行分类。
常见的药物类别包括抗生素、抗炎药、止痛药、抗高血压药等。
药物的命名规则有许多种,比如通用名、商品名和化学名等。
二、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了解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对于正确使用和评估药物的效果至关重要。
药物可以通过口服、注射、吸入等途径进入人体。
吸收后,药物会分布到各个组织和器官,并在体内代谢和转化。
最后,药物被肾脏、肝脏和肺脏等器官排除出体外。
三、药物的作用机制和副作用每种药物都有自己独特的作用机制和副作用。
学生们需要了解常见药物的作用机制,以便在临床实践中正确地选择和使用药物。
同时,药物也会产生一些副作用,比如恶心、头痛、皮疹等。
护士需要了解这些副作用,并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或减轻不良反应。
四、药物的安全使用和计算剂量在使用药物时,护士需要保证其安全性。
正确计算药物的剂量是确保药物安全使用的重要环节。
学生们需要学会计算儿童和成人的药物剂量,并了解不同药物对不同人群的用药要求。
五、药物相互作用和禁忌症药物之间可能会发生相互作用,影响药物的吸收、代谢和效果。
学生们需要掌握常见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并警惕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风险。
此外,一些药物在特定情况下可能会有禁忌症,即在特定状况下使用这些药物会产生不良反应或危险。
六、特殊人群的用药不同的人群对药物的反应和用药要求有所不同。
学生们需要了解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和老年人)在使用药物时的注意事项。
对于这些人群,药物的剂量、频率和疗程等都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
总结:大一护用药理学的知识点包括药物的分类和命名规则、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药物的作用机制和副作用、药物的安全使用和计算剂量、药物相互作用和禁忌症,以及特殊人群的用药。
护理药理期末重点总结
护理药理期末重点总结药理学是护理专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它涉及到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常用的各种药物的使用和副作用等方面的知识。
期末考试是对我们全学期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和考核的重要环节之一,下面是我对护理药理学期末重点的总结,希望可以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一、药物治疗原则1. 以病原治疗:根据不同疾病的病因选择相应的药物治疗。
2.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生理状态、年龄、性别、病情等因素个体化选择药物剂量和给药途径。
3. 病情综合治疗:结合药物治疗与其他非药物治疗手段,综合治疗疾病。
4. 安全用药:了解各种药物的副作用、相互作用和禁忌症等,确保患者的安全用药。
二、药物的分类和作用机制1. 根据药物的化学结构分类:如酚类、酮类、乙酸类、氨基酸类等。
2. 根据药物的作用机制分类:如激素类、酶抑制剂类、神经递质类等。
3. 根据药物的药理学效应分类:如镇痛类、抗生素类、抗肿瘤类等。
三、常见药物的临床应用与副作用1. 镇痛药物:如吗啡、呋塞米,常用于临床麻醉和镇痛。
2. 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用于治疗细菌感染。
3. 抗心律失常药物:如洛地平、普鲁卡因胺,用于治疗心律失常。
4. 降脂药物:如他汀类药物,用于治疗高脂血症。
5. 利尿药物:如呋塞米、氯噻嗪,用于治疗水肿。
四、药物的给药途径和药理学特点1. 口服给药:是最常用、最方便的给药途径。
通过胃肠道吸收,作用时效较慢,存在首过效应。
2. 注射给药:包括静脉注射、肌肉注射和皮下注射。
作用迅速,效果立竿见影。
3. 皮肤贴敷给药:将药物黏贴于皮肤表面,利用毛细血管扩张使药物吸收。
4. 直肠给药:通过直肠黏膜吸收药物,常用于儿童和老年人。
五、药物的不良反应与处理1. 药物过敏反应:如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
及时停药,应用抗过敏药物。
2. 药物过量和中毒:根据药物种类、剂量和临床表现给予解救和对症治疗。
3. 药物相互作用:根据药物的相互作用,调整药物的剂量和给药间隔时间。
本科护理学药理学重点
药理学第二章药效学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生物资源科学。
药物的不良反应:1、副作用: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无关的不适反应,可以预知但是难以避免。
2、毒性反应:药物剂量过大或蓄积过多时机体发生的危害性反应,比较严重,可以预知避免。
3、后遗效应:停药后机体血药浓度已降至阈值以下量残存的药理效应。
4、停药反应: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的加剧现象,双称反跳反应。
5、变态反应:机体接受药物刺激后发生的不正常的免疫反应,又称过敏反应。
6、特异性反应:受体:能与受体特异性结合的物质称为配体,能激活受体的配体称为激动药,能阻断受体活性的配体称为拮抗药。
激动药:既有亲和力双有内在活性。
拮抗药:有较强的亲和力,但缺乏内在活性。
分竞争性和非竞争性。
第二信使:环磷腺苷(cAMP)、环磷鸟苷( cGMP)、肌醇磷脂、钙离子、廿烯类第三章药动学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处置,即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
