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的路径与选择
2023年-2025年国企改革深化提升方案
2023年-2025年国企改革深化提升方案一、背景和目标国企改革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2023年至2025年,国企改革需要深化和提升,以激发国企活力,推动国有经济健康发展。
本方案旨在制定一系列举措,促进国企改革在管理体制、产权制度、公司治理等方面的深入推进,提高国企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实现全面提升。
二、整体思路1.强化市场导向:通过强化竞争机制和市场导向,激发国企的活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国企的经营效益和竞争力。
2.创新机制设计:建立健全适应新时期要求的国企管理和业务流程,并充分调动各级国企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国企改革向纵深发展。
3.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加强公司治理,建立健全国企独立董事制度,推动国企向现代企业制度靠拢,提高国企的决策能力和执行力。
4.健全激励机制:建立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国企员工薪酬体系,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企业的效益和产能。
三、具体举措1.改革国企的招聘制度,引进更多具有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人才,推动国企人才队伍的结构优化和能力提升。
2.制定国企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各企业在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方面的发展目标和路径。
3.深化国企改革,解决国企之间和国企与非国企之间存在的不公平竞争问题,推动国企市场竞争环境的公平化。
4.提高国企法人治理能力,推进独立董事制度和独立审计制度的落实,加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管,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合法性。
5.改革国企薪酬制度,建立分级管理和激励机制,提高薪酬和绩效挂钩,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6.深化国企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国企产权界定和产权保护机制,推动国企股权多元化和市场化。
7.推动国企的创新能力提升,加强科研机构与国企的合作,建立高效的科研成果转化机制,优化国企创新资源配置。
8.开展国企资产管理和运营改革,完善资产负债表,规范资产运作,提高资本利用效率和资产管理水平。
四、推进措施1.制定改革路线图和时间表,明确各项改革任务和责任部门,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推进。
国企改革困境及其路径选择
国企改革困境及其路径选择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持续摆在国家发展议程上的难题。
国企改革不仅是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
国企改革一直面临着众多困境和挑战,如何选择合适的路径进行国企改革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本文将从国有企业改革的困境出发,提出合理的改革路径选择。
一、国企改革的困境近年来,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一直处于持续进行之中。
在改革中,我们也常常面临一系列的困境和挑战。
国企改革需要面对的是深层次的体制性问题,政企不分、权责不明、利益关系错综复杂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国有企业的发展。
国企改革还需要面对的是资产负债表“两张皮”,即国企改革需要面对高负债、高杠杆率、资产负债表不整齐等问题,这是限制国企改革的一大难题。
国企改革需要面对的是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国企改革的内部激励机制不完善,导致国有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不足。
以上这些困境是国企改革的现实难题,也是我们在选择改革路径时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
在这些困境面前,我们需要选择一条合适的路径来进行国企改革。
二、国企改革的路径选择国企改革的路径选择应该是以问题为导向的,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国情和国际经验,制定出符合我国实际的改革方案。
基于国企改革的现实困境,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路径的选择。
1. 体制机制改革国企改革的路径选择需要优先考虑的是体制机制改革。
针对政企不分、权责不明等问题,可以考虑通过深化国企改革,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监管机制,建立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实行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推动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等措施,以确保国企改革的深入发展。
我们还可以探索建立符合市场经济需要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框架和内部治理机制,推动国有企业现代化管理。
2. 去杠杆化改革国企改革的路径选择还需要考虑去杠杆化改革。
在国企改革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降低国有企业的负债率和杠杆率,推动国企资产负债表的平稳化和健康化,减少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不平衡状况。
国有企业改革的路径和目标
国有企业改革的路径和目标随着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改革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任务之一。
针对国家的需求和变化,国有企业改革应该追求一条完备的路径,从而达到既符合国情,又符合未来发展的目标。
本文将探讨国有企业改革的路径和目标,以期为国有企业的改革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一、国有企业改革的路径国有企业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制定一条既符合国情,又符合未来发展的路径。
这个路径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市场化改革的路径市场化改革的目标是让企业享受市场化红利,提高国有企业效益,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这个路径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鼓励和引导国有企业参与市场竞争,让其在轻资产、虚拟资产、高附加值等领域积极探索,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
(2)优化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提高企业的决策效率、市场反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3)鼓励国有企业深化改革,促进其整合,形成不同经济规模和业务领域内的市场龙头企业,并建立市场化的国有企业产权体系。
2.资产重组的路径资产重组的目标是让企业整合优质资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实现跨越性发展。
这个路径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积极开展资产重组工作,筛选和整合优质资产,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创新资产重组模式,加强与其他企业的合作,实现业务和资源的互补和协同,将其转化为企业在产业链中的战略优势。
3.支持改革创新的路径支持改革创新的目标是让国有企业在创新和转型发展中有足够的支持和保障,加快进行业务领域的变革,并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这个路径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积极支持和引导国有企业进行市场化改革和转型升级,不断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2)加强国有企业的创新体系建设,并建立有利于创新的政策和环境,提高国有企业的创新质量和水平。
(3)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建设先进的经济体制,夯实国有经济发展的法制基础。
二、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实现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并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我国国企改革的路径及其影响研究
