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介生态环境下的舆论监督研究
新媒体的出现对舆论监督的影响
新媒体的出现对舆论监督的影响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和普及,舆论监督的形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新媒体的出现使得舆论监督变得更加开放、透明、快速和广泛,同时也提高了公众的监督能力和独立性。
下面将就新媒体对舆论监督的影响进行详细介绍。
一、扩大了舆论监督的范围和规模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促进了舆论监督的广泛性和深度性,使得监督对象不再局限于一些官方媒体或某些具有垄断地位的传统媒体,而是涉及到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和各个层面。
公众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论坛、博客、视频网站等,随时随地地发布和转发信息,对各类事件、问题展开广泛的舆论监督,把不法行为或不良事件曝光到公众视野中,形成舆论压力,促进问责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二、提高了舆论监督的效率和速度与传统媒体需要通过编辑、审核等多个环节才能发布新闻形成对舆论监督的报道不同,新媒体的速度更快、更实时,可以在几秒钟内完成信息的发布、传播、回应和互动。
公众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终端轻松地浏览和参与信息的发布和讨论,及时得到新闻事件的最新进展,实现舆论的公开、透明和快速。
同时,新媒体的特点也使得监督对象难以回避和规避,更加难以进行舆论的封锁和掌控。
三、提升了公众舆论监督和参与能力新媒体的出现可以极大地开拓公众的信息来源和获取渠道,丰富了公众获取知识和发表意见的途径。
公众通过社交媒体平台、网络直播、短视频等工具可以直观地观察、了解社会事件的现场情况,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可以参与到议题的讨论、评价和监督当中。
通过这些方式,公众的舆论监督和参与能力得到了提高,也更加有助于引导社会舆论的正确方向。
四、带来了舆论监督的挑战和难题虽然新媒体带来了许多优势,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和问题,如虚假信息、不当言论、恶意攻击等。
这些不良信息可能对公众产生误导作用,影响舆论监督的正常进行。
因此,需要加强企业和组织的自律管理,加强平台的内容审核和管控,切实保护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
新媒体环境下的公共舆论引导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的公共舆论引导研究公共舆论对于社会稳定和政府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更加快速和广泛,公共舆论的引导变得更加复杂和关键。
本文将就新媒体环境下的公共舆论引导进行研究,探讨如何有效引导公众舆论,促进社会秩序稳定和政府形象塑造。
一、新媒体环境下的公众舆论形成机制在新媒体时代,公众舆论的形成机制发生了巨大变化。
首先,传统媒体的垄断地位被打破,个体通过社交媒体等渠道可以自由表达观点。
其次,信息的快速传播使得公众舆论更加容易受到热点事件和话题的影响。
此外,社交媒体平台为公众提供了分享意见和观点的平台,形成了“群众性的集体智慧”。
二、公共舆论引导的挑战和机遇新媒体环境下,公共舆论引导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首先,信息的碎片化和虚假信息的泛滥使得公众舆论容易受到误导和操纵。
其次,社交媒体的泛滥和群体行为的影响使得公共舆论的引导变得更加困难。
然而,新媒体也提供了更多的机遇,政府和媒体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与公众进行更加直接的互动和对话,及时解答公众关心的问题,有效引导公共舆论。
三、有效引导公共舆论的策略为了有效引导公共舆论,在新媒体环境下,政府和媒体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提供高质量信息政府和媒体应该提供高质量的信息,及时准确地发布权威信息,避免出现虚假信息。
同时,应该加强信息审核机制,建立信息发布的规范和标准,确保信息的真实可靠。
2.积极参与互动政府和媒体应积极参与社交媒体平台的互动,与公众进行对话和讨论。
通过回应公众关切和意见,解答疑问,增加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
3.传播正能量政府和媒体应注重传递正能量的信息,鼓励正面评价和积极行动。
通过报道正面的典型案例和优秀人物,激发公众的积极情绪,增强社会凝聚力。
4.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政府和媒体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公众舆论进行分析和监测。
通过分析舆论热点、趋势和关键词,及时调整引导策略,更加精准地引导公共舆论。
5.加强教育与宣传政府和媒体应加强公众教育,提高公众的媒体素养和辨识能力,使公众能够正确判断信息的真伪和价值。
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舆论监督与舆论引导
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舆论监督与舆论引导随着新媒体的兴起和普及,新闻传播的方式也在发生着深刻变化。
传统的媒体形态逐渐被新媒体所替代,从而形成了全新的传播格局。
在这个新媒体时代,舆论监督与舆论引导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舆论监督是新闻传播中的重要环节,它能够直接影响社会公众的判断和认知。
在新媒体时代,舆论监督的作用更加突出,原因如下:1、信息传播更为快速新媒体的优点之一就是信息传播速度快,可以在短时间内把消息传递给更多人。
这就为舆论监督创建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在新媒体的平台上,媒体可以更快速地发布新闻,而公众也能更快地获取到新闻信息,进而形成舆论影响。
2、社会关注度更高新媒体平台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不仅覆盖了更广泛的受众群体,也让更多人关注到社会事件。
社会关注度的提高使得舆论监督的效果更加明显。
3、可能涉及更多方面当事件发生时,新媒体平台上产生的社会舆论可能涉及到多个方面。
不仅媒体、专家和公众会参与舆论热点的讨论,政府、企业等也会对不同类型的事件发表看法。
由此,新媒体时代的舆论监督具有更加广泛、多元的特点。
舆论引导是指通过传播信息,引导社会舆论的形成及发展趋势。
在新媒体时代,舆论引导也具有独特的特点。
