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枣庄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及形势分析
工业经济运行分析及工作谋划
工业经济运行分析及工作谋划在深入研究和了解我国工业经济的现状后,我们不难发现,尽管在某些领域和方面,我国工业经济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但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和挑战。
下面,我们将从工业经济现状分析、运行趋势预测、主要问题分析、工作重点与目标、政策措施建议以及实施效果评估等方面,对工业经济运行进行全面的剖析和谋划。
一、工业经济现状分析目前,我国工业经济整体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但也存在一些结构性问题和挑战。
首先,从产业结构来看,传统制造业依然占据较大比重,而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相对滞后。
这导致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有待提升,同时面临着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的问题。
其次,从地区结构来看,工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依然突出,部分地区工业经济发展滞后,影响了全国工业经济的整体协调发展。
二、运行趋势预测根据当前的经济形势和工业经济发展趋势,预计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工业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的态势。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将取得积极进展,新兴产业的发展将进一步加快,传统产业也将逐步实现转型升级。
同时,随着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地区工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也将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三、主要问题分析在工业经济发展过程中,我们面临着一些主要问题。
首先,传统制造业产能过剩问题依然突出,这导致了市场竞争激烈,企业盈利空间受到压缩。
其次,创新驱动能力不足,制约了工业经济的持续发展。
此外,工业经济发展的人才短缺问题也不容忽视,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队伍是推动工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四、工作重点与目标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工作重点与目标: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同时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加强创新驱动,完善科技创新体系,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
推进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等措施,吸引和留住更多高素质、专业化人才,为工业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枣庄经济战略转型实施方案
枣庄经济战略转型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
枣庄市位于山东省中西部,是山东省的重要中心城市,也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
近年来,枣庄市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深,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传统产业发展速度放缓,新兴产业发展不够成熟,城乡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亟待解决。
因此,为了更好地适应新的经济形势,枣庄市亟需进行经济战略转型,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战略目标。
1. 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加快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2. 提升城市功能,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提高城市形象和品位。
3.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科技含量,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4. 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构建人才强市。
5. 加强对外开放,拓展对外合作,提高对外贸易水平。
三、实施方案。
1.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
2. 加强对新兴产业的扶持,设立产业发展基金,支持新兴产业的研发和创新,推动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
3. 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提升城市品位,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
4. 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5. 加大人才引进力度,设立人才引进奖励政策,吸引高端人才来枣庄创业和工作。
6. 加强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拓展对外贸易市场,提高对外贸易水平。
四、保障措施。
1. 建立健全政策扶持体系,确保政策的有效实施。
2. 建立健全监管体系,加强对各项政策的监督和检查,确保政策的落实。
3. 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激发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 加强宣传和推广,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凝聚全市人民的共识和力量。
五、结语。
枣庄市经济战略转型实施方案的制定,是为了适应新的经济形势,推动枣庄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只有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才能实现这一目标。
我们相信,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枣庄市经济战略转型实施方案一定能够取得成功,枣庄市的经济一定能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枣庄产业发展现状
枣庄产业发展现状枣庄是山东省的一个地级市,位于山东半岛的西部。
枣庄市的产业发展现状主要以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为主。
农业是枣庄市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枣庄市拥有广阔的农田资源,气候条件适宜农业生产。
主要农产品包括小麦、玉米、大豆、棉花、花生等。
其中,枣庄市以产枣而闻名,被誉为中国的蜜枣之乡。
枣庄市的蜜枣产量居全国前列,出口到国内外市场。
枣庄市政府也在积极推动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推动农业向特色化、精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工业是枣庄市的支柱产业之一。
枣庄市具备良好的工业基础和产业优势,拥有一批大型工业企业,包括化工、钢铁、能源等行业。
尤其是化工行业,枣庄市拥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化工企业,如枣庄碱业集团、枣庄石化等。
这些企业为枣庄市的经济增长和就业提供了重要支撑。
枣庄市政府也在积极推动工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加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推动工业向绿色、智能、高质量发展。
服务业是枣庄市的新兴产业。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枣庄市的服务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特别是旅游业和商贸业,成为了枣庄市服务业发展的新亮点。
枣庄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景观,如井山、振兴山、姜堰石刻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同时,枣庄市也在加快商贸业的发展,提升市场的经营活力。