我国国企改革的路径及其影响研究前言:国有企业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国计民生,近年来围绕国企改革的话题层出不穷。
本文将从国企改革的路径、影响等多个方面开展分析探讨,旨在深入研究国企改革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产生的影响。
一、国企改革的背景我国的国企改革源于上世纪80年代初,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国有企业发展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但是在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国企面临着一系列困境。
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企业膨胀、过度投资、效益不佳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国企的改革发展,也制约了我国整个经济的发展。
因此,加强对国有企业的改革,已经成为当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国企改革的意义1.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国有企业是中国经济的重要力量,发展国有企业可以使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和调整,发挥更好的经济效益。
此外,通过改革,国有企业可以走向市场化和现代化,增强竞争力,发挥更多的社会效益。
2.提高效率和竞争力国有企业在改革前,由于存在行政干预和其他问题,导致效率和竞争力不足。
而经过改革后,国有企业的运营能力和投入产出比得到提高,从而提高了国有企业的竞争力,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3.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的重要支柱产业,发挥了重要的社会效益,通过改革可以加强国有企业的社会职能,更好地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
三、国企改革的路径国企改革的路径,是指在改革过程中需要走的路线和做法。
我国国企改革经过多年实践,总结出了以市场经济为基础、法人治理为核心、资产管理为重点的改革路径。
1.以市场为导向国企改革的第一步,是要以市场为导向,推动国有企业向市场靠拢。
鼓励企业实行市场化的生产经营,采取市场化的定价、销售方式,充分发挥企业的自主经营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2.推进国企法人治理国有企业的法人治理,是构建国企市场化的基础,是推进国企改革的核心要素。
在国企改革中,要实行股份制改革,建立法人治理体系,尊重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明确企业的经营目标,加强企业决策的独立性。
国有企业改革的路径与策略
国有企业改革的路径与策略国有企业的路径与策略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加强公司治理体系建设为了提高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需要加强公司治理体系的建设。
首先,完善监事会和董事会的职责与权力划分,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其次,加强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提高财务透明度和风险防范能力;同时,推行现代企业制度,引入市场化的经营机制和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积极性。
二、改善国有企业的组织结构国有企业通常存在着重复办公、冗余人员以及低效率等问题,需要通过改善组织结构来提高经营效益。
首先,要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优化人员结构,降低人力成本;其次,进行部门职能的整合,减少重复办公,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推行内部市场化,引入竞争机制,促进企业内部的优胜劣汰。
三、加强国有企业的市场化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需要遵循市场规则和市场化运作,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首先,要加强市场调研和市场预测,准确把握市场需求;其次,推行市场化的价格机制,建立健全市场化的销售体系;同时,加强市场营销,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四、推进国有企业的创新发展为了提高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需要推动科技创新和技术引进。
首先,要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建立科研机构和研发中心,培养技术人才;其次,加强技术转移和技术引进,引入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同时,鼓励国有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共同开展研发项目。
五、加强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的重要经济支柱,应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首先,要积极履行税收义务,为国家贡献更多的税收;其次,加强环境保护,确保生产过程不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加大公益事业的投入,关注社会民生,提高企业的社会形象和声誉。
综上所述,在国有企业的过程中,应注重加强公司治理体系的建设,改善企业的组织结构,推进市场化,推动创新发展,并加强社会责任。
只有在这些方面取得突破和进步,才能使国有企业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提高其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市场化转型与路径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市场化转型与路径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国有企业的改革问题也变得日益重要。
国有企业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通过市场化改革使其高效运营,成为全球竞争力企业,成为了当前中国经济的一项重大任务。
一、国有企业改革的背景及目标国有企业改革的背景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末,中国初步实现了市场化改革,随之而来的是计划经济体制的崩溃。
国有企业在当时成为了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
然而,国有企业在实现利润最大化和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非常困难。
加强国有企业改革的出发点是为了推动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提高国有企业在现代企业体系中的核心竞争力。
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解决企业存在的诸多问题,如管理机制、资本结构、股权结构、薪酬体系、激励机制、企业文化等。
目的在于减少政府干预,扩大企业自主管理的权力,促进企业管理现代化,提高管理效率,增强市场竞争力。
二、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原则国有企业的改革原则可以概括为六个方面:1、依靠市场化改革依据市场需求,逐步将国有企业转为市场主导企业,就像其他普通的市场化企业一样。
2、通过资产重组、市场化运作,使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尽早脱颖而出。
3、逐步建立完备的现代企业制度。
建立化、现代化、营利性强的企业。
4、实行流程再造、管理再造。
对企业的重要流程、组织结构、管理机制等进行再造,达到优化管理效率的目的。
5、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完善企业的内部管理和经营机制。
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6、国有企业改革需考虑职工、国家和市场等的合理利益,从而达到共赢的目的。
三、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的路径1、从干部制改革入手国有企业的干部制度是改革的关键。
迈出干部制度改革的第一步是领导干部对改革的认识和认识方式的改变。
领导干部需要做到不断提高自己对于企业内部管理的认识,不断学习市场营销新知识,尊重市场规律,以市场为导向打造市场化机制。
这种转变不仅包括领导人思想的变化,更是需要从干部制改革入手,不断完善干部选拔机制、进用机制、考核机制、惩罚机制等,采取更加市场化、高效、透明的方式进行干部管理,加强干部管理的公正性和公平性。
河南国有企业改革路径选择
河 国 企 改 路 选 南 有 业 革 径 择
是河 南省 国有企业改革的必然趋 势, 更是
资本的本性所致; 战略重组 不仅是转 变政
府职 能的需要, 而且完善 国有资产监管体
l
口 张 文士 /平
