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工业经济运行情况介绍

合集下载

武汉工业企业清洁生产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武汉工业企业清洁生产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武汉工业企业清洁生产的现状、进入21世纪,清洁生产作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优先行动领域和有效途径,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和广泛采纳。

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提倡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生态企业,清洁生产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载体和基本路径。

因此,深入研究和实施清洁生产对于实现我国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买际意义。

一、武汉工业企业清洁生产现状近几年来,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的贯彻和实施,武汉工业企业在推行和实施清洁生产工作中取得了初步成效。

目前全市清洁生产已在企业示范、人员培训I、政府促进等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

一是在企业示范方面,自2000年以来,在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省、市环保部门、经济综合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的共同推进下,全市已有武汉石油化工总厂、武汉神龙纸业有限公司、武汉钢实东磁磁性材料有限公司等20多个企业确定为清洁生产审核试点和循环经济试点单位,武汉市东西湖区新沟工业园经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环保总局等部委批准为全国循环经济产业园试点地区。

2005年。

国家环保总局还将武汉确定为“中国加速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行动示范市”之一。

据调查,武汉市已经开展或正在启动问题及对策研究口刘冠宝张秋何劲清洁生产示范项目,涉及的领域包括化工、轻工、建材、冶金、石化、纺织、医药、机械、电子等行业。

二是在人员培训I方面,近两年来,武汉市政府十分重视人员培训i工作,先后由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和市环境保护局联合举办了多次清洁生产培训班,通过培训l和示范,使不同层次的管理者熟悉和了解了清洁生产,让不同岗位的员工和工程技术人员获得了专门的清洁生产知识和技能,从而提升了武汉推行清洁生产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提高了企业对实施清洁生产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为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奠定了基础条件。

三是在政府促进方面,近年来,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重视,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和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根据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和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武汉首次将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列入“十一五”规划,制定了《武汉市清洁生产实施方案》。

湖北省经济发展情况及重点行业发展现状

湖北省经济发展情况及重点行业发展现状

湖北省经济发展情况及重点行业发展现状目录第一节、湖北省经济总体发展情况分析 (1)1.1湖北省经济发展概况 (1)1.2湖北省各州市经济发展情况 (2)1.3湖北省经济在中部六省中的地位分析 (4)第二节、重点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6)2.1湖北省工业整体情况 (6)2.1.1工业利润逐月好转 (6)2.1.2亏损企业亏损额下降 (7)2.2重点行业情况 (7)2.2.1电力行业利润增加 (7)2.2.2汽车行业产销稳步增长 (8)2.2.3冶金行业效益有所改观 (10)2.2.4房地产形势有所好转 (10)2.2.5交通运输行业建设提速 (11)2.2.6电子(设备制造)行业提速明显 (12)2.2.7轻纺行业利税快速增长 (12)2.2.8石油加工行业扭亏为盈,化工行业利润减少 (12)第三节、湖北省装备制造业发展情况 (13)3.1总体发展概况情况 (13)3.2制造业二级子行业结构特点 (14)3.3应收账款及库存情况 (15)3.4用电情况 (15)第四节、明年信用业务投向思路和建议 (16)4.1总体思路 (16)4.2主要行业及业务投向建议 (16)4.2.1电力行业 (16)4.2.2公路交通行业 (17)4.2.3铁路行业 (17)4.2.4钢铁行业 (17)4.2.5汽车行业 (18)4.2.6光电子行业 (18)4.2.7房地产行业 (18)4.2.8政府信用项目 (19)4.2.9其他行业 (19)插图清单图1.1湖北省GDP变动趋势图 (1)图1.2湖北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变动趋势图 (2)图1.3湖北省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分布图 (2)图1.4湖北省主要城市经济指标对比分析图 (4)图1.5湖北省在中部六省经济实力对比分析图 (5)图2.1工业利润增长变动趋势图 (6)图2.2工业不同分类收入、利润对比图 (7)图2.3汽车产业产量变动图 (9)图2.4房地产成交量及价格变动趋势图 (11)图3.1装备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变动趋势图 (13)图3.2装备制造业收入、利润变动趋势图 (14)图3.3湖北省全社会及工业用电变动趋势图 (15)表格清单表1.1湖北省各州市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3)表1.2中部六省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4)表2.1湖北省主要火电企业分布一览表 (7)湖北省经济发展情况及重点行业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第一节、湖北省经济总体发展情况分析1.1湖北省经济发展概况来自湖北省统计局数据,今年前三季度我省GDP总量为8656.8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743.3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速度为12.5%,较去年同期下降 1.7个百分点,但较今年一季度10.2%的增速提高了2.3个百分点,比二季度11.3%的增速提高了1.2个百分点,我省GDP总体呈现逐季回升的态势,变动趋势如下:图1.1湖北省GDP变动趋势图从三次产业增速分析,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283.7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48.01亿元,增长5.3%;第二产业增加值3773.3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325.84亿元,增长15.2%;第三产业增加值3599.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369.5亿元,增长11.7%。

武汉市经济发展状况前景

武汉市经济发展状况前景

武汉市经济发展状况前景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篇一:武汉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5年,面对错综复杂、不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复兴大武汉的奋斗目标,主动适应新常态、抢抓多项国家战略机遇,坚定不移地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总量跨越、质效提升,位次前移“的良好发展态势,圆满完成了“十二五”规划主要目标。