枣庄市政府还积极引进和培育商业、金融、物流等服务业企业,提升城市的商贸配套和功能。
总体来说,枣庄市的产业发展现状良好。
农业、工业和服务业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是也面临一些挑战,如农业产业的结构调整和科技创新,工业结构的优化和环境保护,服务业的提质增效和品牌建设等。
枣庄市政府应注重产业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加大政策支持和投入力度,积极引导产业的发展方向,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枣庄行业分析报告
枣庄行业分析报告1. 引言本报告是对枣庄市相关行业进行的深入分析。
枣庄市位于中国山东省西南部,是一个以工业为主导的城市,工业产业发达,涵盖了多个行业领域。
本报告将对枣庄市的主要行业进行概括性的分析,包括对行业规模、发展趋势、竞争格局以及挑战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以便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战略规划。
2. 行业概述2.1. 钢铁行业枣庄市的钢铁行业是该市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
枣庄市拥有多家大型钢铁企业,包括河钢集团和山东钢铁集团等。
该行业在枣庄市的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1.1. 行业规模据统计数据显示,枣庄市钢铁行业年产量超过5000万吨,占据了全国钢铁行业的重要地位。
该行业在国内市场的份额也逐年上升。
2.1.2. 发展趋势随着国内经济的持续增长,钢铁行业的需求也在增加。
枣庄市的钢铁行业面临着产能过剩、市场竞争激烈等问题,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和绿色环保方面的发展。
2.2. 电子信息行业枣庄市的电子信息行业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新兴产业。
该行业涵盖了电子设备制造、软件开发、通信技术等领域。
枣庄市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2.2.1. 行业规模枣庄市的电子信息行业年产值达到数百亿元,占据了地方经济的重要部分。
该行业在城市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2.2.2. 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电子产品的需求增加,电子信息行业的发展潜力巨大。
枣庄市的电子信息行业应该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以增强竞争力。
3. 竞争格局分析3.1. 钢铁行业竞争格局枣庄市的钢铁行业竞争非常激烈,主要的竞争对手有邻近地区的钢铁企业以及国内外知名的钢铁企业。
在未来的竞争中,枣庄市的钢铁企业需要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以及加大市场开拓力度。
3.2. 电子信息行业竞争格局枣庄市的电子信息行业也存在激烈的竞争,主要竞争对手有国内外的知名企业。
在未来的竞争中,枣庄市的电子信息企业需要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提高研发实力,培养技术人才,以增强市场竞争力。
枣庄问题调研报告
枣庄问题调研报告枣庄问题调研报告一、引言本调研报告旨在对中国山东省的一个城市——枣庄市的问题进行调查和分析。
枣庄市位于山东省西南部,是一个充满潜力和发展机遇的城市。
然而,与快速经济增长相比,枣庄市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报告将重点探讨枣庄市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调研方法本调研报告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我们在枣庄市的不同地区随机选择了一些居民和企业作为调研对象,通过面对面的问卷调查和深入交流,获取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
同时,我们还实地考察了枣庄市的一些重要场所和社区,以更全面地了解该市的问题。
三、问题分析1.经济结构单一枣庄市的经济主要以重工业为主,特别是煤炭和化工产业,而这些行业在当前环境下面临严重的过剩产能问题。
这种单一的经济结构使得枣庄市在应对国家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显得脆弱。
因此,枣庄市需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引进更多高新技术和知识型产业,以提升城市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2.资源环境压力大由于过去几十年发展重工业导致的过度开采和污染,枣庄市面临着重要的资源和环境压力。
清洁能源和循环经济等环保产业的发展迫在眉睫。
同时,需要加大对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保护力度,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
3.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尽管枣庄市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果,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仍然是一个明显的问题。
特别是道路、交通、供水、供电和通信等方面,都存在着不足和不完善的情况。
为了适应城市化进程,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枣庄市需要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升城市的硬件条件。
4.教育和医疗资源不足尽管枣庄市的教育和医疗事业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整体资源仍然不足。
教育供求矛盾突出,学校设施和师资力量不够,医疗体系存在一些问题,如医疗资源不均衡和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等。
因此,枣庄市需要进一步加大对教育和医疗的投入和改革力度,以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
四、解决方案1.调整产业结构枣庄市需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向高新技术和知识型产业转型,提升城市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枣庄经济人口分析
第四部分长期看经济人口枣庄市位于山东省南部,因枣得名、因煤而兴。
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建材生产基地,是中国最大的煤化工、精细化工基地,拥有全国唯一的“中国中小机床之都”称号,是全国第三大锂电生产基地和“中国针织文化衫产业创新基地”。
先后被批准为全国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试点市、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
到2018年末,枣庄市常住人口规模为392.73万人,在山东16个地市中排12位。
GDP总量2402.38亿元,排第15位。
以下从长期经济人口的角度,通过分析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对人口变化趋势的影响,对枣庄市房地产投资潜力给予评价。
枣庄经济-人口比值在0.8左右,经济和人口份额在偏低,并且多年来基本恒定。
反映出枣庄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对人口的聚集作用弱,人口为净流出状态。
经济规模和收入水平决定了一个城市的人口聚集程度。
当本区域经济和收入与其他地区产生差距时,人口将发生迁移。
用城市占区域经济份额与人口份额的比值(经济-人口比),表示城市的经济、收入对人口的聚集作用。
当经济-人口分布平衡时,区域经济份额与人口份额比值逐渐趋近1。
近年来枣庄经济-人口比值基本保持在0.8左右,经济和人口份额仅为3%左右,不具备人口和经济优势。
说明枣庄是一个人口净流出型的城市,在山东省的经济竞争力弱,人均收入水平较低,城市对人口的吸引力不强。
枣庄GDP总量在山东地级市中排倒数第二位,年增速呈下滑趋势,低于山东GDP增速,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倒数第四位。
从经济层面看,2018年,枣庄GDP总量2402.38亿元,增速为4.3%,比2017年下降2.4个百分点,GDP总量在山东16个地级市中排倒数第二。
从年度数据变化来看,枣庄GDP增速呈逐年下滑趋势,并且增速低于山东省GDP增速。
2018年枣庄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2001元,在17个地级市中排名倒数第4,与山东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549)相差7548元。
枣庄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枣庄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枣庄位于中国山东省中部,是山东省五大中心城市之一。
