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士怡教授传略及学术思想
“王瑶传统”质疑--对钱理群教授《有承担的学术》的一种学术批评
![“王瑶传统”质疑--对钱理群教授《有承担的学术》的一种学术批评](https://img.taocdn.com/s3/m/1b691658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4dad763.png)
“王瑶传统”质疑--对钱理群教授《有承担的学术》的一种学
术批评
郑惠生
【期刊名称】《社会科学动态》
【年(卷),期】2024()2
【摘要】在钱理群教授的思考里,“王瑶传统”的内核是“鲁迅精神”:它远溯“魏晋风度”,绵延“后代学人”,惠及“现代中国”。
笔者认为,王瑶的学术轨迹,尤其是在批判胡风、批判愈平伯及胡适等事件上的表现,并未体现出“鲁迅精神”和“魏晋风度”,因而,也不存在着一种像钱理群教授所认为的已继承了“鲁迅精神”和“魏晋风度”的良好的“王瑶传统”。
从作为学者的角度讲,王瑶总体上离学术自由的思想甚远,与应该有的学术责任的承担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距离,甚至于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还表现出了严重的学术道德缺失问题。
从波普尔的“猜测-反驳”角度看,钱理群教授关于“王瑶传统”的“猜测”,是有着一定的意义的,由此可以引发人们产生更多、更深入的思考。
【总页数】11页(P13-23)
【作者】郑惠生
【作者单位】广东汕头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0-022
【相关文献】
1.学者回应“文艺学学术事件”当遵循学术规范——对林毓生教授“汪晖涉嫌抄袭”意见的学术批评兼与李陀、王斑、陈晓明、王晓明诸位先生商榷
2.山西省大专院
校纪念鲁迅诞辰一百周年学术讨论会在太原隆重举行——王瑶教授应邀在大会作
学术报告3.王瑶教授来我校作学术报告4.我刊发表的温儒敏教授文章《现代文学
研究的“边界”及“价值尺度”问题》获第四届王瑶奖学术论文奖5.王瑶学术思
想中的鲁迅影响——基于现代文学学术史视野的一种考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医大师阮士怡
![国医大师阮士怡](https://img.taocdn.com/s3/m/7a4572397375a417866f8f8d.png)
冷气 , 入 乘心 络 , 脏腑暴感风寒 , 上乘于心 , 令
人 率然 心痛 , 当用 桂 附 丸 。 颂 口 :
真定 天 益师 东垣 , 分 经论 治分类 编 。
不止 , 胸膈 不 胀 , 不下饮食 , 集 宝 鉴 , 阐析病例 屡 验案 。
i 2 0 1 5 . 0 5 l
政 府授 予 “ 天 津 市优 秀 科 技 L作 者 ” 称号。 l 9 9 4
年和 2 0 0 7年 先 后 获 得 天 津 市 卫 生 系 统 “ f F 1 乐 奖” , 深 受 医疗 界广 大 同仁 认可和 爱戴 。 阮士 怡 教 授 在心 血 管 及 老 年 『 人 J 科 疾 病 中 医药 防 治 中坚 守 “ 益 气 养 阴 法 ”、 “ 益 肾 健 脾
技进 步 奖 。
心 慌气 短 、 体 倦 乏力 、 失 眠早跳 等 症状 , 是 益 气
养 阴法 治疗 心血 管疾 病 的代 表性 药物 , 得 到 了
广 大 医患 的一致 认可 。
阮士怡 教授 1 9 4 6年 毕 业 于 北 京 大 学 医 学 丸 ; 心肺 积热 , 风 雍上 攻 , 头 目 昏痛 , 肩 背拘 急 , 肢节烦 疼 , 口苦 唇 焦 , 咽喉 肿痛 , 痰 涎雍滞 , 涕 唾 稠黏 , 当用 说 心 散 。 又如上焦 寒 ; 积寒 痰饮 , 呕 吐
口 徐 津 鹏 何 为 大师 ? 传 承传统 , 开拓新 知 , 创 一 代 风 院, 上世 纪 5 0年 代 响 应 党 中 央 的 召 , 步 入 两 医学 习 中医的 队伍行 列 。 作 为 我 同 中西 医 结 合 领 域 的开拓 者之 一 , 和董 晓初 教授 一起 组 建 厂 心 血 管疾 病 专 科 , 推 动 了天 津 中 医 、 巾西 医结 合 学 科 的 分 化 与发 展 。 阮 士 怡 教 授 曾 多 次 荣 获 省 部级 科技 进 步奖 , 因。 1 作 突 m 被 天 津 市 人 民
阮士怡教授治疗内科病学术思想研究
![阮士怡教授治疗内科病学术思想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516f1d4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1d.png)
阮士怡教授治疗内科病学术思想研究
王化良;李艳梅
【期刊名称】《天津中医》
【年(卷),期】2002(19)3
【摘要】阮士怡,1918年生 ,194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
师从日籍教授火田邦吉做内科研究生2年。
1946年到天津。
1955年天津市成立第一所中医医院 ,奉调协助建院。
历任天津市中医医院中医研究室主任 ,内科主任 ,副院长等职。
后医院改为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被评审为中医第一批内科主任医师、内科学教授 ,并任天津市中医研究所副所长、心血管研究室主任等职。
曾任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理事、资深理事 ,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及老年医学会副理事长等。
擅长应用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老年性疾病和其他内科常见的疑难危重疾病。
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主持及参加编写《中医内科》等学术著作3部。
研究成果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
【总页数】3页(P4-6)
【关键词】阮士怡;治疗;内科病;学术思想;研究
【作者】王化良;李艳梅
【作者单位】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
【相关文献】
1.阮士怡教授谈养生 [J], 丁洋
2.阮士怡教授治疗溃疡病40例报告 [J], 吴妍
3.阮士怡教授治疗冠心病临证经验 [J], 高宇;张军平;阮士怡
4.阮士怡教授95岁寿辰庆典暨学术思想研讨会召开 [J],
5.阮士怡教授基于整体观辨治心血管疾病临床经验撷萃 [J], 倪淑芳;张军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医大师阮士怡(5)
![国医大师阮士怡(5)](https://img.taocdn.com/s3/m/bcffd8ebf705cc1755270947.png)
6 5岁 时 ,本 应 退 休 的 阮 士 怡 并 没 有 选
择 回 家 安 享 晚 年 。当 时 天 津 市 中 医 研 究 所 成 立 , 阮士 怡决 定挑 起 副所 长及 心 血管 病研 究 室 主任 的担 子 。 随后 , 他成 立实 验 室 , 建 立细
点 , 处方 用 药从 无大 方大 剂 , 却 每 每奏 效 。
带领课题组对 2 6 8例 冠 心 病 患 者 进 行 了 临
5 2
l i 2 0 1 5 。 0 8 1
阮士 怡 翻 阅 了大 量董 晓初 中 医药 治 疗
胞 培养 室 , 运 用 现代 医学 方法 和 科学 手段 进
一
步 研 究 传 统 中 医 药 学 。 自此 , 他在 治疗 心
冠心病 、 药 理 与
基 础实 验研 究 , 提 出用 “ 益气养阴” 法 治疗 冠
鼢
国 医大师 阮 士怡
口 乐 人
此 后 ,阮 士 怡 总 结 了 大 量 临 床 病 例 , 他
发 现 诸 如风 湿 性 心 脏 病 等 内 科疾 病 虽 经 过 长 期治疗 , 但效 果甚 微 。这些 疾 病 多在儿 童 时 期 就 已落 下 病 根 ,长 大 后 转 为 慢 性 疾 病 , 这 给 内科 【作 带 来 很 多 困 难 。 为此 , 他将 “ 上
就 会导 致心 脉痹 阻 , 脉络 不通 。 基于“ 益气 养 阴” 的治疗 法 则 , 阮士 怡研 制 出 了治疗 冠 心病 、 心绞 痛 的“ 6 5 1丸 ” 。 他
疗法则 , 研发了“ 降 脂 软 脉 灵 片 I~Ⅳ 号 ” 方 药 , 以及 治 疗慢 性 充血 性 心 力 衰 竭 的 “ 新 生 脉 散片 ” 等 8种 中 药 制 剂 。 如今 , 这 些 中成药 都 作 为 天 津 中 医 药 大 学 第 一 附 属 医 院 的 院 内制剂 , 在 临床沿 用 至今 。
“托尼学说”与“魏晋文章”的契合--论“个人-人道”思想下鲁迅“嵇阮情结..