一、综合年末常住人口万人,比上年增加万人。

户籍人口万人,增加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万人,减少万人;非农业人口万人,增加万人。

人口自然增长率‰,其中,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人口净迁移率-‰。

“十二五”时期,全市常住人口年均增长%,比“十一五”时期低个百分点。

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亿元,增长%;第二产业增加值亿元,增长%;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增长%。

人均生产总值104132 元,增长%。

表1: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单位:亿元,%“十二五”时期,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累计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倍;年均增长%,低于“十一五”时期平均增速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年均分别增长%、%和%。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调整为::。

第三产业占比提高2个百分点。

图1:2011-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年末市场主体万户,其中,本年新登记万户。

全部市场主体中,企业万户,其中新登记万户;个体工商户万户,其中新登记万户。

企业中,私营企业万户,其中新登记万户。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亿元,比上年增长%。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亿元,增长%。

其中,税收收入亿元,增长%;非税收入亿元,增长%。

“十二五”时期,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年均增长%,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1%。

表2:2015年财政收入及其增长速度单位:亿元,%图2:2011-2015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及增长速度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表3:2015年价格指数(上年=100)%图3:2015年居民消费价格月度同比涨跌幅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 ,比上年末下降个百分点。

最新-武汉市经济发展状况前景1 精品

最新-武汉市经济发展状况前景1 精品

武汉市经济发展状况前景篇一:武汉市经济发展状况前景武汉市在全国城市中的经济地位演变及发展20世纪80年代初期武汉市的经济地位及经济增长原因简析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

在这个时期,国家战略东移的格局尚不明显,武汉作为计划经济体制的老工业基地“余威”尚存,经济实力在全国城市中仍居于前列。

但由于对外开放力度不大,经济增长速度开始与沿海地区拉开差距。

这一时期武汉市的经济地位呈现以下特点:(一)武汉经济发展总量水平居第二梯队城市前列,但与第一梯队城市差距很大,而且增长率也居第二梯队城市后列。

(二)武汉地方政府的财政能力和增长率排名均居中,但与排在前几位的城市相比却差距较大。

(三)武汉市的工业化水平与其老工业基地的身分比较相符。

(四)武汉市的开放竞争力处于中下游水平。

这个时期,武汉市经济增长较快,但又不及沿海中心城市。

可分别从投资、消费和出口三个方面来分析:1981年~1985年中,武汉的投资增长率远低于其他大多数城市,居第14位,消费增长率也明显低于广州、青岛、西安、上海等城市,位居第7,这是造成武汉这几年经济总量的增长率低于另外9个城市、位居第10的主要原因。

二、20世纪80年代中期武汉市的经济地位及经济增长原因简析20世纪80年代中期是我国工业化由初期阶段向中期阶段加速推进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全国实施沿海战略,位于内地的老工业基地武汉市的经济增长速度趋缓,与沿海中心城市的差距显著拉大。

这一时期,武汉市在全国城市中的经济地位呈现为以下特点:(一)在多数城市的经济增长不断加速的情况下,武汉在80年代后半期的经济增长速度反而放慢了,武汉的位次继续下降。

(二)武汉市地方政府的财政能力就自身而言虽然是不断增强的,但其增长速度在整个80年代不断下降,其财政能力与排在前几位城市的差距继续扩大,在沿江城市中居于中游,在中西部地区居首位。

(三)武汉市作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其工业化水平与中西部以外的其他城市相比并不具有特别的优势,特别是在5个沿江城市中,武汉市的产业结构层次是较低的。

2000年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0年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0年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正文:---------------------------------------------------------------------------------------------------------------------------------------------------- 2000年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武汉市统计局2001年)2000年,全市人民在中共武汉市委、市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抓住国际经济环境趋好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作用进一步显现的机遇,开拓前进,保持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经济运行质量好转,城市环境得到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较好地完成了“九五”计划的目标任务。

一、综合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初步统计,全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207亿元,比上年增长12.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1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534亿元,增长12.6%;第三产业增加值592亿元,增长12.4%。

“九五”时期累计完成国内生产总值4989.03亿元,年均增长13.3%。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1995年的8454元提高到2000年的16238元,三次产业结构由10.2:47.6:42.2调整为6.7:44.3:49.0,综合经济实力和城市功能进一步提升。

市场物价总水平止降转稳。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0.5%,扭转了前两年持续下降的局面。

价格总水平转稳,反映了市场需求增强,对全市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加大(见附表)。

劳动就业规模稳定。

年末,全市从业人员418万人,比上年末增长0.1%,其中,城镇职工199万人,下降3.8%;城镇私营个体从业人员56万人,下降1.1%。

城镇失业人员数16.16万人,增长21.5%。

全年城镇失业人员就业数6.20万人,增长19.2%;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7.21万人,增长0.6%。

武汉经济的发展现状

武汉经济的发展现状

武汉经济的发展现状武汉市宏观经济统计表资料来源: 《武汉市统计信息网》武汉商业高度发达, 2022 年商品零售总额达 1518.3 亿元, 位居中国 16 个副省级 城市第五, 全国第七。

武汉市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 现已形成门类比较齐全、 配 套能力较强的工业体系。

武汉正在大力发展现代创造业, 着力推进产业技术升级、 集群发展,重点发展钢铁、汽车及机械装备、 电子信息、 石油化工、 环保、烟草 及食品、 家电、纺织服装、 医药、造纸及包装印刷十大主导产业。