枣庄市以发展工业为主,特别是重化工业、新材料、装备制造等领域取得显著成就。
以下是对枣庄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
1. 工业发展稳步提升:枣庄市以化工、钢铁、能源、机械等重化工业为主,形成了一批规模较大的中心企业和产业集群。
其中,化工行业领域涵盖了煤化工、盐化工、石化等多个细分领域,产值和利润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
2. 新材料引领未来:枣庄市在新材料领域拥有良好的基础和发展潜力。
特别是在高分子材料、先进合金、高性能陶瓷等领域有着较高技术水平和产业优势。
近年来,枣庄市积极推动新材料产业化,落地了一批重点新材料项目,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3. 装备制造突破创新:枣庄市在装备制造方面大力发展,建立了一批重点装备制造企业和技术研发中心。
特别是在高端数字化控制设备、智能装备、特种设备等领域取得了一定的竞争优势。
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不仅提升了枣庄市的产业水平,也为当地就业提供了较好的机会。
4. 农业发展潜力巨大:枣庄市拥有较大的农业资源和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农产品品质优良。
近年来,枣庄市积极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提升了枣庄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尤其是以枣类为代表的特色农产品,成为当地一张亮丽的名片。
总体而言,枣庄市在工业发展、新材料、装备制造和农业等领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并且具备较大的发展潜力。
未来,枣庄市应进一步加强创新能力,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山东枣庄调研报告
山东枣庄调研报告1. 引言本调研报告是对山东枣庄市进行的一次调研,主要目的是了解该市的经济发展状况、产业结构以及未来发展前景。
通过深入了解枣庄市的情况,我们可以为投资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决策依据。
2. 调研背景作为山东省的一个重要城市,枣庄市位于鲁南地区,地处胶济铁路、京沪铁路和济青高速公路的交汇处,交通便利。
枣庄市历史悠久,拥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旅游资源。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枣庄市的经济基础和潜力,为未来的投资决策提供参考。
3. 经济概况枣庄市的经济以工业为主导,钢铁、化工、能源等行业占据了主导地位。
此外,枣庄市还以农业为基础,盛产苹果、梨子、葡萄等水果。
在近年来,枣庄市政府大力推动服务业发展,如旅游业、金融业等。
这些措施逐渐改变了枣庄市的经济结构,推动了城市的经济增长。
4. 产业分析4.1 工业枣庄市的工业产值一直处于山东省的前列,特别是钢铁、化工和能源行业在该市的支撑作用非常明显。
钢铁产业是枣庄市的支柱产业,市内拥有多家大型钢铁企业,产能庞大。
化工行业也占据了重要地位,具有竞争优势。
除此之外,枣庄市还积极发展新能源行业,如太阳能、风能等。
4.2 农业枣庄市的农业以果业为主导,主要种植苹果、梨子、葡萄等水果。
枣庄市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适宜果树种植,这为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此外,枣庄市还有一定规模的粮食种植和养殖业,为市民提供了粮食和食品的基本保障。
4.3 服务业近年来,枣庄市政府大力推动服务业的发展,特别是旅游业和金融业。
枣庄市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如乌山、卧龙山、北召山等,吸引了众多的游客。
金融业也逐渐崛起,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企业。
5. 市场前景在经济发展的背景下,枣庄市的市场前景也非常乐观。
首先,枣庄市的工业产能庞大,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城市建设和工业升级的不断推进,市场需求将继续增长。
其次,枣庄市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发展服务业,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和消费。
然而,枣庄市也面临一些挑战。
论枣庄经济开发区产业集聚发展模式
王登科
枣庄经 济开发 区管理委 员会
山东 枣庄
2 7 7 0 0 0
【 摘 要 】开发 区是 区域经济 中对外开放 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在划定的一块较小的 区域 内,集 中力量建设 完善 的基础设施 ,创 建优 良的投 资环境 , 以吸收外来投资 ,形成集聚效应。但 由于各 开发 区的资源禀赋 、区位优 势、工 业基础 、经济 实力各不相 同 , 且 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也有差距 ,因而 其产业集聚发展 的路 径也不尽相同。本文主要结合枣庄经 济开发 区产 业发展情 况和存在的 问题 , 分析对照其产业 集聚发展模式 , 从 不同的角度探讨 其近年来的发展 轨迹 ,为开发 区产业集聚发展,明确产业发展 导向和发展路径。 【 关键 词】开发区 产业集聚 发展 模式
、
枣庄经济开发 区概况
枣庄经济开发区是 由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 、经 国家发改委 、国
土资源部审核确认 的省级经济开发区 , 创建于 1 9 9 2 年, 前 身是枣庄开放 开发综合试验区,是全省外向型经济 “ 划区布点”的 4 6 个省级经济开发 区之一 ,后曾改称为市 中区民营经济工业 园、枣庄市 中工业园 , 位 于枣
庄 中心城 区东部核心区西部 、市 中新区南侧 , 是一个 以开放型经济为 主
的投入 ,集中土地指标确保开发区重点企业 、重点项 目 用地。
( 三) 加强经营管理 ,加大扶持力度 。一是政府部 门落实好优 惠政 策, 优化投资环境 , 尤其在税 收返还 、 土地使用税上给予企业一定政策 , 充分调动企业的生产积极性。二是帮助企业不 断加强采购、生产 、 销售 、 储运 、人才等各环节管理 ,降低产 品成本 ,提高产 品质量 ,不断提高经
山东枣庄调研报告
山东枣庄调研报告【调研背景】枣庄市位于山东省中部,是山东省下辖的地级市。
枣庄市地处黄河三角洲腹地,是中国重要的能源、石化和装备制造基地,同时也是黄河流域重要的农产品集散地之一。
本次调研报告旨在深入了解枣庄市的经济发展现状、农业发展情况以及社会文化特点等方面的情况,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经济发展现状】一、工业枣庄市的工业发达,主要以能源、化工、装备制造为主导产业。
其中,枣庄石化集团是全国重点大型石油化工企业,其产值占枣庄市工业总产值的相当比重。
此外,枣庄市的钢铁、机械制造、电力等行业也有一定规模的发展。
工业发展带动了就业机会增加,提高了居民收入水平。
二、农业枣庄市的农业以粮食种植为主,同时也种植了一些特色农产品,如苹果、葡萄等。
农产品产量稳定增长,市场需求旺盛。
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在农村地区,农民通过发展种植、养殖业等途径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条件。
【农业发展情况】一、水稻种植枣庄市的水稻种植面积广大,水稻产业链相对完整。
市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支持农民发展水稻种植,如提供种子、农药等农资补贴。
水稻产业对枣庄市的农民来说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来源。
二、特色农产品发展枣庄市拥有丰富的特色农产品资源,如苹果、葡萄、梨等。
市政府积极引导农民发展特色农业,提供技术指导和市场扶持等支持措施,促进了特色农产品的繁荣发展。
特色农产品的推广和销售,对提升农民收入和促进枣庄市农业结构调整具有积极意义。
【社会文化特点】一、枣庄市地处黄河流域,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
市内有许多历史古迹和文化遗址,如王村文化遗址、春秋战国时期的楮墩山遗址等。
这些文化资源为枣庄市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二、枣庄市的民风淳朴,农耕文化在当地人的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
农村地区的传统民俗活动如年画、舞狮等得到广泛传承,并逐渐走向市场化发展。
【结论】枣庄市的工业发展较为成熟,农业也在持续发展壮大。
特色农产品种植和发展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枣庄国企情况汇报材料
枣庄国企情况汇报材料近年来,枣庄市国有企业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不断加强改革创新,积极应对市场竞争,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现将国企情况进行汇报如下:一、经济效益。
