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手机短信在学生管理和思政工作中的作用
思政育人、手语作用+研究报告
思政育人、手语作用+研究报告思政育人是指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手语是一种通过手部动作和姿势来表达意思的语言,对于聋哑人群是非常重要的沟通方式。
本文将探讨思政育人与手语在教育中的作用,并进行相关研究报告。
思政育人在教育中的作用思政育人在教育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思政育人,可以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注入正确的理念和观念,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使其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思政育人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政育人活动,如思政课、主题班会、社会实践等,可以使学生全面了解国家政策、社会热点、伦理道德等方面的知识,从而增强他们的国家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手语在教育中的作用手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沟通方式,对聋哑人群来说尤为重要。
手语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语言,它通过手部动作和姿势来表达意思。
对于聋哑人群来说,手语是他们最主要的交流方式,也是融入社会的重要途径。
在教育中,手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通过学习手语,能够帮助聋哑学生更好地融入学校和社会,使他们更容易地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交流,参与各类教育活动。
学习手语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交流技巧,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沟通。
研究报告为了探讨思政育人与手语在教育中的作用,我们进行了相关研究。
本研究选取了某高中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普通学生和聋哑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以了解思政育人与手语在教育中的实际应用情况和效果。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我们发现普通学生对思政育人的认识和理解较为模糊,大部分学生只是将思政课当做一种形式的课程,对思政育人的重要性和作用认识不够深刻。
而对于聋哑学生来说,学习手语是他们与外界沟通的重要途径,但由于手语在教育中的应用还不够广泛,导致他们在学校中与其他学生和老师的交流受到一定的限制。
充分发挥网络平台功能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充分发挥网络平台功能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摘要】信息时代的发展,使网络日益成为越来越多学生思想情感的承载地、释放地和集散地。
正确认知校园网络媒介的特点,对校园网络作出正确的评价,积极运用校园网络媒介开展思想教育工作。
【关键词】校园网络学生思想教育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推进,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日趋复杂多元,网络正在成为越来越多学生思想情感的承载地、释放地和集散地,其在学生思想品格形成过程中所产生的催化力量已非其他媒介所能比拟。
可以说,利用网络加强思想教育阵地建设,是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最重要的举措之一,也是我们做好大学生管理工作不可回避的路径选择。
为此,我们要高度重视校园网络的建设,深入研究和把握基于校园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性,充分发挥校园网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中的作用,积极探索利用校园网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办法。
一、以正确视角认知校园网络媒介的特点校园网络媒介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介体,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主体与客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中介。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成果显示,基于校园网络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也就是教育者借网络中介与受教育者发生互动作用关系的过程。
根据网络主体之间互动关系的不同,我们可以把校园网络分为三种主要的媒介场所,即师生关系场所、熟人世界、陌生人世界。
师生关系场所指的是在校园网中教育者能够以“教师—学生”的关系和互动方式对大学生施加教育影响的场所,如学校建设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综合信息网站、生活服务网站,学生网站上的理论学习版块、校园新闻版块等。
在师生关系场所中,媒介的建设与管理是由学校宣传教育工作者或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负责,并担任信息源或“把关人”的角色。
媒介的信息内容以正面的新闻报道、理论宣传类信息内容为主。
在主体之间的互动过程中,教育者能够居于主导地位,受教育者在信息接受过程中具有主观性和选择性。
熟人世界指的是网络主体之间以熟人、朋友关系进行互动的媒介场所。
新时代高校网络舆情引导途径探析
新时代高校网络舆情引导途径探析作者:曹丛丛来源:《南北桥》2022年第12期[ 作者简介 ]曹丛丛,女,河南洛阳人,郑州信息科技职业学院,讲师,法学硕士,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 摘要 ]高校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使命。
如何做好高校网络舆情引导,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文化环境是摆在每一个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重大任务。
校园网络舆情具有隐匿性、迅速性、多元化和可控性的特点,给当前校园安全稳定工作带来了许多挑战。
在新时代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工作中,我们应坚守意识形态主阵地,健全校园网络监督机制,加大网络信息知识培训,充分发挥校园“网红”影响,创新学生思想引导方式方法,共同创建文明平安、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使高校成为宣传主流文化的坚强阵地。
[ 关键词 ]新时代;高校;网络舆情中图分类号:C47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2.12.056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牢牢地把握高校的社会主义建设方向,坚持不懈地促进高校和谐稳定。
高校网络舆情事关高校文化建设、事关高校和谐稳定、事关学生成长成才。
正确对待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工作,实时监测高校网络舆情状况,及时疏导高校网络舆情的不良影响,塑造和净化高校网络空间,凝聚向上向善力量,是值得每一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深思的课题。
1 高校网络舆情的特点校园网络舆情特指在校园环境中通过互联网传播和表达各种不同的观点、看法、情绪、态度和意见的总和。
校园网络舆情因与学生密切相关,较之一般的网络舆情事件而言具有发酵更快、影响力更为广泛的特点。
在具体的高校管理工作中,校園网络舆情具有以下特点。
1.1 隐匿性新媒体时代已经到来,高校大学生大多为“00后”,他们更加倾向于用手机或者电脑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
高校辅导员利用互联网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高校辅导员利用互联网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高校辅导员们利用互联网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行为逐渐增多。
