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袭性肺真菌病
肺真菌病最新指南介绍

感染(infection):微生物成功传播至宿主,并随之复制、定植(繁殖)和 入侵。感染可以是临床的或亚临床的,也可以不产生确定疾病,但通 常伴有可检测到的宿主反应(免疫反应)。
定植(colonization):微生物在宿主体内一处或多处部位复制而没有感 染证据。定植可以是感染的先导者,也可以不是。定植是病原体携带 的一种形式,也可以是病原体传播的潜在来源。
状态 发病率(%) 状态 发病率(%)
心/肺和肺移植 慢性肉芽肿病 急性白血病
异基因BMT 自家异体BMT(不 用G-CSF) AIDS
19-26* 25-40# 5-24
4-9 0.5-6
肝移植 心和肾移植 严重联合免疫 抑制
烧伤 SLE 自家异体 BMT(不用GCSF)
1.5-10 0.5-10 3.5
②之前30d内曾接受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
③有侵袭性真菌感染病史; ④患有艾滋病; ⑤存在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症状和体征; ⑥持续应用类固醇激素3周以上;
⑦有慢性基础疾病,或外伤、手术后长期住ICU,长期使用机械通
气,体内留置导管,全胃肠外营养和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治疗等。
宿主因素与侵袭性曲霉菌发病率的关系
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治疗药物简述:
1. 两性霉素B去氧胆酸盐及其含脂制剂:
多烯类抗真菌剂,抗真菌谱包括除土曲霉及癣菌外的多数
致病真菌。
(1)适应证:
于曲霉、念珠菌、隐球菌、组织胞浆菌等 引起的感染。
Fungal Infections in Pulmonary Disease
呼吸系统真菌感染
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 中医科—肖雄
近年来美国和欧洲的指南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治指南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治指南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Invasive pulmonary fungal infection,IPFI)是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常见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如器官移植、恶性肿瘤化疗、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
以下将介绍IPFI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一、诊断指南:1.临床症状与体征:IPFI的典型症状为发热、咳嗽、呼吸困难和胸痛。
体格检查可发现呼吸音减弱或消失、干湿性啰音、杂音等。
2.影像学表现:胸部X线检查可显示肺内斑点状或片状浸润阴影,也可见空洞形成。
CT检查能更好地显示病变的范围和性质。
3.病原学检查:支气管镜或胸腔镜检查可取得病灶组织或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真菌学检查,如涂片、培养和PCR等。
4.其他辅助检查:包括血常规、血培养、经导管心脏超声检查等,以排除其他感染和判断病情。
二、治疗指南:1.患者管理: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症状变化和实验室指标,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
2.抗真菌药物治疗: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适当的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
常用的抗真菌药物包括氟康唑、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米卡芬净等。
根据患者的病情,可单药治疗或联合应用药物。
3.免疫增强治疗: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应积极调节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抵抗力。
常用的免疫增强治疗包括使用重组人白介素-2、肠内营养、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补充等。
4.营养支持:合理的营养支持对于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根据患者的情况,给予适当的高能量、高蛋白饮食,必要时可辅以肠内外营养支持。
5.手术治疗:对于病情较重、药物治疗无效或有支气管阻塞等情况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包括外科切除病变组织、支气管扩张术、胸腔引流术等。
6.病程监测:定期进行影像学、真菌学和临床症状的监测,评估疗效和调整治疗方案。
以上为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治指南,旨在提供一些参考依据,但由于每位患者情况不同,请在临床实践中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和处理。
肺部真菌感染的生物标志物