![“托尼学说”与“魏晋文章”的契合--论“个人-人道”思想下鲁迅“嵇阮情结..](https://img.taocdn.com/s3/m/ba8b3bf9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3e.png)
AbstractUnder the integral synchronization structure of human culture, the thesis intends to take the couplet “Tolstoyism-Nietzschean Theory & Wei-Jin Essays” as a whole, which was researched separately in the past, to support the connection between historical and real experiences in Lu Xun’s life. What the hypothesis is, why these two kinds of theories varying quite differently in time and space can impact the same person equally? Besides Lu Xun’s knowledge storage and rational choice, we can not ignore the deep connection between them. “Wei-Jin Essays” is not only the style of Lu Xun’s works, but also the style of his personality, specifically embodied in the “Wei-Jin Complex” during Lu Xun’s “ten-year silent period”.The reason of focusing “Wei-Jin” dynasty and having spiritual sustenance on “Ji-Ruan” is because of Lu Xun’s special lived experiences. In his childhood, the folk ghost culture in Zhedong area nurtured his sprite. The tension structure between “the natural ghost” and “the factitious ghost”, the thought basis which integrated Wu-Chang ghost’s individualism and Nv-Diao ghost’s humanism into a whole had both formed gradually in his young mind. When he grew up, in his youth the Satanic Poets’ which united evil nature with divine nature met the humanism of “Tolstoyism-Nietzschean Theory”. At last, in the silent period during the middle age, when Lu Xun returned back to the Chinese culture, he found the backup of his thought, the “Zhuling metaphysics” represented by Ji-Kang and Ruan-Ji, Which is to say, when he copied the characters on ancient monuments, Lu Xun not only assimilated the individualism and humanism in western culture, but also recovered the Wei-Jin spirit, especially of Ji-Kang and Ruan-Ji, at the same time.This meeting beyond time and space limit is rooted in Lu Xun’s thought of “Establishing Human”, and invisibly turned into the spiritual resource in his novel writing, to shape a series of typical characters in the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the crazy man with a deep love”, which equals with either the classical works in ancient Chinese history or the works in world history. From the Chinese ghost to Western Satan, the individual begins his/her adventures among the masses.Keywords:Ji-Ruan Complex; individualism; humanism; Satanic Poets; ghost目 录摘 要 (I)Abstract (II)目 录 (III)第1章 绪 论 (1)1.1 厚此薄彼:前辈学人眼中的“托尼学说,魏晋文章” (1)1.2 泾渭分明:鲁迅与托尼、魏晋影响研究的分而治之 (3)1.3 互文见意:本文的假想命题与求证角度 (8)第2章 幼年烙印:浙东“鬼物”的眷念与决绝 (10)2.1 返祖寻根:故乡民间鬼文化的深入骨髓 (10)2.2 张力结构:“自然鬼”与“人为鬼”的纠葛交融 (12)2.3 兼容平台:无常的“人道”情怀与女吊的“个人”偏执 (16)第3章 青年激扬:西方“摩罗”的复仇与牺牲 (20)3.1 《摩罗诗力说》:个人恶魔性的张扬 (20)3.2 从中国“鬼”到西方“魔”:恶的拯救与启蒙 (24)3.3 循环的悖论:爱与憎的相互制衡 (27)第4章 中年回归:魏晋“嵇阮”的放达与执着 (30)4.1 千百年后嵇阮的知己:从《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说起 (30)4.2 跨越时空的交汇:“竹林玄学”集“个人-人道”之大成 (31)4.3“西学”向“国学”的回归:十年沉默期为“五四”的精神储备 (34)4.4 狂人大爱:“嵇阮情结”在知识分子形象中的投射 (37)结 语 (40)参考文献 (41)后 记 (49)第1章 绪 论1.1厚此薄彼:前辈学人眼中的“托尼学说,魏晋文章”从1913年时任《小说月报》主编的恽铁谯点评鲁迅文言小说《怀旧》算起,鲁迅研究已近百年沧桑,正日渐成为一门走向成熟与完善的“显学”——“鲁学”。
论中国语言学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
![论中国语言学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https://img.taocdn.com/s3/m/373b71de240c844769eaee69.png)
钱 宗 武 ,李仕 春
(1.扬州大学 文学院 ,江苏 扬州 225002;2.广西大学 文学院 ,广西 南宁 530004)
摘 要 :不 同 于 已 有 《中 国语 言 学 史》 类 著 作 的 写 作 模 式 , 中 国语 言 学 学 术 思 想 史的 写作 思路 是 把 中 国语 言学史放在 中外社会发展 和 中外学术思想发展的背景 下进行撰 写。在此视 角下可以发现 中西方语 言学 史的发展规律是一样一样的 ,都经过 了哲学孕育 时期 、语 文学时期和语 言学时期 。
中 的 。 先秦 不少哲 学家都 谈到 名实 关系 ,例 如 :老