解离型药物极性大,脂溶性小,难以扩散;而非解离型药物极性小,脂溶性大,易跨膜扩散。
第六章胆碱受体激动药一、M、N胆碱受体激动药:乙酰胆碱(ACH) 作用:1、M样作用:心率减慢、血管扩张、心肌收缩力减弱,扩张几乎所有血管,血压下降,胃肠道、泌尿道及支气管等平滑肌兴奋,腺体分泌增加,眼瞳孔括约肌和睫状收缩。
2、N样作用:激动N1胆碱受体,表现为消化道、膀胱等处的平滑肌收缩加强,腺体分泌增加,心肌收缩力加强和小血管收缩,血压上升。
过大剂量由兴奋转入抑制。
激动N2胆碱受体,使骨骼肌收缩。
3、中枢作用:不易透过血脑屏障另有:氨甲酰胆碱二、M胆碱受体激动药:毛果芸香碱作用:1、眼:表现为缩瞳、降低眼内压调节痉挛。
2、腺体:分泌增加尤以汗腺和唾液腺。
应用:1、青光眼2、缩瞳另有:氨甲酰甲胆碱三、N胆碱受体激动药:烟碱、洛贝林第七章抗胆碱酯酶药和胆碱酯酶复活药一、易逆性胆碱酯酶抑制剂:新斯的明:口服吸收小而不规则,不表现中枢作用。
护理学药理学重点总结归纳
护理学药理学重点总结归纳药理学是护理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它研究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代谢、药物的效果和不良反应等内容。
在护理实践中,护士需要掌握一定的药理学知识,以便正确地给予患者药物,确保治疗效果和患者安全。
本文将对护理学药理学的重点进行总结归纳,帮助护士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药理学知识。
一、药物分类药物可以根据其作用机制、化学结构、来源等不同方式进行分类。
常见的药物分类包括:1.按作用机制分类:包括激动剂、拮抗剂、酶抑制剂等。
2.按化学结构分类:包括酚类、醇类、酯类等。
3.按来源分类:包括植物药、动物药、化学合成药等。
二、药物的药效学药效学研究药物在体内的效果和作用机制,了解药物的药理学特点对护理实践十分重要。
常见的药物药效学包括:1.吸收:药物吸收的途径和影响因素,如肠道吸收、皮肤吸收等。
2.分布:药物在体内的分布情况和影响因素,如血浆蛋白结合率、脂溶性等。
3.代谢:药物在体内的代谢途径和代谢酶的作用。
4.排泄:药物通过哪些途径排出体外,如肾脏排泄、肝脏排泄等。
三、药物的副作用与不良反应药物的副作用与不良反应是护理工作中需要重点注意的问题。
在给予患者药物之前,护士需要了解药物可能产生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以及如何应对。
常见的药物副作用与不良反应包括:1.药物过敏:包括皮肤过敏、药物热等。
2.药物相互作用:不同药物之间可能产生相互作用。
3.药物依赖性:某些药物可能产生依赖性,患者需要逐渐减少用药剂量。
4.药物中毒:药物使用不当可能导致中毒反应。
四、药物的给药途径药物可以通过不同的给药途径进入体内,常见的给药途径包括:1.口服给药:将药物经口服途径给予患者。
2.静脉注射:将药物通过静脉注射进入体内。
3.皮下注射:将药物通过皮下注射途径给予患者。
4.肌肉注射:将药物通过肌肉注射途径给予患者。
五、药物计算在护理实践中,护士需要进行一定的药物计算,以确保用药的准确性。
常见的药物计算包括:1.药物剂量计算:计算给予患者的药物剂量。
护理药理学知识点归纳
护理药理学知识点归纳一、药物分类1.按作用机制分类①激素类药物②抗生素类药物③抗炎类药物④解热镇痛类药物⑤抗过敏类药物⑥心血管系统用药⑦中枢神经系统用药2.按化学结构分类①酚类及其衍生物②氨基酸及其衍生物③脂肪族化合物及其衍生物3.按途径分类口服、注射、外用、吸入等。
二、吸入治疗1.气溶胶剂型的选择原则:①治疗效果好;②不良反应小;③方便使用,患者接受度高。
2.吸入器的种类:雾化器、喷雾器、干粉吸入器。
3.吸入方法:a)直接呼吸法:将口唇贴紧雾化器喷嘴,深呼吸数次,保持呼气慢而长。
b)间接呼吸法:将口唇贴紧雾化器喷嘴,同时配合使用咳嗽或深呼吸动作。
三、皮下注射1.皮下注射位置:腹部、上臂三角区、臀部外上象限。
2.注射器的选择:a)胰岛素注射器;b)1ml或2ml的普通注射器。
3.皮下注射技巧:a)用消毒酒精擦拭皮肤;b)用手指捏起皮肤,使其紧张;c)将针头斜着插入皮下组织中;d)将药液缓慢注入皮下组织。
四、静脉注射1.静脉注射位置:前臂静脉、手背静脉等。
2.注射器的选择:a)5ml或10ml的普通注射器;b)20ml或50ml的大容量注射器。
3.静脉注射技巧:a)选择合适的静脉;b)用消毒酒精擦拭皮肤,取出针头保护套;c)拉紧皮肤,使其紧张;d)针头插入静脉内,见血后放开绷带,缓慢推进针管并缓慢推药液。
五、口服给药1.口服给药注意事项:a)药物剂量准确;b)药物与食物之间的相互影响;c)服药时间的选择。
2.口服给药技巧:a)将药片放入舌根后,再用水送下;b)将药片放在舌尖上,再用水送下;c)将液体药物用饮料或果汁稀释后服用。
六、皮肤外用1.贴剂的使用方法:a)清洗患处;b)取下贴剂保护纸,粘贴在患处;c)按照说明书指示更换贴剂。
2.霜剂、乳膏、软膏的使用方法:a)清洗患处;b)取适量药膏涂于患处并轻轻按摩至吸收。
七、护理注意事项1.给予足够的关注和安全保护。
2.坚持记录和观察。
3.随时观察并记录反应情况。
护理药理学重点
护理药理学重点1.药物:是指能影响机体组织器官生理功能及细胞的代谢过程,用于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物质。
(名解)2.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含病原体)之间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一门科学。
(名解)3.药效学:它时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影响。
包括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动态过程,以及血药浓度随时间而变化的规律。
4.药品包装统一格式:国药准字+1为字母+8为数字。
药用辅料F,体外化学诊断试剂T。
5.极量:随药物剂量增加,效应强度相应增大,直至出现最大效应的剂量,又称最大治疗量。
