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作战能力评估指标及模型构建的思考

合集下载

态势感知能力作战试验鉴定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态势感知能力作战试验鉴定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态势感知能力作战试验鉴定指标体系构建研究随着新军事变革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信息化战争的一体化联合作战将成为未来战争的主要形式。

其中,战场态势感知能力成为作战成败的关键因素。

未来作战形式的变化也对战场态势感知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信息化部队的装备及编制体制来评估信息化部队的战场态势感知能力,对其满足战场需求的程度和实战能力进行综合评价与鉴定,将在未来作战中对整个战争局面产生不可小觑的影响。

本文中笔者详细叙述了态势感知能力作战试验鉴定指标体系构建研究,希望以此能够对我军作战的胜利产生重要影响。

标签:态势;感知;能力;鉴定指标;建构一、态势感知能力作战试验鉴定指标体系构建研究的意义为共享战场态势感知,并获取战场上的信息优势,在一体化的联合作战中取得根本的胜利,国内外对战场上的信息化和数字化尤其是战场态势感知能力作战不断进行广泛而深刻的研究。

战争的胜利倾向于拥有优势的一方。

兵力优势和竞争优势有着本质的不同。

兵力优势是指在参战人数及人员素质、人员作战能力等方面具有优势,而竞争上的优势源于信息、装备、科技水平、现代化程度等方面形成的综合优势。

在未来的战争中,信息优势逐渐成为竞争优势的核心。

一旦取得信息优势,军队指挥官就能比敌方更快更好地制定决策,达到先发制人的目的。

给敌方制造不断地干扰和麻烦,达到歼灭敌人的目的。

此外,信息优势有助于遇见部队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需求,从而以较短的时间内控制态势的发展,为达到最终目的创造条件。

作战态势感知系统能够使指挥员将精力放在与敌人的作战上,无需浪费时间去侦探敌军的兵力部署,能够极大提高我军的战斗能力。

其次,态势感知信息系统可以使各级指挥官员和下级军官都能快更好的了解作战意图,保持与上级和下级同步与协调,更好更出色的完成作战任务。

另外,共享态势感知能帮助高级指挥官更好地了解地方部队的兵力部署,最终提高我军战斗力,且保持对敌进行致命的打击能力。

最后,共享态势感知也有助于我军监视敌方部队的作战意图和军事力量。

数字化部队作战能力评估指标体系

数字化部队作战能力评估指标体系

V01.34,No.9火力与指挥控制第34卷第9期Fire C o n t r o l&C o m m a n d Control2009年9 S e p.2009月文章编号:1002—0640(2009)09—0076—04数字化部队作战能力评估指标体系胡军,李涛,李亮,杨羽(装甲兵工程学院,北京100072)摘要:为加深对数字化部队作战能力的研究,完善数字化部队的编制体制,以系统科学与工程理论为指导,针对现代战争系统的四大要素对现代战争全过程进行分析,构建数字化部队战争系统模型分解图,将现代战争系统分解成部队与武器子系统、电子信息子系统、决策指挥子系统、后勤保障子系统。

最后对各子系统的能力指标内涵及构成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并对其获取和度量方法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数字化部队,复杂系统理论,作战能力评估,能力指标体系中图分类号:T P391.9文献标识码:AResearch o n Combat Capability Evaluation GuidelineSystem of Digitization TroopHU Jun,LI Tao,LI L i a n g,Y A N G Yu(A c a d e m y of A r m o r e d For ces Engin ee ri n g,B ei ji ng 100072,C hina)Abstract:In o rde r t o do rese arc h o n comb at c a p a b i li t y o f d i gi t i za t i on unit p ro f ou n dl y,a nd pe r f ec t t he form atio n and s y s te m o f d ig i t iz a t io n tro op,in a cc o rd an c e wi t h sy st e ms s c ie n c e a n d engi nee rin g t heo ri es,m o de l eo nt ra po si ng t h e four e le men ta ls o f mo der n battle,analyze mo dern b at t l e p r o c e s s en ti r e l y,e s t a b l i s hanalysis chart o f combat system,break moder n b a t t l e s y s te m i nt o a rmy a n d w ea po n subs yste m、el ectr on a nd i nf or mat io n su bsy ste m、de cis io n—ma kin g an d c o m m an d subsy stem、logis tics a n d sa feg ua rd s u b s y s t e m。

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安全能力成熟度模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安全能力成熟度模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能力成熟度模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信息安全技术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信息安全问题也随之愈发凸显。

信息安全技术不仅是保障个人隐私和数据的安全,更是企业经营和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

信息安全能力成熟度模型是评估和提升组织信息安全能力的重要工具。

通过对组织信息安全管理系统的评估,可以帮助组织全面了解其信息安全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和风险,进而制定有效的信息安全策略和措施。

本文将探讨信息安全技术的重要性以及信息安全能力成熟度模型的定义和应用,旨在帮助读者深入了解信息安全领域的发展和实践。

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能够对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了解如何利用成熟度模型提升信息安全能力。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主要涉及整篇文章的组织架构和写作方式。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来展开论述。

引言部分主要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

在概述部分,我们将介绍信息安全技术和信息安全能力成熟度模型的重要性和背景,引发读者对本文主题的兴趣。

文章结构部分则是本节主要内容,介绍整篇文章所包含的大纲和各个章节的主要内容,以便读者对全文有一个清晰的整体认识。

最后,在目的部分,我们将明确本文的撰写目的和预期效果,为读者提供明确的阅读导向。

正文部分将分为信息安全技术的重要性、信息安全能力成熟度模型的定义和信息安全能力成熟度模型的应用三个小节。

信息安全技术的重要性将讨论信息安全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以及信息安全所面临的挑战和威胁。

信息安全能力成熟度模型的定义将解释该模型的概念和组成要素,为读者建立对模型的基础认知。

信息安全能力成熟度模型的应用部分将介绍该模型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和作用,为读者提供实际应用案例和参考。

结论部分将在总结、展望和结语三个小节中对全文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展望未来信息安全技术和信息安全能力成熟度模型的发展趋势,并留下一句简短的结语,以结束整篇文章。

构建信息化标杆校项目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与方法研究

构建信息化标杆校项目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与方法研究

构建信息化标杆校项目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与方法研究信息化标杆校项目的绩效评估是评估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要途径,它能够量化评估学校信息化水平和工作效果,为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本文将从构建信息化标杆校项目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和方法的角度,进行详细研究和探讨。

一、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1. 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指标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包括硬件设备、网络设施等。

在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中,应考虑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的覆盖范围、设备数量、网络带宽等指标,以便全面评估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基础状况。

