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日本戏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日本戏剧
一.日本戏剧的种类
日本戏剧的源头,是原始的咒能。其产生主要源于宗教的咒能和生产的咒能。由巫女在镇魂招魂祭上做的手舞足蹈的动作发展为即兴乱舞。日本第一部和歌集《万叶集》的歌谣,就描绘了当时模仿山民猎鹿、渔夫捕蟹的表演动作。此外,在劳动的咒能中,还模仿了播种和收割的动作歌舞,或庆祝农业丰收,伴着鼓点,口念咒术,边歌边舞,或做出男女欢喜而拥抱的动作,以谢田神,称为田舞。说到根本,戏剧基本都起源于宗教中的祭祀。
从横向来看,日本的戏剧可以分为“能”、“狂言”、“木偶净琉璃”、“歌舞伎”等剧种。其中的能和狂言又经常被归入能剧当中。
从纵向来看,日本的戏剧又可以分为古典剧和明治维新以后的近代剧。
纵观日本戏剧,可以看出能乐、歌舞伎、木偶剧文乐等代表日本的古典戏剧至今还在吸引着众多的观众。中世纪以来的能乐和近代以来的歌舞伎、文乐并没有成为在博物馆展示的死亡的戏剧,而依然跳动着生命的脉搏。虽然在表演和导演上发生了变化,但是其原貌依稀可辨,这一点与被称之为西方戏剧源流的希腊戏剧只留下古剧场遗迹、面具及剧本的情况大不相同。掌握着某种程式化表演模式的古典戏剧演员,基本上全部为男演员。原则上,古典戏剧不同剧种之间互不交往。能乐和歌舞伎演员不可能同台演出;文乐的木偶操作师也不可能参加能乐的演出。由此呈现出日本戏剧的另一特色:能乐、歌舞伎、文乐各自拥有自己的专用剧场,而在能乐剧场上演歌舞伎或在文乐剧场上演能乐都是不可能的。因为每个剧种的表演和导演对剧场空间的要求迥异。
日本戏剧之所以能保存这么久,我也查过一些文献,是有其原因的,首先是政府部门立法对其进行保护,一方面对其进行了大量的资金的投入,对怀有绝技的艺人给予极高的待遇,同时也给予他们极高的荣誉。同时还有一些政策促使艺术得以延续,比如艺人如果把自己的技术密不外传就得不到国产的承认,这样就促使了文化的延续和保护。
在日本戏剧中,比较吸引我注意的是日本的能剧,能剧其中又分为能和狂言,他们就像一对孪生姐妹,既有共同特点,又有不同的地方,能和狂言经常是穿插演出。能向着音乐舞蹈的方面发展,狂言则向着科白剧方向发展,能多写悲剧性的故事,文辞华丽,狂言则以通俗白话的形式表现戏剧的片段。能多写过
去的和鬼神的事,狂言则反映现实的生活,专门嘲笑大名和僧侣。能多流行与上层社会,狂言则多流行于民间。能能吧我们拉到虚拟的世界,狂言则把我们带到了现实的世界。狂言以前多做为能的调剂,但是伴随着历史的发展,狂言的地位也得到了提高,到现在已经发展成为独立的戏剧体裁。已经成为一门独特的戏剧艺术。
二,能的世界
没有缎帐,没有幕布,约4平方米的“能乐堂”显得有些空旷,舞台上唯一的一堵墙就是唯一的背景,道具最多也只是在那堵板墙上画上松树,除此之外,再无其他。
“能乐舞台本身就是艺术品”。它之所以被赋予艺术性或许更多是因为它的简约,简洁而有特定分工。其实,传统的能乐舞台本来是在室外,伴随着历史的发展被迁到了室内。最早的能剧舞台仅仅是乡村中随意用茅草搭建的小台子,但是这个造型却莫名的被历史定格了,并且一直延续到了今天。“屋顶”和“4根柱子”是能剧舞台特殊构造中最显着的特征。四根立柱支撑的芝居式建筑就是舞台,分为由正台、后座、地谣座、桥廊四个部分。表演的正台用原色柏树建成,上面覆盖着神道风格的屋顶—地谣座,左侧延伸着通往舞台的一道窄窄的桥悬,长约33~52尺,宽约6尺,突出于台柱之外,并设有栏栅,“能”的合唱队一般被安排在这儿用歌唱出主角的话语和思想。没有音响和舞台装置、照明的变化,没有布景或机关装置地板下放入的坛罐就是最传统的扩音器,凭借似读似唱的音乐表演来传达天马行空、悲欢离合的戏剧张力,但观众圈在突出来的、三面开放的舞台周围,却真正地与舞台称为一个融合了的“能的世界”。
能乐堂里,演员承担着剧中的角色如同人承担着生命,把一招一式都规定到精密入微的地步,堆砌得好像一块凝固了的整体,连肉体的质地也受到严格的控制。以捕捉意境或情感的精髓为目标,用凝练质朴和阴郁的风格作为禅宗哲学的表达,这似乎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演形式,更像是对生活的大彻大悟。
