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治理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选课期末论文:

课目:比较治理研究(comparative governance)

指导老师:踪家峰上课时间:周二五六节(每周);

中国政府治理特点及其对中国社会影响

法学院08级本科3班许华飞12920082200204 【摘要】中国传统的政府治理理念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及计划经济的理论基础之上的,这也导致了我国政府治理上存在高度集权、法治不足等特点。本文通过对中国政府治理特点的阐述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中国政府治理的特点政府治理影响新型政府治理模式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指导下,也对整个经济、政治和社会领域进行了全面、深刻的改革,使全社会和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日新月异的变化。但相对于西方国家的政府治理变革运动和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中国的政治改革力度明显薄弱,尤其是政府治理理念的变革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政府治理是被视为是一种与传统公共行政迥然不同的新典范,被认为是实现公共服务效益、效率、公平的基本工具。作为一种理论,治理理论可以作为构建国家和社会新型关系的分析解释途径,而作为一种实践行动,治理理论可以促进传统政治、公共行政制度的变革,构建一种分权化、公民参与、多中心的公共行政新典范。

一、中国政府治理的特点

中国传统的政府治理理念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及计划经济的理论基础之上的,实践中也一直遵循政治行政一元论和古典的官僚制度,政府往往以政治的方式对待行政,以行政的方式对待政治,由此而产生的政府治理理念是一种“权威主义理念”。在这种理念的支配下,政府治理活动呈现出高度集权、职权无限、高度封闭、法治不足等特点。

1.政府权力的全方位扩张

政府与公民关系、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及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是衡量政府行为合理性和合法性的重要尺度,在中国传统治理理念中,政府是社会唯一的权力中心,政府的权力扩张到了社会的各个层面:第一,政府权力向公民权利的扩张;第二,政府权力向社会生活的全方位渗透。

2.政府治理重管制轻服务

政府是公民间契约的产物,它在本质上是一种为公民和社会共同利益服务的组织,服务是政府的首要职能。而中国一直强调和信守政府作为国家的伴生物是一种凌驾于人民大众和社会之上的力量,政府治理更多地强调直接维护政治统治的工具性作用而不是对经济、社会的管理及提供公共产品的服务性作用,未能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这一权力本质的表征。

3.政府治理注重效率忽视效能

“效率”即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率,注重的是管理的过程与系统自身的成效,具有明显

的纯经济性和数量化的倾向,譬如GDP的纯增长。而效能指事物所蕴藏的有利的作用,它强调数量与质量的统一、功能与价值的统一、目标与手段的统一、过程与结果的统一,比如新时代的绿色GDP评价体系。效率优先原则在当时特定国情下有其积极的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全面发展,其局限性日益明显:首先,效率是一种比值,本身不包含任何价值判断,忽视了政府活动应体现的正义和“最高的善”的原则;其次,效率观念过分强调机械的量化概念,它未曾顾及到社会性的公平分配。

4.法治行政及行政监督的缺失

在中国传统的政府治理理念中,宪法至上和宪政理念并不存在,上层建筑的其他部分也没有随着法治建设的进程相应地予以必要的调整和改革。法律至上权威和宪法信仰在尚未得到社会普遍认同的历史条件下,立法所追求的主要是法律的工具性价值。这种“工具性”的指导思想往往导致传统的“法治”既无法实现对政府行政权力行使的制约与监督,也无法表现出它的最高权威性。

二、中国政府治理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正如上述中国政府治理特点,我们可以从治理特点这一根源和实践得出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首先,政府权力的全方位扩张降低了社会公众的政治功效感,成为政治冷漠的重要诱因。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市场的弱化或取消,社会的一切事物都由政府筹划和实施,政府的治理模式体现为一个权力高度集中,无所不包、无所不为的大政府。其次,政府治理重管制轻服务导致政府治理往往以政府自身的规则为导向而不是以社会公众的需求为依归,政府治理更多地强调对上级负责而不是对社会负责,从而忽视了建立和发展广泛的社会公共责任机制,容易导致政府行为的随意性和非理性。再次,政府治理注重效率忽视效能不利于培养政府官员执政为民的自觉意识,容易使官僚主义作风和权力寻租活动滋生,其结果往往促使社会上有组织者、有权势者以及既得利益者受益最多,而造成越来越多且差距日益增大的不公平、不平等现象。最后,.法治行政及行政监督的缺失使得它无法实现对政府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不可能创造更大的可预见性、确定性和政治的透明度,不能降低个人受政府决定左右和政府政策由个别领导人转变而转变的变数。

三、对中国政府治理的建议

中国政府治理模式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性变革,这场变革要求改革当前政府的职能范围和运行机制,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核心地位与作用,重构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建立一个与经济转型、社会转型相适应的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新型政府治理模式。具体而言主要表现为:

1.科学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如市场失灵一样政府同样也面临着如何理性管理的问题,关键是要找到管理市场和社会的合理界限,通过多元化的制度和组织结构安排,以确保政府和市场都能够发挥各自的作用与优势。

2.构建新型的政府与社会关系模式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民众的民主参与意识逐渐增强,市民社会将成为一种主要的发展潮流。通过行政渠道将社会各种利益要求和利益表达汇聚起来共同参与政府决策,使行政决策呈现出开放性与参与性,促使高度集权的政府管理体制向民主化行政方向转变,已成为政府的理性选择。

3.重视制度创新,坚持依法行政

法律是社会全体成员公意的体现。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进行政府治理模式创新的过程,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建立法治政府的过程,各级政府要从执政为民的高度,充分认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真正把依法行政作为政府运作的基本准则。

4.建立科学的政府职能范围和运行机制

转变政府职能是创新政府治理模式的核心和关键环节,应明确将政府职能的定位逻辑转变为先市场后政府,将掌舵与划桨分开,用市场化方式减少政府职能。

综上所述,中国历来有强政府、弱社会的传统,要改变这种状况,顺利实现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就必须培育和发展社会中介组织,完善社会的自治组织结构,培养社会的自治与自律能力,建立政府与社会的相互依赖相互协作的互动关系。政府的支持、保障与民间组织的崛起将昭示着未来中国一个强社会的出现。当然,强调强社会并不意味着没有一个强大的政府,强政府与强社会是可以共生的。期待我们祖国我们政府能建立新型政府,真正做到为民服务。

【参考文献】

1.李丽娜当代中国政府治理方式与市场经济体制《法制与经济》2007年第9期

2.肖扬伟政府治理理论:兴起的缘由、特征及其中国化路径选择工会论坛2008年9月

3.石国亮我国地方政府治理的四种模式及其评析理论与改革2009年1月

4.张勇我国地方政府治理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科技信息2008年第5期

5.戴长征中国政府的治理理论与实践中国行政管理2002年第2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