2. 教学应用指标教学应用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包括教育资源的数字化、在线课堂的建设等。

在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中,应考虑学校教学应用的多样性、覆盖范围、参与度等指标,以评估学校信息化建设在教学效果和教育质量提升方面的贡献。

3. 学生学习效果指标学生学习效果是评估学校信息化建设是否为学生提供良好学习环境的重要标志。

在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中,应考虑学生学习成绩、学习兴趣、学习态度等指标,以评估学校信息化建设对学生学业发展和全面素质提升的影响。

4. 师生满意度指标师生满意度是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中的重要衡量标准。

应考虑教师对信息化工具和平台的使用满意度、学生对信息化教学的接受度等指标,以评估学校信息化建设在师生中的推广和应用情况。

二、绩效评估方法的研究1. 定量评估方法定量评估方法是基于实测数据和统计分析的评估方法,能够提供客观、准确的评估结果。

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测试成绩等方式收集数据,并运用相关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得出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绩效评估结果。

2. 定性评估方法定性评估方法是基于评估者的主观判断和专业知识的评估方法,适用于无法直接量化的指标。

可以通过专家访谈、现场观察等方式,获取评估者对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感知和评价,通过综合分析得出绩效评估结果。

3. 综合评估方法综合评估方法是基于多种评估方法的综合应用,能够综合考虑定量和定性评估的结果,提供更为全面和准确的评估结果。

数字化工厂信息化建设效果评估方法与模型

数字化工厂信息化建设效果评估方法与模型

数字化工厂信息化建设效果评估方法与模型1. 引言数字化工厂是指通过数字技术和信息技术手段来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智能化和数字化的工厂。

信息化建设是数字化工厂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于实现工厂生产运营的高效、智能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如何评估数字化工厂信息化建设的效果成为一个关键问题,本文将介绍数字化工厂信息化建设效果评估的方法与模型。

2. 评估指标的选择评估数字化工厂信息化建设的效果需要选择合适的评估指标。

评估指标应该覆盖数字化工厂的各个方面,包括生产效率、产品质量、资源利用效率、供应链响应速度、员工满意度等。

常用的评估指标包括产出率、质量指标、成本效益指标、供应链指标和员工满意度指标。

3. 数据收集与整理评估数字化工厂信息化建设的效果需要收集相应的数据进行分析。

数据的收集可以通过生产系统中的传感器、控制器和设备来实现,并利用信息化系统来整理和管理这些数据。

在进行数据收集和整理时,需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以保证评估结果的可靠性。

4. 评估方法(1)SWOT分析法SWOT分析法是一种常用于评估企业或项目的方法,其中SWOT代表着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

在评估数字化工厂信息化建设效果时,可以利用SWOT分析法分析数字化工厂信息化建设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并结合具体的情况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2)绩效评估法绩效评估法是一种常用的评估方法,通过定量化的指标来评估数字化工厂信息化建设的效果。

绩效评估法可以根据指标的权重和得分来计算绩效评估指数,从而评估数字化工厂信息化建设的效果。

在进行绩效评估时,可以采用层次分析法、加权得分法等方法来确定指标的权重和得分。

5. 模型构建基于评估指标的选择和评估方法的确定,可以构建数字化工厂信息化建设效果评估模型。

模型可以采用层次结构模型或者多准则决策模型来构建。

在构建模型时,需要考虑各个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并确定各个指标之间的权重和得分关系。

军队信息化构建网络化的军事训练体系

军队信息化构建网络化的军事训练体系

军队信息化构建网络化的军事训练体系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信息化已经成为军事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

军队信息化的目标是构建网络化的军事训练体系,以提升军队的作战能力和战斗力。

本文将探讨军队信息化在构建网络化的军事训练体系方面的作用和挑战。

一、军队信息化与网络化军事训练的概念军队信息化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强军事力量的建设和管理,提高军队的作战能力和保障能力。

它包括信息化设备的应用、信息系统的建设、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等方面。

网络化军事训练是指通过网络技术与信息化手段,实现军事训练模拟和实践的虚拟化、全程化、全域化、多元化。

通过网络化军事训练,可以将军事训练环境从实地转移到虚拟环境,实现远程指挥、跨地域协同训练等目标。

二、军队信息化构建网络化军事训练体系的意义1.提高实战化水平:网络化军事训练可以模拟各种复杂战场环境,提供实战化训练的机会,使官兵能够在虚拟环境下进行实战化操作和协同作战,提高实战化能力。

2.降低成本:传统的军事训练往往需要大量的实地演练和装备投入,成本较高。

而网络化军事训练可以通过虚拟环境和模拟器进行,大大降低了实施成本,并且可以重复使用,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3.提升训练效果:网络化军事训练可以实现全程化、全域化的训练,打破了地域限制,使各部队之间可以进行跨地域的协同训练。

同时,通过虚拟环境的模拟,可以提前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训练效果。

4.加强战术对抗能力:网络化军事训练可以实现多方对抗,提供了更加真实的战术对抗环境。

通过与其他训练系统的互联互通,可以进行联合作战模拟,提高官兵的战术协同能力。

三、军队信息化构建网络化军事训练体系的挑战1.技术挑战:网络化军事训练需要依靠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和网络设备,包括高速稳定的网络、虚拟仿真技术、大数据分析等。

技术的发展和更新需要不断跟进,才能满足网络化军事训练的需求。

2.安全挑战:网络化军事训练涉及到军事机密和作战计划等重要信息,安全问题成为网络化训练面临的重要挑战。

面向任务的网络化作战体系的建模

面向任务的网络化作战体系的建模

摘要随着网络科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作战体系的表现形式与过去的表现形式开始存在着明显的不同,信息化条件下,战场各作战单元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系统组成成分趋于复杂化、多样化的发展方向,网络规模巨大化,信息流的传输效率加快,这些条件都使得现代化网络作战的战场动向存在着各种的不确定性以及随机性因素。

本文主要研究在多任务并发情况下,网络化作战体系的模型建立以及分析。

第一,简单阐述了该研究问题的课题背景,发展历史以及国内外对作战体系建模的研究情况。

第二,重点介绍了在目前的研究中,几种比较典型的网络化作战体系的建立方法。

第三,从研究作战武器的毁伤模型入手,进而建立对敌目标毁伤等级的概率模型,得到在打击类任务发布时,对敌的毁伤函数,以此作为研究基于遗传算法的作战单元任务分配的目标函数,运用遗传模式分析了遗传算法对解决该问题的可行性,设计遗传算法针对该任务分配问题的遗传算子,包括选择算子、交叉算子、编译算子以及适应度函数等。

