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
浅析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方式及转变
浅析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方式及转变摘要: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我国目前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上做过努力,但是传统的粗放型发展模式依然没有得到扭转, 弊端越来越严重,向集约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已经刻不容缓, 长方式及所产生的弊端,并对如何转变经济增方式提出一些个人建议。
关键经济发展方式粗放型集约型转变 一、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增长方式通常指决定经济增长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以及各种要素组合起来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
按照马克思的观点,经济增长方式可归结为扩大再生产的两种类型, 即内 涵扩大再生产和外延扩大再生产。
现代经济学从不同的角度将经济增长方式分两类,即粗放 型经济增长和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
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主要依靠增加资本、 资源的投 过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和物质消耗的粗放型增长的方式来实现。
益,早在1987年党即提出要将粗放经营逐步转变为集约经营。
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同时, 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到集约型的转变,力求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高投入、低产出, 高增长、低效益的状况。
由此,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方式逐步开始了从粗放到集约的第一个 历史性转变。
2003年胡锦涛提出科学发展观,对合理经济发展做出了新的要求,明确提出 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 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然而在我国经济迄今为止的快速增长过程中,在原有的以高投入、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多占地为特征的 “四高一多”式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并未得到根本改变的同时, 又积 累了较多的经济社会矛盾和问题。
这些矛盾和问题不仅表现为以投资消费关系不协调、 “一 二三产业”发展比例不协调、城乡发展和区域发展不协调、国际收支不协调和自主创新能力 低下为表征的不稳定因素的存在,也表现为以收入差距的扩大及其所引发的一系列经济社会 矛盾和问题为特征的经济发展中不和谐因素的存在;不仅使我们为经济增长所付的代价日益 增大,使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 也使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内在的矛盾性结构。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及相关范畴研究
经济研究导刊
EC 0N0MI S ARC G DE C RE E H UI
No. 2 0 6. 0l
总第 8 O期
S r j .O ei 8 a No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 涵及相关范畴研究
蒋志华 , 李庆子 , 李瑞娟
(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统计学院 , 成都 6 00 ) 1 13
发 展 经济 学 、 统计 学 、 民经 济 核 算 学 的 角度 对 发 展 、 济 发 国 经
从统计学角度观察的“ 发展” “ 与 增长 ” 即仅仅从二者的 , 数量计算关系上来测定“ 发展” 增长” 与“ 。有以绝对量表示的 “ 发展水平” 增长量” “ 与“ ,发展水平 ” 是计算“ 增长量” 基础性
指 标 ; 有 以相 对 量 表示 的“ 展 速 度 ” “ 长 速度 ” 还 发 与 增 。
从经济学角度观察的“ 发展” 增长 ”不是简单的观察 与“ ,
二 者 的 数量 关 系 , 即不 是 把 “ 发展 ” “ 长 ” 单 地 用 数 量 计 与 增 简
展 、经济发展方式与转 变经济发展方式 等内涵进行论述 , 并 与增长 、 经济增长 、 经济增长方式 、 变经济增长方式等对应 转 范畴进行全方位的辨析。
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引 言
的和制度过程的某些综合 , 社会取得 了美好生活的手段 。”1 [ 3 19 94年联合 国教科文组织在提交社会发展世界高峰会议 的 文件 中则指出 :发展是一个综合过程 , “ 目前这 已被 国际社会 承认 。 经济增长是一种动力 , 但其本身并不是 目的 , 因此除经 济增长之外 , 发展首先是社会性 的。发展还与和平 、 人权 、 民 主管理 、 环境 以及左后 但并非最不重要的文化 和人们生活方 式有着密切联 系。”呵 见 , p 发展 比增长的内涵更为广泛和丰
浅析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方式及转变
浅析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方式及转变摘要: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我国目前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尽管我国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做过努力,但是传统的粗放型发展模式依然没有得到扭转,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所带来的弊端越来越严重,向集约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已经刻不容缓,本文试图透过分析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及所产生的弊端,并对如何转变经济增方式提出一些个人建议。
关键词:经济发展方式粗放型集约型转变一、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增长方式通常指决定经济增长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以及各种要素组合起来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
按照马克思的观点,经济增长方式可归结为扩大再生产的两种类型,即内涵扩大再生产和外延扩大再生产。
现代经济学从不同的角度将经济增长方式分两类,即粗放型经济增长和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
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主要依靠增加资本、资源的投入来增加获取产品的数量,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
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则是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来增加产品的数量和提高产品的质量,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
①长期以来,基于经济发展所处的历史阶段及整体技术水平的限制,我国经济增长主要通过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和物质消耗的粗放型增长的方式来实现。