6.安全范围:是指药物的最小有效量和极量之间的距离,它表示药物的安全性,其距离愈大愈安全。
7.效能:药物的作用强度相应增加,直至出现最大效应。
8.效价强度:化学结构,作用原理相似的药物,具有相似的量效曲线,通常将引起等效反应的相对浓度或剂量。
9.激动药:指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又有较强内在活性的药物。
10.拮抗药:指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但无内在活性的药物。
11.治疗作用:指药物的作用符合用药的目的,有利于防病,治病的作用。
12.不良反应:副反应毒性反应变态反应后遗反应继发反应停药反应特异质反应13.药物相互作用:当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联合使用时不可避免的或出现药物相互作用。
14.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配伍应用时,使药物在外观上出现分离析出溶化等物理反应或产生沉淀变色平气爆炸等化学反应,或配伍应用时药效降低,毒性增强。
15.耐药性:是指病原体或肿瘤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的一种状态。
16.舌下给药和直肠给药无首关消除。
17.首关消除:口服药物在胃肠黏膜吸收后,首先经门静脉进入肝脏,当通过肠黏膜及肝脏时部分药物发生转化,使进入体循环的有效药量减少。
18.细胞外液PH7.4 细胞内液PH7.0 血浆7.419.生物转化后结局:灭活活化中间代谢物仍有活性20.胆汁排泄许多药物及其代谢物可经胆汁排泄进入肠道,某些药物在肠道内又被重吸收,可形成肝肠循环,将使血药浓度下降减慢,作用时间延长。
全国注册护士中的药理学复习重点
全国注册护士中的药理学复习重点药理学是护士职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它涉及到护士在实际工作中使用药物的知识和技能。
为了提高护士在药物管理上的能力和安全性,以下是全国注册护士中药理学的复习重点。
一、药理学基础知识1. 药物的分类:按作用机制分为激动剂、抑制剂、拮抗剂等;按化学结构分为酸碱性药物、天然药物、合成药物等。
2. 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了解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以及影响这些过程的因素。
3. 药物的作用机制:掌握不同药物的作用机制,如靶蛋白、受体等,并了解不同药物对机体的影响。
4. 药物的剂量和用法:学习合理使用药物的剂量和用法,包括给药途径、给药时间、给药速度等。
二、临床用药1. 常用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掌握一些常见药物的主要作用和副作用,以及如何监测和处理这些副作用。
2. 药物相互作用:了解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不同药物同时使用时出现不良反应。
3. 药物过敏和不良反应:学习药物过敏和不良反应的症状、处理方法和预防措施。
4. 药物的儿童和老年人用药:掌握儿童和老年人用药的特点和注意事项。
三、药物安全管理1. 药物计算和配制:学习正确的药物计算方法和药物配制技巧,避免使用错误剂量的药物。
2. 药物标识和储存:掌握药物标识和储存的要求,避免使用过期或存放不当的药物。
3. 药物注射和给药技巧:学习正确的药物注射和给药技巧,确保药物能够正确地达到目标部位。
4. 药物错误和不良事件的报告与预防:了解药物错误和不良事件的报告要求,并学习如何预防这些事件的发生。
四、法律和伦理问题1. 药物管理的法律规定和伦理要求:了解药物管理的法律和伦理要求,遵守相关规定,保护患者权益。
2. 患者知情同意:学习与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前的详细沟通,取得患者的知情同意。
3. 药品宣传和广告的规定:了解药品宣传和广告的规定,不参与虚假宣传和误导行为。
五、药物教育和健康促进1. 药物教育:学习向患者提供正确的药物教育,包括用药注意事项、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处理等。
专业护理药理知识点总结
专业护理药理知识点总结1. 药物分类和作用机制药物可以根据其化学结构、作用机制、用途等多种分类方法进行归类。
常见的药物分类包括抗生素、抗病毒药物、抗真菌药物、肿瘤化疗药物、心血管药物等。
药物的作用机制是指药物在体内起效的方式,如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菌的生长来起到杀菌作用,抗病毒药物通过抑制病毒的复制来发挥抗病毒作用。
2. 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药物在体内的作用过程可以分为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四个阶段。
吸收是指药物经过口服、注射、吸入等途径进入体内,分布是指药物在体内的分布情况,代谢是指药物在体内被代谢成更容易排泄的代谢产物,排泄是指药物通过尿液、粪便、汗液等途径排出体外。
3. 药物的剂量和浓度药物的剂量是指每次使用的药物量,通常以毫克(mg)或克(g)为单位。
药物的浓度是指单位体积内的药物含量,通常以毫克/升(mg/L)或克/升(g/L)为单位。
合理的药物剂量和浓度能够确保药物在体内的作用效果,并尽量减少药物的副作用和毒性作用。
4. 药物的不良反应和中毒药物的不良反应是指药物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不良的生理或心理反应,如头痛、恶心、呕吐、皮疹等。
药物的中毒是指因药物过量使用或长期使用导致药物在体内积聚而引起的中毒表现,如肝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等。
5. 药物的相互作用药物之间可以相互影响,产生药物相互作用。