子 首先提 出名实 问题 , 《道德 经 道 经 》 的第一 章 说 :道 ,可道 ,非常 道 ;名 ,可 名 ,非常名 。无 名 ,天地 之始 ;有名 ,万 物之母 。老 子在 这里 揭 示 了名称 与事 物之 间的关 系 。
关键词 :中国语 言学学术思想;中国语言学 史;哲学孕育时期 ;语 文学时期 ;语 言学时期 中 图分 类 号 :H0—09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07—7030(2013)01—0116—07
一 、 引 言
梁启 超 在 《中 国 学 术 思 想 变 迁 之 大 势 》
文献 学等方面的研 究。李仕春 (1973一),男,山东莒县人 ,扬 州大学博士后 ,广 西大学文学院教授 ,硕 士研 究生导 师,主要从事语言学学术思想 史,词汇学,词典学研究。
· 116 ·
场 ,思 想空前 活跃 。在此社 会 思想影 响下 ,先 秦 的诸子 哲学论 争之 中 出现 了名 实之争 。名实 之争 是 诸子哲 学论 争在语 言学 上 的表现 ,用语 言学 术 语 来讲 名 实 之 争 就 是 在 讨 论 音 和 义 的 关 系 , 因 此 ,我们说 中国的语 言学研究 是 孕育 在哲学 研究
论阮真的语文教育思想及其实践
![论阮真的语文教育思想及其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51694ddb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d3.png)
论阮真的语文教育思想及其实践
易兰
【期刊名称】《基础教育(重庆)》
【年(卷),期】2005(000)004
【摘要】20世纪30年代前后.我国语文界对于语文教学法理论的研究成果显著,其研究水平从现在来看也相当高.而其研究中表现出的那种严谨而扎实的探索精神尤为可贵,值得学习。
在这些研究者中,阮真可能是最具有代表性。
阮真,又名阮乐真,浙江绍兴人。
他多年担任中学和大学的国文和国文教学法的教学工作.教学经验十分丰富.科研造诣十分精深,因而他成了我国第一批语文教材教法研究生导师之一。
【总页数】2页(P33-34)
【作者】易兰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0-092.7
【相关文献】
1.志存高远踏实践行追求至善——阮春黎老师的声乐教学理念及实践研究 [J], 黄
文君
2.语文教育家阮真的阅读经验及启示 [J], 李耀伟
3.溯源与展望:阮真语文教育思想探微 [J], 马瑞
4.略论语文教材选文的几个原则——读阮真的《中学国文教学法》 [J], 朱洪祥
5.阮真语文教育思想的精神内核及其启示 [J], 刘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03岁国医不老的秘籍,他竟然用这招让血管年轻60年!赶快学起来
![103岁国医不老的秘籍,他竟然用这招让血管年轻60年!赶快学起来](https://img.taocdn.com/s3/m/db5b61a8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0e.png)
103岁国医不老的秘籍,他竟然用这招让血管年轻60年!赶快学起来学而不思则谬,思而不试则枉著名的国医大师阮士怡阮老今年已经103岁高龄了,他有着70多年的临床经验,是我国心血管健康领域的大家。
阮老告诉我们,心血管健康对长寿至关重要,而心血管健康的关键就在于一个字——“通”,血管不堵、血流通畅,人才能健康长寿。
▲阮士怡,生于1917年2月,河北省丰南县人。
天津中医药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
自幼喜好医学,194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
2014年获第二届“国医大师”称号。
(图片来源:北京卫视《养生堂》节目视频截图)谈到养护血管,阮老说得最多的,就是他的“一果一菜一茶”养生秘方。
这位103岁名医的通血管方,居然如此简单,坚持使用一段时间,血管不堵不塞,干净如新!一果:每天吃2个降脂、保护血管阮老每天吃早餐的时候,都会在牛奶里加一勺核桃粉搅匀后服下,这个习惯已经坚持了几十年。
核桃在我国很早就被称为“长寿果”和“益智果”。
研究发现,核桃能通过延缓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的发生来增强人的体质,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现代研究显示,核桃是最健康的坚果,因为它含有效力最强的能抗疾病和抗衰老的抗氧化剂。
经常吃一些核桃,血管内皮功能可以明显改善。
血管内皮细胞功能良好,能防止血栓、调节炎症和控制血压,对预防心脏病和控制血糖具有积极意义。
专家提醒:核桃虽好,但不宜吃太多,每天最多吃2个,以免腻胃,影响消化。
一菜:常吃此菜降低血脂、血管通畅现在的人都懂得“药食同源”的道理,我们平时做菜时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常吃这类食材,来帮助预防心血管疾病,而阮老经常吃的这类食材就是海带。
阮老经常吃的海带,终究有什么功用呢?北京中医药大学养生室教授张湖德指出,海带中的褐藻酸钠具有降压作用,对预防白血病和骨痛病也有一定作用;海带淀粉具有降低血脂的作用,能帮助预防动脉硬化,降低胆固醇。
专家建议中老年人多吃海带、海藻、紫菜之类的食物,尤其是高脂血症患者和大便不通畅的人群,常吃些海带可以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促进排便防便秘。
阮元经学述论
![阮元经学述论](https://img.taocdn.com/s3/m/05eb97c6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b1.png)
关键词:阮元经学文献思想清代学术
II
⑨
博士学位论文
DOCTORAL D1SSERTATION
Abstract
In the history of the Qing Dynas饥there was a special group whose members were both the
dignitaries of the court and the well-known scholars;they not only have gained remarkable political achievement but also huge academic achievement.In this group,Ruan Yuan WaS a very important figure with his high position through the period of Qianlong Jiaqing and Daoguang,his longevity
Ruan Yuan’S tremendous contributions to Confucian classics study mainly lay in his organizing
阮真语文教育思想简论
![阮真语文教育思想简论](https://img.taocdn.com/s3/m/0fa0d31a4431b90d6c85c7c3.png)
• 江苏二十位语文教育家思想地图 • 中国三十位语文教育家思想地图
勾画了“科学”的教材观
• 他提出了选材的四项原则:第一,适合程度的原 则。第二,兴趣的原则。第三,需要的原则。第 四,功效的原则。 • 哪些文章不适合选。1.不合中学读文教学目的与 进程标准及选材条件的不选。2.违反党国体制及 主义的不选。3.思想不和现代生活思潮的不选。4. 意志消极或欠高尚的不选。5.言论不合论理,题 材不合现代需要的不选。6.内容涉及专门学术的 不选。
建构了科学的作文系统
• 阮真制定了作文教学10条标准:1.思想清晰。 2.文意切题。3.论理正确。4.辞语确当。5.见 解切合。6.文法通顺。7.结构严谨。8.修辞 雅洁。9.段落分明。10.标点清楚。前五条要 求作文达到正确的目标,后五条要求学生 达到有法度的目标。
一年级百分比 1.思想清晰 2.文法通顺 3.论理正确 4.见解切合 5.结构谨严 6.修辞雅洁 30% 30% 15% 15% 5% 5%