1、广泛性强新媒体具备较强的互动性和传播效应,可以在较短时间内传递大量的信息。
因此,新媒体的舆论引导比传统媒体更显著,具有更强的广泛性。
2、速度快由于新媒体的即时性和时效性较强,因此,相关新闻或事件信息可以在更快时间内传达,引导舆论的速度也更快。
3、影响力大在新媒体时代,由于平台的广泛性和互动性等特点,舆论的发展趋势不仅能够影响到公众的认知及社会舆论的形成,同时也直接影响到政府和企业的决策。
综上所述,新媒体时代的媒体环境与传媒方式大大改变了舆论监督和舆论引导的形式和效应,但如何在新媒体时代中做到舆论监督与舆论引导的平衡,仍是新媒体时代媒体工作者所需面对的巨大挑战。
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舆论监督
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舆论监督引言文章論述新闻舆论监督的变化,主要运用了比较的方法将传统舆论监督方式和新媒体新时期的舆论监督方式相比较,显出新时期舆论监督的作用和特点。
文章将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舆论监督详细的分析出来,还运用了举例和引用大量数据来更加具体和具有说服力将问题分析清楚。
新媒体时代的新闻舆论监督(一)舆论监督的含义1.舆论监督。
所谓舆论,即多数人的共同意见。
所谓监督,中国《辞海》中的解释是“监察督促”,也就是说,监督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监察,二是督促,监察的目的是发现问题,督促的目的是解决问题。
所以“新闻舆论监督”就是通过新闻媒介来揭示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并促使其解决的一种舆论监督。
我国实行民主集中制。
扩大包括新闻舆论监督在内的公民的民主监督,是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手段,也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必然要求。
可以说,新闻舆论监督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又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在中国,新闻舆论监督是人民群众行使社会主义民主权利的有效形式,其主要监督方式有报道、评论、讨论、批评、发内参等,但其核心是公开报道和新闻批评。
因为舆论监督的实现需要两个环节:一是提供足够的舆论信息;二是在拥有信息的情况下,对各种政治、经济和社会现象及有关人进行理性的、坦率的评论。
2.网络舆论监督。
从传播学角度来看,以前的研究主要有两种观点。
一种认为,凡是通过网络媒体进行监督的行为,都属于网络舆论监督。
如刘召成认为,网络舆论监督是指社会公众利用互联网的舆论表达方式,对国家事务,社会现象以及一切社会成员的行为所实施的检查评定和督促。
而姜岭君则把这一种监督看做是人民的一种权力,同时主要是针对国家权力机关的一种监督。
所谓网络舆论监督,是传统监督方式在网络信息化条件下的拓展,它是指以互联网为平台,对掌握一定社会公共权力者行使权力的行为进行监督的过程,以达到权力为民所用的目的。
另一种观点认为,网络舆论监督主要应该是网络意见监督,有人根据新闻事实和公众意见的区别,将网络媒体的监督功能具体分为网络新闻监督和网络舆论监督。
网络环境下舆论监督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MEDIA MANAGEMENT 媒介经营与管理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舆论监督主要被理解为媒体的批评功能,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基于网络的新媒体平台进一步促进了信息公开,也为大众提供了更加快捷有效的舆论监督手段。
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让互联网成为我们同群众交流沟通的新平台,成为了解群众、贴近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新途径,成为发扬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监督的新渠道。
1 网络舆论监督及其特点学界对于舆论监督主要有广义与侠义两种定义。
广义的舆论监督泛指公共舆论对社会上所有不良现象的监督。
狭义的舆论监督指公众通过舆论对权力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社会公众人物自由表达的看法,也指公众通过大众传媒对权力机构和其工作人员以及社会公众人物的看法和意见。
网络舆论监督则是指公众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舆论监督,监督的主体是公众,客体是权力机构和其工作人员以及社会公众人物[1]。
互联网使得公众意见得以公开表达,拓宽了公众舆论监督手段,与传统的利用报纸、广播进行舆论监督相比,网络舆论监督主要有以下特点。
1)监督主体广泛。
传统的舆论监督一般是通过记者调查、采访、报道及民众来信等方式反映民意,公众所表达的建议和批评还要经过媒体编辑,且受到监督手段单一、反馈不及时等制约因素,公众的监督权无法得到充分行使。
在没有通畅的舆论监督渠道和平台时期,只能由媒体进行舆论监督。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我国网民呈指数增长,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为9.04亿,手机网民达8.97亿。
诸如微博、微信等越来越多的新媒体发展迅猛,逐渐成为公众对社会公共事务表达意见的重要平台。
网络信息的开放流动和实时共享使得网民可以随时关注热点事件,自由表达观点并与他人互动交流。
在网络舆论监督中,普通公众真正成为舆论监督的主体。
2)监督渠道多元。
网络技术对于我们日常生活最大的改变是信息的数字化,一切信息都可以展现在互联网平台,舆论监督也从传统媒体渠道转战网络。
新媒体时代的舆论环境与舆情研究
新媒体时代的舆论环境与舆情研究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新媒体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表达观点的重要渠道。
在新媒体时代,舆论环境的变化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舆情研究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致力于研究舆论的形成、传播和影响,对于了解社会舆论动态、引导舆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媒体时代的舆论环境1.1 信息爆炸与多元化新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和范围大大提升,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渠道获取各种各样的信息。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的信息传播更加迅速、广泛,使得舆论环境变得更加多元化。