肺部真菌感染的生物标志物综述目的肺部真菌感染(即侵袭性肺曲霉病和毛曲霉病)在中性粒细胞减少或非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患者中的发生率正在增加,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因此早期诊断并治疗至关重要。
生物标志物在此中的作用,是本综述的目的。
最新进展支气管肺泡灌洗的半乳甘露聚糖在诊断IPA中有最好的识别能力。
其基础水平有助于预测预后,其动态变化有助于评估抗真菌治疗的效果。
最近PCR技术的标准化为IPA和毛霉菌病的诊断带来的一些改进。
目前正在研究的几种新的生物标志物和目前现有的比起来并没有更好的价值。
为了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提出了包括半乳甘露聚糖在内的生物标志物进行联合检测。
摘要生物标志物在肺真菌感染的早期诊断,评估预后和治疗反应性中起重要作用,但需要更多的研究来确定最佳的临床使用方案。
简介本篇综述探讨生物标志物以曲霉的呼吸道感染为重点,并介绍最新进展。
真菌感染在没有接受传统免疫抑制治疗人群中的发生率逐渐上升,其诊断困难且具有挑战性,并且预后不良。
影像学仅仅能够提示真菌性肺部感染,而传统的微生物培养作用有限,因此利用其他手段进行临床诊断乃至致病菌的判断至关重要。
生物标志物在诊断中的作用侵袭性肺曲霉病在非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特别是没有明显危险因素的患者中,由于体征和症状的不典型,常常与细菌性肺炎难以鉴别。
早期诊断及治疗对最大限度提高疗效至关重要。
对于免疫功能正常的患者也要保持高度的警惕。
IPA诊断金标准是真菌入侵的组织病理证据。
但在ICU 中,存在肺活检的各种禁忌症(例如凝血功能障碍和/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活检的可能性很低。
ICU医生必须鉴别呼吸道中培养出的曲霉菌是定植还是IPA。
此外,影像学检查只能提示是否真菌感染。
因此,目前认为利用非传统培养的方法,例如生物标志物和分子诊断,PCR等能够提高IPA早期特异性诊断的水平。
半乳甘露聚糖半乳甘露聚糖是在真菌侵入组织过程中释放出来的位于细胞壁上的一种多糖,是最常用的IPA生物标志物,可以通过针对半乳甘露聚糖的大鼠单克隆抗体EBA-2双夹心ELISA检测。
侵袭性肺真菌病(IPFD)诊疗进展

三 IPFD病原学检测
隐球菌/接合菌
三 IPFD病原学检测
G试验假阳性因素:
1.标本暴露在含有葡聚糖的材料上,如纱布; 2.败血症,以链球菌导致的败血症多见; 3.使用多糖类抗癌药物; 4.静脉输注蛋白制品/血液制品等; 5.使用可能诱发假阳性的抗菌药物,如碳青霉烯类、头孢菌素 类、β-内酰胺类、磺胺类; 6.合并其它部位真菌感染。
四 诊断和治疗
侵袭性肺真菌病(IPFD)治疗
五 常见IPFD
1 肺念珠菌病
五 常见IPFD
1 肺念珠菌病
五 常见IPFD
1 肺念珠菌病
五 常见IPFD
1 肺念珠菌病
五 常见IPFD
1 肺念珠菌病
1 肺念珠菌病
五 常见IPFD
• 2 肺曲霉病
五 常见IPFD
• 2 肺曲霉病
五 常见IPFD
六 抗真菌药物分类
六 抗真菌药物分类
六 抗真菌药物分类
六 抗真菌药物分类
六 抗真菌药物分类
六 抗真菌药物分类
六 抗真菌药物分类
谢谢 Thank You
一 基本概念
侵袭性肺真菌病(invasive pulmonary fungal diseases, IPFD)分类:
• 原发性IPFD:免疫功能正常、有或无临床症状 的肺部真菌感染;
• 继发性IPFD:伴有宿主因素和(或)免疫功能 受损的肺部真菌感染,临床上比较常见。
二 病因及流行病学
侵袭性肺真菌病( IPFD)原因: • 抗生素/激素/慢性消耗性疾病/肿瘤
侵袭性肺真菌病(IPFD)
主要内容
侵袭性真菌感染(ifi,ifd)的诊治策略-PPT文档

聚合酶链反应(PCR)
循环 n
循环 2
循环 1
合成 延长
n循环后的基因丝链数量 = 2n
由基因组开始= DNA
杂交引物 ( )
变性 DNA
检测 探针 可视的增亮剂
2007
高危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
高危患者
IFD临床证据
是
否
培 养 + 半乳甘露聚糖 +
IFD微生物证据
是
否
是
否
“拟诊” IFD
“疑似” IFD
抗真菌治疗
“不像” IFD
主要内容
EORTC/IFICG和NIAID/MSG对 IFI(IFD)的诊断 标准
我国侵袭性肺真菌病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 真菌感染的变迁 真菌感染的治疗药物
1
2
3
4
半乳甘露聚糖
大鼠单克隆抗 体 EB-A2 + 过氧化酶
色原体
大鼠单克隆抗 体 EB-A2
血液标本中真菌细胞壁成分 曲霉菌半乳甘露聚糖抗原(GM)
GM检测可在临床症状和影像学尚未出现前数天表 达阳性, 对高危患者连续动态监测具有早期诊断的价 值
GM检测需连续2次阳性 同样的试剂与方法测定曲霉抗原, 美国判定的阳性结
临床特 征
真菌学
组织. BAL or 痰培养霉菌 窦吸物培养霉菌 组织或无菌体液可检测真菌 血液、BAL、CSF 真菌抗原 BAL、CSF、血液,Beta-D-glucan
2007 EORTC/ MSG
侵袭性真菌病(IFD)诊断和治疗策略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

诊断标准
2、抗体检测:通过检测患者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以确定是否发生感染。抗 体检测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性,但需要时间较长,且无法区分既往感染和现 行感染。
诊断标准