国企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加大技术改造力度,不断提高企业效益。
截至目前,国企实现利润总额xx亿元,同比增长xx%。
其中,部分企业实现了转亏为盈,为枣庄市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品牌建设。
国企注重品牌建设,加强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提升了企业竞争力。
通过加大市场宣传力度,一些国企产品在市场上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提高了市场占有率。
同时,国企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提升了企业社会责任感,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三、科技创新。
国企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通过引进高端技术和人才,一些国企在产品研发和生产工艺上取得了重大突破,提高了企业核心竞争力。
同时,国企还加强与院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了企业发展。
四、员工队伍。
国企注重员工队伍建设,加强员工培训和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素质和工作积极性。
通过建立健全的人才梯队和岗位竞聘制度,一些国企优化了人才结构,激发了员工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五、风险防控。
国企加强风险防控,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有效防范了市场风险和经营风险。
通过加强内部控制和信息披露,一些国企提高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保障了企业的稳健发展。
综上所述,枣庄市国有企业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不断加强改革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也要清醒认识到,国企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进一步加强改革创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国企持续健康发展。
希望市委、市政府能够继续关心和支持国企发展,为国企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政策支持。
枣庄产业发展趋势
枣庄产业发展趋势枣庄市位于中国山东省中部,是中国最大的骆驼梁炭田和齐鲁油田所在地,也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
枣庄市现有煤炭、石化、电力、钢铁等产业,同时也是中国优质红枣的主要产地之一。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枣庄市的产业发展面临着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煤炭产业枣庄市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是中国煤炭生产的主要地区之一。
煤炭产业一直是枣庄市的支柱产业,贡献了极大的经济效益和就业机会。
然而,随着环保政策的加强和对清洁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传统的煤炭产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
未来,枣庄市将以煤炭资源优势为基础,大力发展清洁高效煤化工产业,加快推进煤炭产业转型升级。
通过采用新技术和设备,提高燃煤电厂的能效和环保性能,减少污染排放,实现煤炭可持续利用,助力枣庄市实现绿色发展。
二、石化产业枣庄市是中国石化产业的重要基地之一,已形成了以炼化、化工、新材料等为主导的石化产业体系。
随着中国化工行业的不断发展,枣庄市的石化产业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方面,枣庄市将加快推进石化产业转型升级,通过引进新技术、研发新产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方式提升产业竞争力;另一方面,枣庄市将积极发展绿色化工产业,加大环保技术和装备的研发力度,推动石化产业向高端、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型。
三、电力产业枣庄市拥有丰富的煤炭、天然气等能源资源,电力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未来,枣庄市将加快构建清洁高效的能源体系,大力推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提高电力供应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同时,枣庄市将积极推动电力市场的改革,促进竞争机制的形成,提高电力供应的效率和质量。
此外,枣庄市还将加大对能源技术和装备的研发投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四、钢铁产业枣庄市是中国著名的钢铁产区,拥有丰富的铁矿石资源和完善的交通运输条件。
随着中国钢铁行业的结构调整和升级,枣庄市的钢铁产业也在积极转型升级。
未来,枣庄市将推进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的发展,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
枣庄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市发展改革委枣庄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2023)
枣庄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市发展改革委枣庄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2023)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枣庄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3.01.09•【字号】枣政办发〔2023〕1号•【施行日期】2023.01.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枣庄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市发展改革委枣庄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枣政办发〔2023〕1号各区(市)人民政府,枣庄高新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单位,各大企业:市发展改革委《枣庄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已经枣庄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枣庄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3年1月9日枣庄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一、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2022年,面对宏观形势的深刻复杂变化和新冠疫情的严重冲击扰动,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和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成效显著,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动能转换加快突破,高质量发展全面提速,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市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总体较好,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一)疫情防控有序有效,经济运行稳中向好。
全面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严格落实二十条、新十条优化措施和省委“5+1”“4+3”“4个3”部署要求,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坚持上下联动、全员出击,建立一体化、扁平化高效指挥体系,加速提升核酸检测、流调溯源、隔离管控、医疗救治能力,成功处置两轮突发疫情,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68.88亿元,增长6.3%;预计生产总值有望突破2100亿元,增长4.5—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5—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0.7%,进出口总额增长36%左右,实际使用外资增长48%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左右,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1%左右,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城镇调查失业率5.5%以内,全面完成省下达的年度节能减排降碳约束性指标和环境质量改善目标。