1.2 互动性与参与性新媒体的特点之一是互动性和参与性。
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与他人进行互动和交流。
这种互动性和参与性使得舆论环境更加开放和多元,每个人都有机会参与到舆论的形成和传播中。
1.3 虚假信息与谣言传播新媒体时代,虚假信息和谣言的传播也成为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由于信息的快速传播和互联网上的匿名性,虚假信息和谣言往往能够迅速扩散,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这也给舆论环境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二、舆情研究的意义与方法2.1 意义舆情研究对于了解社会舆论动态、引导舆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舆情的研究,可以了解社会上的热点话题、关注度和情绪倾向,为政府、企业和个人提供决策参考。
同时,舆情研究也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舆论的形成和传播规律,提高舆论引导的效果。
2.2 方法舆情研究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包括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
定量研究主要通过数据分析和统计方法,对大量的舆情数据进行分析,以了解舆论的数量、分布和变化趋势。
定性研究则主要通过深度访谈、文本分析等方法,对舆情事件进行细致的解读和分析,以了解舆论的内涵和影响。
三、舆情研究的挑战与应对3.1 虚假信息与谣言的传播在新媒体时代,虚假信息和谣言的传播成为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舆情研究需要面对虚假信息和谣言的挑战,通过建立有效的机制和方法,及时辨别和纠正虚假信息和谣言,保护公众的知情权和利益。
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舆论监督与舆论引导
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舆论监督与舆论引导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媒体的传播方式和传播范围也发生了巨大变革,新闻传播已经不再是单向度的向公众传递信息,而是成为了一种交流互动的媒介,具有双向交互性质,使得公众可以更加方便、广泛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这种新兴的传播方式也使得新闻传播中的舆论监督和引导更加繁荣和广泛。
本文将探讨新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中舆论监督与引导的作用和挑战。
在新媒体时代,舆论监督的方式和手段得到了重大改变。
传统媒体时代,新闻主管部门和传统媒体有着相对集中的话语权和言论控制权,但随着新媒体的崛起,人们可以通过网络上的各种应用和社交媒体自由、随意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使得舆论监督的范围和形式得以扩大和改变。
首先,新媒体时代的舆论监督更加的公开透明,这种公开透明是难以想象的。
新媒体为广大公众提供了广泛的参与和表达渠道,任何人都可以在网络平台上说出自己的想法,这就为舆论监督提供了展示的舞台。
通过在新媒体上公开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很多问题会得到公众的关注,从而拓展了舆论监督的范围和方式。
其次,新媒体时代的舆论监督更趋于自发和多元化。
由于新媒体上的信息多种多样,传达的方式和手段各异,人们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可信任、可供证明的媒体进行相应的阅读或观看,从而形成众多的声音,多样的舆论监督方向,这种多元化的舆论监督形式使得监督不再局限于官方媒体,包容了不同的声音,更加丰富了舆论监督内容。
第三,新媒体时代的舆论监督更注重疏导和引导。
新媒体的信息传播速度和广泛性带来了更多的信息干扰和媒体混杂,很多无科学依据和真实性的谣言和声音也可迅速传播和影响公众,造成公众的误解和混淆,带来了很多风险和挑战,因此,舆论监督者需要进行更多的疏导和引导,使舆论更趋于科学公正,规范信息传播的秩序。
新媒体时代的舆论引导是舆论监督的延伸和深化,同时也是更有针对性和更加有力的一种引导。
有选择的引导舆论不同于过去的粗暴引导方式,而是更注重引导对象的个性化需求和主动力,因此新媒体时代的舆论引导更加贴近一般人的生活经验,更加熟悉公众的日常生活。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舆论监督问题与优化对策
融媒研究第3卷第23期新媒体环境下新闻舆论监督问题与优化对策吴迪董宁(海军大连舰艇学院,辽宁大连116000)摘要: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上升,电子科技手段得到了高速的发展,人们日常生活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互联网 交流设备,我国迎来了新媒体时代。
在新媒体横行的当下,信息新闻等内容的传递方式受到了广泛的拓宽,其多元化、便捷性和趣味性的特点受到了人们的大量重视,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上网”,但是,伴随而来的各种舆论负面数量剧 增,为我国的社会矛盾产生了不良影响。
相关企业部门就应该对这些舆论内容进行监督管理,使我国的社会的发展能 够变得更加和谐。
关键词:新闻舆论;监督问题;优化对策;新媒体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5079 (2020) 23-0042-02在当今网络化社会的不断深化改革下,人们日常的信 息获取来源主要是互联网络,多媒体设备的广泛运用在人们 的工作、生活和学习中都能够发挥出更大的优势。
但是随着 互联网的大幅运用,各种舆论传播问题也变得愈发严峻。
跟 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所具备更加快速的信息传播能力,所 以各种参差不齐的信息很容易对我国社会的公众情绪造成 干扰,产生各种负面情绪,不利于社会的安全稳定发展。
本文 通过对新媒体环境下新闻舆论监督和优化的问题进行分析, 提出了相关的整改对策。
一、新媒体环境下新闻舆论中存在的问题(一) 网络暴力的潜伏在当今各种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前提下,人们能够在网 络上获取和发布各种信息,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日常生 活,也为工作学习提供了有效的便捷渠道。