药物相互作用可以导致药效增强、药效降低、不良反应增加等情况。
常见的药物相互作用包括药物与药物的相互作用、药物与食物的相互作用、药物与酒精的相互作用等。
6. 药物治疗原则药物治疗的原则包括个体化治疗、治疗整体而不是治疗症状、治疗过程中的监测和调整等。
在护理实践中,护士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药物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对治疗过程进行监测和调整,以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7. 药物管理药物管理是护士的重要工作之一,包括医嘱的合理解读、药物的正确配制和给药方式、药物的不良反应和中毒的处理等。
护士在进行药物管理时应严格遵循医嘱规定,确保药物的安全使用。
护理药理学知识点归纳
护理药理学知识点归纳一、药物分类1. 化学药物分类• 1.1 有机化合物药物• 1.2 无机化合物药物• 1.3 天然药物2. 药物按作用机制分类• 2.1 受体作用类药物• 2.2 酶作用类药物• 2.3 离子通道作用类药物• 2.4 转运蛋白作用类药物3. 药物按用途分类• 3.1 抗生素• 3.2 消炎药• 3.3 镇痛药• 3.4 对抗过敏药物• 3.5 利尿药• 3.6 抗肿瘤药物二、药物代谢与排泄1. 药物代谢• 1.1 肝脏代谢• 1.2 肠道代谢• 1.3 肾脏代谢• 1.4 肺脏代谢2. 药物排泄• 2.1 肾脏排泄• 2.2 胆汁排泄• 2.3 肺泡排泄• 2.4 乳汁排泄3. 药物代谢与排泄影响因素• 3.1 年龄• 3.2 性别• 3.3 肝功能• 3.4 肾功能• 3.5 药物相互作用三、药物与生理学1. 受体与药物作用• 1.1 激动型受体与抑制型受体• 1.2 受体亚型• 1.3 激动与抑制效应2. 药物剂量与反应• 2.1 剂量-反应关系• 2.2 最大效应与有效剂量• 2.3 比例反应与阈值反应3. 药物与生理过程• 3.1 药物对心血管系统影响• 3.2 药物对神经系统影响• 3.3 药物对消化系统影响• 3.4 药物对免疫系统影响四、药物治疗注意事项1. 药物过敏• 1.1 药物过敏的类型• 1.2 药物过敏的症状• 1.3 药物过敏的处理2. 药物副作用• 2.1 常见药物副作用• 2.2 罕见但严重的药物副作用• 2.3 药物副作用的预防与处理3. 药物相互作用• 3.1 药物-药物相互作用• 3.2 药物-食物相互作用• 3.3 药物-饮酒相互作用• 3.4 药物相互作用的机制4. 用药安全问题• 4.1 药物儿童用药注意事项• 4.2 药物孕妇用药注意事项• 4.3 药物老年人用药注意事项• 4.4 慎用退市药物以上是对护理药理学知识点的归纳,主要包括药物分类、药物代谢与排泄、药物与生理学以及药物治疗注意事项等方面。
护理专业大一药理知识点
护理专业大一药理知识点药理学是护理专业大一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课程,它对于护理学生的临床实践和患者护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护理专业大一学生学习药理学时,需要掌握一些基础的药理知识点。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护理专业大一学生需要熟悉的药理知识点。
一、药物分类药物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方式包括按照作用机制分、按照药理学作用靶点分、按照化学结构分等。
药物的分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药物的作用及适应症,并在临床实践中进行合理用药。
1.按照作用机制分类按照作用机制分类,药物可以分为激动药、抑制药、替代药、激素药等。
激动药能够增强机体功能,如兴奋剂的作用;抑制药则能够抑制机体功能,如抗生素和镇痛药的作用;替代药可以取代机体缺乏的某种物质,如雌激素替代治疗妇科疾病;激素药则可以增加或抑制内分泌系统的分泌或代谢功能。
2.按照药理学作用靶点分类按照药理学作用靶点分类,药物可以分为受体激动药、酶抑制剂、离子通道调节剂等。
受体激动药通过与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而产生作用,如β-受体激动药可以扩张支气管平滑肌;酶抑制剂则可以抑制生物体内某些特定的酶的活性;离子通道调节剂可以改变细胞内外的离子通道的通透性,如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可以阻断细胞内的钙离子流入。
3.按照化学结构分类按照化学结构分类,药物可以分为酸碱性药物、脂溶性药物、水溶性药物等。
酸碱性药物的分类依据是它们在溶液中的离子化特性,如酸性药物在碱性环境下更容易被吸收;脂溶性药物则是指能够溶解在脂肪中的药物,通常具有较好的脂溶性能力;水溶性药物则是指能够溶解在水中的药物,通常具有较好的水溶性。
二、药物代谢和排泄药物代谢和排泄是药物在机体内的转化和排除过程。
了解药物的代谢和排泄有助于我们理解药物在机体内的作用过程和副作用产生的原因。
1.药物代谢药物在体内经过多种代谢途径进行代谢。
其中最常见的代谢途径是肝脏微粒体酶系统介导的氧化、还原和水解反应。
药物的代谢可以使其更容易被排除,也可以转化为活性代谢产物,产生药效。
护理药理学知识点总结
护理药理学知识点总结护理药理学知识点总结引言:护理药理学是护理专业中的重要学科之一,它涵盖了药物的作用、用途、副作用、给药途径等多个方面。
对于护士来说,熟悉药理学知识是提供安全有效护理服务的重要基础。
本文将深入探讨护理药理学的一些关键知识点,帮助护士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这个领域,并提供个人观点和理解。
一、药物分类1. 根据药物的化学性质可以将药物分为有机合成药物、天然药物和半合成药物。
2. 根据药物的作用机制可以将药物分为激动型药物、抑制型药物和替代型药物等。
3. 根据药物的给药途径可以将药物分为口服药物、注射剂、外用药物等。
二、药物代谢与排泄1. 药物代谢指药物在体内的生物转化过程,其中主要通过肝脏进行代谢。