河 产 技 根 据河 南省 战 略 重 组 行 动 计 划 , 政 省 制 更有 利于 河南实施发展 大企业 大集 团 中, 南 以资 产 、 业 、 术 和 资 源 重 组 的 3 1 模式 为主体内容 , 重组效应逐步 显 府 2 1 实 施“ 2 3 重 组 计 划 , 资产 、 0 0年 13 ” 以 战略 , 提升 国有经济 “ 三力” 进一步深化 “ + ” 。
发 展 的 一个 重 要 趋 势 。 是 企 业 做大 做 强 136 元。 也 2 .亿 其中, 引进战略投资者 3 7项, 团, 通过规模效应 、 变效应 和集成效应 , 聚 的 战 略选 择 。在 我 国 , 企业 战略 重组 成 为 强 强联 合 或 合 作建 设 新 项 目 7 4项 , 并 、 实现产业整体规模和 素质 的提升, 兼 对增 强 国 有 企 业 优 化 结 构 和 加 快 发 展 的 重 要 形 收 购 和 一 般 企 业 并 入优 势 企 业 4 6项 , 改 全省经济发展的活力、 实力和竞争力将有
经济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
21 0 0年前两个月河南煤业化工集 团 和 结果上保 证了企业在 具备盈 利基础 上
Hale Waihona Puke 其本质是企业层 面资本回报 河南省近 年来积极 促进企 业 的战 略 实 现 销 售 收 入 2 3 3亿 元 , 同 比增 长 的发展壮大 , 0. 2 重组, 了提高资源 配置效率和集 约化 发 3 . % ; 利 税 2 . 为 92 0 1 5亿 元 , 同 比 增 长 率 条件 的满足 和产业层 面资本 配置效 率 7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路径与措施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路径与措施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对于我国的经济建设和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很多国有企业长期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管理体制不完善,效率低下,成本过高等问题,导致了存在不少的利益输送和不健康竞争现象,影响着国有企业的发展,需要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高其竞争力和效益。
一、国有企业改革的背景与必要性1、背景:国有企业作为“长子”,在我国改革开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竞争的压力不断加大,改革的步伐也逐渐加快。
2015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促进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推动国有企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发挥更大作用。
2、必要性:对于国有企业而言,改革是必需的。
首先,国有企业长期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国家经济的发展,使得这些企业处于不断亏损的状态。
其次,国有企业要想在国际市场中立足,必须加快改革的步伐,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最后,改革也是一种必然趋势,如果不能及时实施改革,势必会被市场所淘汰。
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路径1、市场化改革:国有企业要想在市场上立足,必须实施市场化的改革。
这包括放下权力,减少政府干预;加强企业管理,完善资产管理;加快市场化经营,培养市场竞争优势等措施。
2、转型升级:对于一些传统行业的国有企业,应该借鉴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加快优化产业结构,实现转型升级。
比如,可以提高技术含量,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不断优化产品结构等。
3、股权激励:国有企业的管理者和员工应该享受与企业经营成果相匹配的分红。
只有这样,才能激励企业的管理者和员工创新经营、积极进取,真正发挥其主体作用和生产力。
三、加强国有企业管理1、强化企业治理:加强监督和监管,完善国有企业的内部治理机制。
建立和完善实行现代企业制度的公司法人治理体系,扩大合伙制企业等多元化经济体制,同时加强对国有企业的制度建设和管理。
深化国企改革和市场化经营
深化国企改革和市场化经营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改革和市场化经营一直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议题。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市场竞争的激烈化,国有企业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深化国企改革和推进市场化经营,成为当前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路径。
在过去几十年的改革实践中,我国国有企业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因此,我们急需,加快国有企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国有企业改革的背景和意义国企改革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和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建国初期,我国国有企业起着主导作用,承担着国家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的计划经济体制和封闭,我国国有企业在效率、竞争力和市场适应性方面存在较大差距,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迫在眉睫。
深化国企改革和市场化经营的意义重大而深远。
首先,国企改革是转变相关部门职能、培育市场主体、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提升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其次,市场化经营能够激发企业活力,增强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创新和转型升级。
最后,深化国企改革和市场化经营还有助于平衡国有资产和国家资本的关系,增强国有企业的市场化运作和自主经营能力。
二、国企改革的主要内容和路径深化国企改革和市场化经营,需要在多个方面着力推进。
首先是推行股权激励和激励机制,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和决策机制。
其次是优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加强国资监管和国有资本的运营管理,规范国有企业的经营行为,提升国有企业经营效率和效益。
再次是推动国有企业转型升级,加快企业改革步伐,促进企业价值链延伸和品牌建设,助力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最后是推进企业创新驱动,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拓展市场份额,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
深化国企改革和市场化经营的路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做出相应调整。
在此过程中,相关部门应当发挥好引导和监管作用,为企业改革提供有力支持,为企业市场化经营创造良好环境。
国企改革与发展的方向与路径
国企改革与发展的方向与路径中国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经济体,其中国有企业是其经济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
在中国的改革开放历程中,国企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同时也面临着各种挑战。
新的环境和经济形势下,如何改革国企,使之更加适应现代化经济的需要,成为了当前必须面对的问题。
因此,本文对于国企改革与发展的方向与路径进行一些浅谈。
一、改革方向1.市场化改革目前,市场化改革是国企改革的主导方向。
市场化改革的核心是推进国企的股权多元化、所有权多元化和经营多元化。
目的是为了加强企业的竞争力和适应市场需求。
市场化改革具有以下特点:(1)该体制下的企业能更好的适应市场的需要;(2)该体制能够更好的调动企业的积极性;(3)该体制能够使企业更加透明,减少腐败。
2.深化改革深化改革是国企改革的必由之路。
深化改革的核心是消除行政干预,以市场为导向。
要求商业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将其运营的商业属性和社会保障属性分离开来。
实现企业的资源整合、资产股权多元化和职业化管理等。
二、发展路径1.开放合作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国企的开放合作也受到了重视。
国企应该积极参与全球经济,融入全球经济体系中。
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开放国有企业,吸引国际投资,加强与世界各国之间的贸易和投资合作,加快实现产业升级与转型。
2.加大投入国家应该加大对国企的投资力度,增加国企的研发投入,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使得企业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的需要。
