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谱基础知识-飞行时间质谱仪原理及应用

合集下载

ab 飞行时间质谱 技术参数

ab 飞行时间质谱 技术参数

ab 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参数综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飞行时间质谱(TOFMS)技术作为一种高分辨率、高灵敏度的质谱分析方法,逐渐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在本文中,我将就ab 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参数进行全面评估,并据此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以帮助读者更全面、深入地了解这一先进的分析技术。

1. 简介ab 飞行时间质谱技术是一种基于质荷比的高分辨质谱分析技术。

它通过加速离子并测量其飞行时间来确定其质荷比,具有高分辨率、高灵敏度和高通量的特点,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领域。

2. 技术参数在进行飞行时间质谱分析时,有几个关键的技术参数需要被考虑和评估:2.1 离子源类型离子源是飞行时间质谱分析的第一步,它决定了样品中分析物质的离子化方式和产生速率。

常见的离子源类型包括电喷雾离子源(ESI)、化学电离源(CI)等,不同的离子源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样品。

2.2 飞行池长度飞行池长度是指离子在质谱仪中飞行的距离,决定了分析质谱的分辨率和灵敏度。

一般来说,飞行池长度越长,分辨率和灵敏度越高,但也会增加仪器复杂性和成本。

2.3 质荷比范围质荷比范围是指质谱仪可以分析的离子的质量范围,不同的质谱仪在质荷比范围上有所差异,需要根据具体的分析需求进行选择。

2.4 探测器类型探测器类型直接影响着离子到达的有效信号捕获和转化效率,不同的探测器类型包括离子倍增器、通道式多阳极离子检测器等,需要根据应用需求和检测灵敏度进行选择。

3. 个人观点和理解飞行时间质谱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分析方法,具有很高的分辨率和灵敏度,对于复杂样品的分析有着独特的优势。

在具体应用时,需要根据样品的特性和分析需求选择合适的技术参数,以获得最佳的分析效果。

飞行时间质谱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也为其在更多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4. 总结与展望通过对ab 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参数的全面评估,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先进的分析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飞行时间质谱仪 icp-tof-ms简介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飞行时间质谱仪 icp-tof-ms简介

ICP-MS 的质量分析器系统的作用是将离子束中的离子按质荷比的大小而分开。

根据离子束的特点和分析工作的要求,质量分析器系统应具有足够的离子传输效率和分辨本领。

通常,这两者是相互矛盾的。

完善质量分析器离子光学系统的设计,就是要保证足够分辨本领的条件下,达到最高的离子传输效率。

目前,飞行时间质量分析器系统的离子传输效率已接近100%。

相比之下四极杆只是一个质量选择器,而不是一个质量分析器,在一个离子通过四极杆时,其它质荷比的离子将被过滤掉。

ICP-MS 的联用技术是当前进行价态、形态研究的热点技术,四极杆ICP -MS 由于其单道扫描特性,不适于监测联用技术中的瞬时多元素信号。

飞行时间质谱仪的基本原理飞行时间质谱仪作为一种带电粒子的质量鉴定方法,很早就已经得到采用,它的工作原理十分简单,这就是,初始能量相同的带电原子或者带电分子,漂移一段固定的路程所用的时间与它本身的质量有关。

测定漂移时间的差别,即可对不同质量的离子进行鉴别。

1932 年,斯迈思和马赫建造了第一台基于飞行时间原理的质谱计,并成功地进行了氧同位素丰度的分析。

这是历史上第一台动态质谱仪器。

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脉冲技术的发展,促进了飞行时间质谱技术的发展进程。

1946 年,斯蒂芬斯提出了直线脉冲飞行时间质谱仪器的设想,而在1948 年,卡梅伦和埃格斯从实验上给以实现。

1955 年,威利和麦克伦完成了这种质谱仪器的系统设计,使之成为近代商品飞行时间质谱仪器的原型。

ICP-oa-TOF-MS 相当于全谱直读的仪器,特别适合获取瞬时信号的信息,是进行FI、ETV、LA 和多种色谱方法进行样品引入研究的强大工具。

这种方法也非常适合同位素稀释法的应用或者其它内标校准方法。

飞行时间质谱仪具有一系列显著的特点。

其中包括:仪器的分析部分只是一支漂移管,机械结构简单;仪器性能指标主要依靠调节电参数而获得,机械调整方面不多,因此使用方便,能实现快速扫描,可用于监控极短的瞬时事件;在短时间内能记录任一反应过程的全部质谱,给出反应的全部信息。

飞行时间质谱

飞行时间质谱

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及发展前言:质谱分析是现代物理与化学领域使用的极为重要的工具。

目前日益广泛的应用于原子能,石油以及化工,电子,医药等工业生产部门,农业科学研究部门及物理电子与粒子物理,地质学,有机,生物,无机,临床化学,考古,环境监测,空间探索等领域[1]。

飞行时间质谱飞行时间质谱仪较其他质谱仪具有灵敏度好、分辨率高、分析速度快、质量检测上限只受离子检测器限制等优点,再配合电喷雾离子源基体辅助激光解析离子源[2]大气压化学电离源等离子源,使之成为当今最有发展前景的质谱仪。

飞行时间质谱已用于研究许多国际最前沿的热点问题,是基因及基因组学、蛋白质及蛋白质组学、生物化学、医药学以及病毒学等领域中不可替代的有力工具,例如肽和蛋白分析、细菌分析、药物的裂解研究以及病毒检测。

