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力学大题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作图示结构的M、Q图。d=2m。(20分)
二、用力法计算,并作图示对称结构M图。EI=常数。(20分)
三、作图示梁的的影响线,并利用影响线求给定荷载作用下的值。(12
分)
一、(20分)
支座反力20KN, 10KN, 20KN, 10KN每个图形10分,每根杆2分
每根杆符号错扣1分
二、.(20分)
(2分)(3分)
力法方程(2分)
(2分)(2分)
系数:(2分)(2分)
解得:(1分)
最后弯矩图
(4分)
选择其它基本体系可参照以上给分。
三、(12分)
(7分)
(5分)
图6
三、计算题(共 60 分)
1、作图7示刚架弯矩、剪力图。(15分)
4、用力法解图10示刚架,并作刚架的最后弯矩图。
图10
四、作图题(本题15分)
作图示刚架的轴力,剪力,弯矩图
六、计算题(本题15分)
用力法计算图示结构,并作弯矩图。
四、作图题(本题15分)
作图示刚架的轴力,剪力,弯矩图
解:(1)求解支座反力
由,得
由,得
由,得
(2)作内力图
六、计算题(本题15分)
用力法计算图示结构,并作弯矩图。
解:图示结构为一次超静定结构,取基本结构如下图:
计算其系数及自由项为:
列力法方程:
解得:
杆端弯矩:
,,,
五、作图示结构、的影响线,并利用影响线求图示结构在移动集中荷载作用下截
面K弯矩的最大值(绝对值),已知P=10kN。(15分)
五、(18分)P=10KN
的影响线(5分)
的影响线(5分)
(5分)
四、(本大题4分)
分析图示体系的几何组成。
十、(本大题10分)
用力法计算,并作图示结构由于支座移动引起的M图。EI=常数,不考虑链杆的轴向变形。
十一、(本大题18分)
试用力矩分配法作图示刚架的弯矩图。EI=常数。(计算二轮)
四、(本大题4分)
几何不变,有一个多余约束。(4分)
十、(本大题10分)
, (10分)
十一、(本大题18分)
(12分)
M图
(kNm)
(6分)
二、P=1在如图所示的静定多跨梁ABCD上移动。(1)作截面E的弯矩影响线;(2)画出使M E达最大值和最小值时可动均布荷载的最不利布置;(3)当可动均布荷载q=5kN/m时,求M Emax的值。
6m 6m
六、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如图(a)所示连续梁,画M图,EI=常数。固端弯矩表如图(b)所示。
l
P
F
AB=-1/12·ql 2
F
BA=1/12·ql
2 M F AB=-3/16Pl
二、解:1、M E的影响线(m)
2/3
2、M Emax的最不利布置如图(a);M Emin最不利布置如图(b);
(a)
(b)
3、M Emax=∑qω=5×1/2×2/3×3=5kN·m
四、解、1、一次超静定,基本体系和基本未知量,如图(a)
2、列力法方程:δ11•x1+△1P=0
3、作 M1图,如图(b);作M P图,如图(c)
4、计算δ11、△1P
δ11=1/2EI×1/2×6×6×4+1/EI×6×6×6=252/EI
△1P=1/EI×6×36×6=1296/EI
5、解方程:X1=-△1P/δ11=-1296/252=-
6、作M图,如图(d)
(a) (b)
基本体系 M1(m)
(c) (d)
36 M P(kN·m) 36 M(kN·m)
六、解:(1)计算转动刚度与分配系数(令EI=1)
S BA=4i BA=4×1/4=1,S BC=4i BC=4×2/8=1, S CB=4i CB=4×2/8=1,S CD=3i CD=3×3/6=
μBA=, μBC=, μCB=, μCD=
(2)计算固端弯矩:M F BC=- M F CB=- 1/12×ql2=-1/12×3×82=-64(kN·m)
M F CD=-3/16×Pl=-3/16×8×6=-9(kN·m)
(3)分配与传递:
(4)画M
三(本大题 5分)对图示体系进行几何组成分析。
图示体系为具有一个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7.(9 分)试用力矩分配法求作图示结构弯矩图(计算两轮),EI=常数,F P = 28 kN。
M
四(本大题 4分)对图示体系作几何
组成分析
8
7
6
七 (本大题 8分)已知图示结构的M 图, 作F Q , F N 图。
八 (本大题 10分)作图示结构F Q B 左 ,M F 的影响线。
九 (本大题 12分)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并作图示对称结构的M 图。已知:q =40 kN/m 各杆EI 相同。
一、几何组成分析:
有一个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M (kN ·m )
F P =1
七、内力图如下所示
八、影响线如下所示
九、按对称性取半进行计算
Q B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