为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早在1987年党即提出要将粗放经营逐步转变为集约经营。
1995年党更在提出实现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同时,明确提出要实现国民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到集约型的转变,力求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高投入、低产出,高增长、低效益的状况。
由此,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方式逐步开始了从粗放到集约的第一个历史性转变。
2003年胡锦涛提出科学发展观,对合理经济发展做出了新的要求,明确提出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然而在我国经济迄今为止的快速增长过程中,在原有的以高投入、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多占地为特征的“四高一多”式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并未得到根本改变的同时,又积累了较多的经济社会矛盾和问题。
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目标 创造 财 冒
主体 资源
经济行动者:经济组织、投资者、劳动者等 生产要素:土地、资本 、劳动力等
垩 垫
史 堑垫 壅 垫
这一说法是 6年前提 出的,在中央党校省部级 干部进修 班,胡锦涛同志发表 了重要讲话,指 出要 “ 实现 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 要在转变经济 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方面取得重 大新进展”。随后 的十七大报告也 明确指 出 “ 实现 未来经济发展 目标 ,关键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在此之前,我国的提法一直都是转变经济 “ 增长” 方式,到如今强调 了转变经济 “ 发展”方式,这是 我国发展观念的极大进步和创新 。这表 明,我们党 对于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把握又上升 了一个 台阶, 这是极具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的。转变经济发展方 式,就是凭借科技的进步,在优化产业结构 、提高 经济效率和降低能源消耗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的集约 型增长,达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 标。 转 变经 济发展 方 式过 程 中的 问题及 其原 因 改革开放 以来,我们党始终把工作重心放在经 济建设 上,不断研 究和解决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面 临的问题 ,取得 了显著的成效,使 我国基本走上 了 总体小康 的道路,并且在应对 国际经济危机的影响 和为人类文明做 出贡献的方面都有突出的效果 。但 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遇到 了 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经济发展效果评价 G D P指 标至上 、经济高速发展 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经济发 展动力过度依赖 外贸进 出口、经济发展方式过度依 赖外资等,下面将一一进行阐述。 ( 一 )过度 依 赖 G D P指 标体 系评 价 经济发 展 , 经济发展 的质量效率不 高
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研究
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研究
魏恋 舻 李佳 芹 海口 5 7 1 1 5 8 ) ( 海南 师范 大学 马克 思 主义学 院 , 海南
[ 摘 要]
马 克思主 义政治经济学是指导我 国建设有 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的理论基础。随着时代的发
展 变化 , 马克思主 义经济学也要 与时俱进 , 形成更加符合 实际的马克 思主 义经济理论 。当前 中国经济生活中最迫切 需
等知识 的继承和坚持, 也有新的发展 。 我们只有摆正
政 府在 经 济 生活 中的地 位 ,以宏 观 的政府 指 导 和市
[ 作者简 介] 魏 恋舻 ( 1 9 8 7 - ) , 女, 海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 究生, 研究方向为政治经济学 。 李佳芹( 1 9 8 0 一 ) , 女, 海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 究生 , 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与 当代社会发展。
面的描述 , 指出国际金融危机带来“ 世界经济增速减
缓, 全球 需 求结 构 出现 明显变 化 , 围绕市 场 、 资源 、 人 才、 技术 、 标 准 等 的 竞争 更加 激 烈 , 气 候 变 化 以及 能
、
“ 加快” 转 变 经 济发展 方式 是 经济 、 社 会 发展
Hale Waihona Puke 的 需要 指导我 国经济发展和经济建设的理论基础是马 克 思 主义 经济 学 即马克 思 创立 的政 治经 济学 。 马克
世 界银 行 在《 东 亚经 济 发展 报 告 》 ( 2 o o 6 ) 中认 为
“ 使各经济体赖 以从低 收入经济体成长 为中等收入 经济体的战略 ,对于它们向高收入经济体攀升是不
能 够重 复使 用 的 ,进 一 步 的经 济增 长 被 原有 的增 长 机 制锁 定 ,人 均 国民 收人 难 以突 破 1 0 0 0 0美 元 的上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读后感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读后感扎实推进经济进展方式转变,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是摆在全党与全国人民面前刻不容缓的大事。
中宣部理论局、中组部干部教育局在这个时机向党员干部推荐《转变经济进展方式研究》,非常及时、非常必要,关于引导党员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进展观,认真总结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经验,完善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进展的思路与措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转变经济进展方式研究》一书,从宏观经济管理的角度,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转变经济进展方式的理论、目标与措施。
该书的总报告《转变经济进展方式若干问题研究》,着重阐述了转变经济进展方式的理论创新与重大意义,转变经济进展方式的紧迫性,转变经济进展方式的核心内容及内在联系,转变经济进展方式的有利条件与制约因素,转变经济进展方式的中长期目标与政策措施。
该书的14个分报告,分别由14个地方进展与改革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研究提出,抓住了各自转变经济进展方式中存在的要紧矛盾,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同样具有全局性借鉴意义。
我认为,学习与研读本书,关于进一步加深对转变经济进展方式科学内涵与战略意义的懂得,将大有裨益。
首先,本书深刻阐述了转变经济进展方式的理论内涵,有助于增强党员干部转变经济进展方式的自觉性。
在经济理论上,本书突破了经济增长与经济进展的研究局限,从总体上界定了转变经济进展方式的三个基本内涵与三种实现途径,分别从需求结构、供给结构、生产要素结构三个方面指出了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方向,而且把经济进展与资源环境协调、社会与谐进展紧密结合起来,实现了经济学、生态学、社会学与管理学的多学科融合,使我们对转变经济进展方式创新意义有了更深刻的懂得。