特别是在大通量、分析速度要求快的生物大分子分析中,飞行时间质谱成为唯一可以实现的分析手段,例如与激光离子源联用或作为二维气相色谱的检测器等。

本文将介绍飞行时间质谱的基本原理、技术及仪器的发展历程。

力求对该仪器技术有一个较清楚的认识,并对今后相关的研究工作提供建设性帮助。

1.飞行时间质谱的工作原理:TOF-MS分析方法的原理非常简单。

这种质谱仪的质量分析器是一个离子漂移管。

样品在离子源中离子化后即被电场加速,由离子源产生的离子加速后进入无场漂移管,并以恒定速度飞向离子接收器,假设离子在电场方向上初始位移和初速度都为零,所带电荷数为q,质量数为m, 加速电场的电势差为V, 则加速后其动能应为:m v2 / 2= qe V其中,v 为离子在电场方向上的速度。

离子以此速度穿过负极板上的栅条,飞向检测器。

离子从负极板到达检测器的飞行时间t,就是TOFMS 进行质量分析的判据。

在传统的线性TOFMS,离子沿直线飞行到达检测器;而在反射型TOFMS 中,离子经过多电极组成的反射器后反向飞行到达检测器,后者在分辨率方面优于前者。

2.飞行时间质谱的发展:由于存在初始能量分散的问题,提高飞行时间质谱分辨率一直是研究者和仪器制造上努力的目标。

质谱仪原理及应用 质谱仪操作规程

质谱仪原理及应用 质谱仪操作规程

质谱仪原理及应用质谱仪操作规程质谱仪原理及应用质谱仪又称质谱计(massspectrometer)。

进行质谱分析的仪器,即依据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能够偏转的原理,按物质原子、分子或分子碎片的质量差异进行分别和质谱仪原理及应用质谱仪又称质谱计(massspectrometer)。

进行质谱分析的仪器,即依据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能够偏转的原理,按物质原子、分子或分子碎片的质量差异进行分别和检测物质构成的一类仪器。

质谱仪以离子源、质量分析器和离子检测器为核心。

离子源是使试样分子在高真空条件下离子化的装置。

电离后的分子因接受了过多的能量会进一步碎裂成较小质量的多种碎片离子和中性粒子。

它们在加速电场作用下取得具有相同能量的平均动能而进入质量分析器。

质量分析器是将同时进入其中的不同质量的离子,按质荷比m/z大小分别的装置。

分别后的离子依次进入离子检测器,采集放大离子信号,经计算机处理,绘制成质谱图。

离子源、质量分析器和离子检测器都各有多种类型。

质谱仪按应用范围分为同位素养谱仪、无机质谱仪和有机质谱仪;按辨别本领分为高辨别、中辨别和低辨别质谱仪;按工作原理分为静态仪器和动态仪器。

分别和检测不同同位素的仪器。

仪器的紧要装置放在真空中。

将物质气化、电离成离子束,经电压加速和聚焦,然后通过磁场电场区,不同质量的离子受到磁场电场的偏转不同,聚焦在不同的位置,从而获得不同同位素的质量谱。

质谱方法*早于1913年由J.J.汤姆孙确定,以后经 F.W.阿斯顿等人改进完善。

现代质谱仪经过不断改进,仍旧利用电磁学原理,使离子束按荷质比分别。

质谱仪的性能指标是它的辨别率,假如质谱仪恰能辨别质量m和m+Δm,辨别率定义为m/Δm。

现代质谱仪的辨别率达105~106量级,可测量原子质量精准明确到小数点后7位数字。

质谱仪*紧要的应用是分别同位素并测定它们的原子质量及相对丰度。

测定原子质量的精度超过化学测量方法,大约2/3以上的原子的精准明确质量是用质谱方法测定的。

质谱基础知识飞行时间质谱仪原理及应用

质谱基础知识飞行时间质谱仪原理及应用
营养成分和功能成分分析
飞行时间质谱仪能够检测食品中的营养成分和功能成分,为食品的 营养评价和功能研究提供依据。
04
质谱技术的发展趋势
高灵敏度质谱技术的发展
灵敏度提升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质谱仪的 灵敏度不断提高,能够检测到更 低浓度的物质,为痕量物质的分 析提供了可能。
选择性增强
高灵敏度质谱技术通过改进离子 化方法和分离技术,提高了对复 杂样品的选择性,降低了干扰物 质的影响。
质谱的应用领域
01
02
03
04
生物医药
用于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 子的检测和鉴定。
环境监测
检测空气、水体中的有害物质 和污染物。
食品安全
检测食品中的添加剂、农药残 留等。
化学分析
对有机化合物进行定性和定量 分析,用于化学反应机理研究
等。
02
飞行时间质谱仪原理
飞行时间质谱仪的结构
电离源
用于将样品分子转化为带电离 子,常见电离源有电子轰击、 化学电离、电喷雾等。
飞行管
离子在其中进行无散射的飞行 ,通常由真空密封的管子组成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进样系统
用于将样品引入质谱仪中,通 常采用气相色谱或直接进样方 式。
加速电场
用于加速离子,使其获得足够 的能量进入飞行管。
检测器
用于检测到达终端的离子,通 常采用电子倍增器或微通道板 。
飞行时间质谱仪的工作原理
01
02
03
04
进样系统将样品引入电离源, 电离源将样品分子转化为带电
在化学领域的应用
在化学领域,质谱技术用于研究化合物的结构、组成、反应机理等,可以用于合成路线的确定、反应条件的优化等。

