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目标引领教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课《科举制的创立》的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九品中正制的材料,分析科举制实施的原因。(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

2.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完成科举制度大事记表格,能够说明隋朝是科举制度的创立时期和唐朝是科举制的完善时期。(过程与方法)

3.说出隋唐五位帝王对科举制的举措,知道他们对历史的贡献。(知识与能力)

4.解释与科举制有关的科举制、进士、明经、武举、殿试、状元等相关历史名称来体会科举制的进步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

5.通过图片文字等史料知道科举制的考试内容、考试方式、考试范围、外传情况;并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说出并归纳科举制的进步意义及影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设计:

导入:(播放曹操图片及东汉末年政区图)

教师:一个小故事:东汉末年的曹操,为宦官曹腾养子曹嵩之子。用陈琳的话说就是“赘阉遗丑”,用现代人的话来说是个官二代。后世之人对于曹操的评价总体说来是有失公允的。与曹操同时的许劭(著名的人物评议家)称曹为“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这话虽然不中听,但是曹操听了非常高兴。因

为他后来的飞黄腾达直接得益于这个评价。也就是评价对一个人的升迁有很大关系,这种做法后来演变为九品中正制。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情境,为理解九品中正制做好铺垫

(投影材料)九品中正制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种官吏选拔制度。中央政府先在各郡、各州设置中正官。中正官的职权主要是评议人物,其评定的等级成为政府用人的重要依据。评价标准是:“家世”,即每人父亲和祖父姓甚名谁,任何官爵,任职情况,本人直系亲属姻亲的官爵大小,类似于今天的家庭出身和状况。二是“状”即对本人道德状况才能学识的评语。然后根据“状”参考"家世”,评定每个人的“品”品的分类,将人物等级分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个等级。

教师:这种制度下政府选拔人才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独自思考或者讨论)。(家世、道德、才能)

教师:虽然这种制度当时具有合理性,但是后来只重视家世。这种制度有何弊端呢?

学生:只看出身,不问才德,官员大多只能从高门权贵中选拔,许多出生贫寒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施展才华,为国效力。教师:那么用什么办法才能克服此弊端,并能选拔出真正的人才呢?

教师:所以后来被科举制所代替。

【设计意图】通过材料呈现,教师引导,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活动,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九品中正制的当初的选官标准和后来的选官标准,认识这种制度末期出现的弊端和创立新制度的必要性。从而落实教学目标1。

教师:让学生认真阅读教材,通过小组合作完成隋唐科举制度大事记。

【设计意图】上述内容为记忆性知识,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学生了解了科举制形成的相关知识点,包括:形成阶段、形

成朝代、对科举制形成和发展产生巨大贡献的五位帝王,使学生能够说出科举制创立的过程。为了让学生能够形成持久性记忆,教师可以不断变换上面表格内容让学生填写,通过多次重复让学生将此知识记忆于心。此环节能够实现教学目标2、教学目标3和教学目标4.

教师:以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完成下面内容。

教师:根据上面表格说出科举制有何进步?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什么影响?对世界有什么影响?

【设计意图】此环节是本课的核心部分。通过这个学习活动,学生能够从对科举制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且通过表格的填充、递进性问题的设置,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将

知识内化为认知。能够很好的落实教学目标5.

小结:

教师:同学阅读教材,完成

参考资料:

1.《实施立德强能工程,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推进鄂尔多斯教育转型发展》-----樊俊平

2.《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2014.

3.30

3.《基于标准的历史教学设计特点与操作》--陈志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