3.建立新型产业生态系统国有企业应在与社会现实的相互作用中,面对新的机会和挑战,建立创新驱动的新型产业生态系统,以社会目标、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为依据,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只有建立新型产业生态系统,才能使国企走向更广阔的发展道路。
三、总结国企改革和发展的道路并非容易。
只有深刻理解改革和发展的趋势,同时抓紧正确的方向,方能顺利推动改革,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新型国企发展之路。
市场化改革、深化改革、开放合作、加大投入和建立新型产业生态系统都是国企改革的方向和路径。
中国国企改革下市场化路径选择与实践探究
中国国企改革下市场化路径选择与实践探究近年来,中国国企在进行市场化改革方面有了很大的进展。
改革的目的在于提高国企的市场适应性和竞争力,使其更好地适应市场的变化和经济的发展。
在这个背景下,市场化路径选择和实践探究成为了重要话题。
一、市场化路径的选择市场化是国企改革的主要方向之一。
其基本思想是,通过市场的竞争,逐步打破以往政府管制的垄断局面,提高国企对市场的适应性和竞争力,并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和竞争优势。
在选择市场化路径时,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如企业所处的行业、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等。
针对不同的情况,可以采取不同的市场化方式。
例如,对于处于垄断行业的企业可以推进竞争性领域,引入外部竞争者等;对于处于弱势地位的企业可以推进内部改革,提高运营效率等。
此外,还需要充分考虑国企的特点和局限性。
例如,国企所处的政治和权力体系,以及与政府的关系等因素都需要考虑到。
因此,在选择市场化路径时不仅需要考虑到市场化本身,还需要将各种因素综合考虑在内,达到最优化的改革目标。
二、实践探究的过程市场化改革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在实践探究中,一些企业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难点。
首先,在实践探究中,有些企业存在着市场适应性不足的问题。
这是因为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和人员质量等方面还存在着缺陷。
同时,原有政策也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需要不断地完善和修正,以提高市场化改革的效果。
其次,在实践探究过程中,一些企业还存在着利益分配不公、群体利益等问题。
这可能导致企业内部治理混乱,进一步影响企业的经营效果。
最后,在实践探究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推动市场化改革。
这包括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等各个方面的力量。
这种全面的合作将有利于各方面资源的整合和利用,从而达到更好的改革效果。
三、结论中国国企改革下市场化路径选择和实践探究的过程依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难点。
需要针对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改革路径,并加强各方面力量的合作,以达到最优化的改革目标。
国企产权改革的理论选择与现实路径共3篇
国企产权改革的理论选择与现实路径共3篇国企产权改革的理论选择与现实路径1国企产权改革的理论选择与现实路径国有企业是中国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和企业多元化经营的推进,国企在中国经济体系中的重要性有所下降。
由于其带有明显的公共属性和国家意义,国企改革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持续性和深刻性问题,产权改革成为重点。
国企产权改革的理论选择产权改革是国企改革的核心,也是企业发展的基础。
产权利益关系是企业生产经营的核心问题,而不同产权形式则对企业经营决策、资本结构、风险分担、员工分配等方面产生不同的影响。
因此,产权改革的核心内容就是解决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问题。
传统国企的所有权、经营权一般由特定行政机关或代表国家利益的部门和人员掌握,这就导致其所有者和经营者不一致,容易产生利益冲突,也难以形成科学合理的经营机制和资源分配机制。
在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前提下,为国有企业的发展寻找形式上的改革也是必要的。
当前国企产权改革的主题在于防范“权益置换”,根据国企所处的行业和自身特点进行分类集中改革,因地制宜地采取多种方式推进产权改革。
除了简单的全部民营化外,还可以采取资产证券化,引入国内外的各类投资人和股东,营造公平有效的职工持股和股权激励机制等多种具体方式。
同时,应该注重加强产权交易、产权保护和产权监管,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和产权保护机制,维护国企产权改革的长远稳定。
国企产权改革的现实路径中国的国企产权改革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至今已经经历了几十年的时间。
经过这段时间的努力,目前国有企业在市场中的份额已经降低到了30%以下。
然而,这还远远不够,仍有很多困难和障碍需要克服。
首先,政府推进产权改革阻力较大。
政府作为国有资产的监管者,在产权改革过程中涉及到利益和管理问题,其姿态和作为既直接影响到国企改革的进程,也直接决定改革的成败。
因此,需要在推进国企改革过程中注重政府角色的变化和转型,释放政府责任,促进更广泛的社会参与。
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路径与对策
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路径与对策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国有企业也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和挑战。
如何进行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是当前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探讨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路径与对策。
一、市场机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的首要任务是要深化市场机制,完善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以及加强国有企业的竞争力。
具体而言,需要加强国有企业的市场化运作,完善国有企业的内部管理机制,激发企业内部的活力和创新精神,推进企业的成果共享机制。
此外,还需要深化国有企业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实现国有企业与市场的有机结合,实现双方的互利共赢。
二、优化公司治理结构优化公司治理结构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又一重要任务。
国内很多国有企业在公司治理方面存在着一些不足。
例如:管理层的权责划分不清,董事会职能不够明确,监事会的治理效果不够显著等等。
因此,在进行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强化公司治理结构,并通过严格的内部管理,推动企业的经营效益和质量水平不断提高。
三、发挥企业市场化经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进行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中,为了发挥企业市场化经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需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企业股份制和经营权的分离,并拓展国有企业的经营范围。
企业的市场化经营还需要继续推进企业的重组和调整,以确保企业在市场化的环境下能够有效地竞争。
四、引入引进战略投资者为了增强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在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中,需要引进战略投资者,包括民营企业和外资。
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可以增强企业的资本实力,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提升企业的投资回报率,最终实现市场化价值的最大化。
此外,引进战略投资者还可以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提高企业的市场占有率。
五、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超级品牌在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中,建立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超级品牌是非常重要的。
为此,需要加强品牌的创意和设计,提升品牌的可信度和可识别度,逐步形成国有企业的品牌文化和品牌形象,实现品牌价值的最大化。
国有企业改革的发展方向与路径
国有企业改革的发展方向与路径在中国特殊的经济背景下,国有企业的改革已成为一项必然的趋势。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国有企业改革的举措,包括“转轨、退役,改制上市”,“股份制改革”,“再造巨轮”,等等。
