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3学年下18、《孟子两章》导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孟子>两章》
【学习目标】
1、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了解孟子散文的特点。
2、反复诵读,理解文意,背诵两文;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
3、理解“天时”地利”“人和”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增强对国家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的认识;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意,并从中得到教益,增强忧患意识,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
【学习重点】
1、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古今异义词及词类活用现象,背诵课文。
2、理清论证思路,把握说理方法。正确认识“得道多助”及“生于忧患”的时代意义。
【学习难点】
理清论证思路,把握说理方法。正确认识“得道多助”及“生于忧患”的时代意义。
【学法指导】
熟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理解作者的观点;搜集孟子的相关资料,把握孟子的“仁政”思想。
【知识链接】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及其门人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对后世中国文化的影响全面而巨大,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他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政治上主张“法先王”。在孔子的“仁”学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仁政”学说,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曾游说梁、齐等诸侯国君,均不见用。退而与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书立说。其言论和行动的记载,保存在《孟子》一书中。
《孟子》文章向来以雄辩著称,它不仅是儒家的重要学术著作,也是我国古代极富特色的散文专集。其文气势充沛,感情洋溢,逻辑严密;既滔滔雄辩,又从容不迫;尤长于譬喻,用形象化的事物与语言,说明复杂的道理。对后世散文家韩愈。柳宗元、苏轼等影响很大。
【使用说明】:A层完成所有题目,B层完成除带“★★”外的所有题目,C层完成除带“★★”、“★”外的所有题目。
第一课时
1、熟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天时
..:地利
..:
人和
..: 4.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环.而攻之:是.天时不如地利:池.非不深:
兵革
..非不坚利也:委.而去.之: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威.天下:
寡助之至
..:亲戚畔.之:
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故.君子有不战:
2、翻译下列句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3、理清思路,背诵课文。
4、写出你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未能解决的问题。
5、朗读课文,理清文脉,把握文意:
(1)本文的论点?
(2)“道”指什么?“人和”指什么?说说二者间的关系?
★(3)谈谈本文的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地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6、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7、从上文看,得“人和”的实质是“”,得“人和”的最佳局面是
“ ” 。
8、本文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
是。(2种)
预习导学学习研讨精读精练
★9、现代生活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仍然有其普遍的意义,请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谈对“道”的理解。
10、请写出一句与“人和”有关的名言警句:
第二课时
1、1、熟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发.于畎亩:举.于版筑之间:举于士.:
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
...人也:
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空乏
..其身:行拂乱
..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人(恒.)过:
曾.益其所不能:然后
..能改:衡.于虑:
而后所.:征.于色发
..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
....:
出.则无敌国外患:生于.忧患:
2、翻译下列句子。
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曾益其所不能。
②人恒过……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③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④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理清思路,背诵课文。
4、写出你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未能解决的问题。
5、朗读课文,理清文脉,把握文意: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
(2)本文第一段为什么要列举一系列历史人物?文中哪一句是从反面论证了这一点?
(3)从行文上看,文章中哪句话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4)比较《孟子二章》在论证方面的不同。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6、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畎.亩()傅说.()法家拂.士()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所以动心忍.性()而后作.()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出.则无敌国外患者()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空乏
..其身()苦.其心志()人恒过.()
8、比较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国恒亡.河曲智叟亡.以应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C.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安能辨我是.雄雌 D.国.恒亡则有去国.怀乡
9、本文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有和。 (用课文词语回答) ★10、开篇列举的六位人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试具体比较分析。他们的经历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预习导学
学习研讨
精读精练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