飞行时间质谱仪

飞行时间质谱仪
JILIN UNIVERSITY RESEARCH CENTER FOR DRUG METABOLISM
Q-TOF
JILIN UNIVERSITY RESEARCH CENTER FOR DRUG METABOLISM
飞行时间质谱仪工作原理
1 2 v t L v 2 qV / m L 2 qV / m 2t V L m /z 2t V eL
2 2 2 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mv
2
qV
m / q m / ze
质荷比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只要测定出飞行时间,就 可换算成质荷比。在检测时,显然是质荷比小的先到达检 测器,质荷比大的后到达。在通常情况下,离子的飞行时 间为微秒数量级。
JILIN UNIVERSITY RESEARCH CENTER FOR DRUG METABOLISM
CENTER FOR DRUG METABOLISM
前体离子扫描
飞行时间质谱仪的性能指标
分辨率
RP = M / M (M:为测定的质量, M:半峰高的峰宽)
线性模式,分辨串较低;反射模式,分辨率可高达15000 “延迟引出”(DE)技术或称“脉冲离子引出”(PIE)
质量范围
目前的商品仪器.—般可测到几十万原子质量单位(u)
飞行时间质谱仪在药物分析中应用举例
MALDI-TOF反射模式:
JILIN UNIVERSITY RESEARCH CENTER FOR DRUG METABOLISM
Q-TOF 分析中应用举例
JILIN UNIVERSITY RESEARCH CENTER FOR DRUG METABOLISM
JILIN UNIVERSITY RESEARCH CENTER FOR DRUG METABOLISM

质谱分析仪原理

质谱分析仪原理

质谱分析仪原理
质谱分析仪是一种重要的分析仪器,它基于质谱技术,可以用于检测和分析样品中的化学成分。

质谱分析仪原理主要包括样品的进样、电离、分离、检测和数据分析等几个步骤。

首先,样品被进样器引入质谱仪中,通常采用气相色谱、液相色谱或直接进样的方式。

然后,样品中的物质被电离器中的电子束或激光束击中,使物质失去部分或全部电子,生成带正电荷的离子。

接下来,离子会通过质谱分析仪中的质量过滤器或质量分析器进行分离。

最常用的质量过滤器是质子化子飞行时间法(TOF)和四极杆法。

四极杆法利用离子在电场、磁场中的轨迹运动特性,按质量进行分离和筛选。

在离子分离后,离子会被引导到离子检测器中进行检测。

离子检测器通常采用多种技术,如电子倍增器、离子对撞器、荧光屏和测量器等。

这些器件可以检测到离子的数量和离子种类,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

最后,质谱仪的数据系统会将电信号转化为质谱图。

质谱图能够显示不同质量的离子相对于离子丰度的分布情况。

利用质谱图,可以确定样品中存在的化合物的种类、质量和相对丰度信息。

总的来说,质谱分析仪原理是基于离子电离、分离、检测和数
据分析等步骤完成的。

通过这些步骤,质谱分析仪能够精确、快速地检测和分析样品中的化学成分,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核磁共振谱与质谱的应用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核磁共振谱与质谱的应用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核磁共振谱与质谱的应用在有机化学领域,核磁共振谱(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简称NMR)和质谱(Mass Spectrometry,简称MS)是两项重要的分析工具。

它们能够提供有机化合物结构的信息以及分子质量和分子结构的确定。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核磁共振谱和质谱的基本原理以及其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

一、核磁共振谱的基本原理及应用核磁共振谱是利用核磁共振现象来研究核自旋的一种分析技术。

在核磁共振谱中,通过测量核自旋在外加磁场中的行为,可以推断分子中不同原子的环境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核磁共振谱常用于确定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包括取代基的位置和空间构型。

1. 简要介绍核磁共振谱的基本原理核磁共振谱的基本原理是基于与核自旋相关的信息。

核自旋是物质分子中原子核固有的性质。

当分子中存在磁性原子核时,当外加磁场施加在该分子上时,分子中的磁性原子核会受到作用,进而产生共振信号。

核磁共振谱通过测量吸收和辐射的频率,以及两种能量状态之间的能量差,来推断原子核的环境和化学位移。

2. 核磁共振谱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核磁共振谱在有机化学中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核磁共振谱,我们可以确定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包括配体和基团的排列方式。