山东省产业结构调整及对策分析
山东省产业结构调整及对策分析山东省是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之一,是我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拥有着丰富的资源禀赋和优越的区位条件。
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山东省的产业结构也在不断调整和变化。
本文将从山东省产业结构现状出发,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山东省产业结构现状1. 工业占比较大山东省是我国的重要工业基地之一,工业产值一直占据着较大比重。
主要以钢铁、化工、机械、建材等行业为主,其中钢铁行业产值居全国前列。
食品加工、纺织服装等轻工业也在山东省占有重要地位。
2. 三次产业比重不高相比于工业,山东省的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相对较低。
农业主要以粮食作物和油料作物为主,畜牧业和渔业也有一定规模。
第三产业主要以商贸、金融、旅游等为主。
3. 产业结构布局不均衡山东省的产业结构布局并不均衡,以济南、青岛、烟台为代表的地级市相对较为发达,而部分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存在着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二、山东省产业结构调整存在的问题1. 产业结构单一以重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使得山东省整体发展比较依赖传统工业,面临着环保和资源约束等问题。
产业结构过于单一,容易受到宏观政策和市场波动的影响。
2. 产业融合能力不足山东省的产业融合能力相对不足,缺乏产业协同发展的机制和体系。
产业之间的协同效应不明显,产业链条上下游发展不平衡,影响了整体产业发展的协调性。
三、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分析1. 持续推动产业升级山东省应该持续推动传统产业的升级和转型,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升整体产业水平。
3. 优化产业结构布局山东省应该优化产业结构布局,通过招商引资,加快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产业的发展和转型升级,促进产业结构的均衡布局,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4. 健全产业政策体系山东省应该健全完善的产业政策体系,加大对新兴产业、战略性产业的支持力度,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产业结构的调整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
2023年枣庄政府报告
2023年枣庄政府报告引言尊敬的各位市民朋友们,我代表枣庄市政府向大家报告2023年度的工作情况和未来发展计划。
过去的一年里,枣庄市全市上下团结奋进,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为市民打造更美好的生活。
经济发展国内生产总值(GDP)根据统计数据,2023年枣庄市的GDP预计达到XXX亿元,同比增长XX%。
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产业升级为了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我们将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
通过加大投资,优化政策,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适应经济发展的新要求。
城市建设在城市建设方面,我们注重提升城市的品质和形象。
通过改造老旧小区、提升道路交通系统、改善城市绿化环境等措施,提升市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
社会事业教育事业教育是培养人才、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
我们将继续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改善学校的硬件设施,提高教师待遇,推动教育公平,为每个孩子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
医疗卫生健康是幸福的基础。
我们致力于提高医疗卫生系统的服务水平和治疗质量。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提升医生和护士的技术水平,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和优质的医疗服务。
就业与社会保障我们将继续加大就业工作的力度,努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通过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为市民提供更好的就业保障。
生态环境环境保护生态环境是我们的资源和财富,也是我们子孙后代的家园。
我们将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推进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保护好我们的环境。
生态建设积极推动生态建设是我们的重要任务。
加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力度,推动森林覆盖率的增加,打造更多的生态景观区,提供给市民一个更加美丽的生活环境。
文化旅游文化事业文化是一个国家和城市的软实力。
我们将加强对文化事业的支持,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举办更多的文化活动,传承和发扬枣庄的优秀传统文化。
枣庄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枣庄产业发展现状分析枣庄位于中国山东省中部,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重要城市。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枣庄的产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成为山东省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
首先,枣庄的制造业产业发展迅速。
枣庄拥有一批规模较大的企业,涵盖了多个领域,例如钢铁、化工、机械等。
枣庄发展钢铁产业的优势得益于其丰富的铁矿资源,目前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工业链条。
此外,枣庄的化工、机械制造等领域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企业规模和产能不断扩大,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成为了枣庄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其次,枣庄的农业产业也具备较强的竞争力。
枣庄的农田资源丰富,种植业发展潜力大。
枣庄及周边地区是葡萄、苹果、梨等果树的主要产区,水果种植业发展迅速,市场销售前景广阔。
此外,枣庄还拥有大量的畜牧业养殖场,养殖业产值逐年增长,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再次,枣庄的服务业也在不断壮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扩大,枣庄的服务业也在逐渐兴起。
零售、餐饮、旅游、金融等服务业种类多样,市场需求强劲。
枣庄还建设了一批大型商业综合体,如万达广场、铜锣湾购物中心等,吸引了大量的消费者,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动力。
然而,尽管枣庄的产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枣庄的产业结构偏重制造业,而缺乏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的支撑,需要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力度。
其次,枣庄的人力资源短缺,缺少高素质专业人才,限制了产业发展的潜力。
最后,环境污染问题也需要引起重视,加大环境保护措施,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总的来说,枣庄的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制造业、农业以及服务业都具备较强的发展潜力。
然而,仍需要进一步改善产业结构、解决人才短缺问题以及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推动枣庄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山东省产业结构调整及对策分析