同时运用产业 政策,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 重点发展钢铁化工机环保产业会萃区、汽车及机电 产业会萃区、光电子及生物医药产业会萃区、食品工业会萃区、都市工业会萃区。

武汉自然人文景观丰富,素有“历史文化古城”之美誉,现有定点旅游景区 (点) 26 处,其代表性的景点是:全国最佳风景名胜之一的黄鹤楼,国家级东湖风景 区,以五百罗汉、 玉佛及悠久历史著称的归元寺,高山流水觅知音的古琴台、辛 亥首义军政府地地址红楼等。

此外,新开辟的道观河风景区、木兰湖旅游度假区 已初具规模,金银湖旅游度假区、武汉高尔夫球场正在兴建之中。

2022 年,武 汉市旅游外汇收入及国内旅游收入都有大幅上升。

年份项目生产总值 (亿元)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工业建造业 第三产业 商品零售 价格总指 数 居民消费 价格总指 数单位 GDP 能耗(吨 标 准 煤 / 万元) 单位 GDP 能耗降低 率(%)2022 年2590.75115.91 1195.74 1000.74 195 1279.1 100.7101.41.3318-3.352022 年3141.9129.15 1140 1197.49 242.51 1572.75 103104.11.2688-4.732002 年1467.890.4635.5514 121.5741.997.798.62003 年1622.18 95.13 701.87 567.89 133.98 825.18 100.4 102.3 2004 年1882.24102.23 825.78 680.13 145.65 954.23 101103.3 2005 年2238.23109.57 1019.26 852.53 166.73 1109.4 100.9102.72022 年武汉市旅游业统计表资料来源: 《武汉市统计信息网》武汉历史文化武汉拥有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 据不彻底统计, 武汉历史精神文件有 8 类 62 项, 其中非 常重要的和影响极大地有: 开启武汉文化之源的盘龙文化; 从一场革命到一笔珍贵文化遗产 的首义文化; 蕴含着深厚传统文化内涵的黄鹤文化; 集中体现中华民族传统忠孝精神的木兰 文化等等。

武汉经济的发展现状

武汉经济的发展现状

武汉经济的发展现状概述
1
武汉经济发展迅速,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不断 提高。
2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逐渐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 、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为主的产业体系。
3
武汉经济发展面临着一些挑战,如人才短缺、 市场竞争激烈等,需要进一步加以解决。
02
武汉经济的发展现状
工业发展情况
工业产值
01
2022年武汉市工业总产值突破1.5万亿元,同比增长10.8%。
城市环境污染和生态保护的问题
空气质量恶化
随着城市工业化和交通工具的增加,空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影 响市民健康和生活质量。
水资源污染和短缺
武汉市的水资源短缺且污染严重,制约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和生态 环境的改善。
生态环境破坏
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生态环境破坏加剧,武汉市需要加大生态保护 力度,推动可持续发展。
武汉经济的发展现状
xx年xx月xx日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武汉经济的发展现状 • 武汉经济发展的优势 • 武汉经济发展的挑战 • 武汉经济发展的展望 • 结论
01
引言
武汉经济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
武汉地理位置优越,位于中国中部,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 北的区位优势。
武汉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底蕴,为经济发展提供 了有利条件。
05
武汉经济发展的展望
加强创新驱动,促进产业升级
创新驱动
武汉市政府应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等方式 ,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产业升级
武汉应加快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延长产业链条,提 高产业附加值,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024年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4年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4年,武汉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本文将详细介绍2024年武汉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

一、经济发展2024年,武汉市的GDP总量达到了8350.17亿元,同比增长了12.7%。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99.75亿元,增长了4.1%;第二产业增加值为3275.35亿元,增长了11.6%;第三产业增加值为4875.07亿元,增长了13.5%。

这些数据说明了武汉市经济的稳步增长和结构调整的成功。

与此同时,武汉市的财政收入也有了大幅增长,达到了565.81亿元,同比增长了21.4%。

二、产业结构2024年,武汉市继续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先进制造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高新技术产业实力不断增强。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到了696.57亿元,同比增长了26.2%。

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2935.57亿元,增长了20.1%。

这些数据表明武汉市正朝着高质量发展的方向迈进。

三、固定资产投资2024年,武汉市的固定资产投资持续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

全年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了2125.11亿元,同比增长了26.9%。

其中,工业投资增长了35.2%,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了33.7%。

这些数据显示出武汉市投资活力的不断提升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加强。

四、人均收入五、就业和社会保障2024年,武汉市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达到了67.7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7%。

同时,社会保障体系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了90%,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了96%。

六、教育、科技和文化事业2024年,武汉市继续加大教育、科技和文化事业的投入。

全市共有普通高中学校263所,大中专院校174所。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达到了89.7亿元,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了61%。

同时,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市内各类博物馆、美术馆和图书馆的参观人数也有了大幅增加。

七、城市建设2024年,武汉市加快城市建设的步伐。

武汉的产业未来发展趋势

武汉的产业未来发展趋势

武汉的产业未来发展趋势武汉作为中国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具备良好的产业发展潜力。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武汉的产业未来发展趋势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从产业结构调整、创新主导、开放合作等方面,分析武汉的产业未来发展趋势。

一、产业结构调整趋势1. 动能转换:随着武汉日益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发展,传统的重工业和重化工业将逐渐被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取代,城市经济的新动能逐渐成为主导。

武汉将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速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推动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