但是,改革的路程还很长,我们仍需要深入研究,总结经验,寻找新的发展路径。
本文将探讨国有企业改革的发展方向与路径,以期对国有企业的改革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视角。
一、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及成效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可以追溯到1978年的改革开放。
改革初期,中国企业知识结构不完善,科研能力弱,工艺过时,市场状况相当糟糕。
1980年代末期,中国政府率先推起了“国退民进”的计划,使得大量的国有企业开始了淡出市场的过程,同时也有一些私人企业抢滩登陆,开始有了生存空间,并逐步转化为制造业中的龙头企业。
1990年代初至1994年左右,中国国有企业瓶颈期到来,收入及盈利双下降,负债增加。
1993年开始,政府大规模推行国有企业清理并购的政策,超过三万家国有企业被整合、收并或兼并。
就在这个过程中诞生了一批以解决现有深度问题为出发点的英雄企业,比如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等巨头企业成立。
2000年至2006年,中国国有企业一直保持持续增长势头,为中国经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特别是收购和并购重组,使一些优秀的国有企业实现了跨足大型企业的机遇。
当然,在成功和成果背后,也有一定的风险与挑战。
虽然中国国有企业在过去几十年间已有不少的成绩,可国有企业的改革还存在很多难题。
面对新的变革,中国的国有企业必须勇敢地转型和创新,否则就会落后于市场的竞争趋势,最终难以繁荣发展。
二、国有企业改革方向的问题中国国有企业面临一些局限性问题,包括企业人事制度问题、管理体制问题、市场机制问题等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企业自身的发展和利益,也影响着整个国家经济的长远发展。
现在的问题是,在下一步的国有企业改革中,应该面向哪些方向进行具体的措施和治理?1.进一步深化股份制改革,加强内部市场化。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存在的问题及路径思考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存在的问题及路径思考问题概述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是当前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课题。
国有企业改革的目的是提高国有资产的效益、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推动经济结构调整。
然而,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在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改革的进展和效果。
问题一:产权划分不明确在国有企业改革中,产权划分不明确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由于长期以来国有资产的划分、界定、变更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国有企业与政府在产权归属方面存在争议,给改革带来了阻碍。
问题二:国有企业盈利能力不强国有企业的盈利能力不强是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个难题。
由于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相对僵化,决策机制不灵活,以及部分国有企业存在多重矛盾,导致效益低下,盈利能力不强。
这给国有企业改革带来了挑战。
问题三:国有企业市场化程度不高国有企业的市场化程度不高也是国有企业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之一。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在市场化运作上仍然存在许多困难。
国有企业的经营行为受到政府干预的影响较大,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化程度较低,导致企业经营效率不高。
路径思考一:完善产权制度为解决国有企业改革中产权划分不明确的问题,应当加强国有资产的划分、界定和变更等工作,完善国有资产产权制度,明确国有企业的产权归属,确保各类产权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同时,建立健全国有资产评估和监督制度,加强国有资产管理。
路径思考二:优化企业管理机制为提高国有企业的盈利能力,应通过优化企业管理机制,建立灵活高效的决策机制。
引入市场化的运作机制,鼓励企业创新,提升企业竞争力和效益。
同时,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管,推进企业的内部治理和财务管理,提高企业治理水平。
路径思考三:推动市场化发展为提高国有企业的市场化程度,应从政府干预中解放国有企业,逐步取消对企业的过度干预和管理,鼓励其在市场竞争中自主决策,促进企业市场化运作。
同时,加大对市场环境的监管力度,保障市场竞争的公平和公正。
结语我国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问题较为复杂,需要综合运用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的力量,通过完善产权制度、优化企业管理机制,推动市场化发展,逐步解决问题,实现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
国有企业改革的市场化路径与机制选择
国有企业改革的市场化路径与机制选择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也不断进行中。
近年来,国有企业改革的市场化路径与机制的选择成为了大众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从几方面来探讨国有企业改革的市场化路径与机制选择。
一、市场化路径的选择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市场化是最重要的路线之一。
市场化的核心是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以更高效率、更加公正的方式分配资源,在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中,市场化主要存在以下几种路径。
1. 股份制改革股份制改革是国有企业转型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它是通过私有化改革为核心的。
通过将国有企业的资产转化为股份,发展股份制经济,按市场化方式管理国有企业,走向市场、走向效益。
股份制的出现为国有企业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市场化思维。
2. 兼并重组兼并重组是建立健全市场机制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手段。
通过兼并重组,可以实现规模经济,优势互补。
在这个过程中,企业需要优中选优,通过兼并重组获取新的发展机遇。
3. 混合所有制改革混合所有制改革是近年来新出现的一种国有企业改革路径。
混合所有制是指在国有企业中加入非国有资本,实现国有资本和非国有资本的共同发展。
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可以提高国有企业的市场化程度,在更加灵活的机制下发挥企业创新的积极性,从而提升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二、机制选择的重要性机制选择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国有企业改革的效果和后期的运行效率。
在国有企业改革中,机制选择的重要性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核心决策机制的完善在国有企业改革中,核心决策机构的完善是至关重要的。
核心决策机构包括董事会、监事会、总经理等,完善决策机构,实现国有企业的市场化运作,是必须要做好的事情。
2. 内部治理机制的建立内部治理机制是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建立健康、透明的内部治理机制,规范国有企业管理,增强企业发展活力,实现国有企业更好的市场化。
3. 市场化经营机制的创新市场化经营机制是国有企业进行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体现,通过市场化经营,可以引领国有企业走向市场,成为市场与社会相互交融的社会经济组织。
国有企业改革的实施路径
国有企业改革的实施路径国有企业一直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
在改革过程中,国有企业改革是既重要又难以实施的任务。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期,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工作继续推进。
但是,如何实施国有企业改革,仍面临许多难题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国有企业改革的实施路径,希望能够对国有企业的改革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一、基于市场化原则实施改革在改革中,建立健全市场化机制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和关键。
市场化原则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内容。