• 研读二十世纪语文教育经典文丛: • 魏本亚评点《阮真中学国文教学法》 • 徐林祥等评点《叶圣陶朱自清精读举隅、 略读举隅》 • 时金芳评点《梁启超中学以上国文教学法、 陈望道作文法讲义、夏丏尊刘薰宇文章作 法》 • 陈黎明评点《艾伟阅读问题、识字问题》
• • • •
周文叶评点《蒋伯潜中学国文教学法》 史成明评点《袁哲国语读法原论》 步进评点《王森然中学国文教学法概论》 尹逊才评点《黎锦熙新著国语教学法》
二、阮真的语文教育贡献
• • • • • 提出系统的国文教学目的观 关注教师的生存状态 勾画了科学的教材观 构建了科学的作文教学系统 建构了科学的课程体系
提出系统的教学目的观
• 初中国文教学目的:1.人人能用国语或国语文自由发表思 想感情。2.作文演说没有文法上的错误,并有层次有条理。 3.人人有看浅近书报的能力,并养成读书习惯。4.人人有 赏鉴国语文艺的能力及兴趣。 • 高中国文教学目的:1.人人能看普通文言书报。2.人人能 作通顺文言文及应用文字。3.一部分学生能看平易的古书 (如左、国、史、汉、论、孟、通鉴等,但其他经书子书 当除外)。4.一部分学生能欣赏古代文学。(如诗歌、词 曲、小说、传奇等,但骚、七、辞赋、骈俪当除外。)5. 培养极少数天才生能仿作古文、诗歌及其他文艺。
离不开患者的国医大师阮士怡
![离不开患者的国医大师阮士怡](https://img.taocdn.com/s3/m/c37c3a1a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cb.png)
走近百岁园百岁高龄的国医大师阮士怡教授,1917年2月出生,河北省丰南县人,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
阮士怡于1946年北京大学医学院医学研究生毕业,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一批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1955年奉调协助天津市市立中医医院(现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前身)建院工作;1979年,创建天津中医、中西医结合心血管与老年病学科。
这位百岁老人的双手和脸上布满皱纹,须发皆白,慈爱的眼神令人难以忘怀。
他在中医领域鞠躬尽瘁70余年,曾经历战乱及辗转曲折的行医历程,将自己的毕生所知所学奉献给了中医药事业。
执着进行心血管疾病研究他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事业近70年,百岁高龄还亲自为患者把脉开方、会诊重症、解惑疑难,是我国中西医结合领域的开拓者之一。
他推动了天津中医、中西医结合学科的分化与发展,创建了天津中医、中西医结合心血管学科、老年病学科。
他倡导“益气养阴”法治疗冠心病,创立了“益肾健脾、涤痰散结”法干预老年内科疾病,提出了“软坚涤痰强心”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研制了通脉养心丸、补肾抗衰片、降脂软脉灵Ⅰ~Ⅳ号、新生脉散片、黏脂饮等8种中药制剂,其中通脉养心丸已上市。
他开展了舌诊客观化研究,发现了舌下络斑与年龄、病种及中医证候之间的变化规律,揭示了舌下络脉与中医瘀血证的内在联系,总结了心肌梗死患者舌象演化的客观规律。
“人参味甘,大补元气,止渴生津,调荣养卫……”闭着眼睛都能背诵整篇《汤头歌诀》的阮士怡,恍惚间好似回到了儿时的庭院,嗅到那飘香满院的中药味。
当年,叔祖父阮鹤庭是当地知名的郎中,父亲则经营着一家中药铺。
阮士怡喜欢课余时在父亲的中药铺帮忙,他总是被整面墙的中药柜所吸引,父亲注意到了阮士怡的兴趣,时常为他讲解一些中药材知识。
从小的耳濡目染,阮士怡逐渐在脑海中形成了对中医、中药的初步认识。
20世纪20年代,时逢军阀混战,阮士怡被迫辍学,但爱读书的他始终没有放弃学习。
后来,他参加北京高中数理化会考,以优异成绩被北京大学工学院及辅仁大学两所学校同时录取,当时崇尚理科的他毅然选择了北京大学工学院土木工程系就学。
【国医大师阮士怡】治疗胸痹心痛之经验撷要
![【国医大师阮士怡】治疗胸痹心痛之经验撷要](https://img.taocdn.com/s3/m/8474e423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7c.png)
【国医大师阮士怡】治疗胸痹心痛之经验撷要国医大师阮士怡在中医药治疗胸痹心痛方面用药独特、疗效显著,临证重视顾护正气,倡“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之治疗理念,善用黄芪以益肾健脾扶正气,重用鳖甲以软坚散结祛邪气;临证喜用对药,常自拟组方,临证辙效。
胸痹心痛是由于正气亏虚,饮食、情志、寒邪等所引起的以痰浊、瘀血、气滞、寒凝痹阻心脉,以膻中或左胸部发作性憋闷、疼痛为主要临表现的一种病证。
轻者偶发短暂轻微的胸部沉闷或隐痛,或为发作性膻中或左胸含糊不清的不适感;重者疼痛剧烈,或呈压榨样绞痛。
常伴有心悸,气短,呼吸不畅,甚至喘促,惊恐不安,面色苍白,冷汗自出等。
多由劳累、饱餐、寒冷及情绪激动而诱发,亦可无明显诱因或安静时发病。
现将阮老采用中医药治疗胸痹心痛临证经验归纳总结如下。
1重视顾护正气倡“正气存内,邪不可干”1.1 善用黄芪——益肾健脾扶正气阮老治疗胸痹心痛,尤重视顾护正气,谨遵《素问遗篇·刺法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评热病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之治疗理念。
“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血之所以能在脉中正常运行,全赖心气或心阳的推动。
补肾能使诸脏之气充足,起到滋养心脏、充盈血脉之功;益气可使心气舒展,增加血的流动力。
阮老常于胸痹心痛方中加入黄芪30g以益气补血。
黄芪为补气之圣药,大补元气,以扶心气,使“气能煦之”,而其独效者,尤在补血,盖气无形,血有形,有形不能速生,必得无形之气以生之,故黄芪用于大队补肾、补血药之中,为血中之气药,血得气而速生,自能助之以生血。
益气兼补血,则气血并行,相得益彰。
阮老临证重补肾健脾养心以扶正固本,创“心-脾-肾三脏一体论”辨治胸痹心痛,处方中多为补肾阳、滋肾阴、养精血、健脾益气等扶正滋补之品,同时重用黄芪既增强益气、补肾养血之效,气血并行又可避免滋补之品所致滋腻之弊。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不仅能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提高免疫力,而且能够延缓细胞衰老的进程。
中阮老宁解析
![中阮老宁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4ef9c08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06.png)
中阮老宁解析阮老宁,全名阮宁,是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思想家,主要以解释和理解传统儒家文化而闻名于世。
阮老宁出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历史上被称为“阮氏学家”,他通过解释传统儒家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思想家,受到了世界上无数读者的崇敬。
阮老宁的著作有《论语》、《汉教经论》、《仪礼解说》等,可以说他的著作正是把儒家传统思想融入其中,为解释和发挥传统儒家思想发挥重要作用。
他的著作被称为“宁学”,是以阮宁思想为核心,以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为主体,以文化传统观念、文化家风为支撑,显示出中国人社会思想文化史上一条独特的发展轨迹,深深吸引无数读者。
阮老宁的学术里程碑被认为是在古代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研究中取得的重大成就。
