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数学小故事30字
数学故事10篇简短故事

数学故事10篇简短故事《数学故事 10 篇》“哎呀,这道数学题好难啊!”我愁眉苦脸地对着作业本抱怨。
故事一:有一天,我和小伙伴们在公园里玩耍。
突然,小明说:“我们来玩个游戏吧,我来出题,你们来算。
”大家都兴奋地答应了。
小明说:“一个苹果3 块钱,那 5 个苹果多少钱?”我立马抢答:“15 块!”小伙伴们都夸我厉害,我心里美滋滋的,原来数学也可以这么有趣呀!故事二:在数学课上,老师出了一道题:“10 只鸭子游走了 3 只,又来了 5 只,现在有几只鸭子?”我想了想,举手回答:“12 只。
”老师笑着点了点头,说:“答对啦!”我高兴极了,觉得自己像个数学小天才。
故事三:周末,我和爸爸妈妈去超市购物。
我看到一个玩具汽车要 25 元,我对爸爸说:“爸爸,我可以用我的零花钱买这个玩具汽车吗?”爸爸说:“可以呀,但你要算清楚你的零花钱够不够哦。
”我数了数我的零花钱,有 30 元,我开心地说:“够啦!”通过这件事,我知道了数学在生活中真的很重要呢。
故事四:有一次,我和姐姐比赛做数学题。
我做得可认真啦,不一会儿就做完了。
姐姐还在努力地算着,最后我赢啦!我得意地对姐姐说:“哈哈,我比你厉害吧!”姐姐不服气地说:“下次我一定会超过你的!”故事五:我们班要举办数学竞赛,我积极地报名参加了。
在竞赛中,我遇到了一道很难的题,我绞尽脑汁地想啊想,终于想出来了。
最后,我获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我高兴得跳了起来。
故事六:有一天,我在做数学作业的时候,遇到了一道不会做的题。
我急得抓耳挠腮,不知道该怎么办。
这时,妈妈走过来,耐心地给我讲解,我终于明白了。
我心想:妈妈可真厉害呀!故事七:我们数学老师经常给我们讲数学家的故事。
有一次,老师讲了高斯小时候的故事。
高斯那么小就能算出很难的数学题,我真的好佩服他呀!我也要向他学习,成为一个优秀的数学家。
故事八:有一次,我和同学们一起去图书馆借数学方面的书。
我们在书架上找了好久,终于找到了一本有趣的数学故事书。
数学趣味小故事数学故事(19个)

数学趣味小故事数学故事(19个) 今天,我们要来讲一个关于数学的故事。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叫做小明的小男孩。
小明非常喜欢数学,每天都会花很多时间在数学题上。
他觉得数学就像一个大游戏,每次解决一个难题,都像是赢得了一场胜利。
小明决定要参加一个全国性的数学竞赛,他想看看自己能不能在全国范围内脱颖而出。
比赛的日子终于来临了。
小明早早地来到了比赛现场,看到了很多和他一样热爱数学的人。
大家都在紧张地准备着,有的人在背公式,有的人在做题目。
小明也拿出了自己的试卷,开始认真地做题。
第一道题目是关于几何的。
题目说:“有一个长方形,它的长是宽的两倍,如果把它的长缩短到原来的一半,那么它的面积就会减少一半。
请问这个长方形的宽是多少?”小明想了一下,然后用笔在试卷上画了一个图。
他发现,把长缩短到原来的一半之后,长方形就变成了一个正方形。
因为正方形的面积是长和宽相等的时候的平方,所以只要找到一个数,使得这个数的平方等于原来长方形的面积除以2,就可以知道这个数就是长方形的宽。
第二道题目是关于代数的。
题目说:“已知两个数的和是10,它们的差是4。
请问这两个数分别是多少?”小明觉得这道题目有点难度,但他还是努力地想了起来。
他想了一会儿,突然想到了一个办法。
他把两个数分别用x和y表示,然后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列出了一个方程组:x + y = 10 和 x y = 4。
他用消元法解这个方程组,最后得出了x=7和y=3这两个答案。
第三道题目是关于概率的。
题目说:“在一个袋子里有5个红球和3个绿球,你随机从袋子里摸出一个球。
请问摸到红球的概率是多少?”小明觉得这道题目很简单,因为红球明显比绿球多嘛!所以他很快就算出了摸到红球的概率是5/8。
就这样,小明一道接一道地做题,每解决一个难题,他都会感到一阵成就感。
当他拿到成绩单的时候,发现自己居然取得了全国第一名的好成绩!他高兴得跳了起来,觉得自己就像是站在了世界的巅峰一样。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数学其实并不是什么高不可攀的东西。
有趣的数学故事50字

故事一:神秘的数字ππ,这个无限不循环的小数,一直是数学家们研究的对象。
传说古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通过不断逼近的方法计算π的值。
有一天,他在沙滩上画了一个圆,开始用小石子填充,直到他认为足够接近真实值。
故事二:小猴子摘桃小猴子摘桃子,第一天摘了 30个,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 5个。
到第五天的时候,小猴子通过加法算出一共摘了 30 + 35 + 40 + 45 + 50 = 200个桃子。
小猴子开心的带着桃子回家和伙伴们分享,它明白了数学能帮它知道收获多少。
故事三:阿基米德鉴别皇冠国王怀疑工匠在皇冠里掺了银,让阿基米德鉴别。
阿基米德在洗澡时发现,物体浸入水中会使水位上升,且排出水的体积等于物体体积。
通过比较相同质量纯金块和皇冠排出水的体积,最终确定皇冠是否掺假,这利用了数学中的体积相关知识。
故事四:小松鼠藏松果小松鼠要藏松果过冬。
它在树林里找了 9个地方藏松果,每个地方藏 8 颗。
但它在计算总数时,一开始算成了 9 + 8 = 17,后来它用乘法,马上算出 9×8 = 72 颗。
小松鼠高兴自己学会用正确的数学方法,不用担心冬天没吃的了。
故事五:数字解谜一个神秘城堡的门上有一串数字密码:3、5、9、15、( )、33。
小明通过观察发现,相邻两个数的差依次是 2、4、6、8……所以括号里应填 23。
小明很快解开密码进入城堡,在里面发现了很多有趣的数学宝藏,也让他更热爱数学了。
故事六:0 和它的伙伴在数字王国里,0 一直觉得自己很没用。
有一次数学比赛,题目是 10×5,选手把乘号看成了加号,写成了 10 + 5 = 15。
0 灵机一动,站到 1 后面变成 10,式子成了 10×5 = 50,赢得比赛。
从此 0 知道自己很重要。
故事七:小蚂蚁的数学之旅小蚂蚁在树叶上发现了排列奇怪的小果子。
它数了数,第一行 1个,第二行 2个,第三行 3个……它发现规律后,很快算出第十行有 10个果子。
简短又有趣的数学小故事(通用)

