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技巧和方法初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技巧和方法初探
金浦小学吴文辉
摘要:课堂提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一个好的课堂提问,不但能巩固知识,及时反馈教学信息,而且能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启迪学生思维,促进学生的认知结构进一步深化,还能促使教师了解学生,
以便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有效教育教学。

但对同一个知识点如
何进行提问,教学效果却大不一样,把握课堂提问技巧和方法,是提高课堂
教学有效性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技巧和方法有效性
经过几年的教育教学和研究,我发觉,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低效提问、无效提问的现象,甚至出现不良提问和失误提问等等;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虽然新课改的课堂气氛是活了,教学形式变了,可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却要打个问号了。

因此,增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值得每位教师认真研究、探讨。

提问是一个重要的技巧问题,有效的或高效的课堂提问,能够将一堂数学课变得轻松自如,将学生引向知识、能力、觉悟的目标,为学生创造展示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它对教师驾驭课堂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美国教学专家斯特林G卡尔汉也曾提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

”[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精心酝酿提问内容,准确把握提问时机,合理安排提问对象,灵活运用提问技巧,有效处理提问结果等各方法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课堂提问的原则
1、目的性原则:小学生的思维有一定的局限性,提问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段的要求,教师应围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来设计提问,并尽量采用具体化的提问,提问的目的具体了,学生才能明确思维方向积极地寻求问题的答案。

2、启发性原则:关于教学过程,孔子主张“学思结合”,他精辟地指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怎样使“学”的过程成为“思”的过程呢?这就是孔子的“启发诱导”的教学思想。

学习离不开启发诱导,教师要善于利用提问来启发、引导学生的思维,使之应启而发,通过自己的思考找出答案。

3、兴趣性原则:课堂提问是一门教学艺术,教师的提问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内在动机,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

合理设计课堂提问的问题,提问时注意技巧,能及时唤起学生的注意,促进学生知识迁移,创造积极的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循序渐进性原则:数学提问的设计要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表及里等一系列规律,体现教学的思路,符合学生的认知顺序。

由于各种原因,学生思考问题往往会不全面,遗漏某些条件,得出片面结论;或者在学习新知识时,不善于循序渐进,把握不住要点。

如果教师能循序渐进,不断启发,追问、质疑、概括、小结,那么,学生就会比较全面、系统、牢固地掌握知识并培养了学习能力。

5、全面性原则: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调动每一个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不同的意见,并鼓励学生发问,培养创新精神。

二、课堂提问的技巧
1、让问题情境化、动态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对小学生来说,没有兴趣的学习是一种苦役。

很难想象,当他们对学习毫无兴趣时,能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

而数学知识的呈现又是抽象的、静态的,甚至是枯燥的,因此有效的课堂提问要善于创设情境,将静态的知识动态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例如,在执教《圆的认识》时,老师用多媒体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一场赛车比赛,第一辆的车轮是正方形的,第二辆车的车轮是圆形的,第三辆车的车轮是三角形的。

它们同时、同地、同向出发。

教师引发猜想:“谁先到达终点呢?”这样的提问形象直观,生动活泼,富有情趣,能唤起学生已有经验并展开联想,引人入胜,扣人心弦,使学生积极投入到问题解决的情境中。

2、让提问形式多样化
课堂提问可以根据问题的内容和性质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提问形式。

一般
有以下几种:1)导趣设问,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在教学中,可根据教材的内容有意识地提出一些趣味性问题,创设生动愉快的情境,使学生感到新奇、有趣、迷恋,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主动进行思考;2)布悬设问,诱发学生的直接兴趣;3)梯度设问,化难为易。

有些问题,由于难点较集中,教师就应当为学生设置思维的“阶梯”,初问浅显,学生正确回答后,再逐步加深,逐步抽象化,把教学的难点分化瓦解,逐渐达到预设的目的;4)巧变设问,培养学生的创新性。

一个问题往往有多角透视度,能从不同的角度去透视,可以开拓学生的思路,从而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为了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可进行探索式的提问;为了深化知识,不妨变换形式或采用反问;为了纠正错误的认识,又可设陷而问。

总之在教学的不同阶段,不同场合,根据不同的需要可以灵活设计出不同形式的提问。

3、提问语言精练、明确
数学语言的特点是严谨、简洁,形成符号化,教师提问语言既要顾及数学这种特点,又要结合学生认知特点,用自然语言表述要准确精炼,不能含糊不清。

如果问题的表述不明确、太空泛,会使学生抓不住要领,在思考过程中缺乏思维定向,失去目的性、针对性,产生歧义。

如:教学“ 20 ÷ 5 ”时,老师提问:“ 20 是什么数?”学生回答可以是:“ 20 是个两位数”、“20 是个大于 19 的数”、“ 20 是个偶数”等等。

原因就在于提问含糊不清。

若老师问:“20 在这个除法算式中,我们称它是什么数?”学生就不难做出正确的回答。

所以,提问内容、要求、范围、措辞都应力求准确,这是保证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前提。

提问时应尽可能从一个角度去问,这样回答的范围便受到了限制,才不会产生歧义。

同时教师在设计提问时要充分估计学生在理解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到摸清抓准、切中要害,使提出的问题有的放矢。

4、营造和谐的提问环境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教师的面部表情、语言语调、举手投足以及师生间的距离,对学生的思维都有一定影响。