他以精细的分析和详细的论述,清楚地阐述了儒家思想中的核心基本概念;他结合传统实用思想,以自己的独创性阐释,向人们阐明道德伦理观、权力体系、文化和行为准则等方面的哲理思想;他让传统文化对今日及未来有着延续性的影响,把中国传统文化推向世界,让它们留存下来,受到越来越多的赞赏和关注。
阮老宁的文章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淋漓尽致地反映着他的思想;他的文章以犀利的推理阐释着自己的思想;他的文章以笃定的分析引领着读者探究宇宙之源;他的文章以深刻的语言揭示了道德准则的精髓;他的文章以洞见的智慧和丰富的经验解析了传统文化的根本;他的文章以写实的思考致力于建立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
宁学反映着中国人思想文化发展史上自古至今的思想内涵,是中国哲学发展史上重要一笔。
阮宁的著作不仅深深地影响了当代中国文化的发展,而且在世界文化史上也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他对儒家传统思想的解释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积极研究他的思想,希望能以此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让他的思想在当今的时代中继续流传。
总之,阮宁用其精湛的解析思维,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推动了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发展,给世界文明贡献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因而受到了众多学者和读者的称赞和敬仰。
国医大师阮士怡王养生不能限于老年
![国医大师阮士怡王养生不能限于老年](https://img.taocdn.com/s3/m/dcc2a83f2f60ddccda38a0b5.png)
—器 黼
理一 个外科 小手术 。 ”
康德 黎对学 P l : - l f ' l l j 高 评价 在与他 人合著的《 孙逸 仙和 中国的 觉醒 》 一书中, 康德 黎 除 了揭 秘 孙 中山 的 求学 、 医生 职业 生涯 , 更不 惜笔 墨地 向世界介 绍了孙逸仙 的革命 目的 、 斗争 经历 , 辛亥 革命爆发 的过程 以及建设 国
上的安定、 清净 , 自然会永葆健康 。
37
涕零。( 据《 新华报业 网》 )
编辑 / 吴雨
时 的理论基础。 任职香 港西医书院教 务长期 间 , 康
德黎对 中国学生的培养不遗 余 力, 对西 医在 中国的发展也有贡献 。史料显示 , 康德 黎夫 妇 去广 州的麻 风村 进 行 医学
考察 时 , 探视 病人 , 并赠予钱 物 , 令村 民
为之侧 目。当时 的社会舆论视麻风病 为 可1 、 白 的瘟 疫 , 避 犹不 及 , 而康 德黎 基 于 医 者之心 , 给 予病 人关怀 , 令 病 人为 之
对于老年疾病 , 阮 ±怡认 为除 了用药物 治疗外 , 还可 以通 过饮
食调节达到延缓的效果。平时注意饮食平衡 , 多吃绿色蔬菜 , 搭配
一
些如海带 、 海鱼 、 海虾等 海产品。另外 , 还 可以增加适 当的运动 ,
比如经常散步 、 打太极拳等 , 既可 以锻炼 身体 , 也 可以陶) 台情操 。 还 要调节好 情志 , 控 制好 自己的情绪 , 避 免 心情大起 大落 , 保 持思 想
家 的步骤 。 为 了便于外 国读者 了解 中国
革命 的意 义 , 他还 图文并 茂地描述 了中 国 文化 、 历史 与现状 , 以及他 在 中国 各
用心服务为百姓 优质高效饮片人——访中医泰斗阮士怡
![用心服务为百姓 优质高效饮片人——访中医泰斗阮士怡](https://img.taocdn.com/s3/m/4315aaf3aef8941ea76e0518.png)
优 质 兄 委 . .、
霭 天睁 夸
津 中药饮片 厂 已逐 步 成 为全 国规模 较大 、 技 术力量 雄厚
的专业生产企 业之一 , 建有化验室 、 标本室 、 药研 室 ,
企 业在 国 内外市场 的竞争能力在不 断提 高 。 天 津 中药饮
片厂为了天 津百姓都能吃上 放心 饮片 , 正 在做大做强企
放心 药 。
优 质 “
”
是企 业的生命。
天 津 的中药 行业历 史悠久 ,
早年供应全市的汤 剂饮片统一
由天 津 中药饮
片厂 按产品规格及 质量标准加工 生产 , 质量好 , 有很高的声誉 。 阮老表 示 , 题词 中这
优 质 “
”
, 是天
津 百姓 、 天 津的医 患者对天 津饮片 的褒奖和信任 , 你们做到 了 , 还 要继续努 力。
治病要 有优 质中药 为基 础 , 然而 , 在 中医 中药 日益被世 人 青睐的 同时 , 一 些 不 法之 徒 受 利益 驱 使掺劣
使假 , 扰乱 中药市场 , 患者花 了钱 旧 病未愈又 添新病的事屡 有发生 。 作为医 生 , 我们希望 所 用 的药品
都是 按照规定标准生产的合格产品 , 使患者药 到 病除 : 作为患者 , 当然希望 吃的是 质量 高 、 疗效好 的
业 。 现代化 的设 备 , 仓储面 积5 0 0 0 平 方米的立体药品仓
库 , 原 料 、 成 品各设单独的存放 区域 , 照明 、 通风及温
湿 度控制均 按 国 家有 关规定设置 , 这 些都是 天 津饮片人
为确保 饮片 质量 “ 用 心 服 务百 姓 ” 所 做 的 内功 。
优 质 “ ,
高效 ,
高 效 “
”
孙诒让生平及学术思想述略
![孙诒让生平及学术思想述略](https://img.taocdn.com/s3/m/7cf2a75c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8d.png)
孙诒让生平及学术思想述略孙诒让(1900-1962),字文轩,号夏山,浙江嘉兴人。
他是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也是中国现代史学专业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学术研究涵盖了中国古代历史、古代文字学、考古学等多个领域,对中国古代史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孙诒让的生平及其学术思想进行简要的述略,以展示这位杰出学者的学术成就和影响。
一、生平孙诒让生于清朝咸丰二年(1852年),他在家中是姥母的嫡长孙。
从小就受到家庭教育的熏陶,对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后来他进入江苏南京的金陵大学学习,并成为著名历史学家梁启超的学生。
在梁启超的熏陶下,孙诒让开始对中国古代史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开启了他的学术之路。
孙诒让曾任南京金陵大学、北平中央研究院等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的教授和研究员,从事中国古代史学、文化史和考古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他还担任中国古代史学会的会长,曾多次出席国际学术会议,并进行了深入的学术交流和合作。
他还曾担任各类学术期刊的编辑和主编,为中国古代史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二、学术思想孙诒让是中国古代史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在中国古代史学、考古学等领域有着深厚的造诣。
他的学术思想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1. 突破传统,注重实证研究孙诒让在中国古代史学领域的最大贡献之一是他对传统历史观念的挑战。
他提出了“实证主义”的历史研究方法,注重对史料的实证分析和考证,严谨地对史实进行考察和核实。
他还注重对考古学的研究,并通过对考古现场的实地调查和考察,对中国古代历史进行了更加深入和全面的理解和研究。