互联网已经成为了信息传播、思想交流、文化传承等方面的重要渠道,高校辅导员们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已成为一种新的趋势。
本文将探讨高校辅导员如何利用互联网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并分析其意义和影响。
1. 满足大学生多样化的需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的需求也日益多样化,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已难以满足大学生的需求。
而互联网具有信息获取及交流的特性,可以更加贴近大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帮助辅导员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期望,为其提供更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
2. 扩大思想政治工作的覆盖范围利用互联网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可以突破地域和时间的限制,扩大思想政治工作的覆盖范围。
无论是大学生还是辅导员,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流,打破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局限性,使更多的大学生受益于思想政治工作。
3. 引导大学生健康上网互联网虽然是一种重要的信息传播平台,但其也存在着不良信息的泛滥,这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校辅导员可以通过对互联网的利用,引导大学生正确地使用互联网,健康地获取信息,抵制不良信息对他们的影响,保障他们的身心健康。
4. 提升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高校辅导员利用互联网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可提升工作的灵活性和有效性。
互联网平台具有交互式和多媒体的特点,辅导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思想政治工作,例如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的传播方式,使大学生更容易接受并理解辅导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内容。
1.建立微信公众号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微信作为目前较为流行的社交媒体之一,已成为了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平台。
辅导员可以建立微信公众号,通过发布各种思想政治教育的文章、视频等形式,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开设网络心理咨询平台网络心理咨询平台可以为大学生提供更为隐私和便捷的心理咨询服务,辅导员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建立起心理咨询的网络平台,为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提供一个更为舒适和私密的环境。
信息技术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信息技术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终端设备的迭代发展,信息技术逐渐被应用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现代人类的思维习惯和生活方式。
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借助新媒体技术来促进校内日常教学活动的落地与开展。
相较于传统应试教育模式,利用新媒体技术实施理论教学有利于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
其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我国高校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当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等方面意义深远。
为此,在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如何与新媒体技术有效结合,逐渐成为各高校思政专业教育团队的核心课题,受到了学者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通过对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实践的调研,发现存在教师教学理念待更新、师生多媒体综合素养与实操技能薄弱、多媒体教学落地效果差等现象,影响了我国高校思政教学的长足发展。
为此,针对上述问题,近年来学界陆续出版了一系列关于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研究书籍,以期为高校开展思政多媒体教学提供优化策略。
由杨非和张敏编著、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于2019年出版的《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一书,作为研究信息技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学术著作,紧跟时代趋势,以信息化社会背景为视角切入点,对现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实践进行了多维度的分析与总结。
基于自身多年高校思想政治一线教学经验,对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的教学现状做了专项讨论,并从教学目标、教学形式、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等方面,深入探索了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革新之路,为提高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水平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优化策略。
相较于开门见山的叙述方式,该书在序言部分,首先对新媒体技术的更新发展进行了相关探讨,为读者建构出较为清晰和全面的新媒体技术发展脉络,在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的同时,为后续高校思想政治新媒体教学研究做了铺垫。
从章节布局来看,将该书划分为九个主要章节。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1. 引言1.1 互联网+ 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在“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凸显出来。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大学生接触和利用互联网的机会越来越多,而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意见的主要平台。
在这一背景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需要与时俱进,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更加有效和切实的教育工作。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互联网是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大学生在互联网上接触到的信息种类繁多,来源广泛。
通过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引导他们正确对待互联网上的信息,增强信息辨别能力,提高对网络信息的理性认知。
互联网为大学生提供了表达思想的平台,大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表达自己的观点、意见和看法。
