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规划体系与其主要内容

合集下载

城市规划概论 复习参考【整理版】

城市规划概论   复习参考【整理版】

2009级城市规划专业《城市规划概论》课程复习题一基本概念1.居民点人类按照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形成的集聚定居地点,按性质和人口规模,居民点分为城市和乡村两大类。

2.城市(城镇)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

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

1.字义上的理解“城”是一种防御性构筑物;“市”是交易的场所。

但是有防御作用的墙垣并不是城市,仅是市集也不能称为城市,因此,城市是有着商业交换职能的居民点。

城市最初是由剩余产品交换的商市而产生的·西周奴隶社会,出现的“宫市”是专门为奴隶主贵族服务的·春秋末叶到战国时期,打破“宫市”,出现了各阶层共同享用的“市”·汉长安城设有集中的九市;隋唐长安城设有集中且规模很大的东市和西市·北宋中叶以后,汴州出现了店铺密集的商业街,城市集中的“市制”也逐渐废弃·现代城市“超市”兴起,以合理的服务半径布置商业网点,方便居民生活2.现代意义上的理解“城市”包括三方面的因素:人口数量(非农业人口),产业结构(农业、工业、第三、第四产业经济比例),行政(政治、经济、文化职能)的意义。

3.城市化水平衡量城市化发展程度的数量指标,一般用一定地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来表示。

1.城市化城市化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2.城市化水平城市化水平指衡量城市化发展程度的数量指标,一般用一定地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来表示。

人口按其从事的职业一般可分为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第二、第三产业人口)。

按目前的户籍管理办法又可分为城镇人口与农村人口。

城市化水平也从一个方面表现社会发展的水平,表示工业化的程度。

4.城市群一定地域内城市分布较为密集的地区。

5.城镇体系一定区域内在经济、社会和空间发展上具有有机联系的城市群体。

6.城市规划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暑、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城乡规划原理》总结

《城乡规划原理》总结

第1章城市与城镇化1、“城”和“市”的概念城:最初指用土垒成的一种防御性的构筑物;后来指由高墙围绕、具有防卫作用的军事要塞市:进行物品交易的场所2、固定居民点和城市出现时间:新石器时代后期;原始社会与奴隶社会过渡时期3、两次劳动大分工对人类的影响第一次:改造原始材料;开始营造简陋居所第二次:商人、手工业者出现;聚居在集市附近4、城市形成的时间与地点产生地点:西亚两河流域、埃及尼罗河下游具体时间:约3500~3000 BC人类城市的历史:5000~5500年5、界定城镇的因素(农村与城市的区别体现在哪4个方面)产业构成(非农产业)人口数量(规模与密度)职能(工业、商业、交通、文教)地域特征(建筑密度、市政设施、公共设施)6、营寨城模式:提姆加得欧洲诸多名城的雏形7、曹魏邺城:规整的布局模式;功能分区的布局理念8、隋唐长安:宫城居中靠北9、古埃及卡洪城:明确的功能分区10、中外古代城市的区别:(1)城市等级体系中国:树枝状(中央集权)欧洲:散沙状(地方割据)(2)城市中心中国:宫殿、官府衙门(世俗社会)欧洲:教堂(神权社会)(3)城市功能中国:政治、经济中心(封建地主制)欧洲:经济中心(封建领主制)(政治中心在城堡)(4)城市在疆域中的分布中国:江河沿岸;地区中心(内向型,对内统治)欧洲:沿海港口(外向型,对外经商和扩张,获取资源、财富和领土)(5)城市商业形态中国:集中的市→商业街道北宋(开封城)欧洲:自由形成的集市、商业街11、不同发展阶段城市不同的空间扩展模式发达国家:内部更新改造发展中国家:外延性扩展12、世界城镇密集地带:美国东南部;美国西海岸;美国五大湖地区;日本太平洋地区;英国东南部;欧洲西北部;中国13、城镇化(城市化):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业人口和城市用地转化的现象及过程14、城镇化水平: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城市时代:城市人口超过总人口50%15、城镇化进程的表现特征:(1)形式城市化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不断上升产业结构的相应转变:1 2 3——2 1 3——2 3 1——3 2 1农村地域转变为城市地域(2)功能城市化国家、社会、国民的财富随之增长城市文化、城市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向农村扩散16、城市化发展轨迹注:诺瑟姆曲线起步阶段:低于30%,增长速度缓慢;加速阶段:当城镇化水平超过30%时进入快速提升阶段。

2023年注册城乡规划师之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练习题(一)及答案

2023年注册城乡规划师之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练习题(一)及答案

2023年注册城乡规划师之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练习题(一)及答案单选题(共30题)1、直辖市划定的基本农田应占行政区域内耕地的()A.40%B.80%以上C.65%以下D.可以自行规定【答案】 B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规定,从事建筑活动建筑施工企业、勘察单位、设计单位和工程监理单位,应当具备条件不应包括( )A.有从事相关建筑活动所应有技术装备B.有符合国家规定企业名称、办公场所C.有符合国家规定注册资本D.有与其从事建筑活动相适应具有法定职业资格专业技术人员【答案】 B3、根据《城乡规划法》的规定,城乡规划报送审批前,组织编制机关应当依法将城乡规划草案予以公告,并采取论证会、听证会或其他方式征求专家和公众的意见。

