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膀胱炎精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放射性膀胱炎

一、概念

随着放疗技术的发展,放疗已成为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当放射线照射到子宫、宫颈、前列腺等部位的恶性肿瘤时,膀胱会不可避免地受到放射性损伤。有50%~60%的患者在盆腔照射3~4周或更短的时间内,就会开始出现放射性膀胱炎,并可能长期存在。放射性膀胱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及顽固性血尿,病变严重时还可出现顽固性难以控制的动脉型出血,且目前放射性膀胱炎尚无公认的治疗方法。

二、临床分型

放射性膀胱炎的分度放射性膀胱炎分为三度。

轻度( Ⅰ级) : 有尿急、尿频、尿痛、少量血尿等症状,也可表为一过性血尿; 膀胱镜检查可见黏膜充血、水肿;

中度( Ⅱ级) : 膀胱黏膜充血、糜烂、毛细血管扩张甚至破裂,血尿可反复发作,有时膀胱壁可有溃疡;

重度( Ⅲ级) : 膀胱阴道瘘形成。

三、放射性膀胱炎的诊断标准

放射性膀胱炎需要依靠病史、临床表现、辅助检查以明确诊断,放射性膀胱炎的患者必须有明确的盆腔放射治疗史,临床上可出现突发性、反复性的肉眼血尿,或伴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严重者可致排尿困难、急性尿潴留、失血性贫血等。辅助检查可行超声、CT及膀胱镜检查。超声可发现膀胱壁增厚、内壁毛糙,其中以后壁三角区为著,并可探及突起; CT 可发现后壁三角区增厚隆起及原发病灶表现; 膀胱镜及活组织检查可作为金标准,可见水泡状改变、出血点、溃疡、团状隆起等。

四、放射性膀胱炎的治疗

放射性膀胱炎常用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高压氧治疗、膀胱灌注、电凝止血和介入治疗等。不同程度的放射性膀胱炎应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轻度采用保守配合高压氧治疗; 中度采用膀胱冲洗联合经尿道电凝止血治疗; 重度采用经尿道电凝止血联合选择性双侧髂内动脉分支栓塞术。

支持治疗轻度的放射性膀胱炎应以对症治疗为主,及时应用抗生素、止血药物控制膀胱刺激症状及出血。除了对症治疗外,对于贫血患者可适当给予成分输血( 如输注红细胞、血小板) ,从而提高患者的输氧能力,以改善局部缺氧状态; 另外,补充大量维生素C也是必要的,可酸化尿液,以避免感染性结石的形成。

高压氧治疗轻度的放射性膀胱炎若保守治疗无法治愈,可以加用高压氧治疗。高压氧治疗也是唯一能逆转放射性膀胱炎的治疗手段。放射治疗会损伤膀胱黏膜的血管系统,使膀胱黏膜缺血坏死,高压氧可刺激血管再生,使膀胱黏膜修复。有研究报道,高压氧治疗可有效控制尿道的出血和疼痛。但高压氧治疗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不是出血性放射性膀胱炎患者均适合高压氧治疗。因其具有的高压力,高压氧治疗不适用于肺气肿、气胸患者以及骨膜自发穿孔、既往行骨膜重构的患者。高压氧可促进新生血管形成,但其是否会促进肿瘤的生长还有待进一步考证,因此不建议应用于有残存肿瘤的患者。

膀胱灌注中度放射性膀胱炎患者可以采用膀胱灌注的治疗方法。传统的膀胱灌注采用硝酸银及甲醛等灌洗液,但容易引起弥漫性的膀胱纤维化。近年来,应用透明质酸钠对膀胱进行灌注日趋流行。透明质酸是人体的一种固有成分,透明

质酸的小分子可渗入真皮,不仅可以扩张毛细血管,增加血液循环,同时可促进表皮细胞增殖、分化。因此,使用透明质酸的钠溶液来进行膀胱灌注,可有效地治疗放射性膀胱炎。膀胱灌注疗法的护理同样十分重要。每次治疗前需排空膀胱,并确保尿管在膀胱内,将药液通过尿管全部注入膀胱内,注入20 mL 空气使膀胱壁充分扩张,有利于药液与膀胱黏膜的充分接触; 膀胱灌注后嘱患者变动体位,由平卧、左侧卧位、右侧卧位及俯卧位交替进行,每种体位15 ~20 min,共保留药液2 h 以上,以充分发挥药效。

尿道电凝止血中度放射性膀胱炎患者若膀胱灌注疗效欠佳,可加用尿道电凝止血的方法。方法为先置入经尿道膀胱镜,应用负压吸引器或膀胱冲洗器清除净膀胱内血凝块,明确出血点后换用电切刀或等离子刀电凝止血。

外科治疗重度放射性膀胱炎保守治疗无效时可以选择外科治疗。由于膀胱血供来自髂内动脉脏支发出的膀胱上、下动脉,因此髂内动脉结扎或栓塞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医用三氧疗法医用三氧疗法是一种新的不同于当前常规疗法、具有积极意义的治疗手段。三氧疗法即将医用三氧溶于生理盐水静脉推注、滴注、自体血回输,或三氧直接输入阴道、直肠、油膏浸入皮肤和全身三氧浴等配合应用治疗肿瘤的治疗方放射性膀胱炎是宫颈癌患者放射治疗后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着宫颈癌患者放疗后的生活质量。因此放射性膀胱炎的预防和治疗刻不容缓。放射性膀胧萎缩:常在放射治疗后1至数年内出现,特征为膀眺粘膜、粘膜下组织、肌肉萎缩与纤维化。主要原因是放射线引起小血管病变(动脉管腔闭塞、血管壁纤维化及硬化)缓慢进行。组织处于缺血状态,引起纤维增生,全骨盆照射后,可见冰冻样骨盆的表现。此种状态多见于腔内照射与外照射后。主观症状是因膀胱容量减少(常只有60ml左右)而引起尿频、尿失禁(特别是夜间),且容易合并感染。膀胱壁硬化成为尿道狭窄的原因。膀胧三角区的纤维化延续到输尿管口附近引起狭窄,继发两侧输尿管及肾盂积水,且合并感染发生肾孟肾炎,对预后有重大影响。感染可加重损伤,必须充分控制感染。当然,放射性膀胱炎的治疗应注意膀胱萎缩的不可逆性。如出现膀胱容积减少时,可能引起令人痛苦的尿频、尿失禁。若经保守治疗后仍有症状,可考虑尿路改道术。特别是在膀胱壁硬化、尿路狭窄时,肾积水恶化可诱发尿毒症。

最新文件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方便更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