山东省产业结构调整及对策分析山东省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之一,其传统产业以农业和轻工业为主,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山东省的产业结构也在不断调整。
不过,产业结构调整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通过深入分析和制定有效对策来推动。
本文将从山东省产业结构调整的现状和趋势入手,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山东省产业结构调整的现状和趋势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和产业技术的进步,山东省的产业结构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以工业为例,传统的煤炭、钢铁等传统工业产业正在加速向高端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转型。
随着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农业生产也由粗放型向现代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在这一趋势下,山东省的产业结构明显呈现出三个特点:一是工业结构逐渐优化,向高端制造业、新兴产业转型;二是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向科技、智能化方向发展;三是服务业在整个产业结构中的比重逐渐增大,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尽管山东省的产业结构正在发生积极的变化,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工业结构调整的进程相对较慢,传统产业仍占据着较大比重,新兴产业发展不够充分,创新能力不足。
农业现代化建设仍面临诸多困难,技术装备落后、农业规模经营不足、农产品品质无法保障等问题亟待解决。
服务业发展不平衡,高端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速度较慢,与先进制造业和现代农业的配套协调能力有待提高。
以上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了山东省产业结构调整的质量和速度,制约了其经济发展的潜力和空间。
为了有效推动山东省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对策措施: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导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政府可以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引导基金等多种方式,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更新、设备升级,提高传统产业的竞争力;建立产业基金,吸引更多的创新型企业和项目投入,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
2.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政府可以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投入,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加强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引导农民科学种植,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枣庄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枣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
枣庄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枣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枣庄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03.10•【字号】枣政发〔2021〕3号•【施行日期】2021.03.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枣庄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枣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各区(市)人民政府,枣庄高新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单位,各大企业:《枣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已经枣庄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查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枣庄市人民政府2021年3月10日目录第一章开启新时代现代化强市建设新征程 6第一节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 6第二节新发展阶段面临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 14第三节“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 18第四节“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21第五节2035年远景目标展望 24第二章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增强转型跨越支撑 25 第一节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25第二节构建创新平台体系 26第三节优化创新生态系统 28第四节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29第三章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 31 第一节打造“6+3”现代产业体系 32第二节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 50第三节培育优良产业生态 53第四章深入挖掘内需潜力,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55 第一节推动消费提档升级 55第二节扩大精准有效投资 57第三节积极开拓国内市场 59第四节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60第五章把握数字时代机遇,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 62 第一节推进数字经济发展 62第二节推进数字民生建设 65第三节推进数字政府提升 66第四节推进智慧城市升级 68第六章统筹城乡融合发展,提升综合承载能力 69第一节优化市域发展布局 70第二节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72第三节强化基础设施保障 74第七章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77 第一节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77第二节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80第三节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83第四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84第八章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凝聚时代精神力量 86第一节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86第二节传承弘扬优秀文化 88第三节提升社会文明程度 89第九章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加快绿色发展进程 91第一节全面加强生态保护修复 91第二节推进重点污染系统治理 93第三节强化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96第四节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98第十章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充分释放发展活力 100第一节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100第二节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102第三节推进开发区改革创新发展 103第四节深化财税金融改革 