2. 智能制造:武汉将以智能制造为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智能制造领域。

引进国内外一流企业和科研机构,打造智能制造高地。

同时,推动传统制造业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提升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实现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3. 文化创意产业:武汉具有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底蕴,将以文化创意产业为重点发展方向,培育和壮大文化创意产业链。

通过打造文化创意园区和创意产业基地,吸引优秀的创意企业和创作者集聚,促进文化创意产业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形成产业聚集效应和经济增长点。

4. 环保和新能源:武汉将大力发展环保和新能源产业,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加大环境保护投入,推广清洁能源和能源节约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发展新能源汽车和可再生能源,建设智慧能源系统,加快能源结构转型,实现绿色发展。

二、创新主导趋势1. 科技创新:武汉将加强科技创新,加大对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支持力度。

增加科研经费投入,建设一批国家级和国际知名的研发机构和实验室,培育一批高水平科研团队。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推动科技与经济的深度融合,提升武汉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2. 创业创新:武汉将大力支持创业创新,为创业者提供政策支持和创业环境。

建设创新创业孵化器和科技企业孵化基地,提供创业培训和创业服务,吸引优秀的创业团队和项目。

武汉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武汉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武汉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武汉市作为湖北省的省会和中部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金融中心,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武汉市的产业结构多元化,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汽车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

首先,武汉市的汽车制造产业是其最具竞争力和特色的产业之一。

武汉市拥有众多的汽车制造企业,包括东风汽车集团、长安汽车集团等。

这些企业在汽车生产和研发方面具有强大的实力,可谓中国汽车工业的重要支撑力量。

特别是武汉市近年来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打造了“武汉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形成了从电池、电机、控制器到整车制造的完整产业链。

这一产业链的形成为武汉市的汽车制造产业带来了更大的发展机遇。

其次,武汉市的电子信息产业也具有较高的竞争力和潜力。

武汉市拥有国内外知名的电子信息企业,如华为、中兴通讯、武汉烽火等。

这些企业在通信设备、电子产品研发制造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技术优势。

武汉市还建设了“光谷”,形成了集科研、创新、产业化为一体的电子信息产业园区。

光谷已经成为国内著名的高科技产业园区之一,吸引了大量的企业和人才集聚,对推动武汉市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再次,武汉市的生物医药产业也蓬勃发展。

武汉市拥有众多的生物医药企业,如康泰生物、智飞生物等。

这些企业在疫苗研发、生物制药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实力和技术优势。

特别是在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武汉市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因为这里是新冠病毒的首发地。

武汉市积极参与抗疫工作,加大了对生物医药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了该产业的快速发展。

此外,武汉市还在发展新材料产业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武汉市拥有一批在新材料研发和制造方面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如武汉钢铁集团、大冶特钢等。

这些企业在金属、化工、光电、新能源等领域的新材料研发和应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武汉市还构建了以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为代表的一批高校科研机构,为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综上所述,武汉市的产业现状多元化,涵盖了汽车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多个领域。

武汉市经济发展状况前景

武汉市经济发展状况前景

[标签:标题]篇一:武汉市经济发展状况前景一、20世纪80年代初期武汉市的经济地位及经济增长原因简析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

在这个时期,国家战略东移的格局尚不明显,武汉作为计划经济体制的老工业基地“余威”尚存,经济实力在全国城市中仍居于前列。

但由于对外开放力度不大,经济增长速度开始与沿海地区拉开差距。

这一时期武汉市的经济地位呈现以下特点:(一)武汉经济发展总量水平居第二梯队城市前列,但与第一梯队城市差距很大,而且增长率也居第二梯队城市后列。

(二)武汉地方政府的财政能力和增长率排名均居中,但与排在前几位的城市相比却差距较大。

(三)武汉市的工业化水平与其老工业基地的身分比较相符。

(四)武汉市的开放竞争力处于中下游水平。

这个时期,武汉市经济增长较快,但又不及沿海中心城市。

可分别从投资、消费和出口三个方面来分析:1981年~1985年中,武汉的投资增长率远低于其他大多数城市,居第14位,消费增长率也明显低于广州、青岛、西安、上海等城市,位居第7,这是造成武汉这几年经济总量的增长率低于另外9个城市、位居第10的主要原因。

二、20世纪80年代中期武汉市的经济地位及经济增长原因简析20世纪80年代中期是我国工业化由初期阶段向中期阶段加速推进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全国实施沿海战略,位于内地的老工业基地武汉市的经济增长速度趋缓,与沿海中心城市的差距显著拉大。

这一时期,武汉市在全国城市中的经济地位呈现为以下特点:(一)在多数城市的经济增长不断加速的情况下,武汉在80年代后半期的经济增长速度反而放慢了,武汉的位次继续下降。

(二)武汉市地方政府的财政能力就自身而言虽然是不断增强的,但其增长速度在整个80年代不断下降,其财政能力与排在前几位城市的差距继续扩大,在沿江城市中居于中游,在中西部地区居首位。

(三)武汉市作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其工业化水平与中西部以外的其他城市相比并不具有特别的优势,特别是在5个沿江城市中,武汉市的产业结构层次是较低的。

武汉市2023年工作报告

武汉市2023年工作报告

武汉市2023年工作报告引言2023年是武汉市发展的关键一年,我们将继续全力以赴,推动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在这篇报告中,我们将详细介绍今年的工作重点和取得的成绩,同时阐述下一阶段的发展目标和战略。