其次,本书从宏观经济管理的角度提出了转变经济进展方式的具体目标,有助于增强党员干部转变经济进展方式的主动性。
本书以为基数,为转变新起点,围绕“三个转变”提出了2015年、2020年的中期与长期目标:第一个转变,由要紧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消费奉献率从35%,逐步提高到2015年的40%与2020年的45%,相应投资奉献率从45%逐步下降到40%与35%,而净出口奉献率保持在20%不变;第二个转变,由要紧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第一产业奉献率从3%,逐步下降到2015年的2.5%与2020年的2%,第二产业奉献率从52%逐步下降到49%与45%,而第三产业奉献率则从45%逐步提高到48.5%与53%;第三个转变,由要紧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要紧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养提高、管理创新转变,本书选择了四个指标作目标,即科技奉献率从的46%,逐步提高到2015年的53%与2020年的60%,公共教育投资占gdp的比重从4%逐步提高到4.7%与5.5%,单位gdp能耗(吨标准煤/万元)从1逐步下降到0.8与0.6,而要紧排放物总量每五年减少10%。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转变社会发展方式研究
企业与管理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转变社会发展方式研究福建江夏学院 吕凌志摘要:社会是所有事物发展的大环境,包容着各行各业的发展与创新。
经济则是所有社会发展的前提与基本,对于社会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
本文就这两者的关系与影响进行深入的探讨研究,中心主旨在于如何更好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及社会发展方式转变。
关键词:经济发展方式;社会发展方式;研究探讨一、经济发展方式含义时代在不停的改变,现如今,我们已经进入了小康社会,人民生活发展日渐稳定。
回顾过去的经济发展方式,例如改革开放初期,那时的概念就已经非常的到位规范了,并且日后对国家整体的经济环境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经济发展形式具有非常独特的发展长处当时的经济发展方式比较贴合时代,产业并不是分散独立形式发展,而是抱团发展;相比国产,觉得引进国外的产品更好;生产线做不到简洁式循环利用,有许多不必要的开支;发展没有独自的特色,只会“跟随式”发展。
但是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需要管理者吸取教训不断地去改进,慢慢的这种经济发展特点就变得非常传统化。
(二)资源的拥有与利用从资源的角度出发,我国并没有很大的优势。
从资源的角度让国家的发展更上一层楼是不现实的,因此需要从实际出发,找到自身优点,再进行利用。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所以最基本摆在眼前的优势就是普通劳动力总量大。
走高端、高质量的方向不合适,那么就以实惠的特点发展,找准方向,主动出击。
这种改变就做到了“特殊情况下特殊对待”,并且是实用且有效的,让我国的经济发展变得目标明确。
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已经不适用,需要更加贴合实际,不断去磨合改变,进程更趋于稳步缓和,这种改变已经变成迫在眉睫的需求。
二、经济发展方式与社会发展方式的联系社会发展方式是经济发展方式的最终目标:经济发展方式的改变与优化,是为了社会经济发展的更好。
经济发展方式的准确性是社会发展方式的前提,社会发展方式在经济发展的带领下,找准侧重点,使整体的发展更加快速,少走弯路。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
对策建议
01
02
03
04
05
深化改革,完 善市场经济…
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完善 现代企业制度,促进非公 有制经济发展,增强市场 活力。
加强创新驱动 ,提升产业…
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高 自主创新能力,培育新的 经济增长点,推动产业转 型升级。
扩大内需,促 进消费需求
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增加 居民收入,扩大社会保障 覆盖面,提高居民消费信 心和消费能力。
进一步深化市场化改革 、扩大对外开放,促进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 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 府作用。
03
调整经济结构
经济结构的定义
• 经济结构是指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由各种不同的产 业、部门、地区、企业以及人口组成的经济整体,包括产业 结构、地区结构、收入分配结构等。
调整经济结构的必要性
01
VS
详细描述
发达国家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 结构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他 们加强科技创新,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 级。其次,他们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现代 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此外,他们还注 重人才培养和创新创业,提高劳动生产率 和资源配置效率。
案例二
总结词
我国某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积极推进转型升级和结构优化,探索出了一条具有地区特色的经济发展之路。
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提高服务业和制造业的比重,同时加强科技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需求结构调整是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环节
扩大内需,促进消费,优化投资结构,推动经济向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途径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扶持力度,促进资源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问题研究
、
刻的含义 , 经济发展在重视 经济规模扩大和效率提高 的同时 , 必
须重视经济增长过程 的协调性 、 可持续性和增长成果 的共 享性 。 许多 国家在实践 中已经发现 ,经济 的增长 与经济的发展并不完 全一 致 , 实 践证 明 , 在经济 发展 过程 中 , 经常 出现 “ 有 增 长无发 展” 的情 况 , 使得从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到经济发展方式成 为国际 社会面临 的重大课题 。 ( 二) 经济 发 展 方式 转 变含 义 2 0 0 7年 6月 ,胡锦 涛同志在 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作 了重要讲话 , 首次提 出了“ 转变经济发展方 式” 。接着 , 在党 的十 七大报告 指 出 , 我们 “ 要坚持 走 中国特色新 型工业化 道路 , 坚持 扩大 国内需求特别 是消费需求 的方针 ,促 进经济增长 由主要依 靠投资 、 出 口拉动 向依靠消 费 、 投资 、 出 口协调拉动转 变 , 由主要 依靠第 二产业带动 向依靠第一 、 第二、 第三产 业协 同带动转变 , 由主要依靠增加物 质资源消耗 向主要依靠 科技进步 、劳动者 素 质提高 、 管理创新转变 。” “ 三个 转变” 指出了我 国的经济发展应 该走怎样 的道路 , 坚持怎样 的方 针 , 发展方 式如何转变 。是关 系 国民经济发展全局 的紧迫而重大 的战 略任 务 ,体现 了深入贯彻 落实科学发展 观的要求 ,反映 了破解 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 的要 求 ,前瞻性地 回答 了国际金融危机 冲击带 来的诸多重大理论 和 实践问题 。 ( 三) 转 变经 济 发 展 方 式 缘 由 1 .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性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 在我 国来说是经济领域 的一 场重大变革 ,这就关 系到我 国的经济发 展, 关 系到新 时期 的改 革开放全 局。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同样是落 实科学发展观 的内在要 求 ,主要着力点就 是要 从粗放型 向集 约 型转 变 , 既要 注重数量 的扩张 , 又要 注重质量 提高 ; 既要 强调经 济效益 的提高 , 也要注重经济结 构的调整和优化 , 更要注重保持 人与 自然 、 人与社会 、 人与环境 的和谐发展 。只有经济系统 的协 调性 、 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和发 展成果的共享性得到 加强 , 科学 发展观才能得到充分体现 。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综述