公告的时间不得少于()。

A.15日B.20日C.25日D.30日【答案】 D4、《城市规划法》于()正式颁布,是我国城市规划领域的国家法律。

A.1989年10月13日B.1989年12月26日C.1990年12月26日D.1989年4月1日【答案】 B5、城市规划权利体现在改变和协调管理对象行政行为。

下列选项中城市规划内容与行政行为对应不正确是()A.城市规划成果审批权——抽象行政行为B.“一书两证”审批权——具体行政行为C.城市规划惩治权——具体行政行为D.编制城市规划——具体行政行为【答案】 D6、近期建设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是实施城市、镇总体规划的关键环节和重要组成部分,其近期建设规划的规划期限为()。

A.3年B.4年C.5年D.6年【答案】 C7、下列描述属于《行政许可法》中信赖保护原则是( )。

A.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取得行政许可受法律保护,行政机关不得擅自改变已经生效行政许可B.行政机关在实施行政许可过程中,应当减少环节、降低成本、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优质服务C.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都必须严格按照法定权限、范围、条件和程序进行D.行政许可规定必须公布,未经公布,不得作为实施行政许可依据【答案】 A8、下列不属于城市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是()。

城市地理学第九章-区域城镇体系规划

城市地理学第九章-区域城镇体系规划
我国以往的城市规划基本上是以单个城市的 合理发展为目标制订的,城市发展的区域研 究常常被忽视,因此,在城市的发展建设中 带来了许多问题。大量的经验教训使人们认 识到就城市论城市的城市规划不符合城市发 展规律
二、城镇体系研究的兴起、发展
城镇体系的研究兴起于工业革命后期。 城镇体系原始的或早期的思想是由英国霍 华德在他1898年出版的《明日的花园城市》 一书中所提出的。 1933年,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塔勒 (W.Christaller)提出著名的中心地理论, 第一次把区域内的城市系统化。提出了城 镇体系的组织结构模式,被后人公认为城 镇体系研究的基础理论。
等级性或层次性:系统由逐级子系统组成。
如全国性的城镇体系由大区级、省区级体系组 成,再下面还有地区级或地方级的体系。 这就要求制订某一级城镇体系规划时要考虑到 上下级体系之间的衔接。如研究山西城镇体系 发展战略,首先要研究山西在全国地域分式中 的地位,山西城镇体系在全国、在环渤海经济 带、经济区中的地位作用,明确山西的发展, 同时还要理清与晋北、晋中、晋南、晋东南经 济区之间的关系
内容
一、什么是城镇体系? 二、 为什么要编制城镇体系规划? 三、 城镇体系规划做哪些事情? 四、 怎样编制城镇体系规划?
第一节 城镇体系规划的提出
一、城镇体系的概念、特征
(一)概念及内涵 城镇体系(Urban System)也称为城 市体系或城市系统,--指的是在一 个相对完整的区域或国家中,以中心 城市为核心,由一系列不同职能分工, 不同等级规模,联系密切,互相依存 的城镇所组成的有 国务院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会同
国务院有关部门组织编制全国城镇体系规划, 用于指导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 的编制。
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由国务院城乡规划主管 部门报国务院审批。

城乡规划设计中的城乡一体化规划建设

城乡规划设计中的城乡一体化规划建设

城乡规划设计中的城乡一体化规划建设作者:杨芳来源:《市场周刊·市场版》2017年第13期摘要:城乡一体化建设不仅能够提高我国农村的生活质量,也能够有效提高我国居民的整体小康水平。

基于此,本文阐述了城乡规划设计的重要性以及城乡规划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城乡规划设计中的城乡一体化规划建设进行了论述分析。

关键词:城乡规划设计;重要性;问题;城乡一体化规划建设城乡规划设计的作用主要连接城市和农村,因此其在发展过程中逐步成为区域发展中心。

只有使城市和乡村结合为整体、互相依赖,才可以使彼此在经济、社会和文化以及生态环境上协调发展,以下就城乡规划设计中的城乡一体化规划建设进行了探讨分析。

一、城乡规划设计的重要性城市化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城镇是连接城市与农村集镇的桥梁和纽带,其作为城市和乡村结合的综合体,可以为其所在的镇域政治、经济、文化起到中心集聚和辐射作用。

并且随着社会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人口的不断拥挤,人们逐步将目光投入到农村建设,同时各级政府也开始重视城乡规划设计[1]。

二、城乡规划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1)规划编制依据问题。

城乡规划设计过程中,规划编制通常基础资料不完善,上级管理部门对其发展也没有相应的指导文件,导致了城镇发展过程中,规划编制不知从何而起。

还存在着对一些规划编制经验直接套用的情况,而城乡规划过程中的资源和环境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不能对以往的经验进行直接使用,否则会出现不符合实际情况的问题。

同时,很多的城镇在规划发展中,出现了发展方向无法确定和定位不准确的情况,出现了自身特色无法体现的情况。

(2)城乡建设问题。

第一、盲目地追求现代美。

城乡规划过程中,不注重城镇自身具有的特色,忽视对其特色的保护,而一味地启用模式化的规划方式。

最终,会出现使城镇的生态恶化、破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平衡和城镇经济发展不协调等诸多问题,进而失去了城镇独有的魅力和特色。