1. 经济发展1.1 经济增长今年,武汉市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全年GDP达到了X万亿元,同比增长X%。

这一数字超过了去年的表现,得益于我们在产业转型、科技创新和市场扩展方面的努力。

1.2 产业升级为了推动经济发展,我们在推进产业升级方面加大了投入。

重点关注高科技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结构的优化和转型升级。

我们将继续推动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1.3 促进创新创业为了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我们加强了科技创新基础设施的建设,扩大了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

通过设立创新创业基金和举办创业大赛等措施,鼓励更多的企业和个人参与到创新创业中来。

2. 社会事业2.1 教育发展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我们将继续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

今年,我们将启动一系列教育改革措施,并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养和支持,努力提高教育质量。

2.2 医疗卫生在医疗卫生方面,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

同时,我们还将加大对医药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医疗器械的研发和生产,提高城市医疗水平。

2.3 就业和社会保障就业是民生之本,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对就业的政策支持和引导。

通过举办就业招聘会和培训活动,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同时,我们还将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困难群体提供合适的救助和保障。

3. 环境保护3.1 大气污染治理大气污染是一个全球性难题,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对大气污染治理的力度。

制定更严格的环保政策,加强监测和执法,推动工业企业减排,加强城市交通管理,减少尾气排放。

3.2 水资源保护水资源是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将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推行节水措施,加强水源地保护,鼓励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2014年上半年武汉市国民经济运行情况

2014年上半年武汉市国民经济运行情况

2014年上半年武汉市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来源:武汉统计局作者:武汉统计局时间:2014年08月01日点击率:151武汉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武汉调查队2014年7月21日上半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我市积极应对宏观经济下行的压力,大力推进“五大计划”,着力“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国民经济延续一季度的良好开局,呈现平稳上升的趋势。

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4560.7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6%,增幅比一季度提高0.4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增幅高0.1个百分点。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4.70亿元,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2113.99亿元,增长10.7%;第三产业增加值2332.10亿元,增长8.8%。

农业生产平稳增长。

上半年,我市农业总产值185.5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1%,增速同比加快1.1个百分点;农业增加值114.70亿元,增长5.0%,同比加快1.0个百分点。

蔬菜产量385.18万吨,增长6.6%;牲猪出栏136.50万头,增长3.1%;家禽出笼2050.00万只,下降12.8%;禽蛋产量9.40万吨,增长3.3%;牛奶产量2.42万吨,增长4.8%;水产品产量23.09万吨,增长4.0%。

工业增速不断加快。

上半年,我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611.8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9%,增幅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3个百分点,同比加快1.9个百分点。

工业总产值5462.63亿元,增长16.4%,比上年同期和一季度分别加快4.6和1.4个百分点。

11大工业行业中,有10个行业的产值保持增长,其中5个行业增速同比加快:石油化工加快65.1个百分点,电子信息加快29.5个百分点,生物医药加快3.8个百分点,汽车及零部件加快2.3个百分点,建材行业加快0.2个百分点。

两大开发区继续领跑全市工业,武汉开发区完成工业产值1203.35亿元,增长17.6%,高全市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东湖开发区完成工业产值841.80亿元,增长22.1%,高全市5.7个百分点。

2008年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8年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8年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正文:---------------------------------------------------------------------------------------------------------------------------------------------------- 2008年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8年3月10日武汉市统计局)2008年,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抢抓"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的重大机遇,沉着应对各种不利因素的挑战和考验,克难奋进、开拓创新,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继续改善,经济社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3960.08亿元,比上年增长15.1%。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4.70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1827.65亿元,增长17.7%;第三产业增加值1987.73亿元,增长13.5%。

一、二、三产业比重3.7:46.1:50.2,与上年相比,一产业下降0.4个百分点,二产业上升0.3个百分点,三产业上升0.1个百分点。

表1:地区生产总值单位:亿元指标2008年比上年增长%生产总值3960.0815.1 第一产业 144.73 第二产业1827.6517.7 工业 1515.6518.2 建筑业 31214.9 第三产业 1987.7313.5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33.065.4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134.9120.3 批发和零售业 396.8613.2 住宿和餐饮业 168.1515 金融业239.1915.8 房地产业137.62-13.1全年全口径财政收入791.31亿元,比上年增长24.8%。

地方财政收入376.91亿元,增长27.2%。

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77.32亿元,增长25.1%,其中,税收收入220.40亿元,增长25.6%;非税收入56.92亿元,增长23.1%。

武汉市钢铁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武汉市钢铁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武汉市钢铁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近年来,武汉市钢铁产业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为武汉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钢铁产业在推动武汉市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本文将对武汉市钢铁产业的现状进行分析,并进一步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现状分析1. 产能规模扩大:武汉市钢铁产能在过去几年持续扩大,形成了较大的规模。

目前,武汉市拥有多家大型钢铁企业,其中包括武汉钢铁集团、宝钢武汉钢铁有限公司等。

这些企业的生产线经过升级,已经实现了较高的生产效率。

2. 技术进步:武汉市钢铁产业在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

钢铁生产企业不断引进新的生产技术和设备,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同时,通过推动绿色环保生产方式的应用,钢铁企业也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3. 产业链完善:武汉市钢铁产业的上下游产业链逐渐完善。

在钢铁生产过程中,原材料的供应链和产品的销售链均得到了优化。

同时,钢铁产品的加工、配套和使用也逐步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产业链,为整个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4. 需求增长: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武汉市钢铁产品需求量不断增加。