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引导大学生在网络上言行规范,用言行引导先进文化观念,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自信心。
互联网为大学生提供了交流思想的平台,大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同他人交流思想、进行讨论。
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引导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人际关系观,增强团结协作意识,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分享。
在“互联网+”背景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增强文化自信心、促进学生交流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1.2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单一,内容呈现方式单调,无法吸引大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二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缺乏互动性和参与式,学生被动接受知识,难以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三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递方式受限,难以及时更新和传播最新的思想政治理论和实践经验;四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缺乏针对性和个性化,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兴趣特点;五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的是机械式的知识记忆和书本式的学术理论,难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
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分析
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分析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重要平台。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其思想政治教育受到互联网影响日益加深。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进行分析。
一、信息获取的便利性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极大地方便了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便利性。
在传统教育中,大学生只能通过教材、书籍以及教师的讲解获取信息,而互联网则使得大量的信息一触即得。
通过搜索引擎、新闻客户端等工具,大学生可以轻松获取到涵盖各个领域的信息,从而开拓了他们的视野,增加了知识储备。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互联网的丰富信息资源对大学生进行相关知识学习和思想交流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二、思想交流的广泛性互联网为大学生的思想交流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通过微博、微信、贴吧等社交平台,大学生可以与来自不同地域、不同背景的人进行思想交流。
这种广泛性的思想交流带来了新的思维方式和理念,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注入了新鲜血液。
互联网为大学生提供了自由表达观点的平台,使得他们可以更加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这对于培养大学生积极进取的意识和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信息真实性的挑战互联网的信息并不都是真实可信的,也存在着假新闻、谣言等问题。
大学生由于对信息的缺乏筛选能力和判断能力,往往难以辨别信息的真假,容易受到虚假信息的影响。
这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来说可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使得他们的思想受到了误导。
因此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需要提高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以保证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受到正确的引导。
四、价值观念的多元化互联网的发展为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多元化提供了土壤。
互联网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价值观念和思想观点,大学生在与互联网接触的过程中也会接触到来自各种不同的思想。
这种多元化的影响,使得大学生的观念更加开放和宽容,学会接纳和尊重不同的思想。
这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是一种积极的影响,能够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审美观念。
网络舆论碎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和对策分析
网络舆论碎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和对策分析【摘要】网络舆论碎片化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普遍现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负面影响。
大学生在网络信息的干扰和误导下,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变得碎片化和浅薄化,导致他们的态度和价值观多元化和不稳定。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应加强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和广度,建立健全的网络舆论监控和引导机制。
这些对策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应对网络信息的冲击,提升其思想政治素质,保持清醒的思维和立场,从而更好地融入社会,做出理性的选择和决策。
【关键词】舆论碎片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信息、干扰、误导、内容碎片化、浅薄化、态度、价值观、多元化、不稳定性、网络素养教育、深度、广度、监控、引导机制。
1. 引言1.1 1. 舆论碎片化现象的日益严重舆论碎片化现象的日益严重,是指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愈发多样化和碎片化,导致公众舆论呈现出极端个性化、碎片化、乱象丛生的状态。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传播者和制造者,互联网上的信息越来越分散、片面、攻击性强,不同信息源之间相互交错、穿插,使得公共舆论形成碎片化倾向。
舆论碎片化不仅对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挑战。
随着大学生日常生活的数字化,他们更容易受到网络舆论碎片化的影响。
信息碎片化使得大学生难以从海量信息中筛选出有价值的内容,容易受到偏见观点的干扰和误导,从而影响他们的思想观念和判断力。
信息碎片化也导致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碎片化和浅薄化,大学生的态度和价值观也变得多元化和不稳定性。
面对舆论碎片化现象的日益严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更加重视和应对。
只有通过加强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和广度,建立健全网络舆论监控和引导机制,才能有效应对这一挑战,引导大学生健康理性地进行信息获取和思考。