第四,基于遗传算法给出的任务分配结果,在此基础上改进多级跨导网络作战理论,得到面向任务的网络化作战体系。

第五,模拟任务发布以及战场资源情况,进行仿真实验,对生成的网络化作战体系进行分析,并与传统层级作战体系进行比较。

提取了现在作战体系的点模型以及边模型,将战场中的实际作战节点映射成为网络化作战体系中的虚拟节点,抽象信息链路,将这些因素映射到网络化作战体系的构建中来,使得战场情况在作战单元受到毁伤的时候,变得具象化,动态反映战场变化过程,信息化基础下使得作战节点与作战节点之间的关系,随着信息流的复杂化而变得很难描述,复杂网络理论的应用,对于分析网络与网络之间的联系性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本文从任务的角度入手,结合曾经的作战体系模型构建的研究手段以及现代化网络作战的时代特色,深入分析信息对战场动态的影响,以面向任务作为网络化作战体系构建时的侧重点,给出了从任务发布到构建一个作战体系模型的算法过程,通过实验仿真,分析了作战时延等一系列指标,通过研究传统作战体系与面向任务作战体系的抗毁性,验证了该面向任务网络化作战体系的可靠性以及鲁棒性。

信息化条件下战斗SD对抗模型构建研究

信息化条件下战斗SD对抗模型构建研究
Ke r s i f r t n wa , o b t s s e d n mis y wo d : o ma i r c m a , y t m y a c n o
引 言
每个 时 代都 有 它 自己的 战争 、 自身 的限 制条 它 件 以及它 自已独 特 的先 入之 见[ 当人类 悄然 步入 1 ] 2 世 纪 , 史 也 同时 宣 告一 个 新 的 、 息 化 时代 的 1 历 信 来临, 信息 化 战争 的序 幕徐徐 揭开 。
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和思想 , 提出并构建 了信息化条件 下战斗 s D对抗模型 , 对信息化条件 下战斗 的基 本过程进行 了仿真模 拟。模 型较好反映信息化条件下战斗的本质 。模拟结 果可以为指挥员正确决策提供定量 的理论支持 。 关键词 : 信息战 , 战斗 , 系统动力学
中围 分 类号 :e r h a u mb tC0 r nt t0 o e s a c bo tCo a nf 0 a i n M d lng i b s d o D n I o m a i n Ag a e n S i nf r to e
HUANG in mig Ja — n
( n n r y C mma d C l g , n ig 2 0 4 , hn ) Na f g A m o i n o e e Na j 1 0 5 C ia l n
Ab ta t Th e er tn fi fr to n o t e t ci h s c a g d t e k y ig e in n n t r sr c : e p n ta ig o n o ma in it h a t a h n e h e n rd e ti a u e c whc e ie h e u to h o b t ih d cd st er s l ft ec m a .Th ril n lz st ec a a t rsi o h o a nif r t n ea tcea ay e h h r ce itc ft ec mb ti o ma i n o a e,a d b ig u n k p t eS s e Dy a c o fo t t n mo e c o d n h eh da d ie g n rn so ta d ma e u h y tm n misc n r n a i d lac r ig t em t o n a o d o y tm n mis n i uae h a i p o e so h o b t Th d l e lc sb te h a u e fS se Dy a c ,a dsm ltst eb sc r c s ft ec m a . emo e fe t e trt e n t r r o h o ft ec mb ti f r t n a e a ni o mai g .Th i lt n r s l ma fe h u n i tv c d mi s p o tf rt e n o esmu a i e ut o yo frt eq a tt iea a e c u p r o h a c mm a d Sd cso — a ig o n ’ eiin m kn .

装备体系能力评估指标体系构建原则与流程

装备体系能力评估指标体系构建原则与流程

装备体系能力评估指标体系构建原则与流程摘要:指标体系构建是评估的先导和关键,指标的科学性、适用性直接关系评估结果的可信度和有效性。

本文通过对指标体系构建基本问题的研究,提出了指标体系设计的一般性原则,建立了“一次分解,三次循环”的过程模型,为有关问题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装备体系能力;指标体系;设计原则;构建流程1.引言当前战争形态向具有智能化特征的信息化局部战争加速演变,评估指标体系作为突出装备体系能力构成、反映作战制胜机理的基本描述,是科学开展评估的前置条件。

2装备体系能力指标体系的特性2.1网络特性由于联合作战装备呈现出明显的网络化特征,导致“能力-指标”映射出现线性、非线性或统计相关关系,或者呈现此消彼长、级联放大等宏观效果。

因此,应当合理构建网状结构的指标体系以提高拟合程度。

2.2整体特性指标体系应当体现装备体系的宏观特性。

一方面,某些单装所不具有的某些能力,通过一定结构分布的体系聚合,涌现出新的能力指标;另一方面,在作战进程中,装备数量、性能、结构均发生改变,在不同场景下装备体系的修复、抗毁、适应等能力亦为重要指标。

2.3关联特性装备体系能力自下而上的聚合关系复杂,生成困难多,必须应用整体性分析技术,从宏观上刻画装备体系能力各层级指标的映射关系,揭示装备体系能力的生成机理。

3.指标体系设计原则3.1系统性与针对性相并重系统性与针对性是构建指标体系的首要原则。

通过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装备与装备、装备与体系之间的关系,建立反映装备性能和体系贡献的综合指标体系。

同时,注重对特殊能力或关键性装备的指向性,确保能够全面、准确反映评估对象特征。

3.2客观性与可测性相协调信息化装备参数指标繁多,会出现参数不能测不好测情况,导致评估难以推进。

应围绕达成作战效果的参数和功能选取指标,适当简化指标集,识别剔除无关量、合并转换不可测量,突出重要指标,确保指标体系客观可行。

3.3简洁性与通用性相一致评估指标需要简明反映对象特征,其应采取可视化表达方式,为指挥员和参谋团队达成一致意见提供便利。

信息化建设对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影响与改进

信息化建设对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影响与改进

信息化建设对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影响与改进在当今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变得愈发重要。

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为组织提供了丰富的数据资源和智能化工具,极大地改变了组织运营和管理的方式。

信息化建设作为一项战略性举措,以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为核心,已经深刻改变了组织的运作模式和业务流程。

信息化建设对组织绩效评价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促使组织对其评价方法进行改进,以适应新的挑战和机遇。

一、信息化建设概述信息化建设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以及相应的管理方法和策略,对组织内部和外部的信息流、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进行全面、系统性的规划、建设和运营的过程。