尤其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和汽车等领域,对钢铁产品的需求旺盛。

这为武汉市钢铁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机会。

二、未来趋势展望1. 转型升级:未来,武汉市钢铁产业将面临转型升级的挑战。

随着我国对环境保护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的高能耗、高排放的钢铁生产模式将逐渐被淘汰。

武汉市的钢铁企业将需要加大研发和技术创新的力度,探索新的生产方式和材料,实现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

2. 智能化发展:随着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发展,在钢铁产业中智能化生产将越来越普及。

武汉市的钢铁企业将利用大数据和传感器等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管理,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 绿色发展:绿色环保是钢铁产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钢铁企业将加大环境保护投入,倡导绿色生产方式,推动清洁能源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

武汉经济的发展现状

武汉经济的发展现状

人才政策
为了吸引和留住更多的人才,武汉市出台了 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包括人才引进、培养和 激励政策。武汉市设立了多项人才计划和奖 励机制,鼓励企业和个人进行科技创新和人 才引进。此外,武汉市还提供了良好的工作 和生活环境,为人才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
障。
05
武汉经济发展的挑战与机 遇
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
《武汉经济的发展现状》
2023-10-28
目录
• 武汉经济发展概述 • 武汉的产业现状及发展 • 武汉的区域经济发展 • 武汉的经济发展环境与政策 • 武汉经济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 武汉经济发展的前景展望
01
武汉经济发展概述
经济发展的总体情况
总体经济规模
武汉是中国的重要城市之一,拥有一定的经济规模和实 力。近年来,武汉的GDP总量和人均GDP均呈现出稳步 增长的趋势。
区域经济的发展前景展望
东西湖区
以电子信息、食品加工、生物医药为主导产业,未 来将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
江汉区
以金融、商贸、文创为主导产业,未来将重点发展 现代服务业和新兴产业。
洪山区
以科教、文创、环保为主导产业,未来将积极推动 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产业结构调整困难
武汉作为老工业基地,面临产业结构单一、资源消耗大、效益不高等问题。为应对这些挑战,需要加大技术研发和产业升级 力度,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转型。
人才流失问题
由于生活成本高、工作压力大等因素,武汉面临人才流失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加大教育投入,提高人才培养质 量,同时优化人才政策,提高人才的待遇和吸引力。
各产业的发展前景展望
01
02

2002年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2年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2年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正文:---------------------------------------------------------------------------------------------------------------------------------------------------- 2002年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武汉市统计局2003年)2002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积极应对加入WTO后面临的新形势,实现了国民经济稳定增长、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一、综合国民经济稳定增长,产业结构继续调整。

初步统计,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493.0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8%。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9.53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660.49亿元,增长12.2%;第三产业增加值743.07亿元,增长12.5%。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9611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7%。

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构成比例由上年的6.3:44.1:49.6变化为6.0:44.2:49.8。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

全年完成财政收入196.54亿元,比上年同口径增长15.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85.83亿元,增长27%。

市场物价低位平稳运行。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1.4%。

除烟酒上涨2.7%、居住上涨1.3%外,食品下降1.0%、衣着下降0.5%、家庭设备下降5.7%、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价格下降9.0%、交通和通讯下降0.1%、娱乐教育文化价格下降1.4%。

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3.7%。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1.6%。

劳动就业工作有新进展。

年末全市从业人员407.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2万人,增长0.3%。

全年下岗失业职工实现再就业7.1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4.98%。

武汉经济发展的特点

武汉经济发展的特点
武汉经济发展的特点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引言 • 武汉经济发展的总体特征 • 武汉产业经济发展的分析 • 武汉经济发展的区域特征 • 武汉经济发展的挑战与对策 • 结论和建议
01
引言
武汉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
地理位置
武汉位于中国中部,长江中游地区,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 北的区位优势。
历史背景
继续推进产业升级 和创新发展
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培育新的经 济增长点,提高产业附加值。
加强区域合作和融 入国家战略
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中部崛起 等国家战略,加强与其他城市的 合作和联动,提升区域整体竞争 力。
优化城市营商环境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政 务服务,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吸 引更多优质企业和人才落户武汉 。
武汉经济发展的挑战与对策
面临的主要挑战和问题
产业结构不够均衡
武汉市的产业结构仍然偏重于重工 业和传统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 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
创新能力和人才储备不足
与一线城市相比,武汉在科技创新 、人才吸引和培养方面存在一定差 距,这制约了经济的长期发展。
环境保护压力大
随着工业化进程加速,环境问题日 益突出,武汉市需要加大环境保护 力度,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第三产业的发展现状和特点
第三产业发展概况
武汉地区第三产业发展迅速,主要集中在商贸流通、旅游、房地产、金融等产业。
第三产业特点
武汉第三产业注重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服务质量,特别是在商贸流通领域,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业。
04
武汉经济发展的区域特征
武汉市内各区域的经济发展
中心城区
01
以总部经济、金融、科技、文化等高端产业为主导,同时积极

武汉市,2016年GDP预计达1.17万亿元工业仍是经济增长引擎

武汉市,2016年GDP预计达1.17万亿元工业仍是经济增长引擎

武汉市,2016年GDP预计达1.17万亿元工业仍是经济增长
引擎
訚洪
【期刊名称】《小康(中旬刊)》
【年(卷),期】2016(000)012
【摘要】2014年,武汉市经济总量突破万亿,成为我国中部首个万亿大城。