城乡规划实务-居住区规划知识点

城乡规划实务-居住区规划知识点

居住区规划进行居住区的规划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居民基本居住生活环境、合理、有效的使用土地和空间,提高居住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在居住区内,除了布置住宅外,还需要布置居民日常生活所需要的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绿地和公共活动场地、道路广场和市政工程设施等。

居住区内也可以考虑设置少量的无污染、无干扰的工业。

一居住区的构成以及规模1.居住用地的组成1)住宅用地住宅用地是住宅建筑基地占地以及四周合理间距内的用地(包括宅间绿地和宅间小路)的总称。

2)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一般称为公建用地,是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建的,为居民服务和使用的各类设施的用地,包括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服务、金融邮电、社区服务、市政公用和行政管理以及其他等8类用地。

3)道路用地居住区道路可以分为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宅间小路四季,在应用时还应该包括非公建配建点的居民小汽车、单位通勤车停放场地。

其道路宽窄应符合有关规定。

居住区级道路,在大城市中通常与城市指路同级。

小区级道路,一般用以划分组团道路。

组团级道路,上接小区路,下联宅间小路。

4)公共绿地居住区内绿地分为公共绿地、宅旁绿地、配套公建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其中包括了满足当地植树绿化覆盖要求,方便居民出入的地上或半地下建筑的屋顶绿地。

公共绿地应满足规定的日照要求,适合于安排尤其活动设施的、供居民共享的游憩绿地,应包括居住区级公园、小游园、组团绿地以及其他块状、带状绿地。

2.居住规划的内容1)选择确定用地位置和范围2)确定规模,人口数量和用地大小3)拟定居住建筑户型、层数比例、数量、布置方式4)拟定公共服务设施的内容,规模、数量、分布和布置方式5)拟定各级道路的宽度、断面形式、不知方式6)拟定公共绿地的数量、分布和不知方式7)拟定有关的工程规划设计方案8)拟定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和造价估算3.居住规划的原则1)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合理布局,因地制宜,适应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方针2)充分考虑社会、经济、环境三方面的综合效益3)综合考虑所在城市的性质、气候、民族、习俗和传统风貌等地方特点以及规划用地周围环境条件,充分利用规划用地内有保留价值河湖水域、地形地物、植被、道路、建筑物与构筑物等,并将其纳入规划。

注册城乡规划师复习-城乡规划原理-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

注册城乡规划师复习-城乡规划原理-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

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11%)1.1城市的概念与定义(非大纲)1.城市的概念城市最早是政治统治、军事防御和商品交换的产物,“城”市由军事防御产生的,“市”是由商品交换(市场)产生的。

城市归根结底是由社会剩余物资的交换和争夺而产生的,也是社会分工和产业分工的产物。

2.城市的定义1)城市的产生定义——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具体说是人类第三次社会大分工的产物。

城市是在”城”和”市”功能叠加的基础上,以行政和商业活动为基本职能的复杂化、多样化的客观实体。

2)城市的功能定义——是工商业活动集聚的场所,是从事工商业活动的人群聚居的场所。

3)城市的集聚定义——城市的本质特点是集聚。

高密度的人口、建筑、财富和信息是城市的普遍特征。

4)城市的区域定义——城市是一种区域现象。

作为人类活动的中心,同周围广大区域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具有控制、调整和服务等职能。

5)城市的景观定义——城市以人造景观为特征的聚落景观,包括土地利用的多样化,建筑物的多样化和空间利用的多样化。

包括了自然环境却又是以人造物和人文景观为主的一种地理环境。

6)城市的系统定义——城市是一个复杂且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的自然—社会复合巨系统。

共识:城市是非农人口集中,以从事工商业等非农生产活动为主的居民点,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社会、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是城市内外各部门、各要素有机结合的大系统。

1.2掌握城市和乡村的基本特征及城市与农村社会的主要差别:1)人的活动、建筑的区域、居住地、生产地等的相对分散是基本特征;2)同一地区的人们生活有明显的同质性;3)大部分生活资料可以直接来源于土地;4)社会结构比较简单;5)能源使用多样;6)如城市的变化一样,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驱使下,乡村在各地也发生着不同程度的变化。

3.城市与乡村的基本差别:、以及城市社会的异质性高于农村社会。

体现在空间要素的集中程度(或分散程度)上;2)生产效率的差异:城市经济活动是高效率的,主要是由于高度的组织,属于高级生产或服务性质;相反,乡村经济活动还依附于土地等初级生产要素;3)生产力结构的差异:城市是以非农人口为主的居民点,这也造成了城乡生产力结构的根本区别;4)职能的差异:城市一般是工业、商业、交通、文教的集中地,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在职能上是有别于乡村的。

西藏自治区城乡规划条例

西藏自治区城乡规划条例

西藏自治区城乡规划条例(2012年3月30日西藏自治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7次会议通过 2012年3月30日西藏自治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2012]第5号公布自2012年6月1日起施行)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城乡规划的制定第三章城乡规划的实施第四章城乡规划的修改第五章监督检查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和发展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自治区行政区域内城乡规划的制定、实施、修改以及在规划区内进行建设活动,应当遵守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城乡规划,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