3、影像学检查:通过X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手段,以确定感染部位、范 围及严重程度。影像学检查对于肺感染、尿路感染等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早 期感染可能无明显异常表现。
3、联合治疗
(3)监测不良反应:联合治疗过程中应注意监测各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时调 整用药方案。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患者男性,65岁,因发热、咳嗽、咳痰伴气促入院。肺部CT显示双肺多发结 节影和斑片状影,诊断为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根据病原学检测和影像学检查, 选用氟康唑和伊曲康唑联合治疗。治疗过程中,患者症状逐渐缓解,肺部病变明 显吸收。但治疗第7天,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肝区疼痛等不良反应,考虑为药 物副作用引起,调整用药方案后患者症状好转。
谢谢观看
概述
概述
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医院内发生的感染,包括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医院内 获得但出院后发生的感染。医院感染的疾病谱非常广泛,包括细菌感染、病毒感 染、真菌感染等。医院感染的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 以及医疗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
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病原学检测:通过采集患者的体液、分泌物、组织等样本进行培养、检测 和鉴定,以确定感染的病原体类型。病原学检测是医院感染诊断的重要手段,但 需要一定时间,且敏感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诊断标准
1、病原学检测
1、病原学检测
病原学检测是诊断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金标准。患者痰液、支气管肺泡灌 洗液、肺组织活检等标本中,通过培养、病理学检查,发现真菌存在即可确诊。 病原学检测需注意以下几点:
儿童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诊治指南

微生物学证据
有临床诊断意义的微生物学证据: ①合格痰标本直接镜检发现菌丝,且培养2次以上分离到同种
真菌; ②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经直接镜检发现菌丝,真菌培养阳性; ③合格痰液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直接镜检或培养发现新生隐
球菌; ④血液标本曲霉菌半乳甘聚糖(GM)实验连续2次吸光度指数
值(GMI)>0.8或单次GMI>1.5; ⑤血液标本真菌细胞壁成分1,3-B-D葡聚糖抗原(G试验)
•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各类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尤其 是联合免疫缺陷病、细胞免疫缺陷病和慢性肉芽肿 病等
• 继发性免疫功能低下: 抗肿瘤药物导致外周血中性 粒细胞减少,长期应用广谱抗菌药物、糖皮质激素 以及其他免疫抑制剂;骨髓移植和器官移植后以及 HIV感染和其他严重病毒感染等。
• 侵入性操作: 包括血管内留置导管、留置导尿管、 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机械通气、腹膜透析、血液 透析和胃肠外营养等。
血行感染或肺部感染发生播散者, 多呈弥 漫粟粒状阴影
肺炎曲霉菌病典型影像学表现
早期出现胸膜下密 度增高影的结节实 变影和(或)楔形 实变影、团块阴影, 病灶周围有晕轮征。
数天后肺部实变区液化、坏死, 出现空腔 阴影或新月型空气征。
肺炎隐球菌病典型影像学表现
免疫功能正常儿童: 多见结节状阴影,单发或多发, 常位于胸膜下,大小不一。 免疫功能低下儿童: 多见斑片状或大片状实变,单侧 或多侧,与其他病原学肺炎难以区别。
抗真菌常用药物适应征
真菌 药物
氟康唑
念曲 珠霉 菌菌
+-
伊曲康唑 + + 伏立康唑 + +
卡泊芬净 + + 两性霉素B + +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查
灌洗液涂片显微镜检查
通过检查灌洗液中的真菌成分,有助于诊断肺部真菌感染。
灌洗液培养
灌洗液培养能分离培养出具体的真菌种类,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组织活检
经皮肺穿刺活检
通过穿刺获取肺部组织进行病理学检 查,是确诊肺部真菌感染的金标准。
胸腔镜或开胸活检
对于某些疑似病例,可能需要采用胸 腔镜或开胸手术获取肺部组织进行活 检。
血液真菌抗原检测阳性
02
通过检测血液中真菌抗原,阳性结果提示感染。
痰液或肺泡灌洗液涂片或培养阳性
03
通过涂片或培养痰液或肺泡灌洗液中的真菌,阳性结果提示感
染。
组织病理学诊断
经纤维支气管镜或胸腔镜获取肺组织 样本,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真菌菌丝 和/或孢子。
经皮肺穿刺活检获取肺组织样本,病 理组织学检查发现真菌菌丝和/或孢子 。
1 2 3
有创性
组织病理学诊断通常需要通过侵入性手段获取组 织样本,如肺穿刺活检等,具有一定的风险和创 伤性。
病理医师的判断主观性
