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态变化 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一种晶体,它的熔点和凝固点应该是相同的。
教师总结:由同学们推导出的凝固过程的特点我们可以得到熔融态晶体凝固的条件为:
熔融 态晶体凝固条件:(1)达到凝固点;(2)放热。
7、教师提问:我们学习物理知识重在能解决实际问题,融化和凝固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
熔化、凝固的应用
学生结合书本第41页内容及自己体会谈一谈。
教师提问:对照表格和图像,你们发现冰、松香融化时温度变化各有什么特点?
学生口答:开始时冰温度上升,到一定温度时,并开始熔化,这时温度不变;过了一段时间,冰全部变成水,温 度 又上升了。松香的温度一直在上升。
教师提问:在冰和松 香熔化的实验过程中,酒精灯一直在加热,这说明什么?
学生口答:熔化时需要不停加热、吸收热量。
3、教师说明:常见的非晶体有松香、玻璃、柏油等。冰、各种金属、食盐等都是晶体, 它们都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学生阅读书本第4wk.baidu.com页“几种物质的熔点”
教师提问:(1)哪种晶体熔点最高?熔点是多少?为什么家庭照明用的白炽灯要选钨丝作为 灯丝的材料?(2)能否用铝锅来熔化铁?
学生口答:钨,3410℃,熔点高,不易熔化。不能。铝的熔点 比铁低,铁还未熔化铝就先熔化了。
课堂小结
1.熔化、凝固
2.晶体、非晶体
3.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4.熔点和凝固点;
课堂练习
练习题详见幻灯片
布置作业
见作业本
3.3.1汽化和液化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
重点难点
1.通过观察液体(水)的沸腾实验,知道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熔化特点:冰熔化时,温度不变,需要吸热;松香熔化时,温度升高,需要吸热。
2、教师提问:同样是固体,冰和松香在熔化时表现出来的特征不同,这是为什么呢?——引入晶体、非晶体概念
晶体:具有固定熔化温度的固体。非晶体:没有固定熔化温度的固体。
教师提问:就你的了解,你知道那些晶体和非晶体呢?
学生口答:蜡烛、冰、雪、铁……是晶体;松香、巧克力……是非晶体。
注意事项:
(1)使用前:观察量程——所测温度不能超过或低于量程;认清分度值——每小格代表的数值
(2)使用时:①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壁。
②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③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继续留在被。
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四、体温计
有同学发现体温计的液柱上有个缩口,这个缩口是做什么的呢?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体温计和实验室用温度计,然后回答以下问题:
教师总结:固态的蜡烛和液态的烛油可以相互的转变。
讲授新课
一、物态变化:固态、液态、气态
二、熔化和凝固
这节课我们就来 研究固体变成液体、液体变成固体的情况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现象 。
教师提问:同学们在生活中发现过哪些熔化或凝固的现象呢?
学生口答:雪熔化、冰棒熔化、红烧鱼的鱼汤结成冻……
知识点2:沸腾与沸点
(1)实验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我们每天要喝开水,开水是指沸腾后的水。现在回忆一下烧水时的情景,思考下列问题:水烧开需要什么条件?水沸腾时有什么特征?水沸腾时冒出的白气水蒸汽吗?水沸腾 后如果继续加热,温度会不会越来越高?
有些问题同学们回答不清楚了,没关系,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来探究水的沸腾现象。由于时间关系,老师给大家提供的是温度较高的热水,以缩短加热至沸腾的时间,同学说说,还可以采 取其他什么办法?
特别提醒:用没有甩过的体温计测体温时,若被测体温低于原始示数,则所测结果仍为原始示数;若被测体温高于原始示数,对测量结果没有影响。
课堂小结
常用的温度计: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和寒暑表。
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方法
课堂练习
练习题详见幻灯片
布置作业
见作业本
3.2 熔化和凝固
教学目标
1、了解固体和液体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知道晶体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各个不同的季节同学们对温度有什么感受?