1.2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挑战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舆论碎片化现象逐渐愈演愈烈,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严峻挑战。
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分析
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分析1. 引言1.1 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互联网在当今社会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主要渠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接触到的信息更加广泛和多元化,他们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到来自不同文化、不同国家的观点和思想,开拓了思维的边界,促进了认知水平的提升。
互联网还为大学生提供了参与政治的平台,可以通过社交媒体、网络平台分享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参与到舆论的讨论中。
这种参与不仅能够增强大学生的政治意识和参与意识,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和辨别能力。
互联网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方式和方法,例如在线教育平台、政治论坛、博客等,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加便捷和多样化的学习途径。
通过互联网,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最新的政治信息和知识,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和思维,提升了政治参与能力,还创新了教育方式和丰富了教育内容。
互联网的发展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2. 正文2.1 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影响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互联网上的信息海量丰富,大学生可以通过搜索引擎、社交媒体等渠道获取各种观点和信息,从而拓宽自己的视野,开阔思维。
这种信息的多样性有助于大学生思考问题更加全面和客观,避免了过度片面的观点局限。
互联网上的讨论平台和社区也为大学生提供了交流和分享的机会,可以汲取不同领域、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看法,促进思想碰撞和交流。
互联网的便捷性和即时性使得大学生更容易获取社会热点新闻和时事动态,了解国内外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情况。
这有助于激发大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参与,提高他们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互联网也提供了便捷的政治参与和表达意见的平台,大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参与讨论、签名活动、发起公益项目等,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社会和政治活动。
信息技术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摘要】信息技术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对提升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知识获取途径。
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利用多媒体技术提升课堂互动性可以增强学生参与感和学习效果。
在线教学、网络考试等技术手段的运用使教学更加灵活便捷。
数据分析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的作用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调整。
信息技术为思想政治课教学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并将成为未来教学的重要趋势。
加强信息技术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对于推进教育现代化、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信息技术、思想政治课、教学、互联网资源、数字化教学资源、多媒体技术、课堂互动性、在线教学、网络考试、数据分析、发展机遇、未来教学、重要趋势1. 引言1.1 信息技术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信息技术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和工具,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需求,推动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创新。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其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教学资源和工具,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和多样化的学习体验。
信息技术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比如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教学,开发和应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利用多媒体技术提升课堂互动性,运用在线教学、网络考试等技术手段,以及数据分析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的作用等。
这些应用不仅可以丰富思想政治课程内容,提升教学效果,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 正文2.1 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教学在当今信息化时代,互联网资源的应用已经逐渐渗透到各个教育领域中,包括思想政治课教学。
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教学,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还可以拓展教学领域,提升教学效果。
通过互联网资源,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料。
信息类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及其运用
信息类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及其运用“思政元素”是指在信息类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要求。
信息类专业课程,如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通信工程等,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但在这些课程中加入思政元素,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还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1. 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信息伦理问题。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信息的获取和传播变得更加便捷,信息伦理问题也日益突出。
在信息类专业课程中,可以通过讲授信息伦理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信息技术,遵守信息伦理规范,不参与非法活动和损害他人利益的行为。
2.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公共事务。