简短又有趣的数学小故事(通用)故事一:小学奇迹小明是一年级的学生,他非常喜欢数学,因为他觉得数学很有趣。
一天,小明的数学老师给他们出了一道简单的加法题:1+1=?。
听到这道题,其他学生都很轻松地解出了答案,只有小明还在认真思考。
他眯着眼睛,思考了一会儿,突然开心地大喊一声:"2!"。
其他同学非常惊讶,因为他们认为这道题太过简单。
但是当老师检查小明的答案后,她惊奇地发现,小明的答案竟然是对的。
老师赞扬小明是一个真正热爱数学的好学生,并且希望其他学生也能像小明一样,真正理解数学的奥秘。
故事二:聪明的猴子在一座山上,有一群聪明的猴子,他们非常喜欢玩数学游戏。
有一天,他们想要找到最聪明的猴子。
于是,他们决定进行一个挑战,谁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跳过一排数字,并且数出里面有多少个奇数,谁就是最聪明的猴子。
首先,猴子A开始跳,他需要用30秒的时间才能数出答案。
接着,猴子B跳了起来,他比猴子A更快,只用20秒就数出了答案。
最后,猴子C跳了起来,他是最聪明的猴子,只用10秒就数出了答案。
其他猴子非常惊讶,他们问猴子C是如何做到的。
猴子C解释道,他不是一个一个地数,而是把数字分成两部分,一边有奇数,一边有偶数,然后只数奇数部分的数字。
这样,他只需要数一半的数字,就能得出答案。
大家都觉得猴子C非常聪明,并且都想要向他学习。
故事三:老师和小王子小王子是一年级的学生,他喜欢数学,但是在一次考试中,他却考了0分。
他感到非常沮丧,于是他来到数学老师的办公室,向老师请教如何提高自己的数学成绩。
老师告诉他,数学是一项需要不断练习和思考的技能,只要不放弃,就一定会有所进步。
为了鼓励小王子,老师给他出了一道简单的数学题:3+3=?。
小王子开始认真思考,但是他还是无法得出正确答案。
老师笑着告诉他,正确答案是6,但是这只是第一步,真正的挑战是如何用不同的方式来得到6。
于是,小王子又开始思考了起来。
他想到了很多方法,比如用两个骰子的点数相加,或者用三个1元硬币相加。
趣味数字小故事(精选26篇)

趣味数学小故事趣味数学小故事数学是人类对事物的抽象结构与模式进行严格描述的一种通用手段,可以应用于现实世界的任何问题,所有的数学对象本质上都是人为定义的。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趣味数字小故事(精选2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趣味数学小故事11、一群猴子在井旁玩,一阵风将一只猴子的帽子吹到井里,他招呼来18个小伙伴,从井上方的松上一个接一个去捞帽子,有4只猴子没有上树,就捞着了帽子,问:是几只猴子上树下井接在一齐把帽子捞上来的?2、一只蜗牛不留意掉进了一只枯井里,它趴在井底上哭起来,一只癞蛤蟆过来,翁声翁气的对蜗牛说:“别哭了,小兄弟,哭也没用,这井壁又高又滑,掉到那里只能在那里生活了。
我已经在那里生活了许多年了。
”蜗牛望着又老又丑的癞蛤蟆,心里想:“井外的世界多美呀!我决不能像它那样生活在又黑又冷的井底里。
”蜗牛对癞蛤蟆说:“癞大叔,我不能生活在那里,我必须要爬出去,请问这口井有多深?”“哈哈哈,真是笑话,这井有10米深,你小小年纪。
又背负着这么重的壳,怎样能爬出去呢?”“我不怕苦不怕累,每一天爬一段,总能爬出去!”第二天,蜗牛吃得饱饱的,开始顺着井壁往上爬了,它不停的爬呀爬,到了傍晚,最后爬了5米,蜗牛个性高兴,心想:“照这样的速度,明天傍晚我就能够爬出去了。
”想着想着不知不觉睡着了,早上,蜗牛被一阵呼噜声吵醒了,一看,原先是癞大叔还以睡觉,他心里一惊:“我怎样离井底这么近?”原先,蜗牛睡着以后,从井壁上滑下来4米,蜗牛叹了一口气,咬咬牙,又开始往上爬,到傍晚又往上爬了5米,可晚上,蜗牛又滑下来4米,就这样,爬呀爬,滑呀滑,最后坚强的蜗牛最后爬上了井台。
聪明的小朋友你能猜出来蜗牛用了多少天才爬上井台的吗?3、鸡兔同笼这个问题,是我国古代著名趣题之一。
大约在1500年前,《孙子算经》就记载了这个搞笑的问题。
书中是这样叙述的: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这四句话的意思是:有若干只鸡兔同在一个笼子里,从上方数,有35个头;从下方数,有94只脚。
趣味数学故事(通用24篇)

趣味数学故事趣味数学故事(通用24篇)故事: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
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
下面跟着店铺来看看趣味数学故事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趣味数学故事篇1战国时期,齐威王与大将田忌赛马,齐威王和田忌各有三匹好马:上马,中马与下马。
比赛分三次进行,每赛马以千金作赌。
由于两者的马力相差无几,而齐威王的马分别比田忌的相应等级的马要好,所以一般人都以为田忌必输无疑。
但是田忌采纳了门客孙膑(著名军事家)的意见,用下马对齐威王的上马,用上马对齐威王的.中马,用中马对齐威王的下马,结果田忌以2比1胜齐威王而得千金。
这是我国古代运用对策论思想解决问题的一个范例。
趣味数学故事篇2鸡兔同笼这个问题,是我国古代著名趣题之一。
大约在1500年前,《孙子算经》就记载了这个搞笑的问题。
书中是这样叙述的: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这四句话的意思是:有若干只鸡兔同在一个笼子里,从上方数,有35个头;从下方数,有94只脚。
求笼中各有几只鸡和兔?你会解答这个问题吗?你想明白《孙子算经》中是如何解答这个问题的吗?解答思路是这样的:假如砍去每只鸡、每只兔一半的脚,则每只鸡就变成了“独角鸡”,每只兔就变成了“双脚兔”。
这样,(1)鸡和兔的脚的总数就由94只变成了47只;(2)如果笼子里有一只兔子,则脚的总数就比头的总数多1。
因此,脚的总只数47与总头数35的差,就是兔子的'只数,即47-35=12(只)。
显然,鸡的只数就是35-12=23(只)了。
这一思路新颖而奇特,其“砍足法”也令古今中外数学家赞叹不已。
这种思维方法叫化归法。
化归法就是在解决问题时,先不对问题采取直接的分析,而是将题中的条件或问题进行变形,使之转化,直到最终把它归成某个已经解决的问题。
趣味数学故事篇3此刻人买狗,有些是为了看家防盗,有些是为了上山打猎,有些是为了侦查破案,有些是为了观赏消遣。
有趣味的数学小故事(精选32篇)