但是伴随而来的还 有形成集结性舆论的可能,若是没有良好的监管企业进行监 督管理,那么就很容易发展成为网络暴力。
所谓网络暴力,就 是指网民在网络上的暴力行为,通过语言、图片或视频等形式 进行人身攻击,是社会暴力在网络上的延伸。
对当事人造成的 各种损害己经打破了道德底线,往往伴随着各种违法行为。
新媒体环境下当代中国网络监督的困境与出路
新媒体环境下当代中国网络监督的困境与出路【摘要】在新媒体环境下,中国网络监督面临着信息泛滥、真假难辨和受限制等困境。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强化信息真实性核查,提升网民监督意识,并建立更加健全的网络舆论监督体系。
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可以有效提高网络监督的有效性和可信度,推动社会舆论监督的发展。
新媒体环境下中国网络监督的出路就在于我们共同努力,加强监督机制的建设和提升舆论监督的质量。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新媒体环境下网络监督面临的挑战,建设一个更加健康和公正的网络舆论环境。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当代中国、网络监督、困境、出路、信息真实性、网民监督意识、舆论监督体系、信息泛滥、限制、核查、健全1. 引言1.1 新媒体环境下当代中国网络监督的困境与出路信息泛滥、真假难辨是新媒体环境下网络监督的一大困境。
网络上信息的传播速度极快,真假难辨的信息充斥着网络空间,使网民难以判断信息的真实性,从而影响了网络监督的效果。
网络监督受到限制也是当代中国网络监督面临的难题。
在网络审查和监管日益严格的情况下,网民的监督行为往往受到限制,甚至造成网民自我审查,影响了网络监督的深度和广度。
在新媒体环境下,网络监督也有着一些出路。
通过强化信息真实性核查,提升网民监督意识,建立更加健全的网络舆论监督体系,可以有效应对新媒体环境下网络监督的困境,推动网络监督的发展和完善。
2. 正文2.1 新媒体环境下网络监督的困境在新媒体环境下,网络监督面临诸多困境。
信息泛滥导致真假难辨,网络上充斥着大量虚假信息和谣言,给网络监督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网友们往往难以分辨信息的真伪,容易被误导和误解,造成不正当的监督行为。
网络监督受到限制也是困境之一。
网络空间的管控使一些敏感话题无法进行公开讨论,网络监督难以深入到一些重要领域,监督效果大打折扣。
政府和企业往往借助技术手段对网络舆论进行干预和控制,限制了网民监督的空间和力度。
新媒体环境下当代中国网络监督的困境主要表现为信息泛滥、真假难辨和受到限制等方面。
新时代新闻舆论监督的价值、内涵和路径研究
24一、新闻舆论监督的内涵内涵,现代汉语词典解释,逻辑学上指某一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
如“人”这一概念的内涵是有语言、会思维、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生产劳动等。
要把握新闻舆论监督的内涵,需先明确三个关键词——新闻、舆论、监督。
首先,核心是监督;其次,这是一种通过舆论实施的民间监督;再次,这是一种通过新闻媒介实施的民间监督。
下文分别对三个界限进行简要阐释,梳理新闻舆论监督的内涵。
(一)舆论定义中国《辞海》界定,舆论指公众的言论,舆论是社会心理的反映和时势的晴雨表,可预测动向,是调节决策科学性的有力杠杆。
以西方英语国家的定义,如《美利坚百科全书》,认为舆论是公众就他们共同关心或感兴趣的问题公开表达出来的意见。
一般认为,舆论是一种公众的意见,类似于民心民意;意见主要针对多数人普遍关心的重要问题;舆论一般具有大致相同的利益诉求;反映和引导舆论最有力的载体是新闻媒体;舆论影响社会公众也具有正反两面性;正面舆论会在社会上形成赞扬和积极的情绪,反面则会让公众产生愤怒或不满的情绪。
(二)监督的定义监督是监察、督促的简称,特指国家权力机关及其代表对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或公职人员依法进行质询和监督。
广义的监督实际上范围很广泛,除了对官方机构和权力进行对公监督外,还包括对社会现象及个人品行的对私监督。
本文重点讨论对权力和执法机关的监督。
此类监督一般分为三种:以权力监督权力、以道德制约权力、以权利制约权力。
其中,以权利制约权力的形式主要存在于近现代的民主社会,它以承认公民权利为根本前提,以保护公民权利为最终目的,从而使公民成为监督政府的主要力量,舆论监督是其主要表现形式。
(三)舆论监督学者侯健在《三种权力制约机制及其比较》中认为,舆论监督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的舆论监督是指对社会一切不良现象的监督;狭义的舆论监督是指通过在公共论坛的自由空间中所抒发的舆论力量对政府机构及其官员滥用权力等不当行为的监督与制约。
新媒体环境下提升政府舆论引导力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提升政府舆论引导力研究摘要:舆论引导一直是我国新闻传播理论中的核心命题,也是我国新闻传播体制中的功能研究之一。
依托于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新媒体时代,舆论生成途径越来越多样化,而与此相对应,传统的舆论引导机制也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
本文主要侧重于研究新媒体时代的舆论引导机制。
在我国,新闻媒介的性质决定了其作为党和人民“耳目喉舌”的角色,舆论引导是其“天然职能”和重要的社会责任,舆论引导的正确与否,对国家的建设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主流媒体,新媒体,舆论引导互联网、手机等现代信息传播技术迅猛发展,不仅带来了崭新的文化生产方式和传播方式,更形成了各种信息咨询、社会思潮、利益诉求的新的集散地,同时也成为意识形态和价值观较量的新战场。
个性化的传播方式一方面让受众享受着信息时代的便捷,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网络影响泥沙俱下,网络推手炮制民意,手机短信散布谣言,微信、微博传播虚假信息……为管理带来困难,也为受众的信息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舆论格局日趋多层次、复杂化,面对种种带来负面社会影响的新媒体,如何引导新媒体发挥积极的舆论引导力,就成为社会治理中一个迫不及待的问题。
一、新媒体时代的舆论传播(一)新媒体发展状况新媒体(New Media)一词,是1967年由美国学者戈尔德马克率先提出的。
全球互联网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进入我国以来,经过二十四年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信息基础设施。
新媒体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学习、工作以及生活方式,甚至影响着整个社会进程。