2. 注重史料的整理和研究孙诒让注重对史料的整理和研究,他曾参与了对中国古代史料的整理工作,如《旧唐书》、《新唐书》等重要史书的整理工作。
通过他的努力,许多珍贵的史料得以保存和继承,为后人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参考。
3. 关注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孙诒让在中国古代史学领域的研究不仅注重对史实的考证和分析,还注重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国医大师阮士怡
![国医大师阮士怡](https://img.taocdn.com/s3/m/185d357d011ca300a6c39081.png)
化 验 检 查 单 自己 都 要 一 一 过 目 , 除 非 有 看 不
清楚 的才会 让 弟 子代 为 叙 述 。从 诊 断 到处 方 , 每个程 序都 井井有 条 , 一丝不 苟 。“ 老 师
5 4
l [ 2 0 1 5 . 1 0 】 1
就 多看 一个病 人么 。 ”
“ 我不能 让患 者失 望 。”
最终鼓 励他 : “ 虽 然我不 同意你这 个选题 , 但
我尊 重你 的选择 。 只 是 目前 我 没 有 这 方 面 的 经验 , 怕 不能给 你更 多 的帮助 。 一 旦定 下来 ,
弟 子 们 都 不 忍 心 阮 士 怡 每 次 都 临 时 加
号, 可 他 总 是 这 样 和 弟 子 们 商 量 。 阮 士 怡 总 想 能 多看一 个是一 个 。 他 诊病 从来都 是事 无 巨细 , 每 个 病 人 的
你 就要 认 真 地做 下 去 , 有 困难 我 帮你 , 有 问
题 我们 商量 。” 张伯 礼至 今仍清 楚地 记- N- 导
国 医大 师 阮 士 怡
口 乐 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尊 重 创 新 意 识 鼓 励 学 生 实 践 天 津 中医药大学 校长 、 中 国 中 医科 学 院
力量
“ 无私奉 献 , 育人育 才 ” 是 弟子们 对 老师 的 评价 , 他们深知 , 老 师 用 无 私 的 爱 点 亮 了 学 生 们 前 行 的路 。
年 虽 鲐 背 坚 持 临 床 一 线 9 7岁 的 高 龄 , 应 该 是 在 家 享 天 伦 之 乐
阮士怡教授传略
![阮士怡教授传略](https://img.taocdn.com/s3/m/a17ff31459eef8c75fbfb320.png)
一、幼承庭训,立志学医济世1917年2月21日,阮士怡教授出生在河北省丰南县宋家营镇。
丰南县位于华北平原东部的渤海之滨,西距北京185公里,隶属于现河北省唐山市,南邻渤海。
河北省是名医辈出之地,如金元时期刘完素、张元素、李东垣,对近代中医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阮士怡教授曾祖在当地也是书香富足人家,到祖父辈时,家道中落。
叔祖父阮鹤庭是当地知名的中医郎中,父亲在当地经营一家中药铺,母亲勤俭持家,供家中两个男孩读书上进。
阮士怡教授自幼喜欢读书,在家人的熏陶下,很小就可以背诵简单的《汤头歌诀》,对中医中药有了初步的认识。
自清末以来,西洋学堂在各地兴办,亦有许多地方是废弃荒庙兴办学堂的。
丰南县地处沿海,开风气之先,是兴学较早的地区。
洋学堂开办的课程也很现代化:有算数、格致、文学、历史、地理等。
阮士怡教授就是在这样的西洋学堂中读完了初小4年,高小2年。
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辛亥革命后,北洋军阀混战,天下大乱,遭逢国难。
阮士怡教授被迫辍学,回乡教书。
1937年,跟随哥哥阮士奇到北京志诚私立中学继续完成学业。
1938年,参加当年北京高三数理化会考,优异成绩,被北京大学工学院土木工程系和辅仁大学社会经济系同时录取,并最终就读于北京大学工学院。
时值帝国主义角逐争斗,人民大众身处水深火热之中,兵荒马乱之时百姓备受折磨,医疗公共设施极差,国人相对体弱多病,甚至被外国人讥为“东亚病夫”。
为雪国耻,阮士怡教授遂转念学医。
1940年由工学院肄业后考取北京大学医学院,以图救民众之病痛,强国人之体魄,从此开始了漫漫的从医之路。
二、披荆斩棘,步入杏林之路在北京大学医学院学习4年。
此间,阮士怡教授始终充满了忧患和不安全感。
时值日本侵华战争,北平沦陷后,大学中执教的教师大部分都是日本人。
大学期间阮士怡教授被派往北大医学院附属医院做住院医生,开始临床实习工作。
在北大医学院附属医院,阮士怡教授常常会有机会参与救治危重病人,这对他今后在急症救治方面的技能打下了扎实的临床实践基础。
国医大师阮士怡(9)
![国医大师阮士怡(9)](https://img.taocdn.com/s3/m/66d5c47e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e1fe047.png)
国医大师阮士怡(9)乐人【期刊名称】《开卷有益(求医问药)》【年(卷),期】2015(000)012【总页数】1页(P54)【作者】乐人【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二、学术造诣阮士怡学贯中西,总结多年的临床经验,提出了“心-脾-肾三脏一体”防治心血管疾病及老年内科疾病的学术思想,采用益气养阴法治疗冠心病,创造性地提出“益肾健脾、软坚散结”法保护血管,干预动脉粥样硬化进程的策略,推动了天津中医、中西医结合心血管与老年病学科的建立,出版专著《阮士怡教授学术思想研究》。
三、传承育人他始终奉行“将毕生所知所学授予好学求知之才”的理念,传道授业,诲人不倦;他倡导学术自由及鼓励技术创新,采用“学术放任、鼓励实践”的教学方式,为中医、中西医结合事业培养了众多人才,如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教授、北京大学王学美教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张军平教授、保康医院院长郭利平教授、美国西奈山医学院附属泽西医学中心祝炳华教授、美国荷思瑞健康顾问机构医学总监韩煜教授均是他的高足。
四、科研创新他带领研究团队,通过临床与基础研究表明:“益气养阴”法方药可有效缓解冠心病心绞痛,清除自由基,拮抗炎症反应,对缺氧损伤的心肌细胞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在董晓初老中医基于益气养阴法制定的医院制剂“651”丸的基础上,加以改进,研发了现代中药——通脉养心丸,上市已达30余年;从血脂水平、病理形态、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方面探讨了“益肾健脾、软坚散结”法方药保护血管,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的机理,研制了补肾抗衰片、降脂软脉灵Ⅰ~Ⅳ号、黏脂饮等治疗老年病的系列方药;采用“软坚涤痰强心”法治疗慢性心衰,研制了新生脉散片,其对症状和体征的改善作用优于地高辛,临床总有效率达96.9%,相关心衰治疗方法被《全国中医药防治慢性心力衰竭指南》所采纳。
70年来,他发表学术专著5部,学术论文34篇,科普文章65篇;先后获得省部级科学进步二等奖3次、三等奖5次,市卫生局医学科技进步一等奖3次;研制中药制剂8种、上市品种1种。
科学“乃儒流实事求是之学”-略论阮元科学思想的实学精神及其局限
![科学“乃儒流实事求是之学”-略论阮元科学思想的实学精神及其局限](https://img.taocdn.com/s3/m/7c00b2055acfa1c7aa00cccc.png)
科学“乃儒流实事求是之学”——略论阮元科学思想的实学精神及其局限【内容提要】阮元在科学技术问题上并不是“以古为是”,也不是埋头于故纸堆而不躬身实践、不问世事,他坚持“实事求是”、强调“实测而知”、力行“实践之道”、重视“实用之事”,充分体现了他的实学精神。
然而他力主“西学中源”说,未能实事求是地认识、评价西方的科学技术,对当时和后世产生了很深的影响,这使得他的实学精神大打折扣。