2. 药物排泄是指药物从体内排出的过程,包括肾排泄、肝排泄、肺排泄等。
3. 了解药物的代谢与排泄过程可以帮助护士合理调整药物剂量,以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减少毒副作用。
三、常用药物的作用与副作用1. 抗生素:常见的抗生素种类及其适应症、作用机制和常见副作用。
2. 镇痛药物:吗啡类药物、非甾体抗炎药的适应症、作用机制和常见副作用。
3. 心血管药物:β受体阻断剂的适应症、作用机制和常见副作用。
4. 高血压药物:钙离子拮抗剂、利尿剂的适应症、作用机制和常见副作用。
5. 抗凝药物:华法林类药物的适应症、作用机制和常见副作用。
四、药物给药途径与操作注意事项1. 口服给药:药物在胃肠道吸收的特点、给药注意事项和常见问题。
2. 注射给药: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静脉注射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3. 外用药物:贴敷药物、涂抹药物的适应症、操作方法和监测要点。
结论:护理药理学知识对于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准确了解药物分类、代谢与排泄、作用与副作用以及给药途径与操作等关键知识点,有助于护士提高用药安全性和效果。
在实际工作中,护士应不断学习和更新认识,加强对药理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以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护理质量。
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一名护理药理学知识点写手,我深感药理学知识对于护士的重要性。
护理药理学复习重点
药物得基本作用可分为兴奋与抑制,前者就是指使机体原有功能增强,后者就是指机体原有功能减弱、药物具有双重性,即能预防疾病也能引起疾病、治疗作用有对因治疗与对症治疗、不良反应(庆大霉素引起得神经性耳聋,肼屈嗪造成得红斑狼疮)包括: 副反应;毒性反应;停药反应;变态反应;后遗效应; 继发反应;三致反应、特异质反应,副反应:就是指药物在治疗剂量就是出现得与治疗目得无关得作用毒性反应:指药物在用要药剂量过大,用药时间过长或机体对药物敏感性过高时产生得危害性反应。
停药反应:长期应用某些药物,突然停药就是原有得疾病没有得症状出现得现象变态反应得特点就是变态反应与药物固有得效应与剂量无关,一般不可预知。
耐受性:机体在连续多次用药后,对药物反应性降低,必须加大剂量到原有得疗效。
耐药性:指长期应用化学药物治疗后,病原体或肿瘤细胞对药物得敏感性降低治疗指数就是半数致死量与半数有效量得比值(LD50/ED50)受体得特点包括特异性,灵敏性,可逆性,饱与性与多样性药物与受体结合得能力称为亲与力,内在活性就是指药物与受体结合后,药物产生效应得能力。
根据药物与受体结合产生得效应不同,将作用于受体得药物分为激动药,部分激动药与阻断药药物体内过程包括吸收,分布,生物转化与排泄。
口服给药就是最常用得给药途径。
首关消除:某些药物由口服药物由消化道给药,在胃肠道吸收后,首先经门静脉进入肝脏,在进入体循环前被肠黏膜及肝脏代谢灭活,使进入体循环得有效药量减少,药效降低得现象。
结核性药物得特点:可逆性,暂时性,不能透过血管壁,饱与性,置换性。
代谢药物得器官主要就是肝脏。
药物主要通过肾排泄。
药酶诱导剂:就是指能使药酶活性增强者。
凡能增强药酶活性或加速药酶合成得药物药酶抑制剂:就是指能使药酶活性降低者。
凡能减弱药酶活性或减少药酶合成得药物半衰期:资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得时间。
按恒比消除得药物,停药后约经过5个半衰期,体内药物基本消除。
每一种按恒比消除得药物,其半衰期都有固定值F=A/D×100%(A为进入体循环得药量,D为服药剂量)传出神经得相关受体根据与之结合得递质不同,主要分为胆碱受体(M受体、N受体、肾上腺素受体(α受体、β受体)、多巴胺受体。
护用药理学知识点总结
护用药理学是护理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主要涉及药物的作用机制、药效学、药物代谢动力学等方面的知识。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护用药理学知识点总结:
1.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包括药物对机
体的作用和机体对药物的影响。
2.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其机制,包括药物的作用、
作用方式、作用部位、副作用等。
3.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
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包括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半衰期、血药浓度等。
4.药物的相互作用:两种或多种药物同时使用时,相互之间产生
影响,导致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发生变化。
5.药物的个体差异:由于个体遗传、环境和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
响,同一种药物在不同个体中的作用和副作用存在差异。
6.药物的安全性: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对机体的影响,包括对机体
的毒性、不良反应、过敏反应等方面的影响。
7.药物的合理使用: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性别、生活习惯等
因素,合理选择和使用药物,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和安全
性。
