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三首-《咏怀古迹(其三)》PPT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甫诗三首
王昭君,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 一,不仅因为她的美貌,而且因为 她达成了汉朝与匈奴的“和亲”, 使老百姓免于战乱而被世人铭记于 心。当杜甫来到她的出生地时,他 会有何感慨呢?
Leabharlann Baidu
基础积累:
• (1)认读字音: • 朔(shuò)漠 青冢(zhǒng) 省(xǐng)识
• (2)理解词义: • 去(离开) • 紫台(紫宫,汉宫廷的名称) • 青冢(这里指王昭君墓) • 省(曾经) • 春风面(形容王昭君的美貌) • 环珮(妇女戴的装饰物)
(2)借助诗歌形象,分析诗歌意境。如杜甫的《秋 兴八首》就是借景来抒发感情,营造阴沉萧森、 动荡不安的气氛。
(3)借助诗歌形象,体会诗中的哲理。如苏轼的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就向我 们道出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哲理。
对《咏怀古迹(其三)》的解读
• 本诗借咏王昭君的事迹抒发自己怀才不 遇的情怀。
• 颈联是委婉的讽语:仅凭画图哪里能识得佳 人的美貌呢?纵然杀尽画工,也是追悔莫及。也 许在夜月里,依稀可听到环珮作响,那是昭君的 魂魄归来了吧!诗人通过理性的质问和悲凄的想 象,表达了无限的伤感。
• 尾联,宕开一笔,言千古琵琶之声,皆为昭 君怨恨所凝:怨埋没汉宫,恨远离家国。结尾两 句虽是附会之语,却是至情之论。
二、名句赏析“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 空归夜月魂。”
• 第一句写汉元帝“按图召幸”铸成大错,王昭君 既已远嫁匈奴,汉元帝只能在画图中约略地看着 她的青春美貌了,讽刺了皇帝的昏庸无能。
• 第二句写昭君已经出塞,纵然月夜魂归故里又有 什么用呢?除了讽刺汉元帝外,也写出了昭君怀 念故国之心永远不变。
能力提升,比较阅读
• 首联点出王昭君的出生地,从侧面烘托了 昭君的形象。
• 颔联叙述昭君的遭遇,感慨无穷,从正面 赞扬了昭君的坚强性格。
• 后 从 她四 侧的句面美指烘好斥托品抱 死 恨君 了质异的 寓这咏于国王 昭,是怀其的昏 君又一诗中悲聩 的同首。。剧, 形情借诗他,致 象她怀人的同念使的—叙遭时王昭不述遇把—昭了 与自君幸人君王 昭己遗。们来昭 君去恨既抒君 的国千赞写出 太离古自扬塞 相乡己,, 似的怀身 了愁:
杜甫《咏怀古迹》组诗借古人古事 寄托感慨,将自身之感、时事之情融入诗 中。显然诗人在写昭君的怨恨之情时,是 寄托了自己的怨愤之情的。清人李子德说: “只叙明妃,始终无一语涉议论,而意无 不包,后来诸家,总不能及。”这一评论 确是说出了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它自始至 终全从形象落笔,“独留青冢向黄 昏”“环珮空归夜月魂”的昭君悲剧形象, 总会时时地萦绕在我们的心间。
规律总结
1.什么是诗歌的形象?
诗歌的形象既指叙事诗中塑造的人物形 象,也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更多的 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或物。杜甫的这 首《咏怀古迹(其三)》中的人物形象就 是王昭君。
规律总结
2.对诗歌形象的鉴赏:
(1)借助诗歌形象,深入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如 杜甫的这首诗歌就是借写王昭君的不幸,来表露 自己的不幸和怨恨。
写作背景
《咏怀古迹》也是一组七律组诗,和 《秋兴八首》同作于大历元年的秋天。夔州 一带有很多古迹,有些历史人物的故事深入 人心,千古流传。《咏怀古迹》共五首,每 首各咏一人一事,分别为庾信、宋玉、王昭 君、刘备、诸葛亮。杜甫吟咏古迹,追思历 史人物,同时也抒发了自己一生漂泊、功业 无成的感慨。
掌握诗歌内容:
昭君入宫见妒,他入朝见妒;昭君“一去 紫台连朔漠”,他“漂泊西南天地间”; 昭君思念故土,魂魄月夜归来,他思念长 安,但又不敢怨君。所以只能借昭君之事 抒写自己的悲愤。
一、品鉴借古咏怀的写作手法
• Q:作者表面上叙写了王昭君的不幸 遭遇,实质上在写什么?试结合诗 歌的创作背景加以分析。
• 作者借昭君其人其事,除了怀念古人,同时 也抒写了自己的怨愤之情。作者运用了借古咏怀 的写作手法,在咏叹昭君不幸的同时,也在感慨 自己的不幸;在表达昭君千载之怨的同时,也在 暗中表达自己的深沉怨恨。
• 阅读白居易的《王昭君 (二首)》,试与杜甫的 《咏怀古迹(其三)》作比 较,说说二者在风格上有什 么异同。
王昭君 满面胡沙满鬓风,眉销残黛脸销红。 愁苦辛勤憔悴尽,如今却似画图中。
其二 汉使却回凭寄语,黄金何日赎蛾眉? 君王若问妾颜色,莫道不如宫里时。
1.相同之处在于都写了王昭君的不幸。
2.不同的地方在于白居易的诗歌明快浅显, 立意巧妙,诗歌以昭君自己的角度来入笔, 先描写她为胡地风沙所困,已变得憔悴, 形象鲜明,但不愿让皇帝知道,只希望回 国,有恋主之情;杜甫的诗歌则深沉得多, 他以旁观者的角度来写,借昭君来寓自己 的不幸与怨愤。
• 首句气势飞动,先声夺人,不知何所指, 好像在迎接一个英雄人物的出场。着一 “赴”字,便令“群山万壑”集于荆门, 大有惊天动地之势。第二句揭开谜底:原 来写江山灵秀,是为了托出昭君。一句 “生长明妃尚有村”,包含了万千感慨, 颇寓怜惜之意。
• 从颔联起,开始咏叹王昭君其人其事。用对 比的手法,写昭君远嫁异域荒漠的悲凉。“一 去”,生不能归来;“独留”,死永葬漠北。这 一去一留,一生一死,反差强烈,令人不忍深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