有趣味的数学小故事有趣味的数学小故事故事,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有趣味的数学小故事(精选32篇)一起来看看吧!有趣味的数学小故事1春节里,养鸡专业户小粗心站在院子里,数了一遍鸡的总数,决定留下 ,1/2外,把1/4慰问解放军,1/3送给养老院。
他把鸡送走后,听到房内有鸡叫,才知道少数了10只鸡。
于是把房内房外的鸡重数一遍,没有错,不多不少,正是留下1/2的数。
小粗心奇怪了。
问题出在哪里呢?你知道小粗心在院里数的鸡是多少只吗?来了多少客人一天,小林正在家里洗碗,小强看见了问道:“怎么洗那么多的碗?”“家里来了客人了。
”“来了多少人?”小林说:“我没有数,只知道他们每人用一个饭碗,二人合用一个汤碗,三人合用一个菜碗,四人合用一个大酒碗,一共用了15个碗。
”你知道来了多少客人吗?有趣味的数学小故事2兵兵和群群都十分爱好骑车旅游。
趁暑假还没有结束,两人又制定了一个旅游计划:决定骑车到附近的云天湖去看看夏日的茶山。
这天一早,兵兵和群群同时从村里出发去云天湖茶场。
兵兵始终匀速前进。
而群群却不同,他在前进1/4的路程,速度是兵兵的1.5倍;在后3/4路程,速度是兵兵的15/16。
结果两人一前一后到达目的地。
那么究竟是谁先到的呢?请说出理由。
有趣味的数学小故事3从前,有一个老汉,临死前对三个儿子说:“我不行了。
咱们家只有十七棵树,我死后,老大分二分之一,老二分三分之一,老三分九分之一,并且,每个树都不能砍倒。
”说完这些,老汉死了。
兄弟三人看到死去的父亲,他们伤心极了,于是,三人商量着安葬了父亲,他们并且按照父亲的叮嘱,商量着分树,按老人的遗嘱分树,怎么分也分不开,兄弟三个一筹莫展,谁也没有办法。
不过,正在他们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个聪明的小朋友从这里路过,轻轻松松,就将这个问题解决了,让我们一起看看他的解决方法吧。
小朋友和兄弟三个人说:“要想用现有的树,将其按照你们父亲的叮嘱分是分不开的,所以,我们需要借助下外人的树”,听到这里,兄弟三人还是很迷茫,于是,小朋友就给他们继续解答问题。
趣味数学小故事30字

趣味数学小故事30字1.巧测金字塔高度金字塔是埃及的著名建筑,尤其胡夫金字塔最为著名,整个金字塔共用了230万块石头,10万奴隶花了30年的时间才建成这个建筑。
金字塔建成后,国王又提出一个问题,金字塔倒底有多高,对这个问题谁也回答不上来。
国王大怒,把回答不上来的学者们都扔进了尼罗河。
当国王又要杀害一个学者崐的时候,著名学者塔利斯出现了,他喝令刽子手们住手。
国王说:“难道你能知道金字塔的高度吗?”塔利斯说:“是的,陛下。
”国王说:“那么它高多少?”塔利斯沉着地回答说:“147米。
”国王问:“你不要信口胡说,你是怎么测出来的?”塔利斯说:“我可以明天表演给你看。
”第二天,天气晴朗,塔利斯只带了一根棍子来到金字塔下,国王冷笑着说:“你就想用这根破棍子骗我吗?你今天要是测不出来,那么你也将要被扔进尼罗河!”塔利斯不慌不忙地回答:“如果我测不出来,陛下再把我扔进尼罗河也为时不晚。
”接着,塔利斯便开始测量起来,最后,国王也不得不服他的测量是有道理的。
小朋友,你知道塔利斯是如何进行测量的吗?2.蜗牛何时爬上井?一只蜗牛不小心掉进了一口枯井里。
它趴在井底哭了起来。
一只癞蛤蟆爬过来,瓮声瓮气的对蜗牛说:“别哭了,小兄弟!哭也没用,这井壁太高了,掉到这里就只能在这生活了。
我已经在这里过了多年了,很久没有看到过太阳,就更别提想吃天鹅肉了!”蜗牛望着又老又丑的癞蛤蟆,心里想:“井外的世界多美呀,我决不能像它那样生活在又黑又冷的井底里!”蜗牛对癞蛤蟆说:“癞大叔,我不能生活在这里,我一定要爬上去!请问这口井有多深?”“哈哈哈……,真是笑话!这井有10米深,你小小的年纪,又背负着这么重的壳,怎么能爬上去呢?”“我不怕苦、不怕累,每天爬一段,总能爬出去!”第二天,蜗牛吃得饱饱的,喝足了水,就开始顺着井壁往上爬了。
它不停的爬呀,到了傍晚终于爬了5米。
蜗牛特别高兴,心想:“照这样的速度,明天傍晚我就能爬上去。
”想着想着,它不知不觉地睡着了。
17-16-1-数学故事10篇简短故事