组织病理学诊断依赖于病理医师的专业判断,具 有一定的主观性,不同医师之间可能存在诊断差 异。
病理特征的非特异性
某些真菌感染的组织病理学特征与其他感染或非 感染性疾病相似,难以区分,可能需要结合其他 检查结果进行鉴别诊断。
组织病理学诊断与鉴别
01
支气管镜检
通过支气管镜获取支气管分泌物 或肺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检查 和真菌染色。
02
03
肺穿刺活检
鉴别诊断
对于疑似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 可进行肺穿刺活检以获取组织样 本进行病理学诊断。
在诊断过程中,需排除其他可能 导致类似症状的疾病,如肺部细 菌感染、肺结核等。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进展

取得确切 的诊断依据较难 , 致漏诊率 、 误诊率 高 , 死亡率高 , 故
如何提高 临床 诊断率 尤 为重要 。近 年来在 IF 的诊 断上 与 PI
传统检测方法相 比取得 了较大进 展 , 诊治水 平较 以往 有很 大
提高 , 我们 对 IF 使 P I的诊 断有 了 进一 步 的认 识 。下 面 就 在 IF 诊断上 的一些进展状况叙述如下 。 PI IF 的常规诊断方法 PI
出呼吸道分泌物分离到念珠 菌很 少提示 为侵袭性 念珠 菌病 , 不推荐抗真菌治疗 。真菌 培养结果 虽具有 确诊价 值 , 但耗 时 长( 大多为 2— 4周 ) 结 果 阳性率低 , 、 不利 于 临床早 期诊 断 ; 需排除污染 和定植 ; 于某些危 险度处 于 12类 分级 标准 中 对 、 的真菌还需注意安全防护 , 故缺点较 多。
支镜 防污染 毛刷或经环 甲膜穿刺取 出的标本进行直接涂片检
广泛存在于除接合菌外 的各类真 菌细胞 壁 中, 占细胞 壁成 分 的 5 % 以上 , 0 其他 微生物 、 物及人 的细胞成 分 及细 胞外 液 动 中均不含此成分 , 故作 为真 菌抗原具 有较 高的特 异性 。 目前
被美 国食品药 品监督管理局 ( D 批 准使用 的 B F A) G检测试 剂
近 年来 IF P I的一些新的检测方法
一
如 出现 白色 粘稠 拉丝 样 或胶 冻样 痰 时 , 考虑 IF 发生 可 可 PI
能 。另外 , 侵袭性肺 曲霉病 时 , 因致病菌侵犯肺小血管形成 出
、
血清学检查
血清学诊断方法是应用免疫 和生化 方法检测血清或其他
血性肺梗塞 , 早期 x线 或胸部 C T上 可见 近胸膜处 出现 密度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临床诊断与治疗经验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临床诊断与治疗经验一、临床诊断诊断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要掌握患者的详细病史,包括基础疾病、近期用药史、手术史、创伤史以及是否有吸入性感染源等。
这些信息对于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在询问病史的过程中,要特别关注患者是否有肺部基础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结核等。
影像学检查是诊断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重要手段。
胸部X线、CT检查可以帮助发现肺部实变、空洞、坏死性肺炎等典型影像学表现。
然而,影像学检查并非确诊手段,需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实验室检查也可提供一定的诊断线索。
血常规、炎症标志物、真菌抗体等检查有助于判断感染的存在。
必要时,可行血培养、痰培养等检查,以寻找真菌病原体。
组织病理学检查是确诊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金标准。
对于疑似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可进行支气管镜检查或经皮穿刺活检,获取肺部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
若在镜下发现真菌菌丝或孢子,可确诊为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
二、治疗经验1. 抗真菌治疗:抗真菌药物是治疗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关键。
根据真菌病原体种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真菌药物。
常见抗真菌药物包括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等。
需要注意的是,抗真菌药物的使用应遵循剂量个体化原则,以确保疗效并减少不良反应。
2. 支持治疗: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往往病情严重,需给予充分的支持治疗。
包括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纠正贫血、改善营养状况等。
还需注意维持患者呼吸功能,对于严重呼吸困难的患者,可给予氧疗、无创或有创机械通气等治疗。
3. 去除感染源: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往往存在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免疫抑制等。
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积极控制感染源,去除诱发真菌感染的基础因素。