教师应努力营造民主型的教学气氛,形成和谐的课堂提问环境,自然很好提出问题、讨论问题。

教学中教师既要对学生严格要求,又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和才能,当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教师态度要亲切温和,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哪怕是错误的回答),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发言(特别是学生语言吞吞吐吐表达不清时,不能
怕耽误教学时间而责令学生坐下,可以让学生把回答的内容写在纸上后再回答)。

[3]对于学生答错,可以先让其他学生评价,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老师再发表自己的看法,但同时不要忘了给他鼓励性的评价。

如果学生回答有困难,老师要鼓励学生继续思考,抓住时机给予适当引导或提示,从而让学生正确理解问题,做到问中有导。

如果平时教师对答错或不会回答的学生随意训斥甚至挖苦,不仅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造成学生对回答的惧怕心理,再也不敢回答。

5、提问难度适当
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没有给学生提供一点思考的空间,学生不用思考就可以回答,这样的提问没有意义。

提出的问题难度过大,超过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也会造成学生不能作答。

因此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设计问题。

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又要使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可以回答。

同时还应考虑课堂上的大部分学生弄清所提问题和思考问题的必要时间,以保证提问的有效性,通过提问和回答的过程对学习内容增进理解。

6、提问对象合理
提问时,相同的问题,选取不同的问答对象,会得到不同的提问效果。

教师平时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个别差异,做到对每一个学生心中有数。

针对不同的问题,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情况选择不同的对象问答。

一般的问题通常先让基础差一些的学生回答,回答不上来,再叫基础好的学生回答或补充。

为鼓励基础差一点的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要选择一些容易的问题让他们回答,使他们能够回答出来,有一种成功感,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课堂提问方法
1、导入性提问
在讲授新课时可以从学生的质疑开始引起深思,教师若能在其似懂非懂、似通非通处及时提出新问题,然后与学生共同释疑,势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为只有当学生到了“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之时,才是学生进行“开其心,达其辞”的最佳时机。

小学生已初步拥有了一些生活经验,同时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又特别感兴趣,充满着好奇,教师应紧紧抓住这份好奇心,触动学生的情绪,唤起心理共鸣,设计新颖问题引入新知。

2、游戏中提问
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奇、好动,而且对游戏有很大的兴趣,一般情况下,小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只保持15分钟左右,15分钟以后,他们的思维进入疲惫阶段,注意力开始转移,大脑含氧量逐渐减少,所以这个时候,教师可活跃一下课堂气氛,增加一些“氧分子”,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做些数学游戏,把他们的注意力长时间稳定在学习对象上,以使学到的知识得到巩固和练习。

例如:在教完“质数和合数”干巴巴的概念之后,就设计“对号入座”的游戏,利用全班学生的学号数判断质数、合数。

全体学生起立,老师问:“你认为你的学号数字是质数的请举手,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报号入座。

”教师一一板书,用同样的方法报合数,最后还有一位学生站着,老师故意不解的问:“你怎么没坐下?你几号?”“1号!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不等于0的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分为哪几类?”(质数、1、合数)。

“最小的质数是几?”“最小的合数是几?”通过游戏全体学生参与了教学活动,轻松愉快地学会了有关概念,全体学生兴趣盎然。

3、探究性提问
这种提问是让学生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如比较、联想、推理等,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寻找知识的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能启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激发创新意识。

例如:一年级学生学习“认图形”时,要求知道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形状,能够辨认和区分这些图形。

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可以安排以下几种形式的探究活动:1)找图形
老师用四种图形拼成一个机器人,要求学生从机器人身上把这四种图形分别找出来。

2)说图形
让学生分别说一说,见到的哪些物品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

3)折图形
拿一张正方形的纸,对折一下,让学生发现这张纸分成两个一样大的长方形;再用这张纸横着对折一下,让学生发现这张纸分成了四个一样大的正方形;再用这张纸对角折一下,让学生发现这张纸分成了八个一样大的三角形。

4)拼图画
老师指导学生用初步认识的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这四种图形拼出
一幅“家乡新貌”的图画。

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数一数、折一折和拼一拼等实践活动,加深对图形的认识,学生学习起来兴趣盎然,极大地提高了练习的效率。

4、巩固性提问
为了让学生理解掌握所学知识,常在讲授完新课后,对本课程及相关内容提出几个重点问题,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概括总结,有助于知识的积累和深化,是发展学生记忆力、思维力的重要手段。

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巩固性提问是进行教学的重要方法。

5、延伸性提问
仅仅通过课堂上的四十分钟来学习知识似乎还不够,还需要利用课外活动来进一步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意识。

在课外活动中,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些阅读材料,内容可以包括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趣味数学、数学史和数学家的故事等,用来拓展数学学习的领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他们在生活中学到有用的数学创造条件,并培养他们自主探索、学会提问的能力。

有效的课堂提问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

一个经过精心设计,恰当而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往往能拨动全班学生的思维之弦,奏出一曲耐人寻味,甚至波澜起伏的动人之曲。

提问,对于教师来说是激活学生思维的有效方法,而对于学生来说,这是驱动思维,蓄积而发的内在表现。

课堂提问贯穿课堂,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要善于抓住教材中主要内容的奇巧之处来提出疑问,要善于抓住教材中的重点知识提出问题,以引起质疑、思考,要善于把握教学时机投以一石,激起学生思维的波澜,恰当地利用课堂提问的技巧和方法,必能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全美数学教师理事会.《美国学校数学教育的原则和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89-90.
[2]戴守能,施兴云.《引导学生开展数学交流》[J].江苏教育,2003(2):25-2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