数学故事10篇简短故事1.阿华呀,可真是个机灵鬼!有一次老师在课堂上出了一道超级难的数学题,就像一座难以翻越的大山。
同学们都愁眉苦脸的,这可咋办呀?只见阿华眼睛一亮,举起手来,不一会儿就说出了答案,把大家都惊呆了!他可真厉害啊!2.那天的数学比赛呀,那叫一个激烈,就像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小明和小红争得面红耳赤,都想成为第一名。
你猜最后谁赢了?哈哈,是小明呀,他可真棒!3.小数点呀,就像一个调皮的小精灵,在数学的世界里到处闯荡。
有一次它跑到了一个数字中间,哎呀,可闹出了不少笑话呢!这是不是很有趣呀?4.在数学王国里呀,藏着好多好多的秘密,就像一个个神秘的宝藏等待着我们去挖掘。
你不想去探索一下吗?说不定会有惊人的发现哦!5.那些几何图形啊,有的像圆圆的皮球,有的像尖尖的锥子,真是千奇百怪!它们组合在一起,能创造出好多奇妙的东西呢,你能想象出来吗?6.小李啊,那可是我们班公认的数学天才!不管什么难题到他手里,就像纸老虎一样,一下子就被攻克了。
哇,他怎么这么厉害呀!7.我们的数学老师就像有魔法一样,能把那些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
她一开口,就像施了魔法,大家都被吸引住了,厉害吧!8.数字宝宝们可调皮啦,它们有时候会偷偷换位置,让人摸不着头脑。
哎呀,这可怎么办呢?但这也是数学的乐趣所在呀!9.你知道吗,数学有着神奇的力量,它能让火箭上天,能让大桥横跨江河。
这是不是很了不起呀?10.我们玩的那个数学游戏呀,简直太好玩了,就像在游乐场里一样开心!大家都玩得不亦乐乎,都不想停下来呢!我觉得数学故事真的很有趣,可以让我们更加喜欢数学,发现数学的魅力!。
趣味数学小故事

趣味数学小故事【篇一:蒲丰试验】一天, 法国数学家蒲丰请许多朋友到家里, 做了一次试验。
蒲丰在桌子上铺好一张大白纸, 白纸上画满了等距离的平行线, 他又拿出很多等长的小针, 小针的长度都是平行线的一半。
蒲丰说:“请大家把这些小针往这张白纸上随便仍吧!”客人们按他说的做了。
蒲丰的统计结果是:大家共掷2212次, 其中小针与纸上平行线相交704次, 2210÷704≈3。
142。
蒲丰说:“这个数是π的近似值。
每次都会得到圆周率的近似值, 而且投掷的次数越多, 求出的圆周率近似值越精确。
”这就是著名的“蒲丰试验”。
【篇二:数学魔术家】1981年的一个夏日, 在印度举行了一场心算比赛。
表演者是印度的一位37岁的妇女, 她的名字叫沙贡塔娜。
当天, 她要以惊人的心算能力, 与一台先进的电子计算机展开竞赛。
工作人员写出一个201位的大数, 让求这个数的23次方根。
运算结果, 沙贡塔娜只用了50秒钟就向观众报出了正确的答案。
而计算机为了得出同样的答数, 必须输入两万条指令, 再进行计算, 花费的时间比沙贡塔娜要多得多。
这一奇闻, 在国际上引起了轰动, 沙贡塔娜被称为“数学魔术家”。
【篇三:点错的小数点】学习数学不仅解题思路要正确, 具体解题过程也不能出错, 差之毫厘, 往往失之千里。
美国芝加哥一个靠养老金生活的老太太, 在医院施行一次小手术后回家。
两星期后, 她接到医院寄来的一张帐单, 款数是63440美元。
她看到偌大的数字, 不禁大惊失色, 骇得心脏病猝发, 倒地身亡。
后来, 有人向医院一核对, 原来是电脑把小数点的位置放错了, 实际上只需要付63。
44美元。
点错一个小数点, 竟要了一条人命。
正如牛顿所说:"在数学中, 最微小的误差也不能忽略。
【篇四:数学家的遗嘱】阿拉伯数学家花拉子密的遗嘱, 当时他的妻子正怀着他们的第一胎小孩。
“如果我亲爱的妻子帮我生个儿子, 我的儿子将继承三分之二的遗产, 我的妻子将得三分之一;如果是生女的, 我的妻子将继承三分之二的遗产, 我的女儿将得三分之一。
趣味数学故事大全简短

趣味数学故事大全简短一、趣味数学故事1. 祖冲之的圆周率祖冲之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数学家。
他对圆周率的计算那可真是相当厉害。
在当时没有先进计算工具的情况下,他就靠着自己的聪明才智,用算筹一点点地计算。
他把圆周率算到了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可比国外早了好多年呢。
你想啊,那时候的人,就用那些简单的工具,能算出这么精确的数值,得多不容易啊。
就像我们现在做一道超级难的数学题,没有计算器,只能靠自己在草稿纸上慢慢算,祖冲之就是这么一点点磨出来这个伟大的成果的。
2. 阿基米德与浮力阿基米德是古希腊的大数学家。
有一次,国王让他鉴定皇冠是不是纯金的。
阿基米德想啊想,有一天他洗澡的时候,发现自己坐进澡盆,水就往外溢。
他突然就开窍了,他想到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液体的重量。
他高兴得光着身子就跑出去大喊“我发现了”。
他就是这样通过这个原理,算出了皇冠的密度,从而判断出皇冠是不是纯金的。
这就告诉我们啊,生活中的小事情说不定就能启发我们解决大问题呢,就像我们做数学题,有时候一个小小的思路可能就来自我们平时看到的、经历的小事。
3. 陈景润与哥德巴赫猜想陈景润是我国非常著名的数学家。
他一心扑在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上。
他整天都在计算,在那个小小的房间里,堆满了他的草稿纸。
他对这个猜想的研究可是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他证明了“1 + 2”,这可是非常了不起的成果啊。
他那种专注的精神就像我们玩自己最喜欢的游戏一样,全身心投入,不管外界有什么干扰,他就只想着那些数学公式,那些数字。
这也激励我们在做数学或者做其他事情的时候,要有那种专注、执着的精神。
4. 高斯的求和故事高斯小时候那可就是个数学小天才。
有一次,老师让同学们计算1到100的和。
其他同学都在那一个一个加呢,高斯却一下子就得出了答案。
他发现1加100等于101,2加99等于101,这样两两组合,一共有50组,所以答案就是50乘以101等于5050。
这就是他聪明的地方,他能从看似普通的数字中找到规律。
简短又有趣的数学小故事