信息化建设旨在通过建立和优化信息系统、网络基础设施以及相关的组织与流程,提升组织的信息处理能力、决策效率和运营效益。

通过信息化建设,组织能够实现信息资源的集约利用、业务流程的自动化和优化、决策的科学化,进而推动组织的创新发展和持续竞争优势的实现。

信息化建设不仅仅关乎技术层面的改变,更重要的是它对组织结构、文化、管理方式和绩效评价体系等方面的影响和改进,从而推动组织实现更加高效、灵活和可持续的运营和发展。

二、信息化建设与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关联性信息化建设与组织绩效评价体系密切关联,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信息化建设为组织绩效评价提供了丰富的数据资源和智能化工具,同时也为评价体系的改进和优化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实施手段。

通过信息化系统的建设,组织能够实现对各项业务和管理活动的数据采集、存储和分析,实时掌握各个层面的运营状况和关键指标。

这为绩效评价提供了更多的数据来源和依据,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可靠。

同时,信息化建设引入了智能化的数据分析工具、数据挖掘技术和模型建立方法,使评价过程更加科学化、系统化。

通过数据的自动收集、处理和分析,能够快速发现业务瓶颈、关键问题,并为决策提供实时支持,从而提高组织绩效评价的精准度和效率[1]。

通过信息化建设,组织能够建立更加全面、细致的指标体系,将绩效评价与组织战略目标、业务流程、绩效激励等相结合,形成有机的闭环机制。

信息化作战提升作战指挥效能的关键

信息化作战提升作战指挥效能的关键

信息化作战提升作战指挥效能的关键信息化作战是现代战争中一种重要的作战方式,通过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作战指挥信息的高效传递和有效处理,从而提升作战指挥效能。

本文将通过论述信息化作战的定义、作战指挥效能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作战指挥效能等方面,阐述信息化作战提升作战指挥效能的关键。

一、信息化作战的定义信息化作战是一种融合了信息技术和作战理论的战斗方式,通过网络、通讯设备和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在作战过程中实现信息的收集、交流、处理和利用等环节的自动化、智能化和网络化,从而提升作战效能和保障决策的准确性与及时性。

二、作战指挥效能的重要性作战指挥效能是指指挥者在作战过程中快速准确地获取到信息、迅速作出决策并实施行动的能力。

良好的作战指挥效能直接关系到作战行动的结果,对于保证作战胜利具有重要意义。

信息化作战能够辅助指挥员获取全面准确的情报与态势,提供科学有效的决策依据,加强指挥员之间的协同和沟通,从而提升作战指挥效能。

三、1. 情报获取与加工能力的提升信息化作战可利用各种现代化技术手段搜集、传递和加工情报信息,通过即时数据更新、情报数据库的构建与整合,提高了指挥员的情报获取与加工能力。

在作战指挥过程中,指挥员能够借助信息化平台,实时调取各种情报数据,快速获取与战场有关的敌我态势、地理环境、兵力调配等关键信息,从而更全面地了解战场形势,提高作战决策的科学性与准确性。

2. 指挥决策的智能化与辅助化信息化作战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作战指挥决策中,通过数据分析与模拟仿真等手段,提供个性化的指挥决策支持。

指挥员可以依托信息化平台,实时监控和掌握作战态势,利用模型分析和仿真模拟手段对各种作战方案进行评估和优化,辅助指挥员进行决策,并预测可能的战场演变趋势,提高作战指挥决策的科学性与准确性。

3. 协同作战与指挥效能的提升信息化作战可以实现指挥员之间的实时协同与信息共享,通过网络化平台,不同指挥节点之间能够快速传递、共享与汇总作战信息,在实时沟通和联动中提高指挥员的协同作战效能。

数据驱动的作战行动效能评估

数据驱动的作战行动效能评估

(1)任务 。研究 的 内容是 对抗状态下 的作战行 动 ,因此 ,
任 务包括进 攻和 防御 两大类 。
(2)环境 。环 境是 战场 极 其周 围对 作 战活 动有 影 响 的
各种情 况和 条件 的统称 ,是部 队在兵力 和武 器装 备数量 和质
量 一定 的情 况下 ,影 响 和制约其 作 战能力形 成与 发挥 的各种
3_2基 于 马尔 科夫 决 策过 程 的作 战行 动描 述模 型 。模 型
1 20 信 息 系统工 程 1 2018.4 20
INFORMATION TECHNOLOGY 信 息 化 建 设
定 义 :对抗 状态 下 ,将量 化模 型定义 为一个 7元组 , < A,B,S,P,G,G ,R£> , 其 中 :
关键词 :数 据驱动 ;作战行动 效能 ;强化 学习 ;行 动 涌现
一 、 前 言
作 战行 动效 能是指 在特 定作 战环境 下 ,某 一作 战行动 对 完成 整个作 战任务 的有效 或有益 程度 。作 战行 动效 能评估 是 指挥 决策 的基础 ,在制定 作战计 划环 节 中占据着重 要地 位 。 研 究作 战行 动效能 的核 心问题 ,是在 特定 的作战 环境 中 ,作 战分 队应采 取何种 行动 ,才能使 得我 方下 一步效 能最 大。文 献 [1】通过 构建 随 机博 弈模 型得 到 最优 行动 ,但 是建 模过 程 和求解方法十分复杂 ,难以被指挥员掌握和利用 。传统的基 于直 觉 、知识和逻辑 的经验驱 动方法 ,如 AHP法 、云模 型 等 方法 ,评 估过 程 主观性较 强 ,在 实 际作 战 中并 未有 效利 用 相关 作战数 据 ,不适 应当前大 数据时代 的要求 。

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

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

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本质内涵是网聚能力,作用机理是信息主导,核心战法是体系破击,生成模式是无缝链接,实现途径是程序重组,集成标准是两个倍增,总体思路是作战模块+战略战役要素。

人的作用、人民战争的作用,将在信息化条件下得到更广泛、更充分、更有效的发挥。

“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是我军首创的基本概念。

这一概念的思想理论贡献,可以概括为“一个定位、两个强调”。

即:把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定义为信息化条件下战斗力的基本形态;强调其涵义核心是运用信息系统,把各种作战力量、作战单元、作战要素融合集成为整体作战能力;强调把提高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作为我军信息化建设的着眼点和军事斗争准备的根本着力点,从研究信息化军队、信息化战争的一般规律入手,最终落脚到指导我军现代化建设和打赢的特殊规律上来。

这段话里有七层意思,简约地表明了我们对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是什么”和“怎么办”的初步思考。

本质内涵是“网聚能力”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说白了,就是通过信息网络凝聚而成的新质战斗力,我们称其为“网聚能力”。

