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困境与路径选择

[摘要]民营经济发达地区浙江台州已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很多问题还有待解决。单纯探索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路径不能保证实现科学发展,必须探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路径。针对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以及转变的困境与难点,提出五方面的转变路径。

[关键词]浙江台州;经济发展方式;困境;路径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扩展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论断,对今后经济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将民营经济发达地区浙江台州作为分析对象。尝试对资源、环境约束严重并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区域,如何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行研究。

一、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

浙江台州是中国民营经济的发祥地,民营经济最具活力与发展潜力;其又是一个自然资源匮乏,经济发展先天禀赋不足的地区。改革开放以来,为克服资源要素供给矛盾,台州发挥体制先发优势,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积极探索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经济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显著提高,综合实力在全省的排名不断前移。1978年,台州GDP10.13亿元,财政总收入1.19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31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0元,综合经济实力列全省倒数第二。2007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22.89亿元,财政总收入218.38亿元,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跃居全省第5位。而与此同时,制约新发展的劣势因素也日益凸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尤为迫切。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经济强市、提高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台州发展速度在全省乃至在全国都有一定优势,但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要素制约明显,主要表现为用水、用地、用电紧张,环境污染问题突出,生态承受能力脆弱。原有的发展方式,已使台州这个资源尤其匮乏、能源尤其短缺的地区的资源和环境容量到了极点,经济增长已经顶到了“天花板”,发展受到极大制约。当前,自然资源严重不足与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经济快速增长与环境压力加大、生产成本上升和利润空间压缩这三大矛盾已成为制约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只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提高区域竞争能力,实现经济大市向经济强市的转变。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迫切需要。台州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各项社会事业也得到较快发展,但相对于陕速发展的经济来说,社会事业发展还显得远远不够,存在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共服务的巨大需求。目前台州社会发展水平在全省11个地市中位居第8位,属于第三层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可以不断降低经济发展对投资拉动的过度依赖,腾出更多的财力、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到社会事业发展中去,有效促进社会事业发展和人的全面进步。

(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迫切需要。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民生的改善和民众福祉的增加,进而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台州百姓生活水平不断提搞,2007

年全市人均生产总值为30385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942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331元。发展到这个阶段,人民群众不仅要求不断提高收入水平,获得更多的物质产品和服务,而且全面地追求生活质量的逐步提高。但目前贫富差距依然较大,因环境污染问题及各种利益矛盾和冲突引发的各类群体事件增多,影响了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只有大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在发展过程中更加注重优化经济结构、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更加注重提高低收入群众的收入和生活水平,解决好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社会和谐的发展目标才能真正实现。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困境与难点分析

台州已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做出了巨大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能耗强度有所降低,经济增长质量总体上呈逐年提高的态势。2007年万元GDP能耗0.589吨标准煤,比2006年降低4%,为全省最低。二是资源综合利用成效显著,可再生能源建设已有实质性进展。已初步形成以《台州生态市建设规划》为龙头,县(市、区)、重点区域及乡镇生态建设规划为配套的三级生态规划,环境污染治理取得实效。三是科技综合实力逐步提升,新产品开发和创新能力有所增强。已拥有国家级技术中心4家,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232家,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61家。四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工业主导产业得到重点发展,形成了汽摩及配件、医药化工、家用电器、塑料模具等十大支柱产业。集群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专、精、深”在细分市场中占比较高。但总体而言增长方式仍然表现出比较粗放的特征。当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面临的困境与难点主要有:

(一)人口资源环境矛盾日益突出,经济发展伴随着环境的恶化。台州人口密度高,环境容量小,资源自给率低,人地矛盾突出。资料显示:台州是资源型缺水、工程型缺水和污染型缺水并存的地区,全市人均水资源量接近于国际警戒线人均1700立方米,低于全省人均拥有量。且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平衡,尤其是南部经济发达、人口高密度地区水资源十分紧缺。土地资源短缺,人均耕地0.40亩,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人多地少的矛盾非常突出,无论是工业、建设用地,还是农业用地,都出现了严重的短缺,有的地方工业用地最高拍到每亩160万元。缺电严重,一度时期用电缺口高达三分之一。以中小企业为主的企业处理废气污水等能力弱,水环境污染严重,虽拥有较多的水面,但总体平均来算,只有33%符合国家三类水的标准,可以作为饮用水的水源,不满足水域环境功能的河段占相当比重,治理难度大。大气环境不容乐观,固体废物污染和土壤环境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二)经济增长仍然是以大量消耗能源资源实现的,节能降耗形势严峻。重要资源的利用效率低,拿土地资源来说,随着经济快速增长,所消耗的土地资源在大量增加。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土地占用增长速度超过经济增长。1998至2000年,台州的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平均每年减少耕地1315亩;而2001年至2003年,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6%,平均每年减少耕地20830亩。土地的单位产出与全省平均水平差距较大。同时电力需求持续增长,造成紧缺,1999—2003年全社会用电量平均增长19.6%,而同期的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为12.9%。每创造1亿元GDP排放的废水、每创造1亿元工业增加值排放工业废弃、工业固体废物,虽然低于省平均水平,但都大大高于发达国家。另一方面,促进节能减排的机制和政策仍不够完善,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短期难以取得重大突破,节能降耗工作任重而道远。

(三)经济增长依赖投资拉动依然明显。科技贡献不大。这些年台州经济的高速增长在相当程度上依靠增加资本投入、扩张规模来实现。以2003年为例,万元生产总值的固定资金为388元,比2000年上升1217元,上升幅度达到45.7%。2004年后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的势头得以控制。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效果系数看,在波动中下降,从1995年的一直下降,2004年为0.399,即每增加1亿元GDP需要的固定资产投资从1995年的1亿元,增加到2004年的2.51亿元,粗放型发展付出的投资代价越来越大。同时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成为台州几乎所有主要产业的共性问题,企业普遍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台州,以中小企业为绝对主流,小企业基本不具备创新能力,规模以上企业中开展科技活动的,只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35%(其中大中型企业开展科技活动的企业占67%)。台州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少,科技资源比较缺乏,支撑科技进步的创新源头不足,源发性创新能力差。与省内的其他城市相比较,人均受教育年限和每万人拥有大专学历以上人数低,人才密度和人才素质偏低,高层次、高技能人才不足。

(四)经济增长中产业及产业内部比例不尽合理,低小散现象仍较为严重。台州三大产业虽然都有了较大发展,但比重不尽合理,第三产业占国GDP的比重目前尚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现代化的大型制造企业少,科技型企业不多不强,更缺少能够提高产业水平的高层次的服务业。以工业经济为例,2007年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4812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840亿元,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达48.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