城市规划、镇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

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本条例所称规划区,是指城市、镇和村庄的建成区以及因城乡建设和发展需要,必须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第三条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应当遵循城乡统筹、合理布局、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和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资源、能源节约和综合利用,保护耕地等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传统风貌,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符合区域人口发展、国防建设、防灾减灾和公共卫生、公共安全的需要。

依法批准的城乡规划是城乡建设和规划管理的依据。

第四条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以及乡规划和村庄规划的编制,应当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组织编制的交通、水利、电力、工业、环境保护等涉及区域空间资源利用的专项规划,应当符合城乡规划。

制定或者修改城乡规划应当兼顾现有的交通、水利、电力、工业、环境保护等涉及区域空间资源利用的专项规划。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城乡规划管理机构建设,建立规划管理人员及主管人员的培训机制。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城乡规划工作的领导,统筹城乡建设和发展;应当整合城乡规划信息资源,建立健全城乡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和信息共享平台。

规划师管理与法规第四章城乡规划法配套行政法规与规章知识点

规划师管理与法规第四章城乡规划法配套行政法规与规章知识点

第四章《城乡规划法》配套行政法规与规章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年4月1日施行以来,我国城市规划的法制建设逐步健全与完善,相继颁布了若干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配套的行政法规与规章及规范性文件。

期间对一些配套法规和规章还进行了修订。

第一节行政法规一、《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为加强村庄、集镇的规划建设管理,改善村庄、集镇的生产、生活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1993年6月29日国务院以第116号令颁布了《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并于同年11月1日起施行。

1.概述《条例》范围:适用于制定和实施村庄、集镇规划以及在村庄、集镇规划区内进行居民住宅、乡(镇)村企业、乡(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等的建设。

国家征用集体所有的土地进行的建设除外。

条例所称村庄,是指农村村民居住和从事各种生产的聚居点,所称集镇,是指乡、民族乡人民政府所在地和经县级人民政府确认由集市发展而成的作为农村一定区域经济、文化和生活服务中心的非建制镇。

在城市规划区内的村庄、集镇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依照城市规划法及其实施条例执行(见第二条、第三条)。

2.《条例》的主要内容(1)规划原则。

①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的现状和要求,以及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和历史情况等,统筹兼顾,综合部署村庄和集镇的各项建设;②处理好近期建设与远景发展、改造与新建的关系;③合理用地,节约用地,充分利用原有建设用地,新建、扩建工程及住宅应当尽量不占用耕地和林地;④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合理安排各项建设布局,促进农村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并适当留有发展余地;⑤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见第八条)。

(2)规划依据。

村庄、集镇规划的编制,应当以县域规划、农业区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依据,并同有关部门的专业规划相协调(见第十条)。

(3)总体规划内容。

村庄、集镇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乡级行政区域的村庄、集镇布点,村庄和集镇的位置、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村庄和集镇的交通、供水、供电、商业、绿化等生产和生活服务设施的配置(见第十二条)。

2022-2023年注册城乡规划师《城乡规划原理》预测试题14(答案解析)

2022-2023年注册城乡规划师《城乡规划原理》预测试题14(答案解析)

2022-2023年注册城乡规划师《城乡规划原理》预测试题(答案解析)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第壹卷一.综合考点题库(共50题)1.镇规划的工作范畴包括()A.为体现政府的政策导向,适应并满足规划管理工作的需要B.镇的现状等级层次一—行政体系C.镇的规划等级层次一一规划体系D.县城关镇(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规划的工作范畴E.一般建制镇(县城关镇以外的其他建制镇)规划的工作范畴正确答案:B、C、D本题解析:镇规划的工作范畴包括:(1)镇的现状等级层次——行政体系;(2)镇的规划等级层次——规划体系;(3)县城关镇(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规划的工作范畴;(4)一般建制镇(县城关镇以外的其他建制镇)规划的工作范畴。

2.推动社会进步和城市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A.新兴产业B.城市文化C.全球化D.科学技术正确答案:D本题解析: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城市发展的根本动力。

一方面科技革命与创新本身可以催生新的技术门类和产业部门;另一方面又可以加速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使传统产业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进而优化整个社会的产业构成,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与进步。

3.下列关于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基本要求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A.城市道路应成为划分城市各组团的分界线B.城市道路的功能应当与城市道路的用地性质相协调C.城市道路系统要有适当的道路网密度D.城市道路系统应当有利于实现交通分流正确答案:B本题解析: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要求:①满足组织城市用地的“骨架”要求:a.城市各级道路应成为划分城市各组团、各片区地段、各类城市用地的分界线;b.城市各级道路应成为联系城市各组团、各片区地段、各类城市用地的通道;c.城市道路的选线应有利于组织城市的景观,并与城市绿地系统和主体建筑相配合形成城市的“景观骨架”。

②满足城市交通运输的要求:a.道路的功能必须同毗邻道路的用地性质相协调;b.城市道路系统完整、交通均衡分布;c.要有适当的道路网密度和和道路用地面积率;d.城市道路系统要有利于实现交通分流;e.城市道路系统要为交通组织和管理创造良好的条件;f.城市道路系统应与城市对外交通有方便的联系。

