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火把节之歌》同步练习苏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三《火把节之歌》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淬.水( ) 攒.聚( ) 涅槃.( ) 硕.大无朋( )
吞shì( ) qí祷( ) 寻mì( ) 循规dǎ0矩( )
2.选词填空。
(1)在凉山彝族人民心目中,火是圣物,它能够________(净化纯净)一切。
(2)像我国彝族那样,把火的________(崇敬崇拜)神圣化,以节日形式固定下来,并同预祝丰收相结合,却是不多见的。
(3)火把节自始至终体现了一种狂欢精神,但更重要的是_______(反应反映)了现代人的精神需求。
3.将下列句子中画线部分替换成成语,使句子更简明。
(1)正当人们欢庆胜利的时候,天神又放出天虫。遮夔玉窒塑盔阻的天虫转眼之间便把一片片庄稼吞噬净尽。 ( )
(2)男女老幼采来蒿秆扎成火把,追查出墅燃烧起来,经过九天九夜的激战,终于消灭了天虫,保住了即将收获的庄稼。 ( )
4.填空。
(1)本文选自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当代作家。
(2)本文按照________________顺序,集中记叙了彝族_________________等风俗。
5.写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彝家女儿歌声美、舞步轻,织成了一条情韵绵绵的女儿河,又好似一朵朵太阳花在蓝天下缓缓滚动。 ( )
(2)山在燃烧,水在燃烧,天空在燃烧。 ( )
(3)但见漫山遍野,到处都有金龙飞舞,起伏游动,浩荡奔腾,人们仿佛置身于火的世界。 ( )
6.下面是学生写“火把节”的作文片段,其中画线句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火把节的第三天,是选美活动。①姑娘们穿着节日的盛装和金银首饰,每人打着一把黄油布伞,相互牵着彩色三角巾,在草坪上围成一个又一个的圆圈,跳起了优美的彝族舞,唱起了婉转的彝族歌。五彩艳丽的裙子摆动着、旋转着,②如彩蝶展翅,似孔雀开屏,煞是迷人得很。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课文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我们来到凉山那天,恰好赶上了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的彝族火把节。吃过早饭,大家就乘车来到普格县五道箐乡拖木沟的一处非常开阔的草坪。四周天然隆起,形似看台,上上下下已经坐满了人,据说已达三万。彝家有句谚语:过年是嘴巴的节日,火把节是眼睛的节日。意思是,过年讲究的是吃好喝好,而火把节讲究的是穿戴打扮,好玩耐看。放眼望去,尽是姑娘们的七彩裙、花头帕、绣花坎肩,小伙子们的白披毡、蓝披毡、花腰带,好像一个硕大无朋的五彩花环罩在碧绿的原野上。
最先出场表演的是彝家女儿,她们打着黄的油伞,相互牵着三角彩巾,围成一个又一个圆圈,唱起了优美动人的“朵乐荷”。歌声美,舞步轻,织成了一条情韵绵绵的女儿河,又好似一朵朵太阳花在蓝天下缓缓滚动。最能充分展示彝族女儿丰姿的,是已有千年历史的选美活动。选美,既要看姑娘们的身材容貌、穿着打扮,又要看她们的仪态丰采,还要看平时的道德品行,包括对待长辈的态度。评委们都是山寨中德高望重的老人,他们一整天在过节
的人群中寻觅、拣选,反复比较、协商,评判意见颇具权威性,没有人会怀疑、指责。
每次火把节每个场地只选三名美女,一旦评出,她们便成为姑娘们心中的偶像、小伙子心仪的目标。哪家出了美女,哪家瓦板房四周晚间便口弦声不断,清晨背水路上脚印最多。
过去我总以为,处于比较封闭状态的民族,精神上未必会追求强烈的刺激、高度的紧张。可是,来到凉山之后,却发现这里更适应那种紧张、热烈的现代生活方式。这从场上观众对于摔跤、赛马、斗牛、斗羊是那样地投入,那样地兴致勃勃,那样地全神贯注,便可以看得出来。它说明广大彝族地区较之追求宁静、安适,以农业文明为主的汉族地区,更具活力,更为开放,“生命之光”发射得更充分。也许是彝族地区长久以来生产生活的流动性大、获取生活资料艰难、自然条件恶劣等情况,促成了其生命力的旺盛。
天色暗了下来,人们在街前广场上,点燃起干蒿扎成的火把,排成长长的队伍,高声唱着火把节祝歌,走向田野,走向山冈。于是,漫山遍野都响起了:“朵乐荷,朵乐荷!烧死猪羊牛马瘟,烧死吃庄稼的害虫,烧那穿不暖的鬼,烧那吃不饱的魔。朵乐荷,朵乐荷!”