具体地说,是以军事信息系统为基础,依靠网络的“无疆界、零距离、即时性”特性,通过数据的广泛融合和信息的快速流动,把各类作战资源和能力实时有效地汇聚起来,形成具有倍增效应的整体作战能力。

它给现代战争带来的最大变化是:无网不成军,无战不经网。

美军“网络中心战”理论,看重和体现的正是这样一种网聚能力,因而实至名归地成为美军转型战略的基石。

深入研究美军《2010年联合构想》和《2020年联合构想》可以发现,在这两个联合转型文件当中,最核心的内容其实只有两句话:一是要在2010年前获得信息优势;二是要在2020年前获得决策优势。

有了这两个优势,美军才有可能获得未来联合作战的行动优势和战场胜势。

信息技术和信息网络的发展一日千里,使全社会的互联互通互操作和多网融合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我们已经看到军队和地方各种各样的“N网一体”,互联网与物联网的结合无疑也会成就全球大势,并将创造出资源优化配置下无与伦比的新的生产方式和增长方式,包括新的战斗力增长方式。

基于物元分析法的体系作战能力检验评估

基于物元分析法的体系作战能力检验评估
总 第 26期 0 2 1 年 第 8期 01
舰 船 电 子 工 程
S i e to i En i e rn hp Elc r n c gn e ig
Vo . 1 No 8 13 .
46
基 于 物 元 分 析 法 的体 系作 战 能 力 检 验 评 估

( 放军炮兵学院 解
力 的物 元分 析 模 型
我们 把评 估结 果划 分 为优 秀 、 良好 、 格 、 差 合 较 四个 等级 , 将 四者 问关 系 南模 糊 的定 性描 述 拓 展 并
3 2 数据 评估 与结 果分 析 .
体 系 作 战 能 力 总 值 , 评 估 对 象 在 一 定 时 期 即 内体 系 作 战 能 力 建 设 业 绩 和 效 能 的总 分 值 , 静 有 < < “ 0 < 态 考察 和动 态 检 验 两 部 分 评 估 值 综 合 构 成 , 二 由 者 之 间 的 不可 或 缺 关 系 , 系 作 战 能 力 总 值 可 表 体
的迫切 需要 , 也是 提 高军事 斗争 质 量效 益 的重 要抓
手[ 。
时 , 须遵 循 五 个 原 则 , 必 即实 战 性 原 则 、 学 性 原 科 则 、 备性 原则 、 完 可操 作性 原则 、 指导 性原 则 。
2 2 评估 指标体 系结构 .
物元分 析是 思维 科学 、 系统 科 学 与数 学 的交叉 学科 , 是贯 穿 自然 科 学 和 社 会科 学 、 用 较广 的横 应 断学科 , 的研究 对象 是现 实 中 的矛盾 问题 。在生 它 成基 于信息 系统 的体 系作 战能 力过 程 中 , 系统 与 系 统之 间 、 要素 之间 、 战单 元 之 间交互 复杂 、 各 作 矛盾 突 出 , 了解决 矛 盾 , 们 尝 试 用 物 元 分 析 理论 评 为 我

网络信息体系作战效能智能化评估

网络信息体系作战效能智能化评估
网络信息体系作为将实时感知、高效指控、 精确打击、全域机动、全维防护和综合保障等作 战能力集于一体的陆军新型作战体系,是陆军未 来联合作战的连接纽带和信息支撑,其作战效能 评估 就 是 在 “信 息 中 心 战” 和 “网 络 中 心 战” 的作战背景下,评估基于网络信息体系执行实时 感知、高效指控、精确打击、全域机动、全维防 护、综合保障等作战任务时,所能实现预期的感 知、指控、打击、机动、防护、保障等作战能力
二、传统作战效能评估方法
随着评估对象系统从简单系统到复杂网络系 统 的 演 变, 先 后 出 现 经 验 法、 德 尔 菲 法、 Lanchester方 程 法、 ADC 方 法、 SEA方 法、 层 次 分析 法、 模 糊 综 合 评 估 法、 神 经 网 络 法 和 基 于 Agent建模仿 真 等 多 种 评 估 理 论 与 方 法。 各 种 评 估理论与方法优势各异,所适用评估场景也各不 相同,本文从评估过程组织方式的视角对已有评 估方法进 行 总 结 分 类, 将 其 分 为 基 于 经 验 知 识 型、基于函数解析型、基于结构关系型和基于仿 真推演型的效能评估方法,主要技术特点如下。
对象的效 能 和 性 能, 得 出 比 较 清 晰 的 规 律 性 认 识;但主要适合于能够用数学函数关系表达并能 够求解的事件或系统。
(三) 基于结构关系的效能评估方法 随着评估系统结构的网络化、体系化,建立 反映复杂网络效能指标与特定条件之间的解析函 数难度越来越大,为此,基于结构关系的效能评 估方法得到广泛研究,出现了层次分析法、灰色 关联分析法、粗糙集法、模糊综合评估法和神经 网络法等效能评估方法,并广泛应用于雷达和舰 船电子信息系统等复杂系统评估领域。 基于结构关系的效能评估方法,从系统结构 关联关系和复杂网络理论的视角,通过构建树状 或网状的对象模型,建立效能指标与影响因素或 层次 化 或 相 互 交 叉 的 映 射 关 系, 运 用 权 重、 模 糊、粗糙和遗传等不同算法分析评估体系效能。 比如层次分析法采取 “逐层分解” 方式,把复杂 系统按 照 结 构 和 支 配 关 系 分 组 形 成 递 阶 层 次 结 构,通过合理配置各层次因素权重,综合评估系 统效能;灰色关联分析法采取 “因素关联度” 方 式,分析因素与因素、因素与系统间关联度,提 炼出影响系统行为的主要因素,对系统做出综合 评估;模糊综 合 评 估 法 和 粗 糙 集 理 论 主 要 采 取 “最佳隶属度” 原则,通过建立模糊矩阵或粗糙 集评估数据本身的不准确以及影响因素因果关系 的复杂不确定性,得出评估结果;神经网络法借 鉴生物界自然选择和进化机制,建立效能评估网 络模 型, 采 取 高 度 并 行、 随 机 和 自 适 应 的 算 法 等,依据最优或次优解进行评估。 这类评估方法比较贴近复杂网络体系特征, 但主要用于评估静态体系,难以评估作战过程中 体系动态的演化特性。 (四) 基于仿真推演的效能评估方法 基于仿真推演的效能评估方法主要是从典型 的作战场景出发,通过建模仿真技术建立系统作 战效能评估指标和影响因素之间映射模型,并进 行仿真实验或推演,由推演仿真数据得到系统效 能指标评估值。美军三大仿真系统 (联合作战仿 真系统 JWARS、联合仿真系统 JSIMS和联合建模 与仿真系统 JMASS) 已广泛应用于联合作战、兵 力部署等推演评估过程,在评估联合作战效能和 装备 体 系 效 能 方 面 起 着 重 要 作 用。 近 来, 基 于 Agent建模仿真 的 效 能 评 估 方 法 逐 渐 成 为 研 究 热 点。该方法将复杂系统中各个仿真实体用 Agent