一
各个 领域 的 内容 ; 方法 上体 现统 筹 兼顾 , 重全 面 协调 注 可持 续 。 二 、 于转变 经济发 展方 式的 重要意 义 关 国 际金融危 机 对 中 国经 济 的 冲击 , 质 上 是对 经 实
、
济发展方式的冲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贯彻落 实科 学发展 观 的 重 要 目标 和 战略 举 措 , 系 改革 开放 关
和社会 主 义现代 化建设 全局 。 转变 经济 发 展 方 式 是 落 实 科 学 发 展 观 的 必 然 要 求 。科 学发 展观 为转变 经济 发 展方 式 提 供 了科 学 的理 论指南 。转 变 经济 发 展 方 式 , 现 了科 学 发 展 观 的第 体 要义 、 心 理 念 、 本 要 求 和根 本 方 法 , 核 基 是科 学 发 展 观 的应 有之 义 、 直观体 现和 实践应 用 。
一
续、 惠民生 的 目标 , 注重经济系统的协调性、 经济发展 的可持 续性 和 发 展 成 果 的共 享 性 。 ●关 于衡 量 指 标 。 除了要素投入 的数量及配备 比例、 经济增长速度 、 人均 G P等 指标外 , 更加 注 重社 会发 展 指标 、 会 公 平 指 D 要 社 标 、 会稳定 指标 、 社 环境 指 标 等 。 ●关 于 基 本特 征 。转 变经 济发 展方 式 在 导 向上 用 发 展 来代 替 增 长 , 有 长 具 远 战略 性 ; 内容 上 更 加 广 泛 、 富 , 盖 经济 社 会 发 展 丰 涵
基于企业视角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
如果企 业专 注 于 自身 长期稳 定发 展 , 那 么 可以肯 定 的 是 ,这样 的企业 必然会 进行 各种 各样 的企业 创新 。因为 只 有创新 ,才能使 企业 在激烈 的市 场竞 争 中生存 下去 ,只有
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企业只有不断进行技术创 新 、管理创新等 ,才能不断降低生产成本 ,才能在市场上
决定经济发展方式。 从宏 观 的角 度来看 ,如 果所 有 的企业 都不 注重 于技术
创 新 、管理创 新 ,那 么都会 永远 是高 投人 、高 污染 、高 消 耗 ,走 的是粗 放 型的经 济发 展 的老路 子 ,那 么 这样 的 国家 永远 谈不 上转 变经 济发 展方 式 ,只是勉 强 可 以认 为是 加快 经 济增 长 。要 转变 经济 发展 方式 ,必须 转 变粗放 型 的经济 增 长为集 约 型经 济增 长 ,必 须 让 企业 从 高 投 入 、高 污 染 、 高 消耗转 变成 为低 投入 、低 污染 、低 消耗 。
许林 :基于企业视角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
城市经济
基 于企 业 视 角 的转 变 经 济 发 展 方 式 研 究
许 林
(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 ,云 南 昆明 6 5 0 1 1 1 )
[ 摘 要 ]加 快 经济发展 方式转 变是 我 国经济领 域 的一场 深刻 变革 ,关 系改 革 开放和 社 会 主义现 代 化 建设 全局 。加
促 进 经济 发展方 式转 变 ,是关 系 国民经 济全 局紧 迫而
整个行业健康向前发展 ,整体水平又高出一步。这样 ,这
个 行业 中的都会慢 慢从 原来 的高投 入 、高污 染 、高消耗 中 渐 渐变 成 了低投入 、低 污染 、低消 耗 ,这就是 经济 发展 方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成效如何测度研究
了, 关于它的讨论也 比较热烈 , 然而 , 如何评价经济发展方
式转变的成效 , 如何测度 一个 地 区或城 市经济发展 的质
量, 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探讨的课题 。经济发展方式 的转变
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 观察它的成效通常用 “ 增长” 与“ 发展” 的指标来考量 , 但又必须引入新 的内容 , 比如引入经济增
集约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有更为丰富的内容。或者说 , 现
所谈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 和以前提 出的加快经济增长 方式转变相比, 其主题、 任务 、 重心都不一样 。 概括起来 ,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意味着经济发展必须注 意内涵建设, 它不仅包括经济效益的提高 、 资源消耗 的降 低, 也包括经济结构 的优化 、 生态环境的改善 、 发展成果的 合理分配等 内容。它是 一个多 目标发展问题 。转变经济 发展方式 , 不仅要体现在经济增长水平进一步提高, 还要 体现在经济结构水平进一步优化 , 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进一
与质量失衡 、 弱势群体与强势群体利益冲突、 经济与社会 发展不协调等一系列矛盾 , 要更关注经济结 构优化 、 城乡
协调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等。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核心要
基金资助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 学研 究规划基金项 目( 1 3 Y J A 7 9 0 0 1 4 )
理 论 经 纬
点。
[ 关键词] 经济发展 方式转变 发展质量 中图分类号 : F 0 6 4 o 1
测度
绩效 文章编号: 1 O 0 3- 0 6 7 0 ( 2 0 1 3 ) 0 9— 0 0 8 5 — 4
文献标识码: A
一
、
引言
经济转型实际上是一个发展模式转变问题, 其实质在于转 变经济发展方式 , 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经济转型有四个
全面深化改革时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路径研究的开题报告
全面深化改革时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路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当前,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经济发展方式已成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意味着由资源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创新密集型和人力资本密集型方向转变,这将决定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
全面深化改革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代背景下,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需要在理论上深入研究,在实践中积极探索,以期为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经验借鉴。