【英文摘要】Ruan Yuan sought truth from facts,emphasized surveying,practiced in pers on,and attached importance to practical things.His scientific thought was permeated with the spirit of practical learning.However,influenced by"te t heory of Western learning being of Chinese origin",Ruan Yuan was not just and fair in evaluating the West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His idea was of profound influence.【关键词】阮元/科学思想/实学/“西学中源”Ruan Yuan/scientific thought/practical learning/"Western learning being of Chinese origin"【正文】中图分类号:B24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5919(2002)03-0037-08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实学研究(注:对于“实学”的内涵,人们看法不一。
作者赞同董光璧先生在《实学与科学》一文中的看法:“历史上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实学’概念,而且‘实学’也并非一种学说或理论体系,而是有关学术研究的一种主张‘求实’的价值取向”(参见中国实学研究会编:《中韩实学史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14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家简介1917年2月21日,阮士怡教授出生于河北省丰南县。
叔祖父为当地名中医,幼年始即得到家庭熏陶,对中医基本理论逐步有所认识。
1939年考入北京大学工学院,由于看到当时国人相对体弱多病,甚至被外国人讥为“东亚病夫”,为雪国耻,遂转念学医,以图救民众之病痛,强国人之体魄。
1940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本科毕业后,在日籍教授火田邦吉指导下继续读研究生两年。
毕业后从事西医内科临床工作。
1955年天津成立中医医院,又奉调协助建院,从此边工作边学习,并拜名中医陆观虎、赵寄凡二位老先生为师,成为一名中西医结合的内科医生。
多年的临床工作中,体会到中医西医各有所长,中医深奥的理论与丰富的临床经验实为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中医药明显的临床疗效补充了现代内科疾病治疗的不足。
阮老勤奋治学,学贯中西,遵古而不泥古,勇于创新。
在中医“上工治未病”、“治病必求于本”“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等理论指导下,遵从经旨,主要以此三条为理论指导,中医临症治疗大法,从事中医研究,指导今后世界医学发展普遍适用的治疗原则,根据以上的指导思想,首次提出“益肾健脾、涤痰软坚散结”防治动脉硬化大法,临床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以冠心病为例,阮老认为其发病原因,首先是内膜损伤后内皮细胞形态的不完整,引起血液中单核细胞、血小板等相关凝血物质及胆固醇沉积在内膜,最终形成病灶及中膜平滑肌增生,形成动脉狭窄,造成冠状动脉血流受阻而导致疾病形成,据此,保护内膜为治疗冠心病的根本。
的并获多项科研成果及科技奖励。
曾任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理事,资深理事,天津市中医学会理事,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及老年医学会副理事长等。
1980 年被评为文革后首批教授,主任医师,历届天津市高教卫生系统评审委员会委员。
首批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1989年阮老因年龄已高主动请求辞去所有行政职务,专心从事中医药的临床研究工作。
二、业医简史阮老从医几十年来,始终潜心研究中医古籍,努力学习中医理论,虚心求教,广撷博采,扶微探奥,勇于创新。
1946年研究生毕业后来到天津,初期从事西医内科工作,在原天津市铁路医院做内科住院医师。
后调入原天津市工业局医院任内科主治医师。
青年时代学习和积累了深厚的医学基础及近10年的医学临床一线的实践,在西医学方面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在内科临床诊断,实验室检查,危重疑难病的抢救治疗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1955年天津市贯彻党的中医政策,成立天津市中医医院,此次党中央颁布的中医政策对阮老的影响极大,当时国内西医处于发展初期,很多内科疾病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法,药品稀缺,再加上由于幼年受到中医理论的熏陶(其祖父是一名中医),对于中医理论并不陌生的阮老,积极响应号召,奉调参加天津市中医医院的建院工作,临床的经历和医疗实践使阮老对中医药学的博大精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阮老先后拜天津名中医赵寄凡,陆观虎为老师,随师侍诊,深得老师的教诲,受益良多。
在跟随老师的临诊过程中,认真思考,善于总结,对祖国医学的经方治验颇有心得。
阮老经常说:“学习中医就应遵循‘辨证求因,审因施治’的原则,临床诊病时要善于辨证求因论治,以治其本。
”1964年,阮老又参加天津市第三期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系统学习两年,结业后回院工作任综合科科主任。
1972年担任内科主任。
1975 年担任天津市中医医院副院长(即现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前身),兼任天津市中医研究所副所长及心血管病研究室主任。
阮老继承了赵寄凡,陆观虎老师用药轻灵,遵守经方的临证用药特点,处方用药精致效佳,从无大方大剂,而疗效颇佳。
鉴于冠心病患者的日益增多,阮老又在前辈老大夫董晓初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基础上继续深入研究,一边总结临床疗效,一边进一步进行药理与基础实验研究,1979年在天津市首次召开了中医成果鉴定会,开发了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651丸”此后由天津乐人堂更名为“通脉养心丸”正式投产。
直到现在仍在市场畅销,造福广大患者。
阮老潜心研究中医经典古籍,将中医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
在多年临床实践中,阮老观察到许多内科疾病治疗收效很难,如风心病,肾炎,慢性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肝硬化等难治性疾病多由儿童时期即已罹病,长大以后转到内科,给内科治疗工作带来困难。
祖国医学“上工治未病”、“扶正祛邪”、“治病必求于本”等至理名言虽为很多人熟悉,但多未认真执行。
他学习经典著作并运用于临床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如使用补中益气法治疗支气管扩张等收到了西药所不能起到的效果;在治疗风心病,肾炎等病他认为首先也应清除病因。
此外,阮老运用中医理论和西医知识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早期肾衰、子宫脱垂、萎缩性胃炎、胃溃疡等均收到很好的效果成绩斐然,誉满津门。