应当充分利用市场机制的优势效应,尽可能地摆脱政府控制和干预,加速市场化进程,实现国有企业与市场的有效融合。
这意味着,必须通过深入推进改革,打破行业垄断和扩大市场开放,加强市场监管和监督等措施,以激发企业的市场活力,提升企业竞争力,促进国有企业的持续发展。
二、实施公司制改革公司制改革是当前国有企业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通过公司制改革,可以把国有企业转化为法人化、独立核算、资产独立、自负盈亏的现代企业,这是实现国有企业市场化运作、改善公司治理和经营管理、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益的重要途径。
在实施公司制改革时,需要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企业运行效率,促进资本市场发展。
三、加强企业内部制度建设企业内部制度建设是国有企业改革重点之一。
为实现国有企业转型发展,需要加强企业内部制度建设,完善管理制度和公司治理。
这就要求国有企业加强内部管理,树立现代企业文化,加强制度完善,提高企业经营效益。
四、推进员工持股员工持股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新模式之一,在改革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员工持股,可以将企业员工纳入公司治理结构,增加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责任感,提高企业绩效。
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员工的收入水平和获得感。
五、培养专业化人才人才是国有企业转型发展的关键因素。
因此,国有企业改革需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加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提高员工素质和企业核心竞争力。
这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共同来推动,实现人才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培养。
国有企业改革的必要性及路径
国有企业改革的必要性及路径无论在哪个国家;国企改革都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不仅会引来国资贱卖的争议;而且极有可能带来社会动荡..英国撒切尔夫人主导的国企改革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动荡;德国对原东德国企进行改革;也引起了严重失业、犯罪增加等严重问题;至于俄罗斯自不必说了;已经成了一个典型的反面教材..一、国有企业改革的必要性1.国有企业经营效率不高..由于国有企业存在过多的委托代理环节和过长的代理链条;其低效率性质并不会因其所在行业的竞争性的不同而发生根本的改变..研究国有企业效率的关键在于;把国有企业享受的政府补贴和因行政垄断所导致的超额利润扣除;还原国有企业真正的经营绩效..通过对账面利润中应缴纳的资源租与地租、低估的融资成本、政府补贴和行政性垄断利润的扣除以及对企业成本的还原;国有企业的真实绩效要远远低于市场的平均水平..尽管表面上看国有企业的增值空间不断增大;但是这种增值主要通过垄断资源和垄断的稀缺价值的上涨实现的;其真实的经营绩效不高..因此;国有企业的这种低效率的固有特征以及它在基础性或资源性领域的存在与扩张;已经严重影响中国宏观经济的运行..2.国有企业的垄断行为已经严重阻碍经济发展..对于国有企业来说;由于其产权制度和治理结构存在着根本性的缺陷;在市场竞争方面不具优势;所以就更倾向于借用公权力;长期垄断着一些关键性的行业与部门..国有垄断行业正是凭借着强大的政治优势和资源优势;挤占民营企业的发展空间..同时国有垄断企业也显现出对规则和制度的漠视;例如联通和网通的合并;中石油的触角延伸到下游燃气市场等行为均无视反垄断法..如此漠视规则的做法危害极大;如果关乎国人命脉的行业被漠视规则的垄断性国企控制;整个市场环境、市场规则会遭到破坏;成为阻碍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国有企业不仅具有相对的低效率;而且国有资本在营利性领域的继续存在已经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竞争的充分性和公正性构成严重的威胁和损害;因此;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显得越发重要..3.国有企业法制建设的不完善..我国的现行立法为国企改革提供了基本法律依据和规范;为建立科学立法体系奠定了基础..但是;现行的国有资产监管立法;相当部分是在新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确定前制定的;有其历史局限性;已与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第一;没很好区分政府的社会公共管理职能和出资人职能;没很好区分国有资产出资人监管和行政监管..第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由多个部门行使;没有一个统一行使出资人职责的监管部门..第三;没有很好理顺产权关系;并依据科学的产权关系链条;实施合理有效的监管.第四;有些法规确定的国有资产监管基本制度、具体规则的合理性、系统性、协调性不够;不能适应适度、有效监管需要;既保证监管到位;又有利于国有资产的运营和国有企业的发展..4.国有企业技术创新高投入与能力不足..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不管是在传统产业如纺织业;或是在现代信息产业;与发达国家相比;都有相当大的技术差距..我们国家的技术创新;可以和发达国家一样;靠发明来取得新技术;也可以利用同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以引进技术的方式;包括购买专利、模仿等等;取得技术创新..但是;我国无法筹措巨大的资金投入..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一是技术专利越来越受到知识产权保护;要购买也必须付出较高的代价;二是引进技术、生产、再引进;往往形成了国内企业对跨国公司等一些技术专利的依赖;而始终走不出反复引进的怪圈..二、国有企业改革的路径一产权改革是核心;仍需坚定不移地推进..产权改革是必由之路;但是要搞稳妥的改革;不能很激进的大爆炸式改革..中小型国有企业可以整体出售;而大型和特大型国企应实行股权多元化和混合所有制..继续大力改革公司治理;产权民间化、治理商业化..也有少数国企可能暂时不太适宜推行全局性的产权改革..这包括三类企业..第一类是自然垄断;如电网、基础电信;第二种是关系国家安全的;如航空航天;第三类是承担普遍性服务和提供重要公共产品的;如邮政和市政等..对于这些企业;应该加强政府监管;并改进公司治理;提高透明度和规范性..当然随着时代发展;上述三类企业也可以进行分拆和引入竞争;这样也有可能在某些环节进行产权改革..要特别强调的是;对于大型和特大型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在比较长的时间里不会完全民营化;可能长期保持一种混合所有制状态;这也是可以的;关键要加快国有股的证券化;提高国有股的流动性;从而改进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二打破国有企业的行政垄断;继续对国有垄断行业分类型、分环节进行改革..首先;应对行政部门出台的各种规定、办法、条例和指导意见等进行清理;取消国有企业无偿或低价占有和耗费国有资源的特权;对于有损于市场公平竞争的规定予以废止;其次;破除行政壁垒;加强经济主体之间的公平竞争;最后;收缩国有企业的经营范围;对国有资产进行必要的整合;对已经实行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和进行初步分开、引入竞争机制的石油、电力、电信、民航等行业;放开市场准入;引入新的市场竞争主体;重组行业结构;增进企业效率;对于还没有进行实质性体制改革的铁道和部分城市公用事业等;要首先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和政事分开改革..打破资源垄断、渠道垄断、产业链垄断等各种形形色色的垄断;实实在在地推进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垄断行业的监管体系;改进其有效性;促进垄断行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三加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立法;构建科学完备的国有资产监管法律体系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对国有资产监管立法提出了更迫切的要求..这要求与国有资产新体制相适应的法规需要制订和创新..第一;现行立法对国有资产新体制的确立还需要进一步到位;进一步理顺政府行政部门与国有资产监管机构的关系;全面落实国有资产监管机构的职责等..第二;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职责、国有资产监管制度的规定需要细化..要通过完善配套法规、规章细化;以利执行..第三;现行立法还存在国有资产监管的制度空白;要根据国有资产监管的探索进程和实际需要;不断制定新的法规和规章;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制度..四提高技术创新;从引进技术向自主研发转变像中国这样的大国;政府的行政主导力量很强;有能力动员许多资源来发展一些在全世界最尖端的产业、技术..但是;这样的产业即使用国家的动员力量把它建立起来;由于资金成本相对于发达国家的资金成本要高;最尖端的产业又是资金最密集的;其生产中最重要的成本就是资金的成本;因此;这样的产业在竞争的市场当中;要是没有国家的持续的保护和补贴是不能生存的..首先在国防安全方面;有些技术绝对必要;没有这些技术;就没有国防安全;而且;这些技术不可能从国外引进;或是不适合从国外引进;当然就只能自己来研发..