如仪式般向天地宣告自我,以宁静表达重回浮生梦的意境。“用着装来表示人的身份,用动作来表示事情。” 也许,简单裸露的舞台要表达出如此抽象的情感,唯有多变的能面、华丽服饰和古老的唱腔。不过,很久以来,多彩多姿的能面、不落俗艳的服装却也着实与光秃秃的“能乐堂”和拘谨的能剧动作形成着鲜明的对比。不得而知是否最早的剧服就已经华丽,不过室町时代对剧服的苛刻重视却是可以考证的。当能剧成为统治阶级和上流社会的最爱之后,服饰似乎也理所当然变得奢华。主角服装花案考究,多半为丝货,精工刺绣,宽大而厚实,有五层之多,需套上用锦缎制作的外衫,有时还戴上红色或者白色的假发。不过,服装色彩的使用依然受到百品千条的制约,比如:白色代表高贵和尊严,红色代表年轻女性,浅绿用于奴仆,老年妇女只能身着深色系。
“面部表情和形体动作仅仅暗示着故事的本质,而不是把它表现出来。”所以,自始至终,能剧演员的整个面部都被埋在小小的脸谱里,所有真实的感情都被隐藏在能面之下,只剩下缓缓的动作。于是,幽玄之美的“能面”也顺其自然地成了能剧的代名词,一次次精致的诠释着人世间无止境的喜怒哀乐和悲欢离合。
“一个面具,就是独一无二的一个的灵魂,绝不能让他人侵犯。”一般说来,只有主角戴假面,配角、配角的伴角以及儿童角均不戴面具,但,若戴错面具,却万万不可。能剧演员尊能面为圣,戴上之后绝不能再碰一下。可以请人帮忙更衣,可以找人帮戴假发,但是,像珍宝一样珍藏在铺有锦布的木盒中的能面,其他人是绝对不可以随随便便地触摸和翻看,并且一定要自己戴上。表演者小心翼翼地将能面从木盒中取出,两手捏着面具的两侧,凝视大约60秒,对着能面的正面说:“现在,我要成为你了。” 如同一个仪式般的将整个的自我,全部的身体和灵魂,投入到角色中去,直到完全褪却个人情绪后,再必恭必敬地天地把面具反过来戴好。虽然有点不可想象,不过的确如此!每个能剧表演者表演前都会如此。这是千百年来的传统!或许,能面就是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自戴上的那一刻起便不再是自己,一个个角色被赋予了灵魂般逼真地刻在了“脸”上后,不再需要任何多余的表情就能演绎出了无限的表情。亦或许,当一切外在元素简化之后,内在的情绪反而更为饱满。近乎本色的表演,才是喜悦与悲痛的彻底释放。
或许,能面就是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自戴上的那一刻起便不再是自己,一个个角色被赋予了灵魂般逼真的刻在了“脸”上后,不再需要任何多余的表情就能演绎出了无限的表情。亦或许,当一切外在元素简化之后,内在的情绪反而更为饱满。近乎本色的表演,才是喜悦与悲痛的彻底释放。
三,狂言的世界
狂言与能剧几乎在同一时间产生,在奈良初期,中国唐朝的散乐(杂技)传入日本。平安时代,民间艺人在此基本上加入了一些模拟人物的滑稽表演,逐渐形成了“猿乐”,这就是狂言的前身。到了镰仓时代,狂言已渐渐显现出与能剧的不同,一直到了南北朝末室町初,由于贵族武士阶级的支持与援助,狂言和能剧才算是正式登上历史舞台,此后的江户时代,狂言发展迅速并已经非常成熟。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狂言摆脱了长期以来只能作为能剧的附属地位而转向独立发展。今天,专业的狂言表演者一方面独立表演,另外也跟能剧搭档演出.
伴随着历史的发展,狂言也可以独当一面,以其风趣幽默的风格,得到了底层人民的认同,因此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狂言作为一种或诙谐或嘲讽的小型戏剧,其戏剧性特征是与叙事性特征互相杂糅的。较之能,狂言的戏剧性要强一些,但是与西方经典戏剧不能等量齐观,区别就在于狂言具有一定的叙事风貌,表现在叙事文本、表演和舞台三个方面。狂言在人物关系是一为主角,一为配角,“配角必是主角的对手”。矛盾就是在这些身份对立的人物身上展开了。狂言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