105第五节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106第十一章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实现发展成果共享 108 第一节促进居民就业增收 108第二节夯实教育现代化基础 110第三节提升社会保障水平 112第四节积极打造健康枣庄 114第五节推进平安枣庄建设 117第六节加快法治建设进程 120第十二章凝聚发展强大合力,加强规划实施保障 122 第一节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122第二节凝聚开拓奋进合力 123第三节健全规划制定和落实机制 124第一章开启新时代现代化强市建设新征程第一节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第二节新发展阶段面临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第三节“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第四节“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第五节2035年远景目标展望第二章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增强转型跨越支撑第一节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第二节构建创新平台体系第三节优化创新生态系统第四节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第三章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第一节打造“6+3”现代产业体系第二节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第三节培育优良产业生态第四章深入挖掘内需潜力,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第一节推动消费提档升级第二节扩大精准有效投资第三节积极开拓国内市场第四节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第五章把握数字时代机遇,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第一节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第二节推进数字民生建设第三节推进数字政府提升第四节推进智慧城市升级第六章统筹城乡融合发展,提升综合承载能力第一节优化市域发展布局第二节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第三节强化基础设施保障第七章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第一节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第二节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第三节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第四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第八章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凝聚时代精神力量第一节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第二节传承弘扬优秀文化第三节提升社会文明程度第九章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加快绿色发展进程第一节全面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第二节推进重点污染系统治理第三节强化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第四节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第十章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充分释放发展活力第一节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第二节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第三节推进开发区改革创新发展第四节深化财税金融改革第五节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第十一章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实现发展成果共享第一节促进居民就业增收第二节夯实教育现代化基础第三节提升社会保障水平第四节积极打造健康枣庄第五节推进平安枣庄建设第六节加快法治建设进程第十二章凝聚发展强大合力,加强规划实施保障第一节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第二节凝聚开拓奋进合力第三节健全规划制定和落实机制枣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2021年3月目录第一章开启新时代现代化强市建设新征程 6第一节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 6第二节新发展阶段面临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 14第三节“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 18第四节“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21第五节2035年远景目标展望 24第二章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增强转型跨越支撑 25第一节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25第二节构建创新平台体系 26第三节优化创新生态系统 28第四节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29第三章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 31第一节打造“6+3”现代产业体系 32〗第二节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 50第三节培育优良产业生态 53第四章深入挖掘内需潜力,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55 第一节推动消费提档升级 55第二节扩大精准有效投资 57第三节积极开拓国内市场 59第四节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60第五章把握数字时代机遇,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 62第一节推进数字经济发展62第二节推进数字民生建设 65第三节推进数字政府提升 66第四节推进智慧城市升级 68?第六章统筹城乡融合发展,提升综合承载能力 69第一节优化市域发展布局 70第二节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72第三节强化基础设施保障 74第七章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77第一节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77第二节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80第三节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83第四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84第八章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凝聚时代精神力量 86第一节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86第二节传承弘扬优秀文化 88第三节提升社会文明程度 89第九章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加快绿色发展进程 91第一节全面加强生态保护修复 91第二节推进重点污染系统治理 93第三节强化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96第四节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98第十章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充分释放发展活力 100第一节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100第二节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102第三节推进开发区改革创新发展 103第四节深化财税金融改革 105第五节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106第十一章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实现发展成果共享 108第一节促进居民就业增收 108第二节夯实教育现代化基础 110第三节提升社会保障水平 112第四节积极打造健康枣庄 114第五节推进平安枣庄建设 117第六节加快法治建设进程 120第十二章凝聚发展强大合力,加强规划实施保障 122第一节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122第二节凝聚开拓奋进合力 123第三节健全规划制定和落实机制 124枣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根据中央《建议》、省委《建议》和市委《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市委、市政府战略意图,提出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擘画未来十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汇聚全市人民共同愿景、引领全市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今年以来,面对国际国内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全市上下积极应对,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强运行调控力度,努力克服各种难题,规模以上工业保持了平稳增长。