信息类专业课程培养的学生通常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对社会问题进行研究和解决。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公共事务的意识,帮助他们了解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积极参与社会建设和发展。
3. 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科技伦理。
在信息类专业课程中,可以通过讲授科技伦理的基本原则和应用案例,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培养学生善用科技、科学创新和发展的意识,不仅要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还要关注科技与社会生活的互动关系,努力推进科技与人文的有机结合。
4.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信息类专业课程培养的学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工作压力,容易对个人发展和职业规划迷茫。
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和社会实践等方式,引导学生正确树立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积极向上、勤奋创新的精神,努力追求个人的理想和社会的发展。
“思政元素”的运用可以使信息类专业课程更加贴近社会实际和学生的需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作为信息类专业的教师,应该注重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育目标的达成,合理融入思政元素,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关于学工部、学生处工作总结
学工部、学生处工作总结关于学工部、学生处工作总结时光飞逝,如梭之日,辛苦的工作已经告一段落了,相信大家这段时间以来的收获肯定不少吧,该好好写一份工作总结,分析一下过去这段时间的工作了。
大家知道工作总结的格式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学工部、学生处工作总结,欢迎阅读与收藏。
学工部、学生处工作总结篇120xx年,我们紧紧围绕学校工作大局,以“稳定、就业、考研、竞赛”为工作重点,以“确保稳定、狠抓学风、严格管理、强化服务、开拓创新”为基本工作思路,切实履行部门工作职责,扎实开展各项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现总结如下:一、坚持以学生为本,认真履行职责,高效率地完成各项任务。
(一)加强教育、严格管理,确保校区稳定。
1、畅通信息传递渠道,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有的放矢地开展学生思想教育工作。
一年来,我们注意多渠道、多形式了解学生对教学、生活、就业、考研、晨读、晚自习等与他们切身利益有关的意见和建议,尤其是建立了“重大事件及时上报、日常事项一周一报”的学生动态上报制度,从而确保了学生动态的及时掌握,并对学生反映较普遍的问题及时通报给有关部门,做到及时沟通、及时解决,有针对性地及时化解各种矛盾和学生的思想问题。
2、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工作理念,积极开展校规校纪和安全防范教育。
在新生中认真开展安全防范知识教育和遵纪守法教育,以增强新生的安全防范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如:为加强校纪校规教育,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安排全体新生学习《学生手册》并组织考试;利用非法营运面的肇事事件及杭师院学生被潮水卷走等典型案例,及时开展安全教育,使广大学生高度重视安全问题。
3、严格执行制度,加强学生管理。
为防止重大事件的发生,及时掌握学生动向,在下沙校区实行“晚点名”和请、销假制度。
各学院基本能及时掌握学生情况,并且对晚上不按时归宿或没有归宿的学生能查明原因,给予批评教育;严格执行班级外出集体活动的审批和辅导员带队制度。
4、重视做好敏感时期、重点时段的工作,及时处置学生中重大突发事件。
如何做好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如何做好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摘要】网络在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主要渠道的同时,也对大学生的道德观、价值观、思想和生活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很大的障碍,探索出一条适应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道路是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任务和困难。
【关键词】网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1年7月19日发布的第28次全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已经达到4.85亿,2011年年底将超过5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6.2%。
[1]中国网民的数量从100万发展到1亿用了7年半时间,从1亿到3亿用了将近4年时间,从3亿到今年年底的超5亿则不到两年,令中国稳居世界第一网民大国的位置。
大学生网民是中国网民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的迅速发展极大地影响和推动着大学校园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大学生们正以他们接受新事物的敏锐性热情拥抱着互联网。
由于目前正确的网络使用规范和健康的网络文化还未成型,如何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成为我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网络环境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机遇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已对我国大学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
这种新的教育环境所具有的特点,即开放性、交互性和自由性,在培养大学生的能力和激发学习兴趣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网络的开放性是指网络打破了时间与空间上的界限。
网络成为信息的“万花筒”,超越空间和时间,是沟通变得更加顺畅,它带来了网络环境的多元化。
这种特性打破了许多在传统环境下的行为。
如:黑龙江大学允许学生跨校选课;上海筑就高考“立交桥”,放开“三校生”包括本科在内的各类高等院校的报考资格。
[2]如此等等,许多传统的行为,都将会在互联网时代被打破。
网络的交互性,指的是网络用户可以实时参与,这种参与可以是有意识的询问,也可以是随机的、无意识的点击等行为。
与交互性相对应的是单向性传播。
浅谈互联网在思想政治宣传工作中的应用
浅谈互联网在思想政治宣传工作中的应用【摘要】互联网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平台,在思想政治宣传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从互联网普及和发展以及思想政治宣传工作的重要性入手,分析了互联网对思想政治宣传工作的影响,新媒体传播方式的优势,互联网在舆论引导中的作用,网络舆论监控与引导,以及网络舆论事件的处理。
结论部分总结了互联网在思想政治宣传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展望了互联网宣传工作的发展趋势,强调了加强互联网思想政治宣传工作的重要性。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互联网在思想政治宣传工作中的作用和价值,为今后的宣传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思想政治、宣传工作、影响、新媒体、传播方式、舆论引导、监控、网络舆论事件、应用效果、发展趋势、重要性、引言、正文、结论。
1. 引言1.1 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已经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成为了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普及,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得到了极大的拓展,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参与政治的重要平台。