简短又有趣的数学小故事1. 数字王国的日常有一天,在遥远的数字王国里,数字们过着安稳而快乐的生活。
王国的每一个角落都有一个特别的数字居民,从1到9,各有各的个性。
比如,1号数字总是自信满满,觉得自己是最重要的;而9号数字则比较谦虚,总是喜欢低调。
不过,他们之间的友情非常深厚,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就像一家人一样。
2. 奇妙的数学节日在这个王国里,最受大家欢迎的节日就是“数学大冒险节”。
每年一次,数字们会举行一场盛大的比赛,比赛的内容是通过各种数学问题来解锁神秘的宝藏。
这个节日不仅能锻炼大家的数学能力,还能增进友谊。
每个人都充满了期待,尤其是那些渴望成为“数学冠军”的小数字们。
2.1 神秘的谜题今年的“数学大冒险节”上,出了个让人瞠目结舌的谜题。
谜题是这样的:有一个神秘的盒子,盒子上贴着一个大大的数字谜题:“如果你把我加上自己的一半,再加上4,你会得到20,那么我到底是什么数字呢?”哇,这可真是让人头大的一道题!2.2 数字们的反应数字们纷纷议论开了。
1号数字立即说:“我知道,肯定是我!”大家都笑了,觉得1号数字这次有点儿太自信了。
不过,1号数字依旧坚持,摆出一副“我是数学天才”的模样。
结果,当大家纷纷试图解谜时,发现原来是6号数字站了出来,给出了正确的答案。
6号数字细心地推算了一番,最后得出结论,结果让大家瞪大了眼睛,原来谜底就是6!3. 数字王国的奇遇就在大家讨论谜题答案的时候,突然,王国的天空出现了一道绚丽的彩虹。
彩虹下出现了一位神秘的数学巫师,他告诉大家:“恭喜你们解开了谜题,你们获得了神秘的数学钥匙。
这把钥匙可以打开一扇通往神秘世界的大门!”所有的数字们都惊呼:“哇,这真是太神奇了!”3.1 探索神秘世界拿到钥匙后,数字们激动得不得了,他们纷纷跑去寻找那扇神秘的大门。
经过一番探索,他们终于在王国的一个隐秘角落找到了那扇门。
门上刻着各种复杂的数学符号,看来,要打开这扇门还需要解决一系列的数学难题。
数学简短小故事精选4篇

数学简短小故事精选4篇生活中的数学小故事作文篇一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许许多多有趣的数学问题,如:推理问题、周期问题、植树问题等等。
数学王国真是奇妙无穷,但又往往让你捉摸不透,甚至还会产生错觉呢!记得在我读幼儿园时,我非常喜欢边爬楼梯边数台阶数,我家当时住在六楼,每个楼层之间有18个台阶,每次离家和回家我都要牵着妈妈的手数台阶数,每次数的结果都是90级,妈妈还老夸我聪明呢。
到读小学时,我学了简单的乘法后,不假思索地认为我每次回家上六楼应该爬108级台阶才对呀,因为住在六楼,每层有18级台阶数,根据乘法原理,6某18=108(级)。
可我实际上每次只需爬90级台阶就到家了,当时我心里打了个大大的“?”号,不知何因。
于是我带着满脸的疑惑问了我家的智多星―爸爸。
爸爸听后笑了笑,但什么也没解释,他牵着我的手来到了一楼,笑着说:“孩子,你想想看,如果我们家住在一楼,需不需要爬18级台阶呢?如果住二楼、三楼我们需要爬多少级呢?你再爬爬,体会体会。
”听了爸爸的话,我带着“?”又体验了一番。
结果是一楼不用爬,二楼需爬18级,而三楼只需爬36级,我又如此这般爬到了七楼,爬了108级。
通过这些体验,我恍然大悟,寻到了其中的规律。
生活中的数学小故事作文篇二开学初,我们认识了乘法,还学会了用乘法口诀求积。
最近我们又学习了除法,知道了除法就是平均分。
比如20个小朋友去春游,平均分成4组,每组有5人。
算式是20÷4=5(人),其中20是被除数,4是除数,5是商。
读作20除以4等于5。
在学习乘法的时候,我已经知道乘法就是用来求总数,其实除法和乘法是相反的计算,在乘法的基础上学习除法就比较简单了。
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你瞧:星期天,妈妈买了12个橘子,我们家有4个人每个人可以平均分几个橘子呢?我可以用除法来平均分,12÷4=3,每人可以分3个桔子。
也可以每个人3个,可以分给4个人,12÷3=4;吃饭的时候,妈妈说,“今天我一共做了6个菜,花了50元钱呢!宝贝,你知道每个菜多少钱吗?”我心里盘算了一下,50÷6=?我不会算,怎么办呢?爸爸说:“你可以想口诀啊!哪句和6有关的口诀最接近50?”我一拍脑门,“想到了——六八四十八,那么就是说每个菜要8元多一些!对吗?”爸爸妈妈笑着说:“对啦!生活中很多时候可以用除法,但是有时并不能正好除尽,你可以求出商大概是多少。
简单有趣的数学小故事

简单有趣的数学小故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数学就像一个无处不在的小精灵,总是在不经意间蹦出来,给我们带来惊喜和乐趣。
今天,我就来给您分享几个简单有趣的数学小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关于“0 和 1 的争吵”。
在数学王国里,0 和 1 这两个数字总是争论不休,都觉得自己比对方更重要。
一天,0 骄傲地对 1 说:“你这个小小的 1,有什么了不起?我表示什么都没有,是一切的起点,没有我,你能有什么价值?”1 不服气地反驳道:“哼,你才没什么用呢!我表示一个单位,有了我,才有了计数的基础。
没有我,你再多也还是零!”它们争得面红耳赤,谁也不让谁。
这时,数学国王来了,微笑着说:“孩子们,别吵了。
你们都很重要,少了谁都不行。
0 虽然表示没有,但在和其他数字组合时能让数值变大;1 是计数的基础,也是很多数量的开端。
只有你们相互合作,才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0 和 1 听了,都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从那以后,它们再也不争吵了,而是一起为数学王国的发展贡献力量。
第二个故事是“小明买糖果”。
小明特别喜欢吃糖果。
有一天,他去商店买糖果。
商店里的糖果有两种包装,一种是每包 5 颗,售价 2 元;另一种是每包 8 颗,售价 3 元。
小明在心里盘算着:如果买5 颗装的,每颗糖果就是2÷5 =04 元;如果买 8 颗装的,每颗糖果就是 3÷8 = 0375 元。
算清楚后,小明发现买 8 颗装的每颗糖果更便宜。
于是,他决定多买 8 颗装的糖果。
这个小小的购物经历,让小明学会了运用数学知识来做出更经济实惠的选择。
第三个故事是“分苹果的难题”。
有一天,老师带来了 20 个苹果,要分给 5 个小朋友。
老师问大家:“怎么分才能让每个小朋友分得的苹果一样多呢?”小朋友们纷纷开动脑筋。
有的说一个一个地分,有的说先每人分 2 个,再慢慢调整。
最后,大家想到了用除法来解决。
20÷5 = 4,每个小朋友应该分 4个苹果。
当每个小朋友都拿到了 4 个苹果时,他们开心极了,也明白了数学在公平分配中的重要性。
关于数学的小故事30字