二、选题意义1.深化转型升级。
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环境等问题越来越凸显,此时,如果仍然坚持资源密集型和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将难以为未来经济的可持续性和长期发展提供保障。
因此,通过研究不同的转型升级路径,有助于为中国未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实践指导和政策建议。
2.提高经济创新能力。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需要依靠创新,只有创新才能提高经济的效益,提高企业和国家的竞争力。
因此,通过研究经济转型中的创新能力,可以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支持。
3.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协调。
经济发展不仅仅是生产力的发展,更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通过研究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可以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协调和平衡。
三、研究内容1. 全面深化改革的基础和定位:全面深化改革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它的定位和基础是什么,对于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2.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路径:经济发展的转变路径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由多种因素所影响的,如技术、环境、政策和人口等,因此,讨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路径是一个必要的研究方向;3. 经济转型中的创新能力:经济发展的转型离不开创新,因此,研究经济转型中的创新能力,对于提高经济效率和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意义;4. 全面深化改革中的社会和政治影响:全面深化改革不仅仅是经济转型,它也将对中国的社会和政治产生影响。
《[研究方式转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
《[研究方式转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摘要】当下,从事一线教学的中小学教师选择研究方式,无意追求宏大的理论建构,而是从自身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然后通过反思或分析解决这些问题,落脚点是在教学,是为了教学而研究。
尤其是我们的研究性课堂,她为学生构建了开放性的学习环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自然,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参与者,教师的研究方式也应该有所转变。
本文从研究性课堂中一般的研究方式、研究性课堂中教师团队研究以及研究性课堂中的具体研究方式等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研究性课堂;研究方式;转变研究性课堂,是我校师生所一致倡导的课堂,与传统课堂相比,她改变了学生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了开放性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这样的课堂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沉闷与束缚,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与创新精神。
自然,教师的研究方式,也应该因为研究性课堂而转变。
中小学教师的研究方式过去往往模仿专业理论工作者的研究方式,以理论研究为主,按照研究规则,遵照学术标准,重在描述解释教学现象,建构教学理论,落脚点在研究上。
而现在许多脚踏实地、兢兢业业从事一线教学的教师选择研究方式,无意追求宏大的理论建构,而是从自身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然后通过反思或分析解决这些问题,落脚点是在教学,是为了教学而研究。
基于研究性课堂的研究,使教学研究方式本身变得更为多样和丰富,课题研究,被看作是改善教学过程和提高我校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
1研究性课堂中一般的研究方式1.1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是一种操作起来比较容易的研究形式。
它以学校为研究基地,以实际教学中生成的问题为研究课题,以学校和教师的发展为研究目的,与以往的教学研究相比,它更有利于体现教师进行研究的主体性和主动性,促成教师从教学型、经验型向研究型、专家型的转变。
教师把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作为研究对象,持续不断地对教育和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从而积累自己的教育智慧,提升着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研究的新进展——全国党校系统经济理论研讨会暨第八届经济学年会综述
会 议综 述
当代社科视野 21年第 1期 01 I
经济发展 方式转变研 究的新进展
全 国党校 系统经济理论研讨会 暨第八届经济 学年会 综述
孙 雪芬
( 浙江省委 党校经济 学教研部 杭 州 3 2 ) 1 1 1 1
内容提 ̄: 1 年 7月, 国党校 系统经济理论研讨会暨第八届 经济学年会在 浙江省委 党校 隆重召开。 2 1 0 全 在本次会议 中。 与会代表们 围绕“ 深化 经济体制 改革、 变经济发展方 式” 转 这一主题 , 基于不 同层 面展 开 了广泛而深入 的学术研讨 , 并在诸 多问题上达成 了共识, 国经 济发展方 式的转 变提供 了许 多有益的思路和政策建议。 为我
统筹城 乡发展体制的建立 , 是解决 “ 三农 ” 问题的 根本 。黑龙江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梁謇教授在对我 国城 乡二元体制演进逻辑进行梳理的基础上 ,主张积
当代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对策研究
经济发展方式 的转变是我 国社会经济领域 的一场新 的变革 , 定程度上忽视了经济结构的调 整 , 也没有重视资源保护和环境 也是一项非常复杂 的系统工程 。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的过程 保护。因此 , 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 中, 要重新确定我 国经济 中, 需要调整传统 的发展思路 , 兼顾转 变过程 的系统性和复杂性 , 增长速度的区间。这个合理的区间需要在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 从而构建有效的转变机制 , 采取措施 , 促进经济持续 的发展 。 济效益和保护环境的基础上 。要优化产业结构 , 进一步提高经济 增长 的速度 , 这样 也可以保持 比较高 的就业率 。比如 , 服务行业 , 影 响我国经济发展 方式转变 的问题 分析 这个行业跟工业相 比, 增长一个百分点就可 以多吸纳很多劳动力 , ( 一) 思想观念。就 当前 隋况来看 , 公众对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 而且对资源和环境的损害也 比较低。 因此 , 在服务行业不断 发展 认识还存在一定的 问题 : 一方面 , 没有深刻的意识到我 国在 经济发 的条件下 , 就业率 的水平也是比较高的。所 以, 要不断对产业结构 展的时候 , 资源节约的紧迫性 。公众都会觉得我国地大物博 , 物产 进行调 整 , 进 一步改变工业 比重过大的状况 , 大力 发展 现代服务 丰饶 , 资源 也是 比较 充足 的, 存在资源节约方面的认 识不足 , 还存 业 , 让其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一定的浪费现象。