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词汇层面的英汉语言动静态研究——以中国日报网双语新闻为例
中国日报网英语新闻标题翻译中的新词应用探讨
D U L i - j u a n , C H E N We n - l i a n g
( S c h o o l o f I n f o r ma t i o n E n g i n e e r i n g , F u y a n g N o ma r l U n i v e r s i t y , F u y a n g , 2 3 6 0 4 1 , A n h u i )
语 用效果 , 即 自然 幽默 、 时 尚新颖和 简单 明 了。
关键词 : 新 闻标 题 ; 新词语 ; 语 用 效 果
中图分类号 : H 3 0 9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 2 0 1 6 ) 0 6— 0 1 2 5— 0 4
Ne w Wo r ds App l i c a t i o n i n Tr a ns l a t i o n o f En g l i s h Ne ws He a d l i ne s i n Chi na Da i l y Ne t
s e r i o u s l a n g u a g e s s h o u l d b e us e d i n t h e f o r ma l s t y l e s, wh i l e h u mo r o u s l a ng u a g e s s ho u l d b e a p p l i e d i n t he i n f o r ma l s t y l e s . I t f o u nd t h a t t h e a p pl i c a t i o n o f n e w wo r d s i n t h e Ne ws t i t l e s t r a ns l a t i o n c a n p r o d u c e d i f f e r
英汉移动动词词汇化模式的对比研究——一项基于语料的调查
英汉移动动词词汇化模式的对比研究——一项基于语料的调
查
李雪
【期刊名称】《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0(018)002
【摘要】本文以Talmy提出的移动动词类型学理论为基础,通过语料调查,对英汉移动动词的词汇化模式进行对比研究.通过对英汉样本中移动动词的使用频率、类型及方式状语的使用三个方面的调查和对比,本文阐明了汉语移动动词的词汇化模式类型,并对Talmy移动动词类型学理论中有关汉语的观点提出了修正.
【总页数】4页(P39-42)
【作者】李雪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外语学院,河南,郑州,450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030
【相关文献】
1.英汉运动动词词汇化模式对比研究 [J], 王国光;林岷江;单红
2.语言实证中的英汉隐喻文化之旅——评《基于语料库的英汉词汇隐喻模式的对比研究》 [J], 戴凌靓
3.非词汇化高频动词搭配的组块效应--一项基于语料库的研究 [J], 缪海燕;孙蓝
4.《基于语料库的英汉词汇隐喻模式的对比研究》评介 [J], 林立峰
5.动词happen、occur和“发生”的语言差异性探究——一项基于英汉语料库的调查与对比分析 [J], 张继东;刘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跨文化视域下新闻汉译英技巧探析--以《中国日报》双语新闻为例
跨文化视域下新闻汉译英技巧探析--以《中国日报》双语新闻为例[摘要]本文选取“中国日报双语新闻”微信公众号的中英文新闻文本,从跨文化视角研究《中国日报》新闻的汉译英方法。
本文在分析新闻语言特点的基础上,从跨文化的视角对比《中国日报》中英文新闻语言表达,提出新闻翻译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翻译,译者需要有跨文化思维,合理运用直译、意译、创译等多种翻译技巧和翻译方法,对源语进行“再构思”、“再表达”和“重构”。
[关键词]《中国日报》;跨文化;新闻翻译一.前言翻译不仅仅是不同语言符号之间的转化,也是不同民族、国家文化符号之间的转化。
从本质而言,翻译本身是一种跨文化交际。
在全球信息化的时代,翻译的跨文化交际属性尤为凸显。
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中国在全球的影响力不断提升,为中国国际话语体系的构建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日报》是中国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承担着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客观了解中国的任务,能够助力中国文化软实力与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所需的良好舆论氛围的营造奠定坚实基础,尽量避免因话语权问题产生国际争端,为广泛赢取国际支持创造基础条件[1]。
语言是传播的第一手段,也是国家软实力之一,对外宣传离不开翻译,因此《中国日报》的英译尤为重要。
二.新闻跨文化翻译的难点1.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翻译不仅是语言之间的转换,更是文化之间的交流[2] (Nida,2001) 。
世界各国不同的地理环境及独特的历史进程造就了各自不同的价值观念、生活习惯、思维方式等。
“语言蕴含着文化特色,不同的语言具有各自不同的文化特色”[3](廖七一,2000:232-233)。
新闻往往承载着一个国家、民族或地区的文化内涵,新闻中使用的汉语成语、俗语、谚语对中国读者而言通常是不言而喻的,但可能会让译语受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译者作为文化交流的使者,不仅要精确理解中文新闻,还要创造性地将其转换为英语。
因此,译者除了对英汉两种语言有较高驾驭能力之外,还必须对其对应的文化背景,尤其是文化差异做深入了解,填补新闻中的文化缺省,促进各国之间有效的文化交流。
目的论视角下新闻标题的英译研究——以《中国日报》公众号双语新闻标题为例
Modern Linguistics 现代语言学, 2021, 9(1), 54-59Published Online February 2021 in Hans. /journal/mlhttps:///10.12677/ml.2021.91009目的论视角下新闻标题的英译研究——以《中国日报》公众号双语新闻标题为例陈绮文兰州大学外国语学院,甘肃兰州收稿日期:2020年12月26日;录用日期:2021年1月29日;发布日期:2021年2月8日摘要本文以翻译目的论为理论指导,对比研究英汉新闻标题的特点,发现它们存在一些共同点和不同点。
据此,本文从目的论的“三原则”,即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忠实原则,分析《中国日报》公众号上的汉英新闻标题,发现新闻标题的英译必须忠实于汉语的新闻内容,译文要做到用词简洁和表达准确,才能方便外国读者快速理解新闻主旨。