《有趣的数学王国》小朋友们,今天来讲一个关于数学的小故事。
在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有一个数学王国。
王国里的数字们都特别活泼。
1 像一根小木棍,直直的。
2 像一只小鸭子,摇摇晃晃的。
有一天,数字们决定举行一场比赛。
比谁能先算出国王出的难题。
大家都开动小脑袋,努力地想呀想。
最后聪明的 5 算出了答案,得到了国王的奖励。
《小熊卖蜂蜜》小朋友们,听听这个。
小熊开了一家蜂蜜店。
一罐蜂蜜 5 元钱。
小兔子来买了 3 罐,给了小熊20 元。
小熊要找给小兔子 5 元钱。
可是小熊一开始算错啦,找给小兔子10 元。
小兔子发现后,把多的 5 元还给了小熊。
小熊很不好意思,决定要好好学数学。
《小明的数学考试》
小朋友们,故事来啦。
小明最害怕数学考试了。
每次考试,他都很紧张。
有一次考试,有道题是 3 个苹果加上 2 个苹果等于几个苹果。
小明想呀想,终于想到是 5 个苹果。
从那以后,小明发现数学也没那么难,只要认真就能做对。
他越来越喜欢数学啦。
十篇数学小故事

十篇数学小故事在数字王国里,0和1老是争谁更厉害。
0说:“我可重要啦,要是没有我,10就变成1啦,100也变成1啦,所有带我的数都会变得超级小。
”1听了很不服气,它晃着脑袋说:“哼,我才是最重要的。
我是第一个自然数,所有的数都是从1开始数的,而且我自己就能表示一个东西,你0单独啥都表示不了呢。
”这时候,旁边的9说话了:“你们别争啦,大家在一起才能组成各种各样的数,缺了谁都不行呢。
”0和1听了,觉得9说得挺有道理,就不再争啦。
从前有个小糊涂开了一家商店。
有一次,他进了一批货物,价格标签上本来应该写1.5元,他不小心写成了15元。
结果顾客一看,这么贵,都不买了。
小糊涂很纳闷,怎么没人来买呢。
这时候,一个聪明的小朋友路过,告诉他:“叔叔,你小数点写错位置啦。
小数点虽然小,但是它的位置能让数字的大小变化很大呢。
你看,1.5元很便宜,15元就贵很多啦。
”小糊涂这才恍然大悟,赶紧把标签改过来,生意又慢慢好起来了。
国王让工匠做了一顶纯金的皇冠,可是他怀疑工匠在皇冠里掺了银子。
于是他把阿基米德找来,让他想办法检测皇冠是不是纯金的,又不能破坏皇冠。
阿基米德想啊想,想了好多天。
有一天他洗澡的时候,发现自己坐进澡盆,水就溢出来了。
他突然灵光一闪,想到了办法。
他把皇冠和同等重量的纯金块分别放进装满水的容器里,发现皇冠溢出来的水比纯金块多。
他高兴地跳起来,光着身子就跑上街大喊:“我发现了,我发现了!”原来,因为银子的密度比金子小,相同重量下,银子的体积更大,所以掺了银子的皇冠排开的水就更多。
就这样,阿基米德用他的智慧解决了这个难题。
祖冲之是个超级厉害的数学家。
那时候大家都想知道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的比例关系,也就是圆周率。
祖冲之整天就对着圆琢磨。
他用很多很多的小木棍摆出各种形状来近似圆形,然后计算周长和直径的比值。
他算了一遍又一遍,算得头都快大了。
但是他没有放弃,最后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
17-16-1-数学故事10篇简短故事

数学故事10篇简短故事1.阿华特别喜欢数学,有一天他和小伙伴们玩游戏,每人要说出一个数字,然后加起来,看谁算得快。
阿华一下子就说出了答案,小伙伴们都惊呆了!这就像阿华脑袋里有个计算器一样,厉害吧!2.妈妈带小红去超市买东西,小红看到两种糖果,一种一块钱两颗,另一种两块钱三颗,她在心里快速计算哪种更划算。
哎呀,这不就是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嘛!3.小明进入了一个数字世界,那里的一切都是由数字组成的。
他遇到了一个数字精灵,精灵让他解开一个难题才能出去。
这简直就像是一场刺激的冒险,小明能成功吗?4.小丽在美术课上画图形,她发现三角形很稳定,四边形容易变形。
这多神奇呀,数学和美术也有这么紧密的联系呢!5.小刚盯着家里的钟表看,他想知道分针走一圈是多少分钟,时针走一圈又是多久。
这钟表里可藏着不少数学知识呢,你知道吗?6.在学校排队做操的时候,老师让同学们按高矮顺序排,这可难不倒大家,因为大家都知道怎么比较大小。
这不就是数学的用处嘛,多实在!7.小强有一块蛋糕,他要分给两个朋友,他就想到了用分数来表示每个人能分到多少。
哇,分数可真是个好东西呀!8.班级里举行数学比赛,大家都积极参与,比谁算得快又准。
那场面,就像一场激烈的战斗一样,可刺激了!9.小美用各种图形拼出了一个漂亮的图案,她发现不同的图形可以组合成新的东西。
这就像变魔术一样,数学真有趣!10.老师在黑板上写出一串数字,让同学们找规律。
大家都开动脑筋,努力寻找。
这就像是在玩一个有趣的游戏,不是吗?我觉得数学真的很神奇,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能帮我们解决很多问题,也能带来很多乐趣!。
趣味数学小故事(通用16篇)