利用和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靠发挥比较优势来发展经济;以引进技术为主、自主研发为辅来取得技术创新;能够让我们的经济在市场中最具竞争力;最快速的积累资本;最快速的提高要素禀赋结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的水平;以小步快跑的方式;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赶上发达国家的愿望..国有企业的改革一直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和前沿;经过3O多年的改革;国有企业数量大幅缩水;国有经济比重不断降低;但资产总量大幅增长;运行质量不断提高;控制力和影响力显着增强..但是;国有企业的改革任重而道远;只要坚持改革的方向;不断解决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就一定会日臻完善。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困境与路径研究--评《国企混改理论、模式与路径》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困境与路径研究—评《国企混改:理论、模式与路径》•广告书评•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主体之一,国有企业在我国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都做出了巨大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为进一步提升国有企业活力,推动国有经济发展,我国进行了多轮改革。
目前,国有企业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难度逐渐增大,改革涉及的利益和矛盾冲突也越来越尖锐,需要我们以更高的智慧、更大的决心、更强的战略定力将国企改革进行到底。
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近年来针对国企改革提出的新策略和新目标,也是当前和未来我国国企改革的全局性、系统性和关键性举措。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国企混改的积极效应正在显现,但同时也暴露出不少问题。
为顺利推动国企混改的实施,本文将在评述国企混改优秀著作的基础上分析国企混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以期为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由郑志刚编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国企混改:理论、模式与路径》是近年来我国研究国企混改领域的一部优秀著作。
郑志刚是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出版了多部关于国企改革、公司治理领域的优秀著作。
作者同时兼任盘古智库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荣获"黄达一蒙代尔经济学奖”,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在进行理论梳理和实践总结的基础上,郑教授从全新的视角提出了 国企混改的模式和路径选择。
具体而言,全书包括以下章节:第一章以恒丰银行为例讨论了金字塔式控 股结构下中国国企的内部人控制问题;第二章梳理了国企混改的理论基础;第三章以联通、万达为案例 提出了国企混改的模式选择;第四章以实际问题为导向构建了国企混改的实现路径;第五章讨论了国有 资产管理体制改革问题;第六章从薪酬管理角度分析了国企改革中的高管激励制度建设;第七章以格力 集团为案例对国企混改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整体而言,全书章节联系紧密,逻辑关系清晰,以公司治理 科学理论为基础,借鉴大量国企改革真实案例提炼出作者的真知灼见,是一本具有重要理论创新和实践书名:国企混改:理论、模式 与路径 作者:郑志刚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 9787300276625 出版时间:2020-01-01 定价:¥59.00参考价值的优秀学术著作。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国企改革的方向目标与实现途径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国企改革的方向目标与实现途径目录一、内容概述 (2)1.1 背景介绍 (3)1.2 国企改革的意义 (3)二、国企改革的方向目标 (5)2.1 坚持党的领导 (6)2.1.1 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 (8)2.1.2 强化党的建设 (9)2.2 服务国家战略 (10)2.2.1 推动高质量发展 (11)2.2.2 优化国有经济布局 (12)2.3 提升核心竞争力 (14)2.3.1 深化改革创新 (15)2.3.2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16)三、国企改革的实现途径 (16)3.1 完善治理结构 (18)3.1.1 明确董事会职责 (18)3.1.2 强化监事会作用 (19)3.2 优化经营机制 (20)3.2.1 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 (22)3.2.2 推进市场化选聘 (23)3.3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24)3.3.1 完善人才选拔机制 (26)3.3.2 提供职业发展平台 (27)3.4 强化风险防控 (28)3.4.1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 (29)3.4.2 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31)四、结论 (32)一、内容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国企改革的战略方向、明确的目标以及切实的实现路径。
在当下这个充满变革与挑战的时代,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经济的支柱,其改革不仅关乎企业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更牵涉到国家经济体制的整体优化与提升。
文章开篇即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这五大特征为国企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在改革方向上,文章强调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国有经济的领导作用,确保改革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
要以提高国有资本效率、增强国有企业活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主要目标,通过深化改革释放发展活力,推动国有企业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发挥更大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改新传为什么要进行新一轮混改?过去的混改——官员:数量不少、质量不高;国企高管:只解决了“拿钱”的问题,是“半市场化”;专家:做得不太成功,甚至有很多失败。
混合所有制并不是个新概念,在央企和地方国企中早已有不少探索。
但在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石军看来,之前的混合所有制状况可以用八个字来评价:“数量不少、质量不高”。
今年两会期间,石军披露了一组数据:中国已经有90%的国有企业进行了公司股份制改造;中央企业70%的净资产已经属于上市公司;中央企业以及子公司引入非公资本的企业户数已经占到总户数的52%以上;到2013年10月份,全国混合所有制上市公司已经占全部境内上市公司的80%以上,资产达到90%以上。
石军说:“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混合所有制企业的数量已经很多了。
但是这其中不少企业没有形成规范的混合所有制,也没有充分发挥混合所有制企业潜在的、应该发挥的那些优势和作用。
”混合所有制企业应有的优势在于,在股权多元化的基础上,真正实现利益的博弈和权力的制衡;吸纳国有企业资金雄厚、技术先进,民营企业机制灵活、市场反应敏锐的优势,从而获得效率与效益的提升。
“混合所有制已发展多年,为什么现在又重新强调,是因为过去做得不太成功,甚至有很多失败。
”长期关注国有企业改革的北京师范大学公司治理与企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高明华,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专访时表示,我们过去把混合所有制单纯地理解成是股权结构的调整,而没有和公司治理健全结合起来。
公司治理结构真正完善,是此轮“混改”中比股权结构调整更为重要的目标。
上市,是国企实现混合所有制的主要方式之一。
但是,不少上市国企仍没有真正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实现完善的公司治理。
今年7月,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国建材集团”)被国资委列入了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试点。