(1)区域规划-理论与方法

(1)区域规划-理论与方法


三、我国的区域规划

2、国内对区域规划涵义的理解

1985年国务院发文,要求编制全国的和各省、市、区 的国土总体规划。 1987年8月4日,国家计划委员会颁发了《国土规划编 制办法》对国土规划的性质和内容作了具体的规定:

国土规划是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总的战略方向和目标以及规 划区的自然、经济、社会、科学技术等条件,按规定程序制定 的全国的或一定地区范围内的国土开发整治方案。(第二条) 是指对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所进行的综合性战 略部署,也是对国土重大建设活动的综合空间布局(国土资源 部2003)。将西方的空间规划、区域规划、区域发展等同于国 土规划。
1、国外对区域规划涵义的理解

西方国家的区域规划大多定性为空间物质环境规划

从总体上来说,区域规划占主导的涵义是一种以空间规划为手 段的物质环境规划。但在不同类型地区和不同发展阶段,区域 规划的内容处在变化之中。
1、国外对区域规划涵义的理解


英国学者P· Hall认为,区域规划“作为一项普遍活动是指 编制一个有条理的行动顺序,使预定目标得以实现。它的 主要技术成果是书面文件,适当地附有统计预测、数学描 述、定量评价以及说明规划方案各部分关系的图解”,并 把区域规划称为物质环境规划( physical plan )或空间 规划(更贴切、更准确)。 德国在1965年颁布的《区域规划法》中指出区域规划就是 空间规划,是“在重视自然条件的现状及特别重视区域之 间相互关系的前提下,改善经济、社会、文化条件,为个 人在社会中的自由发展提供良好的空间结构”。
三、我国的区域规划
1、我国区域规划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以来,有过三次重要的区域规划工作:

注册城乡规划师之城乡规划原理历年试题

注册城乡规划师之城乡规划原理历年试题

2023年注册城乡规划师之城乡规划原理历年试题单选题(共100题)1、新加坡交通发展模式为()。

A.以小汽车为主、公交为辅交通模式B.以小汽车为主体交通模式C.以轨道公交为主、小汽车和地面公交为辅交通模式D.公交为主、小汽车为主导(公交与小汽车并重)【答案】 D2、不属于中心城区规划主要内容是()。

A.分析确定城市性质、职能和发展目标,预测城市人口规模B.划定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并制定空间管制措施C.确定建设用地规模,划定建设用地范围,确定建设用地空间布局D.提出空间管制原则和措施【答案】 D3、世界各地规划和建设主要可分类型中不包括( )。

A.城市中央商务区重塑B.城市更新和滨水地区再开发C.全球或区域经济D.公共空间完善和文化设施建设【答案】 C4、下列关于“公共交通引导开发”(TOD)模式表述,错误是()。

(2012年真题)A.围绕公共交通站点布置公共设施和公共活动中心B.公共交通站点周边应当进行较高密度开发C.公共交通站点周边应加强步行友好环境设计D.该模式主要应用于城市新区建设【答案】 D5、关于城市用地布局表述中,不准确是( )。

A.仓储用地宜布置在地势较高、地形有一定坡度地区B.港口件杂货作业区一般应设在离城市较远、具备深水条件岸线段C.具有生产技术协作关系企业应尽可能布置在同一工业区内D.不宜把有大量人流公共服务设施布置在交通量大交叉口附近【答案】 B6、根据《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城市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中不包括()。

(2008年真题)A.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范围及空间管制措施B.规划期限内城市建设用地发展规模C.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布局D.城市人防设施布局【答案】 A7、在实际工作中,为了简便起见和易于进行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区之间比较,我们通常采用国际通行方法,将城镇常住人口占区域总人口比重作为反映城镇化过程最主要指标,称为( )。

A.人口集聚程度B.劳动力转移程度C.城镇化水平D.城镇化进程【答案】 C8、在我国城市设计项目类型中,()大多出现在城市新区等大型项目开发之前,一般由政府组织,为城市征集空间发展模式方案,三维意象和空间模式作为主要成果。

注册城乡规划师 城市规划原理 第5讲 第二章:城市规划的发展及主要理论与实践(二)

注册城乡规划师 城市规划原理 第5讲 第二章:城市规划的发展及主要理论与实践(二)

四、现代城市规划主要理论发展1、城市发展理论(1)城市化理论城市的发展始终是与城市化的过程结合在一起的。

所谓城市化,是指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从城市兴起和成长的过程来看,其前提条件在于城市所在区域的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

其中,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是城市兴起和成长的第一前提。

农村劳动力的剩余是城市兴起和成长的第二前提。

也就是说,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并不必然导致城市的兴起和成长,只有当农村同时提供了有劳动能力的剩余人口时,城市现象才能发生。

现代城市化发展的最基本的动力是工业化。

工业化促进了大规模机器生产的发展,以及在生产过程中对比较成本利益、生产专业化和规模经济的追求,使得大量的生产集中在城市之中,在农业生产效率不断提高的条件下,由于城乡之间存在着预期收入的差异,从而导致了人口向城市集中。

而随着人口的不断集中,城市的消费市场也在不断扩张。

随着城市和消费的不断扩张和分化,第三产业的发展也成为城市化发展的推动力量。

总结:城市化的发生与发展与农业发展、工业化和第三产业崛起等三大力量的推动与吸引关系极为密切。

可以说,农业发展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第三产业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