有关趣味数学小故事有关趣味数学小故事数学作为多种学科的基础,在生活、科技的方方面面都能看到数学的身影。
为了让各位更加了解数学,增加对数学的兴趣,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趣味数学小故事(通用16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趣味数学小故事1罗马数字是用几个表示数的符号,按照一定规则,把它们组合起来表示不同的数目。
在这种数字的运用里,不需要“0”这个数字。
当时,罗马帝国有一位学者从印度记数法里发现了“0”这个符号。
他发现,有了“0”,进行数学运算方便极了,还把印度人使用“0”的方法向大家做了介绍。
这件事被当时的罗马教皇知道了。
教皇非常恼怒,他斥责说,神圣的数是上帝创造的,在上帝创造的数里没有“0”这个怪物,于是下令,把这位学者抓了起来,用夹子把他的十个手指头紧紧夹住,使他两手残废,让他再也不能握笔写字。
就这样,“0”被那个愚昧、残忍的罗马教皇明令禁止了。
但是,虽然“0”被禁止使用,然而罗马的数学家们还是不管禁令,在数学的研究中仍然秘密地使用“0”,仍然用“0”做出了很多数学上的贡献。
后来“0”终于在欧洲被广泛使用,而罗马数字却逐渐被淘汰了。
趣味数学小故事21967年8月23日,苏联的联盟一号宇宙飞船在返回大气层时,突然发生了恶性事故——减速降落伞无法打开。
苏联中央领导研究后决定:向全国实况转播这次事故。
当电视台的播音员用沉重的语调宣布,宇宙飞船在两小时后将坠毁,观众将目睹宇航员弗拉迪米·科马洛夫殉难的消息后,举国上下顿时被震撼了,人们都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
在电视上,观众们看到了宇航员科马洛夫镇定自若的形象。
他面带微笑叮嘱女儿说:“你学习时,要认真对待每一个小数点。
联盟一号今天发生的一切,就是因为地面检查时忽略了一个小数点……”即使是一个小数点的错误,也会导致永远无法弥补的悲壮告别。
古罗马的恺撒大帝有句名言:“在战争中,重大事件常常就是小事所造成的后果。
” 换成我们中国的警句大概就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趣味数学小故事30字1.巧测金字塔高度金字塔是埃及的著名建筑,尤其胡夫金字塔最为著名,整个金字塔共用了230万块石头,10万奴隶花了30年的时间才建成这个建筑。
金字塔建成后,国王又提出一个问题,金字塔倒底有多高,对这个问题谁也回答不上来。
国王大怒,把回答不上来的学者们都扔进了尼罗河。
当国王又要杀害一个学者崐的时候,著名学者塔利斯出现了,他喝令刽子手们住手。
国王说:“难道你能知道金字塔的高度吗?”塔利斯说:“是的,陛下。
”国王说:“那么它高多少?”塔利斯沉着地回答说:“147米。
”国王问:“你不要信口胡说,你是怎么测出来的?”塔利斯说:“我可以明天表演给你看。
”第二天,天气晴朗,塔利斯只带了一根棍子来到金字塔下,国王冷笑着说:“你就想用这根破棍子骗我吗?你今天要是测不出来,那么你也将要被扔进尼罗河!”塔利斯不慌不忙地回答:“如果我测不出来,陛下再把我扔进尼罗河也为时不晚。
”接着,塔利斯便开始测量起来,最后,国王也不得不服他的测量是有道理的。
小朋友,你知道塔利斯是如何进行测量的吗?2.蜗牛何时爬上井?一只蜗牛不小心掉进了一口枯井里。
它趴在井底哭了起来。
一只癞蛤蟆爬过来,瓮声瓮气的对蜗牛说:“别哭了,小兄弟!哭也没用,这井壁太高了,掉到这里就只能在这生活了。
我已经在这里过了多年了,很久没有看到过太阳,就更别提想吃天鹅肉了!”蜗牛望着又老又丑的癞蛤蟆,心里想:“井外的世界多美呀,我决不能像它那样生活在又黑又冷的井底里!”蜗牛对癞蛤蟆说:“癞大叔,我不能生活在这里,我一定要爬上去!请问这口井有多深?”“哈哈哈……,真是笑话!这井有10米深,你小小的年纪,又背负着这么重的壳,怎么能爬上去呢?”“我不怕苦、不怕累,每天爬一段,总能爬出去!”第二天,蜗牛吃得饱饱的,喝足了水,就开始顺着井壁往上爬了。
它不停的爬呀,到了傍晚终于爬了5米。
蜗牛特别高兴,心想:“照这样的速度,明天傍晚我就能爬上去。
”想着想着,它不知不觉地睡着了。
早上,蜗牛被一阵呼噜声吵醒了。
一看原来是癞大叔还在睡觉。
它心里一惊:“我怎么离井底这么近?”原来,蜗牛睡着以后从井壁上滑下来4米。
蜗牛叹了一口气,咬紧牙又开始往上爬。
到了傍晚又往上爬了5米,可是晚上蜗牛又滑下4米。
爬呀爬,最后坚强地蜗牛终于爬上了井台。
你能猜出来,蜗牛需要用几天时间就能爬上井台吗?3.”0”、”1”之争在神秘的数学王国里,胖子“0”与瘦子“1”这两个“小有名气”的数字,常常为了谁重要而争执不休。
瞧!今天,这两个小冤家狭路相逢,彼此之间又展开了一场舌战。
瘦子“1”抢先发言:“哼!胖胖的‘0’,你有什么了不起?就像100,如果没有我这个瘦子‘1’,你这两个胖‘0’有什么用?”胖子“0”不服气了:“你也甭在我面前耍威风,想想看,要是没有我,你上哪找其它数来组成100呢?”“哟!”“1”不甘示弱,“你再神气也不过是表示什么也没有,看!‘1+0’还不等于我本身,你哪点儿派得上用场啦?”“去!‘1×0’结果也还不是我,你‘1’不也同样没用!”“0”针锋相对。
“你……”“1”顿了顿,随机应变道,“不管怎么说,你‘0’就是表示什么也没有!”“这就是你见识少了。
”“0”不慌不忙地说,“你看,日常生活中,气温0度,难道是没有温度吗?再比如,直尺上没有我作为起点,哪有你‘1’呢?”“再怎么比,你也只能做中间数或尾数,如1037、1307,永远不能领头。
”“1”信心十足地说。
听了这话,“0”更显得理直气壮地说:“这可说不定了,如0.1,没有我这个‘0’来占位,你可怎么办?”眼看着胖子“0”与瘦子“1”争得脸红耳赤,谁也不让谁,一旁观战的其他数字们都十分着急。
这时,“9”灵机一动,上前做了个暂停的手势:“你俩都别争了,瞧你们,‘1’、‘0’有哪个数比我大?”“这……”胖子“0”、瘦子“1”哑口无言。
这时,“9”才心平气和地说:“‘1’、‘0’,其实,只要你们站在一块,不就比我大了吗?”“1”、“0”面面相觑,半晌才搔搔头笑了。
“这才对嘛!团结的力量才是最重要的!”“9”语重心长地说。
4.苏步青的故事苏步青1902年9月出生在浙江省平阳县的一个山村里。
虽然家境清贫,可他父母省吃俭用,拼死拼活也要供他上学。
他在读初中时,对数学并不感兴趣,觉得数学太简单,一学就懂。
可量,后来的一堂数学课影响了他一生的道路。