例如,通过分析化合物的质子核磁共振谱,我们可以确定取代基的位置和种类。

此外,核磁共振谱还可以用于分析各种化学反应的进程和动力学,从而帮助研究人员进一步理解化学反应的机理。

二、质谱的基本原理及应用质谱是一种通过分析物质中带电粒子的质量和相对丰度的方法。

在质谱中,样品分子经过电离,生成带电粒子,并经过加速后,通过磁场分离出不同质荷比的离子。

最后通过检测器测量粒子的信号强度,以得到荷质比比例。

1. 简要介绍质谱的基本原理质谱的基本原理是将样品分子离子化并产生带电离子。

然后,将离子加速至高速移动,并通过磁场使具有不同质荷比的离子沿特定轨道旋转。

质谱检测器根据离子飞行的时间和速度等参数生成质谱图,其中质谱图的横坐标表示质量比例,纵坐标表示离子信号的强度。

质谱基础知识-飞行时间质谱仪原理及应用 PPT

质谱基础知识-飞行时间质谱仪原理及应用 PPT

直线式VS反射式
直线型飞行时间质谱仪的 主要缺点:分辨率低。
离子初始能量不同,使得 具有相同质荷比的离子达 到检测器的时间有一定分 布,造成分辨能力下降。
改进的方法
在线性检测器前面的加上 一组静电场反射镜,将自 由飞行中的离子反推回去, 初始能量大的离子由于初 始速度快,进入静电场反 射镜的距离长,返回时的 路程也就长,初始能量小 的离子返回时的路程短, 这样就会在返回路程的一 定位置聚焦,从而改善了 仪器的分辨能力。
质量精度(mass accuracy):衡量质谱仪器测量物质 成分的准确度;ppm
质量范围(mass range ):质谱仪器测量物质成分的 质量大小范围;1~ ∞
灵敏度(sensitivity):质谱仪器所能测量物质成分 的最低含量;单分子检测
飞行时间质谱仪TOF-MS的构成
离子源:
电喷雾电离源(ESI)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飞行时间质谱仪TOF-MS的构成
质量分析器
TOF-MS分辨率低的原因
时间分散 空间分散 能量分散
改进方法
脉冲电离 离子延迟引出 反射器技术
目前, TOF -MS大都装有反射器,使离子 经过多电极组成的反射器后沿V型或W 型路线飞行到达检测器,使得分辨率可 达20 000 以上, 最高检测质量可超过 300 000 Da,且具有很高的灵敏度。
+ +

++ + ++
+
+++ +++
+++ +++
+

飞行时间质谱仪原理与应用

飞行时间质谱仪原理与应用

SF
(
X SF 2 X 3X SF
A2
)3/ 2
X
A2 )
U A2
U
2( X A2 X SF ) 3X SF
空间/能量聚焦条件下旳离子飞行时间
t m ( 2X A1 2X A2 X SF ) 2q U U A2 U U U A2 U
小结
为取得较高旳质量辨别:
A.飞行时间质谱旳几何尺寸和工作电压 都需调整。 B.几何尺寸和工作电压间有有关性。 C.可取得较“空间聚焦”条件下更高旳 质量辨别能力。
XSF
U UA2
双电极情况下旳空间聚焦条件
X SF
2
X
A1
U ( U A2
)3
/
2
(1X A2 X A1 NhomakorabeaU ( U A2
U )1) U A2
XA1 XA2
XSF
U
UA2
结论:
能够经过调整电极间距离和不同电 极上旳电压来变化离子焦点旳位置。
在设计飞行时间质谱时。能够先拟 定飞行管旳长度L,然后经过变化各个电 极间旳距离和工作电压旳设置来取得最 佳旳质量辨别成果。
则: 离子初始动能分布:ΔU=7.5 eV, XSF=20 cm, t1= 5 µs, t2=40 µs. 所以,Δt=0.3 ns
又假定:离子到达探测器表面旳时间 差为0.1ns
RFTOFMS质量辨别率:~105
t 1 ( 7.5 )2 5 3 ( 7.5 )3 40 45 4 1000 45 16 1000 45 t 6 *105
当飞行距离:L,和工作电压:V,一定时,离子 飞行时间:T,和离子质荷比一一相应。
飞行时间质谱仪旳质量辨别
全部质荷比(m/z)相同旳离子尽量同步到达离子探测 器,即具有尽量相同旳飞行时间。

质谱的原理和仪器构造

质谱的原理和仪器构造
1.单聚焦(single-focusing)和双聚焦 (double-focusing)质量分析器
单聚焦质量分析器 -- 使用扇形磁场。 双聚焦质量分析器 -- 使用扇形磁场及 扇形电场。 这二种质量分析器曾经是有机质谱的主 体,现仍在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工作原理:在离子源中形成的各种(正)离子都被加速电压加速,而获得动能:
d. 色谱进样系统
用于 GC-MS,HPLC-MS,CE-MS
2.电离和加热室 (离子源)
被分析物质在这里被电离,形成各种离子。不 同性质的样品需用不同的电离方式。为使生成 的离子到达质量分析器,在离子源的出口施加 一个高电压即加速电压,对离子进行加速。不 同的分析器有不同的加速电压。
离子源的种类很多,主要有电子轰击电离源 ( EI),化学电离源( CI),场致电离源 ( FI),场解吸电离源( FD),快原子轰击源 (FAB),激光解吸电离源( LD),热喷雾电离 源( TS),电喷雾电离源( ESI),大气压化 学电离源( APCI),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源 ( MALDI)等。
为提高仪器的分辨率,质量分析器除了采用一 个扇形磁场外,还加上一个扇形电场,静电分 析器(electrostatic analyser,ESR),又称静 电场,形成了双聚焦质量分析器。
静电场的作用:一束有一定能量分布的离子束,
经静电场的偏转后,离子按能量的大小顺次排
列。因此静电场可看作是一个能量分析器。静
公式3所描述的是理想情况。事实上,离子在 加速前,其动能并非绝对为零,而是在某一较 小的动能值之内有一个分别。同一质量的离子, 由于初始动能略有差别,加速后的速度也略有 差别,因此它们经静磁场偏转后不能准确地聚
焦于一点,也就是说静磁场具有能量色散作用。