关键词新闻标题,目的论,汉英翻译,《中国日报》公众号,双语新闻标题A Study on English Translationof News Headlines from thePerspective of Skopos Theory—Taking the Bilingual News Headlines on China Daily’s WechatAccount as ExampleQiwen Chen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s, Lanzhou University, Lanzhou GansuReceived: Dec. 26th, 2020; accepted: Jan. 29th, 2021; published: Feb. 8th, 2021AbstractBased on Skopos Theory, this paper make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features of English and陈绮文Chinese news headlines and finds that they hav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This paper analyzes Chinese and English news headlines from the Wechat account of China Daily from the three prin-ciples of Skopos Theory, namely, the skopos rule, coherence rule and fidelity rule. It is found that the translation of news headlines must be faithful to the news content in Chinese with concise words and accurate expressions, so foreign readers can understand the gist of the news imme-diately.KeywordsNews Headline, Skopos Theory,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China Daily’s Wechat Account, Bilingual News Headline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licenses/by/4.0/1. 引言新闻标题是以最精练的文字将新闻中最重要、最新鲜的内容提示给读者,从而吸引读者阅读。
电视纪录片汉英翻译中的动静态转换研究——以《舌尖上的中国》为例
电视纪录片汉英翻译中的动静态转换研究——以《舌尖上的
中国》为例
杨芳;张超雨;李翠蓉
【期刊名称】《现代语言学》
【年(卷),期】2024(12)4
【摘要】汉语是一种“动态”的语言,主要体现在汉语有一种多用动词或者动词词组以多种形式融入句子的习惯和倾向。
英语是“静态”的语言,主要体现在英语有一种少用动词或者限定性动词而用其它手段表示动作意义的习惯和倾向。
本文试着从汉语动态和英语静态角度出发,以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部分汉英字幕的翻译为例,分析其动静态转换特点,如汉语动词转换成英语名词、介词、形容词及副词;汉语动词的省译;汉语动词译成非限定性动词或者译成并列谓语结构,旨在为电视纪录片的动静转换策略选择提供一点思路。
【总页数】7页(P655-661)
【作者】杨芳;张超雨;李翠蓉
【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外语学院贵阳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纪录片字幕翻译中的文化审美研究——以Wild China以及《舌尖上的中国》为例
2.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纪录片字幕翻译的研究——以《舌尖上的中国》为例
3.纪
录片字幕翻译中的文化审美研究——以Wild China以及《舌尖上的中国》为例4.从美食题材纪录片看网络纪录片相对传统电视纪录片的创新与发展
——以《舌尖上的中国》与《人生一串》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静态的词句视角到动态的语篇视角——语篇翻译教学模式探讨
从静态的词句视角到动态的语篇视角——语篇翻译教学模式探讨谭晶【摘要】The traditional way of teaching translation is limited to the levelof words and sentences. With the final goal of teaching some translation methods, this kind of static teaching mode cannot meet the needs of the new era any longer. The new approach of translation teaching, namely dynamic text-level translation teaching should be adopted to enhance the teaching result. 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text-level translation as well as its necessity and functions. And then it argues thatthe establishment of students' clear concept of text, a reasonable teaching mode and an objective evaluation system are three necessities for the realization of text-level translation teaching.%传统的翻译教学大都局限于词、句层面,以讲授翻译技巧为目的,使翻译成为一种静态的语言形式的对应过程,这种教学模式总体上已经不适应新世纪的教学要求和形势。
如果在翻译教学中引入动态的语篇翻译教学模式,将会对提高教学效果大有裨益。
英汉新闻标题词汇特点对比分析——以《经济学人》和《人民日报》为例
现代商贸工业2019年第18期165㊀作者简介:赵园园(1995-),女,汉族,江西九江人,硕士,上海大学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英汉新闻标题词汇特点对比分析以«经济学人»和«人民日报»为例赵园园(上海大学,上海200444)摘㊀要:标题是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传达新闻主题并吸引读者阅读.新闻,作为信息传递的渠道,其语言特色鲜明,而新闻标题作为新闻语言的表现平台,也具有独特的语言特点.由于中西方语言文化背景的不同,中英文新闻标题在句法结构㊁词汇选择等方面存在差异.理解中英文新闻标题的差异对于深入了解新闻内容和价值,提高语言文字研究能力是必要的.从词汇层面入手,主要以«经济学人»和«人民日报»的中英文标题为例,对中英文新闻标题的词汇特点进行对比分析,对于理解英汉新闻标题的差异,提高英语翻译技能,了解中西方文化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关键词:新闻标题;词汇特点;对比分析中图分类号:G 4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d o i :10.19311/j .c n k i .1672G3198.2019.18.0791㊀引言现代社会瞬息万变,无论是有意观察还是无意吸取,我们每天自然少不了会接收到各式各样的消息.新闻,作为一种传播的媒介,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信息来源.面对蜂拥而至的新闻,人们倾向于先查看新闻标题,然后决定是否阅读它们.标题是新闻的灵魂,正如唐朝诗人贾岛所言: 题者,诗家之主也;目者,明目也.如人之眼目,眼目俱明,则全其人之相,足可坐窥万象 (贾岛«二南密旨 论题目所由»).这句诗句不仅阐明了标题作用,也反映出标题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内容简短而含义丰富的新闻标题越来越受到读者的青睐.作为传递信息的渠道,新闻语言具有独特性,而新闻标题作为新闻的重要概括,也具有其独特的语言特点.由于中英文语言上的差异,中英文新闻标题便在句法结构㊁词汇选择等方面存在差异.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有很多专家学者进行了新闻标题语言方面的研究,成果也颇丰富.而纵观目前国内研究形势,进行新闻标题的英汉语言比较研究还存在较大的研究空间,尤其是英汉新闻标题的词汇特征对比.因此,本文从英汉新闻标题分析入手,以«经济学人»和«人民日报»的中英文标题为主要语料,进行英汉新闻标题词汇特征对比研究,以期进一步丰富现有研究,也为跨文化交际和汉英翻译提供一定的指导.2㊀新闻标题2.1㊀概念作为新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闻标题总是最为先映入人们眼帘,它是新闻内容的缩影,是新闻是否具有吸引力的关键.