2015年,武汉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0905.6亿元,GDP总量在全国城市位居第八。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后、副教授颜昌盛预测2016年度,武汉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或达1.17万亿元,连续三年增长。

2014年,武汉市经济总量突破万亿,成为我国中部首个跨进'万亿俱乐部'的城市。

2015年,武汉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0905.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8%。

【总页数】2页(P28-29)
【作者】訚洪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今年我国高技术产业工业增加值预计达8千亿元 [J],
2.万达电影拟116亿元收购万达影视96.83%股权;后者估值两年缩水250亿元r 王健林"左手倒右手"为了啥? [J], 贾国强
3.成都市,2016年GDP预计达1.16万亿元"成都引力"正在加强 [J], 韩静
4.重庆市,2016年GDP预计达1.74万亿元"三连冠"增速领跑全国 [J], 韩静
5.2015年中国食品工业总产值预计达12.3万亿元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武汉市工业经济运行情况介绍一、2010年全市工业经济运行情况2010年,全市工业战线牢牢把握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等战略机遇,加快工业经济结构调整,精心组织经济运行,扎实开展服务企业工作,推动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努力巩固和扩大应对金融危机冲击成果,全市工业经济呈现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

(一)生产保持快速增长,增速呈明显前高后低走势。

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6424.59亿元,增长28.4%;完成增加值1941.33亿元,增长21.7%,增速同比加快3.2个百分点。

从全年增长态势看,受政策刺激效应逐步减弱及同期基数大幅抬高等影响,增速呈明显前高后低特征。

一季度、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5.4%、30.2%,前三季度、全年分别回落到24.5%、21.7%。

分月增加值增速基本呈逐月放缓走势,下半年均降至20%以下,12月份在增加值规模创历史新高的基础上,同比仅增长14.9%。

表: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情况(二)重点产业生产全面增长,汽车产业突破千亿元。

2010年,全市11个重点产业产值全部保持增长,增幅在15.9%以上。

6个支柱产业发挥骨干支撑作用,合计完成产值4964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77.3%;增幅为30%,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

其中,汽车成为全市首个突破1000亿元大关的产业,全年完成产值1212.28亿元,增长43.7%,持续领跑工业行业;钢铁产业产值875.08亿元,增长32.7%;电子信息产业产值924.79亿元,增长30.2%;石化产业产值384.95亿元,增长29.5%;食品烟草产业产值692.03亿元,增长22.8%;装备制造产业产值874.87亿元,增长17.5%。

(三)百亿元企业带动作用突出,中小企业增长态势良好。

2010年,全市产值过百亿元的企业达到10个,同比增加2个,分别为武钢、神龙、东风本田、武石化、武烟集团、富士康、冠捷、邮科院、华中电网、武汉供电公司。

10个百亿元企业合计完成产值3008.35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46.8%;净增产值732.56亿元,拉动全市工业产值增长14.6个百分点,贡献率为51.5%。

与此同时,规模以上中小企业生产持续快速增长,累计完成产值3202.57亿元,增长23.2%。

(四)多数产品保持增长,船舶、空调、汽车等大产品增幅突出。

2010年,全市重点跟踪的37个产品中,30个保持增长,增长面达81%,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

增幅在30%以上的有7个产品,其中船舶、空调、汽车分别完成产量79.91万载重吨、729.32万台、66.93万辆,增长154.1%、41.8%、36%。

同时,显示器、钢铁、原油加工量等大产品也保持快速增长,分别完成产量1427.03万台、1541.87万吨、498.23万吨,增长23.8%、21.9%、10.4%;卷烟受计划指标限制,继续小幅增长,完成产量262.95万箱,增长2.8%。

(五)开发区表现抢眼,远城区增长步伐加快。

武汉开发区板块完成产值1508.42亿元,增长36.8%,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8.4个百分点。

东湖开发区板块产值跃上千亿元平台,为1051.19亿元,增长24%。

上述两个开发区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39.8%,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

6个远城区板块新型工业化步伐加快,累计完成产值1393.93亿元,增长29.3%,同比提高6.8个百分点。

青山区板块加快恢复增长,重新站上1000亿元台阶,完成产值1222.94亿元,增长25%。

中心城区板块保持快速增长,完成产值1475.18亿元,增长22.6%。

(六)经济运行质量持续提高,盈利增长好于生产。

一是产销衔接保持较高水平。

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为98.02%,工业出口交货值增长38.9%,高于全市销售产值增幅10.5个百分点。

二是效益大幅提高。

1-11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877.51亿元,增长38.7%。

实现利润总额314.87亿元,增长65.7%,高于同期增加值增速43.4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23.09亿元,下降42.7%。

三是新产品开发活跃。

全年全市工业完成新产品产值898.99亿元,增长32.9%,增幅高于全市产值水平4.5个百分点。

四是节能降耗积极推进。

1-9月,全市65户企业万元产值综合能耗0.55吨标煤,同比下降14.3%,预计全年继续呈明显下降态势。

(七)工业品价格波动较大,成本压力上升明显。

受资金炒作、供求阶段性变化等因素影响,2010年工业品价格在短期内急涨急跌,为历年不多见,也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一定困难。

全市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2月份为103.62点,5月份上涨至108.83点,10月份回落到103.33点,12月份又回升到104.56点;全市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2月份为107.63点,5月份上涨至110.39点,9月份降至104.88点,12月份提高到108.05点。

