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富民思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其思想蕴含丰富内容,
而富民思想便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春秋时期,随着社会不同阶级、阶层之间利益关系矛盾的日益突
出,利益的正当性问题逐渐成为思想家们关注的焦点,“义利之辨”
“义利之辨”,明确了“利”与“义”的关系,并以此为
指导,形成了富民思想。
通过“义利之辨”,孔子肯定了富裕乃人之所欲,
肯定人们求“利”的正当性,进而把它纳入了其政治思想
理论体系中,认为“为君之利”的关键在于老百姓是否富
裕。这就充分肯定了富民的必要性。
孔子说:“百姓足,君孰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
富裕之后,还要对其进行思想教育,使劳动者树立正
确的财富观,安守本分,以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子贡曾问政于孔子,孔子回答日:“足食,足
兵,民信之矣。”子贡日:“必不得而去,于斯二者
何先?”日:“去兵。”子贡日:“必不得而去,于
斯二者何先?”日:“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
立。”(《论语·颜渊》)可见,在孔子看来,“富足”
有利,能思量到义;见有危,能不惜把自己生命交出,这
样也可以算是一个成人了。子日:“不义且富且贵,于我
如浮云。”(《论语·述而》)明确表明自己对于“利”的
态度,如果不合“义”而得来的财富,对我来说就像是天
际的浮云一般。
人类社会正是在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各种需要中发展
的。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看到了这一历史发展规律。通过
否“爱民”的标志之一,也是一个国家经济能否得到发展
的重要保障。
节流,就是“节用”,即国家在财政开支上尽可能地
DISCUSSION 零售杂谈
农耕文
是指由农民在长期农业生产中形成的一种风俗文化,以为农业服务和农民自身娱乐为中心。
农耕文化集合了儒家文化,及各类宗教文化为一体,形成了自己独特文化内容和特征,但主体包
孔子的富民思想
文/王巍栋
孔子虽未直接提出以人为本的思想,但从其富民思想中,我们
看到,他不但肯定了求利的正当性,而且强调统治者要“使民以
时”,要“惠民”,以此来使民众富裕,国家富强。
孔子
孔丘字仲尼。排行老二, 汉族人,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
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学名人之一。编撰
之道,必先富民”等思想,并提出了一系列改革目标和措
施,所以孔子对管仲的政策大加称赞,认为他所实行的强
国富民政策,不但使齐桓公成为春秋霸主,而且百姓从中
也得到了极大的实惠,并以“仁”来称赞管仲。对同时代
的郑大夫子产,孔子也对其经济改革措施特别是惠民政策
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说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
以正当的途径而获得,君子是不会接受的;贫穷与卑微,
如果不是以正当的手段来摆脱,君子是不会摆脱的。
孔子又说:“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亦可以为成人
矣。”(《论语·宪问》)这里他告诫其弟子子路,只要见
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
74
是干点自己有兴趣的事吧。最后,孔子“义利之辨”所关
心的是获“利”的方式正当与否。他十分强调获“利”方
式的正当性,提倡要见“利”思义。子曰:“富与贵……
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不以其道得之,不去
也。”(《论语·里仁》)意思是说,富有与高贵,如果不是
人所厌恶的。这是富民的前提,也是必要性。
在肯定了“利”作为人的需要是客观存在的之后,孔子进而
指出满足这种需要是正当的,并毫不讳言自己有一种求“利”的需
求。子日:“富而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
好。”(《论语·述而》)意思是说,财富如果是可以求得的,就是去做
一名手执皮鞭的下等差役,我也去干;如果没有这样的机会,那么我还
全面小康社会,这就是当代富民的标准。虽然富民思
想具有时代特征,但这一思想永远是统治者和人民群
众所要求和期望的。正是在这一意义上,挖掘孔子的
富民思想,对于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具
有重要现实意义。
惠民信民
惠民,就要做到“惠而不费”,即既恩惠于
民又不浪费。子张请教孔子如何治理政事,孔子回
并不是构成一个国家“强大”的唯一指标,一个国家
的强大主要表现在“足食、足兵、足信”三者构成的
综合国力上,同时他又认为“民信”(民众诚信)比另外
二者更重要。因此统治者必须重视对老百姓的教育。
孔子认为,“富民”并不只是统治阶级的一个
管理问题,也是需要劳动者本身去积极投入生产劳动
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孔子回答:这“何止于仁,
必也圣乎!”(《论语·雍也》)另外,孔子把子产的
“养民也惠,使民也义”(《论语??公冶长》)的道德
行为,评为君子之道。可见孔子是提倡惠民的,这是
他富民方法中一个重要的措施。他说:“惠足以使
人。”(《论语·阳货》)即施予百姓以实惠,就可以
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而且作为统治者,在施
律。《左传·桓公六年》“有谓
民三时不害,而民各年丰也”之说,所谓“三时”即春、
夏、秋三季,正是农业生产的播种、生长与收获的时期。
古代社会因为统治者的徭役繁杂,所征不时,故经常影响
农业生产。因此,“使民以时”,这是传统社会统治者是
“惠”时还应注重方法,不要像“有司”一样,“犹
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论语·尧曰》),即施人以
财物,却出手十分悭吝,犹如库吏之所为,这样做是
收不到“惠民”效果的。而正确的方法就是如前所
述,“因民之利而利之”,“君子惠而不费”。
民之富固然重要,但孔子并没有停留于此,而进
一步提出了“教民”、“信民”思想,就是在老百姓
离发达国家的水平还有很大差距,全国还有很多贫困或半贫困人口,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任重而道远。只有
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孔子的富民思想。
义利之辩
孔子首先肯定“利”作为客观存在是人的需要。子日:“富与