美国的城市地理学家诺瑟姆通过对各国城市化发展过程的研究,提出城市化的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始阶段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在30%以下这一阶段农村人口占绝对优势,生产力水平较低,工业提供的就业机会有限,农村剩余劳动力释放缓慢。

中期阶段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30%~70%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城市人口可在较短的时间内突破50%进而上升到70%左右。

后期阶段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在70%以上这一阶段也成为城市化稳定阶段。

(2)城市发展原因的解释城市发展的区城市是区域环境中的一个核心。

城市与区域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概括为:区域产生城市,城市反作用于区域。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乡规划部分(2013年版)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乡规划部分(2013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The Compulsory Provisions of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Standards城乡规划部分Urban and Rural Planning(2013年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现行工程建设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中的强制性条文(城乡规划部分)进行了清理。

为便于有关监督机构和广大工程技术人员贯彻实施强制性条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强制性条文协调委员会对清理后的强制性条文进行了汇编。

本《强制性条文》在2000年版基础上,纳入了2013年5月31日前新发布的城乡规划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中涉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人身健康、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环境保护和公众利益方面的强制性条文。

在使用本《强制性条文》的过程中,应根据相应工程建设标准的要求,全面理解强制性条文的准确内涵,以保证本《强制性条文》的贯彻执行。

本《强制性条文》的解释,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工程建设标准解释的有关规定执行。

请各单位在执行本《强制性条文》过程中,注意积累资料,总结经验。

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寄交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强制性条文协调委员会秘书处,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秘书处联系方式:地址:北京市北三环东路30号,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邮编:100013E-mail:qtw@cabr.com.cn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2013年6月第一篇用地规划1 用地分类《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 50137-20113.2.2 城乡用地分类和代码应符合表3.2.2的规定。

表3.2.2 城乡用地分类和代码3.3.2 城市建设用地分类和代码应符合表3.3.2的规定。

表3.3.2 城市建设用地分类和代码《镇规划标准》GB 50188-20074.1.3 镇用地的分类和代号应符合表4.1.3的规定。

表4.1.3 镇用地的分类和代号5.1.1 建设用地应包括本标准表4.1.3用地分类中的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生产设施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工程设施用地和绿地8大类用地之和。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复习资料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复习资料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复习资料第1章到第18章第一章城市与城镇化一、城市的形成第一次劳动分工: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农业从畜牧业分出第二次劳动分工:商业与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

以农业为主的就是农村,具有商业及手工业职能的就是城市。

二、城镇化1、城镇化的含义: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也人口和城市农地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2、城镇化水平是指城镇化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3、城镇化分为起步,加速和稳定三个阶段起步阶段:生产水平尚低,城镇化的速度较慢,较长时期才能达到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30%左右。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加速阶段:当城镇化超过30%时,进入了快速提升阶段,经济实力明显增加,城镇化的速度加快,在不长的时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60%或以上(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已基本完成,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已基本上转化为城市人口,随着城市工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一部分工业人口又转向第三产业(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第二章城市规划思想发展一、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二、各朝都城1、秦:相天法地,强调方位,以天体星象坐标为依据,布局灵活具体。

规模宏大。

2、汉长安:宫殿与市民居住生活区在空间上分隔,强调皇权,周礼制的规划思想理念得到全面的体现。

3、三国(邺城):采用城市功能分区的布局方法,继承战国时期以宫城为中心的规划思想4、唐(长安):以宫城为中心,“官民不相参”和便于管制的指导思想。

里坊制在唐长安进一步发展,布局符合周礼考工记。

(唐长安由宇文恺负责制定规划)5、宋:里坊制逐渐被废除,出现开放的街巷制度。

三、西方古代城市规划思想1、希波丹姆模式:古希腊城邦时期出现以方格网的道路系统为骨架,以城第1章到第18章市广场为中心。

2、城市以广场为中心的核心思想反映了古希腊时期的市民民主文化。

《广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标准与准则》(城乡规划篇)(自2005年10月20日起施行)

《广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标准与准则》(城乡规划篇)(自2005年10月20日起施行)

广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标准与准则——城乡规划篇第1节术语1.1 “六线”控制体系指在分区规划中通过确定紫线、红线、绿线、蓝线、黄线、黑线的控制线范围,并制定相关规划控制导则,形成规划引导和控制的体系。

1.1.1 紫线即历史文物保护规划控制紫线,指规划用于界定广州市内的市级及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布的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保护范围界线,以及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保护区)外经县(区)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布保护的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界线。

1.1.2 红线即道路交通设施规划控制红线,指规划中用于界定城市道路广场用地、对外交通用地(管道运输用地除外)和交通设施用地的控制线。

1.1.3绿线即城市各类绿地范围的规划控制绿线,包括公共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道路绿地、生态风景林地。

1.1.4 蓝线即水域岸线规划控制蓝线,指规划中用于划定较大面积的水域、水系、湿地及其岸线一定范围陆域地区作为保护区的控制线。

原则上城市绿线范围内的水域也属于蓝线控制范围。

1.1.5 黄线即市政公用设施规划控制黄线,指规划用于界定市政公用设施用地范围的控制线。

1.1.6 黑线即城市建设区规划控制黑线,指规划中用于界定城镇建设用地范围的控制线(其中村镇用地划入黑线),是规划城镇建设用地与非城镇建设用地、生态保护用地之间的政策性控制线,城市及村镇开发建设活动应在黑线控制范围的可建设用地内进行。