8.特殊人群的用药:针对不同人群的特点,如儿童、老年人、孕
妇等,选择合适的药物和使用方法,以确保用药的安全和有效性。
以上是护用药理学的一些常见知识点总结,对于护理人员来说,掌握这些知识点有助于提高其药物治疗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大一护理药理学知识点
大一护理药理学知识点药理学作为医学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对于护理专业的学生来说,具有极大的实用性和重要性。
了解药理学的知识,可以帮助护理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药物,提高临床护理的水平。
下面将介绍一些大一护理学生需要了解的药理学知识点。
一、药物分类药物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常见的药物分类方式有以下几种:1. 按照药物的化学构成分类。
例如,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生物制品等。
2. 按照药物的作用机制分类。
例如,抗生素、止痛药、抗高血压药等。
3. 按照药物的用途分类。
例如,抗生素、抗癌药、呼吸系统药物等。
二、药物的吸收与分布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和分布是药物作用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了解药物的吸收与分布过程,可以帮助护理学生更好地掌握药物的使用方法和药效。
1. 药物的吸收过程。
常见的药物吸收途径有口服、注射、吸入等。
各种途径的吸收速度和程度有所不同。
2. 药物的分布过程。
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生理因素、药物本身的特性等。
三、药物的代谢与排泄药物代谢与排泄是药物在体内的最终去除过程,也是药物作用结束的关键环节。
了解药物代谢与排泄,可以帮助护理学生了解药物的药代动力学,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1. 药物的代谢过程。
药物在体内经过代谢作用,将原药转化为代谢产物,从而变得更容易排泄。
代谢通常发生在肝脏中。
2. 药物的排泄过程。
药物通过肾脏、肠道、呼吸道等方式排出体外。
药物在排泄过程中可能发生药物相互作用等现象。
四、药物的不良反应与药物相互作用药物的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是护理工作中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了解药物不良反应与相互作用的知识,可以帮助护理学生更好地预防和处理相关问题。
1. 药物的不良反应。
药物不良反应分为轻微不良反应和严重不良反应两种,护理学生需要学会判断和处理各种不良反应。
2. 药物的相互作用。
不同药物在体内可能相互影响,导致药效增强或减弱,甚至产生毒副作用。
了解药物相互作用能够帮助护理学生避免相关问题的发生。
护理药理知识点总结
护理药理知识点总结一、药物的定义和分类1. 药物的定义药物是指治疗疾病、改善健康、调节生理功能的物质,可用于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包括化学药物、生物制剂和传统药物等。
2. 药物的分类(1)按作用方式分:抗生素、激素、镇痛药、抗精神病药等;(2)按来源分:化学合成药物、生物制剂、植物药等;(3)按用途分:治疗药物、预防药物、诊断药物等。
二、药理学基础知识1. 药物的吸收(1)口服给药:药物在胃肠道被吸收,经肝脏首过效应后进入血液循环;(2)注射给药:通过注射剂型将药物直接注入血管、肌肉、皮下组织等,快速达到高血药浓度;(3)其他给药途径:包括吸入给药、局部给药等。
2. 药物的分布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受到蛋白结合、血流灌注、脂溶性等因素影响,可在组织器官中形成药物储备。
3. 药物的代谢药物在体内经过肝脏代谢,转化为代谢产物,部分药物具有肝肾清除率。
4. 药物的排泄药物在体内通过肾脏、肝脏、肺部等途径排泄,排泄的速率和方式影响药物的血浆浓度和半衰期。
5. 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通过与生物体内的受体、酶、离子通道等结合,产生生物学效应,包括激动效应、抑制效应、拮抗效应等。
6. 药物的药效学药物的药效学包括药效、剂量效应关系、效价、毒性等,通过临床试验和研究可确定药物的安全有效用量。
7. 药物的相互作用药物在体内可能与其他药物、食物、疾病等产生相互作用,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
三、药物的临床应用1. 常用药物的临床应用(1)抗生素:用于治疗感染疾病,包括青霉素、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等;(2)抗炎药:用于治疗炎症、疼痛等,包括阿司匹林、布洛芬、消炎痛等;(3)抗高血压药:用于治疗高血压,包括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4)心脏病药物:用于治疗心绞痛、心律失常等,包括硝酸酯类、利福平、地尔硫卓等;(5)抗抑郁药:用于治疗抑郁症,包括氟西汀、帕罗西汀等。
2. 药物的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包括药物过敏、药物中毒、药物依赖、药物滥用等,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用药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反应。
护士药理知识点总结
护士药理知识点总结导言药理学是指药物在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规律方面的基础研究。