贵,是人之所欲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论语·里
仁》)这里孔子明确指出,富与贵是人人都希望得到的,贫与贱是人
由此开始。尽管孔子“罕言利”(《论语??子罕》),但“罕言”并非
“无言”。通观《论语》文本,孔子不仅“言利”之处不少,而且形
成了一套由肯定“利”的客观需要到采取正当方式获“利”的思想体
系,并贯穿其富民思想的始终,成为这一思想的哲学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
足?”(《论语·颜渊》)意思是:百姓宽裕,君主怎么会
窘迫;百姓窘迫,君主怎么会宽裕?所以作为统治者就必
须“因民之利而利之”。孔子到卫国,看到卫国人口众
多,弟子冉有问:“既庶矣,又何加焉?”孔子答曰:
“富之。”冉有再问:“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
之。”(《论语·子路》)这就是著名的“庶、富、教”
期,富民的要求有着不同的内容。孔子的富民思想产
生于小农经济的基础上,是为维护剥削阶级的统治服
务的,其富民标准是低水平的。而我们现在处于社会
主义社会化大生产的基础之上,与孔子所处的时代有
本质的区别,而我们富民的标准也高得多。
要建立的是全面的、高水平的、惠及十几亿人口
的,生活更加幸福、公正、和谐、节约和充满活力的
害的行为,他说:“乐晏乐,损矣。”(《论语·季
氏》)孔子本来非常重视礼仪祭祀,但是,他反对在
日常礼仪活动中铺张浪费,任意挥霍,倡导朴素节
俭。他在《论语·八佾》篇中强调说:“礼,与其奢
也,宁俭。”无疑,节流思想对于创造物质财富的庶
民百姓来说,也是可以减轻负担、增加收入的。
“富民”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即在不同的历史时
答:“尊五美,屏四恶。”(《论语·尧曰》)而五
美之一则是“君子惠而不费”,即“因民之利而利
之”(《论语·尧曰》)。意思是说,统治者既给老百
姓予好处,自己又没什么浪费,这就是惠民的正确方
法。子贡问孔子:一个在位者如果能“博施
于民而能
论。可见,“富民”是国“利”之所在,因为,百姓不
“足”,“君”就不可能“足”。因此,孔子认为,为政
的首要任务就是让老百姓能够丰衣足食,安居乐业。
正因为认识到富民的重要性,孔子在提到实行富民
政策的前贤时推崇备至。早于孔子一百多年的管仲,曾明
确提出“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及“凡治国
离发达国家的水平还有很大差距,全国还有很多贫困或半贫困人口,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任重而道远。只有
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孔子的富民思想。
义利之辩
孔子首先肯定“利”作为客观存在是人的需要。子日:“富与
贵,是人之所欲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论语·里
仁》)这里孔子明确指出,富与贵是人人都希望得到的,贫与贱是人
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开源节流
那么,如何富民呢?孔子认为有三点极为重要,即
“开源、节流、惠民”。孔子认为,作为统治者必须做
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
时。”(《论语·学而》)
开源,就是要“使民以时”,让老百姓按时从事农业
生产,遵循农业生产的规
人所厌恶的。这是富民的前提,也是必要性。
在肯定了“利”作为人的需要是客观存在的之后,孔子进而
指出满足这种需要是正当的,并毫不讳言自己有一种求“利”的需
求。子日:“富而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
好。”(《论语·述而》)意思是说,财富如果是可以求得的,就是去做
一名手执皮鞭的下等差役,我也去干;如果没有这样的机会,那么我还
括语言,戏剧,民歌,风俗及各类祭祀活动等,是中国存在最为广泛的文化类型。
75
节省。孔子对禹“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论语??
泰伯》)的行为备加赞扬。孔子还要求在位者节俭朴
素,反对奢侈浪费。他说:“奢则不孙,俭则固。与
其不孙也,宁固。”(《论语·述而》)宁可因陋,不
要骄奢。孔子认为,以酒席荒淫为乐是一种极其有
生活水平得到巨大提高,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富裕
起来的人民,面临着各种新的生活观念的挑战以及西方腐朽思想的侵
蚀,一部分人滋长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思想,不
思进取,不务正业,这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的要求格格不入。
因此,要使人们认清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生活水平得到巨大提高,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富裕
起来的人民,面临着各种新的生活观念的挑战以及西方腐朽思想的侵
蚀,一部分人滋长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思想,不
思进取,不务正业,这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的要求格格不入。
因此,要使人们认清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
74
孔子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其思想蕴含丰富内容,
而富民思想便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春秋时期,随着社会不同阶级、阶层
之间利益关系矛盾的日益突
出,利益的正当性问题逐渐成为思想家们关注的焦点,“义利之辨”
孔子的富民思想 Βιβλιοθήκη 文/王巍栋 孔子虽未直接提出以人为本的思想,但从其富民思想中,我们
看到,他不但肯定了求利的正当性,而且强调统治者要“使民以
时”,要“惠民”,以此来使民众富裕,国家富强。
孔子
孔丘字仲尼。排行老二, 汉族人,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
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学名人之一。编撰
由此开始。尽管孔子“罕言利”(《论语??子罕》),但“罕言”并非
“无言”。通观《论语》文本,孔子不仅“言利”之处不少,而且形
成了一套由肯定“利”的客观需要到采取正当方式获“利”的思想体
系,并贯穿其富民思想的始终,成为这一思想的哲学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