1.2 密度分区在综合评价区位、交通设施、环境及现状建设等因素的基础上,对城市土地利用的规划控制指标实行分区、分级量化管理的体系。

广州市城市规划区按密度分区进行规划控制。

不同密度分区内的土地利用、规划和建设应当符合所在密度分区的规划控制指标。

1.2.1 密度1区广园路以南、华南大道天河区段和广州大道海珠区段以西与新窖南路以北的地区,以及芳村区芳村大道的如意坊大桥至鹤洞大桥段以东地区和黄埔区的广深铁路以南、茅岗路以东、石化路以西、港前路以北的城市副中心地区;番禺区中心城区中区,即市桥街东、西环路及市桥水道的围合区域、花都区新华镇老城区,即京广铁路以东,松园以南,茶元南路、体育路、天贵路以西,新街河以北的地区;从化市旧城区,即北至西宁路以北200米,东至河滨北路,西至环市路,南至新城路和城内路的地区;增城市中心城区中心区,即广汕公路、荔城大道、荔乡路、荔景大道的围合范围,新塘镇原中心区,即东华路以西,东洲大道以东,规划环城路以南和东江以北的地区。

城市规划之城乡区域规划PPT课件

城市规划之城乡区域规划PPT课件

城市是区域的缩影、中心和焦点
❖ 城市在任何时候都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系统。 ❖ 城市从区域获取发展所需要的食物、原料、
燃料和劳动力,又要为区域提供产品和各种 服务。 ❖ 区域能够向城市提供多少食物、原料、燃料、 劳动力,区域又能够吸收多少城市的产品和 服务,城市与外界区域目标有什么样的交流 手段,就成了城市发展的基础。
❖ 3.1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城市经济基础理论认为,一个城市的全部 经济活动,根据其服务对象的不同,可以划 分为基本活动和非基本活动两部分。
经济活动的基本与非基本部分
1.基本活动:为本城市以外的需要服务的经济活动。 可分为: 离心型基本活动; 向心型基本活动;
2.非基本活动:为本城市的需要服务的经济部门。 可分为: 为了满足本市基本部分的生产所派生的需要; 为了满足本市居民正常生活所派生的需要;
50
1
5.4.1 城市功能(p193)
第五章 总体规划
功能指物质系统所具有的作用、能力和功效等。
5.5 城市主要组成要素的布局及原则
5.5.1 对外交通用地布局 5.5.2 5.5.4 工业用地布局 5.5.5 仓储用地布局 5.5.6 公共设施布局
5.6 城市总体布局方案评价
目 录
49
0
补充概念
城市用地: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赋予一定用途与功能的土地的总称
③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加剧,使得中心控制功能越来越集中于 少数世界城市。
城市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 城市是社会生活与矛盾的集合体
①由于人口的密集,社会问题就呈现出集中发生的现象,并且 复杂多样。
②城市社会问题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不同的经济发 展阶段产生不同的社会问题。
③城市社会问题可以成为城市发展的桎梏,又反过来成为城市 发展的目标和现实动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划条件
乡规划、村庄规划
乡规划、村庄规划
乡、镇政府
报上一级政府审批
报送审批前,应当经村民 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讨
论同意
各层面规划的主要内容
三、各层面规划的主要内容
1、城镇体系规划
(1)主要内容 ① 综合评价区域与城市建设和发展条件; ② 预测区域人口增长,确定城市化目标; ③ 提出城镇体系的职能结构和城镇分工; ④ 确定城镇体系的等级和规模结构; ⑤ 确定城镇体系的空间布局; ⑥ 统筹安排区域基础设施、社会设施; ⑦ 确定保护区域生态环境、自然和人文景观以及历史遗产的原则和措施; ⑧ 确定各时期重点发展的城镇,提出近期重点发展城镇的规划建议; ⑨ 提出实施规划的政策和措施。
一、城乡规划的概念
2、城乡规划的作用
(2)政策形成和实施的工具
是各级政府机构,尤其是城市政府实施城市发展政策的有力工具。政府必须通过城市规划将各个部 门的政策和计划具体落实到城市物质空间中去。
总体规划:指导协调各部门与城市开发建设的行为与活动 详细规划:引导和控制私人的各种开发行为
一、城乡规划的概念
三、各层面规划的主要内容
2、城市总体规划
主要任务:综合研究和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统筹安排城市各项建设用地,合理配置城 市各项基础设施,处理好远期发展和近期建设的关系,指导城市建设和合理发展。 (1)主要内容
① 编制市(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② 确定城市性质和发展方向,划定城市规划区范围。 ③ 提出人口、用地规模,确定城市建设与发展用地的空间布局、功能分区以及中心区位置。 ④ 确定城市内外交通系统的布局及主要交通设施的规模、位置。 ⑤ 综合协调并确定城市基础设施的发展目标和总体布局。 ⑥ 确定城市河湖水系的治理目标和总体布局,分配沿海、沿江岸线。 ⑦ 确定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发展目标及总体布局。 ⑧ 确定城市环境保护目标,提出防止污染措施。 ⑨ 确定需要保护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历史文化保护区,划定保护和控制范围,提出保护措施,对历史文化名城要编制专门的保护规划。 ⑩ 根据城市防灾要求,提出人防建设、消防、防洪、抗震防灾规划目标和总体布局。 ⑪ 确定旧区改建及用地调整的原则、方法和步骤,提出改善旧城生产、生活环境的要求和措施。 ⑫ 综合协调市区与近郊村镇的各项建设,统筹安排近郊村镇的各项用地,划定需要保留和控制的绿色空间。 ⑬ 编制近期建设规划,确定近期建设目标、内容和实施部署。 ⑭ 进行技术经济论证,提出规划实施步骤、措施和方法的建议。
城乡规划的阶段划分 规划的编制及审批
二、城乡规划的编制体系
1、城乡规划的阶段划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二条:城乡规划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 乡规划和村庄规划。 城乡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 建性详细规划
指导
指导 指导
指导
指导
二、城乡规划的编制体系
2、城乡规划的作用
(3)城市未来空间架构的引导
城市规划的核心内容是城市土地使用的规划和管理。从城市土地使用的配置和安排,建立起城市未 来发展的空间结构,反映国家意志和政策。
引导作用通过各种分类计划(土地使用分类,建筑形式划分)来实现; 控制作用由国家城市规划法及地方规划法明确的方式运作。
城乡规划的编制体系
其他镇的总体规划
市政府
市政府 县政府 镇政府
省、自治区政府审查同意 后,报国务院审批
城市政府报省、自治区政 府审批
上一级政府审批 上一级政府审批
Hale Waihona Puke 近期建设规划城市、县、镇政府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镇总
报总体规划审批机关备案
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 划和年度计划以及国民经
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
二、城乡规划的编制体系
现代中国城乡规划体系及内容
城乡规划的概念
目录
城乡规划的编制体系 各层面规划的主要内容
旅游规划专题
城乡规划的概念
城乡规划的概念 城乡规划的作用
一、城乡规划的概念
1、城乡规划的概念
城乡规划是各级政府统筹安排城乡发展建设空间布局,保护生态和自然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维护社会公正与公平的重要依据,具有重要公共政策的属性。
《在中国市长协会第三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城乡规划“是一项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 的工作,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制定好城市规划,要按照现代化建设的总体要 求,立足当前,面向未来,统筹兼顾,综合布局。要处理好局部与整体、近期与长远、需要与可能、经 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进行现代化建设与保护历史遗产等一系列关系。通过加强和 改进城市规划工作,促进城市健康发展,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1、规划的编制及审批
规划阶段
编制单位
审批单位
备注
控制性详细规划 修建性详细规划
城市的控制性详细规划
县政府所在地镇的 控制性详细规划 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 重要地块的修建性详细规