不少字典和书籍对新闻标题进行了解释,如«辞海»中的定义为:报纸新闻标题用来概括,评价新闻的内容,帮助读者阅读和理解新闻.彭朝丞(2005)认为新闻标题是用大于正文字号以及精警的词语来浓缩和概括新闻内容和中心思想.它是新闻报道的延续和最后的完成.因此,我们可以知道,新闻标题是对新闻内容总结式的评价,言简意赅,通俗易懂,足够让读者了解到新闻的中心要点.2.2㊀研究概况在国外,研究人员对英语新闻标题的研究颇丰.例如,I n g r i d M a r d h (1980)调查研究了大量的英语新闻,归纳并总结了英语新闻标题的词汇和语法特征;I a r o v i c i 和A m e l (1989)分析了新闻标题的语用功能和词汇特点;S t e p h e n W.L i t t l e j o h n (2003)曾指出,新闻标题不仅能给予我们直接的字面意思,它还具有一定的隐含意义,等等.在国内,学者对新闻标题的研究也可以找到一些相关的作品或文献.例如,韩书庚(2014)从语言学角度出发,全面系统地回顾和分析了新闻标题,其中包括词汇㊁语法㊁修辞等,并对汉英新闻标题进行了比较研究;郭可(1995)对中英新闻标题语言进行了比较;陈丽昭(2002)从语法和修辞上对比较汉英新闻标题;张鑫(2012)从关联理论出发,结合«中国日报»的语料,对新闻标题的生成和理解进行研究,等等.从上述研究来看,学者主要集中于本体语言的研究,对于英汉新闻标题的比较研究还存在一定的研究空间,尤其是对于中英新闻标题词汇特点上的对比研究比较少,因此,本研究便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3㊀英汉新闻标题语言共性新闻标题的作用在于帮助读者选择新闻㊁阅读新闻和理解新闻(刘其中,2004).因此,无论是中英新闻标题,都力求使用最简短的语言来最大程度地增强读职业教育与培训现代商贸工业2019年第18期166㊀㊀者的阅读性,同时传递给读者更多的信息量.具体到语言特点上,它们之间的共同点主要有:(1)总的来说,无论是汉语新闻标题还是英语新闻标题语言,都具有言简意赅的共性,它们都用简练的文字浓缩了新闻中最主要的内容,如:①L i g h t s ,c a m e r a ,i m po r t s !(«经济学人»,2018)这则新闻的背景是在中美贸易战下的中国进口博览会.在这标题里,只用了三个名词并列,但已经足够勾勒出进博会非常盛大㊁吸引了广泛关注的情形:l i gh t s 展现出会场灯火通明的盛大景象, c a m e r a 就可以想象出媒体拿着相机狂拍照㊁发报道的场面,而 i m po r t s 则直接揭示了主题,因此这三个词就很好地概括了所要报道的内容.在中文新闻中也有同样的共性,如:②再见,玉米你好,蔬菜.(«人民日报»,2017)这短短几个字就清晰地表达了文章的主题,即一个东北农民的种植转型记.(2)二者都重点突出核心词汇,以求最大程度上地节省空间,常常删略某语法成分的词语.如:①正风肃纪久久为功(«人民日报»,2019).②W h e r en e x t ?D i v i d e d g o v e r n m e n t f o r ad i v i d e dc o u n t r y(«经济学人»,2018).在这两例中,汉英新闻标题都灵活运用了这一省略手法来节省空间.(3)中英文新闻标题都需要一目了然,能够选择一些简单日常词汇,既能表达出整篇新闻又能避免生僻词汇.如:①习总书记办的,都是俺们盼的(«人民日报»,2017).②D i s n e ygo e s b a c k t o t h e f u t u r e («经济学人»,2019).4㊀英汉新闻标题词汇特点对比在语言表达上,英汉新闻标题都应遵循言简意赅㊁突出重点㊁使用简单词的规范.但在具体的新闻报道中,也存在着一定的区别.由于英汉两种文字文化背景的不同,在具体语言表达及使用上,英汉新闻标题便在词汇特点㊁句法结构㊁修辞偏好等方面存在着明显区别.下面,将主要对英汉新闻标题在词汇上的特点进行对比分析.经过分析,中英新闻标题词汇主要在提炼程度㊁词类选择以及简短词使用上具有差异.4.1㊀提炼程度不同中英文新闻标题的词汇都能够简要概括出新闻重点,但在概括程度也即词汇提炼程度上两者有着显著差异.汉语新闻标题具有 全面性 ,即力求全面综合新闻要点.而英语新闻标题则倾向于 重点化 ,即精炼地概括要点,以点带面来吸引读者.这种精炼程度上的区别,主要是由于中英两种语言文字特点形成的.我们知道,汉语是单音节语言,是表意文字,每个字不仅能够单音多义,而且长短均同,易于新闻内容的编排.因此,中文新闻标题是多层次的,尽可能详尽完整地囊括新闻内容.而英语,作为表音文宇,其单词大多是多音节的,每个词的长短不一且语法结构复杂,因此,英文标题只能以精炼的词汇概括出新闻中的要点来吸引读者.此外,英语重形合,主要是通过形态以及形式词来表示词间或句子间的关系,以形显义;而汉语重意合,主要是靠词语与句子的连贯性与逻辑顺序来实现连接,以意统形(连淑能,1993).因此,英语句子结构相对严密,而汉语句子结构则较为松散.如:(1)M o v i e s t a r s a n d s o yb e a n s C h i n a s p u b l i cw o r r i e s p o i n t l e s sa b o u tGM f o o d .(T h eE c o n o m i s t ,2018)这一新闻标题的背景是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以及某一娱乐明星逃税事件.在这一标题中, m o v i e s t a r s 指的便是该娱乐明星, s o y b e a n s 是转基因作物的一大代表,因此,这一主标题便将新闻的重点表达出来了,而副标题中的GM 是个缩写,全称是g e n e t i c a l l y mo d i Gf i e d,通过缩写,便有效地节省了版面.(2)Af a s h i o n a b l e a e s t h e t i c c o n f o u n d sC h i n e s e p a r Ge n t s a n do f f i c i a l s (T h eE c o n o m i s t ,2018)这一标题的中文意思为 流行审美让中国家长和官员都困惑不已 ,这一标题,便直接揭示了文章的中心,也就是中国公众对当前男性审美存在的争议.(3)科技工作者热切关注,各行各业广泛关心.成果令人振奋,精神让人感动(«人民日报»,2019)这一标题详细完整地讲述了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的揭晓场景,体现了我国科技创新成果丰富,也强调了科技工作者不懈拼搏的风采,是科技站线乃至各个行业的学习榜样,它将进一步激发创新㊁激励奋斗.(4)中央政法委牵头成立联合调查组调查 千亿矿权案 卷宗丢失等问题.(«人民日报»,2019)同样,这一则中文新闻标题也详尽完整地综合了新闻要点.4.2㊀词类选择不同不论是英语还是汉语,动词和名词都是句子的重要组成成分.然而,汉语语法虽以名词为重点,在使用频率上动词占主导,为动态语言;英语语法虽侧重动词,在使用频率上名词占主导,为静态语言.因此,具体到英汉新闻标题,这两者句子中动词和名词的使用频率便大不相同.在汉语新闻标题中,动词的使用频率要远高于其他词类,而在英语新闻标题中,动词使用的频率却远低于名词.词频上的区别原因在于,对于英语而言,名词不仅表意功能强大,语法兼容性也更广泛,使用简单的名词结构也能表达出完整的句法结构,而且,在一定的情况下,英语名词也可充当形容词㊁副词㊁动词等不同词类.名词连用是英语中普遍的现象,而动词连用在汉语中则更为普遍.这是因为,动词是汉语句子的主要支撑,并且由于词类划分明确,动词的位置也是无法替代的.现代商贸工业2019年第18期167㊀为了更直观体现这一区别,下面便对«经济学人»中的英文标题以及相应的中文译文进行分析比较.如:(1)英:F a s t e r g r o w t h i s n o t a s i l v e r b u l l e t (T h eE c o n o m i s t ,2010)中:增长更快并非灵丹妙药(2)英:T h e l i qu e f a c t i o no f h a r d w a r e ,t h e r i s eo f t h e v i r t u a l c o m pu t e r (T h eE c o n o m i s t ,2015)中:硬件溶解,虚拟计算机兴起(3)英:T h e c o m p e l l i n g c a s e f o r w o r k i n g a l o t l e s s ?