事实上,自新媒体诞生以来,它的发展历程经由精英媒体到大众媒体再到个人媒体这样三个阶段,不过也就短短几十年的时间,这和以往通过数百年时间才完成几个阶段发展的传统媒体相比而言,新媒体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发展速度惊人的新兴领域。
1、新媒体发展速度快、规模大新媒体用户越来越多。
2022年8月31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新媒体环境下舆论监督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舆论监督研究一、概述随着科技的飞速进步和互联网的普及,新媒体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深刻地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和速度。
新媒体环境下的舆论监督,作为社会公众对政府、企业、个人行为的一种重要监督方式,也逐渐显露出其独特的价值和影响力。
新媒体环境下的舆论监督,主要指的是通过网络媒体、移动媒体、社交媒体等新兴媒体平台,对各类社会事件、公共话题进行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进而对相关部门或个人的行为产生监督作用。
这种监督方式具有信息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互动性强等特点,可以迅速形成社会热点,引起广泛关注,促使相关部门或个人及时回应和处理。
新媒体环境下的舆论监督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方面,由于新媒体平台的开放性和匿名性,信息传播的真实性、准确性难以保证,可能导致舆论误导和误判。
另一方面,舆论监督往往涉及到复杂的利益关系和权力博弈,可能会受到各种形式的干预和压制。
研究新媒体环境下的舆论监督,不仅要关注其积极作用和价值,也要深入探讨其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寻求有效的解决策略。
这对于维护社会公正、促进民主发展、提升公民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媒体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意见、表达观点的重要平台。
新媒体的崛起不仅改变了信息传播的传统模式,也对舆论监督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方面,新媒体的开放性和互动性为公众提供了更多的话语权,使得舆论监督的主体更加多元化另一方面,新媒体的匿名性和即时性也使得舆论监督的复杂性增加,舆论引导的难度加大。
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新媒体环境下的舆论监督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从理论层面来看,通过对新媒体环境下舆论监督的研究,可以深入探讨舆论监督的新特点、新规律,丰富和发展舆论监督理论。
从实践层面来看,研究新媒体环境下的舆论监督,有助于更好地把握舆论走向,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本研究旨在深入分析新媒体环境下舆论监督的现状、问题及其成因,探讨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更有效地发挥舆论监督的功能,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浅论新媒体时代的舆论监督方式
浅论新媒体时代的舆论监督方式随着新媒体的兴起,舆论监督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
传统的舆论监督方式主要是依靠新闻媒体的报道和监管机构的监管,而在新媒体时代,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舆论监督方式也不断地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首先,新媒体时代的舆论监督方式更加多元化和民主化。
随着公民社会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公众参与到社会公共事务的讨论和监督中来。
社交媒体、微博、博客等互动平台在这方面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通过这些平台,公众可以发布信息、交流观点、表达意见,并对政府部门和媒体进行监督。
因此,公众的参与可以使舆论监督更加民主化和多元化,更加充分地反映公众的声音和需求。
其次,新媒体时代的舆论监督方式更加即时和快速。
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传播速度非常快,信息的流动也更加灵活和自由。
因此,当发生突发事件或社会事件时,公众可以通过社交媒体等平台迅速传播信息,并对事件进行监督和评论。
这样可以迅速引起社会的关注和反响,对推动问题解决和政府部门的回应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再次,新媒体时代的舆论监督方式更加个性化。
不同的网民具有不同的需求和关注点,而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个性化定制服务可以满足不同网民的需求。
比如,电子邮件订阅、新闻聚合应用等,可以实现信息的智能推送,让网民获取到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这可以促进舆论监督的精细化和有效性。
最后,新媒体时代的舆论监督方式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信息真实性问题。
在社交媒体等平台上,由于信息发布门槛较低,不少虚假信息也混杂在其中,而这些虚假信息往往会对舆论产生误导和影响。
其次是信息质量问题。
在信息过度流动的互联网环境中,如何筛选、鉴别和评估信息的可靠性和价值,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综上所述,新媒体时代的舆论监督方式是一个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重要话题,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发展,可以使舆论监督更加民主化、乃至更加科学化和专业化。
新媒体传播环境下的公共舆论与社会治理
新媒体传播环境下的公共舆论与社会治理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兴起和普及,公共舆论的传播渠道得到了广泛的扩展,同时也为社会治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在这样的环境下,如何有效地引导和管理公共舆论,以支持和促进社会治理的稳定和发展,成为了现代社会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