质谱仪的工作原理

质谱仪的工作原理

质谱仪的工作原理
质谱仪是一种重要的分析仪器,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医药
等领域。

它通过测量物质的质量-电荷比(m/z)比值,可以确定样
品中的化学成分,提供了极为精确的分析结果。

质谱仪的工作原理
主要包括样品的离子化、质谱分析和数据处理三个部分。

首先,样品需要被离子化,通常采用电子轰击、化学离子化或
激光蒸发等方法将样品分子转化为离子。

这些离子带有正电荷或负
电荷,然后被引入质谱仪中进行进一步分析。

接下来,离子化的样品被送入质谱仪的质谱分析部分。

在这一
部分,离子首先被加速,然后进入磁场或电场中进行偏转。

根据离
子的质量-电荷比(m/z)比值的不同,离子在磁场或电场中的行为
也会有所不同。

最常见的质谱仪类型包括飞行时间质谱仪(TOF)、
离子阱质谱仪、四极杆质谱仪等,它们利用不同的原理来分析样品
中的离子。

最后,质谱仪将离子的质量-电荷比(m/z)比值转化为电信号,并通过数据处理系统进行处理。

数据处理系统可以将电信号转化为
质谱图谱,显示出样品中各种离子的相对丰度和质量-电荷比。

通过
比对已知物质的质谱图谱,可以确定样品中的化合物成分,并计算出其相对含量。

总的来说,质谱仪的工作原理是基于离子化、质谱分析和数据处理的过程。

它能够提供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的分析结果,对于复杂样品的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质谱仪在化学、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应用,为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质谱仪的性能和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将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利益和帮助。

飞行时间质谱仪 各质量数范围分辨率

飞行时间质谱仪 各质量数范围分辨率

飞行时间质谱仪(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er,TOF-MS)是一种能够实现高灵敏度和高分辨率的质谱仪,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环境监测、材料科学等领域。

对于飞行时间质谱仪的各质量数范围分辨率,我们将从简到繁地探讨其原理、应用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原理及基本构成1. 飞行时间质谱仪的基本原理飞行时间质谱仪利用粒子在电场中飞行时间与其质量和能量有关的原理进行质量分析。

当离子进入飞行管道时,根据其质量和能量的不同,速度也会有所不同,这样不同质量的离子在飞行时间上就会有所差异。

2. 飞行时间质谱仪的基本构成飞行时间质谱仪主要由电离源、质量分析器和检测器三部分构成。

通过电离源将样品离子化,然后进入质量分析器进行质量分选,最后到达检测器进行信号检测。

二、应用及进展3. 飞行时间质谱仪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飞行时间质谱仪在蛋白质和肽段的研究中具有极高的分辨率和灵敏度,能够加速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等领域的研究进展。

4. 飞行时间质谱仪在环境监测领域的应用在环境监测领域,飞行时间质谱仪对大气、水质和土壤中的微量有机物、重金属及污染物的监测有着重要的应用,能够提供高灵敏度和高分辨率的分析结果。

5. 飞行时间质谱仪的未来发展方向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飞行时间质谱仪在分辨率、灵敏度、速度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未来可望在单细胞分析、动态代谢组学等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个人观点6. 飞行时间质谱仪在实现高分辨率的对仪器的稳定性和数据处理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结合多学科知识进行进一步发展。

7. 飞行时间质谱仪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展示了其多功能性和潜力,但需要不断改进和创新,才能更好地满足科研和工程领域的需求。

总结回顾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从原理、构成、应用和未来发展等方面综合分析了飞行时间质谱仪的各质量数范围分辨率。

通过深入探讨,我们对这一主题有了更加全面、深刻和灵活的理解。

飞行时间质谱仪的高分辨率和广泛应用为我们的科学研究和实践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也为我们展示了科技创新的无限可能。

(完整版)质谱原理与应用

(完整版)质谱原理与应用

第二部分 质谱仪器与工作原理
2.1 质谱基本原理
质谱:称量离子质量的特殊天平。
第二部分 质谱仪器与工作原理
质谱分析法就是通过测定被测样品离子的质荷比来 获得物质分子量的一种分析方法。
第二部分 质谱仪器与工作原理
质谱分析法主要是通过对样品离子质荷比的分析而实现对样品进 行定性和定量的一种方法 电离装置把样品电离为离子 质量分析装置把不同质荷比的离子分开 经检测器检测之后可以得到样品的质谱图
15eV。
• 可提供丰富的结构信息。 • 有些化合物的分子离子不出现或很弱。
第二部分 质谱仪器与工作原理
2 化学电离源(Chemical Ionization CI)
高能电子束(100~240eV)轰击离子室内的反应气(甲烷等; 10~100Pa,样品的103~105倍),产生初级离子,再与试样分 子碰撞,产生准分子离子。
第二部分 质谱仪器与工作原理
2.3.3 离子源(Ion Source)
电子电离 Electron Ionization, EI 化学离子 Chemical Ionization, CI 场电离,场解吸 Field Ionization FD, Field Desorption FD 快原子轰击 Fast Atom Bombardment, FAB 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 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 MALDI 电喷雾电离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ESI 大气压化学电离 Atmospheric Pressure Chemical Ionization, APCI
第一部分 质谱分析概述
质谱就是把化合物分子用一定方式裂解后生成的各种离子,按 其质量大小排列而成的图谱。