随着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人们随时随地都能接触到网络信息,互联网已经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也为思想政治宣传工作提供了全新的平台和机遇。
通过互联网,党和政府可以更加及时、广泛地向民众传递正面信息,引导舆论,提升政治宣传的有效性和影响力。
互联网也为民众提供了更多获得信息、表达意见的途径,促进了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互动和对话。
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为思想政治宣传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成为推动社会进步、促进民众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手段。
1.2 思想政治宣传工作的重要性思想政治宣传工作在当今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它是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动力。
思想政治宣传工作可以引导人民正确树立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推动社会建设和治理体系的不断完善。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思政点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思政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思政整合点:
1. 爱国主义教育:利用信息技术整合课程内容,介绍中国在科技、文化、经济等方面的成就,培养学生
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程中,帮助学生理解并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 道德与法治教育:利用信息技术呈现真实案例,引导学生进行道德和法治的讨论,增强学生的道德观
念和法治意识。
4. 社会责任教育:结合课程内容,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
意识。
5. 心理健康教育: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帮助
学生建立健康的心理状态。
6. 文化传承与创新:通过信息技术整合课程内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创新
精神。
7. 全球视野与跨文化交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引导学生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
跨文化交流能力。
8. 信息安全与网络素养:结合信息技术课程,培养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和网络素养,引导学生健康、安
全地使用网络。
9. 团队合作与沟通: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
通能力。
10. 创新思维与实践: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实践和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和实践能力。
在整合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手段和思政整合点,以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现代网络通讯技术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浅析现代网络通讯技术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摘要】现代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的发展,使得当今大学生的交流形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如何把握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特点,是正确引导学生思政教育的关键。
充分利用现代网络通讯技术的优势,积极开展新形势下学生思政工作,是新世纪学生管理工作的重点。
【关键词】网络;学生管理;应用网络技术通讯技术是指通过计算机和网络通讯设备对图形和文字等形式的资料进行采集、存储、处理和传输等,使信息资源达到充分共享的技术。
人类进入21世纪后,计算机网络日益普及,越来越多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网络作为一把双刃剑,它既给大学生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信息资源,丰富他们的文娱生活,推动其树立开放创新精神,但也使某些大学生盲目西化,价值观念和思想道德意识混乱,甚至迷恋网络游戏而影响学业和生活。
一、大学生网络生活现状调查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2年发布的《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全国网民数达到5.64亿人。
其中手机网民数达到3.18亿人,占网民总数的74.5%。
其中大专和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网民占我国网民总数的23.2%。
同时,截至2011年6月底,中国网络游戏用户规模为3.11亿,高校在校学生是网络游戏者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计算机及网络普及较高,就我院情况来看,除个别家庭经济特别贫困的学生没有购买电脑外,其余学生都人手一台电脑,全院所有宿舍内都布有网线或无线网络,上网非常方便快捷。
因此,研究网络思政、利用网络开展思政教育具有极大的必要且很有空间。
二、辅导员利用网络来开展思政教育的必要性1.网络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青少年网络沉迷越来越成为社会关心的话题网络游戏的吸引往往超过了学校规章制度对他的制约,少部分学生旷课、逃课也成为大学校园比较普遍的现象。
近些年各高校因沉迷网络而退学的学生已不在少数,更有许多学生因此而游离在退学边缘,他们通宵达旦地上网,逃课逃夜,疲惫不堪,学习成绩直线下滑重修科目一路攀升,就这样周而复始、恶性循环,即使勉强毕了业也只不过虚度了几年光阴。
信息技术课程思政教学
信息技术课程思政教学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信息技术课程已成为教育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仅仅传授技术知识和技能是远远不够的,将思政教育融入信息技术课程,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道德观和社会责任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
比如网络安全问题、信息隐私保护、网络暴力、虚假信息传播等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个人的生活,也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造成了威胁。
因此,在信息技术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和使用信息技术,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
那么,如何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开展思政教学呢?首先,教师要深入挖掘信息技术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涵盖了很多方面,如计算机基础知识、编程语言、数据库管理、网络技术等等。
在这些知识的传授过程中,都可以找到与思政教育相关的结合点。
以网络技术为例,在讲解网络拓扑结构、IP 地址分配等知识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网络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公平使用,培养学生的公平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在学习网络安全知识时,可以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网络攻击的危害,以及维护网络安全的重要性,从而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