4. 预防性抗真菌治疗:对于高风险患者,如骨髓移植、重症患者等,可考虑预防性抗真菌治疗。
但需注意,预防性抗真菌治疗可能增加真菌耐药的风险,需权衡利弊后作出决策。
5. 个体化治疗: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治疗需根据患者年龄、基础疾病、药物过敏史等因素进行个体化治疗。
侵袭性肺真菌病诊治指南解析

发布时间:2012-03侵袭性肺真菌病诊治指南解析朱光发〔关键词〕侵袭性真菌病;诊治;新进展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 fungal disease,IFD),曾经称为深部真菌感染或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IFI),是指穿透通常无菌状态的人体浅表组织,侵犯至人体深部组织器官的真菌感染,其发生取决于外界致病因素和人体免疫力的相互作用[1]。
近年来,由于造血干细胞移植、实体器官移植的广泛开展,高强度免疫抑制剂和大剂量化疗药物的应用,以及各种导管的体内介入、留置等,临床上IFD的发病率明显上升。
侵袭性肺真菌病(i nvasive pulmonary fungal disease,IPFD)是IFD临床常见类型,已日益成为免疫抑制患者及其他危重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本文就IPFD的定义、流行病学、诊断与治疗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总结阐述,以期对临床有所裨益。
1.侵袭性肺真菌病定义IPFD是指真菌引起的支气管肺部真菌感染,即真菌对气管、支气管和肺部的侵犯,引起气道黏膜炎症和肺部炎症肉芽肿,严重者引起坏死性肺炎,甚至血行播散至其他部位。
但需注意的是,IPFD不包括真菌寄生和过敏所引起的肺部改变。
真菌寄生是指临床上患有慢性肺部疾病的免疫功能正常者,痰液真菌培养阳性,大多为真菌在呼吸道寄生,或称为定植;后者是指真菌作为过敏原引起支气管哮喘发作,如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
IPFD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2],前者指免疫功能正常、有或无临床症状的肺部真菌感染;后者指伴有宿主因素和(或)免疫功能受损的肺部真菌感染,在临床上较为常见。
2.侵袭性肺真菌病流行病学绝大多数IFD患者有免疫功能异常,在经典高危人群如白血病、艾滋病、骨髓干细胞及实体器官移植等患者中,IFD的发病率高达20%~40%。
还有一部分内外科危重病患者,属于非经典人群,由于严重的基础疾病、心血管疾病等手术指征和范围的扩大、各种导管的体内介入与留置,以及广谱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广泛应用等,导致患者免疫屏障受损与功能障碍引发IFD。
肺真菌病专家共识_(2)

侵袭性肺真菌病临床处理程序
医院获得性肺真菌病
宿主存在比较明确的真菌感染高危 因素,临床过程急骤和凶险,需综 合分析和判断
及时行拟诊治疗(经验治疗)或临 床诊断治疗
侵袭性肺真菌病临床处理程序
高危险因素
临床和胸部影像学征象 疑似IPM
低(或无)危险因素
急性、 重症
按拟诊治疗或按 临床诊断治疗
抗原DNA检测
微生物学检查 (3)合格痰液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直接
镜检或培养新生隐球菌阳性 (4)乳胶凝集法检测隐球菌荚膜多糖抗
原呈阳性结果
侵袭性肺真菌病诊断
微生物学检查 (5)血清1,3-β-D-葡聚糖抗原检测(G试验)
连续2次阳性 (6)血清半乳甘露聚糖抗原检测(GM试验)连
续2次阳性
侵袭性肺真菌病诊断
IPFI防治策略
2、靶向预防:
对异体或自体HSCT受者,推荐口服SMZTMP 2片,1次/d,预防性用药
于移植前2~3周开始服药至植入后6个月; 若持续接受免疫抑制剂或慢性移植物抗宿 主病患者,预防用药应继续
IPFI防治策略
2、靶向预防: 对实体器官移植受者,手术后可用
氟康唑 100mg/d,或伊曲康唑口服 液 200mg/d,预防真菌感染,疗程 视病情而定
常见侵袭性肺真菌病治疗
肺毛霉病:
目前惟一有效的治疗是两性霉素B联合氟 胞嘧啶
控制和治疗基础疾病特别是糖尿病酸中毒 和中性粒细胞减少对肺毛霉病的治疗十分 重要
肺部局限性病变者,可行外科手术治疗
常见侵袭性肺真菌病治疗
肺孢子菌肺炎:
(1)急性重症患者[呼吸空气时PaO2<=70 mmHg] SMZ-TMP(按SMZ 75 mg.kg-1.d-2)静脉滴注,分2 次给药,每次滴注6~8h,疗程21d SMZ-TMP给药前15~30min开始使用糖皮质激素 可口服泼尼松40mg 2次/d,连用5d,随后40 mg/d连用5d,然后20 mg/d连用11 d,或等效 剂量静脉激素制剂。
侵袭性肺真菌病

药物剂量和疗程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重,确定合 适的药物剂量和疗程,以确保治 疗效果。
非药物治疗
支持治疗
提供充足的氧气、液体和营养支持,以维持患者的生 命体征和生理功能。
机械通气
对于呼吸衰竭的患者,可能需要使用机械通气来辅助 呼吸。
手术干预
在某些情况下,如肺部脓肿或空洞形成,可能需要手 术干预来清除病灶。
预防策略
避免接触感染源
避免接触土壤、鸟粪、霉变食物等可能含有真菌的 物质,以降低感染风险。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空气中的 真菌浓度。
避免滥用抗生素
抗生素滥用会破坏人体内的菌群平衡,增加真菌感 染的风险,应合理使用。
提高免疫力
均衡饮食
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增强身体免疫力。
适量运动
适当的体育锻炼有助于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和过度疲劳。