首先,新媒体传播环境下的公共舆论表现出了一定的特点。
传统媒体一般都是由少数媒体机构控制的,有着较为集中的权威和话语权。
而新媒体则具有分布式、去中心化的特点,任何人都能够发布消息、发表观点,从而增加了消息来源的多样性和信息量的庞大。
此外,新媒体具有实时性和互动性强的特点,能够让公众在第一时间了解和交流重要信息,而且可以双向互动、多向互动,使得公共舆论更加生动有趣。
不过,新媒体传播环境下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信息源的多样性,公共舆论的真实性、客观性和权威性得到了一定的挑战。
因为在新媒体平台上,个人、组织或机构发布的信息并不一定经过事实核实和审核,甚至可能被有意或无意地篡改或散布谣言。
其次,随着公共舆论的快速传播,一些虚假信息和负面言论可能会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最后,由于公众参与度的增加,公共舆论的声音更加复杂多样,管理和引导难度也相应上升。
对于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逐步解决。
首先,政府应该加强对新媒体平台的监管和管理,尽可能地减少虚假信息和垃圾信息的传播。
其次,各种社会组织也可以积极参与到公共舆论的引导和管理中来,扩大公共舆论的正面影响力。
最后,公众也应该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和眼光,从而能够更好地判断信息真假和价值,避免被不良信息误导。
在引导和管理公共舆论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应该尊重公众的知情权和表达权,不应该过分限制公共舆论的自由流动;同时,也不能纵容虚假信息和谣言的传播,应该加强对其的打击和整治。
其次,应该注重公共舆论的正面引导,向公众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理念,使其逐步形成正确的言行举止和社会道德风尚。
最后,应该坚持信息公开透明的原则,及时回应公众关切和问题,增强政府和社会组织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媒体舆论监督与生态环境保护
媒体舆论监督与生态环境保护媒体在国家机制的构成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它可以为社会成员提供信息,沟通交流外界环境的变化,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稳定。
媒体还有一项具体的能力就是媒介监督。
而媒介的监督又是从舆论监督中体现的。
在经济和政治的建设中都可以看到媒体舆论监督的影子,同样在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中也能看到媒体舆论监督的存在。
媒体的舆论监督就是运用新闻报道形式,通过在新闻媒体上公开曝光的途径,对整个社会的不良言行进行监督。
舆论监督是关系到导向的大问题,党中央把舆论监督问题提到一个关系到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来认识。
舆论监督不具备法律监督、组织监督、行政监督的刚性特征,但却可以产生强大的,无形的力量,促使偏差行为主体强化自律,或者推动社会的有关硬件手段进行他律,以实现制约与纠错。
而从各种新闻媒介开办的舆论监督节目的社会效应来考察,舆论监督还是有着巨大的社会需求和生存空间的。
在中国,目前正以历史上最脆弱的生态系统,承受着世界上最多的人口和最大的经济发展压力,环境问题尤为突出。
弘扬绿色文明,倡导绿色观念,确立绿色伦理,已经成为一项迫切而艰巨的文化工程,大众传媒在参与这项工程中应该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环境新闻是公众新闻,而公众新闻体现的就是公众知情、公众参与和公众监督。
当前,加强环境新闻宣传和舆论监督对于中国的环境保护事业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环境新闻可以启发人们的参与意识;可以弘扬生态文明,引导绿色生活方式;可以促进民主法制建设。
环境新闻记者已经并正在改写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史。
在中国,单纯经济增长的思路正在向追求社会与经济和谐发展的观念转变,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转变。
这个巨大的转变里饱含着广大环境新闻工作者以及千千万万环保志愿者的心血。
应该充分保障新闻舆论对环境问题实施监督的权利,支持媒体客观真实地报道环境问题,通过媒体来引导舆论。
目前,中国环境新闻面对的大环境不错,中国政府把控制人口,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列为基本国策,给了媒体一个很好的环保空间,使媒体在环保宣传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新媒体时代的舆论监督引导
新媒体时代的舆论监督引导作者:肖军来源:《声屏世界》 2019年第7期肖军摘要:在新媒体的冲击下,舆论的生成和传播机制相较以往而言,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新媒体时代下的信息传播、信息控制的难度都在发生着改变。
人们正日益频繁地使用各种新媒体,以满足自身需求;并且人们在获取基本信息的同时,新媒体也渐渐地成长为信息展示、采集民意、意见表达的平台。
近些年来,大量社会热点新闻事件中的公众舆论与新媒体的互动越来越密切,这也表明,新媒体正在不断地影响着公众舆论,而且态势日渐增强。
关键词:新媒体舆论监督引导新闻人新媒体时代的媒介生态正在“以个人为传播主体”的模式,发生着根本性的改变。
这个时代的新媒体以“为广大群众提供参与新闻信息的传受、进行舆论表达、引导舆论空间、拓展舆论渠道、形成舆论格局”为导向;这个时代的民众舆论表达,也呈现出一定的无序性状态,平衡舆论表达与舆论引导之间的关系是克服这种无序性的一个有力手段。
为了优化舆论的引导,要尊重大众,要敬畏舆论,更要服从舆论的传播规律。
新媒体对舆论格局产生的影响新媒体平台已成为舆论生成的重要渠道,并且向所有人开放。
公众可以在这个平台相对自由地表达意见和传达信息。
快速传播的新媒体信息有良好的受众基础,受众的各种观点与对待各类事务态度具有某种兼容性,这些都为舆论的生成奠定了有力的基础。
例如,在官员腐败的情况下,一些网民抨击他们,一些网民冷静思考这些事件指向的各种问题。
在新媒体中,非常积极的公众讨论、相互碰撞的各类观点共荣共生,使得舆论产生有了一个重要的“温床”。
零散化的舆论主体正在受到新媒体浪潮的强力影响。
大众作为舆论的主体,可以通过微博、微信、微头条与网站内容转赞评等途径,参与到社会公共事务的探讨当中,充分发挥了大众的主动权与自主性。
最初在各阶层坚守沉默的那些多数大众群体,也有了越来越多的机会能够在新媒体平台找到自己发言的席位,这更进一步使得舆论主体呈现零散化的新态势。