总体看,大宗原材料、农副产品价格高位震荡,人工工资刚性上涨,大幅增加了企业成本压力。

钢材近6个月价格环比持续上涨,国际原油价格震荡上行,近期突破90美元/桶,下半年以来主要化工产品价格涨多跌少,三级棉花价格在四季度暴涨后年末回调到2.6万元/吨高位,我市中心城区、远城区最低工资5月份起分别上调200元、150元。

1-11月,全市工业主营业务成本同比上升38.6%。

(八)除天然气阶段性紧张、资金供应趋紧外,生产要素总体呈宽松局面。

从电力看,由于电网建设加快、应对措施有力,全市顺利实现迎峰度夏。

全年全社会用电量353.63亿千瓦时,增长14%;其中工业净用电量170.78亿千瓦时,增长9.7%。

11月份以来全市加大组煤储煤力度,电煤库存情况较好。

12月末,全市重点监控电厂存煤44.26万吨,同比增长47.7%。

从天然气看,供应总体平稳,全年工业天然气用量2.51亿立方,增长67%,但同时,由于急剧降温时我市取暖负荷迅猛增加、储气调峰能力相对不足,年初和年末均出现短时间工业用气紧张情况。

从资金看,年内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至历史高位18.5%,10月份、12月份两次加息,资金供应趋于紧缩。

11月末,全市金融机构短期贷款余额比年初减少43.68亿元。

今年好的运行结果也使“十一五”有一个圆满收盘。

“十一五”期间全部工业总产值预计由2005年的2674亿元增加到7000亿元,年均增长21.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由2287亿元增加到6424亿元,年均增长22.9%。

全部工业增加值预计由2005年的852亿元增加到2100亿元,年均增长19.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730亿元增加到1941亿元,年均增长21.4%,高于“十五”时期年均增速4.6个百分点。

工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预计比“十五”期末提高2个百分点,工业对全市GDP增长贡献达到45%,工业税收对全市财政收入的贡献达到60%。

可以说“十一五”是改革开放以来武汉工业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

二、2011年工业发展形势简析及主要任务2011年全市工业经济发展面临复杂多变的形势,既有很多有利条件,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但总体上有利条件大于不利因素。

从宏观经济环境看,国内经济仍将保持适度增长。

2011年面临的不利因素增多,全球经济复苏基础仍然脆弱,外贸摩擦和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加,外需形势依然严峻。

同时,国内刺激政策效应有所减弱。

但作为“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伴随着城镇化深入推进,各地将有较强的投资冲动,加之国家促民生、保稳定的需要,预计全年国内经济发展偏暖格局不变。

从企业外部经营环境看,生产要素保障总体供应宽松格局不会改变,但会并存着电、气阶段性紧张的矛盾。

由于需求猛增,我市电煤储存和天然气调峰能力相对不足,在极端天气条件下,工业企业仍有可能面临拉闸限电和限停气的不利局面。

国家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也会导致信贷总量受限,企业融资环境趋紧。

同时,通胀预期增强,国家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要素市场改革,煤电油运气价格上涨趋势明显,国家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用工成本上升和紧张问题也会凸显,企业将面临生产经营成本刚性上涨。

从我市重点产业来看,2011年拉动全市重点产业增长的大工程明显匮乏,除电子信息产业中富士康因加大建设力度产能还能进一步扩充发力外,其他产业基本上没有大的新增产能出力,神龙三厂、东风本田二厂、80万吨乙烯、武烟搬迁改造等大工程需到2012年下半年或2013年才能投产见效,2011年重点产业生产增长很大程度上依靠现有产能的内部挖潜。

从对全市工业发展举足轻重的6大支柱产业分析,多数产业将呈现平稳增长态势。

2011年主要奋斗目标是: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力争增长17%以上;新开工和续建过亿元工业工程100项,投资额320亿元,工业投资突破1000亿元;远城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20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4.5%;协调中小企业融资担保额110亿元。

三、2011年重点工作2011年,要紧紧抓住并切实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大力推进“工业倍增计划”,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结构调整为主攻方向,以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为动力,以“六大工程”为抓手,在转型升级中加快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升级,努力实现“十二五”的良好开局。

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全面打造千亿产业,不断培育百亿企业。

深入实施武汉市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方案,加强规划引导,促进优质资源向重点产业集聚,力争全年新增2个千亿元产业。

出台培育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的政策措施,建立“百亿元企业”培育目录,做好百亿元后备企业名单的筛查认定,对进入目录企业加强政策聚焦和协调服务,全年新增1-2户百亿元企业。

推动军民结合产业发展,促进军工企业融入地方经济。

(二)加大工业投资力度,坚持推进技术改造。

继续滚动实施工业重点工程100项计划,着力改造提升支柱产业,加快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确保全年投资目标的完成。

一是继续强化工业投资经管。

理顺工业投资工作职能,强化目标经管,加强投资运行监测分析。

二是加大对工业重点工程建设的服务力度。

围绕工程建设中有关问题,积极衔接有关部门,做好协调服务。

突出帮助富士康新增产能在5月份如期达产释放,确保企业全年产值突破300亿元。

三是加大对工业重点工程建设的财政支持力度。

争取中央投资和省专项计划资金支持,力争扩大市本级挖潜改造资金计划盘子,做好新设立工业倍增计划专项资金有关工作,鼓励各区加大对工业工程建设的财政支持。

四是加大对工程建设有功人员的激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