环境控制
控制湿度
保持室内湿度在适宜范围内,避 免潮湿环境,以减少真菌滋生。
清洁卫生
定期清洁室内环境,特别是卫生 间、厨房等容易滋生真菌的地方 。
05
侵袭性肺真菌病的案例研究
案例一:患者A的治疗过程和结果
患者A被诊断为侵袭性肺真菌病,经过抗真菌药物治 疗后,病情得到控制,但治疗过程中出现了肝功能 异常等副作用。
患者A在治疗后定期复查,未发现病情复发,但需要 长期监测肝功能。
患者A在治疗过程中保持积极配合,遵从医嘱,治疗 效果较好。
案例二:患者B的预防措施和效果
患者B因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 ,存在侵袭性肺真菌病的高风 险,因此采取了预防措施,如 定期检查、避免接触可能的感 染源等。
肺部真菌病诊疗ppt课件

肺孢子菌病
预防性用药方案: -首选低剂量复方磺胺甲噁唑,对于不良反应严重者可考虑
另选方案。 -氨苯砜和氨苯砜+氨喹啉是最有效的替换方案,但不能耐受
磺胺类的患者同样对氨苯砜难以耐受。 -喷他脒雾也有效,优点:每月给药1次,方便,但不能均匀
肺部真菌病诊疗
1
定义
肺部真菌病 Pulmonary Fungal Disease 是真菌引起的肺部疾病,主要指肺和支气管的
真菌性炎症或相关疾病。 侵袭性肺真菌病 Invasive pulmonary fungal disease
真菌直接侵犯(非寄生,过敏或毒素中毒)肺 或支气管引起急慢性组织病理损害所导致的疾病。 播散性肺真菌病 Disseminated fungal disease of lung
18
4 治疗方案
侵袭性肺真菌的治疗程序 肺念珠菌病的诊疗程序 肺曲霉病的诊疗程序 肺隐球菌病症的诊疗程序 其他常见肺真菌病的治疗
19
肺念珠菌病的诊疗程序
临床特点:
具有易发因素 肺部症状、体征 鹅口疮或散在白膜
诊断要点
病原学和病 理学检查:
G试验有助于诊断
影像学表现
支气管肺炎型 肺炎型
诊断
根据分级诊断标准,具有发病危险因素及相应的临床表现, 合格痰或下呼吸道分泌物多次(2次以上),分离得到同一 念珠菌,且镜检同时见到多量假菌丝和孢子可作为临床诊断, 如G试验阳性则更加支持诊断。
2 临床评估
评估深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胸部X线 CT
4
2 临床评估
评估深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
患基础疾病,如肺结核、恶性肿瘤、糖尿病、 营养不良、烧伤、HIV感染/艾滋病;
侵袭性肺真菌病诊治指南解析

床 常见类 型 , 日益 成 为 免疫 抑 制 患 者及 其 他 危 重 已 病 患 者 的 主 要 死 亡 原 因之 一 。本 文 就 IF 的定 PD 义、 流行病 学 、 诊断与 治疗等方 面 的最新 研究进 展进
(n aiep l n r fna dsae IF 是 ID 临 iv s umoay u gl i s , P D) F v e
植 等患者 中 , F ID的发 病率 高达 2 % 一 0 。还有 0 4%
一
部 分 内外 科危重 病患者 , 于非经典人 群 , 属 由于严
重 的基础疾 病 、 血 管疾 病 等手 术 指征 和 范 围 的扩 心 大 、 种导管 的体 内介入 与 留置 , 各 以及广谱 抗生 素和 糖皮质 激素广 泛应 用 等 , 导致 患 者 免疫 屏 障受 损 与 功能 障碍引发 ID。ID中肺 部 真 菌感 染 居所 有 内 F F 脏真菌感 染 的首 位 (6 % ) 占院 内获得 性 肺 部感 0 ,
常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脓肿少见, 其依据是 国内外尸检结果极少发现真正 意义 的念 珠 菌 肺 炎 , 其 是 美 国美 国感 染 病 学 会 尤
(D A) 20 关 于 念珠 菌 病 的 临 床 实践 指 南 中 IS , 09年
描 述念 珠 菌 肺 炎 和 肺 脓 肿 罕 见 ( e no m n vr u cm o ) y
菌 (1 % ) 9 6—1 9 4 。1 8 9 8年 , 国报 道 17例 肺 部 我 2
真菌感染 患者 的病原菌 依次 为念珠 菌 (9 % ) 曲 7 .5 、 霉 (1 . % )毛 霉 (.9 )青 霉 ( .9 ) 隐 18 、 3 % 、 3 % 和 球 菌 (.7 % ) 0 8 。近 年来 , 数学者 认 为 IF 以侵 多 PD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治指南

宿主因素
临床特征
微生物学检查
组织病理学
宿主因素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减少,
中性粒细胞计数<0.5×109/L,且持续> 10 d;
体温>38℃或<36℃,并伴有以下情况之一:
①之前60d内出现过持续的中性粒细胞减少(>10d); ②之前30d内曾接受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 ③有侵袭性真菌感染病史; ④患有艾滋病; ⑤存在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症状和体征; ⑥持续应用类固醇激素3周以上; ⑦有慢性基础疾病,或外伤、手术后长期住ICU,长期使用机械通
不伴脑膜炎的非艾滋病患者可选择伊曲康唑口服 液400mg/d,疗程视病情适当延长。
肺毛霉病
目前惟一有效的治疗是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 嘧啶。
控制和治疗基础疾病特别是糖尿病酸中毒 和中性粒细胞减少对肺毛霉病的治疗十分 重要。
对于肺部局限性病变者,如能承受手术, 可行外科手术治疗。
肺孢子菌肺炎
急性重症患者(呼吸空气时PaO2 ≤ 70mm Hg):
血液标本真菌抗体测定作为疾病动态监测指标有临床意义,但不能用于早期 诊断。血液标本各种真菌PCR测定方法,包括二步法、巢式和实时PCR技术, 虽然灵敏度高,但容易污染,其临床诊断价值有待进一步研究。