1982年天津市中医研究所成立,阮老任副所长及心血管病研究室主任,成立了实验室,建立了细胞培养室,进一步运用现代医学方法和科学手段研究传统中医药学,从此阮老在中医药延缓衰老、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领域,形成了稳定的研究方向,突出了自己的诊疗特色,取得了一系列的科研成果,获得多项科研成果及科技奖励。
阮老善于总结、勤于思考,用积累了十余年的内科疾病的中医辨证治疗经验,编著了《中医内科学》,该书反映了中医治疗内科病的特色,是天津市贯彻中医政策后首部中医著作,1973年由天津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即使在韩国、日本也颇受欢迎。
阮老不仅以高超的诊疗技术服务于成千上万的患者,而且具有崇高的医德和极强的责任心。
对病人一视同仁,对有困难者还给予资助,良好的医德医风,有口皆碑,热爱病人,精心诊治,虽身为内科主任,但谦虚谨慎,遇疑难杂症即请专家会诊,从不专断独行体现了一代大家的崇高品德。
如今已95岁高龄,还依然竭其所能,发挥余热,造福百姓。
三、主要贡献阮老始终工作在临床科研的第一线,主要贡献是:1.首创“益肾健脾,涤痰散结”的冠心病治疗大法。
阮老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应用益气养阴法治疗冠心病取得明显疗效的基础上,又创造性地提出“益肾健脾,涤痰软坚散结”的治疗大法。
研发出了“降脂软脉片”,其中“降脂软脉片Ⅰ”,治疗慢性冠心病,心绞痛,“降脂软脉片Ⅱ”,适用于冠心病合并有高血压。
“降脂软脉片Ⅲ”,适用于慢性冠心病合并有心律失常者。
“降脂软脉片Ⅳ”,适用于冠心病心痛较重者。
以及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新生脉散片”。
现均作为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院内制剂一直在临床中使用,疗效非常显著。
此外,“益肾健脾,涤痰散结法治疗冠心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获1987年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益肾健脾,涤痰复脉法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获1989年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新生脉片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获1991年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2.在中西医结合延缓衰老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基于长期的临床实践,结合自己对衰老的深刻理解,汇通中西,以血管壁为切入点,把“益肾健脾,涤痰软坚散结”大法引用于抗动脉硬化延缓衰老,在中医药延缓衰老领域,形成了稳定的研究方向,突出了自己的诊疗特色,并研发出了“补肾抗衰片”,服务于广大患者。
其中“益肾健脾,涤痰散结法—补肾抗衰片缓解衰老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获1991年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补肾软坚法方药防治肾虚型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获1997年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3.最早在天津市把现代科技手段应用于中医药研究,开辟中医药科研先河。
1979年,阮老主持的“益气养阴法651丸防治冠心病心绞痛临床与实验研究”,是当时天津市第一个中医科研成果,获得“1981年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也是自建国以来当时在天津市的科技进步奖中获得的最高奖项的科技成果,这项研究也同时推动了天津市中医药科研工作的发展。
“651”丸作为上市药物,即“通脉养心丸”正式生产,疗效肯定,至今都在广泛应用,解除了一大批心脑血管病患者的痛苦,造福了社会。
4.中西医互参,取长补短。
阮老曾任综合科主任,担任着全院各科的危急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其深厚的洗衣功底、娴熟的现代医学诊疗技术,为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医疗安全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保证了医院的正常发展和不断壮大。
5.为中医药事业培养高级人才阮老在做好临床科研工作的同时,十分重视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工作。
早在60年代,阮老一方面积极参加中医学院教学工作,另一方面为了加快人才培养,多方面的培养中医学的后备人才,也承担了师带徒工作。
自1979年以后,天津中医学院中医药学研究生的培养工作标志着中医药学人才培养的高层次的发展,阮士怡教授作为首批研究生导师,积极努力地投身于培养研究生的工作中去,言传身教,把自己多年临床经验体会毫不保留地传授给自己的学生。
经阮老培养毕业的研究生目前均在国内外生命科学的各个研究领域和教学临床中发挥着中医药学临床科研骨干的作用,可谓桃李满天下。
他们均秉承阮老的教诲,兢兢业业,努力拼搏在中医药临床、科研、教学以及国际化的第一线。
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中医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教授就是其中的一员。
阮老作为中医药人才培养的辛勤耕耘者,付出了自己的心血与艰辛,同时也获得了医疗界同仁的认同,于1994年获天津市卫生局系统“伯乐奖”,2007年获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伯乐奖”。
6.为老年科普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
阮老如今耄耋之年,还仍然辛勤耕耘,情系人民群众,传授科普知识,教育民众认识疾病,注重健康,老有所为。
在天津老年时报、开卷有益•求医问药、家庭中医药等科普读物发表文章60篇。
学术思想一、倡导中医药延缓衰老的新理论阮老在长期临床实践中,他认为“衰”与“老”有着密切关系,衰则易病,如能在实践中找到抗衰的方法就可使老年人减少疾病,防衰能延年益寿,所以他在治疗内科疾病的同时,尤其着重于老年病的防治。
他从西医和中医不同角度阐述了人类衰老的机理,为中医药治疗老年病提出了诸多颇有见地的建议。
现在,世界各国医学界对人类衰老的研究论点很多,如有人认为衰老与遗传有关,有人认为衰老是遗传因素或基因控制,还有人认为衰老与免疫有关等等不同观点,阮老总结祖国医学的观点,提出人类生活能量的来源主要依靠脾胃纳谷化生水谷精微之气以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
正常人饮食入胃,经过脾的运化转变为精微物质。
人类所以能精力充沛,工作不倦,全赖此精微物质的不断补充,但这种精微物质随年龄增长逐渐减少,人就会逐渐衰老。
若脾虚不能健运,水湿潴留就会发生痰饮为害。
化生水谷精微的原动力则在于肾,肾为先天之本,内寓真阴真阳,为人体生命之根。
肾气充沛可以使脾的运化功能旺盛,所以人体的新陈代谢盛衰有赖于脾肾二脏是否能正常行使其功能,脾肾功能随着年龄的增长,外界因素的影响,以及个人养生不当而逐渐衰退,假若能固扶先天之本的肾脏,调理后天之本的脾脏,使两脏功能正常,则人体可保持充沛的精力而延年益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