三只烧杯中分别放冰水、温水和热水,引导学生进行“冷”“热”的体验,并描述感觉。
分组实验:把左手食指插入放热水(约50℃)的烧杯里,右手食指插入放冷水(约0℃,可加冰块)的烧杯里,稍停一会,再同时抽出手, 插入温水烧杯里。
两只手指对温水的感觉相同吗?你能准确地判断出水的冷热程度吗?
注意:摄氏温度的读法中容易出现错误,如“37℃”读成“摄氏37度”或者读成“37度”,这都是错误的.因为“℃”表示的就是 “摄氏度”,所以读时不能把“摄氏度”拆散来读。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48页 《小资料》——“自然界的一些温度”,使学生对自然界中常见的温度值有一定的了解。(对于表中的空白,可以让学生讨论这些温度处于什么范围内,对于具体的温度值可以让学生课后查阅有关资料再填上)
归纳:同一杯水温度应该一样,而我们的感觉却不同,说明我们的感觉不可靠。
我们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冷、热、凉、暖”都是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的。要准确地知道物体的温度,必须借助于测量工具──温度计。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温度 的有关知识。
讲授新课
一、温度计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教材P47页《想想做做》来自制温度计,并思考以下问题:
(2)①测体温时,玻璃泡内 的水银随着温度升高,发生膨胀,通过细管挤到直管,而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是因为当体温计离开人体时,水银变冷收缩,细管内的水银断开,直管内的水银不能自动退回到玻璃管内,所以它表示的是人体的温度。②使用体温计前要先甩一甩是因为水银柱在缩口处断开后不能自动退回到玻璃泡中,重新使用体温计时,必须拿着体温计用力往下甩,让水银再回到玻璃泡里,这样才能使用,否则测量出的温度值不准确(注意其他温度计不允许甩,也不可以离开被测物读数)。
1、熔化和凝固度需要在一定条件下进行。下面我们就来对熔化过程进行探究,在这过程中请同学们思考这样一些问题:
(1)冰和松香在什么温度下开始熔化?(2)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如何变化?
全班学生分为两大组,以4人为一小组,按书本第41页“活动2.6”进行实验,同时记录数据于表格中。
教师将几组学生数据键入表格中,利用描点 法绘出冰和松香的熔化图像。教师一定要做好示范。
学生分小组讨论后,积极发言,教师点评并总结。
总结:(1)如果所测的物体温度过高,超出了温度计的量程,将测不出温度,且温度计里的液体可 能将温度计胀破;如果所测的物体温度过低,低于温度计的最低温度,将测不 出温度。
(2)①寒暑表所测量的最高温度是50℃,最低温度是-30℃,分度值是1℃,主要是根据我国大多数地区的常年温度范围确定的。②体温计所测量的最高温度是42℃,最低温度是35℃,分度值是0.1℃,是根据人体温度的 变化范围确定的。③实验室用的温度计所测量的最高温度为110℃,最低温度为-20℃,分度值是1℃,是根据实验中需要测量的范围确定的。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恰当提示,并进行总结:熔融状态的非晶体(如松香)在凝固时要放热,温度不断下降;而熔融状态的晶体(水)在凝固时也要 放热,温度不变 ,即有一定的凝固温度。
凝固点:熔融态晶体凝固时的温度。
6、教师提问:为什么书上只给出了熔点表却没有凝固点表呢?
学生口答:熔点是晶体由固态变为液态时的温度,凝固点是熔融态晶体由液态变为固态时的温度
3.1 温度
教学目标
1.理解温度的概念,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解并记住一些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重点难点
1.摄氏温度的规定与温度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2.正确使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引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一年四季的几种图片:春天凉爽宜人、夏天酷暑难耐、秋天秋高气爽、冬天寒冷刺骨等。
三、温度计的使用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和寒暑表的测量范围和分度值,并思考以下问题(多媒体展示)。
提问:(1)如果所测的温度过高或过低,超出了温度计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最低温度,会出现什么后果?
(2)观察寒暑表、体温计和实验室用的温度计,他们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和分度值各是多少?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它们的量程和分度值?