蛋白质飞行质谱测定

蛋白质飞行质谱测定

百泰派克生物科技
蛋白质飞行质谱测定
质谱技术将样品分子离子化后,根据不同离子间质荷比(m/z)的差异来分离并检测离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以实现样品物质的多种分析,是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强有力工具。

随着生命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质谱技术也越来越成熟,质谱仪的性能也在不断升级。

飞行时间质谱全称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 TOF),它利用新型的软电离技术——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技术,将待测物质电离成均匀的、只带单一电荷的离子,当样品分子被离子化后立即进入飞行时间检测器,飞行时间质量检测器先将不同质荷比的离子分离开来,再通过测量不同离子通过飞行管的时间检测离子的质荷比,离子的飞行时间与质荷比成正相关,质荷比越大的离子,飞行得越慢,从分析器的一端飞行到另一端并撞击检测器所需的时间更长。

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技术结合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可以高分辨率、高灵敏度的鉴定蛋白质等生物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且操作简便,能测量的质量范围宽,能够对微量的样品进行分析。

百泰派克生物科技采用高分辨率MALDI TOF质谱仪,提供基于飞行时间质谱的蛋白质鉴定服务技术包裹,您只需要将您的实验目的告诉我们并将您的细胞寄给我们,我们会负责项目后续所有事宜,包括细胞培养、细胞标记、蛋白提取、蛋白酶切、肽段分离、质谱分析、质谱原始数据分析、生物信息学分析,欢迎免费咨询。

物理质谱仪知识点归纳总结

物理质谱仪知识点归纳总结

物理质谱仪知识点归纳总结一、物理质谱仪的基本原理物理质谱仪是一种用于分析物质成分的仪器,它利用样品中原子或分子的质量光谱特性来确定其组成和结构。

其基本原理是将待检测的样品通过一系列的步骤分解成原子或分子,并通过质谱仪对分解产物进行质量分析,从而得到样品的组成和结构信息。

物理质谱仪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样品离子化:通过不同的方法将样品分子或原子转化为离子,常用的方法包括电子轰击离子化、化学离子化等。

2. 离子分离:将离子根据其质荷比进行分离,通常采用磁场或电场进行分离。

3. 质量分析:利用不同方法对离子进行质量分析,包括磁扇质谱仪、四级杆质谱仪等。

4. 结果显示:将质谱仪得到的质谱图转化为可视化的结果,对样品的成分和结构进行解析和识别。

二、物理质谱仪的分类和应用根据其原理和结构的不同,物理质谱仪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主要包括:质子传递质谱仪、飞行时间质谱仪、四级杆质谱仪、离子阱质谱仪等。

不同类型的质谱仪适用于不同的样品类型和分析需求。

1. 质子传递质谱仪质子传递质谱仪利用高能质子与待检测物质发生作用,将待检测物质转化为离子,并通过一系列的电场加速、聚焦和分离,最终将其导入质谱仪中进行质量分析。

质子传递质谱仪常用于有机化合物和生物分子的分析,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工和环境等领域。

2. 飞行时间质谱仪飞行时间质谱仪利用质子或电子对待检测样品进行离子化,转化为离子束后,离子束在电场和磁场的作用下加速,并通过不同的飞行距离,根据离子的质量对时间进行分析,从而得到质谱图。

飞行时间质谱仪具有分辨率高、检测灵敏度高、应用范围广等优点,常用于材料分析、环境监测和生物医学等领域。

3. 四级杆质谱仪四级杆质谱仪利用电场和磁场对离子进行分离和聚焦,再根据磁场的变化对离子进行筛选和分析,常用于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和金属离子的分析,应用广泛。

4. 离子阱质谱仪离子阱质谱仪将离子聚焦在一个空间中,通过调节电场和磁场对离子进行分析和筛选,具有质谱分辨率高、灵敏度高、能够进行离子激光共振等优点,应用于生物大分子、有机化合物和无机物质的分析。

飞行时间质谱原理

飞行时间质谱原理

飞行时间质谱原理飞行时间质谱(TOFMS)是一种高分辨率的质谱技术,广泛应用于物质分析领域。

它基于不同化合物的质量-电荷比(m/z)的差异,通过高电压脉冲使其形成离子,然后引入到一个带有电场的追加管道中。

在追加管道内,各种离子被加速并飞行到检测器处,到达时间取决于其质量和速度。

检测器收集到的信号产生一个质谱图,其中离子信号的强度与m/z值呈正比。

TOFMS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离子化、加速和飞行三个步骤。

接下来将对这些步骤进行详细说明。

1. 离子化对于不同的样品,常用的离子化方法有电子轰击(EI)、化学电离(CI)、电喷雾(ESI)和马尔科夫曾科夫(MALDI)等。

其中EI和CI是直接将粒子加电,ESI和MALDI则是利用介质使化合物分子产生带电离子。

在EI和CI的情况下,样品直接接受能量加热至高温,并在质谱仪中与电子或化学反应采集样品的质谱数据。

相对地,ESI和MALDI则将样品通过多电荷离子产生带电离子。

在ESI的情况下,利用高电压将固、液、气样品喷射成细液滴形式,在高压气流中电离。

在MALDI的情况下,则是通过样品与溶液混合后喷洒,样品产生的多电荷离子集中在样品表面,形成带电离子团。

2. 加速加速是指使用高电压加速离子的运动,使其加速到足够的速度进入TOF质谱仪的飞行管道。

加速产生的电场会使得样品中的离子在NEP(Nitrogen Exchange Pressure)或VACpipe(Vacuum Expansion Pipe)中达到速率分散以达到目标质量解析度质均分辨率(Mass Resolution M / ΔM)。