(T h eE c o n o m i s t ,2017)中:大幅减少工作量都有哪些好处?(4)英:T w oo fA m e r i c a sm o s t i n v e n t i v er e gi o n s a r e g r o w i n g cl o s e r (T h eE c o n o m i s t ,2017)中:美国最具创造力的两大地区联系日益紧密(5)英:T h es e a r c hf o r l i f eo n M a r s (T h eE c o n o Gm i s t ,2018)中:搜寻火星生命在以上例子中,英文新闻标题都是尽量不选用动词,若有要选择动词的情况,都会将其转换成其他形式,如:g r o w t h ,l i q u e f a c t i o n ,g r o w i n g 等等.因此,大多数情况下英语新闻标题都以动词的非谓语形式或转化成名词的形式来替换动词.而中文新闻标题则不同,动词的频率非常高,如 减少㊁兴起㊁搜寻 等等.4.3㊀简短词使用不同中英文新闻标题都喜欢使用简短词,但也存在一些差异.英文由于语言特性的限制,为了适合有限的版面,英文新闻标题大量使用 小词 .小词与大词相反,长度较短,表意更为细化,多是字形短小而词义广的单音节词或双音节词,而非多音节词.如英语标题中大多用a i m 来替代g o a l ,o b j e c t ,d e s i g n ,t a r g e t ,p u r Gp o s e 或i n t e n t i o n ,b a n 来替代r e s t r a i n t ,pr o h i b i t i o n 或e m b a r g o ,b i d 来替代t r y ,o f f e r ,a t t e m pt 或e n d e a v o r ,c u t 来替代f a l l ,d e c r e a s e 或d e c l i n e 等(许明武,2003).这些简洁的小词不仅易读,还能节省版面,已经成为英语新闻标题词汇的一大特色.正如E v a n (1972)认为,新闻记者应该首选短小简单㊁词义具体㊁有盎格鲁-撒克逊起源的词,而非字形长㊁复杂㊁抽象的外来词.与英语相比,汉语是每个字单音多义,既能节省版面又便于编排,便不需要去选取和斟酌小词就可达到简练的效果,汉语新闻标题的简短词主要是通过简称或昵称来表示所指.如 中美两国互征关税 ,其原本的语句应该写为 中国和美国两国互相征收关税 ,但是如果全称全部写出,就会让新闻标题更为繁杂,从而影响新闻标题的语言效果.因此,在不影响信息传达的基础上,汉语一般会缩写一些名称,使用简称来表达新闻标题.而对英语而言,往往会为了表达出新意造出新词,尤其是产生以上小词.总而言之,英语新闻标题更多使用小词,而汉语新闻标题则更多简化词语.如:(1)At a l eo f t w ot e c hh u b s (T h eE c o n o m i s t,2017)(2)T h eM e r k e l e r ah a s c o m e t o a n e n d (T h eE c o n Go m i s t ,2018)在(1)中, h u b 指的是某地或活动的中心,小词 h u b 便替代了 c e n t e r 这一较长的单词.在(2)中,选用了相对短的小词 e r a 来表达时代的意思,而没有选用相对较长的单词如t i m e ,e po c h 等等.(3)个税改革,关注 账面 ,更关注 全面 («人民日报»,2018)(4)老乡不脱贫老韩不走人 第一书记韩献良的驻村扶贫路(«人民日报»,2019)在(3)中, 个税 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来表达个人所得税,随着越来越多的读者已经知道个人所得税,因此只需要用 个税 就行.而在(4)中, 脱贫 和 驻村 便是简称汉语,但都能表达出原本的意思.5㊀结语新闻标题,作为报道全文的浓缩,是新闻内容的高度概括,统领着整条新闻的主导思想.它以精炼的文字浓缩了新闻中的要点,并在第一时间提供给受众最需要的信息,吸引读者的注意,进而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使之产生继续阅读新闻全文的欲望.而中英文语言之间存在的差异使得汉英新闻标题在词汇㊁句法㊁编排形式等方面各具特点.本文基于对新闻标题的理解,进行了中英新闻标题词汇特点的对比.对比发现,在新闻标题的语言规范方面,由于版面空间和布局的限制,中英文标题都以简练且信息含量大的词汇进行表达.在词汇特点上,中英文新闻标题在提炼程度㊁词类选择以及简短词使用上具有差异.通过对比,有利于提高我们阅读新闻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提高英汉翻译的水平.因此,研究和对比英汉新闻标题词汇特点有其现实意义.参考文献[1]E v a n s ,H.N e w s m a nE n gl i s h [M ].L o n d o n :H e i n e m a n n ,1972.[2]i a r o v i c i ,e .&r .a m e l .t h es t r a t e g y o f t h eh e a d l i n e [J ].s e m i o t i c a ,1989,77(4).[3]m a r d h ,i .o n t h e g r a m m a r o f e n g l i s h f r o n t p a g e h e a d l i n e [M ].c a l i Gf o r n i a :l i b e r l a r o m e d e l /g l e e r u p,1980.[4]陈丽昭.中英新闻标题对比研究[D ].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2.[5]郭可.中英新闻标题语言比较[J ].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5,(4).[6]韩书庚.新闻标题语言研究[M ].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4.[7]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8]刘其中.新闻翻译教程[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9]彭朝丞㊁王秀芬.标题的制作艺术巨[M ].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2.[10]许明武.新闻英语与翻译[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11]张鑫.关联理论视角下新闻标题的生成和理解[D ].太原:山西师范大学,2012.。
网站新闻的语域变异及其翻译——以中国日报网英文新闻编译为例
Modern Linguistics 现代语言学, 2020, 8(2), 143-148Published Online April 2020 in Hans. /journal/mlhttps:///10.12677/ml.2020.82021Register Variation of Website Newsand Its Translation—A Case Study of Translating China Daily Website English NewsJiahui YuCanvard College of Beij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 BeijingReceived: Feb. 23rd, 2020; accepted: Apr. 3rd, 2020; published: Apr. 10th, 2020AbstractCompared with news of other media, website news writing is more easily influenced by external factors such as the hyperlinks of internet, the big data and the page views etc. In addition, the ex-pression and sentence structure of website news are much more flexible, which can explain why language deviation occurs in website news. These creative language deviants in website news can provoke vivid and eye-catching effects. Halliday, the founder of the Systematic-functional Gram-mar, emphasizes that changes in context may cause the language deviation. 