舆论渠道的多元化为新媒体受众的舆论表达提供了新可能,有了一个可以自由讨论公共事件的空间。
新媒体时代的舆论监管与言论自由
新媒体时代的舆论监管与言论自由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新媒体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表达观点的重要渠道。
然而,新媒体时代的舆论监管与言论自由问题也日益凸显。
本文将探讨新媒体时代的舆论监管与言论自由的关系,并分析其中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一、新媒体时代的舆论监管1.1 舆论监管的必要性舆论监管是指对公众舆论进行引导、管理和控制的行为。
在新媒体时代,舆论监管的必要性更加凸显。
首先,新媒体平台的普及使得信息传播更加迅速和广泛,舆论的影响力也更大。
如果没有舆论监管,虚假信息、谣言等不实言论可能会对社会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其次,新媒体时代的舆论监管可以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防止恶意攻击、侵犯隐私等行为的发生。
因此,舆论监管在新媒体时代具有重要的意义。
1.2 舆论监管的挑战然而,新媒体时代的舆论监管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新媒体平台的匿名性使得一些人可以隐身在网络背后发布不实言论,这给舆论监管带来了困难。
其次,新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速度快,监管部门往往无法及时发现和处理不实言论。
此外,舆论监管涉及到言论自由的问题,如何在保护言论自由的同时进行有效的监管也是一个难题。
1.3 舆论监管的解决方案为了解决新媒体时代的舆论监管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加强对新媒体平台的监管,建立健全的舆论监管机制。
监管部门可以加强对新媒体平台的审核和管理,对发布不实言论的账号进行封禁和处罚。
其次,加强对不实言论的监测和处理。
监管部门可以利用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新媒体平台上的言论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不实言论。
此外,加强对舆论监管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明确舆论监管的范围和标准,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二、新媒体时代的言论自由2.1 言论自由的重要性言论自由是公民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民主社会的重要保障。
在新媒体时代,言论自由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首先,言论自由可以促进信息的多样性和公众的知情权。
在新媒体平台上,人们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从而形成多元化的舆论环境。
新媒体如何影响舆论引导与舆论监督
新媒体如何影响舆论引导与舆论监督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新媒体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表达观点的重要渠道。
新媒体的出现对舆论引导和舆论监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新媒体如何影响舆论引导与舆论监督,并分析其中的利与弊。
一、新媒体对舆论引导的影响1. 提供多元化的信息来源新媒体为人们提供了丰富多样的信息来源,不再局限于传统媒体的报道。
通过社交媒体、博客、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个人和组织可以自由发表观点,传播信息。
这种多元化的信息来源使得舆论引导更加多样化,人们可以从不同角度了解问题,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2. 加强舆论互动和参与新媒体的出现使得舆论引导不再是单向的传播,而是变成了多方互动和参与的过程。
人们可以通过评论、转发、点赞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与他人进行讨论和辩论。
这种互动和参与的机制使得舆论引导更加民主化,人们的声音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关注。
3. 加强舆论的实时性和时效性新媒体的快速传播速度使得舆论引导具有了更强的实时性和时效性。
通过社交媒体等平台,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最新的信息和观点,及时了解社会热点事件的进展。
这种实时性和时效性使得舆论引导更加迅速和精准,有助于引导公众对事件的关注和讨论。
二、新媒体对舆论监督的影响1. 提高舆论监督的效率新媒体的出现使得舆论监督的效率得到了极大提高。
通过社交媒体等平台,人们可以迅速传播和曝光不正当行为和事件,引起公众的关注和讨论。
这种高效的舆论监督机制可以迅速揭露问题,推动相关部门采取行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2. 扩大舆论监督的范围新媒体的普及使得舆论监督的范围得到了扩大。
传统媒体的舆论监督主要集中在政府和企业等权力机构,而新媒体的舆论监督可以涉及到更广泛的领域。
个人和组织可以通过社交媒体等平台对各种问题进行监督,推动社会的进步和改革。
3. 增加舆论监督的公正性和客观性新媒体的出现使得舆论监督更加公正和客观。
传统媒体受到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可能存在偏颇的报道和舆论引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媒介生态环境下的舆论监督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媒体的传播形式也发生变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发展,电视、报纸等传统的媒介面临越来越严峻的竞争压力,随着科学技术的飞快发展,传媒手段与方式也变得多样化与复杂化。
网络改变了传媒,新媒体不仅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改变,还为舆论监督的方式提供新的途径,因此有必要研究在新媒介生态环境下完善我国的舆论监督。
[关键词]新媒介;环境;舆论监督
一、新媒介传播的特征
(一)信息来源多元化
由于互联网的发展,网络信息传播不仅信息量大,而且传播速度也加快,网民获得信息的渠道不仅可以通过电视、还可以通过微信、手机、互联网上其他渠道等。