实 际上 , 在我国经济 发展过程 中, 一些重要 的 ( 三) 构建供求协调一致的经济发展动力 系统 。国际经济发展 资源严重不足 。纵观我国经济发展 的总体状况 , 可以看 出, 我国的 需要供需两方面的共 同推动 。要大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 要需要 资源投人和产出 比跟发达国家相 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 资源利用率 从这两个方面着手 , 一 个也不能少。我们 可以从 内部系统结构来 有待提高。另一方面 , 在我国经济增长过程 中, 存在把经济增长等 看 , 供需是构成经济系统的主要子系统。任何 一个结构失衡 或者 同于经济发展 的意识 , 也可以说 , 在经济发展方面片面 的追求经济 动力弱化 的情 况下 , 都会对 经济的协调发展产 生制约 我国要在 的增长率, 没有 把两者区分开来 。除此之外, 我国在经济发展的时 国外需求稳定 的基 础上 , 扩大 内需 , 让 内需来拉动 经济 的不 断增 候只考虑到物质财富的增长 , 没有重视经济协调 发展。 长。要健全居 民消费能力增长的有效机制 , 进一 步加大社 会事业 ( 二) 体制性 因素 。站在 微观经济 的角度 来说 , 虽然一部分 国 的改革力度 。缩小收入差距 , 尤其是要重视城市低 收人者 和农民 有企业在进行持续的改革 。但是 , 还存在企业改制不到位 , 产权不 阶层的收入 。大力培育新型经济增长热点 , 优化投资结构。 明晰的现象 , 国有企 业要 成为真正 的商 品生产和 经营者还有一段 ( 四) 利用全球资源和条件推进我 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随着 距离。也可以说 , 企业 自身缺少 内在的改革动力 , 管理制度有待完 经济全球化 的不断发展 , 也在逐步推进产 业转移 , 服务外包 , 企业 善, 需 要通 过 自主创 新来改善企业 的经营效率 。站在宏观 经济 的 跨 国发展 , 这都是成为经济增长方 式转变的重要条件 。但是, 我们 角度来说 , 我国企业还存在很强的数量扩展倾 向, 这种倾 向存在 的 也要看到 , 贸易保护主义有抬头趋势 , 将会加剧中国与其他国家的 原 因是不断扩大 的投资权和资源配置权 , 企 业 自身的权 责关系不 贸易伙伴 的贸易不平衡性 , 全球气候的变化也给国家的节能减排 是特别 明确 , 一部分地方政府也有财政收入 产值 增大的问题 。就 增加了压力 , 这些又对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 出了难题 和挑战。 市场而言 , 资源配置机制有待完善 , 需要吸取国 内外先进企业的发 所以, 我们要积极利用全球资源作为我 国经济发展 的动力 , 形成国 展经验 , 市场体系还有待完善 , 这些因素都制约了我国经济增长方 内经济系统与国际之 间的协调 。统筹兼顾 国内经济与对外经济的 式的转变 。 发展 , 形成我国经济发展的新 的竞争优势。 ( 五) 正确处理市场与政府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中的定位和作 二 当代我 国经 济发展方式转 变的对策 用。要不断完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就要进一步深化体系改革 , 打 ( 一) 用科学 发展观统领和指导经济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胡 锦 破市 场垄 断, 使竞争有序化 , 加大市场准人标准 的放宽力度 , 让企 涛总书记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的持续、协调发展的观念 。要正确 形成统一有 处理物质财富增长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 业处在一个公 平竞争 的环境 中。制止 区域保护主义 , 序 的大市 场。提高 资源利用效率 , 推进资源配置的市场化进程。 进行经济增长方式 的转变 , 才会对公众有利 , 对社会的全面发展有 还要形成分工合理 、监督有力 的行政 管理机 制 , 要不断健全行政 利, 才能更好的协调 经济质量和速度 的统一。在经济发展过程 中, 问责制 , 尽可能 减少机构职能 的交叉 , 保证政 府决策 的科学 合理 要遵循 自然规律 , 充分考虑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在经济发展 性。 过程 中, 要统筹兼顾 , 正确认识和处理在经济发展中的一些重大关 综上所述 , 在我 国经济发展方 式转变过程中 , 要树立科学发展 系, 协调城乡发展 , 区域发展 , 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关系。要正 观, 重新确定经济增长速度 的合理区间, 构建供求协调一致的经济 确认识 国内与 国际的局势 , 善于把握国际形势发展中的重要的机 展动力系 统, 从而 保证我国 经济 健康、 快 速的 发 展。 田 遇, 创造 良好的环境 , 要用积极 的姿态迎接挑 战。此外 , 还要处理 发 好政府 与市 场之 间的关系 , 要不断发挥政治对市场经济的推动作 参考文献 : 用, 还要积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 [ 1 ] 封 思 贤, 李政军, 谢静 远 , 经 济增 长 方 式转 变中的金 融 支持 ( 二) 重新确定经济增 长速度 的合理 区间 。根据现有的政绩考 来 自长三 角的实证分析【 J 】 .中 国软科 学, 2 O 1 1 ( 5 ) 核机制 , 要实现一个地方 的经济增长速度 , 要紧密联系这个地区的 【 2 】 王化 民, 李角奇 .我 国经 济增 长方 式转 变的实证 分析 与对 策 公共设施建设 和生 活水平。在没有 出现更加科学的考核指标的状 研 究{ J 】 .经 济纵横 , 2 o 1 O ( 7 ) 况 下, 一个地区 的经济增 长速度就是这个地 区政绩考核的指标 。 [ 5 ] 朱淑珍 , 陈丽娟 .基 于经 济增 长方 式转 变的金 融创新和 谐性 我 国为了实现经济发展速度 , 就会采用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方式, 在 分析 [ J ] .甘 肃 社 会 科 学 , 2 O 1 2 ( 5 )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途径探讨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途径探讨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生产力的不断提升在很大程度上为我国经济建设发展提供了有利的保障,一定程度上来讲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方式也发生了较大的转变。
为了更好地促进经济结构发展方式的转变,必须依据我国实际发展现状做出适当的调整,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前提,正确处理各方面的经济发展关系,从根本上贯彻落实有利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效途径,下面针对于此进行详细地分析与总结,供相关人员参考。
标签: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转变方式;重要意义1 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生产力的发展以及国内外形势的逐渐转变,对我国工业产业、经济产业、环境产业都有较大的影响。
经济发展问题作为我国的基本发展问题,对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建设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下面就经济所产生的一定影响进行详细分析:第一,对于我国而言,人口急剧上升,自然资源人均占有率逐渐下降的问题,相比较其他国家而言,资源产品供给明显存在不足的现象,经济的大力发展一定程度上虽带来了生活方式的转变,但资源的严重匮乏却阻碍了工业进出口程度的发展,有待其进一步提高。
第二,劳动力成本逐渐加大。
总体来讲,我国劳动力资源相比较其他国家而言具有明显的优势,劳动力价格相对较低,但这并不代表着我国长期劳动力水平就是偏低不变的。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计划生育政策的改变使得我国人口总量进入了低增长期,城市劳动力人口出现了下降的趋势,另一方面,国家对农村政策的调整也改变了劳动力的布局。