那是苏步青上初三时,他就读浙江省六十中来了一位刚从东京留学归来的教数学课的杨老师。
第一堂课杨老师没有讲数学,而是讲故事。
他说:“当今世界,弱肉强食,世界列强依仗船坚炮利,都想蚕食瓜分中国。
中华亡国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振兴科学,发展实业,救亡图存,在此一举。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有责任。
”他旁征博引,讲述了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这堂课的最后一句话是:“为了救亡图存,必须振兴科学。
数学是科学的开路先锋,为了发展科学,必须学好数学。
”苏步青一生不知听过多少堂课,但这一堂课使他终身难忘。
杨老师的课深深地打动了他,给他的思想注入了新的兴奋剂。
读书,不仅为了摆脱个人困境,而是要拯救中国广大的苦难民众;读书,不仅是为了个人找出路,而是为中华民族求新生。
当天晚上,苏步青辗转反侧,彻夜难眠。
在杨老师的影响下,苏步青的兴趣从文学转向了数学,并从此立下了“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座右铭。
一迷上数学,不管是酷暑隆冬,霜晨雪夜,苏步青只知道读书、思考、解题、演算,4年中演算了上万道数学习题。
现在温州一中(即当时省立十中)还珍藏着苏步青一本几何练习薄,用毛笔书写,工工整整。
中学毕业时,苏步青门门功课都在90分以上。
17岁时,苏步青赴日留学,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在那里他如饥似渴地学习着。
为国争光的信念驱使苏步青较早地进入了数学的研究领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写了30多篇论文,在微分几何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并于1931年获得理学博士学位。
获得博士之前,苏步青已在日本帝国大学数学系当讲师,正当日本一个大学准备聘他去任待遇优厚的副教授时,苏步青却决定回国,回到抚育他成长的祖任教。
回到浙大任教授的苏步青,生活十分艰苦。
面对困境,苏步青的回答是“吃苦算得了什么,我甘心情愿,因为我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这是一条爱国的光明之路啊!”这就是老一辈数学家那颗爱国的赤子之心。
5.华罗庚的故事同学们都知道,华罗庚是一位靠自学成才的世界一流的数学家。
他仅有初中文凭,因一篇论文在《科学》杂志上发表,得到数学家熊庆来的赏识,从此华罗庚北上清华园,开始了他的数学生涯。
1936年,经熊庆来教授推荐,华罗庚前往英国,留学剑桥。
20世纪声名显赫的数学家哈代,早就听说华罗庚很有才气,他说:“你可以在两年之内获得博士学位。
”可是华罗庚却说:“我不想获得博士学位,我只要求做一个访问者。
”“我来剑桥是求学问的,不是为了学位。
”两年中,他集中精力研究堆垒素数论,并就华林问题、他利问题、奇数哥德巴赫问题发表18篇论文,得出了著名的“华氏定理”,向全世界显示了中国数学家出众的智慧与能力。
1946年,华罗庚应邀去美国讲学,并被伊利诺大学高薪聘为终身教授,他的家属也随同到美国定居,有洋房和汽车,生活十分优裕。
当时,不少人认为华罗庚是不会回来了。
新中国的诞生,牵动着热爱祖国的华罗庚的心。
1950年,他毅然放弃在美国的优裕生活,回到了祖国,而且还给留美的中国学生写了一封公开信,动员大家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
他在信中坦露出了一颗爱中华的赤子之心:“朋友们!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
归去来兮……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虽然数学没有国界,但数学家却有自己的祖国。
华罗庚从海外归来,受到党和人民的热烈欢迎,他回到清华园,被委任为数学系主任,不久又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
从此,开始了他数学研究真正的黄金时期。
他不但连续做出了令世界瞩目的突出成绩,同时满腔热情地关心、培养了一大批数学人才。
为摘取数学王冠上的明珠,为应用数学研究、试验和推广,他倾注了大量心血。
据不完全统计,数十年间,华罗庚共发表了152篇重要的数学论文,出版了9部数学著作、11本数学科普著作。
他还被选为科学院的国外院士和第三世界科学家的院士。
从初中毕业到人民数学家,华罗庚走过了一条曲折而辉煌的人生道路,为祖国争得了极大的荣誉。
6.筹算女杰王贞仪女数学家王贞仪(1768-1797 ),字德卿,江宁人,是清代学者王锡琛之女,著有《西洋筹算增删》一卷、《重订策算证讹》一卷、《象数窥余》四卷、《术算简存》五卷、《筹算易知》一卷。
从她遗留下来的著作可以看出,她是一位从事天文和筹算研究的女数学家。
算筹,又被称为筹、策、筹策等,有时亦称为算子,是一种棒状的计算工具。
一般是竹制或木制的一批同样长短粗细的小棒,也有用金属、玉、骨等质料制成的,不用时放在特制的算袋或算子筒里,使用时在特制的算板、毡或直接在桌上排布。
应用“算筹”进行计算的方法叫做“筹算”,算筹传入日本称为“算术”。
算筹在中国起源甚早,《老子》中有一句“善数者不用筹策”的记述,现在所见的最早记载是《孙子算经》,至明朝筹算渐渐为珠算所取代。
17世纪初叶,英国数学家纳皮尔发明了一种算筹计算法,明末介绍到我国,也称为“筹算”。
清代著名数学家梅文鼎、戴震等人曾加以研究。
戴震称其为“策算”。
王贞仪也从事研究由西洋传入我国的这种筹算,并且写了三卷书向国人介绍西洋筹算。
她在著作中对西洋筹算进行增补讲解,使之简易明了。
王贞仪介绍的纳皮尔算筹乘除法,当时的读者认为容易了解,但与当时我国的乘除法筹算的方法相比,显得较繁杂,因此,数学家们没有使用西洋筹算,一直使用中国筹算法。
今天的读者把中外筹算乘除法视为老古董,采用的是由外国传入的笔算四则运算,这种笔算于1903年才开始被使用,故我国与世界接轨使用笔算的历史只有1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