火把节适值盛夏,田里秧苗正处于旺盛的生长期,也正是各种危害庄稼的昆虫繁殖的高峰期。当火把在四野燃起,那些害虫便迅速趋光攒聚,一齐葬身火海,所以火把确有除害保苗的实效。时间已到深夜,登高四望,但见漫山遍野,到处都有金龙飞舞,起伏游动,浩荡奔腾,人们仿佛置身于火的世界。
7.为什么说“火把节是眼睛的节日”?
8.选段主要描写了火把节的哪几个场面?
9.彝族的火把节为什么安排在盛夏季节?请根据选段提供的信息加以探究。
10.选段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其作用是什么?
阿妈永不熄灭的火塘
尔古阿木
在大小凉山,火塘是每一户彝族人家庭生活的中心,在凉山彝语里称为“呷库”。火塘塘口多呈圆形,也有六边形的,通常以打制精美的石料镶入地中,其上再嵌立三块锅庄石,彝语称为“呷尔”,标识着对英雄海毅迪古的纪念。火塘是神圣的,在彝人社会中不仅有着饮爨(cuàn)、取暖、照明、议事、会客、保存火种等实用功能,还有社会关系、家庭结构、性别角色、民间信仰、人伦秩序等社会文化的象征功能,乃至许多人生仪礼和宗教仪式都要围绕火塘方能进行。而发生在火塘边的故事讲述通常在日常生活和仪式语境中展开,贯穿在每一个人从生到死的生命历程中,承续着彝族人的传统教育,构建着彝族人的精神世界。
火塘的样式有许多种,我们家由于兄妹多,请了师傅改造重装了一个大塘,形成直径为1米左右的圆形,周围是由石头做的刻有精美图案的S形锅庄,火塘里面猛烈燃烧着阿爸阿妈风雨无阻地从深山老林砍来的各种柴火,彝族有句格言说:“亲朋好友聚集在一起,就有说不完的话;各种柴火聚在一起烧,噼噼啪啪的声音响不停。”因柴火种类多,烧火时让人闻到一种十分惬意的清香,屋子里很快就热气缭绕,充满融融暖意。火炭快烧完了,母亲就添加入冬前早已准备好的树根、木头疙瘩,它们散发的腾腾热气,足以全家享用整个冬天。没事的时候,一家人都喜欢围坐在火炉边,烤上红薯、洋芋坨坨等,把手伸到火炉上,边烤着火,品尝美食,边聊着家常,讲着传说故事,其乐融融。
白天父母出去干活的时候,我们这些“留守儿童”就负责在火塘上炖点东西,有时候是满满一锅腊肉芸豆汤,水一次性加足,之后不再添水,始终不加搅和,任它翻滚,小小细火慢慢炖,这样炖出的汤特别香浓甘关。晚上全家人围在火炉旁,一边烤火,一边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腊肉芸豆汤,顿感寒气全无,暖心又暖胃。那满嘴鲜香,让我至今回味留恋。在那个物质比较匮乏的年代,经济不那么发达的时期,经过母亲巧手的调制,一个冬天的餐桌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