第三,自2002年以来,我国为了适应产业结构的大力调整,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很大程度上扩大了生产能力的范围,致使某些产品过剩,不但不能满足市场需要,还出现闲置等情况。
固定资本产业规模的逐渐扩大,虽满足了经济的发展需要,但是竞争力的急剧增强,优胜劣汰形式的出现,却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工业的发展,资源不合理利用,出现了浪费的现象。
第四,银行利率的不断调整,使企业资本不断加大,这在很大程度上并不利于企业的竞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困境与路径选择[摘要]民营经济发达地区浙江台州已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很多问题还有待解决。
单纯探索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路径不能保证实现科学发展,必须探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路径。
针对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以及转变的困境与难点,提出五方面的转变路径。
[关键词]浙江台州;经济发展方式;困境;路径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扩展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论断,对今后经济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民营经济发达地区浙江台州作为分析对象。
尝试对资源、环境约束严重并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区域,如何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行研究。
一、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浙江台州是中国民营经济的发祥地,民营经济最具活力与发展潜力;其又是一个自然资源匮乏,经济发展先天禀赋不足的地区。
改革开放以来,为克服资源要素供给矛盾,台州发挥体制先发优势,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积极探索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经济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显著提高,综合实力在全省的排名不断前移。
1978年,台州GDP10.13亿元,财政总收入1.19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31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0元,综合经济实力列全省倒数第二。
2007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22.89亿元,财政总收入218.38亿元,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跃居全省第5位。
而与此同时,制约新发展的劣势因素也日益凸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尤为迫切。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经济强市、提高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台州发展速度在全省乃至在全国都有一定优势,但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要素制约明显,主要表现为用水、用地、用电紧张,环境污染问题突出,生态承受能力脆弱。
原有的发展方式,已使台州这个资源尤其匮乏、能源尤其短缺的地区的资源和环境容量到了极点,经济增长已经顶到了“天花板”,发展受到极大制约。
当前,自然资源严重不足与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经济快速增长与环境压力加大、生产成本上升和利润空间压缩这三大矛盾已成为制约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
只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提高区域竞争能力,实现经济大市向经济强市的转变。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迫切需要。
台州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各项社会事业也得到较快发展,但相对于陕速发展的经济来说,社会事业发展还显得远远不够,存在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共服务的巨大需求。
目前台州社会发展水平在全省11个地市中位居第8位,属于第三层次。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可以不断降低经济发展对投资拉动的过度依赖,腾出更多的财力、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到社会事业发展中去,有效促进社会事业发展和人的全面进步。
(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迫切需要。
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民生的改善和民众福祉的增加,进而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台州百姓生活水平不断提搞,2007年全市人均生产总值为30385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942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331元。
发展到这个阶段,人民群众不仅要求不断提高收入水平,获得更多的物质产品和服务,而且全面地追求生活质量的逐步提高。
但目前贫富差距依然较大,因环境污染问题及各种利益矛盾和冲突引发的各类群体事件增多,影响了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
只有大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在发展过程中更加注重优化经济结构、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更加注重提高低收入群众的收入和生活水平,解决好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社会和谐的发展目标才能真正实现。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困境与难点分析台州已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做出了巨大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能耗强度有所降低,经济增长质量总体上呈逐年提高的态势。
2007年万元GDP能耗0.589吨标准煤,比2006年降低4%,为全省最低。
二是资源综合利用成效显著,可再生能源建设已有实质性进展。
已初步形成以《台州生态市建设规划》为龙头,县(市、区)、重点区域及乡镇生态建设规划为配套的三级生态规划,环境污染治理取得实效。
三是科技综合实力逐步提升,新产品开发和创新能力有所增强。
已拥有国家级技术中心4家,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232家,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61家。
四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工业主导产业得到重点发展,形成了汽摩及配件、医药化工、家用电器、塑料模具等十大支柱产业。
集群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专、精、深”在细分市场中占比较高。
但总体而言增长方式仍然表现出比较粗放的特征。
当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面临的困境与难点主要有:(一)人口资源环境矛盾日益突出,经济发展伴随着环境的恶化。