编程语言的学习也是一个很好的思政教育契机。
在编程过程中,强调代码的规范和优化,培养学生的严谨态度和精益求精的精神。
同时,通过团队合作完成编程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其次,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实施思政教学。
可以运用案例教学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让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接受思政教育。
比如,通过分析网络诈骗案例,让学生了解犯罪分子的手段,提高学生的防范意识,同时也让学生明白遵守法律法规的重要性。
小组讨论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
针对某个与思政相关的话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
例如,讨论“大数据时代个人隐私保护”的话题,引导学生思考个人权利与技术发展之间的平衡。
信息技术在思政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思政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思政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提供多媒体教学资源:信息技术可以为思政课提供多媒体教学资源,如教学视频、教学PPT、网络课件等,通过丰富的视听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 开展互动式教学:信息技术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在线教学工具等方式开展互动式教学,在思政课中进行讨论、问答、小组合作等活动,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3. 资源共享和学习平台:信息技术可以建设思政课的资源共享和学习平台,让学生和教师可以随时获取各种学习资源和学术资料,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备课。
4. 提供个性化学习支持:信息技术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和学习管理系统,提供个性化学习支持和反馈。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特点,提供有针对性的学习材料和学习建议,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5. 提供远程教学和在线学习机会:信息技术可以通过远程教学技术,提供跨地域的思政课教学,让学生在不同的地方,通过网络参加思政课的学习。
同时,也可以提供在线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地点进行学习。
总之,信息技术在思政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提升教学效果,增加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并提供个性化学习支持,进一步促进思政课的教学改革和创新。
网络新媒体技术在大学思政教育中的应用
网络新媒体技术在大学思政教育中的应用【摘要】本文探讨了网络新媒体技术在大学思政教育中的应用。
首先介绍了网络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对大学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包括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进行思政教育,以及网络直播、短视频等形式的创新应用。
其次讨论了构建以新媒体技术为载体的立体化思政教育体系,以及大数据分析在思政教育中的应用。
最后总结了网络新媒体技术在大学思政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并提出进一步推动其应用,助力思政教育的创新发展。
通过本文的探讨,可以看到网络新媒体技术为大学思政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为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提供了全新的可能性。
【关键词】网络新媒体技术、大学思政教育、微博、微信、网络直播、短视频、大数据分析、立体化思政教育体系、创新应用、积极作用、推动发展、助力创新。
1. 引言1.1 网络新媒体技术在大学思政教育中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普及,网络新媒体技术在大学思政教育中的应用日益重要。
网络新媒体技术作为当今社会的主要传播方式,为大学思政教育带来了全新的可能性和机遇。
通过利用互联网平台、社交媒体和数字化工具,大学可以更加灵活、便捷地进行思政教育,实现思政教育内容的精准传达和广泛覆盖。
网络新媒体技术在大学思政教育中的应用,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的思想品德。
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大学可以与学生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实现信息的及时传递和互动交流。
网络直播、短视频等新媒体形式的创新应用,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思政教育更加生动有趣。
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大学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想动向进行全方位的监测和分析,为个性化教学提供重要参考。
网络新媒体技术在大学思政教育中的应用,对于推动思政教育的创新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想品德,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未来,我们应进一步深化网络新媒体技术在大学思政教育中的应用,不断探索和实践,让新媒体技术真正成为大学思政教育的有力助力,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充分发挥手机短信在学生管理和思政工作中的作用发表时间:2012-01-17T13:37:07.263Z 来源:《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12月C供稿作者:贾学利杨红梅[导读] 在今天的大学校园中,学生手机的使用已经呈现普及之势,大学生收发手机短信已是他们使用手机最主要的用途之一摘要:在今天的大学校园中,学生手机的使用已经呈现普及之势,大学生收发手机短信已是他们使用手机最主要的用途之一。
如何利用学生手机短信的功能来加强对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一个新的课题,充分发挥手机短信的作用对我们的管理和教育工作将会起到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手机短信;思政教育;管理;创新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33X(2011)12-0035-02手机作为“第五媒体”有它的独特优势,随时、随地、及时进行沟通已经成为手机快速发展的因素之一,在近几年来,手机迅速被国人认可并接受,已成为一种新的沟通交流和娱乐的工具,而发送手机短信也已经成为我们手机使用较多的功能之一,甚至在某些方面已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特别是年轻大学生群体,短信已经成为了他们生活中不可缺的一部分。
在今天的大学校园中,手机用户之多已经达到了令人瞠目的境地,而校园大学生的手机用户有90%以上其手机主要功能是发送短信。
无论是在喧闹的体育场、食堂、走廊,还是安静的课室、图书馆,无论在校园的那些角落,我们都可以看到那些“低头苦干、手指飞舞”的大学生,他们已构成了学校一道独特的风景,并被称为“拇指一族”。
短信沟通在成为交际、交往、交流方式的同时,也成为了一种特定的生活方式。
它之所以盛行,除了短信随时、随地、便捷、费用低廉、及时到达外,深层次的原因是短信这种交流形式具备了文化的基本功能,诸如休闲娱乐、交流感情、私密沟通等,同时契合了文化含蓄、内敛的一些特质,这一点尤其体现在我们的东方文化中。
所以说短信文化是借着移动通信的传播平台,打破传统沟通的枷锁,是在我国传统文化基础上嫁接产生的一道文化新景。