药物治疗是医生治疗疾病的一种重要手段,而护理人员在临床中也要学习药理知识,以便更好地进行药物治疗和监护。
下面将对护士药理知识进行总结。
一、药物的分类和作用1. 药物的分类根据药物的化学结构、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的治疗作用等不同,可以将药物分为不同的分类。
常见的药物分类包括:(1)按化学结构分类:如生物碱、醇类、酸类、酯类、酰胺类、脂肪醇类等。
(2)按作用机制分类:如抗生素、抗生素、激素、镇痛药、抗抑郁药等。
(3)按治疗作用分类:如止痛药、抗炎药、抗生素、抗精神病药等。
2. 药物的作用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作用,常见的药物作用包括:(1)治疗作用:通过改变机体生理或生化过程,对疾病进行治疗。
(2)抑制作用:抑制机体生理或生化过程的发生。
(3)促进作用:促进机体生理或生化过程的发生。
(4)矫正作用:矫正机体生理或生化过程的异常。
二、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1. 药物的吸收药物的吸收是指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常见的给药部位包括口服、皮下注射、静脉注射、肌肉注射等。
药物吸收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药物本身的性质、给药途径、患者的生理性、药物与食物的相互作用等。
2. 药物的分布药物的分布是指药物在血液循环中和机体各部位的分布情况。
药物的分布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药物的蛋白结合率、脂溶性、血流量、毛细血管通透性等。
3. 药物的代谢药物的代谢是指药物在体内被机体代谢酶代谢成代谢产物的过程。
药物的代谢主要发生在肝脏中,还有一些药物也会在肾脏、肺脏中进行代谢。
4. 药物的排泄药物的排泄是指药物在体内被排出体外的过程。
药物的排泄主要通过尿液、粪便、呼吸和汗液等途径。
三、药物的剂量和剂型1. 药物的剂量药物的剂量是指治疗所需的药物数量。
常见的剂量单位包括毫克、克、单位等。
药物的剂量受患者的年龄、体重、疾病严重程度等多种因素影响。
护理药理学考试重点
护理药理学考试重点序论药理学的研究任务: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规律与作用机制的科学。
护理人员掌握药理学的知识,有助于协助医生诊治疾病和合理用药,使药物治疗达到最佳效果,对提高医疗和护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要求:药理学、药效动力学、药代动力学的概念第一章药物效应动力学一、药物作用的基本规律1.药物的基本作用兴奋和抑制是药物作用的两种基本类型。
兴奋:使机体器官组织原有机能活动水平增强。
肾上腺素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
抑制:使机体器官组织原有机能活动水平减弱。
吗啡产生镇痛和呼吸抑制。
一种药物对不同的器官或组织,可分别产生兴奋或抑制作用,肾上腺素收缩皮肤粘膜的血管(兴奋),而舒张骨骼肌血管和冠脉血管(抑制)。
兴奋和抑制作用,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过渡的兴奋如惊厥不止,可导致中枢衰竭甚至死亡。
2.药物的选择作用在治疗剂量范围内,药物对某一、两种器官或组织产生明显的药理作用,而对其它的器官和组织,作用很小甚至无作用。
临床意义:选择性高的药物针对性强,如:洋地黄对心肌的兴奋作用,利尿剂对肾小管的作用;选择性低的药物,作用范围广,不良反应多。
比如阿托品。
临床根据药物选择性的作用规律,对不同疾病选择不同的药物,药物的适应症取决于药物作用的选择性。
3.药物作用的临床效果(药物作用于机体,基本的临床表现是)(1)治疗作用:凡能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作用。
(2)不良反应:用药后产生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其他作用。
副作用、毒性反应、后遗效应、变态反应(青霉素过敏)二、药物的量效关系1.几个基本概念(5页图)(1)量效关系:药物剂量与效应之间规律性变化。
(2)最小有效量:出现疗效的最小剂量。
(3)治疗量:临床用药的剂量。
(4)最小中毒量:引起中毒反应的最小剂量。
(5)极量:比治疗量大,比最小中毒量小。
三、药物和受体学说近代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的研究认为,大多数药物是通过与细胞上某些大分子蛋白质相结合而产生作用,故以受体学说来阐明药物作用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药物:是指能影响机体组织器官生理功能及细胞的代谢过程,用于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物质。
(名解)
2.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含病原体)之间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一门科学。
(名解)
3.药效学:它时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影响。
包括药物在体内的
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动态过程,以及血药浓度随时间而变化的规律。
4.药品包装统一格式:国药准字+1为字母+8为数字。
药用
辅料F,体外化学诊断试剂T。
5.极量:随药物剂量增加,效应强度相应增大,直至出现最
大效应的剂量,又称最大治疗量。
6.安全范围:是指药物的最小有效量和极量之间的距离,它
表示药物的安全性,其距离愈大愈安全。
7.效能:药物的作用强度相应增加,直至出现最大效应。
8.效价强度:化学结构,作用原理相似的药物,具有相似的