装备作战试验指标体系构建问题研究

装备作战试验指标体系构建问题研究

装备作战试验指标体系构建问题研究孙嫒妮;吕学义;王申坪【摘要】装备作战试验指标体系是科学衡量装备作战效能和作战适用性的标尺,是保证装备作战试验活动有序开展的基础,是作战试验设计、实施与评估的基本依据.为深入推进武器装备作战试验工作,保障装备新质战斗力生成,做到能打仗、打胜仗,建立科学合理可信的作战试验指标体系已成为开展作战试验工作的核心问题.【期刊名称】《价值工程》【年(卷),期】2019(038)020【总页数】2页(P243-244)【关键词】装备;作战试验;指标体系【作者】孙嫒妮;吕学义;王申坪【作者单位】国防大学联合勤务学院研究生大队,北京100036;国防大学联合勤务学院研究生大队,北京100036;国防大学联合勤务学院研究生大队,北京10003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E920 引言装备作战试验指标体系是武器装备作战效能和作战适用性的试金石。

美军自提出装备作战试验后,经过对武器装备作战试验长期的研究和实践,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配套的作战试验法规、标准和方法[1-3]。

而我军关于装备作战试验鉴定的研究起步较晚,国内许多专家学者虽然取得了初步成果,但尚未形成成熟的装备作战试验指标体系[4]。

随着作战试验由单体技术性能向装备体系效能模式转变,为适应信息化战争形态变化和装备体系建设发展的需求,努力探索装备作战试验指标体系构建方法成为改革传统试验鉴定的紧迫现实课题。

1 装备作战试验指标体系构建的背景装备作战试验指标体系是作战试验过程中试验设计的重要内容,是后续作战试验方案设计、实施以及结果评定的基点[5]。

作战试验最初由美军20世纪60年代提出,核心思想是根据作战目标,设置作战对手,通过构建实战环境,有效检验装备作战效能和作战适用性。

经过几十年的实践发展,美军已形成比较完善的作战试验指标体系.。

[6]对我军而言,长期以来,武器装备以“引进仿制”为主,现行的试验指标体系大部分是针对单机、单系统或单平台作战系统的,主要集中在武器装备性能试验指标体系范畴,装备作战试验指标体系方面明显滞后。

围绕作战能力建设推动训练考评改革创新

围绕作战能力建设推动训练考评改革创新
维普资讯
20 0 6年 第 4期 ( 第 2 0期 ) 总 0
国防大学学 报 ( 育训练研 究) 教 J OURN AL OF NATI ONA1 DEF ENCE UNI VERS TY I
N O. 2006 4 G e r l N o.2 ne a 00
际作战能力作为训练考评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 牢
固树 立 以作 战能力 为基 点 的训 练考评 观念能力作 出精确的
评估。
是 确 立 实 战 背景观 。实 战 背景 既 是 落实
以考促训 的先 决 条件 , 也是 检验 部 队战斗 力生 成
四是确立综合检验观 。信 息化条件下部 队 的作战能力 , 由战场感知 、 快速反应 、 战术机动 、
关键词 : 军事训练 训练考评 作战能力建设
随着 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逐步深入 , 部队军 事训练的内容 、 标准、 方法和要求都发生 了新的 变化。训练考评作为衡量军事训练质量的重要
身临其境的实战背景 ,使考评对象真正进入情
况 , 入 角色 , 进 进入 实 战环境 , 而 如实反 映 出部 从
情况的基础。以实战为背景组织考评 , 要求从实 战出发设置训练考核条件 ,它涉及到作战对手 、 战场环境 、 天候水文等诸多因素 。要跳出现行考 核模式的 “ 圈子 ”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 , 营造
指挥协 同、 火力打击 、 防护、 整体 综合保 障等多个
分项能力组成 , 涉及训练 、 管理 、 保障 、 作风养成
考评 , 实现由单一军种合同作战能力评估向一体
化联合作战能力评估转变。 二、 着眼生成和提高部队整体作战能力的新
需求 。 建 以作 战能 力为核 心 的训 练考评模 式 构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模型构建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模型构建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模型构建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企业面临的信息安全风险和威胁也日益增多。

怎样有效地识别和评估企业的信息安全风险,是保证企业信息安全的重要保障之一。

本文将探讨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模型构建的方法和过程。

一、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模型构建流程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模型是综合考虑企业运营环境、信息系统特点、网络攻击手段等多方面因素,建立企业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模型,确定信息安全威胁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从而为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模型构建主要包括几个步骤:1.明确评估目标:企业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模型的目的是什么,评估内容和侧重点在哪里?评估范围和标准如何设定?明确评估目标和评估范围是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模型构建的起点。

2.风险评估要素分析: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模型评估要素包括信息资产、威胁情报、脆弱性、威胁物、威胁途径等方面。

分析这些评估要素,建立它们之间的联系和依赖关系,是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模型构建的关键。

3.建立评估模型:根据评估要素的分析结果,建立相应的评估模型。

评估模型应当考虑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综合考虑评估要素的权重,采用定量或定性的方法对企业信息安全威胁进行评估。

4.风险评估结果呈现:评估结果应当以直观的方式呈现,包括风险程度评估结果、风险分析图、风险程度说明和建议等信息。

此外,评估过程应当记录下来,为后续的跟进和分析提供参考。

5.风险管理建议与实施:风险评估的目的是为了对企业的信息安全风险进行识别和整理,最终实现信息安全风险的管理和控制。

评估报告中应当提出改善与优化措施的推荐,以及风险管理的落地实施计划。

二、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模型构建要点1.评估目标的明确性:企业考虑建立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模型时,首先要明确评估目标,明确评估的内容范围和要求,确定评估的针对对象和评估指标,并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确定评估的分析方法和评估模型。

2.风险评估要素的全面性和准确性:企业在风险评估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风险评估要素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对于企业重要的信息资产、威胁情报、脆弱性、威胁物、威胁途径等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

智能化武器装备体系作战能力评估框架研究

智能化武器装备体系作战能力评估框架研究

智能化武器装备体系作战能力评估框架研究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军事智能化发展,提高基于网络信息体系的联合作战能力、全域作战能力”。