(3)这个仪器的缺点是只能比较温度的大小,而不能准确测出温度值,改正方法是在细管上校对刻度,并标出相应的刻度值。
(4)用它测量热水温度时,将它放入热水中,细管中水柱液面上的刻度值,即是热水相应的温度。
二、摄氏温度
把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定为100摄氏度,分别用0℃和100℃表示;0℃和100℃之间分成100个等份,每个等份代表1℃,低于0℃用负数表示。例如,人的正常体温是“37℃”左右(口腔温度),读作“37摄氏度”;北京一月份的平均气温是 “-4.7℃”,读作“负4.7摄氏度”或“零下4.7摄氏度”。
讲授新课
知识点1:汽化和液化的概念
板书: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课件展示图片:锅内的汤翻滚着很快变少,湿衣服晾干。提问 :在这两种情况下,水在物态变化上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汽化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剧烈的,就像锅内翻滚的汤。这种,叫做沸腾现象;另一种是常见的缓慢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如:湿衣服变干,洒在地上的水消失了等。
(1)自制的温度计是根据什么原理来测量温度的?
(2)为什么要用小瓶?为什么要用细管?
(3)这个仪器有什么缺点?如何改正?
(4)怎样用自制温度计测量温度?
学生回答:(教师及时点评及补充)
(1)自制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2)使用小瓶是为了在装少量水的情况下,而水的深度较大,以便淹没细管下端,同时少 量的水也可以使瓶中水热胀冷缩现象更明显,以便观察,使用细管也是为了使细管中水柱位置变化更明显,以便观察。
同学们的方法都不错,可以都用起来,实验时要注意温度计和酒精灯的正确使用。大家先制定实验方案,通过实验观察,得出结论。
(1)体温计与实验室用温度计的构造有什么不同?体 温计的构造有什么特点?
(2)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温度,实验室用温度计却不可以, 为什么呢?为什么使用体温计前要先甩一甩?
学生分组讨论后积极回答,教师进行点评并总结。
(1)体温计里面的细玻璃管,比实验室用的温度计更细,而且在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非常细的弯曲缩口.玻璃管非常细,这样当玻璃泡内的水银有微小的膨胀,玻璃管内的水银柱都会有明显变化,因而更精确.体温计的刻度范围为35℃~42℃,分度值为0.1℃。
2、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理解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
重点难点
1.对熔化过程中现象观察及结果分析
2.冰和松香的熔化实验
引入新课
演示实验:将蜡烛点燃后倾斜一个角度, 让烛油滴进一个空火柴盒。
教师提问:你所观察到现象说明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学生口答:蜡烛的烛油滴下来,在火柴盒中又变成了蜡块
2.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巩固复习
1.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是、、。物质各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叫做。
2.填写物态变化名称及吸放热情况:
固态液态
3.下列图像中,属于某种晶体凝固图像的是()
引入新课
课件展示:晾晒在阳光下的衣服的图片。提问:晒在阳光下的衣服一会儿就干了,衣服上的水跑哪儿去了?
水是液态,水蒸气是气态,晒干衣服的过程就是物质(水)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那么反过来,物质能从气态变成液态吗?
4、教师提问:请大家结合实验思考,冰熔化成水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学生讨论:温度上升到熔点,需要不停地加热。
晶体熔化的必要条件:(1)达到熔点;(2)吸收热量(继续加热)
巩固练习:把正在熔化的冰拿到0℃的房间里,冰能不能继续熔化?
学生口答:不能。这是冰不能从周围吸收热量。
5、教师提问:凝固是熔化的反过程,你能不能联系熔化过程的学习来推导凝固过程的特点呢?
猜想不错,下面我们来做个神奇的实验,看看物质在液态与气态之间是如何转换的。
演示实验:酒精的汽化和液化。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袋挤瘪,排尽空气后用绳把口扎紧。
放入80℃以上的热水中,你会看到什么变化?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凉一会儿又有什么变化?
平时,酒精抹在皮肤上,慢慢变干了,我们也没看见气态的酒精,所以气态酒精无色、透明,是看不见的。刚才的实验中,袋中的酒精放入热水中,不见了,说明变成了气态的酒精。实验中的酒精吸热从液态变成 了气态,然后又变回了液态,这两 个过程分别是两种物态变化,我们把它们叫做汽化和液化,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进入汽化和液化的世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