量效曲线,通常将引起等效反应的相对浓度或剂量。
9.激动药:指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又有较强内在活性的
药物。
10.拮抗药:指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但无内在活性的药物。
11.治疗作用:指药物的作用符合用药的目的,有利于防病,
治病的作用。
12.不良反应:副反应毒性反应变态反应后遗反应继发反应停药反应特异质反应
13.药物相互作用:当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联合使用时不可避免的或出现药物相互作用。
14.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配伍应用时,使药物在外观上出现分离析出溶化等物理反应或产生沉淀变色平气爆炸等化学反应,或配伍应用时药效降低,毒性增强。
15.耐药性:是指病原体或肿瘤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的一种状态。
16.舌下给药和直肠给药无首关消除。
17.首关消除:口服药物在胃肠黏膜吸收后,首先经门静脉进入肝脏,当通过肠黏膜及肝脏时部分药物发生转化,使进入体循环的有效药量减少。
18.细胞外液PH7.4 细胞内液PH7.0 血浆7.4
19.生物转化后结局:灭活活化中间代谢物仍有活性
20.胆汁排泄许多药物及其代谢物可经胆汁排泄进入肠道,某些药物在肠道内又被重吸收,可形成肝肠循环,将使血药浓
度下降减慢,作用时间延长。
21.药时曲线:潜伏期持续期残留期
22.首剂加倍:首次服用负荷量,负荷量定位每次维持量的
加倍量。
23.半衰期:通常指血浆半衰期,即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般
所需的时间。
24.新斯的明———治疗重症肌无力的首选药。
25.青光眼的患者禁用阿托品。
中毒性休克首选糖皮质激素。
26.静滴去甲肾上腺素与肾上腺素产生相似的效应时收缩压
升高。
27.B2是目前抗焦虑镇静催眠的首选药。
28.镇静催眠药的共同药理作用:抗焦虑镇静催眠抗惊厥
抗癫痫中枢性肌肉松弛作用心脏点击复律或内窥镜检查前。
29.吗啡所致的呼吸抑制,出现潮式呼吸,用尼可刹米解救
吗啡中毒
30.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胃肠道凝血障碍过敏反应水杨
酸反应瑞夷综合症肾脏出现水肿
31.抗心律失常药的作用机制:降低自律性减少后除极与触
发活动消除折返激动改变ERP及APD
32.异丙肾上腺素禁用于快速型室性心律失常。
33.强心苷类药:正性肌力作用:加快心肌收缩速度增加衰
竭心脏的排血量降低衰竭心脏的耗氧量负性频率(减慢心率)
作用负性传导(减慢房室传导)作用利尿作用临床用途:
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治疗某些快速型心律失常:心房颤动心
房扑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34.快速型心律失常首选苯妥英钠
35.氯丙嗪:对精神分裂症急性有效焦虑症药物及疾病引起
的呕吐顽固性呃逆。
药动学特点:易透过血脑脊液屏障,脑内
浓度可达血浆浓度的10倍。
36.APC:咖啡因酚那西丁阿司匹林感冒退烧药
37.尼可刹米又名可拉明常用静脉间给药
38.解热镇痛抗炎药都可抑制体内前列腺PG的生物合成。
39.抗心绞痛药物的作用机制是:减少心急耗氧量,增加缺
血期区心肌血流量
40.环节心绞痛急性发作的首选药物是硝酸甘油,给药方式
舌下含化。
41.变异性心绞痛疗效最好的钙通道阻滞类药(代表药硝苯
地平)
42.糖皮质激素四抗:抗炎抗免疫抗病毒抗休克对血液
成分的影响
43.利尿药中适用于降压的是氢氯噻嗪
44.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最强的是质子抑制药奥美拉唑
45.Ⅰ型糖尿病首选药物是胰岛素
46.青霉素G的主要不良反应是过敏反应局部反应毒性
反应最严重的是过敏性休克要坚持皮试首选抢救药肾上腺
素
47.红霉素的抗菌机制是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不良反应
胃肠道反应
48.万古霉素的抗菌机制是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形成
49.氨基糖苷类药物的抗菌机制是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50.磺胺类药物的抗菌机制是抑制细菌核酸合成主要不良
反应是泌尿系统感染
51.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首选药物是阿昔洛韦
52.对浅部和深部真菌感染有效,且作为浅表真菌感染的首
选药是酮康唑
53.低效能的利尿药螺内酯对肝硬化和肾病综合症有效
54.心源性哮喘禁用肾上腺素只用于支气管哮喘
55.倍氯米松作为治疗哮喘间歇期及慢性哮喘的首选药
56.二重感染又称菌群失调正常人的口腔鼻腔肠道等都
有微生物寄生菌群间维持平稳的共生状态,长期应用抗生素,
是敏感药受到抑制,不敏感菌趁机在体内生长繁殖。
57.磺胺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肾损害血液系统反应过敏反
应神经系统反应恶心全身乏力
58.中毒机制:有机磷酸酯类与chE结合——磷酸化chE—
—Ach在突触间隙大量蓄积——(+)突触后膜效应器上的M,
N受体——中毒症状
59.四环素和氯霉素的作用机制是: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四环素的作用部位是:核糖体的3OS亚基氯霉素的作用部
位是核糖体的5OS亚基
60.有机磷酯类急性中毒时的抢救对症治疗:补液吸氧
人工呼吸早期用阿托品足量反复给药直至阿托品化。
对因治
疗:胆碱酯酶复活药,氯解磷啶和碘解磷啶。
通过置换作用是
胆碱酯酶复活,直接和游离的有机磷结合由肾脏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