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 between register variation and the three variables of register, namely field, tenor and mode. To better produce the effect of such register variation, the author attempts to provide some translation methods including the literal translation, free translation, and paraph-rasing etc.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register theory. This paper is expected to enrich studies on language deviation as well as website news writing.KeywordsRegister Theory, Register Variation, Eye-Catching Effect网站新闻的语域变异及其翻译——以中国日报网英文新闻编译为例于佳惠北京工商大学嘉华学院,北京收稿日期:2020年2月23日;录用日期:2020年4月3日;发布日期:2020年4月10日于佳惠摘 要和其他新闻媒介相比,网站新闻易受超链接、大数据、浏览量等外部因素的影响。
英汉静态与动态研究综述——兼论翻译中静态与动态的转换
词, 汉语语法则重在名词。 【他不仅 多次 申明这 一观点 , ”2 而 且针对多数学者英语 以名词为重点 、 以动词为重点的看 汉语 法 , 汉语语法修辞新探》 在《 中专辟 出“ 汉语语法 不以动词为
重点论” 一小节讨论这一问题 j 。 申小龙 比较 了上述 两人 的观点 , 认为之所 以 出现矛盾 , 是 因为二人谈论 的是汉语 的两种不 同的句子类 型 , 同济谈 林
---— —
1 40 ・— - - —
是指在语 法理论研 究层 面上 。而英 汉对 比时 所谈 的英语 的
名词优势与汉语的动词优势 都是指 两种 语言 文本 中使用 名
谓语 、 宾语 、 表语 、 补语 、 定于 和状语 , 形态不变 ; ) 2 汉语 动词
英汉静态与动态研究综述 —兼 译中 — 论翻 静态与动 转换 态的
张 坤 坤
( 山东 大学 外 国语学院 , 济南 2 00 ) 5 10
摘
要: 英语和 汉语相 比较 而言, 英语名词使 用频率高 , 具有静态优 势 , 而汉语动词使 用频率高, 具有动态优 势。
通过英汉互译文本的对 比分析 , 可以在 一定程度上验证英语 的静 态优势及汉语 的动 态优 势, 而认识 到这一规律可以
率动词 占优势 ; 英语语法 以动词为重点 , 运用频率名词 ( 介 + 词) 占优势 。[粥‘ ” 】 蛳 综上所 述 , 我们认为 , 主张汉语重在名词 , 英语重在动词
现为英语的名词优势和汉语的动词优势。较早提出这种论
点的是林 同济 ,汉语的特点是动词优势 , “ 英语的特点可说 是
基础都是汉语 的全部句子 , 并不只是一部分句子 ”更重要 的 ;
态优势主要体现在较多使用动词上。我们说“ 较多” 使用 ,
基于语料库的商务英汉词汇对比研究--以《中国日报》为例
64现代交际·2019年11期作者简介:张延玉,西安外国语大学商学院2017级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商务英语语言研究。
基于语料库的商务英汉词汇对比研究——以《中国日报》为例张延玉(西安外国语大学商学院 陕西 西安 710128)摘要:通过自建中国日报商务新闻英汉语料库,利用Antconc 和Paraconc 软件对商务英汉词汇进行对比研究。
本文对英汉语料库进行了词汇密度、搭配和高频词分析,研究发现:商务英语新闻比对应的汉译本新闻词汇使用更加丰富,词汇量更大;在高频词汇的使用上,从词性来看英语文本有名词、动词和副词,汉语译本则更偏向于使用名词。
关键词:商务英语 商务汉语 词汇中图分类号:H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1-0064-02商务英语在国际贸易往来中扮演重要角色,作为一种专门用途英语,其词汇具有一些特定特征。
基于语料库的商务英汉词汇对比研究,能够在对比中发现两种语言商务词汇的特征和使用特点。
本论文通过收集中国日报双语新闻板块的信息,构建一个商务英语新闻语料库共计3151词和一个对应的汉译本语料库共计5746字,运用Antconc 和Paraconc 软件对商务英语词汇进行对比研究。
之前的学者做过基于语料库的商务英语词汇研究,胡春雨(2011)对语料库与商务英语词汇进行了研究,从主题词分析、搭配分析、词丛分析三个方面探讨了语料库在商务词汇研究中的具体应用,并指出相关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李传芳,余军和林竞(2015)通过词频分布比对商务英语词表词频证实商务英语词汇与通用英语词汇的逻辑关系,进而推动商务英语词汇的描述与研究。
从中国知网中未检索到基于语料库的商务汉语词汇研究和基于语料库的商务英汉词汇对比研究,但有商务汉语词汇研究和商务英汉词汇对比研究。
语料库语言学的发展促进了对商务英语词汇特征的进一步研究。
语料库语言学因其语料真实丰富、易于检索分析等优势,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过去因语言材料不够充分而多依赖主观自省的不足,使商务英语词汇开始从传统的直觉经验方法转向基于统计的方法(胡春雨,2011:57)。
论汉英语言动态静态之差异——以莫言《讲故事的人》及其英译为例
- 186-校园英语 / 翻译研究论汉英语言动态静态之差异——以莫言《讲故事的人》及其英译为例湖南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何梦丽【摘要】英汉两种语言在句法结构上存在很大差异,一个重要方面表现为英语是静态型语言,汉语是动态型语言。
也就是说,英语句子的基本意义常用静态方式表达,很多时候仅用名词、介词、形容词及其短语;而动词在汉语句子表达中占有重要地位。
翻译时应充分考虑两种语言的特点,掌握其转换规律。
本文首先分析汉英语言动静态差异的成因,然后以莫言的演讲《讲故事的人》及其英译为例,主要从词汇角度探讨译作在语言表达上所体现出来的差异。
【关键词】汉英对比 句法结构 静态与动态 翻译一、前言英汉两种语言属于不同的语系,由于其产生的历史、文化、社会等背景的不同,在表达习惯上存在一定差异。
英语强调静态表达法,多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
而汉语则充满各种动态表述,句子往往以动词为核心,支撑整个句子框架。
翻译时,应考虑英汉静动态优势的差异,注意形态转换,使译文地道传神,在表达出原文内容的同时也符合目的语规范。
分析文本选自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后受邀在瑞典学院发表的演讲《讲故事的人》(Storyteller),作者以独特的方式展示了自己的成长经历、文学创作之路及制度与个人的种种问题。
译本选自“英文巴士”网站,文字精妙地道,传情达意,很好地体现了两种语言动静态之差异。
二、汉英语言动静态差异成因1.哲学观差异。
语言和哲学观密不可分,哲学观差异是语言差异的基础,语言形式上的差异是哲学观差异的体现。
方东美指出,西方重“存有”的静止的自立性,东方重“存有”的动态流行性。
西方哲学强调“二元对立”,重点在“自然”。
体现到语言上,就是注重语言形式和结构的完整性和逻辑性。
而哲学上“存有”的“动态流行”特征使得汉语重意合,动词处于明显的优势地位,多用具体词,常出现主语缺省,缺省部分的意义可根据整体语境“悟”出来。
