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研究方法论(读书笔记精华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
1、研究的过程
计划阶段+执行阶段
计划阶段(包含文献检索)
A、识别宽泛的研究领域
B、选择研究主题
C、确定研究方法
D.撰写研究申请
执行阶段:A、收集研究数据
B、分析数据
C、表达研究结果
在进行执行阶段也有可能返回计划阶段的修正。
第二章确定研究主题
确定宽泛的研究领域——导师认可——主题初选——可行?——社会价值——学术价值——可以接受的主题(过程需要进行修正)
缺少导师有益指导的情况下,学生很可能会迷失研究方向,或者不能满意地完成所确定的研究。导师会指定一些选题,选择新颖的。
选题原则:数据和信息的可用性,研究计划的可操作性,时间限制,所需技能,资金,涉及到的风险。
主题来源:已有的学位论文期刊书籍及书评研究综述专家交流同事工作媒体等
结果分析:对于同一个问题可能得出很多可能结论,要综述和探索出其他方法的可能性,不能过于狭隘的思路研究方法。
而对于应用或者行为研究还需要在得出结论后,要求学生给出相应的应用建议。
选择的题目要不仅今天有用,以后也有用的题目,对职业和发展都大有裨益,不能选择很容易过时的东西。
第三章研究范式
三类
实证主义研究范式解释主义研究范式(强调理解)批判主义研究范式
定量研究,调查,实验定性研究(行为研究案例研究人种学研究数学建模等及扎根理论等)
(强调解释而不是理解,目的是预测)
第四章 研究方法和技术
1、行为研究i
行为研究是被设计用来研究变化对于现实的影响,由参与现实的人(一般是了解组织或场所情况的内部知情人,因为他们能识别“变化”,而外部的话在引用变化时要困难)启动,所以需要发生在现实环境中。并通过监测变化以监视产生的结果。
行为研究的螺旋循环过程
2.案例研究
针对一个实例的详细研究,所有的个人、社会群体、组织或者事件都可以被看作是值得研究的“案例”例如:
(1) 新担任的CEO (研究重点在此人对CEO 这新角色的反应)
(2) 一个坐落在大城市的咖啡厅(研究对象是组织,可能对顾客的变化情况或顾客关系
感兴趣等)
(3) 一个小学讲授英语技巧方式的改变(研究对象是事件,描述讲授方式改变的本质,
以及改变后的效果,学生的反应等)
与行为研究相比,案例研究不试图控制变量,或者从仔细挑选的样本收集数据,二是仅仅针对一个案例对其周围的特定交互进行详细描述,目的是建立比调查研究更加精确和丰富的组织描述。
3.人种学研究(略)
4、扎根理论
将俩个以上的概念或者思想联系在一起,并进一步说明其中的一个如何影响另一个的一般陈述。另外,通过收集经验数据,理论还能够被实践所证实。研究的目的是最终形成理论。
5、调查研究
样本会比较大。数据多。
一般研究以下三个方面:
(1) 特定人群的特定生活态度和方式,或者特定社会习俗在该类人群中的存在程度
(2) 特定人群的发展趋势
(3) 从事特定职业的特定人群的特点
(对于非生命体如汽车 住房等也适宜调查研究)
技术
(1)面谈:按照预定面谈计划提问,可以是结构化或非结构化(随机提问)可以获取对问题的清晰解释
(2)观察:观察和记录发生在研究人员周围的事件或者研究人员所处环境的特定方面。通过制定计划或任务清单辅助,保证客观(如:俩个不同观察者对同事件的观察应产生相同的记录)
(3)文献研究(检查现有数据围绕现有数据确定研究主题,或首先确定主题,再寻找对研究主题有帮助的现有数据)建议首先选定研究主题,然后寻找数据,在最终确定主题之前,确保现有数据可用的较好方法。
(4)客观测量(例如智商测验不同群体的设计)
(5)问卷,与面谈几乎相同的目的,问卷都是结构化的,问题是客观的,不存在模棱两可的回答
(6)分类解释学符号学描述统计等
第五章研究的有效性
1、实证主义的有效性
A.内部有效性
指的是对因果陈述的支持程度。例如A到B,(1)时间上A要发生在之前,(2)A要与B相关(即A变化B也必须引起变化)(3)前因A与结果B之间的变化关系一定不是由前提C 引起的。
例:学历高(A)其收入也高(B)这样的假设,若是在其完成学业之前就对收入进行评价就违背了(1),另外有评论说收入与学历高低无差别,那么就违背了(2),其次,父母家庭的社会地位资源等相关,学历与收入的因果关系就受到质疑,有效性自然受影响。
B.外部有效性
指的是研究结果能够适用其他情况的程度。(例如样本被选中的对象不应该有特殊性,具备普适性才会对大众有效)
C.可靠性
即研究发现是可以重复的即可靠。(同样的研究,应该是相同的研究结果)在实证研究,可靠性很重要。
D、客观性
从数据得出的结论应该是客观的,即用该数据说话,而不是主观意见的基础。
2、解释主义(略)
2、测量的有效性
测量的结果与研究对象特征和功能度吻合程度,有效性与吻合度成正比。可靠性是有效性的必要条件,有效高可靠也高,但可靠性高不代表有效。(效度和信度,效度比信度,信度不一定效度)
影响有效性的因素很多,例如实验过程的偏差,实验者的主管因素,对因变量的测量等。
A.内容有效性测量一个复合变量的所有子问题是否覆盖了被测量变量的所有方面。方法:专家重新审核被测量变量的问题(筛选实验,例如确定某中毒实验包含24个问题,是否正确)
B.准则有效性。当测量得到的变量值能够与非心理的直接测量值相比较,或者与已经被证明是有效的测量值相比较,比较结果一致时,则称测量的变量值是准则有效的。非心理的直接测量工具(如问卷)被称为准则或效标。(例如医院体检的指标就是效标,被检验着对问题的回答与这些效标对照,分析结果一致性)
C构建有效性。对焦虑固有倾向等较为隐秘的心理概念的测量。而这些又直接观察不到,也无法直接测量,学术上假设其存在。需要理论给出构建以描述行为。即可以测量和观察,若原始概念值的测量能够解释与其相符的行为,就是构建有效。
3、归纳和演绎(建立客观理论之上,推导)
规律和理论
归纳演绎
观察获得的事实判断和解释
第六章撰写研究申请
1、研究申请需要被导师们评价后执行
包含以下几点是需要陈述清楚的
A.研究主题
B.研究目的和结果
C.研究要使用的方法
D.研究的过程和里程碑
2、研究申请的结构
名称
绪论
目的和目标(目的是一句话概括,目标可以多重分解)
创新点(理论方法技术等)
研究方法
里程碑(每一段时间,如月,完成的工作,划分几个里程碑)
结果(论文和研究报告)
与客户协作(与职场的合作)
资源(提出完成所需的资源)
图形计划(按照分目标规划时间及持续时间,完成时间等,甘特图)
注意:主题过大或过小,缺少清晰的目标陈述,假设读者已经拥有特定领域知识,缺少对研究领域和主题的背景介绍,过多技术术语,阶段规划不清晰,研究目的目标和计划图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