一、当前全市工业经济运行基本特点
1-8月,枣庄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0%,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工业增速保持稳定。
从累计增长情况看,除1-2月工业增加值增速为8.5%,1-3月累计增速上升为11.0%,其后增速始终维持在这一水平,未有较大变动。
(二)重点行业增速回落,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1-8月,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中占比较高的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及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同比分别增长4.7%、9.3%和6.7%,增速分别低于全市平均6.3个百分点、1.7个百分点和4.3个百分点,比1-7月分别回落0.6个百分点、0.8百分点和0.1个百分点。
(三)六大高耗能行业增速趋缓,为节能降耗提供空间。
1-8月,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1%,低于全市平均2.6个百分点,比1-7月回落0.3个百分点。
(四)主要效益指标全面回落。
1-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46.93亿元,同比增长7.4%,比上半年收窄0.6个百分点,比1季度收窄1.1个百分点;实现利润118.40亿元,同比增长4.9%,比上半年收窄0.2个百分点,比1季度收窄1.6个百分点;实现利税202.77亿元,同比增长7.8%,比上半年收窄0.3个百分点,比一季度收窄1.4个百分点。
(五)工业品出口持续低迷。
1-8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出口交货值36.67亿元,同比下降12.6%,比去年同期增幅降低31.0个百分点。
其中,8月份完成出口交货值4.99亿元,同比下降24.3%,创出今年以来的新低。
自年初以来连续8个月同比下降。
二、当前影响工业增长的原因分析
当前国内主动调控,外部需求不断发生新的变化,这种变化使得工业经济保持较快增长面临较大压力,需要高度关注。
(一)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
今年以来,受国际复杂环境和国内宏观调控影响,全国经济增势逐渐放缓,1-8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1%,比年初回落1.3个百分点,我省工业增速也始终在11.0%左右徘徊不前。
国内市场下游产业需求不足,增速放缓,对以原材料基础性产业为主的我市工业产生一定影响。
(二)新增工业企业拉动作用减弱,工业发展后劲不足。
新增企业是决定工业经济发展后劲的主要因素之一,对工业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2011年我市新建企业对工业增加值增速的贡献率仅为8.5%,今年以来仅新增26家规上企业,由于规模偏小、资金短缺、生产能力未饱和等因素的影响,未能对我市的工业经济发展起到强有力的拉动作用,工业生产面临发展后劲严重不足的窘境。
(三)企业成本上升,效益指标下滑明显。
今年以来,原材料价格的普遍上涨以及用工成本的上升都增加了企业生产成本,加大了企业经营难度。
同时,一度趋紧的货币政策也使得企业面临着融资难的窘境。
在这种背景下,企业的营利能力明显下降,工业效益指标下行态势较为明显。
1-8月,工业利润和利税由上年同期20%以上的较高增幅回落至个位数增幅,同比分别增长4.9%和7.8%,从回落程度看,已跌穿国际金融危机时的水平。
前7个月全市有53家企业出现亏损,比去年同期增加13家,亏损企业亏损额达到9.66亿元,同比增长30.5%。
从微观层面看,当前企业的经营压力更为突出,多数企业感受到更多的严峻性和不确定性,效益回落是当前生产经营中面临的主要困难。
(四)企业开工不足。
由于市场行情不好,价格低迷,亏损严重,企业生产经营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部分企业采取限产保价的行为,观望等待,期待市场全面复苏。
截止8月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72户停产,主要集中在煤炭、水泥、专用化学制品制造、矿山机械制造等行业。
还有部分企业(尤其是高耗能企业)处于半停产状态,开工不足,不能满负荷生产。
(五)重点行业拉动作用减弱。
由于原材料工业开工不足,用电负荷下降,直接导致占我市工业经济份额较大的煤炭、水泥等行业增长乏力。
1-8月,原煤、水泥产量分别为1997.04万吨、1605.73万吨,同比均下降0.6%,增幅分别较
1-7月份回落0.6个百分点、1.0个百分点。
煤炭、水泥两大支柱行业增速减缓,成为影响全市工业增幅低于全省平均的原因之一。
三、全年工业走势判断
从国际看,世界经济继续保持复苏态势,经济增长前景有所改善,但复苏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突出。
从国内看,在外部经济环境复杂严峻的大背景下,国家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基本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但是2010年以来,国家趋紧的宏观调控政策,特别是今年GDP增速目标调低至7.5%,影响深远,已经波及到我市大部分工业行业。
从我市看,工业结构总体“倚重倚能”特征仍较为明显,重工业太重,轻工业太轻,重化工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比重过大,发展方式较为粗放,更易受市场变化影响。
随着国家各部门和市政府出台工业扶持政策陆续落实到位,政策效应逐步显现,部分新增企业拉动效应也将逐步显现,工业运行将呈现趋稳并逐步回升的态势。
但是,完成全年13%的目标任务难度较大,预计全年工业增加值增速将保持在11%以上。
四、做好下步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营造良好的企业发展环境。
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制定的各项政策措施,用足用好国家政策,积极争取国家支持资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对引进企业的用电、用气、运输、搬迁及建设用地等要给予相应支持。
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我市装备制造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扶持企业加速发展壮大。
(二)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对工业发展的导向和支持作用,切实用好工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项目建设和企业成长。
加大向上争取资金力度,通过申报节能减排、技术改造、技术创新等项目,为企业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使各种资源进一步向优势产业集中,推进企业做大做强的步伐。
(三)抓好工业项目建设,不断增强工业发展后劲。
一要抓好项目实施,加快推进重点工业生产性项目和技改项目的实施,确保项目早开工、早竣工、早达产。
二要抓好项目储备。
把项目建设与国家和省相关产业振兴规划、推进自主创新、节能降耗、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等宏观调控决策部署对接起来,筛选和编制一批大项目、好项目,优化项目结构,扩大项目库容。
三要抓好项目服务。
围绕推进项目建设,坚持抓领导、抓服务、抓保障、抓考核,为项目建设提供保障。
(四)加大考核力度。
要对照年初目标分解任务,对区(市)工业增长目标进行分解,严格进度、年度考核;对完成任务的区(市)及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由市政府给予一定数额的奖励,以强化责任,促进全市完成工业增长的目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