1大学生使用手机短信的好处1.1 手机短信保护了大学生所看重的隐私大学生是感性的,多数人有较强烈的交往欲望。
但,并不是所有的话题他们都想公之于众。
比如,一些言语上难以表达或不好意表达的话,诸如男女同学之间表达爱意,恋人之间互诉衷肠,欲探知“内幕消息”等,这些都通过短信来表达,不必担心遭拒后的尴尬和“面对面”的难堪。
几乎没有人乐意在众目睽睽之下谈论这些话题。
大学生对自己的隐私有着十分强烈的保护意识,他们甚至把隐私看作是一种尊严。
与开放的电脑相比,聊天的内容很有可能被身边的人有意或者无意的看到,因为电脑的屏幕相对来说较大。
手机短信作为补救,解决了这一尴尬。
因为它是无声的,发短信时候,没有人知道他们谈论的内容。
因此,手机短信对大学生的隐私给予了最大程度的保护。
1.2 手机短信使大学生与周围的环境更加和谐大多数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对于大学生而言这一点就更加明显了,他们经常出入的地方是教室、图书馆、宿舍、同学聚集地和报告厅。
多数的场所要求要安静,这是最起码的道德和礼节。
如果这时候响起了持续不断的铃声,势必会打搅到讲课的老师或身边专心听课或认真学习的同学,引起大家的厌恶和不满。
手机在大学生中普及后这种状况有所改善,因为手机短信具有隐蔽性,文字短信是无声的文本,发短信时不宜打搅到周围的人。
只要把手机短信提示音调整为振动,一切麻烦就迎刃而解了。
1.3 手机短信为大学生提供了廉价的选择手机短信为何如此流行,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费用低廉性,与手机通话相比,短信更加廉价。
近年来,各短信运营商为抢占商机,针对大学生群体,纷纷推出各种短信“套餐”,包月消费,价格更是低廉。
如移动推出的“动感地带”,每月11元包300条网内间短信,30 元可发600条网内短信等等,在校园内很有市场。
如果说,手机因本身大幅降价而让大部分人拥有手机,大学生高比例拥有手机,使校园短信文化盛行成为可能的话,那么学生能够接受的低廉的短信费用,则使这种可能成为了现实。
2 手机短信是高校学生管理和思政工作的新契机我们要看到手机短信给高校学生管理和思政工作带来的新机遇。
对于已形成固定套路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来说,手机短信恰如一缕春风,为这项工作带来了新思维、新方法、新途径, 即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大学生手机短信的作用, 在加强大学生的日常管理、信息素质和短信素质教育的同时, 直接应用手机短信这一新兴工具, 开展独具特色的思政教育工作。
2.1 应用手机短信便捷性、私密性的特点, 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帮助学生解决思想难题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化、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网络化以及就业压力的空前严峻使得校园内发生突发事件和危机事件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大学校园需要在学校和学院(系)两级建立负责任、高效的学生信息员网络队伍。
目前, 高校学生思想动态调研最大的问题是信息手段落后、信息上报不及时、信息处理反映机制不健全等,而手机短信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思路。
高校辅导员可以要求学生中的信息员(如:学生会、班委会的班干部)以手机短信为信息上报的主要手段, 充分发挥手机短信传播即时、迅速的特点, 获得学生中几乎是实时的思想动态,为学校及时解决问题, 将一些不良苗头消除在萌芽状态争取了时间。
同时, 由于手机短信具有私密、不公开的特点, 这免除了信息员或其他同学因上报信息而导致同学人际关系紧张的后顾之忧, 使得信息更加真实、可靠。
同时,可以开展一对一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辅导工作。
在一线的高校辅导员往往有一种体会:对于高校中的一些特定群体如学习后进生、网络成瘾生、心理障碍生, 如果找他们面对面谈话, 他们不一定会对你敞开心扉, 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也不理想。
如果我们换一种思路, 应用手机短信这种无须面对面的“谈话”方式,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2 让手机短信成为学生服务以及思政教育的宣传阵地目前,各类不良手机短信可谓是五花八门,形式多样,不断干扰着人们。
不良短信对大学生身心健康以及文明校园环境的负面影响应该引起重视。
面对不良手机短信的污染,我们除了要加强监管外,更要创作出更多的有益手机短信。
所以应该充分发挥手机短信作为宣传阵地的作用,如在考试前夕由辅导员向每位同学发送“遵守考试纪律,严守诚信承诺”的警示短信。
手机短信虽然只是寥寥几十个字, 但只要应用得当, 一样具有育人的功能。
同时还要善于利用短信, 创作一些人生砺志、心理疏导、节日问候、善意提醒等内容健康,文字隽永的手机短信,发送给特定的同学,以此作为大学生教育工作的有益尝试。
如每逢节日以学校或高校辅导员个人的名义向同学表达祝福, 期末考试前向学生提醒考试作弊的严重后果, 四、六级考试前提醒学生一些注意事项等。
当然, 发送给学生的短信一定要注意大学生群体的特点, 最好能活泼幽默, 富有情趣, 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 这样大学生容易接受。
同时,辅导员也可以通过短信平台回复学生发来的短信, 回答同学关心的各类问题。
高校辅导员完全可以利用手机短信, 将短信平台作为与学生沟通的桥梁和纽带, 真正做到学生与学校管理者的互动, 在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中潜移默化地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效果。
2.3 手机短信让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更给力学生会相关工作的召开,紧急通知等通过群发短信的方式,可以在非常短的时间内把相关的内容发送给每一个需要接收的人。
以往长期使用的通知方式有人员通知,速度太慢,找不到人,甚至常出现通知内容在人员口头传达过程中出现的信息不完整或曲解而造成失误。
电话通知,费用较高,需要话费大量的时间一个个通电话通知。
在学生管理过程中有一些问题的处理结果,可以通过短信直接告知或通报给广大学生,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收集学生的中相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更加方便和全面,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这件事情之中来,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又保护了学生的私密性。
2.4 积极参与大学生短信文化建设, 用健康向上的短信文化提升校园短信文化的品位今天的校园短信文化缺乏必要的引导, 文化品位不高, 甚至略显低俗和轻浮。
作为高校辅导员, 一定要有积极参与的意识, 主动用健康向上的短信文化引导校园短信, 提升校园短信文化的品位。
具体说来, 一是要加强思想教育, 通过课内课外的教育途径以及短信教育途径加强大学生的短信素养和信息素养教育, 让他们自觉学会筛选、辨别不良短信, 坚决不制造和传播有害短信; 二是通过组织开展校园短信文化节、校园短信创作大赛等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大学生提升短信文化品味, 自觉抵御不良短信的侵蚀; 三是鼓励大学生参与校园短信文化的创作和批评,并在此基础上向学生发送示范性短信作品, 用健康向上的手机短信占领校园短信文化的阵地。
3 建立高效的信息管理团队每名大学生手中的手机都是一只能够战斗的秘密武器,信息就是“子弹”,何时发送、发送什么、发送给谁,以及如何保持信息的通畅等,都需要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并对表现好的、积极地、做出一定贡献的信息员给予一定物质和精神奖励。
学生辅导员直接针对学生会的主席和年级信息员负责任,建立由上向下、由下向上、横向联系的信息网络团队,这些信息员能够负起责任,担当起“重任”,这是这项工作的基础和基石,这是保证能够顺利打胜仗的根本。
高校学生的管理和思政教育工作具有很强的时代性特征, 如果不充分研究大学生中的新情况、新问题, 高校思政工作就会陷于被动。
手机短信作为近几年以来迅速兴起的新的信息传播方式,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这种新的传播方式也会不断发展。
因此, 我们要对手机短信给大学生管理和思政工作带来的好处要充分地利用起来。
最关键的是, 高校思政工作者应该具有超前意识, 抓住机遇, 掌抓住机遇, 掌握工作主动权, 积极探索和研究手机短信在高校学生管理和思政教育工作中的具体应用, 因势利导、顺势而为、为我所用, 开辟信息时代高校管理和思政工作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