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专访时表示,“国企上市,但是大部分是国有股一股独大;搞薪酬制度改革,但是把国有企业的管理架构同市场化的方式糅合在一起,有些国企老总不在上市公司领薪酬,而是要通过上级单位的考核来确认薪酬;管理层由董事会任命,但要经过上级单位的考核,甚至由上级单位提名、董事会走程序……一半是行政化,一半是市场化。
”过去一段时间的“混改”,国有企业进入市场搞股份制,搞上市公司,“只解决了‘拿钱’的问题,没有把市场机制真正引入到企业里来,只能认为是‘半市场化’”。
宋志平说。
二十多年来混合所有制实践的成果宋志平坦言,国有企业传统模式很舒服,而改革必然有阵痛。
但是不改革,国企就会很艰难——这一轮“混改”有一个“不得不改”的原因。
宋志平认为,过去10年央企发展令人满意,主要得益于三个条件:一是中国经济快速成长;二是中国概念,全球热钱都买中国股票,这些钱支持了国企过去一轮改革和发展;三是过去十几年里,中国民企还没有彻底成长起来,国企有一定的规模效益。
“现在,这三个条件都变化了:经济进入新常态,再走过去扩张型道路不行了;热钱不再往中国涌,过去那种融资环境也没有了;民营企业也不再是站在门口提着包的个体户了,他们代表了市场的力量。
”宋志平说,“如果国企不抓住这一轮改革的机会,后边的日子就没有过去十年那么好过了。
国有企业是我们党执政的重要基础,如果国企做得不好,失败了,不但没有成为执政基础,还会给国家带来了很大麻烦。
这就是我们要改革的原因。
”“分类实施”是混改的重要方向国资委官员:绝对不能搞“一刀切”,要实行“一企一策”;国企高管:应着力在竞争性领域推行;专家:反对在稀缺资源类国企推动“混改”。
对于“混改”这样一个宏大的命题,“分类实施”成为推动实质性操作的一个重要方向。
去年底,国资委提出,推进国企股权多元化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主要采取四种形式:其一,涉及国家安全的少数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可以采用国有独资形式;其二,涉及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国有企业,可保持国有绝对控股;其三,涉及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等行业的重要国有企业,可保持国有相对控股;其四,国有资本不需要控制并可以由社会资本控股的国有企业,可采取国有参股形式或者全部退出。
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曾表示,在“混改”具体实践中,要分类进行研究,分类提出改革措施,绝对不能搞“一刀切”,要实行“一企一策”。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了国有企业三大分类:公益性、自然垄断性和竞争性。
在“混改”具体操作中,是否需要进一步细分,以及具体公司划入哪个领域,目前尚无定论。
有消息称,国资委正在制定《深化国企改革指导意见》、《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方案》两份重要文件,具体分类有望在文件公布后确定。
目前,各界人士对于国有企业分类有诸多研究和建议。
绿地集团董事长张玉良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专访时提出,在国有资产各领域全面推行混合所有制,既无必要,也不可行。
当前,应该在对国企进行合理分类的基础上,着力在竞争性领域推行混合所有制改革。
应该充分发挥产权交易平台的作用,使竞争性领域的国有资产真正做到“进退有序,合理流动”。
一方面,使竞争性领域的国企逐步形成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多元混合、交叉持股的格局;另一方面,也使国有资产本身的布局和结构更加优化。
作为长期研究国企分类改革的学者,高明华认为,当前尤其需要反对的是在稀缺资源类国企推动“混改”,“过度开发、生态破坏的情况现在已经很严重了,如果说再搞混合所有制,以盈利为目标,毫无疑问就是鼓励过度开发、盲目开发,这对稀缺资源会造成致命的损害。
”容易改的先改“不能让姚明和小孩打篮球”,大型国企通过子公司和民企合作才是“门当户对”。
作为国资委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试点单位,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该集团的“混改”试点主要是在二级公司展开,不是母公司。
事实上,国企母公司直接与民资合作,推进混合所有制,这样的案例仍属凤毛麟角,更多的是在“子公司”、“孙公司”层面的合作。
在国资委监管的113家中央企业中,母公司层面的混合所有制更是仍未破题。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会长庄聪生在一次公开讲话中谈到,我国中小型国有企业早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均已基本完成改制,需要推动“混改”的主要集中在大企业,但现实情况是,国有企业特别是央企母公司多数规模庞大,让他们与民营混合好比“让姚明和一个十多岁的小孩打篮球”。
因此他建议,大型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要通过拆分业务,分层次、类型,通过子公司或者是分公司与民营企业合作,才能门当户对,实现真正的融合。
针对央企母公司“混改”进展缓慢,经济学家厉以宁今年3月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混改”是一个经验摸索的过程,可以考虑先易后难,可以从两个试点区推进,一个是新兴产业部门,另一个是产能过剩行业。
黄淑和也表示,对于“混改”,国资委“总的原则就是,有一些明确要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先往前推。
容易干的先干。
”“先易后难”是推进“混改”一个现实的考虑。
事实上,无论是在子公司、分公司推进“混改”,还是拆分出某项业务来“混改”,都已在央企中有良好的实践案例。
今年备受关注的中石化[微博]“混改”就属于前者。
今年2月19日,中石化发布公告,披露全资子公司中国石化销售有限公司(下称“中石化销售公司”)增资引进社会及民营资本的具体方案。
最终,中石化销售公司以29.99%的股权引入了1070.94亿元投资。
国资委企业改革局原副局长贾小梁在对《中国经济周刊》谈及此事时说:“傅成玉在中海油的改革采取了分拆上市的方式,最终实现了整体上市。
到了中石化以后,他发现中石化有很多资产可以相对独立,有的还可以拿到市场上参与竞争,走专业化的道路。
我们很多大企业这些年由于走市场的道路,下面很多板块在行业当中都属于一流,拿出来‘混改’,可以说是市场非常认同。
同时,从专业化,从效率的角度,都能释放更多新的利润增长点。
”除了中石化,今年以来这样的案例还有不少。
例如,6月6日,中粮集团旗下中粮肉食投资有限公司与KKR、霸菱亚洲、厚朴基金和博裕资本联合组成的财团宣布结成战略合作伙伴。
6月9日,中国电信旗下炫彩互动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引入顺网科技和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作为战略投资者。
中国电信董事长王晓初透露,在采用混合所有制的公司中,将不会根据股权来分配经营权,而是将经营权交给更具专业能力和业务运营能力的合作方。
与中石化不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下称“中石油集团”)“混改”的首次亮相,采取的则是拿出单个项目的形式。
2012年5月30日,中石油集团与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城市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和宝钢集团有限公司等签署西气东输三线工程项目投资人合作框架协议,开创了全民资本投资于大型央企国家重点项目的新模式。
根据协议,在新公司注册资本金625亿元中,中石油投入325亿元,占比52%;其他3家分别投入100亿元,各占比16%。
其中,城市基础设施投资产业基金作为民营资本的代表参与其中。
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黄孟复当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通过基金来聚集分散的民间资本,通过团队专业管理去实现稳健收益,这将是民间投资未来的一个重要方向。
混改的甜头国企:得到了资金、市场、效益和完善的机制;民企:到“禁区”去分杯羹。
用中石化新闻发言人吕大鹏的话来说,中石化今年干了两件大事:第一件大事情是混合所有制的探索,第二件是页岩气的突破。
吕大鹏说:“混合所有制会在体制机制上带来很大变化。
原来国企里面有一些传统的、不大好突破的东西,在这个新的体制下形成倒逼机制,它就要逼迫我们这块改进自己的机制。
”“混改”后的中石化销售公司将设立11人董事会,占70%股份的中石化只派出董事4人。
中石化称,对它的管理是管资本而不是管资产,不会像原来那么具体。
新公司还首度引入职业经理人制度,在全球招募9位职业经理人。
“这对我们原来的体制是一个很大的突破。
”吕大鹏说。
此外,中石化销售公司将在管理层和骨干员工中实施股权激励,考核体系也趋向市场化,以净资产收益率和净利润增长率作为管理层考核的主要指标。
中石化销售公司的“混改”刚刚起步,但有些公司却早已尝到了“混改”的甜头。
中国建材集团就是其中之一。
2002年的中国建材集团,正处于经营极度困难的时期。
公司总共只有20多亿元的销售收入,却有30亿元的银行逾期负债。
宋志平被任命为中国建材集团总经理的当天,就收到了法院发来的传票。
宋志平对《中国经济周刊》说:“中国建材本身底子薄,又不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行业,我们要想获得动力,只有遵循市场,我们的改革是倒逼出来的。
”自2002年以来,中国建材集团在推进“混改”的过程中吸纳了近千家民营企业。
截至2013年底,该集团各级企业中混合所有制企业数量占比超过85%。
这家“草根央企”通过市场化改革,2014年位列全球500强排名第267位,稳居全球建材行业第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