城市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 门
县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
镇政府 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和
镇政府
经本级政府批准后,报本 级人大常委会和上一级政
1、规划的编制及审批
规划阶段
编制单位
审批单位
备注
城镇体系规划
全国城镇体系规划
省域城镇体系规划 直辖市的城市总体规划
国务院城乡规划主管部门 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
省、自治区政府
直辖市政府
国务院
国务院 国务院
总体规划
省、自治区政府所 在地的城市以及国务院确
定的城市的总体规划
其他城市的总体规划
县政府所在地镇的总体规 划
三、各层面规划的主要内容
1、城镇体系规划
(2)强制性内容 ① 省域内必须控制开发的区域。包括:自然保护区、退耕还林(草)地区、大型湖泊、水源保护 区、分滞洪地区,以及其它生态敏感区。 ② 省域内的区域性重大基础设施的布局。包括:高速公路、干线公路、铁路、港口、机场、区域 性电厂和高压输电网、天然气门站、天然气主干管、区域性防洪、滞洪骨干工程、水利枢纽工程、 区域引水工程等。 ③ 涉及相邻城市的重大基础设施布局。包括:城市取水口、城市污水排放口、城市垃圾处理场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乡规划是以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根本 任务、促进土地科学使用为基础、促进人居环境根本改善为目的,涵盖城乡居民点的空间布局规划。
一、城乡规划的概念
2、城乡规划的作用
城乡规划的作用是通过对城市空间尤其是土地使用的分配和安排,来实现对城乡发展的指导和控制。
府备案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 组织编制
经县政府批准后,报本级 人大常委会和上一级政府
备案
根据镇总体规划的要求组 织编制
报上一级政府审批
根据镇总体规划的要求组 织编制
城市、县政府城乡规划主 管部门
应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
一般地块的修建性详细规 划
建设单位
城市、县政府城乡规划主 管部门
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城 乡规划主管部门提出的规
城乡规划的作用是从国家宏观调控手段、政策形成和实施的工具以及未来空间架构的引导三个层面 来体现的。
一、城乡规划的概念
2、城乡规划的作用
(1)国家宏观调控手段
通过政府干预手段,在保障必要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基本城市服务设施集体供应的同时,减少市场机 制下的消极外部性。
提供城市发展的基础设施与公服设施保障 保证土地在总体利益下进行分配、使用和开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