3. 飞行飞行阶段指样品中的离子的飞行进入TOF管道的时间。

TOF管道是一个长型状的容器,其中明确分为大于光速的离子和光速(c)框架。

在加速控制模式下,离子回飞阻止器,形成一个推进带电粒子的感知模式。

通过这三个步骤,TOFMS可以有效地将离子分离并识别它们的质量和数量。

TOFMS具有高分辨率、高灵敏度、快速和高通量等优点,并已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学、环境科学和医学等领域。

质谱基础知识-飞行时间质谱仪原理及应用

质谱基础知识-飞行时间质谱仪原理及应用
时间分散 空间分散 能量分散
改进方法
脉冲电离 离子延迟引出 反射器技术
目前, TOF -MS大都装有反射器,使离子 经过多电极组成的反射器后沿V型或W 型路线飞行到达检测器,使得分辨率可 达20 000 以上, 最高检测质量可超过 300 000 Da,且具有很高的灵敏度。
实用文档
直线式VS反射式
单分子检测飞行时间质谱仪性能指标主要用于中等极性易挥发的小分子化合物在气相状态下的电离主要用于多肽核苷酸蛋白质和高分子聚合物等生物大分子的电离大气压光电离源appi飞行时间质谱仪tofms的构成反射器技术飞行时间质谱仪tofms的构成目前tofms大都装有反射器使离子经过多电极组成的反射器后沿v型或w型路线飞行到达检测器使得分辨率可达20000以上最高检测质量可超过300000da且具有很高的灵敏度
2neV
2V ne
T L* ( 1 )(m)............(n1) 2V e
当飞行距离L和工作电压V一定时,离子飞行时间T和离子 质荷比一一对应。
实用文档
飞行时间质谱仪性能指标
质量分辨(Mass resolution, m/△m):质谱仪器 分辨不同成分物质的能力;~10000
质量精度(mass accuracy):衡量质谱仪器测量物 质成分的准确度;ppm
主要用于中等极性、易挥发的小分子化合物在气相状态下的电离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源(MALDI)
主要用于多肽、核苷酸、蛋白质和高分子聚合物等生物大分子的 电离
大气压光电离源(APPI)
主要用于芳烃、甾体等不宜用以上三种离子化的样品。
实用文档
飞行时间质谱仪TOF-MS的构成
质量分析器
TOF-MS分辨率低的原因
飞行时间质谱仪

飞行时间质谱仪技术综述 王茜娟

飞行时间质谱仪技术综述 王茜娟

飞行时间质谱仪技术综述王茜娟飞行时间质谱仪(TOFMS)通过离子在一定距离真空无场区内按不同质荷比以不同时间到达检测器,从而建立质谱图。

其工作原理为一组质荷比不同的离子沿Y方向(设离子在X方向上的初始动能为零)先进入由堆斥板(Repeller)和G1之间的无场区,在堆斥板上加正脉冲电压(对正离子而言),离子就会朝X方向运动,进入G1后再被G1和G2形成的静电加速场加速到一定动能K,然后凭惯性在进入一段长L的无场区自由飞行。

飞行时间质谱仪较其他质谱仪具有灵敏度好、分辨率高、分析速度快、质量检测上限只受离子检测器限制等优点,再配合电喷雾离子源、基体辅助激光解析离子源、大气压化学电离源等离子源,成为当今最有发展前景的质谱仪。

现已广泛应用与化学、生物学和环境科学等领域。

二、专利技术发展路线针对飞行时间质谱仪仪器及其应用两个方面进行专利技术发展路线分析。

1.飞行时间质谱仪仪器的发展飞行时间质谱仪的离子源、加速电极、离子反射器、解离装置等都涉及到其分辨率、灵敏度和稳定性等方面,因此对这些方面的优化尤为重要。

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的飞行时间质谱仪(CN85104052A),离子发射装置利用脉冲激光束产生离子,分析器管有多个相互以等间距同轴固定的环状电极,分析器管中的电场取决于该管中离子运动方向的反方向,且电场强度正比于离子产生位置与分析器管之间的距离,作用于离子的力与其距离成反比,离子的运动标线为像单摆一样具有一定周期的简谐振荡,使得离子飞行时间不再依赖于离子的初始能量;离子检测装置检测从管内返回并飞出管内的离子。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提出一种飞行时间质谱仪中真空紫外灯电离装置(CN101063673A),该发明利用金属的光电效应,使VUV光直接照射在金属表面,利用弱电场加速光电效应产生的电子轰击样品分子进行电离,有效提高了光子的利用效率使得灵敏度进一步提高,被加速的电子可以电离原来VUV灯不能电离的化合物,比如氮气和氧气,控制加速电离的能量也可以实现软电离,从而使得到的谱图中均是分子离子峰,谱图简单可以根据分子量进行快速定性或者定量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 20年12 月13日 星期日 10时46 分33秒 10:46:3 313 December 2020