诊断IPFI的三个级别
确诊
临床诊断
拟诊
IPFI
IPFI
IPFI
诊断IPFI的三个级别
确诊
临床诊断
拟诊
侵袭性肺曲霉病
传统治疗为两性霉素B(或含脂制剂)。 但目前通常选用伊曲康唑治疗,危重患者
亦可选择伏立康唑或卡泊芬净。 必要时可联合2种不同类型的抗真菌药物治
疗。
肺隐球菌病
播散型肺隐球菌病或病变虽然局限,但宿主存在 免疫损害时,推荐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或氟康 唑治疗
肺部真菌感染诊治介绍

克林霉素300-450mg
呼吸空气时 ②氨苯砜100mg qd po×21d 另选 +
q6h po ×21d
PaO2>70mmHg TMP 30mg q8h po
伯氨喹15mg/d po
常见IPFI的抗真菌治疗
• 念珠菌感染的抗真菌药物选择
菌种
白念珠菌 光滑念珠菌 近平滑念珠菌 热带念珠菌 克柔念珠菌 季也蒙念珠菌 葡萄牙念珠菌
内输完。
暂视觉障碍,
维持剂量:
比例30%;可
4mg/kg q12h,或不耐
能存在药物间 相互作用
受者3mg/kh q12h
起的支气管哮喘。 原发性-免疫功能正常,有或无临床
症状的肺部真菌感染。 继发性-指伴宿主因素和免疫功能受
•
损的肺部真菌感染,在临床上较为常见。
一、肺部真菌感染的流行病学
•
肺部真菌感染的主要菌种
年代 国家 曲霉 隐球菌 念珠菌 毛霉 青霉 N
88-97 美国 57% 21% 14%
140
86-98 中国 11.8% 0.78% 79.5% 3.9% 3.9% 127
两性霉 同上 素B脂 质体
易在肝、脾中浓集 肾脏中较少蓄积; 清除半衰期100150h
两性霉素B脂质复合 体ABLC5mg/kg;两 性霉素B胆固醇复合 体ABCD3-4mg/kg; 两性霉素B脂质体LAmB3-5mg/kg;开始
低剂量,渐加量,滴 注时间可缩至1-2h
肾毒性明显减低, 输液反应大为减 少,仍需监测肝 肾功
半衰期2.4-4.8h,90 药。成人2.5g, 宜用;阿糖胞苷可
%以上原形从肾排 滴速4-10mg/ 使其失活,不宜与
出
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侵袭性肺真菌感染扩散或累及肺外组织,或发生真菌血症,称 之为播散性肺真菌病;真菌侵入内脏、血液、黏膜或表皮角质 层一下深部皮肤结构引起的感染称为深部真菌感染。
概述
侵袭性肺真菌病(IPFD)分类:
管扩张或肺纤维化表现; 侵袭型:多见于粒缺或其他高危因素患者,可呈急性肺炎症状,
可迅速进展至呼吸衰竭,伴咯血;约30%患者可见肺外器官受 累。
肺曲霉病
影像学表现: 寄生型:空洞中致密团块状影;团块状影可随体位而移动如
“钟摆样”。 过敏型:同一部位反复出现或游走性片状浸润阴影;中央支气
管扩张表现;弥漫性毛玻璃状间质性病变等;慢性期呈纤维化 或伴蜂窝组织形成。 侵袭型:CT检查早期(0-5天)周围出现薄雾状渗出(晕影或 称晕轮征,病灶周围出血所致);(5-10天)出现气腔实变, 可见支气管充气征;(10-20天)出现病灶呈半月形透光区。
原发性IPFD是指免疫功能正常、有或无临床症状的肺部真菌 感染;
继发性IPFD是伴有宿主因素和(或)免疫功能受损的肺部真 菌感染,再临床上比较常见。
病因及流行病学
侵袭性肺真菌病(IPFD)常见致病菌:
曲霉菌、念珠菌、隐球菌、肺孢子菌、接合菌(主要指毛霉) 等
排名前7的肺真菌病依次是:曲霉菌、念珠菌、隐球菌、肺包 子菌、接合菌、肺马内非青霉病、组织胞浆菌病。
肺念珠菌病
治疗: 继发性念珠菌肺炎(包括播散型): 病情稳定者 氟康唑400mg/天;若接受真菌预防治疗,选
择卡泊芬净或米卡芬净静脉用药,50mg(白念)-100mg (非白念)/d ;或两性霉素0.6mg/kg/d,总剂量57mg/kg。病情不稳定者:两性霉素B 0.8-1mg/kg/d, 或联合5-氟胞嘧啶25-37.5mg/kg/d 1次/6h 口服或静脉 给药;在血培养转阴、症状体征改善或消失、中性粒细胞恢 复正常水平改为氟康唑400mg/天,口服14天。伏立康唑 常规剂量。
IPFD的诊断
诊断标准: ①确诊: 至少符合 1 项宿主因素,肺部感染的 1 项主要或 2 项
次要临床特征,血培养或无菌腔液真菌培养阳性,或组织病理 学改变。 ②临床诊断: 至少符合 1 项宿主因素,肺部感染的 1项主要或 2 项次要临床特征,1 项微生物学检查改变。 ③拟诊: 至少符合 1 项宿主因素,肺部感染的 1项主要或 2 项 次要临床特征。
肺念珠菌病
临床症状:咳嗽、咳痰、低热、气促、紫绀、精神萎靡等;
肺部体征:无明显特异性体征,一般可闻及干湿性啰音;
影像学表现:支气管炎型表现为肺纹理增粗而模糊,可以伴 淋巴结肿大;肺炎型可见两肺中及下叶斑点状、不规则片状、 融合而广泛的实变影,可以伴肺门淋巴结增大;继发性念珠 菌肺炎X线可阴性。CT检查可以提高敏感性,但同样没有特 异性。
IPFD的病原学检测
直接真菌检测法:确诊IPFD主要依靠肺活组织的病理学检查, 有真菌侵袭和相应炎症反应与肺损害的证据(如HE、PAS、 嗜银染色等),以及正常无菌腔液( 如血液、胸腔积液、肺 穿刺抽吸液等)真菌培养阳性;
间接真菌检测法:主要有真菌抗原检测及DNA检测。真菌抗 原检测包括GM实验、G实验、隐球菌抗原检测。
肺隐球菌病
影像学表现型: 结节状或团块伴光滑的低密度坏死胡空洞,对肺隐球菌病诊断
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当呈多发性时,多见于免疫机制健全的患者。 肺实质浸润占20-40%,单侧或双侧,难以与其他病原体肺炎
相区别,多见于免疫功能低下者; 弥漫性粟粒样状阴影或间质性病变比较少见,可发生在AIDS
G试验
影响G试验假阳性因素: 标本暴露在含有葡聚糖的材料上,如纱布; 败血症,其中又以链球菌导致的败血症为多见; 使用多糖类抗癌药物; 静脉输注蛋白制品、血液制品等; 使用可能诱发G试验假阳性如碳青霉烯类、头孢菌素类、β-
患者。
肺隐球菌病