新媒体技术区别与传统的媒体传播方式,依靠先进的技术、互联网系统,不仅可以满足不同群体的信息需求,而且带来的信息量是以往的传播方式所不及的。
许多信息都可以通过新媒体进行传播,新媒体不仅集合图形、文字、声音、影像为一体,还总结了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信息传播方式的优点,不仅信息来源广,而且还能与网民及时产生互动,网民之间也可以依托新媒体进行沟通交流。
(二)表达方式存在多元化
新媒体不同于传统的媒体传播主要是因为新媒体的表达方式存在多元化,采用网络等新媒体进行传播时,信息的表达方式可以通过文字、图形、声音、视频等进行。
不仅表达的内容丰富多彩,而且形式新颖多样化,可以用更多的选择给信息传播者。
(三)传播渠道存在多元化
从新媒体信息传播渠道上看,新媒体信息传播渠道比传统的媒体传播更宽广,传统的媒体传播是一种以一对多的传播方式,而新媒体的传播者不限定,发布信息者可以是普通的民众,也可以是政府部门。
在新媒体传播形式下,传播的个体可以是传播者又可以是信息的接受者。
(四)可以满足不同群体的多元化需求
传统的媒体传播方式、范围有限,且传播的信息特定性较强,而新媒体背景下,民众获得的信息量空前的丰盛,不仅有新闻,也有娱乐、居家生活、教育等,可以满足不同年龄层、不同群体的需求。
二、新媒介对舆论监督的影响
(一)新媒介为社会舆论监督提供更多的渠道
传统的媒体传播可以产生信息垄断,因为传统的媒体传播是依赖电视、新闻,电视台、广播电台可以对信息进行垄断或改变相关的内容而引导受众的观念。
新媒体依托数字技术、互联网等,不仅传播速度快,而且受众广泛,普通的网民也可以是传播者。
传播与受众随时处于一种互动的交互关系中,每个人在使用网络进行信息沟通时,也被其他人、其他信息所影响。
越来越多的网民使用微博、微信等发布消息进行沟通,相互之间的信息传递不存在垄断现象,也不存在等级制度,人人都可以分享信息、评论信息,任何人都可以在不对他人权益进行侵害的前提下发布自己的信息内容,这使各自可以没有心理负担或压力进行相互沟通交流。
(二)新媒介增强社会舆论的生命力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新媒介的出现使得网络此端与彼端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新媒介作为社会舆论监督的重要工具,对社会现象进行监督,发挥社会喉舌的作用。
如今互联网、数字电视、手机等新媒体传播手段遍布全世界,网域从局域网、城际网到现在的www,网络语言从最初的英文到现在的多国语言,说明网络的全球化速度在不断的加快,而且越来越往深度发展。
网络成为新媒体的主要传播手段,能够为新媒介进行社会监督的重要渠道。
当代社会下的新媒介也是以追求商业利益为目的,但是社会的舆论必须要依靠有深度的报道才能真正展现其生命力,有的新媒介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往往不愿意报道社会一些时事新闻事件,而是将版面留给商业性的广告。
因为有的新媒介怕会引来麻烦,因此会倾向报道一些商业性利益大的广告,而不愿意将版面或者是时段用来报道社会事件。
三、新媒介环境下舆论监督的效果
(一)督促社会事件的解决
社会舆论的力量体现就是督促社会热点事件的解决,防止公权力或者是其他的人利用职权介入事件的处理,使得事件的解决过程能够在公众的视野下进行。
媒体对于社会事件的及时、有效的评论或者是揭露,可以让公众了解事件的真实情况,也可以让公众关心的事件能够得到公正的解决。
(二)促使有关部门关注事件
在网络时代,媒体的作用是巨大的,媒体本身是不具有任何的社会权力力量,媒体能够做的事情是将事件进行宣传报道,还原事件的真相,让广大的公众参与,促动公众的关注力量来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从而促进事件的解决。
新媒介的社会舆论监督功能,可以促进社会整体舆论环境的优化,可以督促有关部门能够正视事件的发生,能够公开公正地解决事件。
如湖南永州“上访妈妈”唐慧案,就是
由于新媒介的宣传报道,引起公众的关注,使得有关部门关注该案,最后得到公正的解决。
(三)赋予媒体新的使命与社会责任
传统的媒体传播的效果与范围都是十分有限的,有的新闻事件只能通过政府官方的报纸才能披露。
但是网络技术的发展带来的新媒介,公众了解时事或者是社会问题的渠道拓宽,还能够及时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态度。
随着新媒介的运用,许多贪污腐败问题、违法违纪行为被披露,如陕西的“表哥”事件以及一些刑事犯罪案件,新媒体都起到了积极的宣传作用。
四、新媒介生态环境下舆论监督存在的问题
(一)存在故意利用新媒介故意打压他人或者损害企业形象的行为
互联网的发展使得新媒介的传播方式多样化,媒体信息传播也多样化,人们之间的信息交流可以通过QQ、微信、MSN等,也可以通过博客、论坛等社区交流群进行交流,而媒体的信息传播已经改变以往的采用纸质版传播的方式,通过各种途径进行信息的传播。
因此有的新媒体利用网络对他人进行攻击或者进行虚假的信息传播,导致他人的名誉受损。
最为突出的是名人的隐私权,有的新媒体不顾职业道德,为了吸引眼球而发布一些不真实的明星消息。
这种消息通过网络信息传播可以迅速蔓延,容易给他人的形象带来负面的影响。
这种虚假报道的行为在新媒介的传播下产生的影响更大,传播的范围更广,传播的速度也更快。
(二)网络舆论监督可能导致矛盾的激化
以往的舆论监督是一种传统性的监督,报社或者是电视新闻的报道都是经过严格的审核,但是如今全球网络化带来的是产生多样化的信息传播途径。
现在的网络舆论环境是比较宽松的,个人可以通过多种网络信息传播途径进行信息的传播,网络信息传播这一方面缺乏相应的法律规范,仅有今年的两高的关于转发与评论信息的司法解释。
五、新媒介生态环境下舆论监督的完善途径
(一)媒体要遵守职业道德
记者要遵守职业道德,还原事件的真相,而不是一种为了获得大众的关注目光而虚假报道,导致企业或者公众的利益受到巨大的损失。
新媒介中的主体要抵制社会的诱惑,要严格要求自己,要接受社会、群众的监督。
(二)要尊重事实,准确报道
新媒介的环境下,媒体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独家的新闻往往受到青睐。
往往独家新闻是很难获得的,因此有的媒体为了追求报道的独家,往往不经审查
与调查就报道,导致报道出现失真。
(三)公众应理性对待网络消息
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在互联网技术发展日益深入化的今天,信息的传播速度、传播的范围、传播的数量都是惊人的,正确辨别网络上的各种信息,理性地看待各种信息,才能使公众正确行使舆论监督力量。
[参考文献]
[1]李希光.转型中的新闻学[M].北京:南方日报出版社.2005
[2]熊国太.略论新闻舆论监督的法律保障[J].求实.2003(11).
[3]陈维维,冯莉.浅析新媒体的传播特性[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9(03).
[4]南长森,王敏芝;从公众舆论看媒介生态——“宝马肇事案”传播学分析[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03).
[5]张焱.新闻专业主义对我国舆论监督的影响[J].求实.2004,(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