9、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 强不息 。上午 10时46 分33秒 上午10 时46分 10:46:3 320.12. 13
• 10、你要做多大的事情,就该承受多大的压力。12/13/
基本原理
V L
2V
基本原理——公式推导
T L* m L* ( 1 )( m )
2neV
2V ne
T L * ( 1 )(m)..............(n 1) 2V e
当飞行距离L和工作电压V一定时,离子飞行时间T和离子 质荷比一一对应。
飞行时间质谱仪性能指标
质量分辨(Mass resolution, m/△m):质谱仪器分 辨不同成分物质的能力;~10000
飞行时间质谱仪
12210300012
质谱仪简介
质谱仪是按离照子离源子的质荷质比量(m过/z滤)不/分同析,器来分离不同分子量的分 子.测定分子量进行成分和结构分析.
进样部 分离子的生成方式有失去或捕获电荷(如:电子发射,质子化或去质
样品板 子化) +
++ LC或GC
+++ + + + + +++
广泛用于化学、生物学、环 境科学等领域。
中药分析 蛋白质组学
Thanks!
Thanks!

1、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 的方法 。20.1 2.1320. 12.13Sunday, De杰出的 人谈话 。10:4 6:3310: 46:3310 :4612/ 13/2020 10:46:33 AM
质量精度(mass accuracy):衡量质谱仪器测量物 质成分的准确度;ppm
质量范围(mass range ):质谱仪器测量物质成分 的质量大小范围;1~ ∞
灵敏度(sensitivity):质谱仪器所能测量物质成分 的最低含量;单分子检测
飞行时间质谱仪TOF-MS的构成
离子源:
电喷雾电离源(ESI)

6、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 泥块一 样任意 揉捏。 2020年 12月13 日星期 日上午 10时46 分33秒 10:46:3 320.12. 13

7、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 。。20 20年12 月上午 10时46 分20.1 2.1310: 46Dece mber 13, 2020
飞行时间质谱仪TOF-MS的构成
质量分析器
TOF-MS分辨率低的原因
时间分散 空间分散 能量分散
改进方法
脉冲电离 目经型前过路多线, TO电飞F极行-M组到S大成达 都的检离反装反测子射有射器延器反器,使迟技射后得引术器沿分出,V使辨型离率或子可W
达20 000 以上, 最高检测质量可超过 300 000 Da,且具有很高的灵敏度。
2020 10:46:33 AM10:46:332020/12/13
• 11、自己要先看得起自己,别人才会看得起你。12/13/
谢 谢 大 家 2020 10:46 AM12/13/2020 10:46 AM20.12.1320.12.13
主要用于极性、难气化的成分在液相状态下的电离。
大气压化学电离源(APCI)
主要用于中等极性、易挥发的小分子化合物在气相状态下的电离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源(MALDI)
主要用于多肽、核苷酸、蛋白质和高分子聚合物等生物大分子的 电离
大气压光电离源(APPI)
主要用于芳烃、甾体等不宜用以上三种离子化的样品。
这种带有静电场反射镜的 飞行时间质谱仪被称为反 射式飞行时间质谱仪
V1 V2
XA1 XA2
XSF
U
空间聚焦
L
XD1 XD2
XRef
XS
US
反射式飞行时间质谱仪
飞行时间质谱仪的应用
质量分析器; 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和其
他仪器串联使用
与四级杆质谱串联 与离子阱质谱串联 与粒子淌度质谱串联
+ +
++ + ++
+
+++ +++
+++ +++
+
+
+
+
检 测 器
EI源 FAB源 MALDI源 ESI源
Quadruopole Ion trap Time-of-flight
电子倍增器 闪烁计数器
质谱的发展历史
1906年 J.JThomson在实验中发现带电荷离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 轨迹与 它的质荷比(m/z)有关,并于1912年制造出第一台质谱仪. 1946年 发明飞行时间质量分析器(Time-of-flight Analyzer) 1953-1958年 出现四极杆质量分析器(Quadrupole) 1956年 GC-MS开始联用 1959年 质谱首次用于peptide sequencing 1965年 离子共振质谱出现 1968年 电喷雾离子源Electrospray Ionization 1973年 LC-MS 1974年 Fourier transform ion cyclotor resonance MS 1987-1988年 Matrise_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 1996年 电喷雾离子源开始用于生物大分子的研究

3、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20.12.1 310:46: 3310:4 6Dec-20 13-Dec-20

4、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 错儿。 10:46:3 310:46: 3310:4 6Sunda y, December 13, 2020

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 ,自胜 者强。 20.12.1 320.12. 1310:4 6:3310: 46:33D ecembe r 13, 2020
直线式VS反射式
直线型飞行时间质谱仪的 主要缺点:分辨率低。
离子初始能量不同,使得 具有相同质荷比的离子达 到检测器的时间有一定分 布,造成分辨能力下降。
改进的方法
在线性检测器前面的加上 一组静电场反射镜,将自 由飞行中的离子反推回去, 初始能量大的离子由于初 始速度快,进入静电场反 射镜的距离长,返回时的 路程也就长,初始能量小 的离子返回时的路程短, 这样就会在返回路程的一 定位置聚焦,从而改善了 仪器的分辨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