2.思维方式的差异。
首先,英民族是个偏向于抽象思维的民族,重视理性知识,多依靠实证分析、逻辑推理得出科学客观的结论。
科技翻译中翻译转换理论的映现——以中国日报网双语阅读中的翻译为例
校园英语 / 科技翻译中翻译转换理论的映现——以中国日报网双语阅读中的翻译为例兰州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段文颇 邢冉冉【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以及中国与世界其它各国之间交流的日益频繁,翻译领域的分工越来越细,由此应运而生的科技翻译这一领域也愈发受到众多学者的重视与探讨。
卡特弗德以韩礼德的“阶和范畴语法”为母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翻译转换理论。
本文将结合卡特弗德对翻译转换的具体分类,分析其在科技翻译中的应用。
【关键词】科技翻译 卡特弗德 层次转换 范畴转换一、引言科技类文章是大众和专业人士获取科学知识的重要渠道,同时也是知识传播和先进科技的重要载体。
要想更好的实现科技的交流,就要对科技翻译重视起来。
在我国,翻译方法的研究有很多,然而很少有人从词汇、句法和语义这些层面进行研究,深入到翻译过程中的具体变化或转换中去。
本文拟从科技文本的特征入手,具体分析卡特弗德转换理论在科技英语翻译中的应用。
二、卡特弗德的翻译转换理论“转换”这一概念最早被认为是由卡特福德在其著作《翻译的语言学理论》中提出的。
他的翻译转换理论是基于翻译的语言学理论框架之中的。
他区别了形式对应与文本等值。
文本等值总是运用在特定的一对原语文本与译语文本之间,而形式对等是一个基于系统的一组语言的相对大体概念。
既然原语与译语之间有明显的差别,卡特福德认为翻译转换的发生还是很有必要的,并把翻译转换定义为“从原语到目标语过程中偏离了形式对应”。
他区别了两类转换,即层次转换和范畴转换,层次转换又可以再细分为结构转换、单位转换(又称为层级转换)、词类转换和内部系统转换。
三、卡特弗德翻译转换理论在科技翻译中的应用本文选取了中国日报网双语阅读中的科技类文献为语料,进行了以下的具体分析。
1.层次转换。
层次转换即“处于一种语言层次上的原语单位,具有处于不同语言一层次上的译语翻译等值成分”。
基于韩礼德的理论,卡特福德认为语言可以区分为以下四种可能的层次:语法层、词汇层、形态层和语音层。
中国特色政论文语言动态与静态性研究——以《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
动态,静态,语言学,中国特色政论文,翻译
Copyright © 2019 by author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licenses/by/4.0/
收稿日期:2019年7月16日;录用日期:2019年7月31日;发布日期:2019年8月7日
文章引用: 张铭焱. 中国特色政论文语言动态与静态性研究[J]. 现代语言学, 2019, 7(4): 460-465. DOI: 10.12677/ml.2019.74060
张铭焱
摘要
本文以《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为例,运用汉英对比语言学的理论分析了双语版报告在语言层面表现出 的动态和静态差异。从词汇和句法两个层面研究发现,英文版政府工作报告整体呈现静态性,具体表现 为名词、介词、形容词及并列句的频繁使用;中文版政府工作报告动态性较强,反映在动词的选择、重 复现象、联动句式和排比句式的使用上。本文从两种语言词汇选择、句法使用的不同,旨在体现中英两 种语言的动静态差异,提醒译者注意这一语言现象,以期提高中国特色政论文的翻译质量。
A Study on the Dynamic and Static Feature of Political Paper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ake the Report on the Work of the Government in 2019 and Its English Translation as an Example
Keywords
中国日报网中英语新闻语篇的及物性分析
中国日报网中英语新闻语篇的及物性分析作者:郑倩贞来源:《大东方》2015年第08期摘要:新闻是对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
新闻语篇对时间性和事实的客观性的要求使它有别于其他的语篇类型。
本文从中国日报网中选取3篇英语新闻语篇,运用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中的及物性理论对其进行分析,统计各类及物性过程所占的比例,研究中国日报网英语新闻的及物性特点以及各类过程在新闻报道中所起的作用。
关键词:英语新闻语篇;及物性;中国日报网一、引言新闻是对新近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或是早已发生却是新近发现的有价值的事实的及时报道。
新闻的传播必须符合客观事实。
它的特点有:真实性、及时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广泛性、开放性、变动性。
《中国日报》是中国国家英文日报,提供了中国了解世界、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渠道。
中国日报网是国家级综合性媒体网站和中国最具影响力的英文门户网站。
因此它的文章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本文从中国日报网中随机选取3篇英语新闻报道,依据韩礼德的及物性理论,分析各个小句所属的过程类型,进行分类统计,进而分析中国日报网新闻语篇的及物性特点及各类过程在语篇中所起的作用,旨在更好地理解新闻的语篇意义。
二、及物性理论概述韩礼德指出语言有三种元功能,即概念功能、人际功能、语篇功能。
而概念功能主要由及物性系统(transitivity)和语态(voice)两部分组成。
韩礼德(1967:38)认为,及物性系统与小句所表达的过程类型有关,与过程的参与者有关,生物还是非生物,并且与过程和参与者的归属和环境有关。
因此,及物性系统可分为三个组成部分,分别是:过程类型,即小句中的动词短语;过程中的参与者,通常为小句中的名词短语;与过程有关的环境成分,通常为小句中的副词短语和介词短语。
韩礼德(1994:106)还指出,通过及物性系统可把人类的经验世界分成不同的过程:物质过程、行为过程、心理过程、言语过程、关系过程和存在过程。
物质过程是指做某件事的过程。
交际翻译理论下新闻文化负载词句英译研究——以《中国日报》(China_Daily)为例
ENGLISH ON CAMPUS2022年41期总第637期交际翻译理论下新闻文化负载词句英译研究——以《中国日报》(China Daily)为例摘 要:新闻英语作为传递信息的重要文体,是加强我国与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与载体。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对新闻翻译的要求愈加强烈,以提高信息传递与文化弘扬的准确性。
本文依据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理论,以《中国日报》(China Daily)中的文化负载词为例,简要说明交际翻译理论及文化负载词的相关概念,详细阐述交际翻译理论在新闻英译中的应用,有助于译者更精确地做出不同文体类型的翻译,读者更高效地阅读英语新闻。
关键词:新闻文化负载词;交际翻译理论;英译研究;《中国日报(China Daily)》作者简介:韩瑞芬,内蒙古工业大学。
一、引言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跨文化交流愈加频繁,国际交流在帮助我们认识世界其他国家的同时,也为其他国家更好地了解我国提供了方便。
新闻英语作为典型的信息型文本,其内容具有准确性、真实性和时效性的特点,而新闻中又常含有文化负载词。
基于此,译者对于新闻英语的翻译应突出人际功能,借助交际翻译理论完成新闻英语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有效保证翻译的准确性。