台州人口密度高,环境容量小,资源自给率低,人地矛盾突出。
资料显示:台州是资源型缺水、工程型缺水和污染型缺水并存的地区,全市人均水资源量接近于国际警戒线人均1700立方米,低于全省人均拥有量。
且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平衡,尤其是南部经济发达、人口高密度地区水资源十分紧缺。
土地资源短缺,人均耕地0.40亩,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人多地少的矛盾非常突出,无论是工业、建设用地,还是农业用地,都出现了严重的短缺,有的地方工业用地最高拍到每亩160万元。
缺电严重,一度时期用电缺口高达三分之一。
以中小企业为主的企业处理废气污水等能力弱,水环境污染严重,虽拥有较多的水面,但总体平均来算,只有33%符合国家三类水的标准,可以作为饮用水的水源,不满足水域环境功能的河段占相当比重,治理难度大。
大气环境不容乐观,固体废物污染和土壤环境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二)经济增长仍然是以大量消耗能源资源实现的,节能降耗形势严峻。
重要资源的利用效率低,拿土地资源来说,随着经济快速增长,所消耗的土地资源在大量增加。
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土地占用增长速度超过经济增长。
1998至2000年,台州的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平均每年减少耕地1315亩;而2001年至2003年,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6%,平均每年减少耕地20830亩。
土地的单位产出与全省平均水平差距较大。
同时电力需求持续增长,造成紧缺,1999—2003年全社会用电量平均增长19.6%,而同期的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为12.9%。
每创造1亿元GDP排放的废水、每创造1亿元工业增加值排放工业废弃、工业固体废物,虽然低于省平均水平,但都大大高于发达国家。
另一方面,促进节能减排的机制和政策仍不够完善,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短期难以取得重大突破,节能降耗工作任重而道远。
(三)经济增长依赖投资拉动依然明显。
科技贡献不大。
这些年台州经济的高速增长在相当程度上依靠增加资本投入、扩张规模来实现。
以2003年为例,万元生产总值的固定资金为388元,比2000年上升1217元,上升幅度达到45.7%。
2004年后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的势头得以控制。
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效果系数看,在波动中下降,从1995年的一直下降,2004年为0.399,即每增加1亿元GDP需要的固定资产投资从1995年的1亿元,增加到2004年的2.51亿元,粗放型发展付出的投资代价越来越大。
同时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成为台州几乎所有主要产业的共性问题,企业普遍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
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台州,以中小企业为绝对主流,小企业基本不具备创新能力,规模以上企业中开展科技活动的,只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35%(其中大中型企业开展科技活动的企业占67%)。
台州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少,科技资源比较缺乏,支撑科技进步的创新源头不足,源发性创新能力差。
与省内的其他城市相比较,人均受教育年限和每万人拥有大专学历以上人数低,人才密度和人才素质偏低,高层次、高技能人才不足。
(四)经济增长中产业及产业内部比例不尽合理,低小散现象仍较为严重。
台州三大产业虽然都有了较大发展,但比重不尽合理,第三产业占国GDP的比重目前尚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现代化的大型制造企业少,科技型企业不多不强,更缺少能够提高产业水平的高层次的服务业。
以工业经济为例,2007年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4812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840亿元,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达48.8%。
但是,产业层次偏低,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步子不大,基础原材料和高技术产业发展不足,缺乏新兴产业的强力支撑。
制造业许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仅及美国、日本和德国的1/10。
这一差距尤其明显地表现在资本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上。
低小散现象仍较为严重。
“低”:产业层次低、技术含量低;“小”:全市近9万家工业企业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仅5484家,家庭作坊式、劳动密集型企业仍大量存在;“散”:村村冒烟、天女散花。
台州工业起步晚,完成原始积累不久,当初靠做别人不愿做的产品,赚别人不愿赚的钱起家,企业产品大多处于产业链末端,产品档次普遍不高,粗放经营,管理落后,转型升级压力大,在新的发展条件下将受到严重制约。
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路径选择及对策建议(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劳动者素质,使经济增长建立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和人力资本支撑的基础上。
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是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基础,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从台州实际出发,在创新模式上,把借脑引智作为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平台来抓。
一方面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做到两个轮子驱动:一是企业结合产业需求,引进专业性强的大院大所,或者与其进行市场化的合作;二是以政府为主的引进,主要是综合性的,如浙大台州研究院等。
另一方面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台州,到发达地区或国(境)外建立研发基地(中心)。
既要鼓励和支持有一定规模和基础的企业,尽可能地建立自己的研发中心,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同时提高消化吸收创新的投入比例,克服重引进、轻消化吸收现象。
着力提高创牌能力,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价能力和产品附加值。
创新企业管理,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
企业管理是企业搞好搞活的最基础性工作,同时也是科学、是资源、是生产力。
加强企业生产、经营、财务、成本和质量等各项管理。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最终靠人去推动,必须把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作为基础工作来抓,努力营造拴心留人的环境,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社会氛围。
针对台州科技人才资源相对稀缺的状况,建立有利于科技人才流动和创业的新机制,要在分配中体现科技人员对企业和社会的价值和贡献。
借鉴国际上的普遍做法,以人力资本入股,按各自的贡献分享剩余的办法吸引人力资本。
同时,应加速发展各类职业教育,造就一批相对稳定的、技术精湛的熟练技工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