病原学和组织学检查: 脑脊液涂片; 痰和下呼吸道采样培养阳性率不高,亦少特异性。 抗原检测:多糖抗原检测隐球菌荚膜特异性高,快速灵敏。提
倡脑脊液、BLAF和胸腔积液送检,阳性率均高于血清抗原检 测。 组织学检查:经支气管或经皮肺活检标本送检,在肉芽肿或胶 东样病灶上见到典型的有荚膜、窄颈、芽生但无菌丝的酵母菌。
GM试验:半乳甘露聚糖(GM)是曲霉属真菌细胞壁上的一种特异性多糖成分,是曲 霉菌菌丝最早释放的抗原,一般在感染的早期或发病5-8d后GM 水平即可升高。但是, 血清GM 检测可应用曲霉菌感染的诊断,对广谱真菌感染无诊断价值。
隐球菌抗原检测:多糖抗原检测隐球菌荚膜,乳胶凝集试验敏感且特异性高,有评估 预后及疗效的作用。
IPFD的“整合”治疗
预防和治疗的系统化和有机结合治疗: 一般预防: 包括医院感染控制技术措施和化学预防,如移植的
围手术期预防用药; 靶向预防:在高危患者预防某种特定的真菌感染及其所致病原
菌; 拟诊治疗:即经验性治疗,在高位患者临床症状和影像学征象
提示真菌性肺炎; 临床诊断治疗:即先发治疗,已经具备微生物学阳性证据; 确诊治疗: 即靶向治疗,按不同真菌选择用药。
念珠菌病
肺念珠菌中白色念珠菌较为常见,致病力强;目前白色念珠菌比 例在减少,免疫功能低下者感染非白色念珠菌比例增加。 早产儿、新生儿、营养不良及虚弱患儿; 慢性消耗性疾病如恶性肿瘤等; 影响免疫功能的疾病; 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导致免疫功能低下者; 先天性免疫功能缺陷者或继发性免疫缺陷者; 长期广泛应用抗生素及抗真菌药物预防使用者; 院内导管感染;
肺念珠菌病
诊断标准: 具有发病相关危险因素; 符合临床表现; 合格痰或下呼吸道分泌物多次(≥2次)分离到同一种念珠
菌,且镜检同时见到多量假菌丝和孢子; 如果G实验阳性则更加支持诊断。
肺念珠菌病
治疗: 支气管念珠菌病:氟康唑400mg/天,必要时静脉;症状改
善后可改为200mg/天,疗程持续至症状或合格痰标本真菌 培养连续两次阴性。 原发性念珠菌肺炎:病情稳定者同支气管念珠菌病;病 情不稳定者:氟康唑400mg/天 静脉滴注,联合5-氟胞嘧啶 100-150mg/kg/d 分3-4次 静脉滴注;或单用伊曲康唑静 脉给药。
肺曲霉病
侵袭性曲霉病(IPA)的危险因素: 高危:急性白血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实体器官移植; 中危: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COPD、AIDS、
MDS等; 低危: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骨髓瘤、肾移植、慢性免疫性疾
病、SLE等。
肺曲霉病
临床类型 寄生型; 过敏型; 侵袭型:侵袭性曲霉病(IPA)
急性IPA,可进一步分为血管侵袭性和起到侵袭性,多见于非粒 缺者;
急性播散性肺曲霉病; 慢性坏死性曲霉病和坏死性曲霉性支气管炎
肺曲霉菌病是我国最常见的肺真菌病,IPA是其中最常见类型!!!
肺曲霉病
临床表现与体征: 寄生型:程度不一的咯血、慢性咳嗽等;体征取决于基础疾病
及其空洞大小和部位; 过敏型:顽固性喘息、发热、咳嗽、咳粘痰或带血;体征支气
肺毛霉病
临床较为少见 治疗:
临床确切有疗效的是两性霉素B 0.5-1.mg/kg/d(总量2.53.0g),通常联合5-氟胞嘧啶。
肺孢子菌病
多见于AIDS 治疗:
首选药物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 SMZ-TMP) ,其他药物有喷 他脒、克林霉素、伯氨喹和氨苯砜等。
真菌抗原检测
G试验:(1,3)-β-D葡聚糖几乎存在于所有真菌的细胞壁上,是一种真菌特异性物 质,在真菌感染过程中,(1,3)-β-D葡聚糖可从胞壁中释入血液或其他液体中, 因此,检测(1,3)-β-D葡聚糖可成为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早期诊断指标。
侵袭性肺真菌病(IPFD)
讲述内容
基本概念 病因及流行病学 IPFD的病原检测 IPFD的诊断与“整合”治疗 肺念珠菌病 肺曲霉菌病 肺隐球菌病 肺毛霉病 肺孢子菌病 真菌抗原检测的优势与不足
概念
肺真菌病:由真菌引起的肺部疾病;包括真菌性肺炎、真菌隐 匿性感染
肺曲霉病
治疗: 寄生型:林临床用药效果不显著,推荐肺曲霉
菌球频繁或大量咯血手术切除治疗。 过敏型:首选激素治疗;急性期 泼尼松
0.5mg/kg/d(最高可至40-60mg/d),2周 后改隔日给药,疗程3月(可适当延长)。期 间根据症状、X线、总IgE水平酌定。随访一年。 侵袭型:上述方案有效者均可改为伏立康唑、 伊曲康唑口服。治疗最短疗程6-12周,应根据 治疗反应决定。
肺隐球菌病
治疗: 无症状者:医学观察或口服氟康唑,疗程 3 ~ 6 个月; 轻-中度患者,无论免疫功能状态如何,均推荐口服氟康唑治疗(200-400mg/d);或
伊曲康唑(200-400mg/d),疗程均为 6 ~ 12 个月。不能口服者两性霉素B 0.51mg/kg/d(总量1-2g)。 重症患者:两性霉素B 0.5-0.8mg/kg/d( 或相当剂量脂制剂) 联合5-氟胞嘧啶37.5mg, 1次/6h口服,退热或培养转阴(约6周)后,改为氟康唑200mg/d口服,可持续24月; 合并隐球菌脑膜炎患者:两性霉素B 0.7-1.0mg/kg/d+5-氟胞嘧啶100mg/kg/d连续两 周,然后改氟康唑400mg/d口服,维持治疗至少10周。
肺曲霉病
病原学和组织学检查: 涂片镜检和培养:合格痰涂片、新鲜胸腔积液、BALF等; GM实验:对粒缺宿主的侵袭性曲霉菌感染敏感性和特异性均
较高,特别是浓度为1.0-1.5g/L,或随访进行性升高;对非粒 缺者或其他类型曲霉菌感染诊断意义不大。 组织学检查:经支气管或经皮肺活检标本送检,组织学上除见 到炎症、坏死、脓肿、肉芽肿等病理改变外,能见到菌丝,通 常HE染色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