二、交际翻译理论简介交际翻译理论是英国翻译学者纽马克(Peter Newmark)在《翻译理论研究》中提出的翻译方法之一,由于其语言表达简洁,内容丰富准确的特征,被广泛运用于翻译实践之中,并对我国翻译理论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与语义翻译相比,交际翻译的核心在于传递信息。
交际翻译注重根据目的语的语言、文化和语用方式传递信息的同时,十分重视翻译后的交际影响。
此外,交际翻译所产生的译文通常通顺简洁、清晰直接且规范自然,符合特定的语域范畴。
因此,类似于新闻英语的非文学体裁,更适合运用交际翻译的策略,从而使读者对原文或事实有明确的认识与理解。
三、交际翻译理论指导下的文化负载词句英译案例分析1.文化负载词,又称文化独特词、文化内涵词,指的是具有民族文化色彩的词语、词组和习语,也是一个民族语言系统中最直接、最敏感地反映该民族历史文化和民族风俗的语言层面。
浅析英汉语言特点及翻译中动静态转换现象——以《边城》为例
浅析英汉语言特点及翻译中动静态转换现象——以《边城》为例武保勤【摘要】为实现英汉互译中动静态的灵活转换,避免出现机械式翻译的错误,提高翻译质量.通过对比沈从文先生的《边城》和Jeffrey C.Kinkley翻译的英译本,主要从英汉用词特点,英汉句子结构特点两方面分析了英汉语言在表现动静态方面的差异,从而得出汉语具有动词优势偏动态,英语具有介词名词优势偏静态的结论,并提出在英汉互译中要灵活运用词性转换策略.【期刊名称】《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27)001【总页数】5页(P84-88)【关键词】动态;静态;思维方式;词性转换【作者】武保勤【作者单位】桂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广西桂林541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6英汉两种语言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其中较为典型的就是动静态差异。
英语倾向于多用介词和名词,因而叙述呈静态(static);汉语倾向于多用动词,因而叙述呈动态(dynamic)。
[1]国内关于英汉动静态差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层面,如连淑能、邵志洪、刘宓庆分别将英语的静态趋向和汉语的动态表现归了类,详细阐述了英汉语言的动静态倾向。
以文学作品为文本,把翻译,文学及语言学结合起来,通过对比沈从文先生的《边城》和Jeffrey C. Kinkley的《Border Town》不难看出,很多在汉语文本中呈现动态的句子在翻译成英语时在不同程度上转换成了偏动态的句式,英汉两种语言的动静差异在文本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这种差异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英语习惯多用名词和介词,即使是可以用动词的地方,英语还是尽量会采用单词的名词形式,呈现出静态之感,我们所称的名词化就是这样渐渐产生的。
功能学派认为名词化不是纯粹的词汇过程,而主要作为一种将主谓完整句或动词短语这类典型动词小句转化为名词短语的语法手段。
[2] 相对于汉语中生动形象的名词,英语中部分名词抽象性较强,对于展现英语静态的一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如:Arrogance and complacence turned out to be his ruin.抽象词ruin在句中实指“祸因,完蛋的原因”,该句译为:骄傲自满最后毁了他。
浅析在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中静态与动态的表现
浅析在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中静态与动态的表现英汉两种语言,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分属不同语系,两种语言存在诸多不同。
英汉翻译离不开对这两种语言进行对比,对于翻译实践来说,明白英汉两种语言各自的特点是翻译的前提,它对翻译的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着重从英汉语言静态与动态的特点进行对比,从而更好地理解英汉语言特点和加强翻译实践能力。
标签:英汉语言对比;翻译;静态;动态1.英语的静态倾向表现1.1 名词化英语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语言,其显著特点是词缀丰富。
英语中丰富的词缀使得有些动词和形容词很容易派生为名词形式,从而使得名词化成为英语常见的现象。
且名词与动词之间的相互转化也是英语的独特之处。
以下实例选自第十六届“韩素音青年翻译奖” 英译汉参赛原文Necessary Fictions 的第一段:英语静态:The play thus moves on two levels.On one,it is the story of a judicial murder for money,an indictment of materialism. 汉语动态:该剧在两个层面上展开:一方面,它讲述了一个看似合法、实为有悖公理的图财害命的故事。
抨击了物质享乐主义。
1.2 名词表示施事者代替动词英语常用含有行为和动作意义的普通名词代替动词,很多由动词派生的名词既表示施事者又保留原来动词的意义。
例如基于动词词干的- er /-or 派生名词,- er /-or 派生名词化使原来动态的表达方法转换为静态的表达方法。
以下实例选自第二段以及参考译文《必要的虚构》(王宏译、徐青根审定,2004)英语:He is“Head master of College,and lover of t he noblest Muse.”He sponsors the town’s Youth Club and describes himself as “a humanist,a lover of the ancient Greeks,an admirer of Plato.”He is a true believer in all those liberal and rational values that Western culture has inherited from antiquity. 汉语:作为“居伦学校的校长、最尊贵的缪斯女神的仰慕者”,他资助了该城的青年俱乐部,并自诩“崇尚人文主义、热爱古希腊人、仰慕柏拉图”。
静态与动态——英汉用词差异及其翻译
静态与动态——英汉用词差异及其翻译
刘玲慧
【期刊名称】《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0(012)001
【摘要】英汉用词差异很大:英语倾向于多用名词、介词、形容词等呈静态词类,是一种静态的语言;汉语倾向于多用动词,叙述呈动态,是一种动态的语言.蕴藏在语言表面形态差异之下的是中西方思维、哲学观和文化心理的巨大差异.英汉两种语言的互译要充分尊重译入语的表达习惯.因此,词类静态动态灵活转换的翻译策略对提高译文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总页数】6页(P71-76)
【作者】刘玲慧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059
【相关文献】
1.词汇运用——在英汉对比翻译之静态与动态表达中的差异与翻译 [J], 张淑媛
2.从认知看英汉语言静态与动态对比及翻译启示 [J], 王文莲
3.从认知看英汉语言静态与动态对比及翻译启示 [J], 王文莲;
4.科技英语翻译应充分体现英汉在句法结构和用词特点方面的差异 [J], 刘典忠
5.英汉差异与动态对等——学生英汉翻译错误简析 [J], 刘树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词汇层面透析英汉文化差异
从词汇层面透析英汉文化差异
江瑞
【期刊名称】《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1(002)002
【摘要】语言作为再现社会发展和变迁的一面镜子,浸透着民族的文化,人类所有的文化现象都可以通过语言得以体现.语言和文化相互依赖,相互制约.作为语言中最活跃的因素,词汇不再仅限于表达肤浅的字面意义,而是蕴含着不同的文化传统所赋予它的不同文化内涵.