本文首先给出了智能化武器装备体系的定义并分析了其组成;然后确定了智能化武器装备体系的评估指标并给出评估的基本流程。

关键词:智能化武器装备体系,作战能力评估,系统动力学1 前言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军事智能化发展,提高基于网络信息体系的联合作战能力、全域作战能力”。

为适应未来战争“零伤亡”的要求,武器智能化、无人化成为一个重要趋势[1]。

军事智能化是传统军事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已经成为有效提高信息化战争形态的重要技术。

通过智能化方式对信息化、机械化装备进行控制,激发最大的作战效能[2]。

未来的战场,先进的智能化武器及手段会拥有更强的战斗力和更多的主动权。

2 智能化武器装备体系2.1智能化武器装备体系的定义智能化武器指不需要人工操作及控制,并且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有效实现武器装备智能化,实现自主侦察、识别、搜索、瞄准并且攻击目标。

现代战争中,武器装备体系与武器装备体系的对抗已成为主要的对抗方式。

智能化武器在作战中也要成体系应用才能更好实现战斗力。

智能化武器装备体系是指由各种智能化武器系统、智能化保障装备系统等构成,各系统在智能化指挥控制的协调下,实现智能化作战的武器装备体系。

2.2智能化武器装备体系的组成从当前的研究来看,军事智能化的应用领域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智能化武器;2,智能化装勤保障;3,智能化指挥决策;4,智能化作战方式[2][3][4]。

智能化态势感知系统实时态势数据库智能化指挥控制系统态势显示与分析规则库、专家系统智能化武器系统指挥决策系统图-1 智能化武器装备体系结构图智能化作战形态下,智能化指挥控制系统是核心。