【总页数】3页(P46-48)
【作者】江瑞
【作者单位】南华大学,外语部,湖南,衡阳,421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3
【相关文献】
1.从词汇层面看英汉文化差异 [J], 李娟
2.从词汇层面透析英语性别歧视语 [J], 兰洁
3.功能加忠诚原则视角下商务事务中汉语英译的词汇层面研究 [J], 白荣亮
4.基于词汇层面的英汉语言动静态研究——以中国日报网双语新闻为例 [J], 张爻
5.从词汇层面看现代汉语名词化的方式与途径 [J], 范淑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odern Linguistics 现代语言学, 2020, 8(3), 471-476Published Online June 2020 in Hans. /journal/mlhttps:///10.12677/ml.2020.83065A Study of the Dynamicity andStativeness of Chinese andEnglish Language Based onthe Lexical Level—Taking the Bilingual News on China Daily Website as ExampleYao Zhang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Qingdao ShandongReceived: Jun. 9th, 2020; accepted: Jun. 23rd, 2020; published: Jun. 30th, 2020AbstractAs a window of publicity, news has its own specific writing standards. Moreover, bilingual news should also obey the languag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arget readers. Taking the bilingual news on China Daily website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studies the dynamic and static features of the lan-guage in the news based on the lexical level, aiming to provide the dynamic and static features of the English and Chinese language for news compiler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bilingual news. It has been found that, English expressions tend to be static due to the frequent use of nominaliza-tion, prepositions, adverbs and adjectives; while Chinese expressions tend to be dynamic, which is usually showed in the continuous use of multiple types of verbs.KeywordsLexical Level, Chinese and English Language, Dynamicity and Stativeness, The China Daily Website基于词汇层面的英汉语言动静态研究——以中国日报网双语新闻为例张爻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外国语学院,山东青岛收稿日期:2020年6月9日;录用日期:2020年6月23日;发布日期:2020年6月30日张爻摘 要作为外宣的窗口,新闻有其特定的撰写规范,双语新闻更是要切合目标语受众的语言特点。
本文以中国日报网的双语新闻为例,基于词汇层面,对新闻文本中语言的动静态进行研究,旨在为新闻编译者提供英汉语言动静态特点,提高双语新闻质量。
研究发现,英语表述由于名词化、介词、副词和形容词的频繁使用,多呈现为静态性;而汉语则倾向于动态化,通常出现多类动词连续使用的现象。
关键词词汇层面,英汉语言,动静态,中国日报网Copyright © 2020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licenses/by/4.0/1. 引言著名语言学家陈原在1980年曾指出,“语言中最活跃的因素——词汇常常最敏感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和社会思想的变化。
作为让人们表达思想的基础,词汇载录着一个民族丰富的文化信息,直接或者间接地映射它所积淀的独特的文化蕴涵。
”[1]由于地理环境、思维方式、宗教信仰、政治文化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英汉两种语言存在各种差异,其中动静态差异最为明显。
我国著名语言学家连淑能在其专著《英汉对比研究》中也提到:“英语倾向于多用名词因而叙述呈现静态,汉语倾向于多用动词,因而叙述呈现动态。
”[2]。
新闻,作为社会、文化、经济、政治等信息的重要的载体,同时具备时效性、真实性与准确性三大特点,是对外展现中国全方面发展的重要窗口,也是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途径。
新闻是一种特殊的文体,有其特有的语言特点。
新时代互联网新媒体的出现拓宽了新闻传播的渠道,根据网站的特点,流行语、新生词并不陌生[3]。
在新闻的翻译过程中,为追求准确、新颖的特点,符合读者需求,会有明显的动静态差异。
本文从词汇层面研究英汉语言的差异,选取英语静态化的特点与汉语动态化的特点,对多篇中国日报网双语新闻进行对比研究。
2. 英语静态化的体现方式在汉语句子中,凡有动作意义多由实义动词来表示。
在英语句子里,往往只使用一个实义动词表示最主要的动作,其他动作则用含有动作意义的动词不定式、-ing 分词以及含有动作含义的动名词、形容词等加以表示[4]。
2.1. 名词化现象英国著名语言学家伦道夫·夸克(Randolph Quirk)认为,名词的特征是“静”,因为名词所指的东西被认为是稳定不变的;无论(形体上)具体的名词如房子、桌子、纸张,还是(思维中)抽象的名词如希望、植物和长度,都是如此。
西方人注重理性,其哲学是求知识的学问,擅长于探究客观世界的本质,因此,在语言上就表现为不喜欢用动词来表达其情感,而擅长于用名词,尤其是用抽象名词来进行抽象思维和张爻科学思维并探究客观世界,从而达到以理服人的目的[5]。
因此,在英语表述中,动词的名词化现象是非常常见的。
例1:我们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推出8个方面90项政策措施,及时有效促进了保供稳价和复工复产。
译文:While continuing to advance epidemic control, we have also promoted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With 90 policy measures in 8 categories, we have ensured stable supplies and prices and the resumption of work and production in a timely and effective manner.英文译文中,用“continuing”“resumption”“production”来表达原文“统筹”“复工”和“复产”的含义。
译文用-ing分词和由动词等其他词类派生出来的名词,从而减少动词的使用,使新闻文本的翻译更加简洁。
此外,这一表述符合英语表述习惯,充分体现英语的静态化特征。
2.2. 介词的使用优势在英语文本中,介词使用非常广泛,且经常用作动词含义。
因为英语介词是随着古英语名词格的弱化和消失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介词优势是名词优势的必然结果。
英语多用名词,必然也要多用介词,因而产生了介词的优势。
介词优势与名词优势结合,使英语的静态倾向更为显著[2]。
在中国日报网的新闻中,介词的使用也十分常见。
例1:……推出8个方面90项政策措施,及时有效促进了保供稳价和复工复产。
译文:With 90 policy measures in 8 categories, we have ensured stable supplies and prices and the resumption of work and production in a timely and effective manner.中文版新闻文本中出现了“推出8个方面90项政策措施”,而译文用“with 90 policy measures in 8 categories”来表达,“with”表示伴随的含义,表明这一措施已经实施,这一动作已经完成。
在这里,介词的恰当使用既简化了原文,避免多动词冲突,又凸显了介词在英语表述中的优势。
例2:世卫组织透露,这是高力医生第一次被人称为高力伯伯,他很喜欢这样亲切的称呼。
了解到信的内容后,他就表示一定要亲笔回信,而且坚持要用中文。
译文:According to the WHO, when Galea learned of the letter's content, he insisted that he reply in Chinese.英文译文用“According to”替换原文的“透露”一词,这在日常表达中是很常见的。
“According to”通常可翻译为“据……所示”“根据……”“……透露”。
将介词优势与名词化现象相结合,然而在相对应中文版语料中没有任何介词的出现,由此可见介词的使用在英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介词在某种程度上配合并促进了名词化现象的出现,使静态效果倍增[6]。
2.3. 形容词和副词的使用2.3.1. 形容词英语常用动词的同源形容词与弱式动词相结合的方式表达动词的意义。
英语常常通过动词的派生、转化、弱化和虚化等手段,采用非动词的形式表达动词的意义,因而表达呈现静态[7]。
因此,形容词的张爻使用也是体现英语静态化的因素之一。
为保证宣传的准确性与合理性,英语新闻中常用形容词表达当事人的生理和心理感受,以及事物发展的趋势与状态。
例1:他告诉该网站,他对参与者的积极反馈感到惊讶。
译文:He told the website he was surprised at the positive feedback from those who took part.例2:这家俱乐部的经理阮亮亮(音)告诉第六声网站:“最近很多朋友和客户都说,他们已经厌倦了室内生活。
译文:Ruan Liangliang, manager of TAXX Shanghai told Sixth Tone: "Recently many of our friends and cus-tomers have said they are bored with their indoor lives.例3:她说,这些健身视频有助于人们交流,让他们知道有资源可以利用,顾客也很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