作战环境和对抗双方的态势瞬息万变,影响因素众多,灵活准确高效的指挥控制系统是制胜的关键。

指挥控制系统需具备自适应能力,根据战场态势“随机应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化作战能力可以描述为“综合运用军事信息系统、信息化武器以及其它信息技术等手段遂行信息化作战的能力”。具体地说,信息化作战能力包含情报侦察、预警探测、情报信息融合处理、指挥控制、综合通信、火力打击、信息对抗、综合保障等能力。其中,情报侦察、预警探测属于信息获取范畴,情报信息融合处理属于情报处理范畴,三者可以归并成战场感知能力。战场感知和综合通信本都应该属于作战保障的范畴,但由于战场感知和综合通信是信息化战场的核心要素,在信息流导控物质流和能量流的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突出其地位,可把战场感知和综合通信抽提出来作为信息化作战的子能力。所以,我们认为,信息化作战能力包括高效化指挥控制能力、实时精确化战场感知能力、网格化综合通信能力、信息化火力打击能力、整体化信息对抗能力和聚焦式综合保障能力。这“六种能力”是信息化作战的“支柱型”能力,是衡量信息时代军队战斗力水平的新标准。
三、信息化作战能力评估,应以作战行动及武器平台为主体,建立科学的评估模型体系
信息化作战能力的综合评估,需先逐级建立子能力评估模型,之后依靠计算机仿真模拟计算得出评估数值,再逐级综合评估出上级能力,最后得到信息化作战能力的综合评判值。这就要求我们综合运用武器装备效能评估理论和系统分析等方法,以作战行动或武器平台等要素为主线,建立能便于评估和全面评估的信息化作战能力评估模型。
4.信息化火力打击能力评估模型
评估信息化火力打击能力主要是衡量信息化武器的毁伤效能。战场信息化武器系统不仅包括陆、海、空、二炮等军兵种所装备的信息化的枪炮、坦克、飞机、军舰等,还包括精确制导武器和空间硬摧毁系统。由此,信息化火力打击能力评估,要建立轻武器、坦克、飞机、军舰、导弹等传统火力打击能力评估模型,以及激光武器、定向能武器、高功率微波武器等高新武器的打击能力评估模型。以地-地导弹打击能力评估为例,还要进一步建立可靠性、生存能力、突防能力、毁伤能力等评估子模型。
查 询 结 果 您所在的位置是: 南京陆军指挥学院图书馆 > 及模型构建的思考
其他题名:内容创建者:张晓燕 王储铨
责任者机构:丛书名:
来源题名:军事运筹论文集2004地区编号:
5.信息对抗能力评估模型
随着信息对抗装备和信息对抗理论的发展,在近年来所建立的雷达对抗和通信对抗的能力和效能评估模型基础上,还需要建立和完善以下模型:对新体制雷达和扩(跳)频通信系统的电子对抗、卫星对抗、光电对抗、制导对抗、导航对抗、敌我识别对抗、水声对抗、隐身对抗、反辐射武器对抗、数据链对抗、GPS对抗以及网络对抗等能力和效能评估模型。
1.指挥控制能力评估指标
指挥控制能力通常包括对作战部队的指挥控制能力和对武器装备的控制能力。这里不是为了使指挥和控制区分开,其实指挥控制是同义词的叠用,指挥控制系统始终是一个整体,没有控制的指挥和没有指挥的控制都是不可想象的。区分两个子能力的目的是把对部队作战行动的指挥控制和对武器的控制区分开来。我们常说的指挥控制是针对下属部队的军事活动,C2系统中第二个C(控制),不是对武器的直接控制,而是更高层次上的指挥、管理、引导、测控。对作战部队的指挥控制能力评估,一般包括作战理论、指挥手段、指挥艺术、指挥层次、指挥体系、指挥人员能力、作战效益以及指挥质量等三级指标。
对武器装备的控制其实属于火力控制和自动化控制的范畴。信息技术逐步嵌入武器系统,使得武器系统在信息的导控下呈现自动化、高效化的特点,以防空自行火炮为例,其火控系统可实现跟踪目标、瞄准、射击全自动化,可以减小“扫描→判断→下达命令→操控武器”等环节中“人为因素”带来的“内耗”和延迟。这种自动化控制程度就反应了对武器装备的控制能力。对武器装备的控制能力通常主要由控制效率(可靠性、时效性和准确性)来衡量。
4.信息化火力打击能力评估指标
信息化火力打击是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整合和提升传统机械化武器装备及弹药,使其反应更灵、看得更远、走得更快、打的更准、威力更大。信息化火力打击能力,一般可按照军兵种的火力打击能力来分,即包括陆军、海军、空军、导弹部队和航天部队的信息化火力打击能力五种。陆军信息化火力打击能力评估,通常包括信息嵌入的轻武器杀伤能力、炮兵压制能力、反装甲能力和野战防空能力等指标。其他军种的信息化火力打击能力评估指标分解方法以此类似,具体描述略。
二、信息化作战能力评估,应围绕“六种能力”,建立能有效衡量能力大小的指标体系
信息化作战能力包括信息化的指挥控制、战场感知、综合通信、火力打击、信息对抗、综合保障等能力。这“六种能力”构成了评估信息化作战能力的一级指标,它们还可以分解出下级指标。
3.综合通信能力评估模型
综合通信能力的评估模型,除传统的卫星通信系统、常规无线通信系统、有线通信系统、光学通信系统以及计算机网络通信系统评估模型外,还应紧跟通信发展的趋势,建立跳频通信、扩频通信、散射通信、集束通信、最低限度通信、数据链等高新通信体制效能评估模型。此外,信息化部队的通信系统通常包括野战地域通信网、战术卫星通信网、无线电台通信网、双工无线电移动通信网、数据分发系统、高速信息传输设备和网络综合控制管理系统等,为体现系统化的通信能力,通常还可以建立上述七种通信子系统的系统效能评估模型,在评估其通信覆盖范围、通信容量、业务种类、网络用户功能、网络管理功能、群路传输能力、服务质量、通信保密、系统互连互通能力、战场频谱管理等要素的基础上评判战场通信系统的综合能力。
3.综合通信能力评估指标
通信系统一般由有线通信、无线通信、卫星通信、光学通信、网络通信等组成。因此,综合通信能力评估包括有线通信、无线通信、卫星通信、光学通信、网络通信能力等五项指标。其下级通信能力评估的主要指标有:处理增益、功耗、跳频速率、传输时延、覆盖距离、带宽、工作方式种类、组网能力、路由数、电磁兼容性能、抗多址干扰、用户数、中心台数、抗毁性能、统一指挥性能、保密性、信道数、话务量、误码率、呼损率等。
5.信息对抗能力评估指标
信息对抗能力主要包信息进攻、信息防御两种子能力。信息进攻能力评估,主要包括电子进攻能力、网络攻击能力以及各种新概念武器攻击能力等指标。信息防护能力评估,主要包括信息系统防护能力和信息安全保密能力两项指标。信息系统防护能力,主要从反电子侦察能力、反电子干扰能力、防计算机网络攻击能力以及防硬摧毁能力这四个方面进行衡量。信息安全保密能力,主要衡量在采取信息加密、信息鉴别、信息控制、防火墙等技术以及信息安全保密措施后,己方信息被泄漏或破坏的降低程度。
自建库一级分类:军事运筹自建库二级分类:
索取号:主题:作战能力评估
载体形态:文献类型:论文
日期:密级:公开
自定义分类号:EG91库名:作战指挥数据库
典藏位置:国防大学图书馆
2.战场感知能力评估模型
战场感知能力评估模型应建立信息获取和信息处理两种能力评估模型。由于战场信息获取主要是通过雷达、预警机(包含巡逻机、侦察机等)、电子及通信侦察、光学侦察、红外侦察、空间信息获取与导航定位系统等侦察系统实现的,因此,信息获取能力模型还要建立上述侦察子系统的能力评估模型。战场信息处理能力评估模型,还应建立包括:信息处理时间、信息处理速度、信息处理数量、信息处理正确率等的评估子模型。
2.战场感知能力评估指标
战场感知包括“感”和“知”两个方面,“感”是战场信息获取,“知”是战场信息的智能化分析与处理。由此,战场感知能力体现为信息获取和信息处理两种能力指标。信息获取系统一般是由侦察系统、预警系统、探测系统三部分组成。因此,信息获取能力的下级评估指标可由侦察系统、预警系统和探测系统的作战能力这三项评估指标构成。这三个子系统的能力包括信息获取概率、信息获取时间、信息获取精度、信息获取正确率、信息获取地域范围等评估指标。信息处理能力,包括信息处理的时间、速度、处理信息的数量、处理信息的质量等评估指标。
6.综合保障能力评估指标
综合保障分为三个方面,一是作战保障,如测绘、气象、水文等;二是后勤保障;三是装备和技术保障。由此,综合保障能力包括作战保障能力、后勤保障能力、装备和技术保障三类二级指标。其中,作战保障能力评估,又包括测绘定位保障能力、气象水文保障能力、工程保障能力以及防化保障能力等三级指标。装备保障能力评估,包括维修设备、设施配套率,维修人员素质水平,维修技术资料完整性,维修机构设置合理性、维修理论的先进性、维修制度的合理性、维修管理的自动化水平,故障检测能力,故障定位能力,机动抢修能力,备件供应保障能力,技术处理能力等指标。后勤保障能力评估,包括后勤物资消耗与调度信息化管理、军需保障能力、油料保障能力、生活保障能力、野战医院救治与伤病员后送能力、后勤物资快速精确投送能力等指标。
1.指挥控制能力评估模型
依据对指挥控制能力的分析,指挥控制能力评估模型应包括对部队作战活动的指挥控制模型和对武器系统的控制模型。对部队作战指挥的能力包括作战理论、指挥艺术、指挥层次、指挥体系、指挥人员能力、指挥手段、作战效益以及指挥质量等,通常情况下,指挥手段、指挥效益、指挥质量主要体现在综合军事信息系统(指挥自动化系统)的指挥控制分系统的效能上,需要用军事信息系统的指挥控制系统效能模型来评估,由此,对部队作战指挥能力评估应建立包括作战理论、指挥艺术、指挥层次、指挥体系、指挥人员能力、军事信息系统指挥控制分系统效能等模型。其中,对军事信息系统指控分系统效能模型,还要建立指挥控制范围、指挥容量、指挥跨度、指挥作业功能、辅助决策功能、作战控制能力、指挥保障功能等子模型。对武器系统的控制模型应建立武器装备控制效率(可靠性、时效性和准确性)的评估模型。
一、信息化作战能力,应凸现信息的能量,涵盖运用信息系统和信息化武器遂行作战的能力
信息化战争时代,信息化作战成为新的战争形态,信息能力更强,信息的作用体现更明显,敌对双方以信息为主导,以军事信息系统(C4KISR)为支撑,由信息化军队在信息、认知、陆、海、空、天等多维空间,用信息化武器装备实施精确实时的一体化作战。信息化作战能力成为衡量部队作战能力的新的核心指标。
信息化作战能力评估指标及模型构建的思考
发布时间:
信息化时代,信息融入战斗力诸要素之中,信息流导控物质流和能量流,推促形成了信息化作战能力,使战斗力得以“凝聚”和“倍增”。由此,信息化作战能力是衡量信息时代部队战斗力水平的核心标准。科学地分析与评估信息化作战能力,探讨其评估指标和模型构建,对于衡量部队实战能力、为作战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以及对部队信息化建设等都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